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500B -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 - Google Patents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500B
CN109477500B CN201780040587.0A CN201780040587A CN109477500B CN 109477500 B CN109477500 B CN 109477500B CN 201780040587 A CN201780040587 A CN 201780040587A CN 109477500 B CN109477500 B CN 109477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ecess
insert member
master cylinder
pressur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5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7500A (zh
Inventor
A·雷恩特
H·斯坦梅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T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TE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TE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FTE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477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7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7/00Systems in which the movement produced is definitely related to the output of a volumetric pump; Telemotors
    • F15B7/06Details
    • F15B7/08Input units; Maste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57Piston 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16C11/0619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the female part comprising a blind socket receiving the male part
    • F16C11/0623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 F16C11/0628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with linings
    • F16C11/0633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with linings the linings being made of plastics
    • F16C11/0638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with linings the linings being made of plastics characterised by geometric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025/081Hydraulic devices that initiate movement of pistons in slave cylinders for actuating clutches, i.e. master cylinders

Abstract

主缸(10)具有缸壳体(12),在该缸壳体(12)中可通过活塞杆(18)在活塞闲置位置与活塞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活塞(14)可变地界定压力腔室(16)。球头在凹部中以高度紧凑的方式直接贴靠于活塞,使得通过活塞杆施加的压力(D)可以总是直接传递给活塞。此外,形状配合连接位于插入部件的底切部与止动端之间,使得在活塞致动位置上经由活塞杆施加的拉力(Z)加强了形状配合连接,以确保高度拉出可靠性。

Description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缸。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诸如汽车工业中大规模使用的主缸。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中的常规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具有主缸,该主缸与填充有液压流体的储液器连接。主缸包括缸壳体,活塞在缸壳体的壳体孔中被引导成可纵向位移。主缸活塞在缸壳体的壳体孔中界定压力腔室,并且可以经由活塞杆借助于离合器踏板受到致动力作用。主缸的压力腔室通过压力管线与副缸的压力腔室液压连接,使得通过压下离合器踏板而在主缸的压力腔室中产生的压力可通过压力管线中的流体柱传递给副缸的压力腔室。副缸同样包括具有壳体孔的缸壳体,界定副缸的压力腔室并且因此可以受到主缸中产生的压力作用的活塞被接纳在该壳体孔中以可纵向位移,该活塞设置成与离合器的释放轴承操作地连接。因此,离合器的释放轴承可以通过副缸活塞受到致动力作用,以便通过脱开机构将离合器压力板与离合器驱动盘分离,从而将马达与机动车的变速器分离。
从文献EP 1 655 521 A1中已知一种主缸,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该主缸包括具有活塞的缸壳体,该活塞在缸壳体中被引导成可纵向位移。在缸壳体中可变地界定压力腔室的活塞可借助于可枢转地与活塞连接的柱塞从闲置设定位移到致动设定,以及反向地从致动设定位移到闲置设定,并且能够通过离合器踏板被加载力。为了使柱塞与活塞可枢转地连接,柱塞具有球形端部,该球形端部接纳在活塞外端部处的凹部中并且借助于插入构件保持在其中,该插入构件具有球座和与球座相关的导入套筒底切部。插入构件本身在活塞的台阶式凹部中借助于组合的摩擦(压配)和机械形状连接固定于活塞,该连接形成在插入构件的沿压力腔室方向在球座上游的大致圆柱形的紧固部段的外周界处,这需要一定量的轴向安装空间。
当主缸被致动时,柱塞与活塞之间的连接仅受到压力作用,现有技术的插入构件一般能够容易地抵抗该压力。主缸活塞从缸壳体中的致动设定到其闲置设定的复位通常通过存在于主缸与副缸之间的压力管线中的流体柱来实现,该流体柱由于离合器的弹簧力而被从副缸推回到主缸,并在主缸的压力腔室中通过复位作用来液压作用在主缸活塞上。
然而,特别地,在组装主缸或在作用于离合器踏板上的情况下,由于拉动柱塞或离合器踏板也可能产生拉力,并且这些力必须被柱塞与活塞之间的连接接受,而该连接不被损坏也不脱开。在这方面,在根据限定类型的现有技术的主缸的情况下,活塞远离压力腔室的一侧上的插入部分有利地通过导入套筒处的邻接端部突出超过活塞中的凹部,使得在活塞的闲置设定中,邻接端部可以与缸壳体的相关联邻接表面接触,并且拉力远离插入构件与活塞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部。
然而,具体在具有设有复位弹簧的离合器踏板的离合器致动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如果驾驶员从离合器踏板滑脱,则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拉力被施加到柱塞,同时活塞或主缸仍然处于致动设定。同样可以想到的情况是,例如由于液压系统的脱气不充分,离合器踏板卡滞,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用力拉回离合器踏板。在这些情况下,还希望柱塞与活塞之间的连接不会由于可归因于误操作的力而受到损坏或脱开。然而,该连接应该仅需要少量的安装空间,以便尽可能普遍地使用,特别在局促的空间条件下。
最后,为了形成柱塞与主缸的活塞之间的枢转连接,在现有技术(DE 196 08 132A1)中还已经提出在活塞的凹部中的柱塞的球头后面粘贴或焊接环形插入构件,以便将柱塞固定于活塞。
发明目的
从上面概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主缸,特别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其中,活塞杆与活塞的枢转连接形成为尽可能与组件相兼容并且耐拉开,但仍只要求最小可能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或有益改进在优选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主缸,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包括缸壳体,活塞在该缸壳体中被引导成可纵向位移,该活塞可变地界定压力腔室并且可借助于与活塞可枢转地连接的活塞杆从闲置设定位移到致动设定并且反向地从致动设定位移到闲置设定,其中,活塞杆具有球头,该球头被接纳在远离压力腔室的活塞的凹部中并且通过具有底切部的插入构件保持在其中,该插入构件在凹部中借助于机械形状连接固定于活塞,并且在活塞远离压力腔室的一侧通过邻接端部突出超过凹部,以在活塞的闲置设定中与缸壳体的相关联的邻接表面接触,在该主缸中,活塞杆的球头在凹部中直接支承抵靠活塞,使得通过活塞杆施加的压力可直接传递给活塞,其中,插入构件与活塞的机械形状连接设置在插入构件的底切部与邻接端部之间,使得在活塞的致动设定中通过活塞杆施加的拉力加强了插入构件与活塞的机械形状连接。
首先,在插入构件与活塞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处的固定特别有利于主缸的简单且无故障的组装:与根据文献DE 196 08 132 A1的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插入构件在活塞的凹部中的机械形状固定,消除了用于紧固插入构件的程序性上要技巧且可能存在问题的胶合或焊接过程。既没有必要在胶合过程的情况下考虑可能导致从根本“没有胶合”(因为,例如粘合剂已经变干)到“过度粘合”(具有在活塞处或后来在缸壳体中的可能污染)的结果的任何计量或存储问题,也不排除隐藏组装的焊接。此外,在插入构件机械形状固定到活塞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没有或仅具有不良胶合或焊接性能的活塞材料。
由于活塞杆的球头在凹部中直接支承抵靠活塞的事实,因此,与限定类型的现有技术相比,还消除了插入构件的部分,通过该部分,借助于活塞杆施加的压力从其球头传递给活塞。因此,与限定类型的现有技术相比,活塞中的凹部可以成形成相应地更短,这进而可以实现特别短的活塞的结构,并且因此也可以缩短缸壳体而没有“行程损失”。
同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插入构件与活塞在插入构件的底切部与邻接端部之间的的机械形状连接的轴向位置与限定类型的现有技术相比“向后”定位,因此,当在活塞的致动设定中拉力通过活塞杆施加时,插入构件与活塞的机械形状连接被加强,因为机械形状连接的该轴向位置具有这种效果:在所讨论的张紧情况下,通过插入构件的底切部从球头传递的力的径向分量作用在机械形状连接上并且推动其各连接部分彼此抵靠或将其连接部分推向彼此。在例如如果由于离合器踏板处的复位弹簧使拉力作用在活塞杆上而让离合器“跳回(snap back)”的情况下,实现了增加活塞杆与活塞的可枢转连接对于被拉开的抵抗力的这种自增强效果。
基本上有各种可能性来实现插入构件与离合器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因此,插入构件可以借助于例如弹性固定环相对于活塞固定,该弹性固定环的一个部分保持在第一凹槽中并且另一个部分可弹性地偏转到相关联的第二凹槽中或离开该第二凹槽。然而,特别地在尤其简单的组装方面,优选的是将机械形状连接实现为卡扣连接。
在这方面,多个突出部优选地设置在活塞中的凹部的内周表面处或插入构件的外周表面处,这些突出部在相应的周界表面处相对于主缸的中心轴线径向突出并通过止动接合在相应的另一部分处的相关联凹部中,其中,插入构件的底切部具有表面部分,通过该表面部分,法向力可以直接从球头沿突出部的方向传导。在这种情况下,表面部分可以形成为例如具有预定锥角的锥形或者由具有预定轴向位置的边缘形成,以使拉力沿机械形状连接方向定向。在尽可能小且均匀的球头与底切部之间的面积压力方面,底切部处的表面部分的与球头互补的形状、即“球形区域”的形状是优选的,曲面部分被称为“球形层”或“球形盘”,其在从两个平行平面切出实心球的部分时产生。
特别地,对于简单(可能部分或全自动)组装,卡扣连接的形成在插入构件的外周表面处的突出部可以是鼻状形式,在其面向压力腔室的一侧上具有连结倒角。在这方面,如果鼻状突出部的第一部分在远离压力腔室的一侧上具有基本横向于中心轴线延伸的止动表面,而鼻状突出部的第二部分在远离压力腔室的一侧上设置有偏置倒角,通过该偏置倒角,插入构件可以在活塞的凹部中沿压力腔室的方向偏置,则促进了可靠保持,同时没有卡扣连接的轴向游隙。在这种情况下,该布置优选地使得鼻状形式的各突出部相对于中心轴线彼此均匀地在角度上间隔开,并且止动表面和偏置表面在突出部到突出部之间交替,此外,使插入构件在活塞的凹部中居中的作用有利地从鼻状形式的突出部产生。
原则上,突出部的止动接合的凹部可以包括多个部分,这些部分根据突出部的位置分布地布置在相应的另一部分处的周界上。然而,优选的是,凹部是在活塞中的凹部的内周表面处的环绕凹槽,使得在插入构件在活塞处的组装期间,这些部分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定向不是必需的。
在使用合适弹性材料的情况下,插入构件可包括可弹性变形的环形部分,该环形部分承载鼻状突出部并使其能够弹性向内偏转。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插入构件从其远离压力腔室的端部开始设置有狭槽,这些狭槽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并且将插入构件的承载突出部的各个弹簧段彼此分开。
为了可能“隐藏式”组装,在这种组装中,活塞杆的球头通过沿轴向推到插入构件处的底切部上而预先连结到插入构件,还优选的是,插入构件是环形的并且设置有连续纵向狭槽,使得插入构件可以弹回,并因此不必“从后面”安装在活塞杆上。此外,如果插入构件在内周侧设置有多个凹槽,这些凹槽沿纵向延伸并且沿周向观察均匀间隔开,并且以这种方式形成用于插入构件弹回的准弹性“薄膜铰链”,则可便于环形插入构件的弹回。如果上述用于形成弹簧段的狭槽和内周侧的铰链形成凹槽都设置在插入构件处,则特别地在塑料材料的简单注塑成型生产方面是有利的,以及如果沿纵向延伸的凹槽终止于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的狭槽中,则在插入构件的无故障变形行为方面是有利的。
为了将插入构件接收在活塞的凹部中而没有径向游隙,外周处的插入构件和内周处的活塞的凹部原则上可以具有紧密公差。然而,就经济生产而言,优选的是,插入构件在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径向突出的纵向肋,通过这些纵向肋,插入构件保持在凹部中而没有径向游隙。
原则上,可以允许活塞杆的球头支承抵靠于活塞中的凹部的基部处的平坦表面。然而,为了获得尽可能小且均匀的面积压力以及活塞杆与活塞没有轴向游隙的永久联接,优选的是,形成为与活塞杆的球头互补并且其中球头直接支承抵靠活塞的杯状凹部设置在活塞中的凹部的基部处。
如果出于例如安装空间的原因,使活塞沿闲置设定的方向偏压的弹簧要设置在缸壳体中,则该弹簧可以在活塞具有第二凹部时以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容纳在该第二凹部中,该第二凹部面向压力腔室并且该弹簧的端部被接纳在其中,其中,为了简化组装,第二凹部优选地可以在其面向压力腔室的端部处在内周侧设置有用于弹簧的环绕连结倒角。
最后,中心居中突出部可以形成在活塞的第二凹部中,支撑弹簧的引导套筒安置在该中心居中突出部上。有利地,引导套筒还使活塞的第二凹部中的自由体积最小化,这尤其简化了主缸的除气。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优选实施例、参照所附的部分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附图中为了简化图示,弹性体或弹性部件以未变形状态示出,并且附图中:
图1示出了处于未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的侧视图,其中,主缸的可通过活塞杆在缸壳体中纵向位移的活塞设置在闲置设定中,在闲置设定中,活塞杆具有从缸壳体突出的最大突出量;
图2示出了与图1中的剖面线II-II对应的根据图1的主缸的剖视图,该剖视图与图1相比比例放大,并且在活塞杆区域中向右侧断开;
图3示出了与图2中的细节圆III对应的根据图1的主缸的剖视图,该剖视图与图2相比比例显著放大;
图4示出了对应于图2比例的根据图1的主缸的缸壳体的用于活塞引导的壳体插入件的正视图,壳体插入件具有中心卵形开口,活塞杆(此处未示出)在主缸的组装状态下延伸穿过该中心卵形开口;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主缸的活塞的侧视图,该侧视图与图2相比比例进一步放大;
图6示出了对应于图5中的剖面线VI-VI的根据图5的活塞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从图5中的左边观察的根据图5的活塞的后视图;
图8示出了从图5中的右边观察的根据图5的活塞的正视图;
图9从前下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的主缸的插入构件的立体图,该立体图与图2相比比例再次放大,活塞杆借助于该插入构件与活塞可枢转地连接;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插入构件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与图10中的剖面线XI-XI对应的根据图9的插入构件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从图10中的右边观察的根据图9的插入构件的正视图;
图13示出了从图10中的左边观察的根据图9的插入构件的后视图;以及
图14示出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该分解示意图在剖切面和图示形式方面上与图2对应,这些部件被接纳在根据图1的主缸的缸壳体中,以在其组装之前借助左侧上的引导套筒和右侧上的插入构件可纵向位移,引导套筒用于将主缸活塞的复位弹簧支撑在居中于活塞的活塞凹部中,插入构件通过底切部支承在活塞杆的球头上,活塞杆被断开地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例如针对液压主缸的图1和2中,这种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总地通过附图标记10表示。示出为处于未连接和未致动状态的主缸10具有缸壳体12,活塞14在缸壳体12中被引导成可沿中心轴线M纵向位移。可变地界定缸壳体12中的压力腔室16(见图2)的活塞14可借助于与活塞14可枢转地连接的活塞杆18从图2所示的闲置设定位移到致动设定(未示出),并且反向地从致动设定位移到闲置设定。根据图2和14,在所示实施例中由塑料材料整体注塑成型的活塞杆18在其关于活塞14的连接端处具有球头20,球头20被接纳在远离压力腔室16的活塞14的凹部22中并通过具有底切部26的插入构件24保持在其中。远离活塞14的活塞杆18的连接端形成有连接构件28,离合器踏板(未示出)可以以比如在同一申请人的文献DE 10 2007 061 640 A1中详细描述的模式和方式与该连接构件28横向可枢转地连接,在此,关于该联接的进一步细节明确参考了该文献。
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插入构件24借助于与活塞14的机械形状连接30固定在活塞14的凹部22中并且在活塞14的远离压力腔室16的一侧通过邻接端部32突出超过凹部22,以在活塞14的闲置设定中与缸壳体12的相关联的邻接表面34接触(参见图2和3)。重要的是,在凹部22中,活塞杆18的球头20直接支承抵靠活塞14,使得通过活塞杆18施加的压力D(也参见图1)可直接传递给活塞14。此外,重要的是,沿轴向观察时,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的机械形状连接30位于插入构件24的底切部26与邻接端部32之间,使得在活塞14的致动设定中通过活塞杆18施加的拉力Z加强了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的机械形状连接30,如将在下面同样详细说明的。
根据图1和2,主缸10的缸壳体12是由塑料两件式结构,并且一般包括中空壳体基体36和壳体插入件38,壳体基体36界定压力腔室16,壳体插入件38插入壳体基体36中,同样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并且在图5至8中单独示出的活塞14通过壳体插入件38在缸壳体12中被引导成可纵向位移和固定。
缸壳体12,更确切的是其壳体基体36,在其在图1和2中左侧的端部设置有压力接头40,压力接头40与压力腔室16连通,并且通过该压力接头40,主缸10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与副缸(未示出)液压连接。壳体基体36还包括补充接头42,该补充接头42与缸壳体12中的补充区域44(参见图2)连通,并且通过该补充接头42,主缸10可以类似地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与补充储液器(未示出)液压连接。
此外,在图1和2中的缸壳体12处可以看到紧固法兰46,主缸10可以通过该紧固法兰46安装在机动车辆中的隔板(未示出)上。最后,在图1和图2中右侧的壳体插入件38的端部处,借助于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可枢转地连接以可成角度地移动的活塞杆18从壳体插入件38的卵形开口48(参见图4)突出,这使得活塞杆18能相对于活塞14的中心轴线M进行一定量的角度偏转。
关于主缸10的内部的进一步细节可以特别地从图2中推断出。据此,首先,借助于接纳在壳体插入件38的径向凹槽50中的O形环52相对于壳体基体36静态密封的壳体插入件38通过总地用54表示的卡口式联接保持在壳体基体36中。壳体插入件38与壳体基体36之间的这种卡口式联接54在同一申请人的较早德国专利申请DE10 2016 006 053.0中进行了描述,在此,关于这种连接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参考了该文献。
在图2右侧的缸壳体12的端部处,内周侧处的肩部56(参见图4)在壳体插入件38的卵形开口48的区域中形成活塞14中的插入构件24的内邻接表面34。另外,插入构件24的由插入构件24的大致环形端面形成的邻接端部32在图4中由虚线表示,以示出插入构件24在活塞14的闲置设定中与缸壳体12的壳体插入件38接触和相关区域(即,在壳体插入件38的位于卵形开口48外部的“一致区域”中与插入构件24的如用虚线表示的邻接端部32接触)。
在图2左侧的壳体插入件38的端部处,其在59处被环形切除以接收弹性体次级密封元件58。支撑环60布置在壳体基体36和壳体插入件38之间,并且将次级密封元件58与初级密封元件62分开,初级密封元件62本身安置在壳体基体36的相关联环形凹部64中。在活塞14的运行设定(未示出)中,初级密封元件62相对于存在于初级密封元件62与次级密封元件58之间的补充区域44密封压力腔室16,在该活塞运行设定中,活塞14密封地支承抵靠在活塞14的外周处的圆柱形引导表面66,使得由于活塞14向图2中左侧的行程,压力可在压力腔室16中积聚。
在支撑环60处分布地设置在支撑环60的周界上的端部凹槽68和轴向凹槽70与狭槽72(为此目的,特别地参见图5至7和14)一起形成补充装置,狭槽72在压力腔室侧的活塞14的端部处位于活塞14的引导表面66的外侧并且同样在周界上分布。在图2中所示的活塞14的基本设定中,补充装置将在初级密封元件62的密封轮廓下方的压力腔室16与补充区域44连接,以便在压力腔室16与补充区域44之间产生压力平衡,以允许液压流体从补充区域44补充到压力腔室16中,并且在给定的情况下,使空气能够通过补充区域44从压力腔室16中逸出。次级密封元件58最终总是通过其密封轮廓支承抵靠活塞14的引导表面66,以便相对于大气或环境密封补充区域44。
从图2可以进一步推断出,所示实施例中的主缸10包括呈螺旋压缩弹簧的形式的弹簧74,弹簧74布置在压力腔室16中并且使活塞14沿闲置设定的方向偏置,因此具有复位作用。弹簧74由端部76支撑在图2左侧的壳体基体36的基部78上。弹簧74在图2右侧的另一端80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容纳在活塞14的面向压力腔室16的第二凹部82中。
活塞14的第二凹部82在其面向压力腔室16的端部处的内周侧设置有用于弹簧74的环绕(尽管被狭槽72中断)连结倒角84。而且,图2、6、7和14示出了圆柱形中心居中突出部86形成在活塞14的第二凹部82中,其沿活塞14的中心轴线M延伸直到轴向狭槽72。在活塞14通过注塑成型制造的情况下,居中突出部86因此可以有利地用作中心注入点,其确保注塑成型模具均匀填充。支撑弹簧74并使第二凹部82中的自由体积最小化的引导套筒88以紧密的布置安置在根据图2的居中突出部86上。
引导套筒88在图2和14右侧的其端部设置有环形轴环90,通过环形轴环90,弹簧74将引导套筒88保持在第二凹部82的基部92处。类似地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的引导套筒88通过图2左侧的其端部在压力腔室侧的活塞14的端部前面不远处终止。最后,引导套筒88在根据图2的左侧并且突出超过活塞14的居中突出部86的其端部处在外周侧具有用于弹簧74的大致锥形延伸的连结倒角94。
关于活塞杆18与活塞14的可枢转联接、为此目的设置的插入构件24以及其在活塞14的第一凹部22中的紧固的进一步细节可以从图2、3、6和8至14中推断出。首先如图2、6和14示出,成形成与活塞杆18的球头20互补的球形杯状凹部98形成在活塞14中的凹部22的基部96处的中心位置处。根据图2,活塞杆18的球头20在球形杯状凹部98中直接支承抵靠活塞14,即这里在活塞杆18与活塞14之间没有插入构件24的部分,因此该布置是轴向非常短的结构。
在图9至13中单独示出并且同样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的插入构件24是大致环形的并且设置有连续的纵向狭槽100,如可以在图12和13中最佳看见的。借助于纵向狭槽100,当插入构件24尚未安装在活塞14的凹部22中时,插入构件24可以弹回。因此,可以将插入构件24沿轴向连结到活塞杆18,在这种情况下,活塞杆18的球头20能够经由插入构件24内周侧处的连结倒角101被压迫在插入构件24处的底切部26上,且在插入构件24的径向弹性“屈服”之后可以与底切部26的表面部分102接触,该表面部分102面向活塞14并且基本上具有球形区域的形式,如图14右侧所示。如将进一步描述的,通过在插入构件24的底切部26处的球形区域的该表面部分102,在活塞杆18的拉伸载荷的情况下,来自球头20的法向力可直接沿机械形状连接30的方向传递。插入构件24在其组装在活塞杆18上的期间的回弹还通过其在内周侧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多个凹槽104的事实而得到进一步促进,如沿周向看到的,这些凹槽彼此或相对于纵向狭槽100间均匀地间隔开,并且在插入构件24的这些点处形成准弹性的“薄膜铰链”。
在所示实施例中,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的卡扣连接设置为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30。特别地,根据图9至11,插入构件24在其外周表面106处设置有多个突出部108、108’,这些突出部108、108’相对于主缸10的中心轴线M在外周表面106处径向突出,并且在插入构件24的已安装的状态下以止动方式接合在活塞14的凹部22中的相关联凹部110中,如图2和3所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凹部110是位于活塞14的凹部22的基本上圆柱形内周表面112处的环绕凹槽,如可以在图6和14中最佳看见的。在114处,凹部110仅被芯部引导区域中断,在活塞14通过注射成型制造的情况下,该芯部引导区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模式和方式用于特别在从模具中取出期间引导注塑成型模具(未示出)的径向可展开的芯部,使得凹部110的由可展开芯部产生的底切部几何形状在从模具中取出期间不会被损坏。
特别地,图3、10和11进一步示出了形成在插入构件24的外周表面106处的突出部108、108’具有鼻状形式,每个突出部108、108’在其面向压力腔室16的一侧具有连结倒角116。鼻状形式的突出部的第一部分108在远离压力腔室16的一侧具有大致横向于中心轴线M延伸的止动表面118(参见图10和11的顶部),而鼻状形式的突出部的第二部分108’在远离压力腔室16的一侧设置有偏置倒角120,通过该偏置倒角120,插入构件24可以在活塞14的凹部22中沿压力腔室16的方向偏置(参见图10和11的底部)。在这方面,偏置倒角120支承在凹部110的远离压力腔室16的一侧的边缘122上(该接触在图中未示出),以将在活塞14的凹部22中的插入构件24保持抵靠活塞杆18的球头20而没有轴向游隙,如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在插入构件24的外周表面106处的鼻状形式的突出部108、108’的布置使得突出部108、108’相对于中心轴线M彼此均匀地在角度上间隔开,并且止动表面118和偏置倒角120在突出部108到突出部108’之间交替,如可以在图9和10中看见的。
另外,如可以从图9、10和12中最佳地推断出,插入构件24从其远离压力腔室16的邻接端部32开始设置有狭槽124,狭槽124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M延伸插入构件24的长度的大约一半并且将插入构件24的承载突出部108、108’的各个弹簧段126彼此分开。特别地根据图11和12,沿纵向延伸的凹槽104终止于平行于中心轴线M延伸的狭槽124中,因此与其对齐。
最后,特别地根据图9和10,插入构件24在其外周表面106处设置有多个径向突出的纵向肋128,插入构件24通过这些纵向肋128保持在凹部22中而没有径向游隙。纵向肋128为了更好的清晰度而未在图9、12和13中全部均设置有附图标记,纵向肋128从插入构件24的面向压力腔室16的连结倒角130开始延伸直到其邻接端部32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仅由突出部108、108’中断,连结倒角130自身则开始于插入构件24的环形端面132。
在这种程度上说,显然,插入构件24被保持在活塞14的凹部22中而没有径向游隙,在这种情况下,插入构件24通过纵向肋128被支撑在凹部22的内周表面112上。同时,插入构件24将活塞杆18的球头20保持在凹部22的球形杯状凹部98中或者保持在凹部22的球形杯状凹部98处而没有轴向游隙,其中,插入构件24通过突出部108’的偏置倒角120被支撑在活塞14的边缘122上。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2的插入构件24的面向压力腔室16的端面132与活塞14中的凹部22的基部96略微轴向间隔开,而插入构件24的邻接端部32轴向突出超过活塞14的远离压力腔室16的环形端面134,如可以在图3中最佳看见的,以在活塞14的闲置设定中与壳体插入件38的邻接表面34接触。壳体插入件38本身在该区域中具有台阶式结构,使得活塞14不能通过其端面134与壳体插入件38接触。
因此,通过活塞杆18沿活塞14的方向施加的任何压力D通过活塞杆18的球头20经由凹部22中的球形杯状凹部98被直接引入活塞14中。在那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对插入构件24的加载。如果在活塞14的闲置设定中,拉力Z施加于活塞杆18(参见图2和3),则该拉力通过活塞杆18的球头20引入到在插入构件24处的底切部26的表面部分102中,该表面部分102具有球形区域的形式,插入构件24本身通过邻接端部32支撑在缸壳体12的壳体插入件38的邻接表面34上。因此,在活塞14的闲置设定中,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30不会因拉力受载或过载;相反,力流从活塞杆18行进到活塞14中的插入构件24并且从那里直接行进到缸壳体12的壳体插入件38。
如果活塞14在缸壳体12中设置在致动设定(未示出)中并且拉力Z施加于活塞杆18,则拉力Z再次通过活塞杆18的球头20引入到在插入构件24处的底切部26的球形区域状的表面部分102中。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法向力被引入球头20与球形区域状的表面部分102之间的插入构件24中,这些力的作用线同时轴向地远离压力腔室16并且径向向外延伸。该作用线路径在图14中示出为球头20与底切部26之间的接触线,该接触线用N处的虚线表示。特别地指向或瞄准机械形状连接30的这些法向力,由于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30的轴向位置(沿致动方向观察时在底切部26的前面)而穿过插入构件24,并且在外周侧插入构件24的突出部108、108’处总是具有径向分量,该径向分量旨在将突出部108、108’推入活塞14的相关联凹部110中。因此,在活塞14的致动设定中通过活塞杆18施加的拉力Z加强了插入构件24与活塞14之间的机械形状连接30。
主缸,具有缸壳体,在该缸壳体中,可通过活塞杆在活塞闲置设定与活塞致动设定之间位移的活塞可变地界定压力腔室。活塞杆的球头被接纳在活塞的凹部中,并通过具有底切部的插入构件被保持在该凹部中。插入构件借助于与活塞的机械形状连接而固定在凹部中,并且通过邻接端部突出超过凹部,以在活塞闲置设定中支承抵靠缸壳体的邻接表面。以非常紧凑的方式,球头在凹部中直接支承抵靠活塞,使得通过活塞杆施加的压力总是能直接传递给活塞。此外,机械形状连接存在于插入构件的底切部与邻接端部之间,使得在活塞致动设定中通过活塞杆施加的拉力加强了机械形状连接,以保证抵抗拉出的高安全性水平。
附图标记列表
10 主缸
12 缸壳体
14 活塞
16 压力腔室
18 活塞杆
20 球头
22 凹部
24 插入构件
26 底切部
28 连接构件
30 机械形状连接
32 邻接端部
34 邻接表面
36 壳体基体
38 壳体插入件
40 压力接头
42 补充接头
44 补充区域
46 紧固法兰
48 卵形开口
50 径向凹槽
52 O形环
54 卡口式联接
56 肩部
58 次级密封元件
59 环形凹部
60 支撑环
62 初级密封元件
64 环形凹部
66 引导表面
68 端部凹槽
70 轴向凹槽
72 狭槽
74 弹簧
76 端部
78 基部
80 端部
82 凹部
84 连结倒角
86 居中突出部
88 引导套筒
90 环形轴环
92 基部
94 连结倒角
96 基部
98 球形杯状凹部
100 纵向狭槽
101 连结倒角
102 球形区域形状表面部分
104 凹槽
106 外周表面
108,108’ 突出部
110 凹部
112 内周表面
114 芯部引导区域
116 连结倒角
118 止动表面
120 偏置倒角
122 边缘
124 狭槽
126 弹簧段
128 纵向肋
130 连结倒角
132 端面
134 端面
D 压力
M 中心轴线
N 法向力
Z 拉力

Claims (17)

1.一种主缸(10),包括缸壳体(12),活塞(14)在所述缸壳体中被引导成能纵向位移,所述活塞可变地界定压力腔室(16)并且能借助于与所述活塞(14)可枢转地连接的活塞杆(18)从闲置设定位移到致动设定并且反向地从所述致动设定位移到所述闲置设定,其中,所述活塞杆(18)具有球头(20),所述球头被接纳在远离所述压力腔室(16)的所述活塞(14)的凹部(22)中并且通过具有底切部(26)的插入构件(24)保持在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在所述凹部(22)中借助于机械形状连接(30)固定于所述活塞(14),并且在所述活塞(14)远离所述压力腔室(16)的一侧通过邻接端部(32)突出超过所述凹部(22),以在所述活塞(14)的所述闲置设定中与所述缸壳体(12)的相关联邻接表面(34)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8)的所述球头(20)在所述凹部(22)中直接支承抵靠所述活塞(14),使得通过所述活塞杆(18)施加的压力(D)能直接传递给所述活塞(14),并且所述插入构件(24)与所述活塞(14)的所述机械形状连接(30)设置在所述插入构件(24)的所述底切部(26)与所述邻接端部(32)之间,使得在所述活塞(14)的所述致动设定中通过所述活塞杆(18)施加的拉力(Z)加强了所述插入构件(24)与所述活塞(14)的所述机械形状连接(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形状连接(30)为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多个突出部(108、108’)形成在所述活塞(14)中的所述凹部(22)的内周表面处或所述插入构件(24)的外周表面(106)处,所述突出部在相应的周界表面处相对于所述主缸(10)的中心轴线(M)径向突出并具有在相应的另一部分处的相关联凹部(110)中的止动接合,其中,所述插入构件(24)的所述底切部(26)具有表面部分(102),通过所述表面部分(102),法向力能直接从所述球头(20)沿所述突出部(108、108’)的方向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插入构件(24)的所述外周表面(106)处的所述突出部(108、108’)具有鼻状形式,所述突出部在其面向所述压力腔室(16)的一侧具有连结倒角(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鼻状形式的所述突出部(108)的第一部分在远离所述压力腔室(16)的一侧具有大致横向于所述中心轴线(M)延伸的止动表面(118),而鼻状形式的所述突出部(108’)的第二部分在远离所述压力腔室(16)的一侧设置有偏置倒角(120),通过所述偏置倒角,所述插入构件(24)能在所述活塞(14)的所述凹部(22)中沿所述压力腔室(16)的方向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鼻状形式的所述突出部(108、108’)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M)彼此均匀地在角度上间隔开,并且所述止动表面(118)和所述偏置倒角(120)在一个所述突出部(108)到另一个所述突出部(108’)之间交替。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0)为所述活塞(14)中的所述凹部(22)的所述内周表面(112)中的环绕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构件(24)从其远离所述压力腔室(16)的端部开始设置有狭槽(124),所述狭槽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M)延伸并且将所述插入构件(24)的承载所述突出部(108、108’)的各弹簧段(126)彼此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构件(24)是环形的并且设置有连续的纵向狭槽(100),使得所述插入构件(24)能弹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构件(24)在内周侧设置有多个凹槽(104),所述多个凹槽沿纵向延伸并沿周向观察均匀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沿纵向延伸的所述凹槽(104)终止于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M)延伸的狭槽(124)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构件(24)在外周侧处设置有多个径向突出的纵向肋(128),所述插入构件(24)通过所述纵向肋(128)保持在所述凹部(22)中而没有径向游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14)中的所述凹部(22)的基部(96)处,形成有球形杯状的凹部(98),所述球形杯状的凹部(98)成形为与所述活塞杆(18)的所述球头(20)互补,在所述球形杯状的凹部(98)中,所述球头(20)直接支承抵靠所述活塞(14)。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4)具有面向所述压力腔室(16)的第二凹部(82),并且沿所述闲置设定的方向偏置所述活塞(14)的弹簧(74)的端部(80)被接纳在所述第二凹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82)在其面向所述压力腔室(16)的端部处的内周侧处设置有用于所述弹簧(74)的环绕连结倒角(84)。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中心居中突出部(86)形成在所述活塞(14)的所述第二凹部(82)中,支撑所述弹簧(74)的引导套筒(88)安置在所述中心居中突出部(86)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10)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
CN201780040587.0A 2016-06-30 2017-06-26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 Active CN109477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007906.1A DE102016007906A1 (de) 2016-06-30 2016-06-30 Geberzylind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in Kraftfahrzeugen
DE102016007906.1 2016-06-30
PCT/EP2017/000742 WO2018001554A1 (de) 2016-06-30 2017-06-26 Geberzylind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in kraftfahrzeu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500A CN109477500A (zh) 2019-03-15
CN109477500B true CN109477500B (zh) 2021-02-02

Family

ID=5921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587.0A Active CN109477500B (zh) 2016-06-30 2017-06-26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78969B1 (zh)
KR (1) KR102268055B1 (zh)
CN (1) CN109477500B (zh)
DE (1) DE102016007906A1 (zh)
WO (1) WO2018001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1409B3 (de) * 2018-01-23 2019-04-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ehmerzylinder mit mehreren Einzelkolbe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sowie Kupplungssystem
DE102018003749B4 (de) 2018-05-09 2022-04-28 Fte Automotive Gmbh Parksperrenmodul zur Betätigung einer Parksperr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DE102018217422A1 (de) * 2018-10-11 2020-04-16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Kolbeneinheit
IT201900006706A1 (it) 2019-05-10 2020-11-10 Raicam Driveline S R L Cilindro idraulico, particolarmente per il comando di un innesto a frizione in un veicolo a motore
EP3858687A1 (de) * 2020-01-29 2021-08-0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ggregat mit einem axial betätigbaren kolben
CN114704542B (zh) * 2022-04-02 2023-05-26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塑料件快速拆装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7111A (en) * 1960-08-12 1963-10-15 Bendix Corp Fastening means for ball-ended members
DE3532769A1 (de) * 1985-09-13 1987-03-19 Bosch Gmbh Robert Kugelgelenk fuer einen bremskraftverstaerker
US5163773A (en) * 1991-06-07 1992-11-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lf-locking ball-and-socket mechanism
DE19608132A1 (de) 1996-03-02 1997-05-15 Fichtel & Sachs Ag Zylinder, insbesondere Geberzylinder
FR2794508B1 (fr) * 1999-06-04 2001-08-24 Valeo Dispositif simplifie de commande hydraulique d'un 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P1386809B1 (de) * 2002-08-01 2004-10-06 ZF Sachs AG Geberzylinder
DE102005041418B4 (de) * 2004-09-17 2019-01-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Geberzylinder eines hydraulischen Kupplungsausrücksystems
EP1637746A2 (de) * 2004-09-17 2006-03-2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Geberzylinder eines hydraulischen Kupplungsausrücksystems
DE102004053913B3 (de) 2004-11-05 2006-06-14 Fte Automotive Gmbh Kolbenanordnung einer hydraulische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an Kraftfahrzeugen
DE102006010141A1 (de) * 2005-03-26 2006-09-28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sches Kupplungsbetätigungssystem
US20060213748A1 (en) * 2005-03-26 2006-09-28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c clutch actuation system
DE102007061640C5 (de) 2007-12-20 2013-11-07 Fte Automotive Gmbh Kugelgelenkverbinder
DE102009021347A1 (de) * 2008-06-05 2009-12-3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olbenstangenaufnahme
FR2946306B1 (fr) * 2009-06-05 2012-11-30 Bosch Gmbh Robert Systeme de freins a maitre-cylindre, decouple de la pedale de frein et servofrein hydraulique
CN202926916U (zh) * 2012-11-15 2013-05-08 芜湖聚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离合器主缸
DE102016006053A1 (de) 2016-05-18 2017-11-23 Fte Automotive Gmbh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Geberzylind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 oder Bremsbetätigung für Kraftfahrzeu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8969A1 (de) 2019-05-08
KR20190021464A (ko) 2019-03-05
CN109477500A (zh) 2019-03-15
KR102268055B1 (ko) 2021-06-23
DE102016007906A1 (de) 2018-01-04
WO2018001554A1 (de) 2018-01-04
EP3478969B1 (de) 2022-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7500B (zh)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中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主缸
US8789664B2 (en) Combined service brake and spring brake cylinder with sealing 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guide ring and at least one sealing element
US7963113B2 (en) Cylinder device
US7188563B2 (en) Piston arrangement of a hydraulic actuating device on motor vehicles
US7287376B2 (en) Hydraulic cylinder, in particular slave cylinder for a hydraulic clutch actuat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US9487200B2 (en) Combined service brake cylinder and spring brake cylinder having a bayonet coupling
US9890803B2 (en) Hydraulic cylinder, particularly slave cylinder for a hydraulic clutch actuat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JPS63235152A (ja) 負圧ブー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526491A (ja) 油圧式の自動車ブレーキシステム用のブレーキ装置
US20050044852A1 (en) Brake master cylind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6439002B (zh) 液压缸、尤其用于机动车辆液压离合器致动系统的从动缸
US7493849B2 (en) Hydraulic cylinder, in particular slave cylinder for a hydraulic clutch actuat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KR101511498B1 (ko) 펌프 부재, 펌프 부재를 구비한 유압 블록 및 장착 방법
US7430864B2 (en) Master cylind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stopper plate
US20030029689A1 (en) Device for coupling a lever to shift to shift cylinder piston
US7549711B2 (en) Vacuum pressure booster
CN107531227B (zh) 负压式增力装置
US7472968B2 (en) Vacuum type brake booster
JP2019059371A (ja) 気圧式倍力装置
US7121094B2 (en) Center valve for master cylinder
US6691606B2 (en) Hydraulic device with piston and actuating rod, with temporary range-of-travel end stop for purging
JP4383001B2 (ja) センタバルブ型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
JPH086661Y2 (ja) ブレーキ倍力装置
JP2003501596A (ja) ピストンおよびこのピストンが設けられた自動車用クラッチのための液圧制御装置
JPH02141358A (ja) 負圧倍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