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3709B -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3709B
CN109413709B CN201811392160.XA CN201811392160A CN109413709B CN 109413709 B CN109413709 B CN 109413709B CN 201811392160 A CN201811392160 A CN 201811392160A CN 109413709 B CN109413709 B CN 109413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routing
node
address
next hop
node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921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3709A (zh
Inventor
刘立刚
王宏伟
钱汉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cifine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cifin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cifine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cifin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921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3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3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3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通过判断数据包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进而检查静态路由开关是否开启、及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以灵活选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使数据包成功发送至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本发明可以为自组网设备提供了灵活的路由选择,使传输路由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并且提高了使用静态路由时的容错性。

Description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路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自组织网络是一种以去中心、多跳传输等为特征的网络,特别是在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之后,无线自组织网络因其去中心化、组网灵活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组织网络除了具有传统无线网络优点意外,更是可以自组织,自管理,自愈合等优良特性,并且对环境依赖程度不高,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中继节点转发数据也可以自主寻找路由转发数据包,具有很高的系统健壮性和结构灵活性。可根据网络状态决定,并且能够并发传输来达到均衡负载的目的,进而增强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路由协议是自组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在于自组网中节点的传输范围有限,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时,通常需要其他节点的辅助。所以从功能上来讲,路由协议是通信网络中将业务数据从源节点指引到目的节点的机制。路由协议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应用需求的同时尽量降低网络开销,取得资源利用的整体有效性,扩大网络吞吐量。其中,应用需求一般包括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等诸多因素。而网络容量可以看作一个函数,该函数与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可用资源、网络节点的数量、节点密度、端到端通信的频率和拓扑变化的频繁程度等因素有关。
目前关于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最为广泛应用的协议是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最优化链路状态协议),它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表驱动路由协议,当网络拓扑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关节点将拓扑状况传递到相邻节点,接收到变化状况的节点及时修改路由表,完成路由切换,并将之前发生的变化再传往下一个节点。
但是,各类自组网路由协议本质上都属于动态路由协议,即传输路径的确定完全交给路由协议来进行,使得使用者无法自主地控制和调整传输路径。在一些特别的应用中,使用者需要为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指定特殊的传输路径。
例如在一条道路上需要沿线部署网络节点,使用者希望尽可能按照地理位置逐个地传输数据。虽然动态路由协议也能在这种场景中实现数据传输,但是由于动态路由协议工作于复杂多变的无线环境中,无法保证每次传输都能按预期进行传输。再比如,在网络中需要组成一定分层的网络拓扑,需要各节点按照一定的路由进行数据传输,如果完全按照动态路由组网,存在不能按预期组网的问题。同时,也要保证各节点在指定的规划路由无法满足链路传输需要时,由动态路由来完成数据包的转发。
对于传统的动态路由,数据传输的路由完全由自组网路由协议来确定。在某些场景下,动态路由协议确定的路由,并不能得到最优的传输路径,或者不能按照使用者的期望路由进行传输
因此,针对在上述场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以动态路由为基础,提供静态路由规划的手段,为使用者提供可控的网络行为和组网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动态路由协议不能提供规划路径或静态路由的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包;判断数据包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若是,则进行处理;若否,则检查静态路由开关状态;检查静态路由开关是否开启;若开启,则查询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若未开启,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认下一跳节点地址;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若可达,则确认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若不可达,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认下一跳节点地址;确认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态路由表包含:目的节点地址、及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有多个网络通信接口时,所述静态路由表还包含:下一跳节点地址所使用的网络通信接口。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的方法包括:检查静态路由表中是否存有目的节点地址、检查静态路由表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存有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及检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存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则反馈静态路由错误及其原因。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将所述静态路由开关关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所述包含目的节点地址的数据包至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中的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包括: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和/或动态路由确定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包括:静态路由开关,用于表示是否执行静态路由模式,开关开启表示执行静态路由模式,开关关闭表示执行动态路由模式;静态路由表,用于针对每个节点地址,设定数据包发送至指定地址的目的节点地址以及到达该目的节点地址所需的下一节点地址;静态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静态路由开关及维护静态路由表;动态路由模块,用于在静态路由模式关闭或出错时执行动态路由模式,以确定下一跳节点地址。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所述通信器,用于与自组织网络中的其它通信节点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通过判断数据包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进而检查静态路由开关是否开启、及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以灵活选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使数据包成功发送至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自组网设备提供了灵活的路由选择,使传输路由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并且提高了使用静态路由时的容错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于一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于一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于另一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于一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于一实施例中的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S101~S106 方法步骤
401 静态路由开关
402 静态路由表
403 静态路由控制模块
404 动态路由模块
501 存储器
502 处理器
503 通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无线自组网是由一些具有无线收发能力的节点所组成,由于没有集中管理的服务器装置,所以每个节点都是对等的,利用彼此间的位置来形成网络的拓扑。由于各个节点能任意移动,所以拓扑也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有所变化,进而形成新的拓扑网络。另外,在无线自组网络架构中,节点可以任意进入或退出该网络,这也会使得网络拓扑产生突然改变。无线自组网络最大的特征在于不需要任何有线网络的架构或设备,这意味着可以不受实体基础架构及硬设备之限制,而任意拓展网络规模大小。
在无线自组网络中,由于多层跳跃(multi-hop)的特性,数据的传递需经由多个中间节点来完成,只要能感测到附近的节点,便可以在任何环境和地点组成网络,不需要有现成的网络设施,无线自组网的部署或展开不需要依赖于任何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还可以随时改变的拓扑,由于是无线设备,所以各节点能够随意移动,加上地形及讯号的干扰,将造成网络拓普随时都产生变化,网络中所有的行动设备都可以任意移动,也可以随时开机和关机,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整个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因此在满足静态路由的基础上,还需要动态路由做支持,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图1所示,展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数据包。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为自组网络中的通信数据,需要利用中间节点进行转发。
步骤S102:判断数据包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若是,则进行处理;若否,则检查静态路由开关状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自组网中的节点是指一台电脑或其他设备与一个有独立地址和具有传送或接收数据功能的网络相连,节点可以是工作站、客户、网络用户或个人计算机,还可以是服务器、打印机和其他网络连接的设备。每一个工作站﹑服务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即拥有自己唯一网络地址的设备都是节点。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除了包含通信信息外,还包含目的节点地址。当接收到数据包后首先确认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以使接收到该数据包的节点能够知道该数据包要发到哪里,从而确认是自己接收还是要转发给其他节点。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目的节点地址为本节点地址,则解压或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若不是本节点地址,则需要转发给下一节点地址,此时需要检查静态路由开关状态来判断使用哪种路由模式将所述数据包转发给哪一个节点。
若使用静态路由模式则会按已规划的路径进行传输,而若使用动态路由模式则会遵循动态路由最优算法选择的临近节点,无论使用哪种模式,本节点的下一个任务都是找到下一个传输节点以转发所述数据包。
步骤S103:检查静态路由开关是否开启;若开启,则查询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若未开启,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认下一跳节点地址;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检查静态路由开关状态来判断使用哪种路由模式,从而找到下一个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态路由开关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参数得以实现,如设置表示静态路由开关状态的相关参数为0或1,以分别表示开关关闭或开启。通过改变参数以实现开关状态的变化。
当开关开启,则表示本节点地址已设置为静态路由模式,那么下一步本节点需要知道按照规划的传输路径传输的下一个节点是谁,因此需要通过查询对应本节点的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当开关关闭,则表示本节点地址未设置为静态路由模式,那么需要选择动态路由模式进行传输,并通过动态路由模式所遵循得最优算法确定下一个节点地址。
本发明所提供的静态路由模式与动态路由模式,并不只是在选择下一个节点地址时提供更为灵活的选择,如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也提供备选的动态路由模式,所述动态路由模式更重要的是为整个静态路由模式的运行提供应急保护,从而保证在静态路由模式任何一各环节出现错误,都能够及时补救,大大提高了静态路由模式的容错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态路由表包含:目的节点地址、及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节点均有对应于各自节点的静态路由表,以规定每个节点的传输路径。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有多个网络通信接口时,所述静态路由表还包含:下一跳节点地址所使用的网络通信接口。
因为自组织网络既可以作为单独的网络独立工作,也可以以末端子网的形式接入现有网络,如Internet网络和蜂窝网,因此在有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下一跳节点地址所使用的网络通信接口的选项。
步骤S104: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若可达,则确认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若不可达,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认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由于每次网络传输各节点可能发生改变,或网络状况不稳定失去某些节点,因此在查找到下一跳节点地址后,还需要确定该下一跳节点地址能够到达。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的方法包括:检查静态路由表中是否存有目的节点地址、检查静态路由表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存有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及检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存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于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有多种原因,如:静态路由表中可能未存储或存储了损坏的目的节点的地址;或者静态路由表中存储有目的节点地址,但是未存储或存储了损坏的下一跳节点地址;或者静态路由表查找到对应目的节点地址的下一跳节点地址,但是下一跳节点地址在实际搜寻中不存在,以及其他情况造成的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因此需要上述主要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检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则反馈静态路由错误及其原因。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的情况发生,可以反馈不可达的原因,以便记录并及时处理。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将所述静态路由开关关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根据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自动控制所述静态路由开关关闭,以减少资源浪费。或者,在接收到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后人为进行设置关闭,从而保证静态路由在自组织网络环境下具备自管理,自愈合等优良特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转入所述动态路由模式中,会遵循使用动态路由模式的办法来查找下一跳节点地址,以及确认下一跳地址是否可达,经动态路由确定的下一跳节点地址也是确认其可达的。
步骤S105:确认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所述包含目的节点地址的数据包至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中的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包括: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和/或动态路由确定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由步骤S103、及步骤S104可知,当所述静态路由未开启,或检查一下跳节点地址不可达,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定下一跳节点地址,因此本步骤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还包括由动态路由所确认的节点地址。这样可使本节点无论采用静态路由模式还是动态路由模式,以及因静态路由过程的错误而回退至动态路由模式,均可以找到下一跳节点地址,并且得到确认,以使整个转发任务顺利完成。
步骤S106: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得到确认并且能够到达后,再将所接受不是本地节点地址的数据包发送至下一个节点地址,至此完成一个数据包从接收到转发出去的全过程。
如图2所示,展示本发明于一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所示,以节点1、2、3、4组成单链式网络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中,各节点的静态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874315610000071
Figure BDA0001874315610000081
假定这4个节点的静态路由开关都处于开启状态,执行节点1给节点4传输数据的传输过程如下:
步骤1.节点1检查静态路由开关,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静态路由处理;
步骤2.节点1查询静态路由表,目的地址为节点4;
步骤3.节点1查询到目的地址为节点4的静态路由表项,下一跳节点为节点2;
步骤4.节点1检查下一跳节点2是否可达,节点1得知节点2可达后,以节点2为下一跳节点;
步骤5.节点1将数据发往节点2;
步骤6.节点2收到节点1发来的数据包,目的地址为节点4;
步骤7.节点2检查静态路由开关,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静态路由处理;
步骤8.节点2查询静态路由表,目的地址为节点4;
步骤9.节点2查询到目的地址为节点4的静态路由表项,下一跳节点为节点3;
步骤10.节点3检查下一跳节点3是否可达,节点2得知节点3可达后,以节点3为下一跳节点;
步骤11.节点2将数据发往节点3;
步骤12.节点3收到节点2发来的数据包,目的地址为节点4;
步骤13.节点3检查静态路由开关,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静态路由处理;
步骤14.节点3查询静态路由表,目的地址为节点4;
步骤15.节点3查询到目的地址为节点4的静态路由表项,下一跳节点为节点4;
步骤16.节点3检查下一跳节点4是否可达,节点3得知节点4可达后,以节点4为下一跳节点;
步骤17.节点3将数据发往节点4;
步骤18.节点4收到节点3发来的数据包,目的地址为节点4;
步骤19.节点4判断本数据包是发给自己的,进行接收处理。
如图3所示,展示本发明于另一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设置节点1-7组成分层网络的场景,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中假定在此分层网络中,同级节点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以达到隔离的目的。
要求:顶层节点1往第2层的节点2和节点3的数据可以直接传输,而到节点4和节点5的路由皆指向节点2,到节点6和节点7的数据皆经节点3转发;
第2层的节点中,节点2到节点1、节点4和节点5的数据可直接传输,而到节点3、节点6和节点7的数据,需要传送到节点1进行中转;节点3到节点1、节点6和节点7的数据可以直接传输,而到节点2、节点4和节点5的数据,都通过节点1进行中转;
第3层的节点4、节点5、节点6和节点7的数据,都需要通过其上层节点进行中转。
各节点的静态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1874315610000091
Figure BDA0001874315610000101
Figure BDA0001874315610000111
执行节点4给节点1发送数据的传输过程如下(假定这7个节点的静态路由开关都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1.节点4检查静态路由开关,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静态路由处理;
步骤2.节点4查询静态路由表,目的地址为节点1;
步骤3.节点4查询到目的地址为节点1的静态路由表项,下一跳节点为节点2;
步骤4.节点4检查下一跳节点2是否可达,节点4得知节点2可达后,以节点2为下一跳节点;
步骤5.节点4将数据发往节点2;
步骤6.节点2收到节点4发来的数据包,目的地址为节点1;
步骤7.节点2检查静态路由开关,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静态路由处理;
步骤8.节点2查询静态路由表,目的地址为节点1;
步骤9.节点2查询到目的地址为节点1的静态路由表项,下一跳节点为节点1;
步骤10.节点2检查下一跳节点1是否可达,节点2得知节点1可达后,以节点1为下一跳节点;
步骤11.节点2将数据发往节点1;
步骤18.节点1收到节点2发来的数据包,目的地址为节点1;
步骤19.节点1判断本数据包是发给自己的,进行接收处理。
如图4所示,展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的模块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静态路由开关401:用于表示是否执行静态路由模式,开关开启表示执行静态路由模式,开关关闭表示执行动态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表402:用于针对每个节点地址,设定数据包发送至指定地址的目的节点地址以及到达该目的节点地址所需的下一节点地址;
静态路由控制模块403:用于控制静态路由开关及维护静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模块404:用于在静态路由模式关闭或出错时执行动态路由模式,以确定下一跳节点地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态路由模块404采用传统或现有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一般使用HELLO报文交换等方式获取网络当前拓扑、链路状态等信息,并据此来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由。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通过静态路由开关401、静态路由表402、静态路由控制模块403、及动态路由模块404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如图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其中,所述静态路由控制模块403在静态路由模式出错,如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所述静态路由控制模块403可根据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自动控制所述静态路由开关401关闭,以减少资源浪费。或者,在接收到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后,人为通过所述静态路由控制模块403对所述静态路由开关401进行关闭,从而保证静态路由在自组织网络环境下具备自管理,自愈合等优良特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用于充当如图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中所述的节点,每一个节点或每一个所述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均可运行实现如图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自组织网络作为一种分布式网络,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能够在不能利用或者不便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如基站、AP)的情况下,提供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无线自组网中的每个用户终端都兼有路由器和主机两种功能。作为主机,终端可以运行各种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路由器,终端需要运行相应的路由协议,这种分布式控制和无中心的网络结构能够在部分通信网络遭到破坏后维持剩余的通信能力,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毁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充当本发明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其可以为移动的便携式终端,如手机、电脑、服务器、笔记本、PDA等,或是工作站、客户、网络用户或个人计算机,还可以是服务器、打印机和其他网络连接的设备。
本发明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还可是应用于上述终端或设备的软件或程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应理解以上述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施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器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器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
如图5所示,展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及通信器503;所述存储器5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02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5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如图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所述通信器503,用于与自组织网络中的其它通信节点通信。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移动终端、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及打印机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自组织网络作为一种分布式网络,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能够在不能利用或者不便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如基站、AP)的情况下,提供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无线自组网中的每个用户终端都兼有路由器和主机两种功能。而每个用户终端可以充当本发明所述的通信节点,其可以是移动的便携式终端,如手机、电脑、服务器、笔记本、PDA等,或是工作站、客户、网络用户或个人计算机,还可以是服务器、打印机和其他网络连接的设备,即拥有自己唯一网络地址的设备都是节点。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其他通信节点与所述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节点相同,均可执行程序实现如图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所述通信器503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线和/或无线网络的任何合适的组合。例如,通信可以包括互联网、内联网、广域网(WAN)、局域网(LAN)、无线网络、数字用户线(DSL)网络、帧中继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虚拟专用网络(VPN)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通信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所述存储器501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5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通过判断数据包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进而检查静态路由开关是否开启、及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以灵活选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使数据包成功发送至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本发明可以为自组网设备提供了灵活的路由选择,使传输路由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并且提高了使用静态路由时的容错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节点;每个节点均有对应于各自节点的静态路由表,以规定每个节点的传输路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包;
判断数据包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若是,则进行处理;若否,则检查静态路由开关状态;
检查静态路由开关是否开启;若开启,则查询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若未开启,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认下一跳节点地址;
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若可达,则确认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若不可达,则回退至动态路由以确认下一跳节点地址;
确认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
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确认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路由表包含:目的节点地址、及下一跳节点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有多个网络通信接口时,所述静态路由表还包含:下一跳节点地址所使用的网络通信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查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可达的方法包括:检查静态路由表中是否存有目的节点地址、检查静态路由表中目的节点地址是否存有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及检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是否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不可达,反馈静态路由错误及其原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反馈的静态路由错误信息,将所述静态路由开关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包含目的节点地址的数据包至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中的所述下一跳节点地址包括:静态路由表中所述目的节点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节点地址,和/或动态路由确定的下一跳节点地址。
8.一种自组网静态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态路由开关,用于表示是否执行静态路由模式,开关开启表示执行静态路由模式,开关关闭表示执行动态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表,用于针对每个节点地址,设定数据包发送至指定地址的目的节点地址以及到达该目的节点地址所需的下一节点地址;
静态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静态路由开关及维护静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模块,用于在静态路由模式关闭或出错时执行动态路由模式,以确定下一跳节点地址。
9.一种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所述通信器,用于与自组织网络中的其它通信节点通信。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
CN201811392160.XA 2018-11-21 2018-11-21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13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2160.XA CN109413709B (zh) 2018-11-21 2018-11-21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2160.XA CN109413709B (zh) 2018-11-21 2018-11-21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3709A CN109413709A (zh) 2019-03-01
CN109413709B true CN109413709B (zh) 2022-03-29

Family

ID=6547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92160.XA Active CN109413709B (zh) 2018-11-21 2018-11-21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3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147A (zh) * 2019-06-12 2019-09-13 南京格兰斯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灯控系统网络的静态路由部署方法
CN112422481B (zh) * 2019-08-22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威胁的诱捕方法、系统和转发设备
CN112883034B (zh) * 2021-02-25 2022-11-15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删除Vpn Ipsec共享静态路由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1895A (zh) * 2009-04-03 2009-09-02 南京邮电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用于构建多跳路由转发的方法
CN103825823A (zh) * 2014-02-21 2014-05-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不同优先级的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转发方法
WO2014169782A1 (en) * 2013-04-16 2014-10-23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Virtual machine migration
CN108289044A (zh) * 2017-01-10 2018-07-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确定静态路由的链路状态方法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1895A (zh) * 2009-04-03 2009-09-02 南京邮电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用于构建多跳路由转发的方法
WO2014169782A1 (en) * 2013-04-16 2014-10-23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Virtual machine migration
CN103825823A (zh) * 2014-02-21 2014-05-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不同优先级的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转发方法
CN108289044A (zh) * 2017-01-10 2018-07-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确定静态路由的链路状态方法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3709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6820B (zh) 在无线多跳网络中使用ndp检测邻节点的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Baras et al. A probabilistic emergent routing algorithm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EP2372951B1 (en) Network layer topology management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58689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selecting optimum gateway for terminals
CN109413709B (zh) 自组网静态路由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JP2008547357A (ja) 移動可能デバイスの移動の制御用に構成されたルーチングのデータ及びリンク品質のデータ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層への呈示
JP2007037111A (ja) 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を改良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05109764A1 (ja) 無線ノード装置及びマルチホップ型無線lanシステム
US11849307B2 (en) Mobile ad-hoc wireless networks
US1078569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a mobile ad-hoc network
WO20171752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h interconnectivity across ad hoc wifi networks
EP3164968B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centralized hybrid wireless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US20160006848A1 (en) Dynamic contact sharing in a mesh network
JP2006050461A (ja) マルチホップ型無線システムの構成方法及び無線ノード装置
Hakiri et al. Work-in-progress: Towards real-time smart city communications using 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mesh networking
JP2001274815A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メッセージを経路指定する方法
WO2020160767A1 (en) Selecting a next hop for a data packet
CN110912823B (zh) 一种面向异构有线无线融合网络的SDN与IPv6可靠路由方法
Phoummavong et al. Location-aided route discovery mechanism based on two-hop neighbor information for ad hoc network
Kawai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daptive multi-gateway mesh network
CN109451552B (zh) 基于混合路由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JP7010804B2 (ja) 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中継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hoummavong et al.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by using Greedy Three-hop Information over Ad-hoc Network
Vazifehdan et al. A framework for gateway and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in ad-hoc distributed personal networks
Katzela¹ et al. Routing in an ATM-Based Mobil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