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8173B -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8173B
CN109398173B CN201811505093.8A CN201811505093A CN109398173B CN 109398173 B CN109398173 B CN 109398173B CN 201811505093 A CN201811505093 A CN 201811505093A CN 109398173 B CN109398173 B CN 109398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atchet wheel
ring
toothed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5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8173A (zh
Inventor
敖玉伟
江冲
黄正坤
罗贤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apm Magna Sea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apm Magna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apm Magna Seat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apm Magna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50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8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8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8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8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8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装配方法,复合棘轮包括形成调角器连续式调节部的内齿板,和形成非连续式调节部的棘轮,所述内齿板与所述棘轮二者相对,并沿轴向和/或径向焊接固定,形成所述复合棘轮。该方案将内齿板和棘轮进行焊接固定,实现了调角器连续式和非连续式调节功能的集成。而且,先将内齿和棘轮焊接固定形成复合棘轮,再将连续式调节部和非连续式调节部的其他零部件与复合棘轮装配在一起,形成调角器,易于保证装配的精度,确保同轴度。同时,内齿板和棘轮焊接复合,不会增加复合棘轮的径向尺寸,形成的一体式调角器的外径较小。

Description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座椅调角器用于连接汽车座椅的椅座和椅背,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乘客可以通过座椅调角器调节椅背的角度至最佳位置,获得最舒适和最习惯的乘坐角度。对于驾驶员来说,可以通过调节椅背的角度获得最好的视野,且易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和变速杆等操纵件。
目前座椅调角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棘轮棘爪机构原理的非连续式调角器。另一类是行星齿板传动原理的连续式调角器。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连续式调角器的示意图。可参考专利CN101243922理解,该调角器包括棘轮26、滑块11、解锁凸轮9、楔紧块12、复位弹簧13、空心轴14、滑槽板15,棘轮26的内圈形成内棘齿段81和光滑段82,滑槽板15与椅背固定。滑块11在滑槽板15内可沿径向滑动,以使滑块11外周的滑块棘齿能够与棘轮26内圈的内棘齿段81啮合,滑槽板15和棘轮26无法相对转动,从而锁紧椅背和座椅的角度,当滑块棘齿径向缩回而与内棘齿段81脱离啮合时,可进行角度调整,当滑块棘齿与光滑段82相对时,可以实现椅背的快速折叠。
请参考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非连续式调角器的示意图。可参考专利CN101941389l理解,该调角器包括驱动部件2、楔紧扭簧3、盖板4、楔形块5、偏心轮6、外齿板7、内齿板25,内齿板25设有内齿圈83,和中部轴肩84。外齿板7具有外齿圈,外齿圈与内齿板25的内齿圈83啮合后,在中部轴肩84与外齿板7的轴承套中心孔之间形成径向偏心区域。偏心轮6和楔形块5,二者置于该径向偏心区域内,且在楔紧扭簧3作用下楔紧。需要转动座椅的椅背角度时,乘客施加驱动扭矩至驱动部件2,驱动偏心轮6或者楔形块5,从而利用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可靠地实现了内齿板25相对外齿板7的旋转,即靠背的连续角度调节。角度调节后,楔紧扭簧3施加的周向力作用于偏心轮6和楔形块5,偏心轮6和楔形块5分别与外齿板7的轴承套中心孔壁及内齿板25的中部轴肩84相抵后,间隙即可消除,即偏心轮6和楔形块5等形成间隙消除部件。这种精细化的角度调节及间隙消除方式大大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目前,为了综合上述两种调角器的调节优势,即能够连续调节和实现靠背的快速折叠,存在将连续式调节和非连续式调节进行组合的调角器。
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组合式座椅调角器的示意图。
在发明专利CN104284801中,公开一种座椅调角器,如图3所示。其为组合式圆盘型结构,设有齿轮板20、可动板21、固定板22、爪24。齿轮板20设有外向大齿201与内向小齿202,此处的外向大齿201即实现上述连续式调节的结构中外齿板的功能,固定板22的内齿圈的内向大齿212配合,内向大齿202可与爪24配合,内向大齿202相当于上述非连续使调节的结构中棘轮的内棘齿段。
具体地,齿轮板20与固定板22通过爪24操作性地联接,该爪24选择性地与齿轮板20相接合。偏心元件操作性地联接在齿轮板20与可动板21之间,以使得可动板21上的内向大齿212与齿轮板20上的外向大齿201以啮合的方式结合。当爪24与齿轮板20分离时,可动板21与齿轮板20一起相对固定板22旋转以使座椅靠背旋转改变内向大齿212与外向大齿201之间的接合点,并且导致可动板21相对于齿轮板20和固定板22之间的摇摆旋转运动,以使座椅靠背在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之间旋转。
即,通过齿轮板20将连续式调角器与非连续式调角器串联在一起,同时实现座椅靠背相对座椅坐垫进行精细调节及靠背快速调节至容易进入位置或折叠平放位置的功能。
然而,上述方案的组合方式,将外齿板和棘轮复合成齿轮板20,齿轮板20同时形成有外向大齿201、内向小齿202、轴心孔203、滑行面204等特征,该零件采用精冲制造难度大,零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带有内向大齿212的可动板21带有轴心盲孔211,零件制造工艺性差,且轴心盲孔211内需压装轴承套23,压装后组件的尺寸精度较难保证,且后期无法返修。
另外,该齿轮板20的外向大齿201位于内向小齿202的径向外缘,在满足精冲要求下,连续式调角器部分的齿板齿圈直径较大,导致一体式调角器的整体外径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包括形成调角器连续式调节部的内齿板,和形成非连续式调节部的棘轮,所述内齿板与所述棘轮相对,并沿轴向和/或径向焊接固定,形成所述复合棘轮。
可选地,所述棘轮加工形成环形件,所述棘轮与所述内齿板相对时,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内齿板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一齿环和精冲后凸出所述第一齿环的内齿板主体,所述内齿板的内齿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齿环的内圈;所述内齿板主体的外缘车削形成环形台阶、环形台阶面;
所述棘轮由板件精冲形成,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二齿环和突出所述第二齿环的板体,精冲所述板体形成环形体;所述棘轮的内棘齿段形成于所述第二齿环,所述环形体的端面与所述环形台阶面贴合焊接,和/或,所述环形体的内壁与所述环形台阶的外周壁贴合焊接;
所述环形体与所述环形台阶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内齿板主体的中部精冲形成与连续式调节部的外齿板配合的中部轴肩,所述中部轴肩突出于所述内齿板主体。
可选地,所述内齿板主体向内车削形成凹坑,所述凹坑形成避让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内部安装件的避让孔。
可选地,所述棘轮由板件精冲形成,板件半精冲形成外环和突出所述外环的板体,所述板体精冲形成所述棘轮的第二齿环,第二齿环形成所述棘轮的内棘齿段;
所述内齿板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一齿环和精冲后凸出所述第一齿环的内齿板主体,所述内齿板的内齿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齿环的内圈;
所述外环与所述第一齿环贴合并焊接固定;
所述外环与所述内齿板主体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内齿板和所述棘轮的外缘之间设有连接部,且所述内齿板、所述棘轮与所述连接部分别焊接,实现所述内齿板与所述棘轮的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内齿板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一齿环和精冲后凸出所述第一齿环的内齿板主体,所述内齿板的内齿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齿环的内圈;
所述棘轮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二齿环和突出所述第二齿环的板体,精冲所述板体形成环形体;所述棘轮的内棘齿段形成于所述第二齿环;
所述环形体和所述内齿板主体相对,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齿环和所述第二齿环之间;所述内齿板主体的外缘车削形成所述环形台阶、环形台阶面;所述环形台阶面与所述环形体的端面贴合,和/或所述环形台阶的外周壁与所述环形体的内壁贴合,所述环形体与所述环形台阶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角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
可选地,所述调角器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外罩所述连续式调节部和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
所述护套为整体式结构;或所述护套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与连续式调节部对应的第一护套分部和与非连续式调节部对应的第二护套分部,第一护套分部的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护套分部,并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包括滑槽板和穿过所述滑槽板的空心轴;
还包括转动轴和套筒,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有转动轴轴肩,所述转动轴插入所述空心轴后,所述转动轴轴肩抵触所述滑槽板的外端面;所述套筒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顶部,所述顶部设有支撑孔,所述转动轴的端部穿过所述套筒的支撑孔,所述套筒的开口端端面固定于所述滑槽板的外端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角器的安装方法,调角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角器,安装方法包括:
先焊接所述内齿板和所述棘轮形成所述复合棘轮;
将所述复合棘轮与所述连续式调节部和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的其他部件组装,形成调角器。
本发明提供的调角器以及复合棘轮,将内齿板和棘轮进行焊接固定,实现了调角器连续式和非连续式调节功能的集成。而且,先将内齿板和棘轮焊接固定形成复合棘轮,再将连续式调节部和非连续式调节部的其他零部件与复合棘轮装配在一起,形成调角器,易于保证装配的精度,确保同轴度。同时,内齿板和棘轮焊接复合,不会增加复合棘轮的径向尺寸,形成的一体式调角器的外径较小。
作为优选,内齿板和棘轮二者精冲加工后再焊接,精冲易于实现,成本可得到控制。
作为优选,棘轮精冲形成环形件,即与背景技术中所例举的近似盘状的棘轮结构不同,环形的棘轮与内齿板相对时,使得二者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棘轮和内齿板存在至少部分沿轴向进行镶嵌的配合关系,从而减少轴向尺寸,减小形成的复合棘轮的轴向厚度,又不会影响到复合棘轮的强度。可见,内齿板和棘轮焊接,可减小径向尺寸,而进行轴向镶嵌的配合可减小轴向尺寸,使得形成的复合棘轮尺寸较小,符合市场对于调角器的小型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连续式调角器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非连续式调角器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组合式座椅调角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座椅调角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非连续式调节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4中连续式调节部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中复合棘轮的内齿板在复合之前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中复合齿轮的棘轮在复合之前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内齿板和图8中棘轮复合形成的复合棘轮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设有图10中复合棘轮的调角器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轴向剖视图;
图14为第二实施例中内齿板和棘轮齿换齿环复合后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第三实施例中内齿板和棘轮齿换齿环复合后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第四实施例中内齿板和棘轮齿换齿环复合后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驱动部件2、楔紧扭簧3、盖板4、楔形块5、偏心轮6、外齿板7、内齿板25,内齿板25、内齿圈83、中部轴肩84、棘轮26、滑块11、解锁凸轮9、楔紧块12、复位弹簧13、空心轴14、滑槽板15、棘轮26、内棘齿段81、光滑段82、齿轮板20、可动板21、固定板22、轴承套23、爪24、外向大齿201、内向小齿202、轴心孔203、滑行面204、轴心盲孔211、内向大齿212。
图4-19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护套1、驱动部件2、驱动空心轴32、楔紧扭簧3、盖板4、楔形块5、偏心轮6、外齿板7、轴承套71、外齿圈72、中心孔73、解锁凸轮9、锁止凸轮10、滑块11、滑块棘齿111、滑块自锁面一112、滑块自锁面二113、楔紧块12、楔紧块自锁面121、复位弹簧13、空心轴14、滑槽板15、第一滑槽151、第二滑槽152、转动轴16、转动轴轴肩161、套筒17;
复合棘轮8;
内齿板81、第一齿环811、内齿圈811a、内齿板主体812、环形台阶8121、外周壁8121a、避让孔8122、环形台阶面8123、中部轴肩813;
棘轮82、第二齿环821、内棘齿段821a、光滑段821b、环形体822、内壁822a、端面822b、外环823;
连接部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方案提供一种座椅调角器的复合棘轮,该复合棘轮包括形成座椅调角器连续式调节部的内齿板,和形成非连续式调节部的棘轮,连续式调节部和非连续式调节部的原理与背景技术描述一致,可参照理解,也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也再次作出说明,以便于理解复合棘轮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
请参考图4-7,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座椅调角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6为图4中非连续式调节部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图4中连续式调节部的示意图。
该座椅调角器主要包括三部分:连续式调节部、非连续式调节部以及将该两部分串联在一起的复合棘轮。
请参见图6,连续式调节部主要包括外齿板7、内齿板组件、间隙消除部件和驱动部件2,驱动部件2包括驱动空心轴32。外齿板用7于与椅座固定连接,其中部设置有通孔用于压装轴承套71。如图5、6所示,内齿板组件的内齿板81(复合棘轮8的组成部分)具有内齿圈811a,内齿板81的中部具有轴向突出的中部轴肩813,外齿板7具有外齿圈72,外齿圈72与复合棘轮8中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啮合后,在中部轴肩813与外齿板7的轴承套71中心孔之间形成径向偏心区域。驱动空心轴32依次经过楔紧扭簧3的内孔,盖板4的内孔,复合棘轮8的中部轴肩813的内孔穿出后,通过铆接驱动空心轴32的端部,实现调角器的连续调节部分的轴向定位。
连续式调节部还设有偏心轮6和楔形块5,二者置于该径向偏心区域内,且在楔紧扭簧3作用下楔紧。需要转动座椅的椅背角度时,乘客施加驱动扭矩至驱动部件2,驱动偏心轮6或者楔形块5,从而利用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可靠地实现了内齿板81相对外齿板7的旋转,即靠背的连续角度调节。角度调节后,楔紧扭簧3施加的周向力作用于偏心轮6和楔形块5,偏心轮6和楔形块5分别与外齿板7的轴承套71中心孔壁及内齿板81的中部轴肩813相抵后,间隙即可消除,即偏心轮6和楔形块5等形成间隙消除部件。这种精细化的角度调节及间隙消除方式大大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如图7所示,非连续式调节部主要包括滑槽板15、棘轮组件,解锁及锁止部件。滑槽板15与椅背固定连接,具体可通过图中所示的四个凸台与椅背固定连接。非连续式调节部通过内部摩擦形成自锁,外齿板7与复合棘轮的内齿板81锁定形成棘轮组件。
解锁及锁止部件包括滑块11,楔紧块12,解锁凸轮9,锁止凸轮10,复位弹簧13,空心轴14,套筒15及转动轴16。解锁凸轮9、锁止凸轮10、复位弹簧13、滑槽板15与空心轴14相连接。转动轴16穿入空心轴14,转动轴轴肩161与滑槽板15的外端面抵触,起限位作用,防止空心轴14往复合棘轮8的内齿板侧窜动。在转动轴16外部套一个套筒17,套筒17可与滑槽板15焊接固定,套筒17与转动轴16小间隙配合,使空心轴14与转动轴16整体与滑槽板15及套筒17形成双支点支撑,减小空心轴14与转动轴16的径向摆动。
转动轴16在外力驱动下旋转后,滑块11外周的滑块棘齿与复合棘轮的内棘齿脱开,在复位弹簧13通过空心轴14带动解锁凸轮9和锁止凸轮10后,复合棘轮的内棘齿与滑块棘齿啮合,锁止凸轮10自锁面与滑块自锁面一112,滑块自锁面二113与楔形块自锁面121相抵触,形成锁止。当复合棘轮的内棘齿与滑块棘齿相对时,通过外力和复位弹簧13的力来驱动解锁凸轮9和锁止凸轮10转动,从而控制滑块棘轮组件的锁止或解锁,实现复合棘轮相对滑槽板的旋转,即靠背的非连续角度调节。复合棘轮上有两段均布的内棘齿和两段均布的折叠面,当折叠面与滑块棘齿相对时,可实现靠背的快速折叠。
由此可知,本方案中提供的复合棘轮8,其目的是将非连续式调节部的棘轮82和连续式调节部的内齿板81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应用该复合棘轮的调角器,兼具非连续调节和连续调节的优点,所以不对连续式调节部和非连续式调节部作更详细的说明,着重描述非连续式调节部和连续式调节部的复合。具体是将内齿板81与棘轮82焊接在一起形成复合棘轮8,然后装配相应的零部件,组成复合式的调角器。
具体焊接的方式可参考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考图8-13,图8为第一实施例中复合棘轮8的内齿板81在复合之前的示意图;图9为第一实施例中复合8的棘轮82在复合之前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内齿板81和图8中棘轮82复合形成的复合棘轮8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设有图10中复合棘轮8的调角器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轴向剖视图。
该实施例中,内齿板81由板件精冲形成,以图8为视角,对于内齿板81,先自左向右半精冲,形成第一齿环811和精冲后凸出第一齿环811的内齿板主体812,相当于半冲形成盘状结构,盘状结构的边缘是第一齿环811,盘状结构的盘底是内齿板主体812。此时,第一齿环811的内圈即形成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然后,将内齿板主体812的外周缘进行车削,形成环形台阶8121和朝向棘轮82的环形台阶面8123,环形台阶8121具有环形外周壁8121a。图8中,通过齿部车削形成的环形台阶面8123是沿环周分布的多个齿状结构的端面构成,即环形台阶面8123为非连续端面。
还对内齿板主体812的中部进行反向精冲形成中部轴肩813,即精冲的方向与精冲形成第一齿环811的方向相反,形成的中部轴肩813突出于内齿板主体812,该中部轴肩813与外齿板7的轴承套中心孔之间可形成前述的偏心区域。
此外,还可对内齿板主体812继续向内车削形成凹坑,凹坑形成避让非连续式调节部内部安装件的避让孔8122。
如图9、10所示,棘轮82也由板件精冲形成,将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二齿环821和突出第二齿环821的板体,即也形成盘状结构,然后再车削板体形成环形体822,则形成整体呈环状的棘轮82。所述棘轮82的棘齿形成于第二齿环821,第二齿环821具有内棘齿段821a和光滑的折叠段821b(示于图7)。
如图11所示,焊接棘轮82和内齿板81时,将棘轮82的环形体822外套内齿板81的环形台阶8121,则环形体822的内壁822a可与环形台阶8121的环形外周壁8121a相贴合形成焊接面。环形体822和环形台阶8121分别沿棘轮82和内齿板81的轴向延伸,棘轮82和内齿板81同轴,所以此时的焊接面也是轴向延伸,所以如图11所示,黑色箭头表示焊接方向,可以沿轴向焊接,轴向即内齿板81、棘轮82的轴向,也是焊接形成的复合棘轮8的轴向。
实施例2
请参考图14、15,图14为第二实施例中内齿板81和棘轮82复合后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内齿板81形成第一齿环811和内齿板主体812,内齿板主体812朝向棘轮82的一侧形成环形台阶8121和环形台阶面8123,棘轮82形成环形体822和第二齿环821,区别可参考图14理解,焊接棘轮82和内齿板81时,棘轮82的环形体822外套内齿板81的环形台阶8121,但此时要求棘轮82的环形体822的端面822b和内齿板81的环形台阶面8123贴合焊接。如图14所示,环形台阶面8123和环形体822的端面822b为焊接面。此时的焊接面沿内齿板81、棘轮82的径向延伸,可以沿径向进行焊接,图15的黑色箭头表示焊接方向。
应当理解,为了实现较好的配合精度,内齿板81的环形台阶8121和棘轮82的环形体822同轴配合,环形台阶8121的外周壁8121a和环形体822的内壁822a,环形台阶面8123和环形体822的端面822b,优选地均贴合,即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的焊接,焊接面积更大,从而实现更好的焊接强度和配合精度。
实施例3
请参考图16、17,图16为第三实施例中内齿板81和棘轮82复合后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内齿板81由板件精冲形成,以图15为视角,对于内齿板81,先自左向右半精冲,形成第一齿环811和精冲后凸出第一齿环811的内齿板主体812,相当于半冲形成盘状结构,盘状结构的边缘是第一齿环811,盘状结构的盘底是内齿板主体812。此时,第一齿环811的内圈即形成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此时的内齿板81并不需要车削形成环形台阶8121。当然,该实施例中的内齿板81也精冲形成中部轴肩813和车削形成避让孔8122,可参照实施例1理解。
而该实施例中的棘轮82也是由板件精冲形成,但结构与实施例1、2不同。先将板件半精冲形成外环823和沿轴向突出外环823的板体,然后对板体再精冲形成棘轮82的第二齿环821,第二齿环821的内圈形成内棘齿段821a和光滑的折叠段821b。
此时,如图16、17所示,内齿板81与棘轮82贴靠时,内齿板81的第一齿环811与棘轮82的外环823能够贴合并可焊接固定,其中,内齿板81的第一齿环811仅部分与外环823贴合形成焊接面,第一齿环811的其他部分与棘轮82的第二齿环821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如图16所示的空隙。
实施例4
请参考图18、19,图18为第四实施例中内齿板81和棘轮82复合后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实施例,内齿板81和棘轮82的外缘之间设有连接部83,且内齿板81、棘轮82与连接部分别焊接,即连接部83的一侧与内齿板81贴合焊接,另一侧与棘轮82贴合焊接,从而实现内齿板81与棘轮82的焊接固定。
具体如图18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内齿板81和棘轮82的结构与实施例1、2中的内齿板81、棘轮82结构相同。内齿板81和棘轮82相对时,沿轴向突出的内齿板主体812和环形体822相对,这样,内齿板81的第一齿环811和棘轮82的第二齿环821之间形成环形成环形间隙。可在该环形间隙中设置连接部83,连接部83相应地可为环形,与第一齿环811、第二齿环821分别焊接,从而实现内齿板81和棘轮82的焊接固定,即间接的焊接固定。如此设置,焊接位置靠近内齿板81、棘轮82的外缘,焊接更容易实施,焊接可靠性更容易得到保障。图18、19中,焊接面沿径向延伸,焊接方向如图中黑色箭头所示。
此时,与实施例1、2相同,内齿板81也可车削形成环形台阶8121、环形台阶面8123,与棘轮82的环形体822配合,环形体822的内壁822a与环形台阶8121的外周壁8121a贴合,环形体822的端面822b与环形台阶面8123贴合,则有利连接部83焊接时的内齿板81、棘轮82的定位。与此同时,所述的内壁822a与外周壁8121a、端面822b与环形台阶面8123贴合时也可进行焊接固定(也可以不焊接),相当于在实施例1、2基础上再加入连接部13进行焊接,从而增强复合后复合棘轮8的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中,将内齿板81和棘轮82进行焊接固定,实现了调角器连续式和非连续式调节功能的集成。而作为进一步方案,内齿板和棘轮二者精冲加工后再焊接,精冲易于实现,成本可得到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内齿板81和棘轮82精冲,精冲是最初的步骤,如文中所述,还可以附带有补充加工的车削步骤。而且,先将内齿板81和棘轮82精冲后焊接固定形成复合棘轮8,再将连续式调节部和非连续式调节部的其他零部件与复合棘轮8装配在一起,形成调角器,易于保证装配的精度,确保同轴度。同时,内齿板81和棘轮82焊接复合,不会增加复合棘轮8的径向尺寸,形成的一体式调角器的外径较小。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发现,作为优选,棘轮82进一步加工形成环形件,即精冲形成第二齿环821和盘体,再对盘体进行车削形成环形体822。即与背景技术中所例举的近似盘状的棘轮结构不同,环形的棘轮82与内齿板81相对时,使得二者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如实施例1、2、4所示,在内齿板81的内齿板主体812车削形成环形台阶8121,则棘轮82的环形体822能够外套环形台阶8121,则棘轮82与环形体822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可全部重合,也可部分重合,图11中,环形体822的轴向长度略长于环形台阶8121。对于实施例3,则相当于棘轮82的外环823外罩内齿板81的内齿板主体812,外环823与内齿板主体812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合,当然,部分重合也是可以的。
即,以上实施例中的棘轮82和内齿板81存在至少部分沿轴向进行镶嵌的配合关系,从而减少轴向尺寸,减小形成的复合棘轮8的轴向厚度,又不会影响到复合棘轮8的强度。可见,内齿板81和棘轮82焊接,可减小径向尺寸,而进行轴向镶嵌的配合可减小轴向尺寸,使得形成的复合棘轮8尺寸较小,符合市场对于调角器的小型化需求。
针对上述各实施例,复合棘轮8安装对应的非连续式调整部的部件和连续式调整部的部件后,可以装配护套1,护套1可结合图3、4、11、12理解。护套1呈环状,外罩内齿板81、棘轮82、外齿板7、滑槽板15在其内部,如图12所示,套筒17和驱动部件2则外露。护套1可以直接成型为整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外罩连续式调节部,一部分是用于外罩非连续式调节部,两部分焊接成为整体,便于加工。
如图13所示,外齿板7的径向尺寸小于滑槽板15的径向尺寸,护套1相应地具有台阶,此时进行分体焊接设置护套1更易于加工,且维持比较小的调角器的直径,减小体积。当然,外齿板7径向尺寸可以增加,护套1可加工为等径的圆筒形,此时一体成型更易于加工。如图13所示,护套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对应于连续式调节部的第一护套分部,为小径部分,以及对应于非连续式调节部的第二护套分部,为大径部分,第一护套分部为直筒形,易于加工;第二护套分部包括直筒部和底部,底部呈环状。第一护套分部和第二护套分部采用套接的方式,即第一护套分部的部分插入第二护套分部内,并焊接固定,可以进行穿透焊,焊接强度可进一步满足要求。
另外,请继续参考图13理解,设有上述复合棘轮8的调角器,除了包括空心轴14和转动轴16之外,还包括套筒17,转动轴16的端部设有转动轴轴肩161,转动轴16插入空心轴14后,转动轴轴肩161抵触滑槽板15的外端面,图12中即其右端面;套筒17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顶部,顶部设有支撑孔,转动轴16的端部穿过套筒17的支撑孔,套筒17的开口端端面固定于滑槽板15的外端面。这样,套筒17为转动轴16提供了支撑点,可有效防止转动轴16偏斜,从而保持调角器调节的可靠性。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包括形成调角器连续式调节部的内齿板(81),和形成非连续式调节部的棘轮(8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板(81)与所述棘轮(82)二者相对,并沿轴向和/或径向焊接固定,形成所述复合棘轮(8);所述棘轮(82)加工形成环形件,所述棘轮(82)与所述内齿板(81)相对时,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所述内齿板(81)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的第一齿环(811)和精冲后凸出所述第一齿环(811)的内齿板主体(812)组成,所述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形成于所述第一齿环(811)的内圈;所述内齿板主体(812)的外缘车削形成环形台阶(8121)、环形台阶面(8123);
所述棘轮(82)由板件精冲成,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二齿环(821)和突出所述第二齿环(821)的板体,精冲所述板体形成环形体(822);所述棘轮(82)的内棘齿段(821a)形成于所述第二齿环(821)的内圈,所述环形体(822)的端面(822b)与所述环形台阶面(8123)贴合焊接,和/或,所述环形体(822)的内壁(822a)与所述环形台阶(8121)的外周壁(8121a)贴合焊接;
所述环形体(822)与所述环形台阶(8121)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其特征在于,连续式调节部具有外齿板(7),所述外齿板(7)具有外齿圈(72),所述外齿圈(72)和所述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啮合,所述内齿板主体(812)的中部精冲形成与连续式调节部的外齿板(7)配合的中部轴肩(813),所述中部轴肩(813)突出于所述内齿板主体(8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板主体(812)向内车削形成凹坑,所述凹坑形成避让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内部安装件的避让孔(81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板(81)和所述棘轮(82)的外缘之间设有连接部(83),且所述内齿板(81)、所述棘轮(82)与所述连接部(83)分别焊接,实现所述内齿板(81)与所述棘轮(82)的焊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板(81)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的第一齿环(811)和精冲后凸出所述第一齿环(811)的内齿板主体(812)组成,所述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形成于所述第一齿环(811)的内圈;
所述棘轮(82)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第二齿环(821)和突出所述第二齿环(821)的板体,精冲所述板体形成环形体(822);所述棘轮(82)的内棘齿段(821a)形成于所述第二齿环(821)的内圈;
所述环形体(822)和所述内齿板主体(812)相对,所述连接部(83)设于所述第一齿环(811)和所述第二齿环(821)之间;所述内齿板主体(812)的外缘车削形成环形台阶(8121)、环形台阶面(8123);所述环形台阶面(8123)与所述环形体(822)的端面(822b)贴合,和/或所述环形台阶的外周壁(8121a)与所述环形体(822)的内壁(822a)贴合,所述环形体(822)与所述环形台阶(8121)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6.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包括形成调角器连续式调节部的内齿板(81),和形成非连续式调节部的棘轮(8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板(81)与所述棘轮(82)二者相对,并沿轴向和/或径向焊接固定,形成所述复合棘轮(8);所述棘轮(82)加工形成环形件,所述棘轮(82)与所述内齿板(81)相对时,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所述棘轮(82)由板件精冲形成,板件半精冲形成外环(823)和突出所述外环(823)的板体,所述板体精冲形成所述棘轮(82)的第二齿环(821),第二齿环(821)的内圈形成所述棘轮(82)的内棘齿段(821a);
所述内齿板(81)由板件半精冲形成的第一齿环(811)和精冲后凸出所述第一齿环(811)的内齿板主体(812)组成,所述内齿板(81)的内齿圈(811a)形成于所述第一齿环(811)的内圈;
所述外环(823)与所述第一齿环(811)贴合并焊接固定;
所述外环(823)与所述内齿板主体(812)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7.调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调角器的复合棘轮(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包括护套(1),所述护套(1)外罩所述连续式调节部和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
所述护套(1)为整体式结构;或所述护套(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与连续式调节部对应的第一护套分部和与非连续式调节部对应的第二护套分部,第一护套分部的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护套分部,并焊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包括滑槽板(15)和穿过所述滑槽板(15)的空心轴(14);
还包括转动轴(16)和套筒(17),所述转动轴(16)的端部设有转动轴轴肩(161),所述转动轴(16)插入所述空心轴(14)后,所述转动轴轴肩(161)抵触所述滑槽板(15)的外端面;所述套筒(17)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顶部,所述顶部设有支撑孔,所述转动轴(16)的端部穿过所述套筒(17)的支撑孔,所述套筒(17)的开口端端面固定于所述滑槽板(15)的外端面。
10.调角器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角器为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调角器,安装方法包括:
先焊接所述内齿板(81)和所述棘轮(82)形成所述复合棘轮(8);
将所述复合棘轮(8)与所述连续式调节部和所述非连续式调节部的其他部件组装,形成调角器。
CN201811505093.8A 2018-12-10 2018-12-10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Active CN109398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5093.8A CN109398173B (zh) 2018-12-10 2018-12-10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5093.8A CN109398173B (zh) 2018-12-10 2018-12-10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8173A CN109398173A (zh) 2019-03-01
CN109398173B true CN109398173B (zh) 2024-01-26

Family

ID=6545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5093.8A Active CN109398173B (zh) 2018-12-10 2018-12-10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817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6725D0 (en) * 1985-07-09 1986-08-13 Maillard Maurice Ets Manufacturing multigear bicycle freewheel
CN1679429A (zh) * 2004-04-07 2005-10-12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簧式座椅角度调节及靠背折叠器核心装置
EP1724149A1 (en) * 2005-05-20 2006-11-22 Xianhu Luo Core part of flat spring recliner for auto seat angle adjustment
CN101039817A (zh) * 2004-10-14 2007-09-19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车座的装配件
CN101243922A (zh) * 2007-02-16 2008-08-20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CN101722366A (zh) * 2010-01-25 2010-06-09 长春理工大学 内齿圈与环形挡板的激光焊接方法
CN101941389A (zh) * 2009-07-04 2011-01-12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JP2011256974A (ja) * 2010-06-11 2011-12-22 O-Oka Corp マルチコーンシンクロの同期用クラッチ歯車
CN108657032A (zh) * 2018-07-20 2018-10-16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其角度调节装置
CN209191735U (zh) * 2018-12-10 2019-08-02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9760B2 (ja) * 2004-07-28 2008-12-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WO2011019346A1 (en) * 2009-08-12 2011-02-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Rotary recline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6725D0 (en) * 1985-07-09 1986-08-13 Maillard Maurice Ets Manufacturing multigear bicycle freewheel
CN1679429A (zh) * 2004-04-07 2005-10-12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簧式座椅角度调节及靠背折叠器核心装置
CN101039817A (zh) * 2004-10-14 2007-09-19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车座的装配件
EP1724149A1 (en) * 2005-05-20 2006-11-22 Xianhu Luo Core part of flat spring recliner for auto seat angle adjustment
CN101243922A (zh) * 2007-02-16 2008-08-20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CN101941389A (zh) * 2009-07-04 2011-01-12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CN101722366A (zh) * 2010-01-25 2010-06-09 长春理工大学 内齿圈与环形挡板的激光焊接方法
JP2011256974A (ja) * 2010-06-11 2011-12-22 O-Oka Corp マルチコーンシンクロの同期用クラッチ歯車
CN108657032A (zh) * 2018-07-20 2018-10-16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其角度调节装置
CN209191735U (zh) * 2018-12-10 2019-08-02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8173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69816C (en) Quick adjust continuously engaged recliner
EP2452850B1 (en) Seat recliner and seat having the same
US9102248B2 (en) Quick adjust continuously engaged recliner
US6805650B2 (en) Planocentric disc recliner
US20150246625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Such a Mechanism
US7695068B2 (en)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KR10156962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US10065538B2 (en) Articulation mechanism and vehicle seat having such a mechanism
US7484806B2 (en)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KR20080107347A (ko) 차량 시트용 피팅
CA2488255C (en) Lost motion dual disc seat recliner assembly
JP2000232920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ロック機構
US7086699B1 (en) Recliner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s
US2013000943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vehicle seat fitting
US9371016B2 (en) Fitting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US20130313879A1 (en) Integrated continuous recliner and motor assembly
CN109398173B (zh)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安装方法
CN109398172B (zh) 调角器以及调角器的复合棘轮、成型方法
WO2006088896A1 (en) Seat recliner
US5542772A (en) Articulated joint fitting for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US11541796B2 (en) Gearing device for seat
US20230003285A1 (en) Swash-plate-type gearing for adjustment devices
CN114394038A (zh) 一种车辆座椅用调角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