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6905B -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46905B CN110646905B CN201910888631.4A CN201910888631A CN110646905B CN 110646905 B CN110646905 B CN 110646905B CN 201910888631 A CN201910888631 A CN 201910888631A CN 110646905 B CN110646905 B CN 1106469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device
- started
- node
- odf
-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涉及光配线网络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每个光纤配线架ODF上安装节点装置,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将各节点装置级联,获取配置数据,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根据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本发明,通过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即可计算并显示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以便于施工人员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跳纤,节约走纤空间,本方法对走纤距离范围的计算过程更为简单快捷,且ODF的改造过程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配线网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网络的发展,电信机房中使用了大量的光纤配线架ODF(OpticalDistribution Frame)。在进行业务开通时,经常需要使用一根光纤从多个光纤配线架ODF的某个架的一个子框的某个端口跳接到另外一个架的一个子框中的某个端口,来进行光路的接续。由于光纤两端端口位置的不同,所需的走纤长度也各不相同。在事先不知道所需走纤长度、也没有辅助计算工具的情况下,跳接施工人员为了保险起见,一般会选择尽可能长的光纤进行跳接,长此以往容易造成ODF中的走纤空间被浪费和阻塞,甚至ODF端口还没用完的情况下,走纤空间已不足。
为了配合ODF跳接施工时的走纤,现有的辅助计算工具,如便携式计算器和施工指导装置等,需要事先对ODF的架体、子框、单盘和端口资源进行智能化标记改造,然后结合配套网管系统,精确计算出走纤的最短长度,以实现跳纤长度的计算过程,辅助计算装置还可以动画的描绘出走纤路由图指导施工人员走纤。
但是,使用上述计算工具前,对ODF智能化标记改造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标记的资源量较多,且还需要精确测量出ODF多个部件的尺寸数据,投入成本过大。这种辅助计算工具依赖使用定制的APP或软硬件系统,需要对配线架的走纤空间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并录入APP或软硬件系统中,这些计算方式的实现需要使用者投入专人来维护这些软件和硬件系统,使用成本也较大。另外,这些软硬件系统手动交互较为复杂,对于跳纤施工这种手工密集型的作业流程来说较为不便。
实际跳纤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的习惯、不同施工队对于换向、防交叉以及美观等的理解不同、或现场可能出现的部分走纤槽和绕线柱无法使用等情况,走纤时往往需要绕行。即使精确计算出最短长度,给出逼真的走纤路由动画,仍然会出现光纤长度不足或出现各种多余盘绕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对ODF改造简单,走纤距离计算过程方便快捷。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在每个光纤配线架ODF上安装节点装置,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将各节点装置级联,获取配置数据,上述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
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根据上述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被启动后,按照级联顺序找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具体包括:
后启动的节点装置向其级联的节点装置发送查找数据包,上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包括上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ID;
上述级联的节点装置将其自身的ID加到上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中;
判断上述级联的节点装置是否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若是,则结束;若否,则按照级联顺序将带有该节点装置ID的查找数据包转发给下一个级联的节点装置,如此重复直至下一级联的节点装置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具体包括:
上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生成包含后启动的节点装置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的完整路由堆栈的响应数据包,并将上述响应数据包按照上述完整路由的反向路由返回至后启动的节点装置;
上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根据上述完整路由堆栈的记录得到从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所经过的节点装置数量。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被启动后,以其自身ID为起始ID,按照级联顺序逐级发送携带起始ID的数据包,直至其他所有节点装置接收并存储上述起始ID。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节点装置被启动时,判断上述节点装置内是否存储起始ID,若是,则该节点装置为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若否,则该节点装置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获取配置数据具体包括:
通过RFID配置软件填写配置数据,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将上述配置数据写入RFID配置卡片;
将RFID配置卡片在每个节点装置上刷卡,每个节点装置读取并存储上述配置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RFID感应模块;
现场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通过RFID计算卡片依次对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和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RFID感应模块刷卡。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配置数据还包括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
各节点装置上电启动时,通过读取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发送注册请求数据包到物联网平台。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NB-loT通信模块,上述NB-loT通信模块设有北向接口;
远程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通过上述物联网平台依次调用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和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北向接口。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系统,其包括:
多个节点装置,每个节点装置设置于一个ODF,并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级联,上述节点装置用于获取配置数据,上述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
启动装置,其用于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进行先后启动;
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被启动后,用于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然后根据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通过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即可计算并显示上述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以便于施工人员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跳纤,节约走纤空间,相对于对走纤最短长度的精确计算,本方法对走纤距离范围的计算过程更为简单快捷,且ODF的改造过程简单。
(2)本发明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所依赖的ODF配置数据较少,且配置数据获取简单,仅需要知道每个ODF的整体长、宽、高和深度即可。
(3)本发明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当选择现场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可通过RFID计算卡片依次对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和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RFID感应模块刷卡,即可得到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更准确的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跳纤;当选择远程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通过依次调用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和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北向接口,即可得到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避免施工人员两次往返施工现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计算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装置的部署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装置的硬件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北向接口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的实施例,其包括步骤:
S1.在每个光纤配线架ODF上安装节点装置,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将各节点装置级联,获取配置数据,上述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
本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装置均可设置两个级联接口,各节点装置按照ODF的排列顺序,通过连接数据线级联起来。其中,每个ODF的尺寸数据具体包括每个ODF的整体长、宽、高和深度,不包括每个ODF的子框和单盘等部件的具体尺寸数据。因此,数据采集的工作量较小,获取简单方便。
S2.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然后根据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其中,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可称之为起始节点装置,后启动的节点装置可称之为终止节点装置。
本实施例的方法,在光配线网络跳接施工时,可计算跳纤长度范围。当需要计算任意两个ODF之间所需走纤距离时,仅通过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后启动的终止节点装置可根据级联关系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然后根据该节点装置数量和配置数据,即可对走纤距离范围进行计算,并显示出该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便于施工人员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跳纤,节约走纤空间,相对于对走纤最短长度的精确计算,本方法对走纤距离范围的计算过程更为简单快捷,且ODF的改造过程简单。
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终止节点装置被启动后,需要按照级联顺序找到上述起始节点装置,具体包括:
首先,终止节点装置向其级联的节点装置发送查找数据包,上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包括终止节点装置的ID。
级联的节点装置接收该查找数据包后,将其自身的ID加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中,然后判断该级联的节点装置是否为起始节点装置,若是,则表示终止节点装置的级联节点装置为起始节点装置。若否,则按照级联顺序将带有该节点装置ID的查找数据包转发给下一个级联的节点装置,如此重复直至下一级联的节点装置为起始节点装置。
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中,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具体包括:
首先,起始节点装置生成包含终止节点装置到起始节点装置的完整路由堆栈的响应数据包,并将该响应数据包按照上述完整路由的反向路由返回至终止节点装置。
然后,终止节点装置根据上述完整路由堆栈的记录得到从起始节点装置到终止节点装置所经过的节点装置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起始节点装置被启动后,记录自身为起始节点装置,以其自身ID为起始ID,按照级联顺序逐级发送携带起始ID的数据包,直至其他所有节点装置接收并存储上述起始ID,此时,其他所有节点装置都知道起始节点装置的ID。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当有节点装置被启动时,首先判断该节点装置内是否存储有起始ID。当上述节点装置内未存储上述起始ID,则判断该节点装置为起始节点装置;当上述节点装置内存储有上述起始ID,则判断该节点装置为终止节点装置。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A1、启动节点装置;
A2、判断该节点装置内是否存储起始ID,若是,转向A6,若否,转向A3;
A3、该节点装置记录自身为起始节点装置,存储自身ID为起始ID;
A4、向级联的节点装置发送携带起始ID的数据包;
A5、级联的节点装置接收该数据包并存储起始ID,并判断该级联的节点装置是否还有下一级联的节点装置,若是,转向A4,若否,结束。
A6、节点装置记录自身为终止节点装置,并向级联的节点装置发送查找数据包;
A7、级联的节点装置将自身ID放入该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中;
A8、该级联的节点装置判断自身是否为起始节点装置,若是,转向A10,若否,转向A9;
A9、向下一级联的节点装置转发查找数据包,再转向A7;
A10、起始节点装置生成包含终止节点装置到起始节点装置的完整路由堆栈的响应数据包,并将该响应数据包按照上述完整路由的反向路由返回至终止节点装置;
A11、终止节点装置根据上述完整路由堆栈的记录得到从起始节点装置到终止节点装置所经过的节点装置数量;
A12、根据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
参见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感应模块。上述节点装置获取配置数据具体包括:
首先通过RFID配置软件填写好配置数据,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将上述配置数据写入RFID配置卡片中。然后将RFID配置卡片在每个节点装置的感应模块上刷卡,每个节点装置读取并存储上述配置数据。
当配置数据发生改变时,通过RFID配置软件写入新的配置数据给RFID配置卡片,由每个节点装置重新获取并存储。
本实施例中,现场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跳纤施工人员可利用RFID计算卡片依次对起始节点装置和终止节点装置的RFID感应模块刷卡,来完成节点装置的启动。然后根据终止节点装置显示的走纤距离范围,结合实际情况,更准确的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跳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配置数据还包括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各节点装置上电启动时,便自动连接到运营商NB-loT网络,然后通过读取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发送注册请求数据包到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
本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l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通信模块,该NB-loT通信模块设有北向接口。NB-loT通信模块通过受限应用程序协议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负责节点装置和运营商物联网平台的上下行数据通信,以对外实现COAP协议的POST接口作为北向接口,使节点装置具备远程访问能力。
各节点装置完成注册后,管理走纤施工的第三方资源系统便可通过互联网访问运营商物联网平台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来远程调用北向接口,来远程启动节点装置的计算。COAP协议作为应用于物联网的类Web协议,采用表述性状态传递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风格的接口调用方式。
具体地,远程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第三方资源系统通过上述物联网平台依次调用起始节点装置和终止节点装置的北向接口,来完成节点装置的启动。终止节点装置完成计算后将结果通过物联网平台反馈给资源系统,即可在走纤施工人员到达机房之前根据走纤距离范围选择合适规格的跳纤,避免施工人员两次往返施工现场进行勘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启动装置和多个节点装置。
每个节点装置设置在一个ODF上,并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级联,上述节点装置用于获取配置数据,上述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
启动装置用于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
上述终止节点装置被启动后,用于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然后根据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节点装置包括计算处理模块21、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模块22、RFID感应模块23、NB-loT通信模块24、数据存储模块25、电源模块26和级联接口模块27。其中,上述RFID感应模块23和LCD显示模块22设置于节点装置的面板上。计算处理模块21可选用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模块25可选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上述电源模块26用于对级联接口模块27、RFID感应模块23、数据存储模块25、NB-loT通信模块24、LCD显示模块22和计算处理模块21进行供电。
上述级联接口模块27用于按照ODF的排列顺序将上述节点装置与相邻的节点装置通过连接数据线级联起来。连接数据线可实现节点装置之间的通信和供电。
上述RFID感应模块23用于获取配置数据,以及提供人机交互。当RFID配置卡片在每个节点装置的RFID感应模块23上刷卡时,RFID感应模块23接收配置数据。当RFID计算卡片在节点装置的RFID感应模块23上刷卡时,RFID感应模块23收到启动信息。
上述数据存储模块25用于存储RFID感应模块23接收的配置数据,还用于存储由级联接口模块27获取的起始ID。
上述NB-loT通信模块24设有北向接口。在节点装置上电启动时,NB-loT通信模块24用于发送注册请求数据包到物联网平台进行节点装置的上线注册。当第三方资源系统通过上述物联网平台调用节点装置的北向接口时,NB-loT通信模块24接收到启动信息。
上述LCD显示模块22用于对计算结果进行显示。具体地,当节点装置为被启动的终止节点装置时,LCD显示模块22显示两个ODF间的走纤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计算处理模块21分别与级联接口模块27、RFID感应模块23、数据存储模块25、NB-loT通信模块24、LCD显示模块22和电源模块26连接。
计算处理模块21用于通过级联接口模块27实现与级联的节点装置之间的通信;在接收到RFID感应模块23或NB-loT通信模块24反馈的启动信息时,计算处理模块21还用于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
该相应的计算处理包括:根据数据存储模块25中是否存储有起始ID,判断该被启动的节点装置是起始节点装置还是终止节点装置。
当判断该节点装置是起始节点装置时,按照级联顺序逐级进行发送携带起始ID的数据包,直至其他所有节点装置接收并存储上述起始ID。
当判断该节点装置是终止节点装置时,计算走纤距离范围,并将该范围通过LCD显示模块22进行显示,或通过NB-loT通信模块24反馈给资源系统。
节点装置上电启动时,计算处理模块21还用于从数据存储模块25中读取物联网平台的注册地址信息,然后通过NB-Iot通信模块发送注册请求数据包到物联网平台来完成节点装置到物联网平台的上线注册过程。
现有的计算方法可得到精确的跳纤长度,但是,施工人员实际选择跳纤长度时,并不需要精确到两个端口间跳纤长度的多少,实际所使用的跳纤长度均是根据计算长度选择一个接近的固定规格长度。跳纤的固定规格长度有3m、5m、8m、10m等。因此,精确计算两个端口间的跳纤长度并无太大意义。
相较于精确计算走纤距离的工具,本实施例的系统可得到走纤范距离的一个可选范围,且部署节点装置后无需额外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节点装置之间可自行互联互通,方便组网。本装置使用时,仅需携带一张RFID计算卡片现场获取走纤距离范围,或通过已有资源系统提前获取走纤距离范围,无需携带额外硬件装置或者操作专用软件APP,也无需复杂参数输入,因此,对跳纤施工流程影响较小。
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适用于上述各方法,通过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即可计算并显示上述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计算过程简单快捷。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7)
1.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
在每个光纤配线架ODF上安装节点装置,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将各节点装置级联,获取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
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根据所述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
还包括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被启动后,按照级联顺序找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具体包括:
后启动的节点装置向其级联的节点装置发送查找数据包,所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包括所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ID;
所述级联的节点装置将其自身的ID加到所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中;
判断所述级联的节点装置是否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若是,则结束;若否,则按照级联顺序将带有该节点装置ID的查找数据包转发给下一个级联的节点装置,如此重复直至下一级联的节点装置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
所述配置数据还包括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各节点装置上电启动时,通过读取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发送注册请求数据包到物联网平台;
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NB-loT通信模块,所述NB-loT通信模块设有北向接口;远程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第三方资源系统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依次调用先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北向接口;
将所述走纤距离范围反馈给第三方资源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具体包括:
所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生成包含后启动的节点装置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的完整路由堆栈的响应数据包,并将所述响应数据包按照所述完整路由的反向路由返回至后启动的节点装置;
所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根据所述完整路由堆栈的记录得到从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所经过的节点装置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启动的节点装置被启动后,以其自身ID为起始ID,按照级联顺序逐级发送携带起始ID的数据包,直至其他所有节点装置接收并存储所述起始I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节点装置被启动时,判断所述节点装置内是否存储起始ID,若是,则该节点装置为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若否,则该节点装置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配置数据具体包括:
通过RFID配置软件填写配置数据,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将所述配置数据写入RFID配置卡片;
将RFID配置卡片在每个节点装置上刷卡,每个节点装置读取并存储所述配置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RFID感应模块;
现场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先后启动时,通过RFID计算卡片依次对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和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RFID感应模块刷卡。
7.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节点装置,每个节点装置设置于一个ODF,并按照每个ODF的排列顺序级联,所述节点装置用于获取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包括每个ODF的尺寸数据;
启动装置,其用于对需要跳接的两个ODF的节点装置进行先后启动;
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被启动后,用于找到需要跳接ODF的两个节点装置之间级联的节点装置数量,然后根据配置数据,计算并显示需要跳接的两个ODF之间的走纤距离范围;
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还用于在被启动后,向其级联的节点装置发送查找数据包,所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包括所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ID;
所述级联的节点装置还用于将其自身的ID加到所述查找数据包的路由堆栈中,并判断自身是否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若是,则结束;若否,所述级联的节点装置还用于按照级联顺序将带有自身ID的查找数据包转发给下一个级联的节点装置,直至下一级联的节点装置为先启动的节点装置;
所述配置数据还包括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各节点装置还用于在上电启动时,通过读取物联网平台注册地址信息,发送注册请求数据包到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
每个节点装置均设有NB-loT通信模块,所述NB-loT通信模块设有北向接口;所述启动装置为第三方资源系统,所述第三方资源系统用于通过物联网平台依次调用先启动的节点装置和后启动的节点装置的北向接口;
所述后启动的节点装置还用于将计算得到的走纤距离范围反馈给第三方资源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88631.4A CN110646905B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88631.4A CN110646905B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6905A CN110646905A (zh) | 2020-01-03 |
CN110646905B true CN110646905B (zh) | 2021-01-05 |
Family
ID=6901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88631.4A Active CN110646905B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469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25046B (zh) * | 2021-08-04 | 2022-05-17 | 北京瑞祺皓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配线设备的自动配线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74766B1 (en) * | 2000-07-21 | 2004-08-10 | E-Tag Systems, Inc. | Method for efficiently querying and identifying multiple items o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CN1645838A (zh) * | 2005-01-19 | 2005-07-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完整路由信息的自组网按需距离矢量多路由方法 |
CN103312546A (zh) * | 2013-06-14 | 2013-09-18 | 杭州沃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配置管理ZigBee网络的方法 |
CN103973563A (zh) * | 2013-01-29 | 2014-08-06 | 上海振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路由传输方法 |
CN105530185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 覆盖路由网络、基于覆盖路由网络的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
CN105933355A (zh) * | 2016-07-07 | 2016-09-0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终端管理方法、物联网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 |
CN105956692A (zh) * | 2016-04-26 | 2016-09-21 | 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坐标识别的线缆自动敷设设计方法 |
CN106034266A (zh) * | 2015-03-20 | 2016-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光路由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6845031A (zh) * | 2017-03-10 | 2017-06-13 | 宁波华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线网中线缆敷设路由自动分配方法 |
CN108109249A (zh) * | 2018-01-26 | 2018-06-01 | 河南云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云门禁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08307255A (zh) * | 2017-12-28 | 2018-07-20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实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epon长距离传输特性的方法 |
CN108540553A (zh) * | 2018-04-08 | 2018-09-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物联网数据管理方法、平台及设备 |
CN108667778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设备绑定方法、终端和物联网设备 |
CN209103302U (zh) * | 2018-10-09 | 2019-07-12 | 深圳市润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种卡片读写一体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3567B (zh) * | 2008-12-19 | 2011-04-13 |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光通信的高压输电线路监测方法 |
WO2013169200A1 (en) * | 2012-05-10 | 2013-11-14 | Dellcron Ab | Method for placement of ducts/cables and device for planning placement thereof |
CN104459899B (zh) * | 2013-09-13 | 2016-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KR102247971B1 (ko) * | 2014-10-24 | 2021-05-0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
US10034407B2 (en) * | 2016-07-22 | 2018-07-24 | Intel Corporation | Storage sled for a data center |
CN109387906B (zh) * | 2017-08-09 | 2020-10-1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
CN110059885B (zh) * | 2019-04-23 | 2022-01-14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光纤铺设路径的优化方法 |
CN110062303B (zh) * | 2019-05-28 | 2021-08-24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mesh网络的自适应大容量交叉光通信设备架构 |
-
2019
- 2019-09-19 CN CN201910888631.4A patent/CN1106469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74766B1 (en) * | 2000-07-21 | 2004-08-10 | E-Tag Systems, Inc. | Method for efficiently querying and identifying multiple items o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CN1645838A (zh) * | 2005-01-19 | 2005-07-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完整路由信息的自组网按需距离矢量多路由方法 |
CN103973563A (zh) * | 2013-01-29 | 2014-08-06 | 上海振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路由传输方法 |
CN103312546A (zh) * | 2013-06-14 | 2013-09-18 | 杭州沃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配置管理ZigBee网络的方法 |
CN105530185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 覆盖路由网络、基于覆盖路由网络的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
CN106034266A (zh) * | 2015-03-20 | 2016-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光路由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5956692A (zh) * | 2016-04-26 | 2016-09-21 | 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坐标识别的线缆自动敷设设计方法 |
CN105933355A (zh) * | 2016-07-07 | 2016-09-0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终端管理方法、物联网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 |
CN106845031A (zh) * | 2017-03-10 | 2017-06-13 | 宁波华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线网中线缆敷设路由自动分配方法 |
CN108667778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设备绑定方法、终端和物联网设备 |
CN108307255A (zh) * | 2017-12-28 | 2018-07-20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实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epon长距离传输特性的方法 |
CN108109249A (zh) * | 2018-01-26 | 2018-06-01 | 河南云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云门禁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08540553A (zh) * | 2018-04-08 | 2018-09-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物联网数据管理方法、平台及设备 |
CN209103302U (zh) * | 2018-10-09 | 2019-07-12 | 深圳市润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种卡片读写一体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6905A (zh) | 2020-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83786B (zh) | 一种接口压力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4765678B (zh) | 对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进行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AU2012238229B2 (en) | Multi-modal customer care system | |
KR20170101957A (ko) | 스마트 디바이스를 사용하는 모발 염색 시스템 | |
CN108537533A (zh) | 一种自助购物结算方法及系统 | |
EP2159960A1 (en) | Billing testing method and billing device | |
CN110266752A (zh) | 区块链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646905B (zh) |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8734317A (zh) | 网约车订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455752A (zh) | 密码设置和密码验证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 |
KR20020064971A (ko) | 데이터 통신 단말기 | |
CN106598530A (zh) | 显示面板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6126146A (zh) | 一种用于双屏异显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270837A (zh) | 一种利用闲置资源的分布式任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 |
CN109034880A (zh) | 收入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7453933A (zh) | 一种服务整合平台及方法 | |
CN109978380A (zh) | 一种工作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1796785B (zh) | 一种多媒体幕墙的显示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7231305B (zh) | 一种路由代理及缓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7682153A (zh) | 网络接入方法、密码远程更新方法、物联网设备及系统 | |
CN105591842B (zh) |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版本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143171A (zh) | 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844467A (zh) | 数据展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9413205A (zh) | 一种监理数据上传方法及装置 | |
CN113449086B (zh) | 对话管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