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939A - 接合型光学片模块 - Google Patents

接合型光学片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939A
CN109477939A CN201780042176.5A CN201780042176A CN109477939A CN 109477939 A CN109477939 A CN 109477939A CN 201780042176 A CN201780042176 A CN 201780042176A CN 109477939 A CN109477939 A CN 109477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lecting piece
optical sheet
adhesive layer
diffusio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21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哲
李泰濬
李宇钟
赵诚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4Optical coupling means utilising prism or gr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5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片模块,层积于发光单元的上部,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配置于外周的一侧的光源以及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向上部传送的导光部,所述光学片模块包括:集光片,在所述集光片的一面形成有将从下部传送的光进行集光并向上部传送的单位集光体;扩散片,层积于所述集光片的下部,将从下部传送的光进行扩散并向所述集光片传送;以及粘结层,沿着所述扩散片和所述集光片的外周设置于至少一部分,将所述扩散片和所述集光片进行接合以防止发生剥离,所述粘结层在内部包括黑油墨,以避免光在所述集光片和所述扩散片之间的内部空间向外部损失。

Description

接合型光学片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合型光学片模块,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沿着集光片和扩散片之间的外周进行配置,从而进行接合的同时切断向外部损失的光的接合型光学片模块及具备其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近来,平板显示面板的使用呈扩大的趋势,其中作为代表性的有液晶显示面板。
一般而言,所述液晶显示装置LCD与现有技术的阴极射线管方式CRT不同地,需要配备用于向画面整体提供均匀的光的背光单元。
在现有技术的背光单元中,作为线光源的灯泡和反射所述灯泡的光的灯泡反射板配置于用于将来自灯泡的光变换为面光源的导光单元的一侧面,在导光单元的下部配置有用于防止光的泄漏的反射片。此外,在上方放置有棱镜片,所述棱镜片具有多个三角形模样的线形棱镜,用于将散开的光进行集光。
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发的背光单元中,作为光源的灯泡由多个构成并以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存在有出射的光未能向导光单元整体均匀地扩散的问题。
此外,由此将无法避免显示器的正面方向的中心部亮而越向周边部越暗的特性。因此,从旁边观察液晶画面时的亮度的降低较大,并导致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
并且,在层积多个棱镜片的情况下,因从下部传送的光通过彼此层积的多个棱镜片之间的空间向外部泄漏,与之对应地发生亮度降低的情形。
并且,在层积多个棱镜片的情况下,由于因温度或湿度变化而可能发生剥离,存在有需要配备将其稳定地进行粘结的粘结层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亟需开发出能够稳定地接合棱镜片的同时,防止因光向外部泄漏而降低亮度的光学片模块。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合型光学片模块,在背光单元中包括沿着集光片和扩散片的外周涂覆于最外围并将集光片和扩散片彼此进行接合的粘结层,在粘结层包括额外的黑油墨,以防止从光源出射的光通过集光片及扩散片的外周泄漏,从而能够改善漏光效果。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光学片模块,层积于发光单元的上部,发光单元包括配置于外周的一侧的光源以及将从光源出射的光向上部传送的导光部,光学片模块包括:集光片,在集光片的一面形成有将从下部传送的光进行集光并向上部传送的单位集光体;扩散片,层积于集光片的下部,将从下部传送的光进行扩散并向集光片传送;以及粘结层,沿着扩散片和集光片的外周设置于至少一部分,将扩散片和集光片进行接合以防止发生剥离。
并且,所述粘结层可以在内部包括黑油墨,以避免光在所述集光片和所述扩散片之间的内部空间向外部损失。
并且,所述粘结层可以包括:遮蔽部,设置于所述集光片及所述扩散片的外周中所述光源所处的侧的第一区域,并包括所述黑油墨;以及接合部,设置于作为除去所述遮蔽部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第二区域,将所述集光片和所述扩散片进行接合。
并且,所述接合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预定的图案,并有多个以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
并且,所述接合部可以形成为,越向与所述光源远离的方向其粘结宽度越小。
并且,所述接合部可以在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黑油墨,以避免光在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泄漏。
并且,所述粘结层可以在内部包括额外的二氧化硅微珠,以防止因温度及湿度而发生变形。
并且,所述粘结层可以在下部设置有额外的反射涂层,以使从内部空间向外部损失的光进行再循环。
另外,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背光单元包括上述的光学片模块。
技术效果
根据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设置有在集光片和扩散片之间沿着边缘的外周形成的粘结层,并在粘结层的内部包括黑油墨,以防止从下部传送的光向外部泄漏,从而能够防止亮度减小。
第二、粘结层在其内部包括额外的二氧化硅微珠,以增加粘结层自身的粘结力,从而能够减小因温度或湿度而集光片和扩散片发生变形。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所述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清楚理解未被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片模块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单元中光学片模块的侧面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涂覆有粘结层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粘结层的变形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光学片模块中粘结层的上下截面形态的图。
图6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在粘结层内部还包括额外的微珠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在粘结层还设置有额外的反射涂层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能够具体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将使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去与之对应的附加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提升遮蔽性能的扩散片以应用于LCD或LED面板等平板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单独地使用一体型光学片模块,或者可以是应用于不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机构的背光单元,或者只要是照明机构等改变光的特性及路径的装置,其可以应用于任意装置。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片模块的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进行描述如下。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片模块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单元中光学片模块的侧面的图,图3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涂覆有粘结层的状态的图。
如图所示,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时,需要作为必要结构要素设置有向液晶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BLU:Back Light Module)。
如上所述的背光单元大体上包括:发光单元100、粘结层200、扩散片300以及集光片400。
所述发光单元100为将发出的光变形为面光源形态并向上部传送的结构,其包括光源110、反射板120以及导光板130。
所述光源110一般从所述导光板130的侧部产生光,并向所述导光板130传送光。作为这样的光源110可以选择性地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及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等。
具体而言,所述光源110可以由至少一个以上构成而构成为多个,并朝向所述导光板130的侧部发光。
入射到所述导光板130的光在导光板130内部引起全反射并行进,以小于临界角的角度的入射角入射到导光板130的表面的光不进行全反射而透过,从而将向上侧释放。
此外,所述反射板12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30的下部,所述反射板120构成为,使从所述导光板130内部向外部释放的光进行反射并再入射到所述导光板130,从而增大光效率。
如上所述构成所述发光单元100,从所述光源110出射的光利用所述导光板130及所述反射板120以面光源形态向上部的扩散片300传送。
另外,所述扩散片300配置于所述导光板130的上部并扩散光,从而使所述光向所述集光片400均匀地传送。
具体而言,所述扩散片300为将通过设置于下部的所述导光板130及所述反射板120传送到上部的光均匀地进行扩散,并将其向位于上部的所述集光片400传送的结构。所述扩散片300通过在其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或者两表面形成有不均匀的扩散图案,起到扩散光的作用。
此时,所述扩散图案形成为不均匀的大小的球形凸起形态,从而扩散光。
另外,所述集光片400以层积或接合于所述扩散片300的上部的形态配置,从而对传送的光进行集光并向上部移动。其中,所述集光片400可以形成为单一的形态的反棱镜片形态,也可以形成为由多个进行层积而接合的正棱镜片形态。
此外,如上所述构成的所述集光片400将透过了所述扩散片而传送的光向上部进行折射并集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光片400为包括多个正棱镜形态的单位集光体的形态,其由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及所述下部光学片420构成。
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大体上由第一基底薄膜414及第一结构化图案412构成。
作为所述第一基底薄膜414一般使用透光性薄膜,以使从下部入射的光能够容易地透过。在所述第一基底薄膜414的上表面以与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呈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用于对入射的光进行折射及集光。
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在所述第一基底薄膜414的上表面连续地反复并沿着上部方向凸出而连续地形成有多个单位集光体,所述多个单位集光体形成有越靠近上部其横截面积越小的倾斜面。
所述单位集光体将透过了所述第一基底薄膜414的光进行折射及集光,并将其向上部传送。
一般而言,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包括三角形状的上下截面沿着一方向延长形成的多个棱镜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可以与上述的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类似地形成,其大体上由第二基底薄膜424及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构成,所述下部光学片420配置于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部,并在所述第二基底薄膜424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
所述第二基底薄膜424与所述第一基底薄膜414相同地,使从配置于下部的所述扩散片300传送的光透过并向上部传送,同时在所述第二基底薄膜424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
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与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类似地,以越靠近上部其横截面积越小的方式形成,其将从所述扩散片300传送的光进行折射及集光并向上部传送。
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在所述第二基底薄膜424的上表面包括多个所述单位集光体,所述多个所述单位集光体具有倾斜面,并以越靠近上部方向其横截面积越小的方式形成。
即,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及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分别连续地反复设置有所述单位集光体。
其中,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和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可以由相同的形态及大小的所述单位集光体构成,与此不同地,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态或大小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所述集光片400包括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和所述下部光学片420,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和所述下部光学片420以交叉配置的形态进行配置。其中,上部光学片410和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可以彼此层积或接合。
并且,所述集光片400也可以形成为反棱镜形态以在下表面设置所述单位集光体,从而通过光的内部全反射来进行集光。
另外,所述粘结层200沿着所述扩散片300和所述集光片400的外周设置于至少一部分,所述粘结层200将所述扩散片300和所述集光片400进行接合,从而防止发生剥离。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粘结层200构成为在所述扩散片300和所述集光片400之间将所述扩散片300和所述集光片400进行接合,所述粘结层200沿着外周涂覆于最外围。
此外,利用如上所述涂覆的所述粘结层200来将所述扩散片300和所述集光片400进行粘结后,通过切边(trim)作业去除所述扩散片300、所述集光片400以及所述粘结层200的一部分。
即,所述粘结层200仅留下用于接合所述扩散片300和所述集光片400的最小程度的区域后被去除。
另外,与此同时,所述粘结层200包括额外的黑油墨(未图示)(black ink),其构成为避免从所述集光片400和所述扩散片300之间的内部空间S向外部泄漏而损失。
即,所述粘结层200在其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黑油墨,由此,可以一同执行避免发生漏光现象的遮光带作用。
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所述粘结层200包括:遮蔽部210,设置于所述集光片400及所述扩散片300的外周中作为所述光源110所处的侧的第一区域A,包括所述黑油墨;以及接合部220,设置于作为除去所述遮蔽部210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第二区域B,用于接合所述集光片400和所述扩散片300。
如图所示,所述遮蔽部210设置于与所述光源110邻近的第一区域A,通过包括所述黑油墨,能够与粘结功能追加地执行遮光带作用。即,能够减小因由多个构成的所述光源110的光未触及的部分或者间隔而引起的光的强度偏差。
另外,所述接合部22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B上,用于将所述集光片400和所述扩散片300进行接合,以防止所述集光片400和所述扩散片300发生剥离。
此时,如图所示,所述接合部220可以包括上述的所述黑油墨,也可以与此不同地仅由粘结剂构成。
如上所述,所述粘结层200包括所述遮蔽部210及所述接合部220,所述粘结层200将所述集光片400和所述扩散片300稳定地进行接合的同时,改善最外围部分的外观,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剥离。
并且,在所述粘结层200包括黑油墨的情况下,防止从所述发光单元100出射的光向所述内部空间S外部泄漏,从而能够降低发生光的强度偏差的情形。
以上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片模块的背光单元的结构概略地进行了描述,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所述接合部220的变形的形态进行描述如下。
图4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粘结层200的变形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图4的光学片模块中粘结层200的上下截面形态的图。
首先,对图4进行描述,与上述的结构不同地,所述接合部220未涂覆于所述第二区域B的整体,而是由多个具有预定的图案并以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
具体而言,所述接合部220由多个在所述第二区域B内以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使得所述接合部220不全部涂覆于所述扩散片300的外周部分的上表面,而是仅涂覆所述接合部220的一部分,从而能够使从下部传送的光更加稳定地进行扩散。
此时,如图5所示,所述接合部220可以构成为具有多样的形态的上下截面形状,并且可以根据特性而不同地形成所述接合部220的大小及隔开间隔。
尤其是,虽未图示,所述接合部220也可以形成为,越向与所述光源110远离的方向其粘结宽度越小。
这是因为,越与所述光源110远离,光的强度越弱,从而使所发生的光的强度偏差减小。
如图5所示,接合部222可以按照多样的形态形成接合部220的形状,根据所述接合部220的截面形状,接合于上部的集光片400的下部的面积将发生变化,从而使亮度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如图5的(a)所示,在所述接合部220的上下截面具有矩形的形状的情况下,由于与上部的下部光学片420相接合的面积较大而增加粘结力,但是因粘结面积而可能会发生光损失,从而可能使亮度减少。
与此相反地,如图5的(b)所示,在所述接合部220的上下截面以扩展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虽然与图5的(a)图案相比粘结力减小,但是相对地亮度会增加。
并且,如图5的(c)所示,在所述接合部220的上下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因与所述下部光学片420相接合的面积减小而粘结力降低,但是能够使整体上的亮度上升率最大化。
即,如图5所示,可以沿着所述接合部220的上下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调节整体上的亮度和与下部光学片420的粘结力。
接着,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所述光学片模块中在粘结层200还包括额外的微珠230或者反射涂层240的结构进行描述如下。
图6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在粘结层200内部还包括额外的微珠230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在粘结层200还设置有额外的反射涂层240的状态的图。
首先对图6进行描述,本发明的所述粘结层200除了上述的粘结剂和所述黑油墨以外,可以还包括额外的二氧化硅(silica)微珠230。
具体而言,通过在所述粘结层200内部包括所述微珠230,增加所述粘结层200自身的结合力,从而能够使所述集光片400及所述扩散片300的变形最小化。
一般而言,在将所述集光片400及所述扩散片300进行接合时,因温度及湿度变化而发生变形,此时,所述粘结层200支撑所述集光片400及所述扩散片300,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200可以与所述黑油墨一同包括所述微珠230,在所述接合部220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不包括所述黑油墨,而是仅包括所述微珠230。
接着,对图6进行描述,在所述粘结层200可以还包括额外的反射涂层240,而不是包括所述二氧化硅微珠230。
具体而言,所述粘结层200在其下部设置有额外的反射涂层240,由此,能够反射从所述内部空间S向外部泄漏的光。
即,所述反射涂层240使从所述扩散片300及所述集光片400的最外围损失的光进行再循环,以将所述光再次向所述内部空间S传送,从而整体上增加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涂层240由银Ag构成,与此不同地,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材料。
在此也相同地,所述粘结层200构成为在其至少一部分包括黑油墨,与所述遮蔽部210不同地,在所述接合部220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不包括所述黑油墨。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变形例进行了描述,除了前述的实施例以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能够将本发明具体化为其它特定形态。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应当本理解为例示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限定性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而是可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与之等同范围内进行变更。

Claims (9)

1.一种光学片模块,层积于发光单元的上部,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配置于外周的一侧的光源以及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向上部传送的导光部,所述光学片模块包括:
集光片,在所述集光片的一面形成有将从下部传送的光进行集光并向上部传送的单位集光体;
扩散片,层积于所述集光片的下部,将从下部传送的光进行扩散并向所述集光片传送;以及
粘结层,沿着所述扩散片和所述集光片的外周设置于至少一部分,将所述扩散片和所述集光片进行接合以防止发生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粘结层在内部包括黑油墨,以避免光在所述集光片和所述扩散片之间的内部空间向外部损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粘结层包括:
遮蔽部,设置于所述集光片及所述扩散片的外周中所述光源所处的侧的第一区域,并包括所述黑油墨;以及
接合部,设置于作为除去所述遮蔽部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第二区域,将所述集光片和所述扩散片进行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接合部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预定的图案,并有多个以彼此隔开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接合部形成为,越向与所述光源远离的方向其粘结宽度越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接合部在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黑油墨,以避免光在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泄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粘结层在内部包括额外的二氧化硅微珠,以防止因温度及湿度而发生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模块,其中,
所述粘结层在下部设置有额外的反射涂层,以使从内部空间向外部损失的光进行再循环。
9.一种背光单元,其中,
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模块。
CN201780042176.5A 2016-07-26 2017-07-24 接合型光学片模块 Pending CN1094779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95013A KR20180012137A (ko) 2016-07-26 2016-07-26 접합형 광학시트 모듈
KR10-2016-0095013 2016-07-26
PCT/KR2017/007938 WO2018021774A1 (ko) 2016-07-26 2017-07-24 접합형 광학시트 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939A true CN109477939A (zh) 2019-03-15

Family

ID=6101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2176.5A Pending CN109477939A (zh) 2016-07-26 2017-07-24 接合型光学片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80012137A (zh)
CN (1) CN109477939A (zh)
WO (1) WO20180217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368A (zh) * 2020-11-06 2022-05-06 株式会社Lms 背光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1196B1 (ko) 2018-11-16 2021-03-03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차폐 성능이 향상된 확산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8215A (ja) * 1996-02-20 1997-11-0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面発光装置
JP2004231736A (ja) * 2003-01-29 2004-08-1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反射・遮光性粘着テープ
KR20090014497A (ko) * 2007-08-06 2009-02-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9116014A (ja) * 2007-11-06 2009-05-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866441A (zh) * 2011-07-06 2013-01-09 高乐泰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5374937U (zh) * 2015-12-30 2016-07-06 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3031A (ja) * 2005-12-22 2007-07-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制御シート、面光源装置
KR101489955B1 (ko) * 2011-12-29 2015-02-04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8215A (ja) * 1996-02-20 1997-11-0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面発光装置
JP2004231736A (ja) * 2003-01-29 2004-08-1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反射・遮光性粘着テープ
KR20090014497A (ko) * 2007-08-06 2009-02-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9116014A (ja) * 2007-11-06 2009-05-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866441A (zh) * 2011-07-06 2013-01-09 高乐泰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5374937U (zh) * 2015-12-30 2016-07-06 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368A (zh) * 2020-11-06 2022-05-06 株式会社Lms 背光单元
CN114442368B (zh) * 2020-11-06 2024-03-29 株式会社Lms 背光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21774A1 (ko) 2018-02-01
KR20180012137A (ko) 2018-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0266B (zh) 双面胶带
US8641219B1 (en) High efficiency rear lit waveguide
CN102214773B (zh) 发光器件和具有发光器件的照明单元
JP2007250197A (ja) Ledモジュール
CN105116594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9477117B2 (en)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WO2018201538A1 (zh) Led灯条及背光组件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9477939A (zh) 接合型光学片模块
CN110720012B (zh) 形成有遮蔽部的光传递单元、利用该光传递单元的背光模块以及光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
US7226200B2 (en) Light guiding device with two opposite light emitting surfac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20110114641A (ko) 조명 장치, 면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7318773U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CN101994998A (zh) 用于光导膜的光连接装置
KR101834380B1 (ko) 듀얼패널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
CN218523453U (zh) 光学膜组及背光模组
JP4147776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CN113050328B (zh) 前置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5028004U (zh)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JP2011065872A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02158446U (zh) 一种液晶背光模组
JP2006047339A (ja) 液晶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JP4324006B2 (ja) 面照明素子
KR200446857Y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WO2017175489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