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8067A -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8067A
CN109398067A CN201811083387.6A CN201811083387A CN109398067A CN 109398067 A CN109398067 A CN 109398067A CN 201811083387 A CN201811083387 A CN 201811083387A CN 109398067 A CN109398067 A CN 109398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shift
output
driving
tor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33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裕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 Yu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 Yu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 Yu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 Yu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33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8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8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8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5Differential gearing distribut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4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 B60K6/543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the transmission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第二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连接;输出机构,输出机构分别与第一动力机构及第二动力机构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1.本发明拥有插电混合动力驱动、增程式纯电动模式的双重优势,既可以在城市拥堵工况下使用纯电动驱动,又可以实现在高速公路上以大功率行驶,采用双电机驱动,通过控制同步器和切换驱动电机工作实现动力无中断换挡、无级变速,提升车辆行驶的平顺性。2.相较于交流感应电机,本发明双电机多档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总成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其效率更高、质量更轻、体积更小,有助于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传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变速系统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混合动力去汽车拥有出色的节能性、实用性、多功能性。目前大多数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发动机与电机串联或并联等结构和固定减速比机构的驱动系统,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会导致混合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较低。若混合动力采用两个电机,并配合换挡机构,实现多个减速比,动力不中断换挡则可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混合动力驱动,且可以获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通过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
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输入单元及第一中间单元;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一中间单元,所述第一中间单元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输入单元及第二中间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与所述第一中间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第二中间单元,所述第二中间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及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包括:
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
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单元包括:
第一中间轴;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
第五从动齿轮,所述第五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
第七从动齿轮,所述第七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
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包括:
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第三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啮合;
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间单元包括:
第二中间轴;
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
第六从动齿轮,所述第六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六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啮合;
第八从动齿轮,所述第八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八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套设有第一换挡机构及第二换挡机构,所述第一换挡机构及所述第二换挡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及所述第二输入轴对应。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套设有第三换挡机构及第四换挡机构,所述第三换挡机构及所述第四换挡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及所述第二输入轴对应。
优选地,所述输出机构包括: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连接;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为永磁同步电动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拥有插电混合动力驱动、增程式纯电动模式的双重优势,既可以在城市拥堵工况下使用纯电动驱动,又可以实现在高速公路上以大功率行驶,采用双电机驱动,通过控制同步器和切换驱动电机工作实现动力无中断换挡、无级变速,提升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2.相较于交流感应电机,本发明双电机多档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总成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其效率更高、质量更轻、体积更小,有助于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
3.本发明双电机双变速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总成系统中电机输出的动力经过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的齿轮副和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齿轮副传递至输出轴,由此实现了多级减速,获得了更高的减速比,提高了传动效率,同时也因此减小了各齿轮的体积,有利于系统在整车内的布置。
4.本发明双电机多档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总成系统采用齿轮传动,动力传递效率高。
5.本发明双电机多档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总成系统,当某一电机故障时,另一电机依旧正常工作驱动车辆行驶,提升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
6.本发明双电机多档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总成系统,当车辆急加速时,两驱动电机同时介入工作,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05、自动离合器106、第一电机103-104、第二电机203-204,相互平行的第一输入轴10、第一中间轴30、第二输入轴20、第二中间轴40、输出轴502,差速器501。
第一输入轴10上套有第一主动齿轮101、第二主动齿轮102。
第二输入轴20上套有第三主动齿轮201、第四主动齿轮202。
第一主动齿轮分101分别与第一中间轴30上的第一从动齿轮304和第二中间轴40上的第三从动齿轮404常啮合;第二主动齿轮102分别与第二中间轴40上的第四从动齿轮403和第一中间轴30上的第二从动齿轮303常啮合。
第二输入轴20上套有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四主动齿轮202,第三主动齿轮201 分别与第一中间轴30上的第五从动齿轮301和第二中间轴40上的第六从动齿轮401常啮合。第二输入轴20上套有的第四主动齿轮202,第四主动齿轮202分别与第一中间轴 30上的第七从动齿轮302和第二中间轴40上的第八从动齿轮402常啮合。
第一中间轴30上套有第一输出齿轮307,第二中间轴40上套有第二输出齿轮405,第一输出齿轮307、第二输出齿轮405均可将扭矩经过输出齿轮传递给差速器501以及输出轴502。
双电机多档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动模式、纯发动机驱动模式、插电混合驱动模式、增程混合驱动模式、制动回收模式、停车发电模式。其中纯电动驱动模式可实现八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挡、纯发动机驱动模式、插电混合驱动模式、增程混合驱动模式分别可以实现八个前进档驱动;具体驱动(工作方法)工作路线如下:
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105不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电机103-104与第二电机203-204均为电动模式,驱动方法包括单电机驱动或者双电机联合驱动;当小扭矩驱动需求时时,可选择单电机驱动,可以采用第一电机103-104或者第二电机203-204,当有大扭矩驱动需求时可以采用双电机联合驱动,选择不同的档位调节驱动效率最优化,经济性能最优化。
纯电动倒车模式,发动机105不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电机103-104或者第二电机203-204反转。根据不同扭矩大小选择单电机倒车或者双电机联合倒车。具体驱动方式与纯电动驱动模式相同。
纯电动模式的几种传动路线:
纯电动驱动模式1:第二换挡机构305、第四换挡机构406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空挡位置,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输出齿轮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啮合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 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纯电动驱动模式2:第一换挡机构306与第三换挡机构407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五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 处于七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八从动齿轮402啮合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 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六从动齿轮401啮合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 502。
纯电动驱动模式3: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将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时,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二从动齿轮303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 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置于四档位置时,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03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置于空挡,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输出齿轮408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纯电动倒车模式1。第一电机103-104倒转,第二电机203-204不工作,第二换挡机构305、第四换挡机构406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 304将扭矩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空挡位置,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输出齿轮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啮合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纯电动倒车模式2。第一电机103-104不工作,第二电机203-204倒转,与纯电动驱动模式2路经相同。第一换挡机构306与第三换挡机构407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五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七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八从动齿轮402啮合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 处于八档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六从动齿轮401 啮合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纯电动倒车模式3。第一电机103-104、第二电机203-204倒转,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将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时,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二从动齿轮303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 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置于四档位置时,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03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置于空挡,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输出齿轮408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纯发动机驱动模式传动路径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第一电机103-104不工作,第二电机203-204不工作。第二换挡机构305、第四换挡机构406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与第一换挡机构306 对立的第三换挡机构407必须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依然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从动齿轮303与第二主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 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啮合将扭矩通过经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矩通过经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的几种传动路线如下: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1的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输入轴10同步转动,第一电机103-104不工作。第二电机203-204辅助驱动,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五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 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中间轴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七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 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中间轴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八从动齿轮402啮合将扭矩通过经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二换挡机构 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六从动齿轮401啮合将扭矩通过经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2的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输入轴10同步转动,第二电机203-204处于不工作状态。第一换挡机构306 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与第一换挡机构306对立的第三换挡机构407必须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依然处于空挡位置,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 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二中间轴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矩通过第二中间轴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3的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第一电机103-104和第二电机203-204辅助驱动,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将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时,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二从动齿轮303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 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置于四档位置时,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03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置于空挡,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输出齿轮408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4的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第一电机103-104不工作,第二电机203-204处于发电模式,第一换挡机构306 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与第一换挡机构306对立的第三换挡机构407必须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依然处于空挡位置,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 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二中间轴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矩通过第二中间轴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5的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发动机带动第一电机103-104输入轴转动,使第一电机处于发电状态,第一换挡机构306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与第一换挡机构306对立的第三换挡机构407必须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依然处于空挡位置,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二中间轴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 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矩通过第二中间轴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插电混合驱动模式6的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发动机带动第一电机103-104输入轴转动,使第一电机处于发电状态,第二电机 203-204也处于发电状态,双电机联合发电,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 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将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时,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二从动齿轮303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 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置于四档位置时,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03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置于空挡,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输出齿轮408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增程混合驱动模式: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发动机带动第一电机103-104输入轴转动,使第一电机103-104处于发电状态,第一动力轴的换挡机构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二电机203-204处于电动状态。
增程混合驱动传动路线如下: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结合状态,发动机带动第一电机103-104输入轴转动,使第一电机处于发电状态,第一动力轴的换挡机构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二电机203-204处于电动状态,第一换挡机构306与第三换挡机构407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五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中间轴30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七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中间轴30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八从动齿轮402啮合将扭矩通过经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 处于八档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六从动齿轮401 啮合将扭矩通过经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制动回收模式:发动机105不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电机103-104 与第二电机203-204均处发电状态,根据回收制动能量的大小,可以选择单电机发电或双电机发电,将制动能量最大限度回收;当回收能量比较小时,选择第二电机203-204,根据发电效率需要选择在第二输入轴20上设置的两个换挡机构的档位,或选择第一电机103-104,在第一输入轴10上设置的两个换挡机构进行档位选择;若回收能量较大的时候,两个电机需要联合发电;
制动回收模式传动路线如下:
制动回收模式1:发动机105不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电机 103-104处发电状态,第二电机203-204不工作,第一换挡机构306的档位选择一档,此时与第一换挡机构306对立的第三换挡机构407必须处于空挡位置,第一动力轴由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选择三档,第三换挡机构407依然处于空挡位置,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102啮合将扭矩传至第二换挡机构305。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三从动齿轮404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二中间轴40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空挡位置,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四从动齿轮403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二中间轴40的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制动回收模式2:发动机105不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分离状态,第二电机 203-204发电状态,第一电机103-104不工作,第一换挡机构306与第三换挡机构407 均处于空挡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五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中间轴30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七档,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中间轴30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传递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四换挡机构406 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八从动齿轮402啮合将扭矩通过经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六从动齿轮401啮合将扭矩通过经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405再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07最后传递至输出轴502。
制动回收模式3:发动机105不工作,自动离合器106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第二电机均处于发电状态。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 306处于一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 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将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第三主动齿轮201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时,第二主动齿轮102与第二从动齿轮303啮合将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与第七从动齿轮302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选择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 与第五从动齿轮301啮合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时,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407置于四档位置时,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位置,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位置,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一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一从动齿轮304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三换挡机构407、第二换挡机构305处于空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306处于三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03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至输出轴502,第一换挡机构306置于空挡,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六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八从动齿轮402将扭矩经输出齿轮408再至输出轴502,若第四换挡机构406处于八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六从动齿轮401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二档,第一主动齿轮101通过第三从动齿轮404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第一换挡机构306、第四换挡机构406置于空挡位置,第三换挡机构407处于四档,第二主动齿轮102通过第四从动齿轮403将扭矩经第二输出齿轮405至第一输出齿轮 307再至输出轴502,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五档,第四主动齿轮202通过第七从动齿轮302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若第二换挡机构305置于七档时,第三主动齿轮201通过第五从动齿轮301将扭矩经第一输出齿轮307再至输出轴502。
停车发电模式:发动机105工作,自动离合器106为结合状态,第一电机103-104 为发电模式,可以给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第二电机203-204不工作,处于第二输入轴上的两个换挡机构均处于空挡位置。发动机直接带动第一电机转动,使第一电机处于发电状态。
本发明的多种驱动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本发明新型双电机多档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其驱动方法可以实现多种驱动模式,更具不同工况需求优化驱动系统效率,即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体积适中,不占用过多的车身空间;可以通过外接充电,拥有增程式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的双重优势,既可以在城市拥堵工况下,也可以在高速工况下行驶,通过电动机的主动调速控制,各种工作模式切换可以做到无动力中断,平稳过度,提高了正常的舒适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通过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
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输入单元及第一中间单元;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一中间单元,所述第一中间单元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输入单元及第二中间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与所述第一中间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第二中间单元,所述第二中间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及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包括:
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
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单元包括:
第一中间轴;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
第五从动齿轮,所述第五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
第七从动齿轮,所述第七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
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包括:
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第三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啮合;
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单元包括:
第二中间轴;
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
第六从动齿轮,所述第六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六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啮合;
第八从动齿轮,所述第八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八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套设有第一换挡机构及第二换挡机构,所述第一换挡机构及所述第二换挡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及所述第二输入轴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套设有第三换挡机构及第四换挡机构,所述第三换挡机构及所述第四换挡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及所述第二输入轴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包括: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连接;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为永磁同步电动机。
CN201811083387.6A 2018-09-17 2018-09-17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Pending CN109398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3387.6A CN109398067A (zh) 2018-09-17 2018-09-17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3387.6A CN109398067A (zh) 2018-09-17 2018-09-17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8067A true CN109398067A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64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3387.6A Pending CN109398067A (zh) 2018-09-17 2018-09-17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80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340A (zh) * 2019-03-11 2019-09-17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机驱动桥箱
CN113665344A (zh) * 2021-08-05 2021-11-19 南通大任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四速比增程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8291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Bowen Thomas C. Twin clutch automated transmission with integrated transfer case
JP2015214312A (ja) * 2014-05-13 2015-1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5422758A (zh) * 2014-09-23 2016-03-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混合电动车辆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7264261A (zh) * 2017-05-22 2017-10-20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十一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7867164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8291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Bowen Thomas C. Twin clutch automated transmission with integrated transfer case
JP2015214312A (ja) * 2014-05-13 2015-1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5422758A (zh) * 2014-09-23 2016-03-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混合电动车辆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7867164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7264261A (zh) * 2017-05-22 2017-10-20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十一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340A (zh) * 2019-03-11 2019-09-17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机驱动桥箱
CN113665344A (zh) * 2021-08-05 2021-11-19 南通大任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四速比增程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3665344B (zh) * 2021-08-05 2023-12-15 南通大任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四速比增程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9130A (zh) 一种新型双电机多档混合动力系统
CN104948679B (zh) 一种复合轮系动力保持型三挡自动变速器
CN110525194B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32100A (zh) 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JP2020506341A (ja) 横置型車両用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8116218B (zh) 基于行星轮系的多档位混联驱动系统
CN111251866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3213490A (zh) 多速比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210174607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传动系统
CN111071026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1497590A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两挡变速驱动系统
CN103213491A (zh) 新型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113815399B (zh) 一种双两档位双电机混动系统
CN111071025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变速驱动系统
CN111907320B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6864243B (zh) 七速双离合器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10174606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传动系统
CN109398067A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8839550B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12400884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CN211519235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变速驱动系统
CN211641822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
CN203157690U (zh) 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10174608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
CN21741546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