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9116A - 伞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9116A
CN109419116A CN201710758055.2A CN201710758055A CN109419116A CN 109419116 A CN109419116 A CN 109419116A CN 201710758055 A CN201710758055 A CN 201710758055A CN 109419116 A CN109419116 A CN 109419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stock
hinge
connecting rod
axle
umbrel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80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9116B (zh
Inventor
宋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580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9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14Devices for opening and for closing umbrella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组件、顶座、上行座及伸缩驱动组件;伞骨组件呈周向铰接在顶座和上行座上,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和驱动件;其中,第一铰链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铰链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每个第一连杆与相应一个第二连杆相互交叉枢接,构成剪叉式连杆机构;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顶座和上行座相连接,从而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剪叉式连杆机构做伸缩运动,进而驱动顶座和上行座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而使伞骨组件撑开或收拢伞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伞。
背景技术
伞具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遮阳蔽雨的生活用品,最常见的伞具有雨伞、阳伞、油纸伞、及海滩伞等,然而,目前的伞都是通过沿伞下方的手柄推拉伞骨来撑开或收拢伞面,在使用时手柄会挡在伞的中间,使用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伞。
一种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组件、顶座、上行座及伸缩驱动组件;所述伞骨组件呈周向铰接在所述顶座和所述上行座上,所述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和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二铰链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二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每个所述第一连杆与相应一个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枢接,构成剪叉式连杆机构;所述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座和上行座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剪叉式连杆机构伸缩运动,以带动所述顶座和所述上行座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而使所述伞骨组件撑开或收拢所述伞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具有分别与所述顶座和上行座相连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铰链具有分别与所述顶座和上行座相连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第一铰链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相对于所述顶座伸缩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其中之一通过第一铰接件与所述顶座相铰接,其中之另一通过第一滑动件与所述顶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端其中之一通过第二铰接件与所述顶座相铰接,其中之另一通过第二滑动件与所述顶座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而伸展;和/或,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端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而伸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上行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件滑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连接,拨动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可使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枢接的平面上,所述驱动杆从所述通槽穿出所述顶座,且所述驱动杆可沿所述通槽相对于所述顶座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驱动件,以保持所述伸缩驱动组件的伸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止挡件、楔块、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所述止挡件转动设置于所述顶座上,具有锁止所述驱动件的第一位置和释放所述驱动件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将所述止挡件在无外力干涉下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楔块与所述顶座可活动连接,当外力驱使所述楔块相对于顶座活动时,可将所述止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驱至所述第二位置;在释放作用在所述楔块上的外力时,所述第二复位件将所述楔块驱离所述止挡件,以使所述止挡件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还包括与所述顶座相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顶座向所述伞面的边缘延伸,所述支撑杆朝所述伞面的下方延伸。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伞,采用相互交叉枢接而成的伸缩驱动组件,实现顶座和上行座的相向运动,进而使的铰接在顶座和上行座上的伞骨组件可以撑开或收拢伞面,这种伸缩驱动组件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能,不需要伞杆就能实现顶座和上行座的相对运动,而且,由于驱动件可以设置在顶座上,因此,可以在伞面上方进行开伞或收伞操作,从而避免从伞面下方操作的局限性,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伞在撑开伞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示出的伞在伞骨组件撑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伞骨组件收拢状态示意图;
图5为伞骨组件处于半撑开状态及剪叉式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与顶座相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剪叉式连杆机构与顶座和上行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锁定结构锁定驱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8示出锁定状态的锁定结构与顶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示出的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伞装配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圆圈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示出装配有支撑杆的伞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方式的伞,包括伞面100、支撑伞面100的伞骨组件200、顶座300、上行座400及伸缩驱动组件500;其中,伞骨组件200呈周向铰接在顶座300和上行座400上,具体的,伞骨组件200包括相互铰接的支撑骨210和驱动骨220,且支撑骨210和驱动骨220分别铰接在顶座300和上行座400上,因此,在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时,驱动骨220与支撑骨210之间会相应的铰接转动,使伞骨组件200撑开伞面100或者收拢伞面100,也就是说,调节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的相对位置,便可通过伞骨组件200对伞面100进行撑开或收拢。需要说明的是,顶座300和上行座400上相应的绕周向分别开设有上连接位302和下连接位402,支撑骨210和驱动骨220分别铰接在上连接位302和下连接位402;伞面10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
具体的,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座300和上行座400有伸缩驱动组件500,以在伸缩驱动组件500的伸缩运动下控制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一铰链510、第二铰链520和驱动件530;其中,第一铰链510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512,第二铰链520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二连杆522;也就是说,多个第一连杆512之间可以相互转动而实现收折或伸展,多个第二连杆522之间可以相互转动而实现收折或伸展;在此基础上,将每个第一连杆512与相应一个第二连杆522相互交叉枢接,就构成可以实现伸缩运动的剪叉式连杆机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512与第二连杆522的长度相等,这样由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交叉枢接而成的剪叉式连杆机构便可以沿直线伸缩运动,也就是说,顶座300和上行座400沿轴向相对运动,进而可以保证伞骨组件200在各个方向上均匀的支撑或收拢伞面100。
上述实施方式中,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连接,这样,驱动件530驱动剪叉式连杆机构伸缩运动时,位于剪叉式连杆机构两端的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伞骨组件200撑开或收拢伞面100。
具体的,第一铰链510具有分别与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连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铰链520具有分别与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连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应的,由于形成第一铰链510的多个第一连杆512和形成第二铰链520的多个第二连杆522彼此交叉枢接,因此在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与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时,第一铰链510的第二端与第二铰链520的第二端也会同步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相对于顶座300伸缩运动。进而实现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的相对运动,从而收拢或撑开伞骨组件200,进行收伞或开伞操作;由于这种剪叉式连杆机构不仅可以驱动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对运动,而且也可以将顶座300和上行座400保持在相对位置,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其占用伞面100下方的空间较少,因此,在使用时,用户在伞的下方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其中之一通过第一铰接件514与顶座300相铰接,其中之另一通过第一滑动件540与顶座300滑动连接;第一铰链510的第二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二端其中之一通过第二铰接件524与顶座300相铰接,其中之另一通过第二滑动件550与顶座300滑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的两端不仅与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连接,而且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的两端是可以相对运动,因此,在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的两端相对运动时,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收折或伸展,实现伸缩运动,以驱动伞骨组件200撑开或收拢伞面100。
具体的,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件514与顶座300铰接,即,第一铰链510中靠近顶座300的第一连杆512与顶座300相铰接;相应的,第二铰链520中靠近顶座300的第二连杆522与顶座300滑动连接,此时,当该第二连杆522沿顶座300滑动时,即靠近或远离第一铰接件514,由于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交叉枢接,因此,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会相互转动,进而改变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状态,即上下收折或伸展。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铰链510的两端可以分别和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铰接,此时,将第二铰链520的两端分别与上行座400滑动连接,也可以实现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所形成的剪叉式连杆机构伸缩运动,相应的,也可以是第二铰链520的两端分别和顶座300和上行座400相铰接,将第一铰链510的两端分别与上行座400滑动连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结合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座300设有第一滑槽310,上行座400设有第二滑槽410;第一滑动件540滑设于第一滑槽310内,第二滑动件550滑设于第二滑槽410内。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的长度相同,在剪叉式连杆机构伸缩运动时,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的伸缩量是相同的,因此,第一滑槽310和第二滑槽410可以采用平行设置的方式,使剪叉式连杆机构在伸缩运动时,第一滑动件540和第二滑动件550可以分别沿第一滑槽310和第二滑槽410顺畅的滑动,使得开伞和收伞操作较为灵活而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结合图8和图9所示,驱动件530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动件540相连接,进而在拨动驱动杆的另一端时,可使驱动杆带动第一滑动件540沿第一滑槽310滑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与顶座300滑动连接的即可以是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也可以是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因此,第一滑动件540是设置在与顶座300滑动连接的第一铰链510或第二铰链520上,相应的,由于驱动杆是与第一滑动件540相连接的,通过驱动杆移动第一滑动件540便可以使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实现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伸缩运动,进而使得上行座400和顶座300的上下相对运动带动伞骨组件200撑开或收拢伞面100。
参阅图4至图9,一些实施方式中,顶座300开设有通槽320,通槽320位于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相互交叉枢接的平面上,驱动杆从通槽320穿出顶座300,且驱动杆可沿通槽320相对于顶座300活动。从而可以从伞面100的上方进行开伞或收伞操作,操作极为方便。如图4和图5所示,当驱动杆在沿通槽320活动时,驱动杆驱动第一铰链510的第一连杆512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二连杆522收折或伸展而实现对上行座400与顶座30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进而使伞骨完成收拢或撑开操作,具体的,结合图4和图6所示,当驱动杆带动第一滑动件540沿第一滑槽310靠近第一铰接件514时(朝箭头c方向),即,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由于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是交叉枢接的结构,因此,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会相互转动并使得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所形成的剪叉式连杆机构伸展,进而驱动上行座400远离顶座300,使伞骨组件200收拢。相应的,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驱动杆带动第一滑动件540沿第一滑槽310远离第一铰接件514时(朝箭头o方向),即,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相互远离,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会相互转动并使得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所形成的剪叉式连杆机构收缩,进而驱动上行座400靠近顶座300,使伞骨组件200撑开。
参阅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伸缩驱动组件5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相连,以驱动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而伸展;
可以理解的,伸缩驱动组件5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60,第二弹性件5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链510的第二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二端相连,以驱动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而伸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560,可以提供相应的弹性力驱使第一铰链510与第二铰链520相对的两端相互靠近,使得剪叉式连杆机构伸展并驱动上行座400远离顶座300,此时,伞骨组件200向内收折而将伞面100收拢,即实现自动收伞操作。
具体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560被设置为:伸缩驱动组件500驱动上行座400靠近顶座300而使伞骨组件200撑开伞面100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560产生弹性形变。也就是说,在开伞操作中,相互远离的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会拉伸第一弹性件,相应的,相互远离的第一铰链510的第二端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二端会拉伸第二弹性件560,进而,在收伞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560所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会促使第一铰链510和第二铰链520相对的两端相向运动而使上行座400远离顶座300,实现收伞。可以理解的,收伞过程中,第一弹性件会以驱动位于顶座300一端的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相互转动而实现剪叉式连杆机构沿伸缩方向进行伸展;进而会使上行座400远离顶座300并驱动伞骨组件200收拢伞面100;相应的,第二弹性件560会也会驱动位于上行座400一端的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相互转动而实现剪叉式连杆机构沿伸缩方向进行伸展,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560中的任意一个均能实现驱动剪叉式连杆机构伸展以完成伞骨组件200的收伞操作,在本实施方式,对于用于驱动剪叉式连杆机构伸展的数量不作限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560可以是拉簧,也可以是拉伸后具有收缩性能的弹性杆。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510的第一连杆512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二连杆522数量可以是奇数,相应的,在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的数量为奇数时,由于第一铰链510的多个第一连杆512首尾铰接,第二铰链520的多个第二连杆522首尾铰接,因此,在多个第一连杆512与多个第二连杆522相互交叉枢接,构成剪叉式连杆机构时,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是位于剪叉式连杆机构伸缩运动的轴线的不同侧,相应的,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也是位于其伸缩运动的轴线的不同侧。可以理解的,第一铰链510的第一连杆512和第二铰链520的第二连杆522数量也可以是偶数,相应的,在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的数量为偶数时,第一铰链5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是位于其伸缩运动的轴线的同侧,第二铰链5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也是位于其伸缩运动的轴线的同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滑动件540和第二滑动件550设置在第一铰链510与第二铰链520位于同侧的端部,相应的,将第一铰接件514和第二铰接件524设置在第一铰链510与第二铰链520位于同侧的端部,也就是说,无论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的数量奇数还是偶数,第一滑动件540和第二滑动件550均是位于第一铰接件514与第二铰接件524的同侧,使得在第一滑动件540沿第一滑槽310滑动时,第二滑动件550可以朝相同的方向沿第二滑槽410滑动,比如第一滑动件540靠近第一铰接件514时,第二滑动件550也同步靠近第二铰接件524;这种设置使得剪叉式连杆机构在伸缩运动时,顶座300和上行座400不会随伸缩运动而在垂直于伸缩方向的方向上出现偏移,顶座300和上行座400在沿伸缩方向具有良好的同轴度,进而平稳的撑开或收拢伞骨组件200。
结合图6至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伞还包括锁定结构600,锁定结构600用于锁定驱动件530,以保持伸缩驱动组件500的伸缩状态。
具体的,如图9和图10所示,锁定结构600包括止挡件610、楔块630、第一复位件620和第二复位件640;止挡件610转动设置于顶座300上,具有锁止驱动件530的第一位置和释放驱动件530的第二位置;第一复位件620用于将止挡件610在无外力干涉下保持在第一位置;楔块630与顶座300可活动连接,当外力驱使楔块630相对于顶座300活动时,可将止挡件610从第一位置驱至第二位置;在释放作用在楔块630上的外力时,第二复位件640将楔块630驱离止挡件610,以使止挡件610在第一复位件620的作用下恢复至第一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件620和第二复位件640可以是压簧,也可以是压缩后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性杆。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止挡件610包括止挡部616、抵接部614和转动部612,止挡部616和转动部612连接在抵接部614的两端,止挡件610通过转动部612与顶座300转动连接,第一复位件620抵接在止挡部616与顶座300之间,以驱动止挡部616绕转动部612转动。本实施方式中,楔块630的下方设置与抵接部614可活动抵接的斜坡面632,以在楔块630向下(沿箭头P方向)相对于顶座300运动时,该斜坡面632挤压抵接部614并使抵接部614沿斜坡面632滑动,此时,止挡部616向内(沿箭头r方向)挤压第一复位件620并离开供驱动件530活动的通槽320。需要说明的是,在止挡部616离开通槽320后,驱动件530便可在通槽320内活动以驱使第一滑动件540沿第一滑槽310相对于第一铰接件514运动,进而实现第一连杆512和第二连杆522的转动运动,即实现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伸缩运动。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楔块630的顶部设有按压部634,第二复位件640设置在按压部634与顶座300之间,使外力克服第二复位件640而下压按压部634时,楔块630可以驱动止挡部616离开通槽320,相应的,当释放该按压部634时,第二复位件640驱使楔块630向上运动而离开抵接部614,使得止挡件610在第一复位件620的作用下绕转动部612相对于顶座300转动,此时,止挡部616恢复到挡住通槽320的状态。可以理解的,结合图8所示,在止挡部616靠近抵接部614的一侧具有弧面段616a,使得驱动件530带动第一滑动件540沿第一滑槽310远离第一铰接件514而使剪叉式连杆机构伸展时,驱动件530可以顺畅的滑过止挡部616,并在止挡部616的阻挡下将伸缩驱动组件500的伸缩状态保持住,即,上行座400与顶座300的相对位置被锁定,进而可以维持伞骨组件200对伞面100支撑力。
同时参阅图11至图13,伞还包括与顶座300相固定的支撑杆700,支撑杆70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710和支撑部720;连接部710从顶座300向伞面100的边缘延伸,支撑杆700朝伞面100的下方延伸。使得支撑杆700呈“7”字形,不仅具有良好的支撑力,而且,可以获得较大的伞下空间,不会出现支撑杆700挡住视线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组件、顶座、上行座及伸缩驱动组件;所述伞骨组件呈周向铰接在所述顶座和所述上行座上,所述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和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二铰链包括多个首尾铰接的第二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每个所述第一连杆与相应一个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枢接,构成剪叉式连杆机构;所述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座和上行座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剪叉式连杆机构伸缩运动,以带动所述顶座和所述上行座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而使所述伞骨组件撑开或收拢所述伞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具有分别与所述顶座和上行座相连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铰链具有分别与所述顶座和上行座相连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第一铰链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相对于所述顶座伸缩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其中之一通过第一铰接件与所述顶座相铰接,其中之另一通过第一滑动件与所述顶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端其中之一通过第二铰接件与所述顶座相铰接,其中之另一通过第二滑动件与所述顶座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而伸展;和/或,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端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而伸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上行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件滑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连接,拨动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可使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枢接的平面上,所述驱动杆从所述通槽穿出所述顶座,且所述驱动杆可沿所述通槽相对于所述顶座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驱动件,以保持所述伸缩驱动组件的伸缩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止挡件、楔块、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所述止挡件转动设置于所述顶座上,具有锁止所述驱动件的第一位置和释放所述驱动件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将所述止挡件在无外力干涉下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楔块与所述顶座可活动连接,当外力驱使所述楔块相对于顶座活动时,可将所述止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驱至所述第二位置;在释放作用在所述楔块上的外力时,所述第二复位件将所述楔块驱离所述止挡件,以使所述止挡件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还包括与所述顶座相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顶座向所述伞面的边缘延伸,所述支撑杆朝所述伞面的下方延伸。
CN201710758055.2A 2017-08-29 2017-08-29 Active CN109419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8055.2A CN109419116B (zh) 2017-08-29 2017-08-29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8055.2A CN109419116B (zh) 2017-08-29 2017-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9116A true CN109419116A (zh) 2019-03-05
CN109419116B CN109419116B (zh) 2024-03-01

Family

ID=6550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8055.2A Active CN109419116B (zh) 2017-08-29 2017-08-29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911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4103A (en) * 1930-09-23 1931-08-06 William Donald Hall Improvements in umbrellas
CN202525304U (zh) * 2012-03-27 2012-11-14 唐俊 具有链式伸缩装置的自动伸缩伞
CN103689886A (zh) * 2014-01-03 2014-04-02 刘建民 循环反复自开自合晴雨伞
CN104720230A (zh) * 2015-03-16 2015-06-24 慈溪市佳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助力开启的伞具
CN104757758A (zh) * 2015-04-22 2015-07-08 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全自动开合折叠伞
CN105639911A (zh) * 2016-03-16 2016-06-08 宋友军 伞及行走装置
CN207152112U (zh) * 2017-08-29 2018-03-30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4103A (en) * 1930-09-23 1931-08-06 William Donald Hall Improvements in umbrellas
CN202525304U (zh) * 2012-03-27 2012-11-14 唐俊 具有链式伸缩装置的自动伸缩伞
CN103689886A (zh) * 2014-01-03 2014-04-02 刘建民 循环反复自开自合晴雨伞
CN104720230A (zh) * 2015-03-16 2015-06-24 慈溪市佳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助力开启的伞具
CN104757758A (zh) * 2015-04-22 2015-07-08 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全自动开合折叠伞
CN105639911A (zh) * 2016-03-16 2016-06-08 宋友军 伞及行走装置
CN207152112U (zh) * 2017-08-29 2018-03-30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9116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69871A1 (en) Umbrella handle
EP2900103B1 (en) Umbrella
CN209750048U (zh) 一种自动伞
CN207152112U (zh)
US3901257A (en) Umbrella
DE2149932C3 (de) Selbstöffnender Schirm
CN105901861B (zh) 一种免整理伞
CA1045499A (en) Telescopic umbrella
CN109419116A (zh)
US5158102A (en) Umbrella frame having folding ear structures
CN210783198U (zh) 一种伞
CN110074529A (zh) 自动伞
CN109222358B (zh) 两折反向伞的伞骨弯曲结构
CN109730413A (zh) 一种伞
DE4020679C2 (de) Taschenschirm mit einem Teleskopstock und einem zusammenklappbaren Dachgestänge
US793576A (en) Folding umbrella.
DE202010011240U1 (de) Automatische Neigungskonstruktion für Sonnenschirme
CN110150811A (zh) 一种自动伞
JP7430572B2 (ja) 折り畳み式傘
CN209846306U (zh) 自动伞
DE1632493B1 (de) Verkürzbarer Schirm
CN110192699B (zh) 一种遮阳伞
JP6266122B2 (ja) 逆折り式自動傘
US386260A (en) pearce
CN108703453A (zh) 雨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