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0578A - 一种路沿石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沿石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0578A
CN109440578A CN201811653266.0A CN201811653266A CN109440578A CN 109440578 A CN109440578 A CN 109440578A CN 201811653266 A CN201811653266 A CN 201811653266A CN 109440578 A CN109440578 A CN 109440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curb
cell wall
filling space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32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刚
夏葵
黄尚珩
侯正国
李�杰
吴思聪
凌书
刘启超
杨德志
文兴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532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0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0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0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1Kerbs or like edging members, e.g. flush kerbs, shoulder retaining means ; Joint members, connecting or load-transfer means specially for kerbs
    • E01C11/223Kerb-and-gutter structures; Kerbs with drainage openings channel or conduits, e.g. with out- or inlets, with integral gutter or with channel formed into the kerb ; Kerbs adapted to house cables or pipes, or to form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沿石单元,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路沿石单元包括本体和过滤层。本体内部形成填充空间。本体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底面,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填充空间连通,底面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填充空间连通。过滤层填充于填充空间内。通过在本体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底面上设有出水口和内部设有过滤层,使得该路沿石单元不仅能够实现排水,过滤层还能阻挡土体和防止外部残渣进入排水沟。

Description

一种路沿石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沿石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路沿石一般是石料凿成的条形块,或混凝土浇筑的条形块,用于区分隔离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传统路沿石能起到分隔道路的作用,由于路沿石比道路高,因此路沿石也能起到阻挡土体的作用,但路沿石也阻挡了路面积水,不利于路面排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沿石单元,以改善现有路沿石能够阻挡土体不利于排水和能够排水能阻挡土体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沿石单元,包括本体和过滤层;所述本体内部形成填充空间;所述本体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底面,所述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所述底面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所述过滤层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本体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底面上设有出水口和内部设有过滤层,使得该路沿石单元不仅能够实现排水,过滤层还能阻挡土体和防止外部残渣进入排水沟。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沿石单元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布置的顶面,所述顶面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进水口,能够增加该路沿石单元的排水能力和加快排水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布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进水口,能够增加该路沿石单元的排水能力和加快排水速度,特别是在雨水量较大的时候,该路沿石单元对减小路面排水压力、阻止绿化带的土体流失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
所述填充空间包括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所述第一填充腔和所述第三填充腔通过所述第二填充腔连通;
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填充腔和所述出水口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填充腔和所述出水口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填充腔和所述出水口形成第三导流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填充空间分为相互连通的三部分,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分别与填充空间和出水口形成三个导流通道,极大的提高了该路沿石单元的排水和过滤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面上设有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为所述出水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的底面上设有凹槽,使得本体与地面或者排水沟之间具有空间,而凹槽的槽口作为出水口,能够增大排水量和加快排水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连接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通过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槽壁较所述第二槽壁靠近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槽壁较所述第一槽壁靠近于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槽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填充腔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槽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填充腔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连接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填充腔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槽的三个槽壁上均设有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通孔,从凹槽的多个方向均具有透水功能,能够加大排水量和排水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路沿石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架中的每一个支撑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连接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设于凹槽内能够为本体提供支撑力,以使该路沿石单元的结构更加牢固,当该路沿石单元设于排水沟上方时,支撑架还能防止该路沿石单元在排水沟的相对的两侧壁上产生错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架中的每一个支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底面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本体的底面连接,使支撑架自身结构更加稳定,对本体有更好的支撑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支撑架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支撑架结构更规则,安装时能够方便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架,所述多个支撑架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支撑架间隔布置于凹槽内,能够对本体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也能够减轻每个支撑架的承载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填充空间贯穿所述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所述填充空间贯穿所述底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填充空间分别贯穿本体的底面和长度方向的两端,使得本体的底面和长度方向的两端也能排水,提高了排水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路沿石单元还包括网袋,所述网袋设于所述填充空间内,所述网袋内形成容纳腔,所述过滤层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层设于网袋内,能够很好的被固定,当填充空间为一个具有开口的空间时,过滤层通过网袋依然能够被固定于填充空间内,并且还能在多个方向实现透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凹陷部,所述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凹陷部插接配合的凸出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出部和凹陷部,并且凸出部和凹陷部能够插接配合,当需要铺设多个路沿石单元时,相邻两个路沿石单元能够通过凸出部和凹陷部插接配合实现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路沿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的路沿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路沿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路沿石单元的第一应用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路沿石单元的第二应用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可能的路沿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种可能的路沿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种可能的路沿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路沿石单元;10-本体;11-填充空间;111-第一填充腔;112-第二填充腔;113-第三填充腔;12-底面;121-出水口;13-第一侧面;131-第一进水口;14-顶面;141-第二进水口;15-第二侧面;151-第三进水口;16-凹槽;161-第一槽壁;1611-第一通孔;162-第二槽壁;1621-第二通孔;163-连接壁;1631-第三通孔;17-凹陷部;18-凸出部;20-过滤层;30-支撑架;31-支撑部;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40-网袋;41-容纳腔;A-高度方向;B-宽度方向;C-长度方向;110-路面;120-绿化带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至图8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路沿石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沿石单元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沿石单元100,包括:本体10和过滤层20。其中,本体10内部形成填充空间11;本体10在其高度方向A具有底面12,本体10在其宽度方向B具有第一侧面13,第一侧面13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31,第一进水口131与填充空间11连通,底面12上设有出水口121,出水口121与填充空间11连通;过滤层20填充于填充空间11内。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层20为鹅卵石层,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过滤层20也可以是其他滤料,比如海绵铁滤料、活性氧化铝球、沸石滤料。
路面积水经过第一进水口131进入填充空间11,在填充空间11内过滤层20能够对进入填充空间11的积水进行过滤,在经过出水口121排出,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顺利排水,当有土体和残渣会随着路面积水一起进入排水沟时,过滤层20能够阻挡土体流失和防止外部残渣进入排水沟,以使排水沟不至于被堵塞。
该路沿石单元100能够作为车行道、绿化带的分界,当该路沿石单元100作为车行道等分界时,该路沿石单元100的底面12与地面连接,路面积水可以通过第一进水口131和第二进水口141排进填充空间11,再经出水口121直接排出进入地下;当该路沿石单元100作为绿化带的分界时,本体10的第一侧面13靠近路面110,本体10远离第一侧面13的一表面与绿化带的土体接触,则该路沿石结构既实现排水,也能阻挡路面残渣和绿化带中的土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体10内部形成填充空间11,本体10在其高度方向A上具有底面12,本体10在其宽度方向B上具有第一侧面13,第一侧面13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31,第一进水口131与填充空间11连通,底面12上设有出水口121,出水口121与填充空间11连通;本体10在其高度方向A上具有与底面12相对布置的顶面14,顶面14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41,第二进水口141与填充空间11连通。
本体10还具有在宽度方向B上与第一侧面13相对布置的第二侧面15,第二侧面15上设有第三进水口151,第三进水口151与填充空间11连通。填充空间11包括第一填充腔111、第二填充腔112和第三填充腔113,第一填充腔111和第三填充腔113通过第二填充腔112连通;第一进水口131、第一填充腔111和出水口121形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二进水口141、第二填充腔112和出水口121形成第二导流通道,第三进水口151、第三填充腔113和出水口121形成第三导流通道。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10也可以仅在宽度方向B上具有第一侧面13和在宽度方向B上与第一侧面13相对布置的第二侧面15,第一侧面13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31,第二侧面15上设有第三进水口1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填充腔111、第二填充腔112和第三填充腔113沟通形成一U形的填充空间11,通过设置三个导流通道,极大的提高了该路沿石单元100的排水效率和过滤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长方体,该长方体具有高度方向A、宽度方向B和长度方向C,底面12和顶面14分别为该本体10在高度方向A上相对布置的两个平行面,第一侧面13为长方体宽度方向B的一个侧面。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体,比如球体或者其他不规则的结构,此时底面12和顶面14就不一定是相互平行的,可以理解为,底面12和顶面14相对布置,可以是底面12和顶面14相对平行布置,顶面14和底面12也可以是呈一定夹角倾斜布置;第一进水口131和第二进水口14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另外,本体10可以是石本体、混凝土本体及其他材料的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底面12上设有沿本体10长度方向C延伸的凹槽16,凹槽16的槽口为出水口121,在本体10底面12设有凹槽16,使得本体10与地面或者排水沟之间具有空间,而凹槽16的槽口作为出水口121,能够增大排水量和加快排水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6贯穿本体10长度方向C的两端,以使本体10与地面或者排水沟之间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增大排水量,并且在两个路沿石单元100对接时,两个路沿石单元100的连接位置也会存在排水空间。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凹槽16是否贯穿本体10长度方向C的两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凹槽16具有第一槽壁161、第二槽壁162和连接壁163,第一槽壁161与第二槽壁162通过连接壁163连接,第一槽壁161较第二槽壁162靠近于第一侧面13,第二槽壁162较第一槽壁161靠近于第二侧面15;第一槽壁161上设有第一通孔1611,第一填充腔111与凹槽16通过第一通孔1611连通,第二槽壁162上设有第二通孔1621,第三填充腔113与凹槽16通过第二通孔1621连通,连接壁163上设有第三通孔1631,第二填充腔112与凹槽16通过第三通孔163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壁161、第二槽壁162和连接壁163共同形成一的凹槽16为U形槽。凹槽16的三个槽壁上均设有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121的通孔,从凹槽16的多个方向均具有透水功能,能够加大排水量和排水速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611、第二通孔1621和第三通孔163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数)。
当该路沿石单元100作为道路分界时,该路沿石单元100的底面12与地面连接,这里所说的路沿石单元100的底面12与地面连接可以是路沿石单元100直接设置于地平面上,或者路沿石单元100也可以是设于排水沟上方并且凹槽16的槽口与排水沟相对,在本实施例中,路沿石单元100设于排水沟上方。路面积水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进水口131、第二进水口141和第三进水口151排进填充空间11,再经出水口121直接排出进入排水沟;另外,该路沿石单元100还可以作为绿化带的的分界,实际中,绿化带土体120可以高出地面或者与地面平齐,如图4所示,当该路沿石单元100作为土体与地面平齐绿化带的分界时,土体不会流失,当绿化带中的水量过高,可以经第三进水口151排入填充空间11,路面110的积水可以经第一进水口131排入填充空间11,最后经出水口121排出渗入地下,如图5所示,当该路沿石单元100作为土体高出地面的绿化带的分界时,此时,本体10的第一侧面13或者第二侧面15将会与绿化带土体12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第二侧面15与绿化带土体120接触,可以将第二侧面15上的第三进水口151设置在第一侧面13高于绿化带土体120的位置,以防止绿化带土体120流失,也可以直接利用过滤层20的过滤功能防止土体流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路沿石单元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30,至少一个支撑架30中的每一个支撑架30包括支撑部31,支撑部31设于凹槽16内,支撑部31支撑于第一槽壁161、第二槽壁162和连接壁16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支撑于第一槽壁161、第二槽壁162和连接壁163是指支撑部31同时与第一槽壁161、第二槽壁162和连接壁163接触并且能够产生压力,以使该路沿石单元100的结构更加牢固,当该路沿石单元100设于排水沟上方时,支撑架30还能防止该路沿石单元100在排水沟的相对的两侧壁上产生错位。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支撑架30中的每一个支撑架3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分别连接于支撑部31的两端,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均与底面12连接,支撑架30通过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与本体10的底面12连接,使支撑架30自身结构更加稳定,使支撑架30能够对本体10产生更好的支撑作用。
可选地,支撑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支撑架30结构更规则,安装时能够方便布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0的支撑部31为圆弧形,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分别连接于圆弧的两端并且相互背离。第一填充腔111将底面12分为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三填充腔113将底面12分为第三底面和第四底面,第一连接部32与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第三底面和第四底面连接,当支撑部31与凹槽16的槽壁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压力,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具有相互背离的运动趋势,使得支撑部31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于第一槽壁161、第二槽壁162和连接壁163上,并且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与底面12连接,使得支撑架30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地,支撑架30为多个,多个支撑架30沿本体10长度方向C间隔布置于凹槽16内,能够对本体10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也能够减轻每个支撑架30的承载负担和每个支撑架30的受力更加均匀。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支撑架30也可以是一个支撑架30,设置一个支撑架30使得路沿石单元100的支撑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填充空间11贯穿路沿石单元100长度方向C两端的端面,填充空间11贯穿底面12,使得本体10的底面12和长度方向C的两端也能排水,提高了排水效率。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填充空间11也可以不贯穿本体10的底面12和长度方向C的两端,或者填充空间11仅贯穿本体10的长度方向C的两端和底面12中的一个,或者本体10底面12和长度方向C的两端设有通孔,通孔能够与填充空间11连通,以使本体10的底面12和长度方向C的两端也能排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路沿石单元100还包括网袋40,网袋40设于填充空间11内,网袋40内形成容纳空间,过滤层20填充于容纳空间内,以使过滤层20能够很好的被固定,当填充空间11为一个具有开口的空间时,过滤层20通过网袋40依然能够被固定于填充空间11内。在本实施例中,网袋40为通过钢丝编织而成的网状袋体,不仅能够实现透水和设置过滤层20的作用,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网袋40也可以是其他材料构成的网状结构,如塑料、布袋。
此外,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多个路沿石单元100拼接形成车行道、绿化带等的分界。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路沿石单元100长度方向C的一端设有凹陷部17,路沿石单元100长度方向C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凹陷部17插接配合的凸出部18。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凹陷部17与凸出部18插接配合是指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单元100中的一个路沿石单元100的凸出部18插接于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单元100中的另一个路沿石单元100的凹陷部17内,以使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单元100实现连接。当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单元100通过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后,在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单元100的连接部位设有多个支撑架30,以使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单元100的连接更加牢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形成填充空间;所述本体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底面,所述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所述底面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以及
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布置的顶面,所述顶面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布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填充空间连通;
所述填充空间包括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所述第一填充腔和所述第三填充腔通过所述第二填充腔连通;
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填充腔和所述出水口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填充腔和所述出水口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填充腔和所述出水口形成第三导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设有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为所述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连接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通过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槽壁较所述第二槽壁靠近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槽壁较所述第一槽壁靠近于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槽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填充腔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槽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填充腔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连接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填充腔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架中的每一个支撑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连接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空间贯穿所述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所述填充空间贯穿所述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单元还包括网袋,所述网袋设于所述填充空间内,所述网袋内形成容纳腔,所述过滤层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路沿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凹陷部,所述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凹陷部插接配合的凸出部。
CN201811653266.0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路沿石单元 Pending CN109440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3266.0A CN109440578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路沿石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3266.0A CN109440578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路沿石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0578A true CN109440578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3266.0A Pending CN109440578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路沿石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057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1002A5 (de) * 1995-07-27 2001-03-30 Egon Zieger T-förmiger Formstein für eine Amphibien-Leiteinrichtung.
JP2002061105A (ja) * 2000-08-21 2002-02-28 Hidemitsu Kakudo 境界導水溝ブロック、および道路における排水処理構造
KR20110107633A (ko) * 2010-03-25 2011-10-04 고희봉 다공성 투수 경계석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수 시스템
CN205576683U (zh) * 2016-03-18 2016-09-14 安徽绿风环保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
CN206457693U (zh) * 2017-02-18 2017-09-01 吴帆 一种自嵌式透水净水路沿石
CN107893354A (zh) * 2017-11-20 2018-04-10 杭州京兆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滤水型路沿石
CN209276939U (zh) * 2018-12-29 2019-08-20 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沿石单元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1002A5 (de) * 1995-07-27 2001-03-30 Egon Zieger T-förmiger Formstein für eine Amphibien-Leiteinrichtung.
JP2002061105A (ja) * 2000-08-21 2002-02-28 Hidemitsu Kakudo 境界導水溝ブロック、および道路における排水処理構造
KR20110107633A (ko) * 2010-03-25 2011-10-04 고희봉 다공성 투수 경계석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수 시스템
CN205576683U (zh) * 2016-03-18 2016-09-14 安徽绿风环保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
CN206457693U (zh) * 2017-02-18 2017-09-01 吴帆 一种自嵌式透水净水路沿石
CN107893354A (zh) * 2017-11-20 2018-04-10 杭州京兆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滤水型路沿石
CN209276939U (zh) * 2018-12-29 2019-08-20 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沿石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73339C2 (ru) Блок фильтр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подзем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образованная блоками фильтрации,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неразъем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блока фильтрации
RU2011114475A (ru) Блок подпорной стенки и подпорная стенка
CA2771247C (en) Underground infiltration tank module
CN209276939U (zh) 一种路沿石单元
CN109440578A (zh) 一种路沿石单元
CN20936861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地砖
KR200238747Y1 (ko) 보강토 옹벽 축조용 앵커 블록
KR100722167B1 (ko) 호안의 법면블록
KR101198719B1 (ko) 빗물저류조
CN214992775U (zh) 市政铺路砖
CN217149889U (zh) 一种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现浇箱梁支架
CN214459325U (zh) 一种新型的水泥路面砖
CN209509126U (zh) 一种地面排水系统
CN211881229U (zh) 一种城市道路用疏水绿化带
CN208965347U (zh) 组合式边沟结构与构件及包含该组合式边沟结构的公路
CN219732073U (zh) 一种干垒式挡土墙
CN218148139U (zh) 一种三向自嵌式护坡砖结构
CN215051755U (zh) 一种人行道透水砖
CN214939853U (zh) 一种河岸护坡绿道结构
CN210194597U (zh) 一种高强度的塑料盲沟
CN213773022U (zh) 一种可及时排水的水利涵洞
CN217174903U (zh) 一种水库边坡混凝土贴坡式挡墙结构
KR200291969Y1 (ko) 옹벽 축조용 콘크리트 블록
KR200430969Y1 (ko) 경사핀들이 구비된 드레인 보드
CN220868280U (zh)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多用途挡土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