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337A -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337A
CN109391337A CN201710687602.2A CN201710687602A CN109391337A CN 109391337 A CN109391337 A CN 109391337A CN 201710687602 A CN201710687602 A CN 201710687602A CN 109391337 A CN109391337 A CN 109391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tbl
downlink
group
downlink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876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337B (zh
Inventor
苏厉
王昭诚
徐凯
孙彦良
庄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6876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3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9955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7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开销较大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波束切换后的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该终端设备响应该控制信令,根据该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背景技术
毫米波高频段(例如高于6GHz频段)具有信号频带宽,波长短,利于实现大规模天线阵列,但该频段信号也有路径损耗高、覆盖差、路径易受遮挡的缺点,而通过形成多个较窄的定向波束(beam)进行信号传输,能够弥补上述缺点,提升信号接收功率和小区内的覆盖性能。
由于用户移动、旋转、遮挡或者其他原因,波束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切换以提高通信的稳定性,波束切换发生的频度远远大于正常移动通信场景下用户接入或者切换的情况。在波束切换的同时,需要调整同步时间,而现有技术中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开销较大,导致系统负担较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开销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波束切换后的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响应所述控制信令,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该同步时间调整量可以包含在控制信令之中,也可以由网络设备自行确定,该同步时间调整量可以用于衡量信号通过目标波束传输与通过原波束传输的时延。
上述同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进行波束切换后的时间同步,实现方式简单,系统开销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上述技术方案中,下行波束切换后的同步实现方式简单,效率较高。不仅如此,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然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挑选取决于终端设备的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报所有的下行波束的测量结果(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报设定数量的链路质量较佳的下行波束的测量结果,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报链路质量满足设定要求的下行波束的测量结果。由于网络设备获得下行波束的TBL,所以,可以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的TBL确定同步时间调整量,进而在控制信令中添加该同步时间调整量,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前后波束的TBL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然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由于网络设备获得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所以,可以根据目标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确定同步时间调整量,进而在控制信令中添加该同步时间调整量,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前后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可以不上报波束组中每个波束的TBL,可以减少上报的数据量,减少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的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进而在接收到该控制信令之后,读取测量的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的TBL,确定二者的差值为同步时间调整量,在进行下行波束切换之后,根据该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上报波束/波束组的TBL,可以减少上报的数据量,减少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的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且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行波束切换后的同步实现方式简单,效率较高。不仅如此,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同步时间,避免了复杂的随机接入同步流程,系统开销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该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上行波束的TBL可以由网络设备测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的TBL;然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TBL,网络设备可以再确定进行上行波束切换时,基于上行波束与下行波束的波束对应性,将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作为同步时间调整量,进而在控制指令中添加该同步时间调整量,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同步时间调整量在进行上行波束切换后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不测量上行波束的TBL,减轻网络设备的负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波束切换的目标波束以及同步时间调整量;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所述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上述同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进行波束切换后的时间同步,实现方式简单,系统开销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上述技术方案中,下行波束切换后的同步实现方式简单,效率较高。不仅如此,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该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的TBL可以由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添加在控制信令之中,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该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前后波束的TBL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该目标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可以由终端设备测量并上报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目标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的差值添加在控制信令之中,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该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前后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测量上行波束的TBL,并基于下行波束与上行波束的波束对应性,将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作为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在控制信令添加该同步时间调整量,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该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不上报下行波束的TBL,减少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减少同步的资源消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网络设备可以测量上行波束的TBL,并将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作为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在控制信令添加该同步时间调整量,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该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同步时间,避免了复杂的随机接入同步流程,系统开销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的TBL,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TBL;或者,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TBL,任一下行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且在下行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下行波束组中任意两个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任一下行波束组的TBL为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所有下行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本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下行波束测量时,测量没各下行波束的TBL,将下行波束的TBL上报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获知信号通过不同下行波束传输的相对时延,便于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的通信进行管理。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具体的,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中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可选的,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收发器,用于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分别于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信连接,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通过所述收发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所述的方法。具体的,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可选的,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收发器,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分别于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信连接,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通过所述收发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三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第三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上下行波束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下行同步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上行同步的示意图;
图4至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开销较大的问题。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5G)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以及新的网络设备系统等。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概念。
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Device)、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内容以UE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该基站可以为5G通信中的基站(gNode B,gNB),也可以为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DMA,WCDMA)中的基站(NodeB)等。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内容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下行波束,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简称,参见图1a。
上行波束,本发明实施例中对UE的上行发送波束的简称,参见图1b。
波束训练,包括下行波束训练以及上行波束训练。下行波束训练时,基站通过不同的下行波束发送信号,针对一个下行波束发送的信号,UE可以通过不同的接收波束接收,以确定该下行波束所对应的一个较佳的接收波束,进而确定采用该较佳的接收波束来接收该下行波束所发送的信号。对应的,上行波束训练时,UE通过不同的上行波束发送信号,针对一个上行波束发送的信号,UE可以通过不同的接收波束接收,以确定该上行波束所对应的一个较佳的接收波束,进而确定采用该较佳的接收波束来接收该上行波束所发送的信号。可选的,波束训练还包括从所有测量的波束对中根据某种原则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波束对作为下行/上行传输波束候选集。
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以及通过波束训练所确定的用于接收经由该发送波束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波束。例如,一个下行波束与UE侧接收该下行波束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波束为一个波束对,一个上行波束与基站侧接收该上行波束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波束为一个波束对。
波束链路延时(time delay of beam link,TBL),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TBL用于衡量通过不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进行信号传输的耗时偏差,它不是信号通过波束所在的波束对传输的绝对耗时,而是该绝对耗时与以基准时长的偏差,该基准时长取决于UE、基站的实现,在不同的UE、基站实现下可以不同。例如,该基准时长可以为信号通过任一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耗时,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基准时长,如设定数量子帧的时长。其中,下行波束的TBL所对应的该基准时长与上行波束的TBL所对应的基准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测量一个波束的TBL时,可以不测量信号通过该波束所在波束对传输的绝对耗时,而可以直接测量该传输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偏差,换言之,可以不用去测量该基准时长的数值。
波束组,包括1个发送波束或多个同一方向的发送波束,例如由多个下行波束所组成的波束组,或者由多个上行波束所组成的波束组。在波束组包括2个或以上波束时,要求波束组中波束的TBL接近,即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不大于设定阈值,该设定阈值可以为一较小的经验值。
波束组的TBL,由于波束组中波束的TBL较为接近,所以可以取一个值来表征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该值即为波束组的TBL。波束组的TBL的取值为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表示为TBLmin)至最大TBL(表示为TBLmax)范围内的一个数值,即区间[TBLmin,TBLmax]内的任意一个数值,例如波束组的TBL可以为波束组中任一波束的TBL,比如TBLmin、TBLmax或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的中位数,波束组的TBL也可以为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的平均值,比如算数平均值、几何平均值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组只包括1个波束,则波束组的TBL与该波束的TBL相同。
波束对应性,如果基站能够基于一个上行波束的链路的测量结果确定一个下行波束的链路的参数,则可以称该上行波束与该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如果上行波束A与下行波束B具有波束对应性,则可以将上行波束A的TBL作为下行波束B的TBL。
下面介绍现有技术中在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
针对下行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时间调整,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架构下,可以采用CP实现下行同步。参照图2,在每个OFDM符号之前插入CP,CP由数据符号尾部的连续N个采样点构成,只要保证所有路径到达信号之间的延时扩展小于CP的长度,不同波束切换时就可以正确恢复出发送信号。
在现有系统中设定了两种CP长度:一种称为常规CP,其长度占整个符号长度的7%;另一种称为扩展CP,其长度占整个符号长度的25%。在OFDM子载波间隔15KHz情况下,常规CP的长度为4.7us,扩展CP的长度为16.7us,在时隙中第一个OFDM符号的CP长度大于其他OFDM符号的CP的长度。实际应用场景下,CP长度的选择依赖于应用环境的不同,往往需要较大覆盖范围或者较复杂无线环境下需要用更长的CP设置。CP长度的选择与无线信道的频谱利用率息息相关,较大的CP长度将带来频率利用率的下降。但是,毫米波高频段(例如高于6GHz频段)通信中子载波间隔变大,符号周期变短,为了满足波束通信的覆盖需求,需要保证CP的长度,导致循环前缀所占开销比例越来越大,频谱利用率迅速下降。
针对上行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时间调整,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基于随机接入(randomaccess,RA)的方法实现。参照图3,当用户接入小区的时刻以及用户需要重新进行上行同步的时刻,启动随机接入流程,基站在上行传输时隙中分配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channel,RACH)资源,用户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前导序列(preamble),基站接收该前导序列,并通过其处理计算用户与基站之间的定时偏差(例如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然后将该定时偏差通过信令(例如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发送给用户,用户采用该时间偏差调整自身的发送时间,达到与基站之间的上行定时同步。但是,每次上行定时同步过程都需要启动复杂的随机接入流程,定时同步开销大、时间长,适用于不需要频繁进行定时同步的场景,例如4G LTE等。但是在波束通信情况下,由于波束切换的频度较高,较长的上行定时同步时间会导致长时间的数据传输中断,同时复杂的同步流程将降低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并提高基站的处理负荷。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方法,参照图4,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基站确定需要进行波束切换,以及确定需要切换至的目标波束。
基站确定需要进行波束切换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当前的通信的质量较差、UE所在的小区发生变更、UE所在的跟踪区发生变更,等等。基站确定目标波束的方式也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基站的各种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予限定。
步骤12、基站向UE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波束切换后的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
步骤13、UE接收控制信令。
步骤14、UE响应控制信令,根据控制信令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该同步时间调整量可以包含在控制信令之中,也可以由基站自行确定,该同步时间调整量可以用于衡量信号通过目标波束传输与通过原波束传输的时延。
上述同步方法中,UE可以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进行波束切换后的时间同步,实现方式简单,系统开销小。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波束切换可以为下行波束切换,对应的,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将接收波束由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本发明实施例将这类控制信令称为第一控制信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波束切换可以为上行波束切换,对应的,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将发送波束由原上行波束切换至目标上行波束,本发明实施例将这类控制信令称为第二控制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步时间调整量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使得同步方法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对同步方法的一些实现方式予以介绍。
(一)下行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1
图5为该下行同步方法1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UE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该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RSRQ)等。UE进行下行波束测量的触发条件以及具体测量方法请参照现有技术中UE的各种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予详述。
步骤22、UE向基站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挑选取决于UE的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UE上报所有的下行波束的测量结果(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在另一些实施例中,UE上报设定数量的链路质量较佳的下行波束的测量结果,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UE上报链路质量满足设定要求的下行波束的测量结果。
步骤23、基站接收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存储下行波束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
步骤24、基站确定需要进行下行波束切换,以及确定需要切换至的目标下行波束。
步骤25、基站读取切换前原下行波束的TBL以及切换后的目标下行波束的TBL,计算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该差值即为同步时间调整量;
步骤26、基站向UE发送第一控制信令,该第一控制信令包括指示目标下行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原下行波束的TBL与目标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
步骤27、UE响应第一控制信令,将接收波束由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并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移动下行定时同步边界。其中,在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为正数时,将下行定时同步边界推迟同步时间调整量;在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为负数时,将下行定时同步边界提前同步时间调整量的绝对值。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下行定时同步边界可以为符号定时边界,也可以为帧定时边界,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定时边界。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行波束切换后的同步实现方式简单,效率较高。不仅如此,由于UE可以根据切换前后波束的TBL差值调整同步时间,无需利用CP来实现波束之间的同步,因而CP的长度可以较短,进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
(二)下行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2
下行同步方法2的基本流程与下行同步方法1相同,改进之处在于,步骤22中UE下行测量报告中携带波束组的TBL,步骤25中基站确定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步骤26中第一控制信令携带该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步骤27中UE根据该波束组的TBL的差值移动下行定时同步边界。
在该同步方法2中,在波束组包括多个下行波束时,UE上报该波束组的TBL,可以不上报波束组中每个波束的TBL,可以减少上报的数据量,减少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的开销。
(三)下行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3
图6为该下行同步方法3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UE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
步骤32、UE向基站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UE保存测量的下行波束的TBL,但可以不向基站上报下行波束的TBL。
步骤33、基站接收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
步骤34、基站确定需要进行下行波束切换,以及确定需要切换至的目标下行波束。
步骤35、基站向UE发送第一控制信令,该第一控制信令包括指示目标下行波束的指示参数。
步骤36、UE响应第一控制信令,将接收波束由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并读取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的TBL,根据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移动下行定时同步边界,该差值即为同步时间调整量。
下行同步方法3的一种可能的变形中,步骤36中UE读取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根据目标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与原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的差值移动下行定时同步边界。
下行同步方法3中,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下行波束的TBL除了可以读取下行波束训练时的下行波束的TBL测量值之外,也可以为在接收该第一波束切换指令之后才对该原下行波束、目标下行波束的TBL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值。该方式能够提高同步时间调整量的精度。
上述下行同步方法3中,UE可以不向基站上报波束/波束组的TBL,可以减少上报的数据量,减少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的开销。
(四)下行波束切换时的同步方法4
图7为该下行同步方法4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基站进行上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上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上行波束的TBL。基站进行上行波束测量的触发条件以及具体测量方法请参照现有技术中基站的各种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予详述。
步骤42、基站确定需要进行下行波束切换,以及确定需要切换至的目标下行波束。
步骤43、基站读取与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计算二者的差值ΔTBL,该ΔTBL即为同步时间调整量。
步骤44、基站向UE发送第一控制信令,该第一控制信令包括指示目标下行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ΔTBL,该ΔTBL即为同步时间调整量。
步骤45、UE响应第一控制信令,将接收波束由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并根据ΔTBL移动下行定时同步边界。
下行同步方法4的一种可能变形中,步骤43中基站读取与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与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计算两个波束组的差值,步骤44中第一控制信令包括该波束组的TBL的差值,步骤45中UE根据该波束组的差值移动下行定时同步边界。
上述下行同步方法4中,基站可以基于波束对应性,将上行波束的TBL作为下行波束的TBL,因而UE可以不向基站上报波束/波束组的TBL,可以减少上报的数据量,减少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的开销。
(五)上行波束切换后的同步方法1
图8为该上行同步方法1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基站进行上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上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上行波束的TBL。
步骤52、基站确定需要进行上行波束切换,以及确定需要切换至的目标上行波束。
步骤53、基站读取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上行波束的TBL,计算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该差值即为同步时间调整量。
步骤54、基站向UE发送第二控制信令,该第二控制信令包括指示目标上行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
步骤55、UE响应第二控制信令,将发送波束由原上行波束切换至目标上行波束,并根据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移动上行定时同步边界。其中,在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为正数时,将上行定时同步边界提前同步时间调整量;在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为负数时,将上行定时同步边界推迟同步时间调整量的绝对值。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上行定时同步边界可以为符号定时边界,也可以为帧定时边界,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定时边界。
上行同步方法1的一种可能变形中,步骤53中基站计算目标上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与原上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的差值,步骤54中第二控制信令包括该波束组的差值,步骤45中UE根据该波束组的差值移动上行定时同步边界。
上行同步方法1中,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以及原上行波束的TBL除了可以读取上行波束训练时的上行波束的TBL测量值之外,也可以为在确定需要切换至目标上行波束之后才对该原上行波束、目标上行波束的TBL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值。该方式能够提高同步时间调整量的精度。
上述上行同步方法1中,基站在上行波束切换时可以计算行定时同步边界的调整量(例如,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指示UE根据该调整量调整上行同步时间,避免了复杂的随机接入同步流程,系统开销小且效率较高。
(六)上行波束切换后的同步方法2
图9为该上行同步方法2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UE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
步骤62、UE向基站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
步骤63、基站接收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
步骤64、基站确定需要进行上行波束切换,以及确定需要切换至的目标上行波束。
步骤65、基站读取与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与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计算二者的差值ΔTBL’,该ΔTBL’即为同步时间调整量。
步骤66、基站向UE发送第二控制信令,该第二控制信令包括目标上行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ΔTBL’。
步骤67、UE响应第二控制信令,将发送波束由原上行波束切换至目标上行波束,并根据ΔTBL’移动上行定时同步边界。
上行同步方法2的一种可能变形中,步骤62中UE向基站上报下行波束组的TBL,而可以不上报下行波束组中下行波束的TBL,步骤65中基站读取与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与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所在波束组的TBL,计算两个波束组的差值,步骤66中第二控制信令携带该波束组的差值,步骤67中UE根据该波束组的差值移动上行定时同步边界。
上述上行同步方法2中,基站在上行波束切换时可以计算行定时同步边界的调整量,指示UE根据该调整量调整上行同步时间,避免了复杂的随机接入同步流程,系统开销小且效率较高。
可选的,在上述所有可能的同步方法中,如果基站进行上行波束测量,则终端可以不进行下行波束测量,或者,基站可以不指示终端进行下行波束测量,或者基站可以不接收终端的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基站可以基于上行波束与下行波束之间的波束对应性,直接根据上行波束测量结果确定下行波束的相关信息,如波束链路质量(RSRP、RSRQ)、波束链路延时TBL等,以减少系统资源消耗。
可选的,在上述所有可能的同步方法中,如果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则基站可以不进行上行波束测量,可以基于上行波束与下行波束之间的波束对应性,直接根据下行波束测量结果确定上行波束的相关信息,如波束链路质量(RSRP、RSRQ)、波束链路延时TBL等,以减少系统资源消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报方法,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71、UE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的TBL;
步骤72、UE向基站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TBL,或者,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TBL。
需要说明的是,UE进行下行波束测量时也可以测量各下行波束所在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也可以包括下行波束对应的该链路质量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中,UE可以在下行波束测量时,测量没各下行波束的TBL,将下行波束的TBL上报基站,使得基站可以获知信号通过不同下行波束传输的相对时延,便于基站对UE的通信进行管理。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实现图4至图9中任一对应的同步方法中UE的功能。该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波束切换后的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
切换模块82,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令,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可选的,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波束链路延时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83,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控制信令之前,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
发送模块84,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波束,且在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所述波束组的TBL为所述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83,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控制信令之前,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
发送模块84,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
可选的,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83,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之前,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
所述切换模块82还用于:读取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可选的,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且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可选的,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可选的,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83,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之前,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
所述切换模块82还用于:读取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以及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如图12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801。上述切换模块、测量模块对应的实体的硬件可以为处理器801。处理器8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模块(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模块等等。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803,处理器801通过收发器803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以及向基站发送下行测量波束报告。该终端设备还包括: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处理器801执行的程序。存储器802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8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上述终端设备的各模块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4至图9所述的同步方法中由UE执行的各步骤的实现方式。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实现图4至图9中任一对应的同步方法中基站的功能。该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91,用于确定波束切换的目标波束以及同步时间调整量;
发送模块9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所述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可选的,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
可选的,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93,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两个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
可选的,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波束,且在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所述波束组的TBL为所述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93,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
可选的,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94,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测量各上行波束的TBL;
所述确定模块91,还用于:读取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以及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
可选的,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94,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测量各上行波束的TBL;
所述确定模块91,还用于:读取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以及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参照图12,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上述确定模块、测量模块对应的实体的硬件可以为处理器。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处理器通过收发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波束测量报告以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该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
上述网络设备的各模块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4至图9所述的同步方法中由基站执行的各步骤的实现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的TBL,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TBL;或者,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TBL,任一下行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且在下行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下行波束组中任意两个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任一下行波束组的TBL为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所有下行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
上述终端设备的各模块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11所述的上报方法中由UE执行的各步骤的实现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4至图10所述方法中由UE执行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4至图10所述方法中由基站执行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4至图10所述方法中由UE执行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4至图10所述方法中由基站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3)

1.一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波束切换后的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响应所述控制信令,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波束链路延时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信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波束,且在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所述波束组的TBL为所述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信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
所述终端设备读取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且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
所述终端设备读取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以及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9.一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波束切换的目标波束以及同步时间调整量;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所述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两个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波束,且在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所述波束组的TBL为所述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测量各上行波束的TBL;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读取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以及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
在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测量各上行波束的TBL;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读取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以及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
15.一种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的TBL,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TBL;或者,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TBL,任一下行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且在下行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下行波束组中任意两个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任一下行波束组的TBL为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所有下行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波束切换后的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响应所述控制信令,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波束链路延时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控制信令之前,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波束,且在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所述波束组的TBL为所述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控制信令之前,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各下行波束的TBL;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之前,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读取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以及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且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之前,测量各下行波束的TBL;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读取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以及与所述原上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下行波束的TBL,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
2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波束切换的目标波束以及同步时间调整量;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指示所述目标波束的指示参数以及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参数进行波束切换,并根据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调整同步时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波束为原下行波束,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下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接收波束由所述原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两个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的链路质量参数以及TBL,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波束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与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波束,且在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波束组中任意两个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所述波束组的TBL为所述波束组中所有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任一下行波束组的波束参数包括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每个下行波束对应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波束组的TBL,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包括所述原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以及所述目标下行波束所在的波束组。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和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测量各上行波束的TBL;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读取与所述目标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以及与所述原下行波束具有波束对应性的上行波束的TBL。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波束为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原波束为原上行波束,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将发送波束由所述原上行波束切换至所述目标上行波束,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与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的差值,任一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同步时间调整量之前,测量各上行波束的TBL;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读取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的TBL以及所述原上行波束的TBL。
3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进行下行波束测量,获得各下行波束的TBL,波束的TBL为信号通过所述波束所在的波束对的传输路径传输的耗时与基准时长的差值,所述波束对包括一个发送波束及其对应的接收波束;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下行波束测量报告,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两个下行波束的TBL;或者,所述下行波束测量报告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组的TBL,任一下行波束组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波束,且在下行波束组中波束数量大于1时,所述下行波束组中任意两个下行波束的TBL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任一下行波束组的TBL为所述下行波束组中所有下行波束的TBL中最小TBL至最大TBL的范围内的数值。
3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指令;
收发器,用于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分别于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信连接,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通过所述收发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指令;
收发器,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分别于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信连接,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通过所述收发器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687602.2A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Active CN109391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7602.2A CN109391337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PCT/CN2018/099955 WO2019029700A1 (zh) 2017-08-11 2018-08-10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7602.2A CN109391337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337A true CN109391337A (zh) 2019-02-26
CN109391337B CN109391337B (zh) 2020-12-25

Family

ID=6527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7602.2A Active CN109391337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1337B (zh)
WO (1) WO20190297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598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22063277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查找方法及装置
WO2022086437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nhancing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beam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3322B1 (en) * 2017-09-18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beam switch commands through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455A (zh) * 2012-07-18 2012-12-12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用于多基站时间同步的微波双向传输装置及时间同步方法
WO2016210302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cell search and selection using beamforming
CN106797593A (zh) * 2014-10-08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移动性同步测量
CN106941702A (zh) * 2017-04-19 2017-07-11 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切换时间检测控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1118A (en) * 1991-10-04 1993-11-09 Motorola, Inc. Simulcast synchron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2164403B (zh) * 2010-02-22 2014-05-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蜂窝与点对点混合网络中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17400B (zh) * 2012-06-26 2017-04-05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微微基站son过程ue接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455A (zh) * 2012-07-18 2012-12-12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用于多基站时间同步的微波双向传输装置及时间同步方法
CN106797593A (zh) * 2014-10-08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移动性同步测量
WO2016210302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cell search and selection using beamforming
CN106941702A (zh) * 2017-04-19 2017-07-11 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切换时间检测控制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598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22063277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查找方法及装置
WO2022086437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nhancing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bea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29700A1 (zh) 2019-02-14
CN109391337B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9001B (zh) 一种tdd系统中rrm测量方法及装置
EP3140949B1 (en) Measurement of deactivated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
CN109391337A (zh) 一种同步方法、上报方法以及对应装置
EP3668205A1 (en) Positioning and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90870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向きリンクチャネル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装置
RU2694015C1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зел сети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ый в них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сигналов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10568133B2 (en) Data send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IL265503A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beam,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474939A (zh) 一种同步信号块测量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035444B (zh) 一种资源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41636A1 (en) Reducing complexity of pattern-based measurements
CN103107873A (zh) 无线资源管理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7132806A1 (zh) 配置导频信号的方法及第一设备
CN110061768A (zh)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KR20230002537A (ko) 포지셔닝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683040A (zh) 通信终端中频率综合器的校准方法与校准装置
CN104521252B (zh) 一种umts到lte的网络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154284B1 (en) Estima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secondary radio-frequency channels
TWI716688B (zh) 一種無線電鏈路監測方法及裝置
CN108810965A (zh) 一种随机接入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4145049B (zh) 一种确定上行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641584B (zh) 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37110A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US202000152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618334B1 (en) Pilot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