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2369B -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2369B
CN109482369B CN201811353582.6A CN201811353582A CN109482369B CN 109482369 B CN109482369 B CN 109482369B CN 201811353582 A CN201811353582 A CN 201811353582A CN 109482369 B CN109482369 B CN 109482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line
heating
wat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35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82369A (zh
Inventor
王佳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3535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2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8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2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3/00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3/06Flocc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B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 B03B7/00Combinations of wet processes or apparatus with othe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or dressing ores or garb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1/00Flotation
    • B03D1/14Flotation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2203/00Specified materials treated by the flotation agents; specified applications
    • B03D2203/02Ores
    • B03D2203/04Non-sulfide ores
    • B03D2203/08Coal ores, fly ash or soo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包括空压机、热气室、热交换器、储水罐、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加热混合管和风机;由浮选机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流进浓缩池中,所述加热混合管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的内径,所述螺旋叶片为空心结构;所述加热混合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为中空层;本发明设置有空压机的余热利用装置,使用空压机的余热产生的热水和热空气对煤泥水进行加热,避免了空压机产生余热的浪费,提高了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煤泥水的温度,节约了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了洗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重介-浮选联合工艺是选煤厂常用的一种选煤工艺,包括重介选煤工序和浮选选煤工序两个部分,洗煤用水是循环利用的,流失的水通过补水装置补充至浓缩池中。经浮选机排出的尾矿水流进浓缩池中,这部分尾矿水也称作煤泥水,煤泥水的温度发生变化对絮凝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煤泥水温度较高时,煤泥絮凝效果较好,沉淀速度较快;当温度较低时,絮凝效果相对较差,煤泥沉淀速度较慢。此类现象在夏季与冬季相比较时较为明显。实际生产过程中,如要提高煤泥水的温度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成本很高,为保证煤泥水及时得到处理,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如在冬季时,只能通过提高絮凝剂的添加量来加快煤泥的沉降速度,导致絮凝剂的使用量增加,洗煤成本增大。
空压机是洗煤厂必不可少的设备,加压过滤机、带有气体压榨功能的压滤机以及各种气动控制阀都需要使用空压机,空压机产生压缩空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部分余热通常都是直接通过散热扇排至外界的空气中,造成热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旨在改善煤泥水温度低导致的絮凝剂添加量大、洗煤成本高以及空压机的余热被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包括空压机、热气室、热交换器、储水罐、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加热混合管和风机;由浮选机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流进浓缩池中,所述加热混合管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的内径,所述螺旋叶片为空心结构,且螺旋叶片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螺旋叶片的空心部分相连通的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穿过加热混合管的管壁;所述加热混合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为中空层,所述外管壁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中空层相连通的第二管接头;所述空压机与热交换器相连,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储水罐和第一水泵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上的一个第二管接头相连,且加热混合管上的另一个第二管接头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储水罐、第二水泵和加热混合管的中空层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空压机的散热扇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热气室相连通,所述热气室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上的一个第一管接头相连,且加热混合管上的另一个第一管接头通过管路与风机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环形加热管,所述环形加热管设置于浓缩池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集光装置,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多根集光管、多根第一连接管和多块反光板,相邻的两个集光管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管相连通,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分别与同一根集光管的两端相连,所述集光管和第一连接管构成一个单通道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反光板的反光面是与集光管外表面相适配的渐伸面,每根所述的集光管配设有两块反光板,且两块反光板对称的设置于集光管的两侧,所述集光管选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所述反光板选用玻璃镜;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有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气室相连通,所述热气室与第一管接头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热气室与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且上述过滤网均设置于热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风机的进气口相连通,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管接头和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通,所述三通接头与第二管接头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三通接头与集光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包括空压机、热气室、热交换器、储水罐、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加热混合管和风机;由浮选机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流进浓缩池中,所述加热混合管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的内径,所述螺旋叶片为空心结构,且螺旋叶片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螺旋叶片的空心部分相连通的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穿过加热混合管的管壁;所述加热混合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为中空层,所述外管壁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中空层相连通的第二管接头;所述空压机与热交换器相连,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储水罐和第一水泵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上的一个第一管接头相连,且加热混合管上的另一个第一管接头通过管路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储水罐、第二水泵和加热混合管的中空层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空压机的散热扇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热气室相连通,所述热气室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上的一个第二管接头相连,且加热混合管上的另一个第二管接头通过管路与风机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环形加热管,所述环形加热管设置于浓缩池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集光装置,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多根集光管、多根第一连接管和多块反光板,相邻的两个集光管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管相连通,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分别与同一根集光管的两端相连,所述集光管和第一连接管构成一个单通道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反光板的反光面是与集光管外表面相适配的渐伸面,每根所述的集光管配设有两块反光板,且两块反光板对称的设置于集光管的两侧,所述集光管选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所述反光板选用玻璃镜;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有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气室相连通,所述热气室与第二管接头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热气室与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且上述过滤网均设置于热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风机的进气口相连通,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管接头和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通,所述三通接头与第一管接头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三通接头与集光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加热管设置有一根或者多根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外径略小于浓缩池的内径,多根所述的环形管上下设置,且相邻的两根环形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环形加热管中最上端的一根环形管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管路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环形加热管中最下端的一根环形管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高于浓缩池的上端,多根所述的环形管通过管卡和设置于浓缩池内壁上的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浓缩池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混合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加热混合管依次相连,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中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中螺旋叶片相错90°;靠近浮选机的一个加热混合管靠近浮选机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此加热混合管的内部相连通的加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
(1)设置有空压机的余热利用装置,使用空压机的余热产生的热水和热空气对煤泥水进行加热,避免了空压机产生余热的浪费,提高了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煤泥水的温度,节约了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了洗煤成本。
(2)设置有太阳能集光装置,太阳能集光装置可显著提高流过太阳能集光装置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空气的温度,在风机的作用下,经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排出的热空气进入设置于浓缩池中的环形加热管中,对已经进入浓缩池中的煤泥水进行加热,提高了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煤泥水的温度,节约了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了洗煤成本;太阳能集光装置可与空压机的余热产生的热空气同时使用,也可在没有进行生产时单独对浓缩池中的煤泥水进行加热。
(3)设置有多个加热混合管,多个加热混合管依次相连,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中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且螺旋叶片相错90°;靠近浮选机的一个加热混合管靠近浮选机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此加热混合管的内部相连通的加药管,通过加药管向加热混合管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在加热混合管流动时,在不同旋向的螺旋叶片的作用下,时而左旋,时而右转旋,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不仅将加热混合管中心处的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推向周边,而且将周边的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推向中心,从而造成良好的径向混合效果;与此同时,煤泥水自身的旋转作用在相邻加热混合管连接处的接口上亦会发生,这种完善的径向环流混合作用,使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获得混合均匀的目的。这样设置使得由加热混合管中流动的煤泥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热水和热空气通过加热混合管对煤泥水的加热效果更好;而且使得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的混合更均匀,使絮凝剂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当于增强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减小了絮凝剂的使用量,使得洗煤成本进一步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未设置太阳能集光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设置有太阳能集光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两根加热混合管相连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两根加热混合管相连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去除螺旋叶片后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的太阳能集光装置和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的环形加热管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的环形加热管与浓缩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压机、2-热气室、3-热交换器、4-储水罐、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加热混合管、701-加药管、702-螺旋叶片、703-第一管接头、704-内管壁、705-外管壁、706-中空层、707-第二管接头、8-风机、9-浮选机、10-浓缩池、11-环形加热管、1101-环形管、1102-第二连接管、1103-第三连接管、1104-排气管、12-集光管、13-第一连接管、14-反光板、15-支撑架、16-摄像头、17-三通接头、18-第一阀门、19-第二阀门、20-管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包括空压机1、热气室2、热交换器3、储水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加热混合管7和风机8;由浮选机9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7流进浓缩池10中,加热混合管7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702,螺旋叶片702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7的内径,螺旋叶片702为空心结构,且螺旋叶片702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螺旋叶片702的空心部分相连通的第一管接头703,第一管接头703穿过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之间为中空层706,外管壁705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中空层706相连通的第二管接头707;空压机1与热交换器3相连,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第一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热交换器3、储水罐4和第一水泵5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第二水泵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第二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二管接头707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二管接头707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储水罐4、第二水泵6和加热混合管7的中空层706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空压机1的散热扇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热气室2相连通,热气室2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一管接头703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一管接头703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环形加热管11,环形加热管11设置于浓缩池10中。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第二水泵6将由与空压机1相连的热交换器3加热后的热水抽送至加热混合管7的中空层706中,煤泥水在加热混合管7中流动时被由中空层706中流动的热水加热;由空压机1的散热扇排出的热空气进入热气室2中,在风机8的作用下,热气室2中温度较高的空气进入加热混合管7中设置的螺旋叶片702的空心结构中,煤泥水在加热混合管7中流动时会顺着螺旋叶片702流动,会被螺旋叶片702的空心结构中流动的热空气加热;在风机8的作用下的作用下,由螺旋叶片702的空心结构中流出的热风进入设置于浓缩池10中的环形加热管11中,对已经进入浓缩池10中的煤泥水进行加热,进一步利用热风中的热能。
本发明使用空压机1的余热产生的热水和热空气对煤泥水进行加热,避免了空压机产生余热的浪费,提高了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煤泥水的温度,节约了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了洗煤成本。
本实施例还包括如图6所示的太阳能集光装置,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多根集光管12、多根第一连接管13和多块反光板14,相邻的两个集光管12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管13相连通,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13分别与同一根集光管12的两端相连,集光管12和第一连接管13构成一个单通道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反光板14的反光面是与集光管12外表面相适配的渐伸面,每根集光管12配设有两块反光板14,且两块反光板14对称的设置于集光管12的两侧,集光管12选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导热效果好,反光板14选用玻璃镜;反光板14将其反光面所接受的平行于集光管12横截面的阳光全部反射到集光管12的外管面上,相当于增大了集光管12接受太阳光的表面积,可显著提高流过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空气的温度,在风机8的作用下,经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排出的热空气进入设置于浓缩池10中的环形加热管11中,对已经进入浓缩池10中的煤泥水进行加热,提高了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煤泥水的温度,节约了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了洗煤成本;太阳能集光装置可与空压机1的余热产生的热空气同时使用,也可在没有进行生产时单独对浓缩池10中的煤泥水进行加热;太阳能集光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上设置有摄像头16,摄像头16连接有显示器,洗煤厂煤尘大,通过摄像头16和显示器可观察到太阳能集光装置上的煤尘情况,当发现太阳能集光装置上的煤尘较多时,及时清理,防止太阳能集光装置失效。
本实施例中,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气室2相连通,热气室2与第一管接头703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热气室2与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且上述过滤网均设置于热气室2内,洗煤厂煤尘大,设置过滤网可防止煤尘堵塞热风管道。
如图2所示,风机8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17,三通接头17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管接头707和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通,三通接头17与第二管接头70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8,三通接头17与集光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9,正常生产且外界无阳光时,打开第一阀门18,关闭第二阀门19;外界有阳光而没有启动空压机1时,打开第二阀门19,关闭第一阀门18,这样设置可合理的利用太阳能或者空压机1的余热,起到互不干扰的作用。
如图7和图8所示,环形加热管11设置有一根或者多根环形管1101,环形管1101的外径略小于浓缩池10的内径,多根环形管1101上下设置,且相邻的两根环形管110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102相连通,环形加热管11中最上端的一根环形管1101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1103,第三连接管1103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出风口相连通,环形加热管11中最下端的一根环形管1101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1104,排气管1104的上端高于浓缩池10的上端,多根环形管1101通过管卡20和设置于浓缩池10内壁上的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浓缩池10的内壁上;不管是否在生产,浓缩池10中的煤泥水总是在浓缩机的作用下循环流动,环形加热管11的设置可充分利用空压机1的余热产生的热空气和太阳能集光装置产生的热空气。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加热混合管7设置有多个,多个加热混合管7依次相连,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7中螺旋叶片702的旋向相反,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7中螺旋叶片702相错90°;靠近浮选机9的一个加热混合管7靠近浮选机9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此加热混合管7的内部相连通的加药管701,通过加药管701向加热混合管7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在加热混合管7流动时,在不同旋向的螺旋叶片702的作用下,时而左旋,时而右转旋,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不仅将加热混合管7中心处的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推向周边,而且将周边的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推向中心,从而造成良好的径向混合效果;与此同时,煤泥水自身的旋转作用在相邻加热混合管7连接处的接口上亦会发生,这种完善的径向环流混合作用,使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获得混合均匀的目的。这样设置使得由加热混合管7中流动的煤泥水的温度分布更均匀,热水和热空气通过加热混合管7对煤泥水的加热效果更好;而且使得煤泥水和絮凝剂溶液的混合更均匀,使絮凝剂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当于增强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减小了絮凝剂的使用量,使得洗煤成本进一步得到降低。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包括空压机1、热气室2、热交换器3、储水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加热混合管7和风机8;由浮选机9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7流进浓缩池10中,加热混合管7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702,螺旋叶片702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7的内径,螺旋叶片702为空心结构,且螺旋叶片702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螺旋叶片702的空心部分相连通的第一管接头703,第一管接头703穿过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之间为中空层706,外管壁705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中空层706相连通的第二管接头707;空压机1与热交换器3相连,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第一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热交换器3、储水罐4和第一水泵5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第二水泵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第二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一管接头703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一管接头703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储水罐4、第二水泵6和加热混合管7的中空层706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空压机1的散热扇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热气室2相连通,热气室2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二管接头707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二管接头707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环形加热管11,环形加热管11设置于浓缩池10中。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第二水泵6将由与空压机1相连的热交换器3加热后的热水抽送至加热混合管7中设置的螺旋叶片702的空心结构中,煤泥水在加热混合管7中流动时会顺着螺旋叶片702流动,会被螺旋叶片702的空心结构中流动的热水加热;由空压机1的散热扇排出的热空气进入热气室2中,在风机8的作用下,热气室2中温度较高的空气进入加热混合管7的中空层706中,煤泥水在加热混合管7中流动时被由中空层706中流动的热空气加热;在风机8的作用下的作用下,由中空层706中流出的热风进入设置于浓缩池10中的环形加热管11中,对已经进入浓缩池10中的煤泥水进行加热,进一步利用热风中的热能。
本实施例还包括如图6所示的太阳能集光装置,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多根集光管12、多根第一连接管13和多块反光板14,相邻的两个集光管12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管13相连通,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13分别与同一根集光管12的两端相连,集光管12和第一连接管13构成一个单通道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反光板14的反光面是与集光管12外表面相适配的渐伸面,每根集光管12配设有两块反光板14,且两块反光板14对称的设置于集光管12的两侧,集光管12选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反光板14选用玻璃镜;太阳能集光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上设置有摄像头16,摄像头16连接有显示器。
本实施例中,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气室2相连通,热气室2与第二管接头707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热气室2与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且上述过滤网均设置于热气室2内。
如图2所示,风机8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17,三通接头17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管接头703和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通,三通接头17与第一管接头70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8,三通接头17与集光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9。
如图7和图8所示,环形加热管11设置有一根或者多根环形管1101,环形管1101的外径略小于浓缩池10的内径,多根环形管1101上下设置,且相邻的两根环形管110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102相连通,环形加热管11中最上端的一根环形管1101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1103,第三连接管1103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出风口相连通,环形加热管11中最下端的一根环形管1101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1104,排气管1104的上端高于浓缩池10的上端,多根环形管1101通过管卡20和设置于浓缩池10内壁上的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浓缩池10的内壁上。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加热混合管7设置有多个,多个加热混合管7依次相连,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7中螺旋叶片702的旋向相反,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7中螺旋叶片702相错90°;靠近浮选机9的一个加热混合管7靠近浮选机9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此加热混合管7的内部相连通的加药管7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1)、热气室(2)、热交换器(3)、储水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加热混合管(7)和风机(8);由浮选机(9)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7)流进浓缩池(10)中,所述加热混合管(7)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702),所述螺旋叶片(702)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7)的内径,所述螺旋叶片(702)为空心结构,且螺旋叶片(702)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螺旋叶片(702)的空心部分相连通的第一管接头(703),所述第一管接头(703)穿过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所述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所述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之间为中空层(706),所述外管壁(705)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中空层(706)相连通的第二管接头(707);所述空压机(1)与热交换器(3)相连,所述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器(3)、储水罐(4)和第一水泵(5)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水泵(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二管接头(707)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二管接头(707)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储水罐(4)、第二水泵(6) 和加热混合管(7)的中空层(706)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空压机(1)的散热扇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热气室(2)相连通,所述热气室(2)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一管接头(703)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一管接头(703)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环形加热管(11),所述环形加热管(11)设置于浓缩池(10)中;还包括太阳能集光装置,
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多根集光管(12)、多根第一连接管(13)和多块反光板(14),相邻的两个集光管(12)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管(13)相连通,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13)分别与同一根集光管(12)的两端相连,所述集光管(12)和第一连接管(13)构成一个单通道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反光板(14)的反光面是与集光管(12)外表面相适配的渐伸面,每根所述的集光管(12)配设有两块反光板(14),且两块反光板(14)对称的设置于集光管(12)的两侧,所述集光管(12)选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所述反光板(14)选用玻璃镜;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上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摄像头(16)连接有显示器;
所述风机(8)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17),所述三通接头(17)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管接头(707)和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通,所述三通接头(17)与第二管接头(70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8),所述三通接头(17)与集光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气室(2)相连通,所述热气室(2)与第一管接头(703)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热气室(2)与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且上述过滤网均设置于热气室(2)内。
3.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1)、热气室(2)、热交换器(3)、储水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加热混合管(7)和风机(8);由浮选机(9)排出的煤泥水经加热混合管(7)流进浓缩池(10)中,所述加热混合管(7)中设置有180°扭曲的螺旋叶片(702),所述螺旋叶片(702)的外径略小于加热混合管(7)的内径,所述螺旋叶片(702)为空心结构,且螺旋叶片(702)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螺旋叶片(702)的空心部分相连通的第一管接头(703),所述第一管接头(703)穿过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所述加热混合管(7)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所述内管壁(704)和外管壁(705)之间为中空层(706),所述外管壁(705)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与中空层(706)相连通的第二管接头(707);所述空压机(1)与热交换器(3)相连,所述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器(3)、储水罐(4)和第一水泵(5)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水泵(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一管接头(703)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一管接头(703)通过管路与储水罐(4)相连通,所述储水罐(4)、第二水泵(6)和加热混合管(7)的中空层(706)之间形成一闭合循环水路;所述空压机(1)的散热扇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热气室(2)相连通,所述热气室(2)通过管路与加热混合管(7)上的一个第二管接头(707)相连,且加热混合管(7)上的另一个第二管接头(707)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环形加热管(11),所述环形加热管(11)设置于浓缩池(10)中;还包括太阳能集光装置,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多根集光管(12)、多根第一连接管(13)和多块反光板(14),相邻的两个集光管(12)之间通过一根第一连接管(13)相连通,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13)分别与同一根集光管(12)的两端相连,所述集光管(12)和第一连接管(13)构成一个单通道的多重S形集光管路,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反光板(14)的反光面是与集光管(12)外表面相适配的渐伸面,每根所述的集光管(12)配设有两块反光板(14),且两块反光板(14)对称的设置于集光管(12)的两侧,所述集光管(12)选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所述反光板(14)选用玻璃镜;所述太阳能集光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上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摄像头(16)连接有显示器;
所述风机(8)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17),所述三通接头(17)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进气口相连通,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管接头(703)和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通,所述三通接头(17)与第一管接头(70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8),所述三通接头(17)与集光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S形集光管路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气室(2)相连通,所述热气室(2)与第二管接头(707)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热气室(2)与多重S形集光管路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且上述过滤网均设置于热气室(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热管(11)设置有一根或者多根环形管(1101),所述环形管(1101)的外径略小于浓缩池(10)的内径,多根所述的环形管(1101)上下设置,且相邻的两根环形管(110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102)相连通,所述环形加热管(11)中最上端的一根环形管(1101)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1103),所述第三连接管(1103)通过管路与风机(8)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环形加热管(11)中最下端的一根环形管(1101)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1104),所述排气管(1104)的上端高于浓缩池(10)的上端,多根所述的环形管(1101)通过管卡(20)和设置于浓缩池(10)内壁上的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浓缩池(10)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混合管(7)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加热混合管(7)依次相连,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7)中螺旋叶片(702)的旋向相反,且相邻的两个加热混合管(7)中螺旋叶片(702)相错90°;靠近浮选机(9)的一个加热混合管(7)靠近浮选机(9)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此加热混合管(7)的内部相连通的加药管(701)。
CN201811353582.6A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Active CN109482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3582.6A CN109482369B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3582.6A CN109482369B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2369A CN109482369A (zh) 2019-03-19
CN109482369B true CN109482369B (zh) 2021-03-09

Family

ID=6569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3582.6A Active CN109482369B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23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5983A (zh) * 2020-04-23 2020-07-03 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3949A (ja) * 1994-02-07 1995-08-15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微粉炭ボイラ灰の処理方法
CN201225778Y (zh) * 2008-05-30 2009-04-22 林学军 太阳能集光装置
CN201659137U (zh) * 2010-01-22 2010-12-0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污染土壤的异位热强化抽提处理装置
CN204113584U (zh) * 2014-08-11 2015-01-21 佛山金兰铝厂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CN205269455U (zh) * 2015-11-25 2016-06-01 重庆最巴适农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食用菌培养料的搅拌装置
CN105502689B (zh) * 2016-01-26 2018-08-3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煤泥水生物絮凝工艺优化方法
CN107935151B (zh) * 2017-11-08 2021-09-28 常州思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煤泥水处理方法
CN108794095A (zh) * 2018-06-05 2018-11-13 安徽乐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机肥加工的发酵装置
CN108800901A (zh) * 2018-07-03 2018-11-13 浙江亮月板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竹木干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2369A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64838U (zh) 烟气废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1731682U (zh) 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
CN109482369B (zh) 一种煤泥水节能加热装置
CN205536536U (zh) 改良了蒸发器的空气能热水器
CN201803524U (zh) 用于油田污水废热回收的中高温热泵装置
CN209639099U (zh) 一种带废热回收利用的户用太阳能空气能采暖热水系统
CN100562696C (zh)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干式管壳式换热器
CN207163292U (zh) 一种建筑物冷却水管网热量回收装置
CN208187210U (zh) 一种端部具有固定装置的板状换热器
CN206244896U (zh) 一种电解液循环系统
CN105928106A (zh) 毛细管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5262257U (zh) 直接原生污水螺旋管板式换热器
CN204535483U (zh) 一种盘管式换热装置
CN209978689U (zh)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CN211120751U (zh)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用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10118762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091578A (zh) 一种轴向进汽的大型矩形凝汽器
CN209166176U (zh) 一种化学助剂生产用换热装置
CN112012784A (zh) 一种煤矿井下瓦斯抽排提纯系统
CN215864856U (zh) 氟塑料管束换热器进水封头
CN217139744U (zh) 一种管束机出废气利用装置
CN217210473U (zh) 一种塑料机械高效节能的换热器
CN219567820U (zh) 一种燃煤式石灰窑出料装置
CN219283436U (zh) 大型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动态平衡分集水器装置
CN216619976U (zh) 一种冬季冷热同时供应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