CN109521593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1593B
CN109521593B CN201811591313.3A CN201811591313A CN109521593B CN 109521593 B CN109521593 B CN 109521593B CN 201811591313 A CN201811591313 A CN 201811591313A CN 109521593 B CN109521593 B CN 109521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hin film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13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1593A (zh
Inventor
杨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13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1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1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1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1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1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扫描线、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线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触控区;触控区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M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且第m个触控电极组和第m+1个触控电极组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在每个触控电极组内,第一触控电极均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每条触控线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显示屏中集成触控功能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趋势之一。为了实现显示屏的触控功能,目前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显示屏的阵列基板中额外设置一层触控电极层,但会增加显示屏的膜层数,难以进一步减薄显示屏厚度;另外一种是将阵列基板中的某一膜层直接复用为触控电极层,虽然不用增加显示屏的膜层数,但和第一种做法一样,在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比较多,尤其是在线路阻值较大的情况下。
而造成线路阻值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降低触控电极层的开口率将线路的宽度设计地尽可能细,另一个是线路上存在阻值较大的器件,两者都会产生触控电极层内各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量偏小的问题,使得显示屏的触控精度难以达到预期,影响了触控功能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确保显示效果的同时提高触控功能的精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扫描线、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线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触控区;触控区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M个触控电极组;其中,M为正整数;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且第m个触控电极组和第m+1个触控电极组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其中,1≤m≤M-1,且m为正整数;在每个触控电极组内,第一触控电极均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每条触控线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每个触控区内,每个触控电极组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且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之间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并扩大每个触控电极组内触控电极的总面积,从而增加触控电极组的信号量,有利于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扫描线为触控电极组提供扫描驱动信号时,相邻两条第一扫描线之间的扫描驱动范围有部分重叠,从而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检测范围连续,能够有效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线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否来控制触控线是否向第一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控制触控电极组的难度。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触控区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薄膜晶体管的一种线路连接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薄膜晶体管的一种线路连接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第一扫描驱动单元的一种线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第三薄膜晶体管的一种线路连接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以及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BB;显示区AA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扫描线G1、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触控线S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触控区10;触控区10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和M个触控电极组20;其中,M为正整数;每个触控电极组2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21,且第m个触控电极组20和第m+1个触控电极组20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其中,1≤m≤M-1,且m为正整数;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第一触控电极21均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一极111电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控制极113和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每条触控线S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二极11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通过设置多个触控区10实现,多个触控区10沿第一方向x排列,也即在第一触控电极21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当显示区AA沿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较大时,可以设置较多数量的触控区10;而当显示区AA沿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较小时,则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触控区10。当然,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所述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每个触控区10包含M个触控电极组20,M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显示区AA沿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设置,使得触控区10可以适应多种信号显示设备的触控需求;并且第m个触控电极组20和第m+1个触控电极组20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也即沿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20之间可以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相较于触控电极组20之间不设置共用的第一触控电极21,既有利于减少第一触控电极21的数量,也有利于扩大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总面积,增加触控电极组20的信号量,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图1中仅示意出了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设置两个第一触控电极21、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20之间共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20之间所共用的第一触控电极21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第一触控电极21均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11和第一扫描线G1、触控线S电连接。具体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一极111和第一触控电极21电连接、第二极112和触控线S电连接、控制极113和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扫描线G1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11是否导通,并在第一薄膜晶体管11导通的情况下即可通过触控线S向第一触控电极21传输触控信号,电路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控制触控电极组20的难度。
每条触控线S和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二极112电连接,具体的,每条触控线S可以仅和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二极112电连接,也可以和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二极112电连接,从而既可以减少显示面板内触控线路的数量,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又可以减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在线路之间的负载差异,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薄膜晶体管通常分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N型晶体管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P型晶体管则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以所涉及到的薄膜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从而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一极111为源极、第二极112为漏极;或者,第一极111为漏极、第二极112为源极;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控制极113则为栅极。
对于每个触控电极组20而言,为了实现触控功能,该触控电极组20内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应处于同时导通或截止状态,否则就不能将所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21视为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20内。为此,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20所共用的第一触控电极21应和两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电连接,且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可以分别通过一条第一扫描线G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且这些第一扫描线G1之间的信号差异应尽可能地小;当然,各第一薄膜晶体管11也可以仅通过一条第一扫描线G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比如图1所示,但本发明仅以后者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具体的,由于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的扫描驱动信号由同一条第一扫描线G1提供,也即相邻两条第一扫描线G1分别为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组20提供说明驱动信号,从而相邻两条第一扫描线G1之间的扫描驱动范围可以有部分重叠,第一触控电极21的触控检测范围也就得以连续,从而可以防止相邻触控电极组20之间存在较大区域难以检测触控操作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触控检测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中未示意出其他膜层结构;第一扫描线G1、触控线S可以第一触控电极21同层设置,也可以和第一触控电极21异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意出了第一扫描线G1和触控线S的线路连接结构,而并非是对其在显示面板整个膜层内位置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在每个触控区内,每个触控电极组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且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之间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并扩大每个触控电极组内触控电极的总面积,从而增加触控电极组的信号量,有利于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扫描线为触控电极组提供扫描驱动信号时,相邻两条第一扫描线之间的扫描驱动范围有部分重叠,从而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检测范围连续,能够有效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线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否来控制触控线是否向第一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控制触控电极组的难度。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每个触控区10内,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二极112均和同一条触控线S电连接。也即一个触控区10对应设置一条触控线S即可,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显示面板内触控线S的数量,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并且更易于将触控线S的宽度加粗,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21所在线路的阻值,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第一触控电极21复用为公共电极COM,触控线S复用为公共信号线CS。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COM,此时显示面板内无需分别单独设置触控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的膜层数,使得显示面板更易于实现轻薄化设计。同时,触控线S可以复用为公共信号线CS,通过公共信号线CS为公共电极COM提供公共电压信号。
具体的,在显示阶段,为了实现公共电极的作用,需要通过第一扫描线G1为触控区10内所有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使得这些第一薄膜晶体管11均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公共信号线CS可以通过这些第一薄膜晶体管11将公共电压信号传输至各公共电极COM上。
而在触控阶段,为了实现触控检测的作用,需要逐条向第一扫描线G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以使所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处于导通状态,然后触控线S可以通过导通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向第一触控电极21传输触控信号。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均相同。从而一方面,在显示阶段,可以使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20之间所共用的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相同,有利于减小触控电极组20之间触控信号强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在显示阶段,可以减小各公共电极COM上公共电压信号强度的差异,有利于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6所示,每个触控电极组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2,且第二触控电极2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触控区10还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2,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电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122和触控线S电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控制极123和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22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12和第一扫描线G1、触控线S电连接,具体的,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电连接、第二极122和触控线S电连接、控制极123和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扫描线G1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12是否导通,并在第二薄膜晶体管12导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触控线S向第二触控电极22传输触控信号。
由于设置了第二触控电极22,使得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可以含有至少三个触控电极,以仅含有三个触控电极为例,也即两个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2,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20之间共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21,从而通过设置第二触控电极22可以扩大每个触控电极组20和相邻触控电极组20之间的非共用触控电极的面积,在检测触控信号时,可以增加触控点落入非共用触控电极所在区域内的可能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同时,对于每个触控电极组20而言,为了实现触控功能,该触控电极组20内各薄膜晶体管应处于同时导通或截止状态,否则就不能将所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视为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20内。为此,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可以仅通过一条第一扫描线G1向各薄膜晶体管提供扫描驱动信号,当然也可以分别通过一条第一扫描线G1单独向各薄膜晶体管提供扫描驱动信号;并且在每个触控区10内,第二薄膜晶体管12所电连接的触控线S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三个电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121为源极、第二极122为漏极、控制极123为栅极,但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每个触控区10内,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122均和同一条触控线S电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显示面板内触控线S的数量,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并且更易于将触控线S的宽度加粗,以减小第二触控电极22所在线路的阻值,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3、图6和图8所示,在每个触控区10内,第一薄膜晶体管11的第二极11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122均和同一条触控线S电连接。也即一个触控区10对应设置一条触控线S即可,在触控阶段,该条触控线S可以通过导通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2向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传输触控信号。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显示面板内触控线S的数量,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并且更易于将触控线S的宽度加粗,以减小各触控电极所在线路的阻值,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8和图9所示,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第二触控电极22的尺寸不小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22的尺寸可以和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相同,比如图8所示;当然,第二触控电极22的尺寸也可以大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比如图9所示,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每个触控电极组20和相邻触控电极组20之间的非共用触控电极的面积,使第二触控电极22可以起到主要的触控信号检测作用,而第一触控电极21的尺寸可以尽量小些,以起到辅助第二触控电极22检测触控信号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可选的,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占触控电极总面积的40%-80%,此时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面积较小,可以作为第二触控电极22的补偿电极,并且由于各触控电极可以和同一条触控线S电连接,也即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各触控电极之间可以近似为并联的关系,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所在线路的阻值,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9所示,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均复用为公共电极COM,触控线S复用为公共信号线CS。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COM,此时显示面板内无需分别单独设置触控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的膜层数,使得显示面板更易于实现轻薄化设计。同时,触控线S可以复用为公共信号线CS,通过公共信号线CS为公共电极COM提供公共电压信号。
具体的,在显示阶段,为了实现公共电极的作用,需要通过第一扫描线G1为触控区10内所有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2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使得这些薄膜晶体管均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公共信号线CS可以通过这些薄膜晶体管将公共电压信号传输至各公共电极COM上。
而在触控阶段,为了实现触控检测的作用,需要逐条向第一扫描线G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以使所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2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然后触控线S可以通过导通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2向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传输触控信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非显示区BB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单元30;第一扫描驱动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31,第一移位寄存器31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位寄存器31的输出端和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从而第一移位寄存器31可以为第一扫描线G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由于多个第一扫描驱动单元30之间为级联的关系,且图10中仅示意出了第一扫描驱动单元30仅包括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31的情况,故第一移位寄存器31之间也为级联的关系。具体的,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31的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起始信号STV,从第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31开始,后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31的触发信号输入端与前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31的输出端电连接,以逐级对第一扫描线G1输出扫描信号,导通所电连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1。
当然,在每个触控电极组20内,各第一薄膜晶体管11可以分别和一条第一扫描线G1电连接,此时每条第一扫描线G1可以和同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31电连接;或者,每条第一扫描线G1可以分别和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31电连接,只要这些第一移位寄存器31能够同时为触控电极组20内的第一触控电极2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即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显示区AA还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扫描线G2和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D;第二扫描线G2和数据线D之间绝缘交叉,形成多个像素区40;每个像素区40包括像素电极41和第三薄膜晶体管13,第三薄膜晶体管13的第一极131和像素电极41电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13的第二极132和数据线D电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13的控制极133和第二扫描线G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扫描线G2可以为像素电极4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此时和第二扫描线G2电连接的第三薄膜晶体管13导通,并将数据线D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41上,从而在像素电极41和公共电极(未画出)间的电场作用下控制液晶分子偏转,进而实现显示区AA画面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2中未示意出其他膜层结构;同时,第三薄膜晶体管13的三个电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第三薄膜晶体管13的第一极131为源极、第二极132为漏极、控制极133为栅极,但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9、图12和图14所示,第二扫描线G2和第一扫描线G1位于同一膜层。从而第二扫描线G2可以和第一扫描线G1一同图案化形成,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显示面板的膜层数,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15所示,非显示区BB还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32,第二移位寄存器32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第二扫描线G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移位寄存器32的输出端和第二扫描线G2电连接,由于多个第二移位寄存器32之间为级联的关系,从而第二移位寄存器32可以逐条为第二扫描线G2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以逐行驱动像素电极41。
第二移位寄存器32之间的线路连接方式可以同对图11所示第一移位寄存器31之间线路连接的阐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5中未示意出第一扫描线G1等膜层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6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电视、车载显示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每个触控区内,每个触控电极组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且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之间共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并扩大每个触控电极组内触控电极的总面积,从而增加触控电极组的信号量,有利于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扫描线为触控电极组提供扫描驱动信号时,相邻两条第一扫描线之间的扫描驱动范围有部分重叠,从而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检测范围连续,能够有效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线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否来控制触控线是否向第一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控制触控电极组的难度。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扫描线、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线以及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触控区;
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M个触控电极组;其中,M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且第m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和第m+1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共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其中,1≤m≤M-1,且m为正整数,及所述共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被共用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两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分属于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组;
在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每条所述触控线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触控区内,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均和同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
所述触控区还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触控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触控区内,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均和同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触控区内,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均和同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内,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复用为公共电极,所述触控线复用为公共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尺寸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所述触控线复用为公共信号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扫描线和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
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之间绝缘交叉,形成多个像素区;
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像素电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一扫描线位于同一膜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1591313.3A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521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1313.3A CN109521593B (zh)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1313.3A CN109521593B (zh)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1593A CN109521593A (zh) 2019-03-26
CN109521593B true CN109521593B (zh) 2021-07-09

Family

ID=6579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1313.3A Active CN109521593B (zh)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1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896B (zh) * 2018-12-30 2022-04-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09305B (zh) * 2019-04-12 2020-12-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6610A (ja) * 1999-03-31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凹凸検出センサ、凹凸検出装置、指紋照合装置および個人判別装置
CN100542223C (zh) * 2004-11-05 2009-09-16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传感器及光学传感器的像素选择方法
JP5298461B2 (ja) * 2007-05-29 2013-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74291B2 (ja) * 2008-07-04 2011-04-20 奇美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センス機能付き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675848B1 (ko) * 2010-06-25 2016-1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가 내장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341903B2 (en) * 2011-12-26 2016-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929464B (zh) * 2012-11-08 2016-02-03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设备及其触摸屏体
TWI471782B (zh) * 2012-11-14 2015-02-01 Orise Technology Co Ltd 內嵌式多點觸控液晶顯示面板系統
CN103616971B (zh) * 2013-11-22 2016-08-1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电路及其方法、面板和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203643967U (zh) * 2013-11-22 2014-06-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电路、面板和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103760703A (zh) * 2013-12-30 2014-04-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栅面板内嵌式触控装置
CN107918235A (zh) * 2013-12-31 2018-04-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15166899A1 (ja) * 2014-04-28 2015-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6383575B2 (ja) * 2014-06-09 2018-08-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808403B (zh) * 2015-05-08 2018-05-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991364B (zh) * 2015-07-21 2018-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068345B (zh) * 2015-08-11 2018-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5138205A (zh) * 2015-09-23 2015-12-09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传感器、传感装置、感测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205103803U (zh) * 2015-10-09 2016-03-23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分段式共同电极层的整合型电容式触控显示器
CN105786284A (zh) * 2016-03-11 2016-07-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摸屏
CN105679251B (zh) * 2016-04-11 2018-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US10282042B2 (en) * 2016-05-26 2019-05-07 Solomon Systech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in count in in-cell touch display driver IC
CN206292758U (zh) * 2016-12-28 2017-06-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663837B (zh) * 2017-03-31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单元、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170400B (zh) * 2017-05-18 2020-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1593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24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裂纹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US1032556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870090B2 (en) Arr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923054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s thereof
US9478567B1 (en) 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204583B2 (en) Gate driver on array driving circuit and LCD device
US20160307937A1 (en) 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858881B2 (en) Array substrate, its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US994613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11276712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fabricating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5018593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US2014007022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24272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6033597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80240393A1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partitioned driving thereof, display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00249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00035183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22551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2159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4021087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4355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controlling voltage applied from common electrode voltage input line to common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10983620B2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controlling method,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01336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898950B2 (en) Display panel device
KR10113319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