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347A - 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347A
CN109391347A CN201710667569.7A CN201710667569A CN109391347A CN 109391347 A CN109391347 A CN 109391347A CN 201710667569 A CN201710667569 A CN 201710667569A CN 109391347 A CN109391347 A CN 109391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bit
interleaved
max
long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75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347B (zh
Inventor
黄凌晨
戴胜辰
徐晨
乔云飞
李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06675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4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74667.5A priority patent/CN108923889B/zh
Priority to JP2020504222A priority patent/JP7009717B2/ja
Priority to EP18758532.8A priority patent/EP3471303B1/en
Priority to EP21183833.9A priority patent/EP396194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6329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205A1/zh
Priority to BR112020002538-0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02538A2/pt
Priority to KR1020207005038A priority patent/KR102271646B1/ko
Priority to AU2018312696A priority patent/AU2018312696B2/en
Priority to RU2020109774A priority patent/RU2739582C1/ru
Priority to US16/146,429 priority patent/US1053624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47A/zh
Priority to US16/693,906 priority patent/US1112180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从而实现了在分布式CRC编码中,当信息比特数量小于最大信息比特数量时,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得到完成交织过程所需要的交织序列。

Description

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Polar(极化)码是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GN,其编码过程为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且这里BN是一个N×N的转置矩阵,例如比特逆序转置矩阵;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x1 N是编码后的比特(也叫码字),与生成矩阵GN相乘后就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相乘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信息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 中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冻结比特,其索引的集合用的补集表示。冻结比特通常被设为0,只需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冻结比特序列可以被任意设置。为了提高Polar码的性能,可以在Polar外级联具有校验能力的外码,CA-Polar码是级联循环冗余校验(英文: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的Polar码。
CA-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为:对待编码信息的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CRC编码后比特序列,CRC编码后比特序列包括信息比特和CRC比特,接着对CRC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Polar编码。CA-Polar码的译码采用CA-SCL(CRC-Aided Successive CancellationList)译码算法,在SCL译码结束后,对SCL译码输出的L条候选路径进行CRC校验,将通过CRC校验的候选路径作为译码输出结果,若无候选路径通过CRC校验,则判定译码失败。因此CA-Polar码在信道译码结束后才能进行CRC校验,其译码失败的译码过程所占用时间与译码成功的译码过程所占用时间相同。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下行盲检场景中,通常需要尝试译码数十次,而其中最多只有一次能够译码成功,若对译码失败的译码尝试能够提前停止(早停),则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个盲检的译码延迟以及平均的能耗。分布式CRC编码作为一种具有早停能力的CRC编码方式被提出,分布式CRC编码在传统的CRC编码结束后引入交织操作,即将CRC编码得到的CRC比特分布到信息比特之间。在译码端的SCL译码过程中,在译码结束前的某一时刻,当所有的候选路径均无法满足已经完成译码的部分CRC比特的校验时,可以提前结束译码。
交织操作通过预存的交织序列进行,由于CRC编码的编码过程与信息比特数量相关,交织序列的长度与信息比特数量相同。若系统需要支持的信息比特数量的数目过多,则需要存储大量交织序列,系统存储开销较大。相关技术中,通过存储支持最大信息比特数量的最长交织序列来节省系统存储开销,对信息比特数量小于最大信息比特数量的情况,通过采用最长交织序列,并引入少量的额外运算,来支持交织过程。然而,根据存储的最长交织序列,采用何种方式来完成交织过程,对分布式CRC编码的编码时延是有影响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在分布式CRC编码中,当信息比特数量小于最大信息比特数量时,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得到完成交织过程所需要的交织序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编码方法,通过发送端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接着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交织操作所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获取,第一交织序列长度与待编码信息比特数量对应,或者,交织操作所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直接为最长交织序列,最后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从而实现了在分布式CRC编码中,当信息比特数量小于最大信息比特数量时,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得到完成交织过程所需要的交织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规则为: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包括:采用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通过该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当采用第一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时,根据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操作可以并行处理,得到第一交织序列后,采用第一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可以直接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因此可降低时延,从而降低编码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规则为: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包括:将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采用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通过该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当采用第一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时,根据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操作可以并行处理,得到第一交织序列后,采用第一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可以直接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因此可降低时延,从而降低编码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时,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包括:将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采用最长交织序列对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从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二中的任一个序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交织模块,用于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规则为: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交织模块用于:采用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规则为: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交织模块用于:将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采用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时,交织模块用于:将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采用最长交织序列对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从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二中的任一个序列。
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编码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编码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编码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编码装置实施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通信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实体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实体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
本申请涉及的通信装置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本申请中的发送端为网络设备,则接收端为终端设备;本申请中的发送端为终端设备,则接收端为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或设备。
本申请结合网络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在D2D通信中承担网络设备功能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发送端为编码侧,可以用于编码和输出编码信息,编码信息在信道上传输至译码侧;接收端为译码侧,可以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编码信息,并对该编码信息译码。
图2为一种通信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发送端,信源依次经过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交织和速率匹配和数字调制后发出。在接收端,依次通过数字解调、解交织和解速率匹配、信道译码和信源译码输出信宿。信道编译码可以采用Polar码或CA-Polar码,信道编码可以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分布式CRC编码中,信息比特数量小于最大信息比特数量时,如何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得到完成交织过程所需要的交织序列,且能保证良好的性能,如降低编码时延,减小虚警概率等,其中,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信息比特数量为最大信息比特数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完成交织功能,交织序列存在两种编号方式,即针对信息比特采取正序编号和反序编号(下文简称为正序编号和反序编号)的方式。正序编号,即交织序列中对应信息比特的索引,其顺序与信息比特的索引顺序相同,即索引0对应第0位信息比特,索引1对应第1位信息比特等。反序编号,即交织序列中对应信息比特的索引,其顺序与信息比特的索引顺序相反,即索引0对应最后1位信息比特,索引1对应倒数第2位信息比特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交织序列,基于交织序列的最小索引为0。若实际使用的交织序列的最小索引为1,则可对本申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调整,本申请中的所有示例均从索引0开始,实际运用中如以索引1开始,则相应索引均加1即可。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编码端),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发送端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
具体地,发送端接收到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后,添加L个CRC比特,得到第一比特序列。
S102、发送端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其中,交织操作所采用的交织序列有两种,第一交织序列和第二交织序列,不同的交织序列对应不同的交织操作,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第二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下文中简称最长交织序列。
其中,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可以是预先存储的,也可以通过在线计算的方式得到。
第一交织序列有两种读取的方式,分别对应两种预设规则。
方式一中,预设规则为: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例如,最长交织序列为{2,3,5,9,10,12,4,6,11,13,0,7,14,1,8,15},该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12,L=4,A=10,Kmax-A=2,首先从该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2的索引,为{2,3,5,9,10,12,4,6,11,13,7,14,8,15},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2,组成的第一交织序列为{0,1,3,7,8,10,2,4,9,11,5,12,6,13}。
相应的,发送端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具体可以为:发送端采用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上述方式一中最长交织序列为正序编号。
方式二中,预设规则为: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例如:最长交织序列为{1,2,6,8,9,12,0,5,7,13,4,11,14,3,10,15},该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12,L=4,A=10,Kmax-A=2,首先从该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10和索引大于或等于12的索引,为{1,2,6,8,9,12,0,5,7,13,4,14,3,15},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12的索引减去2,组成的第一交织序列为{1,2,6,8,9,10,0,5,7,11,4,12,3,13}。
相应的,发送端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具体可以为:发送端将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逆序排列也称倒序排列,例如第一比特序列为{0,1,2,3,4,5,6,7,8,9,10,11,12,13,14},{0,1,2,3,4,5,6,7,8,9,10}为信息比特,{11,12,13,14}为CRC比特,将信息比特逆序排列后为{10,9,8,7,6,5,4,3,2,1,0},得到的第三比特序列为{10,9,8,7,6,5,4,3,2,1,0,11,12,13,14}。接着发送端采用第一交织序列对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上述方式二中最长交织序列为反序编号。
第二交织序列可直接使用最长交织序列,相应的,发送端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具体可以为:
发送端将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例如,Kmax=12,L=4,A=10,Kmax-A=2,发送端将第一比特序列(包含4个CRC比特和10个信息比特)扩展为包含12+4=16个特的第四比特序列,第四比特序列中前2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3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发送端采用最长交织序列对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
发送端从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采用第二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时,交织前需要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扩展,交织后需要将交织后的比特序列中值为空的比特去掉,交织操作时延较长;与采用第二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相比,当采用第一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时,根据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第一交织序列的操作可以并行处理,得到第一交织序列后,采用第一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可以直接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因此可降低时延,从而降低编码时延。
该方式中最长交织序列为正序编号。
S103、发送端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发送端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的编码方法可采用现有的极化编码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通过发送端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接着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交织操作所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获取,第一交织序列长度与待编码信息比特数量对应,或者,交织操作所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直接为最长交织序列,最后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从而实现了在分布式CRC编码中,当信息比特数量小于最大信息比特数量时,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得到完成交织过程所需要的交织序列。
下面采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交织操作所采用的交织序列为根据方式一的预设规则获取的第一交织序列为例进行说明,分布式CRC编码的最长交织序列为正序编号的序列π1,交织序列π1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长度为Kmax,CRC多项式为g,CRC比特的个数为L,也称CRC长度为L。假设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为{a0,a1,…,aA-1},信息比特数目A≤Kmax。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编码端),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
其中,{b0,b1,…,bA-1}为A个信息比特,{bA,bA+1,…,b A+L-1}为L个CRC比特。
S202、从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π1'。
以图4所示为例,最长交织序列π1为{2,3,5,9,10,12,4,6,11,13,0,7,14,1,8,15},L=4,A=10,则该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12,Kmax-A=2,首先从π1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2的索引,取出部分为{2,3,5,9,10,12,4,6,11,13,7,14,8,15},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2,组成的第一交织序列π1'为{0,1,3,7,8,10,2,4,9,11,5,12,6,13}。
S203、采用第一交织序列π1'对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c0,c1,…,cA+L-1}。
具体地,图4所示的第一比特序列为{b0,b1,…,b13},采用第一交织序列π1'{0,1,3,7,8,10,2,4,9,11,5,12,6,13}对第一比特序列{b0,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进行交织操作后,
S204、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本实施例中,如下表一中所示,对于表一中的交织序列,针对不同的CRC长度L和不同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提供了不同的CRC多项式以及对应的正序编号交织序列。
表一
以L=19,多项式为0xA2B79,交织序列π1={0,1,2,5,6,7,10,11,13,14,18,19,20,22,23,24,26,31,33,35,37,39,42,44,45,47,51,52,55,56,57,58,60,61,62,64,67,69,70,72,73,76,85,86,89,90,93,94,100,103,104,105,107,109,110,112,113,125,127,128,129,130,131,133,134,137,140,144,145,148,149,152,159,161,162,163,166,169,173,175,178,182,183,186,187,189,195,196,197,200,3,8,12,15,21,25,27,32,34,36,38,40,43,46,48,53,59,63,65,68,71,74,77,87,91,95,101,106,108,111,114,126,132,135,138,141,146,150,153,160,164,167,170,174,176,179,184,188,190,198,201,4,9,16,28,41,49,54,66,75,78,88,92,96,102,115,136,139,142,147,151,154,165,168,171,177,180,185,191,199,202,17,29,50,79,97,116,143,155,172,181,192,203,30,80,98,117,156,193,204,81,99,118,157,194,205,82,119,158,206,83,120,207,84,121,208,122,209,123,210,124,211,212,213,214,215,216,217,218}为例。例如,当前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A=64,则CRC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为{b0,b1,...,b82}。从交织序列π1中,按照S202取出当前所需的交织序列π1'={1,4,8,9,12,13,16,23,25,26,27,30,33,37,39,42,46,47,50,51,53,59,60,61,64,2,5,10,14,17,24,28,31,34,38,40,43,48,52,54,62,65,0,3,6,11,15,18,29,32,35,41,44,49,55,63,66,7,19,36,45,56,67,20,57,68,21,58,69,22,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根据S203对序列{b0,b1,...,b82}进行交织,得到{c0,c1,…,c82}={b1,b4,b8,b9,b12,b13,b16,b23,b25,b26,b27,b30,b33,b37,b39,b42,b46,b47,b50,b51,b53,b59,b60,b61,b64,b2,b5,b10,b14,b17,b24,b28,b31,b34,b38,b40,b43,b48,b52,b54,b62,b65,b0,b3,b6,b11,b15,b18,b29,b32,b35,b41,b44,b49,b55,b63,b66,b7,b19,b36,b45,b56,b67,b20,b57,b68,b21,b58,b69,b22,b70,b71,b72,b73,b74,b75,b76,b77,b78,b79,b80,b81,b82}。
表一中,Kmax=200、L=19、CRC多项式为0xA2B79对应六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三、五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四、六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一、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极化码SC译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三、四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长码长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五、六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短码长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0、CRC多项式为0x191513对应两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1、CRC多项式为0x2E2A69对应两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2、CRC多项式为0x552A55对应两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3、CRC多项式为0x86F4A1对应两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4、CRC多项式为0x1D11A9B对应两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1000、L=11、CRC多项式为0x8D7对应两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2、L=3、CRC多项式为0xD对应四个正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32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64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三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128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四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256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表一和下文表二中的CRC多项式采用比特反序和显示+1的十六进制表示,以多项式0xA2B79为例,对应二进制多项式为(1,0,0,1,1,1,1,0,1,1,0,1,0,1,0,0,0,1,0,1),对应多项式D^19+D^16+D^15+D^14+D^13+D^11+D^10+D^8+D^6+D^2+1。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交织操作所采用的交织序列为根据方式二的预设规则获取的第一交织序列为例进行说明,分布式CRC编码的最长交织序列为反序编号的序列π2,π2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长度为Kmax,CRC多项式为g,CRC比特的个数为L,也称CRC长度为L。假设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为{a0,a1,…,aA-1},信息比特数目A≤Kmax。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编码端),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01、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
其中,{b0,b1,…,bA-1}为A个信息比特,{bA,bA+1,…,b A+L-1}为L个CRC比特。
S302、从最长交织序列π2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第一交织序列π2'。
以图5所示为例,最长交织序列π2为{1,2,6,8,9,12,0,5,7,13,4,11,14,3,10,15},L=4,A=10,则该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12,Kmax-A=2,首先从π2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10和索引大于或等于12的索引,取出部分为{1,2,6,8,9,12,0,5,7,13,4,14,3,15},将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12的索引减去2,组成的第一交织序列π2'为{1,2,6,8,9,10,0,5,7,11,4,12,3,13}。
S303、将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
具体地,将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b0',b1',...,b A+L-1'},其中,当k=0,1,…,A-1,bk'=bA-1-k;当k=A,A+1,…,A+L-1,bk'=bk
S304、采用第一交织序列π2'对第三比特序列{b0',b1',...,b A+L-1'}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具体地,图4所示的第一比特序列为{b0,b1,…,b13},将第一比特序列{b0,b1,…,b13}中的10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b9,b8,b7,b6,b5,b4,b3,b2,b1,b10,b11,b12,b13},采用第一交织序列π2'{1,2,6,8,9,10,0,5,7,11,4,12,3,13}对第三比特序列{b9,b8,b7,b6,b5,b4,b3,b2,b1,b10,b11,b12,b13}进行交织操作后,得到的第二比特序列为{b8,b7,b3,b1,b0,b10,b9,b4,b2,b11,b5,b12,b6,b13}。
S305、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本实施例中,如下表二中所示,对于表二中的交织序列,针对不同的CRC长度L和不同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提供了不同的CRC多项式以及对应的反序编号交织序列。
表二
以L=19,多项式为0xA2B79,交织序列π2={2,3,4,10,12,13,16,17,21,24,26,30,33,36,37,38,40,47,50,51,54,55,59,62,65,66,68,69,70,71,72,74,86,87,89,90,92,94,95,96,99,105,106,109,110,113,114,123,126,127,129,130,132,135,137,138,139,141,142,143,144,147,148,152,154,155,157,160,162,164,166,168,173,175,176,177,179,180,181,185,186,188,189,192,193,194,197,198,199,200,1,9,11,15,20,23,25,29,32,35,39,46,49,53,58,61,64,67,73,85,88,91,93,98,104,108,112,122,125,128,131,134,136,140,146,151,153,156,159,161,163,165,167,172,174,178,184,187,191,196,201,0,8,14,19,22,28,31,34,45,48,52,57,60,63,84,97,103,107,111,121,124,133,145,150,158,171,183,190,195,202,7,18,27,44,56,83,102,120,149,170,182,203,6,43,82,101,119,169,204,5,42,81,100,118,205,41,80,117,206,79,116,207,78,115,208,77,209,76,210,75,211,212,213,214,215,216,217,218}为例。例如,当前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A=64,则CRC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为{b0,b1,...,b82}。从交织序列π2中,按照S302取出当前所需交织序列π2'={2,3,4,10,12,13,16,17,21,24,26,30,33,36,37,38,40,47,50,51,54,55,59,62,64,1,9,11,15,20,23,25,29,32,35,39,46,49,53,58,61,65,0,8,14,19,22,28,31,34,45,48,52,57,60,63,66,7,18,27,44,56,67,6,43,68,5,42,69,41,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并根据S303和S304对序列{b0,b1,...,b82}进行交织,得到{c0,c1,…,c82}={b61,b60,b59,b53,b51,b50,b47,b46,b42,b39,b37,b33,b30,b27,b26,b25,b23,b16,b13,b12,b9,b8,b4,b1,b64,b62,b54,b52,b48,b43,b40,b38,b34,b31,b28,b24,b17,b14,b10,b5,b2,b65,b63,b55,b49,b44,b41,b35,b32,b29,b18,b15,b11,b6,b3,b0,b66,b56,b45,b36,b19,b7,b67,b57,b20,b68,b58,b21,b69,b22,b70,b71,b72,b73,b74,b75,b76,b77,b78,b79,b80,b81,b82}。
表一中,Kmax=200、L=19、CRC多项式为0xA2B79对应六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三、五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四、六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一、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极化码SC译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三、四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长码长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五、六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短码长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例如,长码长是指大于512的码长,短码长是指小于512的码长。
Kmax=200、L=20、CRC多项式为0x191513对应两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1、CRC多项式为0x2E2A6对应两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2、CRC多项式为0x552A55对应两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3、CRC多项式为0x86F4A1对应两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00、L=24、CRC多项式为0x1D11A9B对应两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1000、L=11、CRC多项式为0x8D7对应两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高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低码率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Kmax=22、L=3、CRC多项式为0xD对应四个反序编号交织序列,第一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32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二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64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三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128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第四个交织序列应用于编码码长为256的极化码时具有更好的早停的效果。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交织操作所采用的交织序列为最长交织序列为例进行说明,分布式CRC编码的最长交织序列为正序编号的序列π3,π3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长度为Kmax,CRC多项式为g,CRC比特的个数为L,也称CRC长度为L。假设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为{a0,a1,…,aA-1},信息比特数目A≤Kmax。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编码端),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401、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
其中,{b0,b1,…,bA-1}为A个信息比特,{bA,bA+1,…,b A+L-1}为L个CRC比特。
S402、将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c0,c1,...,cKmax+L-1},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NULL,剩下的比特从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具体地,对第一比特序列{b0,b1,…,bA+L-1}进行扩展,得到第四比特序列{c0,c1,...,cKmax+L-1},其中,当k=0,1,…,Kmax-A-1,ck=NULL;当k=Kmax-A,Kmax-A+1,…,Kmax+L-1,ck=b(k-(Kmax-A))
以图6所示为例,图6所示的第一比特序列为{b0,b1,…,b13},得到的第四比特序列为{NULL,NULL,b0,b1,…,b13}。
S403、采用最长交织序列π3对第四比特序列{c0,c1,...,cKmax+L-1}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d0,d1,...,dKmax+L-1}。
以图6所示为例,π3为{2,3,5,9,10,12,4,6,11,13,0,7,14,1,8,15},采用π3对图6所示的第四比特序列{NULL,NULL,b0,b1,…,b13}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为{b0,b1,b3,b7,b8,b10,b2,b4,b9,b11,NULL,b5,b12,NULL,b6,b13}。
S404、从第五比特序列{d0,d1,...,dKmax+L-1}中去掉值为NULL的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e0,e1,…,eA+L-1}。
以图6所示为例,从第五比特序列{b0,b1,b3,b7,b8,b10,b2,b4,b9,b11,NULL,b5,b12,NULL,b6,b13}中去掉值为NULL的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en为{b0,b1,b3,b7,b8,b10,b2,b4,b9,b11,b5,b12,b6,b13}。
S405、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本实施例中,如上文中表一中所示,对于表一中的交织序列,针对不同的CRC长度L和不同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Kmax,提供了不同的CRC多项式以及对应的正序编号交织序列。详细可参见表一所示。不同的交织序列适用的场景也是相同的,详细可参见关于表一中各序列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L=19,多项式为0xA2B79,交织序列π3={0,1,2,5,6,7,10,11,13,14,18,19,20,22,23,24,26,31,33,35,37,39,42,44,45,47,51,52,55,56,57,58,60,61,62,64,67,69,70,72,73,76,85,86,89,90,93,94,100,103,104,105,107,109,110,112,113,125,127,128,129,130,131,133,134,137,140,144,145,148,149,152,159,161,162,163,166,169,173,175,178,182,183,186,187,189,195,196,197,200,3,8,12,15,21,25,27,32,34,36,38,40,43,46,48,53,59,63,65,68,71,74,77,87,91,95,101,106,108,111,114,126,132,135,138,141,146,150,153,160,164,167,170,174,176,179,184,188,190,198,201,4,9,16,28,41,49,54,66,75,78,88,92,96,102,115,136,139,142,147,151,154,165,168,171,177,180,185,191,199,202,17,29,50,79,97,116,143,155,172,181,192,203,30,80,98,117,156,193,204,81,99,118,157,194,205,82,119,158,206,83,120,207,84,121,208,122,209,123,210,124,211,212,213,214,215,216,217,218}为例。例如,当前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A=64,则CRC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为{b0,b1,...,b82}。根据S402,先得到序列{c0,c1,...,cKmax+L-1}={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b0,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b20,b21,b22,b23,b24,b25,b26,b27,b28,b29,b30,b31,b32,b33,b34,b35,b36,b37,b38,b39,b40,b41,b42,b43,b44,b45,b46,b47,b48,b49,b50,b51,b52,b53,b54,b55,b56,b57,b58,b59,b60,b61,b62,b63,b64,b65,b66,b67,b68,b69,b70,b71,b72,b73,b74,b75,b76,b77,b78,b79,b80,b81,b82};根据S403以及交织序列π3,对{c0,c1,...,cKmax+L-1}进行交织,得到{d0,d1,...,dKmax+L-1}={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b1,b4,b8,b9,b12,b13,b16,b23,b25,b26,b27,b30,b33,b37,b39,b42,b46,b47,b50,b51,b53,b59,b60,b61,b64,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b2,b5,b10,b14,b17,b24,b28,b31,b34,b38,b40,b43,b48,b52,b54,b62,b65,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b0,b3,b6,b11,b15,b18,b29,b32,b35,b41,b44,b49,b55,b63,b66,NULL,NULL,NULL,NULL,NULL,NULL,b7,b19,b36,b45,b56,b67,NULL,NULL,NULL,NULL,b20,b57,b68,NULL,NULL,NULL,b21,b58,b69,NULL,NULL,b22,b70,NULL,NULL,b71,NULL,NULL,b72,NULL,b73,NULL,b74,NULL,b75,b76,b77,b78,b79,b80,b81,b82};根据S404,去除{d0,d1,...,dKmax+L-1}中的NULL比特,得到序列{e0,e1,…,eA+L-1}={b1,b4,b8,b9,b12,b13,b16,b23,b25,b26,b27,b30,b33,b37,b39,b42,b46,b47,b50,b51,b53,b59,b60,b61,b64,b2,b5,b10,b14,b17,b24,b28,b31,b34,b38,b40,b43,b48,b52,b54,b62,b65,b0,b3,b6,b11,b15,b18,b29,b32,b35,b41,b44,b49,b55,b63,b66,b7,b19,b36,b45,b56,b67,b20,b57,b68,b21,b58,b69,b22,b70,b71,b72,b73,b74,b75,b76,b77,b78,b79,b80,b81,b82}。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译码侧)接收到待译码信息比特后,要进行解交织操作,解交织时获取交织序列的过程与发送端(编码侧)是一致的,详细可参见编码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送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编码模块11、交织模块12和第二编码模块13,第一编码模块11用于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交织模块12用于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所述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第二编码模块13用于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可选的,预设规则为: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所述交织模块12用于: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最长交织序列为上文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可选的,预设规则为: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所述交织模块12用于: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最长交织序列为上文表二中的任一个序列。
可选的,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时,所述交织模块12用于: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所述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采用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所述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从所述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最长交织序列为上文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实体装置示意图,该装置1100包括:
存储器11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存储器还可以是flash(闪存)。
处理器1102,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图3所示的编码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1101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实体装置示意图,存储器1101跟处理器1102集成在一起。
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端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编码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编码装置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20)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
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所述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
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
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
所述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包括:
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
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
所述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包括: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
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时,所述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包括: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所述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采用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所述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
从所述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二中的任一个序列。
7.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
交织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所述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
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
所述交织模块用于:
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
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
所述交织模块用于: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
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时,所述交织模块用于: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所述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采用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所述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
从所述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二中的任一个序列。
13.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
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一交织序列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最长交织序列和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第一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A+L,或者,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所述第二交织序列的长度等于Kmax+L,Kmax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应的最大信息比特数目;
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
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A的索引,将取出的所有索引分别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
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
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中按照索引的先后顺序取出所有索引小于A和索引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对取出的索引中大于或等于Kmax的索引减去Kmax-A,组成所述第一交织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A个信息比特按照信息比特的索引逆序排列,得到第三比特序列;
采用所述第一交织序列对所述第三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操作采用的第二交织序列为所述最长交织序列时,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扩展为包含Kmax+L个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所述第四比特序列中前Kmax-A个比特的值设置为空,剩下的比特从第Kmax-A+1个比特开始依次对应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采用所述最长交织序列对所述第四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得到第五比特序列;
从所述第五比特序列中去掉值为空的比特,得到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一中的任一个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长交织序列为说明书中表二中的任一个序列。
1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20.一种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编码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编码装置实施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CN201710667569.7A 2017-08-07 2017-08-07 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391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4667.5A CN108923889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码方法及装置
CN201710667569.7A CN109391347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RU2020109774A RU2739582C1 (ru) 2017-08-07 2018-05-10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кодирования
EP21183833.9A EP3961945B1 (en) 2017-08-07 2018-05-10 De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PCT/CN2018/086329 WO2019029205A1 (zh) 2017-08-07 2018-05-10 编码方法及装置
BR112020002538-0A BR112020002538A2 (pt) 2017-08-07 2018-05-10 método e aparelho de codificação
JP2020504222A JP7009717B2 (ja) 2017-08-07 2018-05-10 符号化方法及び符号化装置
AU2018312696A AU2018312696B2 (en) 2017-08-07 2018-05-10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8758532.8A EP3471303B1 (en) 2017-08-07 2018-05-10 Polar coding methods and devices
KR1020207005038A KR102271646B1 (ko) 2017-08-07 2018-05-10 코딩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6/146,429 US10536240B2 (en) 2017-08-07 2018-09-28 Channel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6/693,906 US11121809B2 (en) 2017-08-07 2019-11-25 Channel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7569.7A CN109391347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4667.5A Division CN108923889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347A true CN109391347A (zh) 2019-02-26
CN109391347B CN109391347B (zh) 2021-10-22

Family

ID=6441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7569.7A Active CN109391347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201810774667.5A Active CN108923889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码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4667.5A Active CN108923889B (zh) 2017-08-07 2017-08-07 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2) EP3961945B1 (zh)
JP (1) JP7009717B2 (zh)
KR (1) KR102271646B1 (zh)
CN (2) CN109391347B (zh)
AU (1) AU2018312696B2 (zh)
BR (1) BR112020002538A2 (zh)
RU (1) RU2739582C1 (zh)
WO (1) WO20190292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208A (zh) * 2017-09-11 2019-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337B (zh) * 2018-09-28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873687B (zh) * 2019-03-29 2022-01-1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信噪比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669A (zh) * 2012-11-16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90915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编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9738B2 (en) * 2007-03-16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able fast decoding of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code blocks
CN101277165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Mimo-mmse-sic-harq通信系统
US8555148B2 (en) * 2007-09-18 2013-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multiple CRCs
CN101286745B (zh) * 2008-05-07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739358A (zh) * 2012-06-01 2012-10-1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LTE的并行Turbo码内交织器的实现方法
KR101951663B1 (ko) * 2012-12-14 2019-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Crc 부호와 극 부호에 의한 부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81462B2 (en) * 2015-12-01 2020-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ture-enabled polar encoder and decod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669A (zh) * 2012-11-16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90915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编码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Design or CRC-assisted Polar code"", 《3GPP TSG RAN WG1 #88,R1-1701630》 *
NOKIA: ""Distributed CRC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2,R1-1711539》 *
NOKIA等: ""Design details of distributed CR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R1-170883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coding and Encoding Latency for Polar Codes with PC Frozen Bits or Distributed CRC Bits"", 《3GPP TSG-RAN WG1 NR AD-HOC#2,R1-1711216》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208A (zh) * 2017-09-11 2019-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347B (zh) 2021-10-22
BR112020002538A2 (pt) 2020-08-04
CN108923889A (zh) 2018-11-30
JP2020530225A (ja) 2020-10-15
CN108923889B (zh) 2019-08-02
AU2018312696A1 (en) 2020-02-20
EP3471303B1 (en) 2021-07-07
EP3471303A1 (en) 2019-04-17
EP3961945B1 (en) 2024-02-21
WO2019029205A1 (zh) 2019-02-14
RU2739582C1 (ru) 2020-12-28
JP7009717B2 (ja) 2022-01-26
EP3471303A4 (en) 2019-05-01
EP3961945A1 (en) 2022-03-02
KR20200029578A (ko) 2020-03-18
AU2018312696B2 (en) 2021-03-04
KR102271646B1 (ko) 2021-07-02
EP3961945C0 (en)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922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leaving data
CN108649964B (zh) Ploar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JP7471357B2 (ja) 符号化方法、復号方法、装置、および装置
CN108923889B (zh) 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8234081B (zh) 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0391872A (zh)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和装置
CN104092470B (zh) 一种Turbo码译码装置及方法
CN109547034A (zh) 译码方法及设备、译码器
CN109327280A (zh) 分段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4286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245852A (zh)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8880565A (zh)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2703687B (zh)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495208B (zh) 编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