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5062A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5062A
CN109425062A CN201810768678.2A CN201810768678A CN109425062A CN 109425062 A CN109425062 A CN 109425062A CN 201810768678 A CN201810768678 A CN 201810768678A CN 109425062 A CN109425062 A CN 109425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valve
indoor unit
mode
refrigera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86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5062B (zh
Inventor
金经录
尹俊镐
金权镇
李东奎
张妍芝
陈东植
崔承宽
崔兴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25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5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2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between evaporator and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ree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这里公开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的流路切换阀;多个室内单元,被构造为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模式控制器,被构造为选择性地将从所述室外单元接收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所述模式控制器通过如下制冷剂管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引导所述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第二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并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以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以及第三制冷剂管,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结构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在包括多个室内单元的空调中,室内单元以相同的操作模式操作,并且虽然室内单元位于不同的空间中,但是用户不能单独地调整室内单元的操作模式。为了克服该问题,制造商已开发了一种具有允许同时冷却和加热的热回收循环的空调,而代替热泵循环,使得多个室内单元可以以不同的操作模式操作。
然而,由于用于热回收循环的室外单元与用于热泵循环的室外单元分开制造,因此制造商已单独负责开发这两种模式,且卖方也必须具备这两种模式。
为此原因,已开发了能够执行热回收循环和热泵循环两者的室外单元。能够执行热回收循环和热泵循环两者的室外单元将用于执行热回收循环的组件容纳在内部。然而,当室外单元的内部空间不足时,在设置用于执行热回收循环的组件方面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执行热泵循环和热回收循环两者的室外单元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室外单元的尺寸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相对简单的构造执行热泵循环和热回收循环两者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冷却期间的制冷剂的损耗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外方面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将从描述中变得明显,或者可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的流路切换阀;多个室内单元,被构造为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模式控制器,被构造为选择性地通过如下制冷剂管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将从所述室外单元接收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第一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第二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并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以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以及第三制冷剂管,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
所述模式控制器可包括:旁通流路,将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连接到所述第三制冷剂管;以及旁通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流路。
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时,所述旁通阀可打开所述旁通流路,使得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与所述第三制冷剂管连通。
所述模式控制器还可包括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旁通阀的控制器,并且当流过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小于或等于基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放压力的预定的过冷度时,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旁通阀以打开所述旁通流路。
所述室外单元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的设置在所述室外单元的内部中的一部分处。
所述模式控制器还可包括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旁通阀的控制器,其中,当经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小于或等于基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放压力的预定的过冷度时,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旁通阀以打开所述旁通流路。
所述室外单元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与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相邻的一部分处。
所述模式控制器可设置在室内空间中。
所述模式控制器可包括:加热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制冷剂流路,以将制冷剂传递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冷却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制冷剂流路,以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接收制冷剂;主冷却阀,设置在所述加热阀和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以及主加热阀,设置在所述冷却阀和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
当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室内单元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且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大于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时,所述主冷却阀可打开所述制冷剂流路,使得所述加热阀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连通。
当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室内单元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且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大于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时,所述主加热阀可打开所述制冷剂流路,使得所述冷却阀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连通。
所述室外单元可包括:储液器,连接到所述压缩机;以及循环管,顺次地连接所述流路切换阀、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机。
所述模式控制器可包括:切换流路,将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连接到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以及切换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切换流路。
所述切换阀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切换流路,以调节流过所述第一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过所述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之间的差。
所述流路切换阀可以为四通阀。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的流路切换阀;多个室内单元,被构造为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模式控制器,被构造为选择性地通过如下制冷剂管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将从所述室外单元接收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第一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第二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并分支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以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以及第三制冷剂管,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其中,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时,所述模式控制器将进入所述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第三制冷剂管。
所述室外单元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的设置在所述室外单元的内部中的一部分处,其中,当流过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小于或等于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的预定的过冷度时,所述模式控制器可将进入所述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第三制冷剂管。
所述室外单元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与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相邻的一部分处,其中,当流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小于或等于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的预定的过冷度时,所述模式控制器可将进入所述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第三制冷剂管。
所述模式控制器可设置在室内空间中。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的流路切换阀;多个室内单元,被构造为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模式控制器,被构造为选择性地通过如下制冷剂管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将从所述室外单元接收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第一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第二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并分支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以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以及第三制冷剂管,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包括:第一止回阀,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时使所述第一制冷剂管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连通;第二止回阀,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时使所述第一制冷剂管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连通;第三止回阀,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多于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时使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连通;以及第四止回阀,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多于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时使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连通。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
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空调的冷却循环。
图3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4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5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主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6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多个室内单元处于主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7是示出用于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组件的控制框图。
图8是示出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的空调。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
图13示出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的空调的冷却循环。
图14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15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16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主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图17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主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构造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因此将理解的是,可以替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的各种变型示例在提交本申请时是可以的。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表示的相同附图标记或符号指示执行大体上相同功能的构件或组件。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目的。将理解的是,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组件或其的组合,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组件、构件或其的组合。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构成空调的冷却循环可构造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冷却循环可执行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一系列过程,从而使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然后供应进行空气调节后的空气。
压缩机可将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状态,并将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排放至冷凝器。冷凝器可将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冷凝为液体状态,并且在冷凝过程期间将热散发到周围。
膨胀阀可使通过冷凝器被冷凝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液体状态制冷剂膨胀为处于低压状态的液体状态制冷剂。蒸发器可使通过膨胀阀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并且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通过与使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而待被冷却的对象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冷却效果。通过该循环,空调可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的室外单元可以是冷却循环的一部分,室外单元构造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空调的室内单元可包括室内热交换器,且膨胀阀可安装在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中的任意一者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可功用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可功用为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可功用为冷却器。
在下文中,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多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情况将被称为主冷却模式,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多于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情况将被称为主加热模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空调的冷却循环。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包括至少一个室外单元10、多个室内单元20和模式控制单元30。空调1的至少一个室外单元10、多个室内单元20和模式控制单元30可通过制冷剂可移动通过的多个管而彼此连接。
室外单元10可设置为单个单元或多个单元。在图1中,为了便于描述,室外单元10可设置为单个单元。然而,与图1不同,可设置多个室外单元10。室外单元10可执行热泵循环和热回收循环两者。
室外单元10可包括压缩机11和室外热交换器12。
压缩机11可安装在室外单元10的内部中。压缩机11可将制冷剂压缩为高压状态。压缩机11可将制冷剂压缩为高压气态状态。被压缩机11压缩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可沿着多个管向室外热交换器12和模式控制单元30中的至少一者移动。
室外热交换器12可安装在室外单元10的内部中。室外热交换器12可设置在流路切换阀14和模式控制单元30之间。
室外热交换器12可根据空调1的操作模式而作为使处于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操作。更具体地,当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操作时,室外热交换器12可功用为蒸发器。
此外,室外热交换器12可根据空调1的操作模式而作为使处于气态状态的制冷剂液化的冷凝器操作。更具体地,当室内单元20以冷却模式操作时,室外热交换器12可功用为冷凝器。
室外单元10可包括油分离器13、流路切换阀14、储液器15和室外膨胀阀16。
油分离器13可滤除被包括在从压缩机11排放的高压高温制冷剂中的油,随后使油再次返回到压缩机11。这里,油可用于平滑地驱动压缩机11。此外,如果设置多个压缩机11,则多个油分离器13可设置为与多个压缩机11对应。油分离器13可通过管连接到压缩机11。
流路切换阀14可设置在压缩机11和室外热交换器12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流路切换阀14可连接到油分离器13。流路切换阀14可根据室内单元20的操作模式使被压缩机11压缩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2和/或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流路切换阀14可以是四通阀。流路切换阀14可连接到储液器15。
储液器15可设置在压缩机11和流路切换阀14之间。储液器15可通过循环管19连接到压缩机11和流路切换阀14。
储液器15可使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低压低温制冷剂分离为气态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更具体地,当进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包括液体制冷剂时,压缩机11可能被损坏。因此,储液器15可使制冷剂分离为气态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且随后将气态制冷剂输送到压缩机11。因此,液体制冷剂不能进入压缩机11,且仅气态制冷剂可进入压缩机11。储液器15的容量可与在空调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对应。
室外膨胀阀16可在室外单元10的内部中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2和模式控制单元30之间。室外膨胀阀16可将从模式控制单元30向室外热交换器12移动的高压制冷剂转换为低压状态。
室外单元10可包括用于测量第三制冷剂管43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3。第一温度传感器103可设置在第三制冷剂管43的设置在室外单元10的内部中的一部分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03可测量第三制冷剂管43的温度,由此测量流过第三制冷剂管43的制冷剂的温度。
第一温度传感器103可连接到控制器105(参见图7)。第一温度传感器103可将关于第三制冷剂管43的测量温度的信息传输到控制器105。控制器105可基于关于温度的信息控制旁通阀101。稍后,将详细描述该操作。
室外单元10可包括用于测量室外热交换器12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4可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2的与第三制冷剂管43相邻的一部分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04可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2连接到第三制冷剂管43所在的连接点处。因此,第二温度传感器104可测量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被热交换的制冷剂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104可连接到控制器105。第二温度传感器104可将关于室外热交换器12的测量温度的信息传输到控制器105。控制器105可基于接收的关于温度的信息控制旁通阀101。稍后,将详细描述该操作。
可如上所述地设置多个室内单元20。在图1中,为了便于描述,示出了第一室内单元21、第二室内单元22、第三室内单元23和第四室内单元24。然而,室内单元20的数量可以为五个或更多个。
多个室内单元20可以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可以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此外,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一部分可以以冷却模式操作,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其余部分可以以加热模式操作。
为了使多个室内单元20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多个室内单元20可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更具体地,第一室内单元21可通过第一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和21b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第二室内单元22可通过第二室内单元连接管22a和22b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第三室内单元23可通过第三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23b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第四室内单元24可通过第四室内单元连接管24a和24b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
多个室内单元20可包括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和24c以及多个室内膨胀阀21d、22d、23d和24d。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和24c可根据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22、23和24的模式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操作。更具体地,当多个室内单元21、22、23和24以加热模式操作时,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和24c可功用为冷凝器。此外,当多个室内单元21、22、23和24以冷却模式操作时,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和24c可功用为蒸发器。
模式控制单元30可设置在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20之间。模式控制单元30可根据室内单元20的操作模式使从室外单元10移动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和/或液化的制冷剂向单独的室内单元20移动。此外,模式控制单元30可使从多个室内单元20移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和/或液化的制冷剂向室外单元10移动。
模式控制单元30可通过第一制冷剂管41、第二制冷剂管42和第三制冷剂管43连接到室外单元10。模式控制单元30可连接到第一制冷剂管41、第二制冷剂管42和第三制冷剂管43,以使制冷剂移动。
模式控制单元30可通过第一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和21b、第二室内单元连接管22a和22b、第三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23b以及第四室内单元连接管24a和24b连接到多个室内单元21、22、23和24。模式控制单元30可通过第一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和21b、第二室内单元连接管22a和22b、第三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23b以及第四室内单元连接管24a和24b连接到多个室内单元21、22、23和24,以使制冷剂移动。
第一制冷剂管41可将室外单元10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第一制冷剂管41可从室外单元10的流路切换阀14延伸到模式控制单元30。
第二制冷剂管42可将室外单元10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第二制冷剂管42可在流路切换阀14和室外热交换器12之间分支以延伸到模式控制单元30。
第三制冷剂管43可将室外单元10连接到模式控制单元30。第三制冷剂管43可从室外热交换器12延伸到模式控制单元30。
模式控制单元30可包括旁通阀101。旁通阀101可打开或关闭旁通流路101a。旁通流路101a可将第二制冷剂管42连接到第三制冷剂管43。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旁通流路101a可引导当制冷剂沿着在流路切换阀14和室外热交换器12之间分支之后的第二制冷剂管42流动时液化的制冷剂,且随后将第二制冷剂管42中的其余制冷剂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也就是说,旁通流路101a可将第二制冷剂管42连接到第三制冷剂管43。
更具体地,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从流路切换阀14向室外热交换器12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分支到第二制冷剂管42,以向模式控制单元30流动。模式控制单元30可位于室内。当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沿着第二制冷剂管42流动的高压高温制冷剂可保留在第二制冷剂管42和模式控制单元30的内部中,而没有被供应到多个室内单元20。由于设置有模式控制单元30的室内空间处于比制冷剂的温度低的温度,因此制冷剂可保留且被液化,从而不沿着制冷剂流路循环。
旁通流路101a可将其余的制冷剂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旁通阀101可打开旁通流路101a,以将液化的其余制冷剂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空调1中,旁通阀101可打开旁通流路101a,以使液化的其余制冷剂移动到第三制冷剂管43,如此使制冷剂返回到室外单元10,由此减少制冷剂的损耗。
稍后将描述控制旁通阀101的方法。
模式控制单元30可包括模式切换阀102。模式切换阀102可打开或关闭模式切换流路102a。模式切换流路102a可将第一制冷剂管41连接到第二制冷剂管42。模式切换阀102可打开或关闭模式切换流路102a,以调节流过第一制冷剂管41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过第二制冷剂管42的制冷剂的压力之间的差。
模式控制单元30可包括第一止回阀111、第二止回阀112、第三止回阀113和第四止回阀114。
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第一止回阀111可使第一制冷剂管41与多个室内单元20连通。更具体地,第一止回阀111可使在多个室内单元20中热交换的制冷剂移动到室外单元10。
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加热模式操作时,第二止回阀112可使第一制冷剂管41与多个室内单元20连通。更具体地,第二止回阀112可使高压制冷剂从室外单元10移动到多个室内单元20。
当多个室内单元20之中的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多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时,第三止回阀113可使第二制冷剂管42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连通。更具体地,第三止回阀113可使高压制冷剂从室外单元10移动到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
当多个室内单元20之中的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多于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时,第四止回阀114可使第二制冷剂管42与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连通。更具体地,第四止回阀114可使在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中热交换的制冷剂移动到室外单元10。
模式控制单元30可包括多个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以及多个加热阀121b、122b、123b和124b。
当室内单元20以冷却模式操作时,多个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可打开或关闭制冷剂流路,以将在室内单元20中热交换的制冷剂引导到第一制冷剂管41或第二制冷剂管42。当室内单元20以冷却模式操作时,多个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可打开或关闭制冷剂流路,以从室内单元20接收制冷剂。
当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操作时,多个加热阀121b、122b、123b和124b可打开或关闭制冷剂流路,以将从室外单元10接收的高压制冷剂引导到室内单元20。当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操作时,多个加热阀121b、122b、123b和124b可打开或关闭制冷剂流路,以将制冷剂输送到室内单元20。
模式控制单元30还可包括多个冷却切换阀121c、122c、123c和124c。多个冷却切换阀121c、122c、123c和124c的数量可与多个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的数量对应。当制冷剂流动到多个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时,多个冷却切换阀121c、122c、123c和124c可通过使在多个室内单元20中热交换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旁通而减少制冷剂管中可能产生的噪声。
如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将用于热回收循环的组件设置在模式控制单元30中,代替设置在室外单元10中,由此减小室外单元10的尺寸。
图3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参照图3,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液化的制冷剂和高压气态的制冷剂可从室外单元10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更具体地,被压缩机11压缩为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从流路切换阀14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2移动。移动到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可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被热交换,且随后被冷凝,以被液化。被冷凝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流动,以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向多个室内单元20移动。液化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和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向单独的室内单元21、22、23和24移动。
移动到多个室内单元20的制冷剂可通过室内膨胀阀21d、22d、23d和24d膨胀,且随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和24c蒸发,以变为低压气态状态。
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经过单独的室内单元20的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以及冷却切换阀121c、122c、123c和124c,且随后经由第一止回阀111移动到第一制冷剂管41。处于低压气态状态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制冷剂管41移动到流路切换阀14,且随后沿着循环管19移动到储液器15。
经过储液器15的制冷剂可移动到压缩机11。
同时,向室外热交换器12移动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分支到第二制冷剂管42,以如此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如果旁通阀101关闭,则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保留在模式控制单元30中,制冷剂可通过设置有模式控制单元30的室内空间的温度而被液化。液化的制冷剂不能在制冷剂管中循环,因此,空调1可能引起制冷剂的损耗。
为了防止该问题,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空调1可使旁通阀101打开旁通流路101a,由此将保留在模式控制单元30中液化的制冷剂沿着旁通流路101a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进入第三制冷剂管43的制冷剂可与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进入的制冷剂一起移动到多个室内单元20。
根据该构造,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可将保留在第二制冷剂管42中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流路101a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用于热回收循环,由此防止制冷剂的损耗。
图4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参照图4,当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加热模式操作时,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从室外单元10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更具体地,被压缩机11压缩为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流路切换阀14移动到第一制冷剂管41。随后,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制冷剂管41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制冷剂可经过第二止回阀112,随后顺次地经过加热阀121b、122b、123b和124b以及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以向室内单元21、22、23和24移动。
移动到室内单元21、22、23和24的制冷剂可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和24c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
被改变为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可经过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和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以移动到第三制冷剂管43。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移动,在室外膨胀阀16中膨胀,且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蒸发。
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蒸发制冷剂可经过流路切换阀14和循环管19以移动到储液器15,且经过储液器15的制冷剂可移动到压缩机11。
图5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主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参照图5,当多个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操作且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多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时,也就是说,当多个室内单元20处于主冷却模式时,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和液化的制冷剂可从室外单元10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的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一部分可移动到室外热交换器12,制冷剂的其余部分可沿着第二制冷剂管42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移动到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可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被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以冷却模式操作的第二室内单元22的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第三室内单元23的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和第四室内单元24的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向第二室内单元22、第三室内单元23和第四室内单元24移动。
进入第二室内单元22、第三室内单元23和第四室内单元24的制冷剂可在第二室内膨胀阀22d、第三室内膨胀阀23d和第四室内膨胀阀24d中膨胀,且随后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2c、第三室内热交换器23c和第四室内热交换器24c中蒸发,以变为低压气态状态。
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随后经过冷却阀122a、123a和124a以及冷却切换阀122c、123c和124c,以移动到第一止回阀111。经过第一止回阀111的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制冷剂管41移动到室外单元10的流路切换阀14,且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制冷剂可通过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移动到压缩机11。
同时,分支到第二制冷剂管42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经过第三止回阀113,随后移动到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1。
更具体地,经过第三止回阀113的制冷剂可经过加热阀121b,随后沿着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向第一室内单元21移动。移动到第一室内单元21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21c中被冷凝,随后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向第三制冷剂管43移动。移动到第三制冷剂管43的制冷剂可与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一起移动到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2、23和24。
图6示出当图2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多个室内单元处于主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参照图6,当多个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操作且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少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时,也就是说,当多个室内单元20处于主加热模式时,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从室外单元10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制冷剂管41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经过第二止回阀112,随后移动到以加热模式操作的第二室内单元22、第三室内单元23和第四室内单元24。更具体地,制冷剂可经过第二加热阀122b、第三加热阀123b和第四加热阀124b,以沿着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和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向室内单元22、23和24移动。
移动到相应的室内单元22、23和24的制冷剂可在相应的室内热交换器22c、23c和24c中被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和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向第三制冷剂管43移动。
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进入室外单元10,通过室外膨胀阀16膨胀,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蒸发。
移动到第三制冷剂管43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分支到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1。分支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移动到第一室内单元21。在第一室内单元21中,制冷剂可经过第一室内膨胀阀21d进行膨胀,随后经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21c进行蒸发,由此变为低压气态状态。
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经过第一冷却阀121a和第一冷却切换阀121c,以随后通过第四止回阀114移动到第二制冷剂管42。
沿着第二制冷剂管42移动的制冷剂可与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一起进入流路切换阀14,随后通过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移动到压缩机11。
图7是示出用于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组件的控制框图。图8是示出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图2中所示的旁通阀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7至图10,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旁通阀101的各种方法。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空调1可在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打开旁通阀101,以防止制冷剂以液化状态保留在第二制冷剂管42中,由此使第二制冷剂管42中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流路101a移动到第三制冷剂管43。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检查多个室内单元20的驱动模式,以控制旁通阀101。
更具体地,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 101中确定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是否以冷却模式操作。
如果控制器105确定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则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 102中打开旁通阀101。
如果控制器105确定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未以冷却模式操作,则控制器105可检查多个室内单元20的操作模式,而不打开旁通阀101。
相比之下,参照图7和图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03测量第三制冷剂管43的温度T1,以控制旁通阀101。
更具体地,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201中确定是否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
如果控制器105确定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则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202中基于从第一温度传感器103接收的关于第三制冷剂管43的温度T1的信息来测量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
如果控制器105在操作S203中确定测量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等于或小于基于压缩机11的排放压力的预定的过冷度,则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204中打开旁通阀101。
同时,如果控制器105确定测量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大于预定的过冷度,则控制器105可从第一温度传感器103接收关于第三制冷剂管43的温度T1的信息,而不打开旁通阀101。
测量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过冷度的情况可以为制冷剂的损耗大的状态。预定的过冷度可以为5度。
相比之下,参照图7和图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04测量室外热交换器12的与第三制冷剂管43相邻的一部分的温度T2,以控制旁通阀101。
更具体地,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301中确定是否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
如果控制器105确定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则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302中基于从第二温度传感器104接收的关于室外热交换器12的与第三制冷剂管43相邻的部分的温度T2的信息来测量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的过冷度。
如果控制器105在操作S303中确定测量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过冷度,则控制器105可在操作S304中打开旁通阀101。
同时,如果控制器105确定测量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大于预定的过冷度,则控制器105可从第二温度传感器104接收关于室外热交换器12的与第三制冷剂管43相邻的部分的温度T2的信息,而不打开旁通阀101。
测量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过冷度的情况可以为制冷剂的损耗大的状态。预定的过冷度可以为1度。
图11示出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的空调。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
参照图1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除了包括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止回阀111、第二止回阀112、第三止回阀113和第四止回阀114以外,还可包括主冷却阀115和主加热阀116,主冷却阀115用于任意地防止制冷剂通过第三止回阀113向前移动,主加热阀116用于任意地防止制冷剂通过第四止回阀114向前移动。
当多个室内单元20以主冷却模式操作时,主冷却阀115可打开。主冷却阀115可设置在加热阀121b、122b、123b和124b与第二制冷剂管42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
当多个室内单元20以主加热模式操作时,主加热阀116可打开。主加热阀116可设置在冷却阀121a、122a、123a和124a与第二制冷剂管42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
参照图12,可设置主冷却阀115,且可省略第三止回阀113。同样地,可设置主加热阀116,且可省略第四止回阀114。
图13示出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控制单元的空调的冷却循环。图14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图15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图16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主冷却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图17示出当图13中所示的空调中的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处于主加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循环。
参照图13,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与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被分配与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配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模式控制单元30可包括模式切换阀211、第一阀212和第二阀213,而代替图2中所示的第一止回阀111至第四止回阀114。
参照图14,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冷却模式操作时,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移动到室外热交换器12。
制冷剂可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被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且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第5b室内单元连接管25b和第6b室内单元连接管26b移动到相应的室内单元21、22、23、24、25和26。在相应的室内单元21、22、23、24、25和26中,制冷剂可经过室内膨胀阀21d、22d、23d、24d、25d和26d以进行膨胀,且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1c、22c、23c、24c、25c和26c以进行蒸发。
蒸发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第5a室内单元连接管25a和第6a室内单元连接管26a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经过相应的冷却阀121a、122a、123a、124a、125a和126a以及相应的冷却切换阀121c、122c、123c、124c、125c和126c,随后向模式切换阀211移动。
移动到模式切换阀211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制冷剂管41移动到流路切换阀14,随后经过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以移动到压缩机11。
同时,向室外热交换器12移动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分支到第二制冷剂管42,以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当旁通阀101关闭使得制冷剂保留在模式控制单元30中时,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设置有模式控制单元30的内部空间的温度而被液化。液化的制冷剂可不在制冷剂管中循环,因此,空调1可能引起制冷剂的损耗。
为了防止该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使旁通阀101打开旁通流路101a,由此将保留在模式控制单元30中的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沿着旁通流路101a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进入第三制冷剂管43的制冷剂可与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进入的制冷剂一起移动到多个室内单元20。
根据该构造,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将保留在第二制冷剂管42中的制冷剂通过旁通流路101a引导到第三制冷剂管43,用于热回收循环,由此防止制冷剂的损耗。
参照图15,当多个室内单元20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加热模式操作时,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第一制冷剂管41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经过模式切换阀211,以向相应的室内单元21、22、23、24、25和26移动。
更具体地,制冷剂可经过相应的加热阀121b、122b、123b、124b、125b和126b,随后沿着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第5a室内单元连接管25a和第6a室内单元连接管26a移动到相应的室内单元21、22、23、24、25和26。
在相应的室内单元21、22、23、24、25和26中,制冷剂可被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且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第5b室内单元连接管25b和第6b室内单元连接管26b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
之后,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向室外单元10移动。
移动到室外单元10的制冷剂可在室外膨胀阀16中膨胀,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蒸发。蒸发的制冷剂可通过流路切换阀14、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移动到压缩机11。
参照图16,当多个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操作且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多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时,也就是说,当多个室内单元20处于主冷却模式时,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和液化的制冷剂可从室外单元10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以被冷凝,且制冷剂的其余部分可沿着第二制冷剂管42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
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随后沿着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第5b室内单元连接管25b和第6b室内单元连接管26b移动到以冷却模式操作的相应的室内单元23、24、25和26。
在以冷却模式操作的相应的室内单元23、24、25和26中,制冷剂可经过相应的室内膨胀阀23d、24d、25d和26d以进行膨胀,且经过相应的室内热交换器23c、24c、25c和26c以进行蒸发。
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蒸发的制冷剂可沿着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第5a室内单元连接管25a和第6a室内单元连接管26a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经过相应的冷却阀123a、124a、125a和126a以及相应的冷却切换阀123c、124c、125c和126c,随后向模式切换阀211移动。
经过模式切换阀211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冷却管41向室外单元10移动。移动到室外单元10的制冷剂可经过流路切换阀14、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以移动到压缩机11。
同时,分支到第二制冷剂管42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二制冷剂管42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随后经由第二阀213经过第一加热阀121b和第二加热阀122b,以移动到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和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
沿着第1a室内单元连接管21a和第2a室内单元连接管22a移动到以加热模式操作的相应的室内单元21和22的制冷剂可在相应的室内热交换器21c和22c中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随后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和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返回到模式控制单元30。
返回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进入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移动所通过的第三制冷剂管43。
参照图17,当多个室内单元20以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操作且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少于以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0时,也就是说,当多个室内单元20处于主加热模式时,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从室外单元10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经过流路切换阀14的处于高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一制冷剂管41向模式控制单元30移动。
移动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经过模式切换阀211,且通过第三加热阀123b、第四加热阀124b、第五加热阀125b和第六加热阀126b沿着第3a室内单元连接管23a、第4a室内单元连接管24a、第5a室内单元连接管25a和第6a室内单元连接管26a向以加热模式操作的相应的室内单元23、24、25和26移动。
移动到以加热模式操作的相应的室内单元23、24、25和26的制冷剂可在相应的室内热交换器23c、24c、25c和26c中冷凝,以变为液化状态。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可沿着第3b室内单元连接管23b、第4b室内单元连接管24b、第5b室内单元连接管25b和第6b室内单元连接管26b返回到模式控制单元30。
返回到模式控制单元30的制冷剂可沿着第三制冷剂管43进入室外单元10。
进入室外单元10的制冷剂可经过室外膨胀阀16以进行膨胀,随后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以进行蒸发。
蒸发的制冷剂可以以低压气态状态进入流路切换阀14,且经过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以移动到压缩机11。
同时,第三制冷剂管43中的处于液化状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分支,以移动到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21和22。分支的制冷剂可沿着第1b室内单元连接管21b和第2b室内单元连接管22b向第一室内单元21和第二室内单元22移动。
移动到第一室内单元21和第二室内单元22的制冷剂可在第一室内膨胀阀21d和第二室内膨胀阀22d中膨胀,随后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21c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2c中蒸发。
蒸发的制冷剂可以以低压气态状态通过第一冷却阀121a和第二冷却阀122a以及第一冷却切换阀121c和第二冷却切换阀122c向第一阀212移动。经过第一阀212的处于低压气态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42进入室外单元10,以与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一起向流路切换阀14移动。
移动到流路切换阀14的制冷剂可经过循环管19和储液器15,以移动到压缩机11。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由于用于热回收循环的组件设置在模式控制单元中,因此空调可减小室外单元的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构思,空调可通过设置在室外单元的四通阀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的气体管而利用相对简单的构造执行热泵循环和热回收循环两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构思,空调可通过设置旁通阀来减少制冷剂的损耗,该旁通阀用于在冷却操作期间当高压制冷剂被冷凝且保留在设置有模式控制单元的室内空间中时,使在室外单元的四通阀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的气体管的高压制冷剂旁通到液体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在不脱离其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包括:
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的流路切换阀;
多个室内单元,被构造为以冷却模式或以加热模式操作;
模式控制器,被构造为选择性地通过如下制冷剂管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将从所述室外单元接收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
第一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
第二制冷剂管,从所述流路切换阀延伸并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分支以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以及
第三制冷剂管,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延伸到所述模式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包括:
旁通流路,将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连接到所述第三制冷剂管;以及
旁通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中,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所有室内单元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时,所述旁通阀打开所述旁通流路,使得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与所述第三制冷剂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还包括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旁通阀的控制器,并且
当流过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小于或等于基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放压力的预定的过冷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旁通阀以打开所述旁通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的设置在所述室外单元的内部中的一部分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还包括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旁通阀的控制器,并且
其中,当经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小于或等于基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放压力的预定的过冷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旁通阀以打开所述旁通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与所述第三制冷剂管相邻的一部分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设置在室内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包括:
加热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制冷剂流路,以将制冷剂输送到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
冷却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制冷剂流路,以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接收制冷剂;
主冷却阀,设置在所述加热阀和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以及
主加热阀,设置在所述冷却阀和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当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室内单元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且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大于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时,所述主冷却阀打开所述制冷剂流路,使得所述加热阀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当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室内单元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且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以所述加热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大于以所述冷却模式操作的室内单元的数量时,所述主加热阀打开所述制冷剂流路,使得所述冷却阀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室外单元包括:
储液器,连接到所述压缩机;以及
循环管,顺次地连接所述流路切换阀、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模式控制器包括:
切换流路,将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连接到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以及
切换阀,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切换流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切换阀打开或关闭所述切换流路,以调节流过所述第一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过所述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之间的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流路切换阀为四通阀。
CN201810768678.2A 2017-08-31 2018-07-13 空调 Active CN109425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11486A KR102373851B1 (ko) 2017-08-31 2017-08-31 공기조화기
KR10-2017-0111486 2017-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5062A true CN109425062A (zh) 2019-03-05
CN109425062B CN109425062B (zh) 2021-04-06

Family

ID=6279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8678.2A Active CN109425062B (zh) 2017-08-31 2018-07-13 空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2055B2 (zh)
EP (1) EP3450881B1 (zh)
KR (1) KR102373851B1 (zh)
CN (1) CN1094250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4470A (zh) * 2019-04-09 2021-1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6073B1 (ko) * 2015-10-01 2017-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6721546B2 (ja) * 2017-07-21 2020-07-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690331A4 (en) * 2017-09-29 2020-11-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20200114123A (ko) * 2019-03-27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장치
KR20200121200A (ko) 2019-04-15 2020-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장치
KR20200134805A (ko) * 2019-05-23 2020-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JP6904396B2 (ja) * 2019-09-30 2021-07-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US11739952B2 (en) * 2020-07-13 2023-08-29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space conditioning and water heating/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to
US11781760B2 (en) 2020-09-23 2023-10-10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space conditioning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to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46A (zh) * 1995-05-10 1997-09-1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477344A (zh) * 2002-08-22 2004-02-25 Lg������ʽ���� 多单元空调器以及控制其室外风机运行的方法
CN1490570A (zh) * 2002-08-24 2004-04-21 Lg������ʽ���� 同时加热冷却型多路空调器
CN1493828A (zh) * 2002-08-24 2004-05-05 Lg������ʽ���� 一种多路空调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495390A (zh) * 2002-08-22 2004-05-12 Lg������ʽ���� 多体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757990A (zh) * 2004-10-06 2006-04-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调系统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
CN1763451A (zh) * 2004-10-18 2006-04-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和其控制方法
CN102889707A (zh) * 2011-07-18 2013-0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复式空调及控制复式空调中制冷剂循环的方法
US20160131402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pu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4635B1 (ko) * 2003-06-25 2005-04-22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장치의 팽창밸브
KR101285175B1 (ko) 2006-09-18 2013-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533703B1 (ko) 2008-09-30 2015-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JP5901107B2 (ja) 2010-08-27 2016-04-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46A (zh) * 1995-05-10 1997-09-1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477344A (zh) * 2002-08-22 2004-02-25 Lg������ʽ���� 多单元空调器以及控制其室外风机运行的方法
CN1495390A (zh) * 2002-08-22 2004-05-12 Lg������ʽ���� 多体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490570A (zh) * 2002-08-24 2004-04-21 Lg������ʽ���� 同时加热冷却型多路空调器
CN1493828A (zh) * 2002-08-24 2004-05-05 Lg������ʽ���� 一种多路空调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757990A (zh) * 2004-10-06 2006-04-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调系统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
CN1763451A (zh) * 2004-10-18 2006-04-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和其控制方法
CN102889707A (zh) * 2011-07-18 2013-0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复式空调及控制复式空调中制冷剂循环的方法
US20160131402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pum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4470A (zh) * 2019-04-09 2021-1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
CN113614470B (zh) * 2019-04-09 2023-10-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0881B1 (en) 2021-01-20
US10712055B2 (en) 2020-07-14
US20190063792A1 (en) 2019-02-28
EP3450881A1 (en) 2019-03-06
KR20190024469A (ko) 2019-03-08
CN109425062B (zh) 2021-04-06
KR102373851B1 (ko) 202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5062A (zh) 空调
JP635184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57655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0434840C (zh) 空调装置
KR101319687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WO201505994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9618237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819745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10173736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3292527A (zh) 空调装置
CN102538298B (zh) 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JP612094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781614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560189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187709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배관 압평형 제어방법
KR102080844B1 (ko) 멀티형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배관탐색방법
JP6932551B2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146783B1 (ko) 냉매시스템
KR20150000158A (ko) 공조 냉장 복합 시스템
KR101587149B1 (ko) 공기조화기
JP4148676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KR102521848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KR101227475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397661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KR19980013637A (ko) 멀티에어컨용 실내기의 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