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692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692B
CN109428692B CN201710547069.XA CN201710547069A CN109428692B CN 109428692 B CN109428692 B CN 109428692B CN 201710547069 A CN201710547069 A CN 201710547069A CN 109428692 B CN109428692 B CN 109428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hysical channel
channel structure
data transmission
direct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70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8692A (zh
Inventor
赵锐
赵丽
李晨鑫
房家奕
彭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5470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86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0011 priority patent/WO20190071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8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8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用于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之间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进而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车辆通信(Vehicle to X,V2X)中,Vehicle是指车辆上的终端,而X 可以表示多种终端实体,例如可以是车辆与车辆的通信(Vehicle to Vehicle, V2V)中的车辆上的终端,也可以是车辆与行人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 V2P)中的行人的终端,也可以是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中的基础设施中的终端、以及车辆与网络侧的通信(Vehicle to Network,V2N)中的网络侧设备。具体的,车辆通信中传输的主要数据为道路安全信息。其中,V2X主要包括两种通信方式,一种是V2X direct通信,即V2X的两个终端直接进行通信,另一种是V2X indirect通信,即V2X的两个终端通过基站进行间接通信。而V2X中终端资源选择的模式也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终端自己在为其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空闲资源;另一种则是通过基站为终端进行资源分配。
其中,V2X中的终端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包含两种信道,一种是直通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用于传输调度分配信息 (SchedulingAssignment,SA);另一种是直通链路数据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SCH),用于传输数据信息(data)。其中,PSCCH和PSSCH 所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是相同的。
由于在配置物理信道结构时主要考虑的是目前终端之间的传输方式均为基于广播的传输方式,因而在配置物理信道结构时配置都较为严苛,例如考虑极端相对车速情况来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来配置,并将所有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结构均配置成相同的物理信道结构。但在目前的车辆通信中,还包括着例如车队通信这样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由于车队中的各个车辆之间的相对车速很小,因此无需采用较为严苛的物理信道结构,但按照目前来讲只能采用统一的物理信道结构,也就不能使得物理信道结构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方式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用于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之间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进而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
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的传输波形、子载波间隔、传输时间间隔、导频结构、TTI长度、TTI中包括的符号数量、TTI中AGC 跟踪的长度、TTI中AGC跟踪的位置、TTI中GP的长度和TTI中GP的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的通信方式为广播。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资源池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以及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二资源池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在同一个TTI内同时进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二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广播信令和/或RRC信令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或者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
第一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的传输波形、子载波间隔、传输时间间隔、导频结构、TTI长度、TTI中包括的符号数量、TTI中AGC 跟踪的长度、TTI中AGC跟踪的位置、TTI中GP的长度和TTI中GP的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不同。
可选的,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的通信方式为广播。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资源池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以及所述确定单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二资源池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在同一个TTI内同时进行。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通过广播信令和/或RRC信令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或者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第二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则采用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并且这两种物理信道结构是不同的,那么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则可以使得在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的同时,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之间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进而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TTI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队通信的应用场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频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频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背景。
目前,PSCCH和PSSCH的物理信道结构的定义如下:
(1)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SC-FDM)的波形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由于SC-FDMA是单载波(Single-carrier) 进行数据传输,与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OFDM)相比之下具有的较低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更低的PAPR可以使得终端的功放效率更高。
(2)采用子载波间隔为15KHz;
(3)采用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长度是1ms。请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TTI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斜线区域,即TTI 中的第一个符号为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区域;图1 中的斜方格区域,TTI中的第3、6、9和12个符号为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即导频信号所占区域,在TTI中共占4个符号;图 1中的方格区域,即TTI中的最后一个符号则作为保护时隙(Guard Period, GP),用于下行到上行转换的保护等;图1中的空白区域则为数据(data)区域。
由于在配置上述物理信道结构时主要考虑的是目前终端之间的传输方式均为基于广播的传输方式,因而在配置物理信道结构时配置都较为严苛,例如上述采用四列导频信号,以适应相对车速更高时的网络变化,并将所有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结构均配置成相同的物理信道结构。但在目前的车辆通信中,还包括着例如车队通信这样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由于车队中的各个车辆之间的相对车速很小,因此无需采用较为严苛的物理信道结构,但按照目前来讲只能采用统一的物理信道结构,也就不能使得物理信道结构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方式单一。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则采用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并且这两种物理信道结构是不同的,那么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则可以使得在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的同时,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之间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进而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终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
步骤202:第一终端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第一终端采用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队通信的应用场景图。其中,第一车队包括四个车辆,每个车辆均可以包括一个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是车队中的任意两个车辆包括的终端,另外,图3中第一车队的数量仅用于示例,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车队包括的终端的数量不做限制。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也并不限于第一车队中两个车辆包括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可以包括是多个车辆包括的终端,例如可以是3个车辆包括的终端或者4个车辆包括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等等,为了陈述的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应用场景中还包括位于第一车队外的第三终端。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也不仅限于应用于图3所示的车队通信的场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应用场景,例如高级驾驶、传感器信息共享、以及远程控制等应用场景。需要声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主要应用于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后续所述的数据传输也皆指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的数据传输,后续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除了可以在第一车队内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之外,还可以与第一车队之外的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进行数据传输,以及第一车队之外的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例如第一终端需要向第二终端传输道路安全信息时,或者第一终端需要向第三终端传输道路安全信息时,则首先需要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由于同属于第一车队中的终端,则可以采用组播的通信方式,当然,若是第二终端与车队中其他车辆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通信方式也为组播,例如第一车队中可以还包括第四终端,则第二终端和第四终端的通信方式也为组播;而第三终端位于第一车队之外,则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可以采用广播的通信方式。
其中,由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时第一车队内部进行的通信,那么在车队行进过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相对速度很小,则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仅需要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即可,而不用采用适用于终端之间速度更大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那么相对应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对应使用的资源可以更少,即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可以是比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开销更小的物理信道结构。
其中,物理信道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组成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传输波形,传输波形是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承载数据的载波的方式。传输波形可以包括DFDM和SC-FDM两种方式。
(2)子载波间隔,子载波间隔例如可以为15kHz,30KHz,60KHz等。
(3)TTI长度或者TTI中包含的符号数,例如当TTI结构中包括的符号更少时,TTI长度更短。
(4)导频结构,导频结构可以根据网络状况等时机情况来配置。请参见图4和图5,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导频结构示意图。其中,DMRS导频信号相较现有技术中的DMRS导频信号所利用的资源都更少,且在图4中导频信号采用片段且不连续排列的结构,图5中导频信号采用的为横向连续排列的结构。
(5)TTI中AGC跟踪的长度。
(6)TTI中AGC跟踪的位置。
(7)TTI中GP的长度。
(8)TTI中GP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包括的上述任意一个组成因素不同时,所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则是不同的,因而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可以对上述组成因素进行灵活的组合以配置更适合当前通信过程的物理信道结构。例如,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DFDM,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则可以采用的传输波形为SC-FDM;或者,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 DFDM,且TTI长度为0.5ms,以及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则可以采用的传输波形为SC-FDM,且TTI长度为1ms。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的不同则可以在于上述组成因素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不同。其中,多个组成因素可以进行组合,进而得到多种不同的物理信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需要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根据第一终端或者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首先会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例如第一终端想要向第二终端传输道路安全信息之前,第一终端首先会从为第一终端配置的第一发送资源池中选择空闲的发送资源作为该道路安全信息的发送资源,或者当第一终端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时,第一终端也可以将基站为其分配的第一发送资源池中的发送资源作为该道路安全信息的发送资源。那么当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资源池确定之后,第一终端则可以将与第一资源池对应的物理信道结构确定为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其中,根据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或者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资源池与物理信道结构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由网络侧或者基站来配置,也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的资源池可以对应着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信道结构。例如,第一资源池对应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第二资源池对应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同时,还可以将资源池配置为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利用的第一资源池,与当第一车队中的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资源池是不同的第二资源池,这样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利用的资源池对应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则与当第一车队中的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利用的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肯定是不同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利用选择的资源池对应的方法外,还可以第一终端还可以根据基站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来确定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当第一车队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则可以通过基站来配置。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移动轨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相对车速或者相对距离等信息,进而为其分配适合当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具体的,基站为第一车队中的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的配置信息可以是通过广播信令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给第一车队中的终端的。其中,在配置信息中包括对物理信道结构的组成因素的配置参数,例如上述所说的传输波形,TTI长度等。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物理信道结构的所有组成因素,即对每一个组成因素都进行配置,或者也可以只包括个别组成因素的配置参数,即只对个别组成因素进行配置,而未配置的可以采用协议中默认的配置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物理信道结构还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即预先设置好的第一车队内部的数据传输均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管理第一车队中的终端,因此在第一车队中会设置一个车队领导者(leader),车队leader则可以对车队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协调,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所利用的资源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等。这里可以假设第一终端为第一车队中的车队leader。则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所要传输的数据,或者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相对车速,或者第一终端的工作频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车队内部所要传输的数据来确定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例如,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所要传输的数据对时延要求较高时,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采用TTI长度更短的物理信道结构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
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车队内部终端之间的相对车速来确定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例如,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相对车速较低的时候,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采用导频信号更少的物理信号结构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减少导频信号所占的资源,进而减少数据传输时的开销。
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车队所在的工作频点或者车队内部通信的终端的数量来确定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例如,当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的数量较少的时候,且这些终端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采用传输波形为OFDM方式的物理信道结构,从而也可以使得配置的导频信号更少,以减少数据传输时的开销。
第一终端确定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之后,还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之后,则可以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第一终端作为第一车队中的车队leader,除了可以协调第一车队内部的数据传输,还可以协调第一车队与第一车队外部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物理信道结构。例如,当第一车队需要与第一车队外部的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往往不需要第一车队中的所有终端都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一车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终端发送指示消息,以指定第一车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终端在进行车队内部的数据传输的同时,还可以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这些指定的终端还可以按照第一终端指定的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二终端按照第一终端指定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在指示消息中包括对物理信道结构的组成因素的配置参数,例如上述所说的传输波形,TTI长度等。指示消息中可以包括物理信道结构的所有组成因素,即对每一个组成因素都进行配置,或者也可以只包括个别组成因素的配置参数,即只对个别组成因素进行配置,而未配置的可以采用协议中默认的配置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车队中的任意一个终端在以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一车队内部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也可以以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一车队外部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一终端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与第一终端采用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在同一个TTI内同时进行。从第一终端的角度来说,同时以两种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降低半双工对于第一终端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接收,避免漏掉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发送的信息。
在描述了如何确定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和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之后,下面列举两种确定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和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可能的情况:
(1)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的传输波形为OFDM,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的传输波形为SC-FDM。具体的,由于在车队内部,即组播的通信方式时通信的范围是可知的,因此数据传输需要的距离通常可以比广播的更小,从而可以降低功放的效率,即采用OFDM的方式,采用OFDM的方式可以使得资源分配更为灵活,并且其导频结构可以更稀疏,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的TTI长度可以是半个子帧或者更短,适用于用于组播的通信方式;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的TTI长度是子帧,即1ms,适用于广播的通信方式。由于TTI的长度可以跟数据传输时所进行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相关,这样,则可以根据采用两种物理信道结构的两种业务的时延要求不同,灵活地配置适用于不同业务的TTI长度。
请继续参见图2,在确定第一车队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之后,则可以使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采用第二物理信道结构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在第一车队内部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而当第一车队内的终端与第一车队外的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则采用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并且这两种物理信道结构是不同的,那么在第一车队内部进行数据传输时则可以有更低的开销要求,也就是说第一车队内部可以采用开销更小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来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则可以使得在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的同时,使用更少的资源来降低车队内部的数据传输时的开销,进而也就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则可以使得在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的同时,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之间采用的物理信道结构,进而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请参见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基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步骤602:基站向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能够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这里还是以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当第一车队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则可以通过基站来配置。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移动轨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相对车速或者相对距离等信息,进而为其分配适合当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基站可以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这样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接收到配置信息之后,则可以知道基站为其配置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具体的还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部分的描述。
具体的,基站为第一车队中的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的配置信息可以是通过广播信令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给第一车队中的终端的。其中,在配置信息中包括对物理信道结构的组成因素的配置参数,例如上述所说的传输波形,TTI长度等。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物理信道结构的所有组成因素,即对每一个组成因素都进行配置,或者也可以只包括个别组成因素的配置参数,即只对个别组成因素进行配置,而未配置的可以采用协议中默认的配置参数。
请参见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或者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步骤702:第二终端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这里还是以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终端和基站分别将第一指示消息和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之后,其中,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因此,当第二终端接受度奥第一指示消息消息或者配置信息之后,第二终端则可以知道第一终端或者基站为其配置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则可以采用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还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
请参见图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80。该终端8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801,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
第一数据传输单元802,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的传输波形、子载波间隔、传输时间间隔、导频结构、TTI长度、TTI中包括的符号数量、TTI中AGC 跟踪的长度、TTI中AGC跟踪的位置、TTI中GP的长度和TTI中GP的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不同。
可选的,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的通信方式为广播。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801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801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资源池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以及所述确定单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二资源池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801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801根据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803,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将第一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801确定的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在同一个TTI内同时进行。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804;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804用于,将第二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于该终端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不多赘述。其中,由于第一发送单元803和第二发送单元804不是必选的功能模块,因此在图8中以虚线示出。
请参见图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90。该设备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901,用于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第三发送单元90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三发送单元902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902通过广播信令和/或RRC信令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
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于该基站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100。该终端100包括: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或者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第二数据传输单元1002,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于该终端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该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1101,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可选的,处理器1101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简称: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处理器。
可选的,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核心。
可选的,该计算机装置还包括存储器1102,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处理器 1101运行时所需的数据。存储器110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存储器1102 在图11中一并示出,但需要知道的是存储器1102不是必选的功能模块,因此在图11中以虚线示出。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或者各个单元也可以均是独立的物理模块。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例如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rive)、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是根据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相对速度确定的,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工作频点确定的;
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的传输波形、子载波间隔、传输时间间隔、导频结构、TTI长度、TTI中包括的符号数量、TTI中AGC跟踪的长度、TTI中AGC跟踪的位置、TTI中GP的长度和TTI中GP的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的通信方式为广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资源池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以及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二资源池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在同一个TTI内同时进行。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二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移动轨迹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相对速度或者相对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相对速度或者相对距离为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分配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广播信令和/或RRC信令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或者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是根据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相对速度确定的,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工作频点确定的;
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是根据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或者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相对速度确定的,或者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工作频点确定的;
第一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三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与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的传输波形、子载波间隔、传输时间间隔、导频结构、TTI长度、TTI中包括的符号数量、TTI中AGC跟踪的长度、TTI中AGC跟踪的位置、TTI中GP的长度和TTI中GP的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的通信方式为广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以及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选择的第一资源池,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一资源池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以及所述确定单根据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三终端选择的第二资源池,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二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二资源池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相对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预先为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物理信道结构,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采用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在同一个TTI内同时进行。
19.如权利要求12-18任一权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结构。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移动轨迹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相对速度或者相对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相对速度或者相对距离为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分配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通过广播信令和/或RRC信令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或者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终端通过直通链路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需要采用的第一物理信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是根据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相对速度确定的,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终端所在的工作频点确定的;
第二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结构通过直通链路信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23.一种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547069.XA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9428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7069.XA CN109428692B (zh)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CT/CN2018/090011 WO2019007184A1 (zh) 2017-07-06 2018-06-0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7069.XA CN109428692B (zh)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692A CN109428692A (zh) 2019-03-05
CN109428692B true CN109428692B (zh) 2021-01-22

Family

ID=6495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7069.XA Active CN109428692B (zh)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8692B (zh)
WO (1) WO20190071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6033B (zh) * 2019-01-11 2023-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传输的操作方法及终端
CN111757494B (zh) * 2019-03-29 2023-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66814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118630B (zh) * 2019-06-20 2024-01-0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32425B (zh) * 2019-12-30 2023-02-21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队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431643B (zh) * 2020-03-23 2021-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连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745A (zh) * 2009-12-11 2012-11-21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分配资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303918A (zh) * 2015-11-24 2017-01-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方法、设备间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8630B2 (en) * 2012-08-10 2016-07-19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and schedu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5515721B (zh) * 2014-09-25 2020-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比特位数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0499272B2 (en) * 2015-08-11 2019-12-03 Intel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N106507500B (zh) * 2015-09-07 202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559446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道路车辆的通讯系统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93092B (zh) * 2015-11-19 2022-07-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745A (zh) * 2009-12-11 2012-11-21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分配资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303918A (zh) * 2015-11-24 2017-01-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方法、设备间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7184A1 (zh) 2019-01-10
CN109428692A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869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RU276038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ресурсов прямого межабонентск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ямого межабонентск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а также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JP7317824B2 (ja) 情報送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500004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sweeping block
CN110972297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539350B1 (ko) 사이드 링크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7371249B (zh) 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及基站、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9565398B (zh) 上行链路信道复用和波形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72275B (zh) 一种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466101B (zh) 终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812052B (zh) D2d通信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11182638B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261730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327906B (zh) 一种资源配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
JP2022510552A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
CN112369068B (zh) 资源映射方式指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143695A1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809891B (zh) 直连带宽部分的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9883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channel state of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711679A (zh) 随机接入中的信息传输
CN112636888B (zh) 边链路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58685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668373B (zh) 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EP3503652A1 (en)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KR102338799B1 (ko) 사이드링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