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1455A -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1455A
CN109441455A CN201910028876.XA CN201910028876A CN109441455A CN 109441455 A CN109441455 A CN 109441455A CN 201910028876 A CN201910028876 A CN 201910028876A CN 109441455 A CN109441455 A CN 109441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tunnel
tomography
microseismic sensors
excav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88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1455B (zh
Inventor
韩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victory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韩少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韩少鹏 filed Critical 韩少鹏
Priority to CN2019100288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1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1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1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1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1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通过微震传感器对深埋隧道两个相向掘进掌子面开挖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实时探测掌子面前方断层情况,根据掌子面前方断层的分布情况,确定隧道开挖穿越断层的掌子面,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掌子面穿越断层时所引发的岩爆灾害,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降低隧道施工过程岩爆风险的隧道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由硬脆性岩体构成的围岩,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积聚着很高的弹性应变能。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开挖出现的临空面,导致径向应力降低、切向应力增高的应力分异作用,当集中的应力超过岩体的破坏强度时,使储存在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并伴随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的围岩破坏现象,称之为岩爆。
岩爆区别于围岩大变形的塑性破坏,是一种伴随能量猛烈释放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轻微岩爆的岩石呈片状剥落,而强烈岩爆可将巨石猛烈抛出,甚至一次岩爆就能抛出数以吨计的岩块和岩片。在施工中出现的岩爆现象,不仅延缓施工进度,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施工器械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断层的工程特征主要表现为岩体疏松破碎、整体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低和抗爆性弱等。一般而言在断层地带,其区域构造应力会有较高的量级,同时在隧道开挖接近断层带时,断层附近本身为应力集中带,使断层附近的应力释放后叠加到隧道围岩之上,从而使断层附近的岩爆频繁、严重。
为了降低深埋隧道穿越断层区域的岩爆风险,现有技术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CN201410017042.6的发明专利提出了通过隧道后方的微震传感器确定岩石破裂位置从而确定断层产状,根据断层产状确定相向掘进隧道中继续开挖的掌子面和停止开挖的掌子面,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然而,由于微震传感器的定位精度较低,对于与水平面接近垂直的断面,可能给出错误的断层产状,从而导致施工方向错误,增加施工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隧道施工过程岩爆风险的隧道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在断层与水平面角度较大时,也能够确定隧道的施工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相向掘进的掌子面后方分别设置4个微震传感器;(2)确定各个微震传感器的坐标;(3)通过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岩石破裂位置;(4)根据岩石破裂位置确定是否存在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断层,当掌子面存在前方存在断层时继续如下步骤(5):(5)停止距离断层距离较近的一侧掌子面的掘进,直到另一侧的掌子面距离断层的距离与该掌子面与断层的距离相等;(6)判断断层与水平面夹角,当其小于80度时进入步骤(7),当其大于80度时进入步骤(8);(7)停止下盘掌子面的掘进,继续上盘掌子面的掘进直到穿越断层与下盘掌子面贯通;(8)在两侧掌子面后分别增设一个微震传感器,确定微震传感器坐标,通过5个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以及记录岩石破裂位置,以及微震波传播到传感器的速度;(9)确定微波传感器信号中来自相对掌子面中截面附近的岩石破裂位置的信号,确定该位置产生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展子面的传感器的速度;(10)比较微震波传播到两侧掘进方向的微波传感器的速度,选择其中速度低的掘进方向单向掘进,并且穿越断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4个微震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断面,断面距离为25~30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根据隧道掘进进度,设置微震传感器的位置,使第一断面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为25~30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所述增设的微震传感器与第二断面的距离为25~30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根据方程(X-Xi2+(Y-Yi2+(Z-Zi2-V(Ti-T)2=0;其中(xi,yi,zi)为4个传感器坐标,Ti为4个传感器分别接收到信号的时间,V为预设的微震波速度;将4个传感器的位置(xi,yi,zi)以及Ti代入上式确定岩石破裂位置(X,Y,Z)以及破裂时间T。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根据方程(X-Xi2+(Y-Yi2+(Z-Zi2-V(Ti-T)2=0;其中(xi,yi,zi)为5个传感器坐标,Ti为5个传感器分别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将5个传感器的位置(xi,yi,zi)以及Ti代入上式确定岩石破裂位置(X,Y,Z),破裂时间T以及微震波传播到传感器的速度V。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中,根据记录的岩石破裂位置,选择其中距离相对掌子面中截面10m以内的n个微震波源,确定各个微震波源对应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传感器的速度V1i以及V2i;计算各个微震波源对应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传感器的速度的平均值ΣV1i/n以及ΣV2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0)中,比较ΣV1i/n以及ΣV2i/n的大小,选择其中速度低的掘进方向单向掘进,并且穿越断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用于对深埋隧道两个相向掘进掌子面开挖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相向掘进的掌子面后方分别设置4个微震传感器;(2)确定各个微震传感器的坐标;(3)通过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岩石破裂位置;(4)根据岩石破裂位置确定是否存在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断层,当掌子面存在前方存在断层时继续如下步骤(5):(5)停止距离断层距离较近的一侧掌子面的掘进,直到另一侧的掌子面距离断层的距离与该掌子面与断层的距离相等;(6)判断断层与水平面夹角是否大于80度,当其小于80度时进入步骤(7),当其大于80度时进入步骤(8);(7)停止下盘掌子面的掘进,继续上盘掌子面的掘进直到穿越断层与下盘掌子面贯通;(8)在两侧掌子面后分别增设一个微震传感器,确定微震传感器坐标,通过5个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以及记录岩石破裂位置,以及微震波传播到传感器的速度;(9)确定微波传感器信号中来自相对掌子面中截面附近的岩石破裂位置的信号,确定该位置产生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展子面的传感器的速度;(10)比较微震波传播到两侧掘进方向的微波传感器的速度,选择其中速度低的掘进方向单向掘进,并且穿越断层。
步骤(1)中,4个微震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掌子面后方的第一断面和第二断面,每个断面设置两个微震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断面的侧面和拱顶,两个断面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5~30m,其中距离掌子面较近的传感器与掌子面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5~30m。微震传感器可以使用单轴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安装地点的钻孔中。
步骤(2)中,随着掌子面向前推进,传感器也随着向前前移,并与掌子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全站仪确定各个微震传感器的坐标(Xi,Yi,Zi)。
步骤(3)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4个传感器的信号,根据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岩石破裂位置,其中根据方程(X-Xi2+(Y-Yi2+(Z-Zi2-V(Ti-T)2=0;其中 (xi,yi,zi)为4个传感器坐标,Ti为4个传感器分别接收到信号的时间,V为预设的微震波速度;将4个传感器的位置(xi,yi,zi)以及Ti代入上式确定岩石破裂位置(X,Y,Z)以及破裂时间T。其中预设的微震波速度可以通过定点爆破实验预先确定。
步骤(4)中,根据记录的岩石破裂位置确定是否存在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集中线状分布的岩石破裂点,如果存在表示掌子面前方存在断层,当掌子面存在前方存在断层时继续进行步骤(5)。
步骤(5)中,停止距离断层距离较近的一侧掌子面的掘进,继续另一侧掌子面的掘进直到两侧掌子面与断层的距离相等。
步骤(6)中,判断断层与水平面夹角,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断层区域的岩石破裂点,根据拟合直线确定断层走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该夹角小于80度时进入步骤(7),当其大于80度时进入步骤(8)。
步骤(7)中,根据断层产状确定掘进方向的上盘掌子面和下盘掌子面,停止下盘掌子面的掘进,继续上盘掌子面的掘进直到穿越断层与下盘掌子面贯通。
步骤(8)中,在两侧掌子面后分别增设一个微震传感器,增设的微震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断面的后方,与第二断面的距离为25~30m。通过全站仪确定增设的微震传感器坐标。通过5个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以及记录岩石破裂位置,以及微震波传播到传感器的速度。具体的,根据方程(X-Xi2+(Y-Yi2+(Z-Zi2-V(Ti-T)2=0;其中 (xi,yi,zi)为5个传感器坐标,Ti为5个传感器分别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将5个传感器的位置(xi,yi,zi)以及Ti代入上式,确定岩石破裂位置(X,Y,Z),破裂时间T以及微震波传播到传感器的速度V。
步骤(9)中,确定微波传感器信号中来自相对掌子面中截面附近的岩石破裂位置的信号,确定该位置产生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展子面的传感器的速度。根据记录的岩石破裂位置,选择其中距离相对掌子面中截面10m以内的n个微震波源,确定各个微震波源对应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传感器的速度V1i以及V2i;计算各个微震波源对应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传感器的速度的平均值ΣV1i/n以及ΣV2i/n,其反应了断层到两侧掌子面的岩体的性质。微震波传播速度高表示该区域弹性模量大,而对于高弹性岩石,具有良好的储能条件,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大。因此,步骤(10)中,比较ΣV1i/n以及ΣV2i/n的大小,选择其中速度低的掘进方向单向掘进,并且穿越断层,从而降低岩爆风险。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公开内容之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相向掘进的掌子面后方分别设置4个微震传感器;(2)确定各个微震传感器的坐标;(3)通过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岩石破裂位置;(4)根据岩石破裂位置确定是否存在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断层,当掌子面存在前方存在断层时继续如下步骤(5):(5)停止距离断层距离较近的一侧掌子面的掘进,直到另一侧的掌子面距离断层的距离与该掌子面与断层的距离相等;(6)判断断层与水平面夹角,当其小于80度时进入步骤(7),当其大于80度时进入步骤(8);(7)停止下盘掌子面的掘进,继续上盘掌子面的掘进直到穿越断层与下盘掌子面贯通;(8)在两侧掌子面后分别增设一个微震传感器,确定微震传感器坐标,通过5个微震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以及记录岩石破裂位置,以及微震波传播到传感器的速度;(9)确定微波传感器信号中来自相对掌子面中截面附近的岩石破裂位置的信号,确定该位置产生的微震波传播到两侧展子面的传感器的速度;(10)比较微震波传播到两侧掘进方向的微波传感器的速度,选择其中速度低的掘进方向单向掘进,并且穿越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4个微震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断面,每个断面设置两个微震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微震传感器,分别设置于隧道的侧面和拱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断面距离为约25~3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隧道掘进进度,设置微震传感器的位置,使第一断面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为约25~3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所述微震传感器与第二断面的距离为约25~30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传感器为单轴加速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全站仪确定微震传感器坐标。
CN201910028876.XA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Active CN109441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876.XA CN109441455B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876.XA CN109441455B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1455A true CN109441455A (zh) 2019-03-08
CN109441455B CN109441455B (zh) 2020-06-30

Family

ID=65544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8876.XA Active CN109441455B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145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6851A (zh) * 2014-01-13 2014-04-1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降低深埋隧道穿越断层区域岩爆风险的开挖方法
CN103742156A (zh) * 2014-01-13 2014-04-2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深埋硬岩隧道贯通前相向改单向掘进时机与方式确定方法
CN103744112A (zh) * 2014-01-13 2014-04-2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隧道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及与数据采集仪连接方法
CN103953392A (zh) * 2014-05-07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深埋隧道断面上岩爆风险位置判别方法
CN105893723A (zh) * 2014-10-15 2016-08-24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微震事件簇群pca法岩体断层滑移面产状计算方法
CN106501848A (zh) * 2016-11-15 2017-03-15 力软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掘进过程中隐性断层超前物探方法
CN108490485A (zh) * 2018-06-20 2018-09-04 成都理工大学 双线隧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定位精度评估方法
CN109100787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安徽万泰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脉冲谐振增透的微震监测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6851A (zh) * 2014-01-13 2014-04-1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降低深埋隧道穿越断层区域岩爆风险的开挖方法
CN103742156A (zh) * 2014-01-13 2014-04-2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深埋硬岩隧道贯通前相向改单向掘进时机与方式确定方法
CN103744112A (zh) * 2014-01-13 2014-04-2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隧道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及与数据采集仪连接方法
CN103953392A (zh) * 2014-05-07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深埋隧道断面上岩爆风险位置判别方法
CN105893723A (zh) * 2014-10-15 2016-08-24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微震事件簇群pca法岩体断层滑移面产状计算方法
CN106501848A (zh) * 2016-11-15 2017-03-15 力软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掘进过程中隐性断层超前物探方法
CN108490485A (zh) * 2018-06-20 2018-09-04 成都理工大学 双线隧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定位精度评估方法
CN109100787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安徽万泰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脉冲谐振增透的微震监测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1455B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irata et al.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detection of possible rock bursts by AE monitoring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CN103726851B (zh) 一种降低深埋隧道穿越断层区域岩爆风险的开挖方法
CN104989453A (zh) 煤矿突水井下全空间实时连续监测预警方法
CN103235333B (zh) 基于反射槽波信号的煤巷超前探测断层方法
CN109798106B (zh) 一种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CN107816365B (zh) 一种煤层钻爆抽注一体化防突方法
CN105629309A (zh) 钻孔注浆浆液空间扩散范围及路径描述方法
CN105334548A (zh)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预报方法
CN202300529U (zh) 深埋长隧洞tbm掘进过程中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结构
CN111828031B (zh) 敞开式tbm隧道软弱破碎富水地层掌子面定向加固方法
CN110284927A (zh) 一种基于露井联采下采空区塌陷自动防护装置
CN111335892A (zh) 一种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
CN103217719B (zh) 基于单一炮检对观测系统的煤巷超前探测断失翼煤层的方法
CN108915766B (zh) 一种工作面深部隐伏导水通道探查方法
CN111460666A (zh) 一种典型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方法
CN103726848B (zh) 适用于缓倾斜/倾斜薄矿体回采的采矿方法
CN111322049B (zh) 一种基于钻孔窥视仪的水力压裂轨迹确定方法
CN109555502B (zh) 一种高瓦斯煤巷预裂增透的工业性试验方法
CN111577311A (zh) 一种软岩隧洞中悬臂式掘进机施工工艺
Tan et al. Researches on floor stratum fracturing induced by antiprocedure mining underneath close-distance goaf
CN109441455A (zh)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CN112377256B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冲击危险性大直径钻孔检验方法
CN103777235B (zh) 一种分层开挖深埋硬岩隧道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
CN109779635A (zh) 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CN111577300A (zh) 盾构穿越孤石、漂石地层中密打孔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3

Address after: 519170 No.50, Shangshi lane, Lishan village, Qianwu Town, 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ng Jiejun

Address before: 054000 Xingtai Province, Gao Qiao Road, No. 79, Hebei

Applicant before: Han Shaop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Room 101, shop 13 and 14, building 9, Zhaofeng new village, Jing'an Town, 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victory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170 No.50, Shangshi lane, Lishan village street, Qianwu Town, 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ng Jie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