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9538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9538A
CN109449538A CN201811522354.7A CN201811522354A CN109449538A CN 109449538 A CN109449538 A CN 109449538A CN 201811522354 A CN201811522354 A CN 201811522354A CN 109449538 A CN109449538 A CN 109449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late
flow passage
branch flow
water inle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23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宇锋
柯颖华
高汉宁
徐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AN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AN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AN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AN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223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9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9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9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冷板,所述上冷板的上表面粘贴有导热层,且所述上冷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螺纹孔分别位于上冷板的上表面两端中心处,所述上冷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冷板的下表面设有下冷板,所述下冷板的下表面粘贴有隔热层,且所述下冷板的上表面与上冷板下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本发明增大了流道表面积及换热效率,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提高了电池降温效率和电池温度一致性,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背景技术
当前,石油资源日渐枯竭以及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电能的全新出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的性能决定着整车的行驶里程、寿命、使用性能等,而温度对电池的容量、功率、充放电效率、热安全性和寿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随着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快充等要求的提高,电芯的发热量越来越大,而自然冷却及强制风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电池快速降温及均温的要求,因此,电池包液冷技术日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主流选择。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流道表面积小,换热效率低,不能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电池降温效率低和电池温度变化大,易造成冷却液流失。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增大流道表面积及换热效率,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提高了电池降温效率和电池温度一致性,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流道表面积小,换热效率低,不能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电池降温效率低和电池温度变化大,易造成冷却液流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冷板,所述上冷板的上表面粘贴有导热层,且所述上冷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螺纹孔分别位于上冷板的上表面两端中心处,所述上冷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冷板的下表面设有下冷板,所述下冷板的下表面粘贴有隔热层,且所述下冷板的上表面与上冷板下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冷板上开设的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的下表面置于下冷板开设的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下冷板的上表面还分别开设有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且所述下冷板的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凸台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两组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分别与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顶端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两组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连通有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进水嘴通过第二凹槽与进水流道连通,所述出水嘴通过第二凹槽与出水流道连通,所述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流道包括第一进水支流道、第二进水支流道、第三进水支流道、第四进水支流道和第五进水支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支流道、第二进水支流道、第三进水支流道、第四进水支流道和第五进水支流道等距离分布。
优选的,所述出水流道包括第一出水支流道、第二出水支流道、第三出水支流道、第四出水支流道和第五出水支流道,所述第一出水支流道、第二出水支流道、第三出水支流道、第四出水支流道和第五出水支流道等距离分布。
优选的,所述下冷板的上表面两端也设有与螺纹孔,且所述下冷板上的螺纹孔与上冷板上的螺纹孔合并后为沉头孔设计,所述上冷板与下冷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上冷板通过粘贴剂层与导热层粘贴在一起,所述下冷板也通过粘贴剂层与隔热层粘贴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胶垫,且所述导热层的面积与上冷板的面积一致。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保温隔热棉,且所述隔热层的面积与下冷板的面积一致。
优选的,所述防水密封圈的高度是第一凹槽内部深度的两倍,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宽度与第一凹槽的内部宽度一致。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当冷却液从进水嘴引入至进水流道的内部时,因进水流道分为第一进水支流道、第二进水支流道、第三进水支流道、第四进水支流道和第五进水支流道,出水流道分为第一出水支流道、第二出水支流道、第三出水支流道、第四出水支流道和第五出水支流道,增大了流道表面积及换热效率,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提高了电池降温效率和电池温度一致性;
2、通过第一凹槽的内部设有防水密封圈,上冷板与下冷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可更好的达到封闭的效果,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下冷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冷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凹槽和第二通孔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粘贴剂层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冷板、2导热层、3螺纹孔、4螺栓、5第一凸台、6第一通孔、7下冷板、8隔热层、9第一凹槽、10防水密封圈、11进水流道、1101第一进水支流道、1102第二进水支流道、1103第三进水支流道、1104第四进水支流道、1105第五进水支流道、12出水流道、1201第一出水支流道、1202第二出水支流道、1203第三出水支流道、1204第四出水支流道、1205第五出水支流道、13第二凸台、14进水嘴、15出水嘴、16粘贴剂层、17第二凹槽、18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冷板1,所述上冷板1的上表面粘贴有导热层2,且所述上冷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螺纹孔3分别位于上冷板1的上表面两端中心处,所述上冷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5,所述第一凸台5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一凸台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上冷板1的下表面设有下冷板7,所述下冷板7的下表面粘贴有隔热层8,且所述下冷板7的上表面与上冷板1下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9,所述上冷板1上开设的第一凹槽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密封圈10,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下表面置于下冷板7开设的第一凹槽9的内部,通过第一凹槽9的内部设有防水密封圈10,上冷板1与下冷板7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可更好的达到封闭的效果,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流失;所述下冷板7的上表面还分别开设有进水流道11与出水流道12,且所述下冷板7的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凸台13,所述第二凸台1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凸台13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台1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7,两组所述第二凹槽17的开口处分别与进水流道11与出水流道12连通,进水流道11和出水流道12均通过CNC铣削工艺加工获得,便于冷却液体能流动起来;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部顶端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8,两组所述第二通孔18分别连通有进水嘴14和出水嘴15,所述进水嘴14通过第二凹槽17与进水流道11连通,所述出水嘴15通过第二凹槽17与出水流道12连通,所述进水流道11与出水流道12连通,当冷却液从进水嘴14引入至进水流道11的内部时,因进水流道11分为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出水流道12分为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增大了流道表面积及换热效率,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提高了电池降温效率和电池温度一致性。
较佳的,所述进水流道11包括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所述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等距离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流道11包括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增大进水流道11与电池模组接触的横截面积,下冷板7利用率高,散热效率及均温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出水流道12包括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所述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等距离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流道12包括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增大进水流道11与电池模组接触的横截面积,下冷板7利用率高,散热效率及均温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下冷板7的上表面两端也设有与螺纹孔3,且所述下冷板7上的螺纹孔3与上冷板1上的螺纹孔3合并后为沉头孔设计,所述上冷板1与下冷板7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冷板7上的螺纹孔3与上冷板1上的螺纹孔3合并后为沉头孔设计,可有效地防止了螺栓4与电池模组底部直接摩擦接触,产生绝缘失效及漏电风险;上冷板1与下冷板7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可更好的达到封闭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上冷板1通过粘贴剂层16与导热层2粘贴在一起,所述下冷板7也通过粘贴剂层16与隔热层8粘贴在一起。
较佳的,所述导热层2为导热硅胶垫,且所述导热层2的面积与上冷板1的面积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层2为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具备一定的柔韧性、优良绝缘性、压缩性,可以将电池模组的发热量快速传递到上冷板1,加速电池模组的冷却速率,也起到一定的绝缘、减震功能,更好地保护电池模组。
较佳的,所述隔热层8为保温隔热棉,且所述隔热层8的面积与下冷板7的面积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8为保温隔热棉,隔热棉不仅对电池模组有绝缘、减震的保护功能,还能在电池包使用环境温度较低或者较高时,均衡电池包内部温度,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或侵入。
较佳的,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高度是第一凹槽9内部深度的两倍,且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宽度与第一凹槽9的内部宽度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密封圈10的高度是第一凹槽9内部深度的两倍,且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宽度与第一凹槽9的内部宽度一致,可更好的达到密封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当冷却液从进水嘴14引入至进水流道11的内部时,因进水流道11分为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出水流道12分为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增大了流道表面积及换热效率,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底部大部分区域与液冷流道接触,提高了电池降温效率和电池温度一致性,通过第一凹槽9的内部设有防水密封圈10,上冷板1与下冷板7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可更好的达到封闭的效果,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流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冷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1)的上表面粘贴有导热层(2),且所述上冷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螺纹孔(3)分别位于上冷板(1)的上表面两端中心处,所述上冷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5),所述第一凸台(5)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一凸台(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上冷板(1)的下表面设有下冷板(7),所述下冷板(7)的下表面粘贴有隔热层(8),且所述下冷板(7)的上表面与上冷板(1)下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9),所述上冷板(1)上开设的第一凹槽(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密封圈(10),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下表面置于下冷板(7)开设的第一凹槽(9)的内部,所述下冷板(7)的上表面还分别开设有进水流道(11)与出水流道(12),且所述下冷板(7)的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凸台(13),所述第二凸台(1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凸台(13)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台(1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7),两组所述第二凹槽(17)的开口处分别与进水流道(11)与出水流道(12)连通,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部顶端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8),两组所述第二通孔(18)分别连通有进水嘴(14)和出水嘴(15),所述进水嘴(14)通过第二凹槽(17)与进水流道(11)连通,所述出水嘴(15)通过第二凹槽(17)与出水流道(12)连通,所述进水流道(11)与出水流道(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11)包括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所述第一进水支流道(1101)、第二进水支流道(1102)、第三进水支流道(1103)、第四进水支流道(1104)和第五进水支流道(1105)等距离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流道(12)包括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所述第一出水支流道(1201)、第二出水支流道(1202)、第三出水支流道(1203)、第四出水支流道(1204)和第五出水支流道(1205)等距离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冷板(7)的上表面两端也设有与螺纹孔(3),且所述下冷板(7)上的螺纹孔(3)与上冷板(1)上的螺纹孔(3)合并后为沉头孔设计,所述上冷板(1)与下冷板(7)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后,通过钎焊固定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1)通过粘贴剂层(16)与导热层(2)粘贴在一起,所述下冷板(7)也通过粘贴剂层(16)与隔热层(8)粘贴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2)为导热硅胶垫,且所述导热层(2)的面积与上冷板(1)的面积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8)为保温隔热棉,且所述隔热层(8)的面积与下冷板(7)的面积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高度是第一凹槽(9)内部深度的两倍,且所述防水密封圈(10)的宽度与第一凹槽(9)的内部宽度一致。
CN201811522354.7A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Pending CN109449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2354.7A CN109449538A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2354.7A CN109449538A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9538A true CN109449538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2354.7A Pending CN109449538A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953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8692A1 (zh) * 2015-03-02 2016-09-09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器件的并联冷却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WO2016150293A1 (zh) * 2015-03-20 2016-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冷板
CN107464902A (zh) * 2017-07-28 2017-12-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冷却结构
CN207381504U (zh) * 2017-09-14 2018-05-18 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
CN207967246U (zh) * 2018-03-27 2018-10-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
CN208078065U (zh) * 2018-04-17 2018-11-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体式液冷电池箱及新能源汽车
CN209119274U (zh) * 2018-12-13 2019-07-16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8692A1 (zh) * 2015-03-02 2016-09-09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器件的并联冷却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WO2016150293A1 (zh) * 2015-03-20 2016-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冷板
CN107464902A (zh) * 2017-07-28 2017-12-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冷却结构
CN207381504U (zh) * 2017-09-14 2018-05-18 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
CN207967246U (zh) * 2018-03-27 2018-10-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
CN208078065U (zh) * 2018-04-17 2018-11-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体式液冷电池箱及新能源汽车
CN209119274U (zh) * 2018-12-13 2019-07-16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3071B (zh) 一种集成导热层的液冷板
CN201936970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106505277A (zh) 液冷电池模组
CN103682517A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复合散热装置
CN211265671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
CN2091192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CN106450568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108879023A (zh) 一种空气与冷却液耦合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071165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0403966U (zh) 一种基于方形电池的新型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109149008B (zh) 一种集成隔热层的液冷板
CN203644903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复合散热装置
CN104538699B (zh) 电动汽车水冷电池模组以及水冷电池箱
CN108520991A (zh) 一种新型车载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系统
CN109037848B (zh) 一种集成导热及隔热层的液冷板
CN205723860U (zh) 一种具有热管理装置的电池模组
CN206116563U (zh) 柱状电池成组高导热液体换热装置
CN207834515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CN206022559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6236761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8648080U (zh) 电池托盘及电池包
CN10944953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
CN210245680U (zh) 一种分离式动力电池混合热管理系统
CN209786138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装置
CN10761131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可靠性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