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7906B -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7906B
CN109387906B CN201710676172.4A CN201710676172A CN109387906B CN 109387906 B CN109387906 B CN 109387906B CN 201710676172 A CN201710676172 A CN 201710676172A CN 109387906 B CN109387906 B CN 109387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optical
core
tail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61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7906A (zh
Inventor
丁为民
黄梅荪
崔北柱
杨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61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7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1Transmission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3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所述设备包括两个光缆成端单元和用于连接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第一跳纤;每个光缆成端单元包括若干根第一尾纤和若干个第一光纤适配器,一根第一尾纤与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相适配,第一尾纤的连接头插接在第一光纤适配器的一端,第一尾纤的纤芯断头与所述设备的外接光缆的纤芯熔接;第一跳纤为若干根,每根第一跳纤的一端与一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跳纤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且为无源设备,与现有OTN设备相比,系统扩容时只需要简单调整跳纤即可实现,可适应快速业务开通的需求。

Description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城域骨干传送网主要承载城域骨干节点间的电路,这些电路主要以10GE、100GE等大颗粒为主,各节点间的电路数量通常较多。目前,城域骨干传送网主要使用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实现对业务的传送及调度。
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波分复用是一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种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在发送端,通过合波器将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汇合,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分波器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再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以节点M、N、O、P采用80波×100G OTN设备组网为例,如图1所示。相邻节点通过光缆中的2芯(收、发各1芯)互联,实现了四点环网的物理连接。通过OTN设备,将单根光纤转换为80条“虚拟”路径,每条虚拟路径独立工作在不同波长上(λ1~λ80),单波容量可达100G。
以图1中节点M为例,如图2所示,安装于该节点的OTN设备包含至方向O和方向N的光层子架和若干电层子架。光层子架主要实现光信号的耦合、分离及放大。电层子架主要实现各波长业务的交叉与终端。例如,组网初期节点M配置了λ1~λ10线路板和支路板。当节点M需要开通λ11~λ30的业务时,电层子架需扩容相关波道的线路板和支路板,首先将线路板与光层子架的合波分波器连接,再将支路板光口终端至光纤配线架ODF,然后配置网管调试业务,最后实现业务的开通。
伴随开通业务的增多,电层子架的数量会不断增多,通常单节点OTN机架的数量不少于2架。OTN设备组成复杂,包含芯片、光器件、光模块等各种元器件,伴随设备速率的提升和集成度的不断增加,单机功耗也在不断升高,某些厂商的100G OTN单机架满配功耗已接近20kw。
现有基于OTN设备实现业务传送及调度的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OTN设备投资高,例如:80×100G OTN系统单波的综合造价约40万,80×10GOTN系统单波的综合造价约8.5万。
(2)OTN设备功耗大,对机房动力环境要求高。增加OTN设备往往需要对节点市电引入交流系统、开关电源、蓄电池等直流系统扩容改造。
(3)OTN设备散热大,对空调系统要求苛刻。为了增加OTN设备,节点往往需要增加或扩容空调系统。
(4)OTN建设对机房空间要求高,除需要预留OTN机架和支路侧ODF的安装位置外,还需考虑电源系统扩容及空调的安装位置。
(5)OTN设备的散热风扇及配套的空调产生噪音较大,而很多骨干节点毗邻住宅区,会产生噪音扰民情况。
(6)OTN系统扩容复杂,工作量大。以80×100G OTN系统为例,M、N节点之间如果需要扩容20波,则M、N节点相应的OTN机架首先需要新增线路板和支路板,将新增支路板与光层子架的合波分波器连接,再新增支路板端口终端至ODF,然后配置网管调试业务,最后实现业务的开通。
(7)当业务侧接口类型不同时,OTN需要配置不同的业务接口板才能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OTN系统中OTN设备造价高、扩容复杂、工作量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包括两个光缆成端单元和用于连接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第一跳纤;
每个光缆成端单元包括若干根第一尾纤和若干个第一光纤适配器,一根第一尾纤与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相适配,第一尾纤的连接头插接在第一光纤适配器的一端,第一尾纤的纤芯断头与所述设备的外接光缆的纤芯熔接;
所述第一跳纤为若干根,每根第一跳纤的一端与一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跳纤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传送系统,包括外接光缆和至少三个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相邻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外接光缆连接;所述外接光缆的芯数根据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第一尾纤的数量和第一尾纤的芯数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第一尾纤的芯数,确定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需要断开的跳纤的数量;
根据需要断开的跳纤的数量确定所需要的纤芯扩展单元的数量,所需要的纤芯扩展单元的数量等于光交叉连接设备需要断开的跳纤数量的两倍;
断开相应数量的跳纤,将每个跳纤所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
纤芯扩展单元的单芯适配器的另一端作为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业务端口,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基于所述业务端口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光交叉连接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有效减少对机房面积的占用,且设备为无源设备,可以适应任何机房动力、空调环境要求,不产生噪音,与现有OTN系统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造价大大降低,且系统扩容时只需要简单调整跳纤即可实现,可适应快速业务开通的需求,系统直接采用光缆纤芯实现业务的互联,对业务接口侧的接口类型无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OTN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个骨干节点的OTN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纤芯扩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包括两个光缆成端单元10和用于连接两个光缆成端单元10的第一跳纤20;其中,每个光缆成端单元10包括若干根第一尾纤11和若干个第一光纤适配器12,一根第一尾纤11与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12相适配,第一尾纤11的连接头插接在第一光纤适配器12的一端,第一尾纤11的纤芯断头与所述设备的外接光缆的纤芯熔接;
所述第一跳纤20为若干根,每根第一跳纤20的一端与一个光缆成端单元10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跳纤2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光缆成端单元10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12的另一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尾纤的纤芯断头指的是尾纤不带有连接头的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通过外接光缆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可以布置在城域骨干传输网的各城域骨干节点,不同骨干节点间的光交叉连接设备通过光缆实现连接,为骨干节点间实现基于光缆光纤的业务交互提供了新的实现方案。与现有OTN设备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且设备无源,可以适应任何机房的动力、空调环境要求,且不产生噪音,采用光纤实现业务的互联,光交叉连接设备间的连接实现简单,基于该光交叉连接设备的不同节点间的业务扩容实现简单,可有效提高业务开通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尾纤11为m芯尾纤,所述第一光纤适配器12为m芯光纤适配器,第一跳纤20为m芯第一跳纤;m≥2。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基于光纤实现数据交互,为了更好的满足设备间业务扩容的需求,可选择多芯的尾纤以及相适配的光纤适配器、第一跳纤等部件,从而使一个光交叉连接设备通过一条尾纤即可建立与其他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多条光纤链路。当然,此时用于连接不同光交叉连接设备的所述外接光缆也对应是大芯数光缆,具体的,外接光缆的纤芯数量等于设备的尾纤的根数与一根尾纤的光芯数量的乘积。例如,第一尾纤的数量为24根,第一尾纤为12芯尾纤,则所述外接光缆即为288芯光纤带光缆。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光纤链路时,两个光交叉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外接光缆连接,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光缆成端单元10连接的纤芯扩展单元30,如图4所示,所述纤芯扩展单元30包括一根m芯的第二尾纤31、一个m芯的第二光纤适配器32、m根单芯尾纤33和m个单芯适配器34,每根单芯尾纤33的连接头插接在一个单芯适配器34的一端中,每根单芯尾纤33的纤芯断头与第二尾纤31中的一根纤芯断头熔接在一起,第二尾纤31的连接头插接在第二光纤适配器32的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工程阶段(设备未启用),每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中的所有纤序都是未启用的,在任意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需要直通的光纤链路时,两个光交叉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外接光缆,此时只需要在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上,分别断开两个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具有相同纤序的第一跳纤,即每个设备上断开一根第一跳纤,两根第一跳纤所对应的是连通两个设备的相同光路;将每根断开的第一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如图5所示,对于需要建立光纤链路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的每一个设备,断开连接两个光缆成端单元10的第一跳纤20,将断开的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12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30连通,即一个设备需要两个纤芯扩展单元,一个光纤适配器连通一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其中,断开的第一跳纤的数量根据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所述m确定,例如,所述m为12,两个设备之间需要建立24条光纤链路,则只需要断开一根第一跳纤即可,一根跳纤断开后,其连通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即对应24条光纤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完成光纤链路建立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即可以将光芯扩展单元30的单芯适配器34的另一端作为业务接口,完成两个交叉设备所在节点间基于光纤链路的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断开光交叉连接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第一跳纤,将每根断开的第一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包括:
拔掉光交叉连接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第一跳纤,将拔掉的第一跳纤所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纤适配器通过第二跳纤连通。
即在建立光纤链路时,可以直接将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之间的第一跳纤拔掉,然后将第一光纤适配器直接通过第二跳纤与第二光纤适配器连通,每根拔掉的跳纤对应需要两个纤芯扩展单元,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分别连接一个纤芯扩展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纤适配器优选为MPO光纤适配器,第一尾纤和第二尾纤优选为MPO尾纤。
MPO光纤适配器即MPO连接器,是光纤连接器类型的一种,常被用作高速传输标准的连接器类型,是一种多芯插拔式连接器,连接使用时,由阴插头、适配器和阳插头组成,MPO光纤适配器可应用于2~12芯或者更多芯的光纤的活动连接。通过使用多芯MPO光纤适配器组件来提升设备的光纤成端及交叉密度,实现简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传送系统,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外接光缆和至少三个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相邻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外接光缆连接;所述外接光缆的芯数根据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第一尾纤的数量和第一尾纤的芯数确定。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三个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交叉连接设备通过光缆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光传送系统,光交叉连接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布置在需要的节点,不同节点间的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通过外接光缆实现设备间的连接,系统结构简单,业务开通方便,能够快速建立不同设备间的通信,基于所述传送系统为实现不同节点间的业务交互提供了设备基础。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建立任意两个无源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光纤链路时,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还包括纤芯扩展单元;建立任意两个无源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光纤链路时,分别断开两个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第一跳纤,将每根断开的第一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其中,断开的第一跳纤的数量根据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所述m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光传送系统为无源光传送系统,考虑到传送中的损耗等原因,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系统中光缆的总长度不大于设定值,所述设定值优选为80km。其中,光缆的总长度指的是连接多个光交叉连接设备的所有外接光缆的总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任意两个交叉设备之间光纤链路的建立和布线方便,便于系统的管理,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的多个光交叉连接设备成环形连接,如图6所示,三个光交叉设备成环形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传送系统的一种光传送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中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第一尾纤的芯数,确定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各自需要断开的跳纤的数量;
根据需要断开的跳纤的数量确定所需要的纤芯扩展单元的数量,所需要的纤芯扩展单元的数量等于每个设备需要断开的跳纤数量的两倍;
断开相应数量的跳纤,将每个跳纤所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
纤芯扩展单元的单芯适配器的另一端作为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业务端口,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基于所述业务端口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光传送系统及方法,根据数据传输的需要,将光交叉连接设备布置在需要的节点,在工程阶段(即系统未投入使用前),在每个光交叉连接设备内将其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光缆,通过多条跳纤一一连接,即将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尾纤的连接头一端通过第一尾纤适配器与跳纤的连接头连接,此时光缆中的所有纤序均未启用(一条光纤通路为一个纤序,未分配给任一节点使用)。当任意2个节点间需要直通的光纤链路时,只需要分别在这2个节点的光交叉连接设备上,将纤序未启用的跳纤断开,并将光缆成端单元上断开的跳纤所对应的第一光纤适配器接口,分别用两条跳纤分别连接到纤芯扩展单元上即可,纤芯扩展单元上的单芯适配器接口即为业务接口。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光交叉连接设备的每个光缆成端单元的第一尾纤为MPO尾纤111、第一光纤适配器为MPO适配器,第一跳纤为MPO跳纤121。每个光缆成端单元包括24条12芯的MPO尾纤111和24个12芯的MPO适配器112,MPO跳纤为12芯的跳纤,有24根。外接光缆为288芯光纤带光缆即图中所示的A方向288芯光缆和B方向288芯光缆,共对应24路纤序,288芯光缆分配成24路12芯的光纤带单元115,A方向光缆和B方向光缆分别与两个光缆成端单元110的MPO尾纤的纤芯断头熔接。图中,以(#1)-(#24)表示每个光缆成端单元的24个光纤支路,每个支路包括12个纤序,对应12条光纤链路,每个光缆成端单元最多可支持288条光纤链路,288条链路分别对应图中的#1-#288。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每个光纤支路通过MPO跳纤12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MPO尾纤111一端的活动连接器插头即尾纤的连接头113插入在一个MPO适配器112内,MPO尾纤111中的尾缆即不带有连接头的一端114是光纤带光缆,和外接光缆的12芯光纤带单元115熔接,从而使光缆中的一个12芯光纤带单元115成端到一个MPO适配器112中。图中所示为一条288芯光纤带光缆成端在24个12芯的MPO适配器112中。MPO跳纤121为两端带有活动连接器插头的光缆组件,可通过MPO适配器112与MPO尾纤的插头(连接头)组成一个活接头,可一次实现12芯的活动连接。MPO跳纤121中的光缆为光纤带光缆,同MPO尾纤中的尾缆一致。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在图7所示的光交叉连接设备的基础上,还包括纤芯扩展单元30。本实施例中,纤芯扩展单元30的第二尾纤为12芯MPO尾纤131,第二光纤适配器为12芯MPO适配器132。单芯尾纤133有12根,单芯适配器134为12个。MPO尾纤131的连接头插接在MPO适配器132中,单芯尾纤133的连接头插接在单芯适配器134中,MPO尾纤131的12根纤芯与12条单芯尾纤133的纤芯断头即不带连接头的一端分别一一熔接,从而可实现12个单芯接口到1个12芯MPO接口的转换。当需要建立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光纤链路时,假设需要建立24条链路,只需要断开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一个MPO跳纤121,直接将MPO跳纤121拔掉即可,再将断开的跳纤对应的两个MPO适配器112的接口分别与两个光芯扩展单元的MPO适配器132接口通过跳纤连通即可。如图8中所示,断开了(#3)所对应的跳纤,将(#3)对应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MPO适配器的接口分别通过两个跳纤与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MPO适配器132连接起来即可(需要建立光纤链路的两个设备的处理方式相同),此时,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单芯适配器134对应的24个接口即为业务接口,完成了两个设备间24条光纤链路(每个光缆成端单元对应12条,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共24条)的建立,两个设备基于单芯适配器134的24个业务接口进行数据交互。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4个光交叉连接设备,分别设置在M、N、O、P四个节点上,基于所述传送系统为实现4个节点间的通信提供了设备基础。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光传送系统启用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系统的光交叉连接设备为基于图8中所示的光交叉连接设备。本实施例中,对于节点M的光交叉连接设备,288芯光缆中的#1~#12纤序已被节点N和O启用,当节点M和节点P间需要建立24条(A、B方向各12条)光纤链路时,需分别在节点M和节点P内的光交叉连接设备上断开连接适配器接口的跳纤,本实施例中,假设拔掉的是(#2)所对应的跳纤,该跳纤对应纤序#13~#24,将光缆成端单元上A、B方向原(#2)适配器接口(对应纤序为#13~#24)用MPO跳纤跳接到2个纤芯扩展单元(图中未示出)上,具体对应节点M上#13~#24对应的两个适配器接口分别通过跳纤连接两个纤芯成端单元,节点P上#13~#24对应的两个适配器接口分别通过跳纤连接两个纤芯成端单元,完成节点M和节点P之间的24条光纤链路的建立,两个设备对应的四个纤芯扩展单元上的单芯适配器接口即为业务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可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城域骨干传送网的各骨干节点中,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的光传送系统和光传方法,与现有基于OTN设备的传送网相比,本申请提案具有以下技术优点:
(1)系统造价低,以新建80km、288芯无源光传送系统为例,每系统(2芯)造价不足2.5万,不足100G-OTN系统的十分之一。
(2)系统设备无源,可以适应任何机房的动力、空调环境要求,不产生噪音。
(3)系统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288芯系统的所有设备只需占用不足1/2个标准机架,节省对机房空间的占用,能适应机房空间紧张的应用场景。
(4)节点间业务扩容便捷,扩容时只需简单调整2-3根跳纤即可实现,可适应业务快速开通的需求。
(5)直接采用光缆纤芯实现业务的互联,对业务侧的接口类型无限制。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光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光缆成端单元和用于连接两个光缆成端单元的第一跳纤;
每个光缆成端单元包括若干根第一尾纤和若干个第一光纤适配器,一根第一尾纤与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相适配,第一尾纤的连接头插接在第一光纤适配器的一端,第一尾纤的纤芯断头与所述设备的外接光缆的纤芯熔接;
所述第一跳纤为若干根,每根第一跳纤的一端与一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跳纤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光缆成端单元的一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尾纤为m芯尾纤,所述第一光纤适配器为m芯光纤适配器,第一跳纤为m芯第一跳纤;m≥2;
其中,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光纤链路时,所述设备还包括与光缆成端单元连接的纤芯扩展单元;
所述纤芯扩展单元包括一根m芯的第二尾纤、一个m芯的第二光纤适配器、m根单芯尾纤和m个单芯适配器,每根单芯尾纤的连接头插接在一个单芯适配器的一端中,每根单芯尾纤的纤芯断头与第二尾纤中的一根纤芯断头熔接在一起,第二尾纤的连接头插接在第二光纤适配器的一端;
建立任意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光纤链路时,分别断开两个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具有相同纤序的第一跳纤,将每根断开的第一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其中,断开的第一跳纤的数量根据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所述m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断开光交叉连接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第一跳纤,将每根断开的第一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包括:
拔掉光交叉连接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的第一跳纤,将拔掉的第一跳纤所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纤适配器通过第二跳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纤适配器为MPO光纤适配器,第一尾纤和第二尾纤为MPO尾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通过外接光缆连通。
5.一种光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光缆和至少三个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交叉连接设备,相邻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外接光缆连接;所述外接光缆的芯数根据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第一尾纤的数量和第一尾纤的芯数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建立任意两个无源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光纤链路时,所述光交叉连接设备还包括纤芯扩展单元;
建立任意两个无源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光纤链路时,分别断开两个设备的两个光缆成端单元之间具有相同纤序的第一跳纤,将每根断开的第一跳纤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其中,断开的第一跳纤的数量根据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所述m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的多个光交叉连接设备成环形连接。
8.基于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系统的一种光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的光纤链路数量和第一尾纤的芯数,确定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需要断开的跳纤的数量;
根据需要断开的跳纤的数量确定所需要的纤芯扩展单元的数量,所需要的纤芯扩展单元的数量等于光交叉连接设备需要断开的跳纤数量的两倍;
断开相应数量的跳纤,将每个跳纤所对应的两个第一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纤芯扩展单元的第二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通;
纤芯扩展单元的单芯适配器的另一端作为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业务端口,两个光交叉连接设备之间基于所述业务端口进行数据交互。
CN201710676172.4A 2017-08-09 2017-08-09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Active CN109387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6172.4A CN109387906B (zh) 2017-08-09 2017-08-09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6172.4A CN109387906B (zh) 2017-08-09 2017-08-09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906A CN109387906A (zh) 2019-02-26
CN109387906B true CN109387906B (zh) 2020-10-16

Family

ID=6541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6172.4A Active CN109387906B (zh) 2017-08-09 2017-08-09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7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6905B (zh) * 2019-09-19 2021-01-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CN113433633B (zh) * 2020-03-23 2022-08-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光交叉连接单元、连接器适配单元以及光纤连接设备
CN111458801B (zh) * 2020-05-22 2022-04-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光纤熔接和成端数据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55522U (zh) * 2011-03-02 2011-08-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业务接入光交箱
CN202794641U (zh) * 2012-09-19 2013-03-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大容量光缆交接箱
CN103293619A (zh) * 2013-06-24 2013-09-11 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横制交叉连接的光纤配线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09260A (zh) * 2014-02-28 2014-05-21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3074B2 (en) * 2004-02-06 2006-03-14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connection closure having at least one connector por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55522U (zh) * 2011-03-02 2011-08-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业务接入光交箱
CN202794641U (zh) * 2012-09-19 2013-03-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大容量光缆交接箱
CN103293619A (zh) * 2013-06-24 2013-09-11 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横制交叉连接的光纤配线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09260A (zh) * 2014-02-28 2014-05-21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906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9679B (zh) 一种线卡框、多框集群路由器、选路及报文处理方法
EP2965534B1 (en) Com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789753B (zh) 一种线卡框、多框集群路由器、及报文处理方法
US4941720A (en) Optical cable network with an excess number of leads in reserve
CN109387906B (zh)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JP2009522866A (ja) 小型形状因子のプラガブルonu
CN101848054A (zh) 具有自愈功能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实现广播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251097A1 (en) Passive architectural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2201866A (zh) 一种将光信号直接传输到用户设备的方法
CN112005530A (zh) 可热插拔的无线缆接触交换机壳体
CN103023568B (zh) 线卡、光模块及光网络设备
Matsumoto et al. Core selective switch based branching unit architectures and efficient bidirectional core assignment scheme for regional SDM submarine system
JP6095652B2 (ja) 対称光多重化ノード
CN202102153U (zh) 有源光缆
US20220216925A1 (en) Terminal line interface module for undersea open cable system access
CN102200617B (zh) 一种有源光缆
US643035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esting optical networks using router modules
CN203054305U (zh) 一种用于fttx光通信网络中的光缆交接箱
CN113259781A (zh) 连接结构及设备安装方法
CN112083530B (zh) 一种n×m有阻塞低成本的光交叉矩阵
CN111239914B (zh) 一种城域骨干传送网光交叉连接设备
CN202978946U (zh) 线卡、光模块及光网络设备
JPH1051815A (ja) 自動心線切替型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終端装置
CN105900356A (zh) 接入设备及网络通信系统
CN113840186A (zh) 实现大型光clos网络互连的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