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260A -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9260A
CN103809260A CN201410072617.4A CN201410072617A CN103809260A CN 103809260 A CN103809260 A CN 103809260A CN 201410072617 A CN201410072617 A CN 201410072617A CN 103809260 A CN103809260 A CN 103809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jumping fiber
fiber
jumping
optic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2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9260B (zh
Inventor
李中勋
邵海波
朱雪锋
刘灿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26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9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09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9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跳纤操作面、跳纤存储侧、光缆成端面、光缆引入侧以及前后走纤侧;所述跳纤操作面与所述光缆成端面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光缆成端面上设有多个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间隔地排布有多个所述供架间跳纤沿所述机架前后走纤的前后走纤槽;从而所述架间跳纤经过所述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光缆成端面一侧时,通过相邻的光纤配线架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走纤而实现架间跳纤。

Description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架以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FTTX的发展,机房内的光纤数量不断地增加,对跳纤的可管理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光纤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DF)的使用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伴随着机房用地的日趋紧张,机房昂贵的使用空间对光纤配线架也提出更好的容量需求。小曲率半径光纤的出现为进一步增大光线配线架的容量提供了便利。然而,采用该小曲率半径光线的光纤配线架大多处于研发阶段;此外,光纤单元箱的容量增大的同时,将使得光缆光纤和跳纤数量大大增加,导致布线和走纤更加密集交叉复杂,给操作带来了不便。
传统的光纤配线架一般为单面操作,其功能单一,容量较小且密度较低;此外,架间跳纤需要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并需要在机架内预留大量的空间用于存储冗余跳纤,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这种光纤配线架跳纤布线复杂,交叉较多,给安装、维护和管理带来不便。因而,需要发明一种容量大、密度高、可同时实现双面操作,且布线和管理清晰光纤配线架,以解决跳纤的管理问题的光纤配线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密度、大容量、布线清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光纤配线架以及光纤配线架布线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实现跳纤的引出、管理和端接的跳纤操作面,用于实现架间跳纤的垂直路由以及余纤的冗余缓冲的跳纤存储侧,用于实现光缆的成端的光缆成端面,供所述光缆引入的光缆引入侧以及提供所述架间跳纤前后路由的前后走纤侧;所述跳纤操作面与所述光缆成端面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所述光缆成端面上设有多个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
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间隔地排布有多个所述供架间跳纤沿所述机架前后走纤的前后走纤槽;从而所述架间跳纤经过所述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光缆成端面一侧时,通过相邻的光纤配线架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走纤而实现架间跳纤。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配线架还包括多个熔接配线单元箱;多个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沿所述机架的纵向排布;
其中,每一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包括多个熔接配线单元;每一所述熔接配线单元上朝向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以及朝向所述光缆成端面的一侧分别可拉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跳纤操作面上还设有多个为所述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在相邻两个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之间;
所述跳纤操作面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盘存架内跳纤的储纤单元;所述储纤单元内沿平行于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绕纤柱;所述架内跳纤通过所述多个绕纤柱盘存在所述储纤单元内;
所述储纤单元下方还设有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跳纤存储侧上设有转向柱、储纤槽以及用于盘存所述架间跳纤的多个挂纤柱;其中所述转向柱设置在所述跳纤存储侧的底部;所述储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挂纤柱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排布在所述储纤槽内。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缆引入侧的顶部设有光缆固定板组件,以实现所述光缆的引入和固定。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走纤侧上还设有多个导纤板组件,所述多个导纤板组件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分布,且每一所述导纤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靠近所述跳纤操作面箱的一侧。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其采用上述的光纤配线架,其中所述布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光缆引入侧引入光缆后,从光缆成端面的一侧将所述光缆引入熔接配线单元箱内,并连接所述光缆和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
S2、将跳纤的一侧与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相连接,并从跳纤操作面的一侧将所述跳纤的另一侧穿出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在所述跳纤操作面上进行架内跳纤或架间跳纤。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跳纤为架内跳纤时,所述架内跳纤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穿出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后,经过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并沿机架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后到达所述跳纤操作面底部的储纤单元;
在所述储纤单元内的绕纤柱上进行盘存和转向后,所述架内跳纤沿所述机架的纵向向上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过纤圈,并经过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进入另一熔接配线单元箱内,并与所述另一熔接配线单元箱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相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跳纤为入架架间跳纤时,所述入架架间跳纤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穿出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后,经过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并沿机架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后绕过转向柱,悬挂盘存在挂纤柱上;入架架间跳纤随后经过跳纤操作面底部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水平走纤,并经过相邻的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机架的光缆成端面的一侧,进而实现入架架间跳纤。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跳纤为出架架间跳纤时,所述出架架间跳纤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后,通过前后走纤侧上的导纤板组件导向,随后沿前后走纤槽走纤到达机架的光缆成端面的一侧,从而实现出架架间跳纤。
实施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即光纤配线架布线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光缆成端面与跳纤操作面单独分开,使得机架能够进行双面操作,实现功能分区,从而机架的管理更加清晰;机架上配置专用的水平通道以及前后走纤通道供架间跳纤走纤,使得架间跳纤无需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进行走纤,降低架间跳纤的成本以及减少了架间跳纤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使得本发明的配线架容量比传统的光纤配线架大、密度高,能够有效地解决紧张空间的机房内的配线管理问题;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缆,解决传统光纤配线架设备侧采用预端接光缆无法引入与存盘的问题;此外,在布线时架内跳纤以及架间跳纤采用隔离式管理,使得跳纤的走纤路由清晰,便于维护和管理;同时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拓展了机架的使用场景,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光纤配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光纤配线架从背面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光纤配线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光纤配线架的后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光纤配线架的左视图;
图6是图1中的光纤配线架的右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熔接配线单元的内部结构简要示意图;
图8是光纤配线架的光缆成端的走纤路由示意图;
图9是光纤配线架的内架内跳纤以及入架架间跳纤的走纤路由示意图;
图10是光纤配线架的内出架架间跳纤的走纤路由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光线配线架内的熔接配线单元后部抽拉时的走纤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光线配线架内的熔接配线单元前部抽拉时的走纤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采用预端接光缆的走纤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采用MPO光缆的走纤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还有一实施例中采用普通光缆的走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光纤配线架一般采用单面操作、功能简单、容量小,且架间跳纤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进行走纤,占用空间大且成本高;此外,光纤配线架内的跳纤布线复杂、交叉较多,不利于维护和管理。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将光缆成端面与跳纤操作面单独分开,使得机架能够进行双面操作,实现功能分区,从而机架的管理更加清晰;机架上配置专用的水平通道以及前后走纤通道供架间跳纤走纤,使得架间跳纤无需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进行走纤,降低架间跳纤的成本以及减少了架间跳纤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使得本发明的配线架容量比传统的光纤配线架大、密度高,能够有效地解决紧张空间的机房内的配线管理问题;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缆,解决传统光纤配线架设备侧采用预端接光缆无法引入与存盘的问题;此外,在布线时架内跳纤以及架间跳纤采用隔离式管理,使得跳纤的走纤路由清晰,便于维护和管理;同时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拓展了机架的使用场景,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光纤配线架的结构。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光线配线架包括机架1以及多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具体参见图1-2,机架1进一步包括跳纤操作面11、跳纤存储侧12、光缆成端面13、光缆引入侧14以及前后走纤侧15。其中,跳纤操作面11与光缆成端面13相对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跳纤操作面11位于机架1的正面(前侧),而光缆成端面13位于机架1的背面(后侧),从而光缆从机架1的背面(后侧)进行引入,而跳纤的操作在机架1的正面(前侧)进行;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跳纤操作面11设置在机架1的背面(后侧),而光缆成端面13设置在机架1的正面(前侧),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跳纤存储侧12设置在跳纤操作面11的左侧;光缆引入侧14位于光缆成端面13的右侧,而前后走纤侧15位于光缆成端面13的左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跳纤存储侧12也可以位于跳纤操作面11的右侧;而光缆引入侧14以及前后走纤侧15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进一步参照图1-2并一并参照图7可知,多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沿机架1的横向贯穿整个机架1,并沿机架1的纵向间隔排布。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沿机架1的纵向间隔排布设有6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
其中,每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设有至少一个可前后拉动并进行前后操作的高密度的熔接配线单元20,以实现光缆3(参见图8)的成端。该熔接配线单元20具体用于提供熔接盘固定位、MPO型光纤成端位以及预端接型光纤的存储位。其中,每个熔接配线单元20朝向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以及朝向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分别可拉动从而完成线缆的操作以及维护。
例如,当熔接配线单元20上朝向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向外拉动时,可以对线缆完成以下操作:将跳纤4(参见图9和图10)与该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其具体为将跳纤4插接在熔接配线单元20内的适配器的一侧上。
而当熔接配线单元20上朝向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向外拉动时,可以对线缆完成以下操作:将引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光缆3与其中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具体为光缆3所分出的光纤或连接的尾纤插接在该熔接配线单元20内的适配器的另一侧上。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部配置有6个熔接配线单元20,从而可以扩充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容量,进而提高光纤配线架的容量和密度。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熔接配线单元20的个数也可以为其他。本发明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每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还包括用于防尘的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该第一盖板21朝向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而第二盖板22朝向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将多个熔接配线单元20与外界环境相隔绝。
图3中右侧的虚线示出了本发明的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如图3所示,跳纤操作面11用于实现跳纤的引出、管理以及端接。具体来说,在跳纤操作面11上设有多个跳纤水平走纤槽111,以提供架内跳纤41(参见图9)和架间跳纤(参见图9和图10,架间跳纤包括入架架间跳纤42和出架架间跳纤43)的水平路由通道;每一跳纤水平走纤槽111沿机架1的纵向间隔地分布在相邻两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之间。每一跳纤水平走纤槽111靠近跳纤存储侧12的一侧均相应地设有一个第一过纤圈112,从而实现对架内跳纤41或架间跳纤的导向。跳纤操作面11靠近机架1底部的一侧还设有储纤单元113,在该储纤单元113内平行于跳纤水平走纤槽111的方向上间隔地设有多个绕纤柱114,使得通过绕纤柱114能够将架内跳纤41盘存在储纤单元113内,提高机架1内储纤的密度以及容量。在本实施例中,该储纤单元113内优选地设有3个绕纤柱114;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绕纤柱114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此外,在跳纤操作面11上还设有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该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位于储纤单元113的下方,用于为架间跳纤(包括入架架间跳纤42和出架架间跳纤43)提供水平路由通道。
图3中左侧的虚线表示机架1的跳纤存储侧12。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3,跳纤存储侧12用于实现架间跳纤的垂直路由、余纤的冗余缓冲以及跳纤进入配线面板的导向。其中,跳纤存储侧12上设有转向柱121、跳纤托板122、储纤槽123以及多个挂纤柱124。其中,转向柱121设置在跳纤存储侧12上靠近机架1的底部,用于对架间跳纤进行转向。跳纤托板122沿机架1的纵向位于转向柱121的下方,用于承托转向后的架间跳纤。储纤槽123沿机架1的纵向延伸,且多个挂纤柱124沿机架1的纵向间隔排布在出现槽123内,从而架间跳纤可通过储纤槽123内的挂纤柱124进行悬挂和盘存,以实现架间跳纤的垂直路由和余纤的冗余缓冲。
图4左侧的虚线示出了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参见图2和图4,光缆成端面13主要用于实现光缆3的引入、固定及成端。具体来说,在机架1上,光缆成端面13设置在跳纤操作面11的相对面上,且光缆3可通过该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以实现对光缆3所分出的光纤或连接的尾纤在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插接。光缆成端面13上设有多个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31,以提供架间跳纤的水平路由通道;每一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31沿机架1的纵向间隔地分布在相邻两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和每个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31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过纤槽132,其中,过纤槽132为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走纤路由。具体而言,在架间跳纤走纤至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时,从相邻的光纤配线架的机架1上的过线槽132走纤;并通过该过纤槽132走纤进入相邻的光纤配线架1的跳纤操作面11上。
参见图5,光缆引入侧14位于光缆成端面13的右侧,主要用于实现光缆的引入以及固定。光缆引入侧14上设有光缆固定板组件141(参见图4)、多个第二过纤圈142以及多个光缆导纤槽143。其中,光缆固定板组件141位于光缆引入侧14的顶部,用于实现光缆3的引入和固定。每个第二过纤圈142沿机架1的纵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光缆导纤槽143分别设置在每个第二过纤圈142的下方,从而对所引入的光缆3进行导向。
一并参见图2和图6,前后走纤侧15位于光缆成端面13的左侧,用于对架间跳纤进行导向,并提供架间跳纤的前后走纤路由通道。该前后走纤侧15上设有分别呈间隔排布的多个导纤板组件151和多个前后走纤槽152。其中,每个导纤板组件151分别位于前后走纤侧15上靠近每个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用于将跳纤4从跳纤操作面11进入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时,对跳纤4进行导向。每个前后走纤槽152均设置在每个导纤板组件151的下方,从而为架间跳纤提供前后走纤路由通道,使得架间跳纤能够从跳纤操作面11沿着前后走纤槽152到达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而无需沿着机房顶部的走纤架走纤。
以下结合图8-10简要阐述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的布线方式。
光缆3的布线方式如图8所示。参见图8,光缆3从机架1的光缆引入侧14的顶端引入后,通过光缆固定板组件141进行固定;随后光缆3经过第二过纤圈142以及光缆导纤槽143的导向后,从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与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进行熔接配线。
架内跳纤41的布线方式如图9所示。参见图9,架内跳纤41的一端与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相接,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后,经过该熔接配线单元箱2下方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111,随后沿机架1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112后到达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底部的储纤单元113,在储纤单元113内通过绕纤柱114进行盘存和转向,从而实现对架内跳纤41的冗余缓冲。随后,经过绕纤柱114的转向后的架内跳纤41沿机架1的纵向向上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112后,经过跳纤水平走纤槽111,进入另一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与另一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相接。
图9进一步示出了入架架间跳纤42的布线方式。参照图9,入架架间跳纤42的一端连入一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其中该熔接配线单元箱2区别于架内跳纤41两端相接的两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入架架间跳纤42同样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后,经过该熔接配线单元箱2下方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111,并沿机架1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112到达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的底部。随后入架架间跳纤42经过转向柱121转向后悬挂在挂纤柱124上,从而实现入架架间跳纤42的垂直路由以及余纤的冗余缓冲。此后,入架架间跳纤42到达机架1的跳纤操作面11底部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并通过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进行走纤,而后通过与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最接近(即,最靠近机架1底部的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前后走纤槽152到达机架1的到达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而实现架间跳纤。
图10示出了出架架间跳纤43的布线方式。参照图10,出架架间跳纤43一端与一个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接,另一端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后,通过导纤板组件151的导向,随后沿前后走纤槽152进行走纤到达机架1的到达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而实现架间跳纤。
由此,入架架间跳纤42以及出架架间跳纤43可通过机架1上的水平走纤槽(包括位于跳纤操作面11上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以及位于光缆成端面13上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31)以及前后走纤槽152实现架间跳纤,而无需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此外,架内跳纤41、入架架间跳纤42以及出架架间跳纤43之间的走纤路由采用隔离式的管理,其走纤路由清晰,便于维护。
图11-12示出了本发明的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实现前后拉动(即,分别朝向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拉动以及朝向光缆成端面13一侧拉动)时的走纤路由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当熔接配线单元20进行后部抽拉(即从光缆成端面13一侧对熔接配线单元20进行拉动)时,可以对适配器上靠近光缆成端面13一侧的光缆3进行操作。其中光缆3从光缆引入侧14引入及固定,并经过光缆导纤槽143后,从靠近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内部;光缆3随后分出光纤或连接的尾纤(未标号)分别插接在其中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的适配器23一侧的插口上。
如图12所示,当熔接配线单元20进行前部抽拉时(即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对熔接配线单元20进行拉动),跳纤4(架内跳纤41、入架架间跳纤42或出架架间跳纤43)的一端插接在适配器23上靠近跳纤操作面11一侧的插口上,另一端从靠近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穿出该熔接配线单元箱2,进而实现架内跳纤或架间跳纤。
参照图13-15,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还适用于引入不同的光缆,例如预端接光缆31、MPO(Multi-fiber Push-On)光缆32或普通光缆33;以下示出单个熔接配线单元20内的光缆引入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当引入预端接光缆31时,预端接光缆31从光缆引入侧14引入并固定,随后通过光缆导纤槽143后,从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内部;预端接光缆31通过位于熔接配线单元2内的预端接模块311后分出多个预端接光纤312,多个预端接光纤312分别插接在适配器23靠近光缆成端面13的插口上。而适配器23另一侧的插口则插入从靠近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与该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接的跳纤4,其原理参见前面所述。
如图14所示,当引入MPO光缆32时,MPO光缆32以同样的方式从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内部,随后插接在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内的MPO适配器321一侧的插口上。MPO光纤322的一端插接在MPO适配器321另一侧的插口上;而MPO光纤322的另一端插接在适配器23靠近光缆成端面13一侧的插口上。且适配器23另一侧的插口则插入从靠近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与该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接的跳纤4,其原理参见前面所述。
如图15所示,熔接配线单元20的内部设有熔接盘24。当引入普通光缆33时,普通光缆33以同样的方式从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的内部,随后连接到熔接盘24一侧。熔接盘24另一侧与尾纤331的一端相连接。而尾纤331的另一端插接在适配器23靠近光缆成端面13一侧的插口上。且适配器23另一侧的插口则插入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与该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接的跳纤4,其原理参见前面所述。
由此,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可以根据需要对机架1上的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熔接配线单元20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可使用不同的光缆3,而不需要单独地配置不同光缆3成端所需的不同的熔接配线单元箱2(或熔接配线单元20),其制作简单,成本相对降低。
以下结合图8-15对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进行解释。其中,该布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光缆引入侧14引入光缆3后,从光缆成端面13上的一侧将光缆3引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连接光缆3和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
S2、将跳纤4的一侧与该熔接配线单元20相连,并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将跳纤4的另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在跳纤操作面11上进行架内跳纤或架间跳纤。
具体来说,步骤S1还进一步包括:光缆3从光缆引入侧14引入后,通过光缆固定板组件141固定;并且光缆3经过第二过纤圈142以及光缆导纤槽143后,从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入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插接在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20的适配器23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当跳纤4为架内跳纤41、入架架间跳纤跳纤42或出架架间跳纤43时,其具体布线方法也有所不同。故步骤S2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9,当跳纤4为架内跳纤41时,架内跳纤41从跳纤操作面11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后,经过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111,并沿机架1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112后到达跳纤操作面11底部的储纤单元113;在储纤单元113内的绕纤柱114上进行盘存和转向后,架内跳纤41沿机架1的纵向向上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112,并经过跳纤水平走纤槽111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进入另一熔接配线单元箱2内,并与熔接配线单元箱2相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9,当跳纤4为入架架间跳纤42时,入架架间跳纤42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后,经过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111,并沿机架1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112后绕过转向柱121,悬挂盘存在挂纤柱124上;随后入架架间跳纤42进一步经过跳纤操作面11底部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115水平走纤,并经过相邻的前后走纤槽152到达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进而实现入架架间跳纤。
参照图10,当跳纤4为出架架间跳纤43时,出架架间跳纤43从跳纤操作面11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2后,通过前后走纤侧15上的导纤板组件151导向后沿前后走纤槽152走纤到达机架1的光缆成端面13的一侧,从而实现出架架间跳纤。
综上,实施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以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通过将光缆成端面与跳纤操作面单独分开,使得机架能够进行双面操作,实现功能分区,从而机架的管理更加清晰;机架上配置专用的水平通道以及前后走纤通道供架间跳纤走纤,使得架间跳纤无需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进行走纤,降低架间跳纤的成本以及减少了架间跳纤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使得本发明的配线架容量比传统的光纤配线架大、密度高,能够有效地解决紧张空间的机房内的配线管理问题;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缆,解决传统光纤配线架设备侧采用预端接光缆无法引入与存盘的问题;此外,在布线时架内跳纤以及架间跳纤采用隔离式管理,使得跳纤的走纤路由清晰,便于维护和管理;同时本发明的光纤配线架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拓展了机架的使用场景,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实现跳纤的引出、管理和端接的跳纤操作面,用于实现架间跳纤的垂直路由以及余纤的冗余缓冲的跳纤存储侧,用于实现光缆的成端的光缆成端面,供所述光缆引入的光缆引入侧以及提供所述架间跳纤前后路由的前后走纤侧;所述跳纤操作面与所述光缆成端面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所述光缆成端面上设有多个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
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间隔地排布有多个供所述架间跳纤沿所述机架前后走纤的前后走纤槽;从而所述架间跳纤经过所述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光缆成端面一侧时,通过相邻的光纤配线架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走纤而实现架间跳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熔接配线单元箱;多个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沿所述机架的纵向排布;
其中,每一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包括至少一个熔接配线单元;每一所述熔接配线单元上朝向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以及朝向所述光缆成端面的一侧分别可拉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纤操作面上还设有多个为所述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在相邻两个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之间;
所述跳纤操作面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盘存架内跳纤的储纤单元;所述储纤单元内沿平行于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绕纤柱;所述架内跳纤通过所述多个绕纤柱盘存在所述储纤单元内;
所述储纤单元下方还设有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纤存储侧上设有转向柱、储纤槽以及用于盘存所述架间跳纤的多个挂纤柱;其中所述转向柱设置在所述跳纤存储侧的底部;所述储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挂纤柱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排布在所述储纤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引入侧的顶部设有光缆固定板组件,以实现所述光缆的引入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走纤侧上还设有多个导纤板组件,所述多个导纤板组件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分布,且每一所述导纤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靠近所述跳纤操作面一侧。
7.一种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中所述布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光缆引入侧引入光缆后,从光缆成端面的一侧将所述光缆引入熔接配线单元箱内,并连接所述光缆和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
S2、将跳纤的一侧与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相连接,并从跳纤操作面的一侧将所述跳纤的另一侧穿出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在所述跳纤操作面上进行架内跳纤或架间跳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跳纤为架内跳纤时,所述架内跳纤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穿出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后,经过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并沿机架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后到达所述跳纤操作面底部的储纤单元;
在所述储纤单元内的绕纤柱上进行盘存和转向后,所述架内跳纤沿所述机架的纵向向上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过纤圈,并经过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进入另一熔接配线单元箱内,并与所述另一熔接配线单元箱内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跳纤为入架架间跳纤时,所述入架架间跳纤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穿出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后,经过相邻的跳纤水平走纤槽,并沿机架的纵向向下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纤圈后绕过转向柱,悬挂盘存在挂纤柱上;入架架间跳纤随后经过跳纤操作面底部的第一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水平走纤,并经过相邻的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机架的光缆成端面的一侧,进而实现入架架间跳纤。
10.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跳纤为出架架间跳纤时,所述出架架间跳纤从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穿出熔接配线单元箱后,通过前后走纤侧上的导纤板组件导向,随后沿前后走纤槽走纤到达机架的光缆成端面的一侧,从而实现出架架间跳纤。
CN201410072617.4A 2014-02-28 2014-02-28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Active CN103809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2617.4A CN103809260B (zh) 2014-02-28 2014-02-28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2617.4A CN103809260B (zh) 2014-02-28 2014-02-28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260A true CN103809260A (zh) 2014-05-21
CN103809260B CN103809260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70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2617.4A Active CN103809260B (zh) 2014-02-28 2014-02-28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0926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130A (zh) * 2015-10-30 2015-12-30 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高密度光纤理线架
CN107643575A (zh) * 2017-11-09 2018-01-30 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mpo式光纤配线架
CN10938790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CN110244419A (zh) * 2019-05-28 2019-09-17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光缆交换箱
CN114609737A (zh) * 2022-04-19 2022-06-10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配线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5304A (en) * 1993-04-30 1994-08-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Connector distribution assembly for a fiber optic detector system
CN201654288U (zh) * 2009-12-31 2010-11-24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大容量光纤配线架
CN202204967U (zh) * 2011-08-29 2012-04-25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112测量台的双面光纤总配线架
CN203117456U (zh) * 2012-12-28 2013-08-07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熔接配线装置
CN203287592U (zh) * 2013-06-09 2013-11-13 湖南省康普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双面光纤总配线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5304A (en) * 1993-04-30 1994-08-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Connector distribution assembly for a fiber optic detector system
CN201654288U (zh) * 2009-12-31 2010-11-24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大容量光纤配线架
CN202204967U (zh) * 2011-08-29 2012-04-25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112测量台的双面光纤总配线架
CN203117456U (zh) * 2012-12-28 2013-08-07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熔接配线装置
CN203287592U (zh) * 2013-06-09 2013-11-13 湖南省康普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双面光纤总配线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130A (zh) * 2015-10-30 2015-12-30 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高密度光纤理线架
CN10938790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CN109387906B (zh) * 2017-08-09 2020-10-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CN107643575A (zh) * 2017-11-09 2018-01-30 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mpo式光纤配线架
CN110244419A (zh) * 2019-05-28 2019-09-17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光缆交换箱
CN114609737A (zh) * 2022-04-19 2022-06-10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配线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260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260A (zh) 光纤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CN103281596A (zh) 具有侧向滑动适配器阵列的适配器面板
CN205280989U (zh) 一种在通信机房内使用的光纤总配线架
CN104269128A (zh) 一种拼接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7831575A (zh) 分层式抽拉结构及高密度光纤配线箱
CN105204130A (zh) 高密度光纤理线架
CN202904083U (zh) 光纤总配线架
WO2013120270A1 (zh) 一种高密度单元箱
CN115166919A (zh) 一种数据中心光互联的mpo高密度布线系统及应用
CN202351470U (zh) 室内壁挂式分光分纤盒
JP2008224998A (ja)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CN202661688U (zh) 一种盒式光分型光缆交接箱
CN202383337U (zh) 一种光纤总配线架
WO2013149370A1 (zh) 一种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CN102621646B (zh) 一种大容量光缆交接箱
CN201666963U (zh) 双面光纤总配线架
CN202904086U (zh) 光纤总配线架
CN201773203U (zh) 一种光缆交接箱
CN201477263U (zh) 用于电信业的中间光纤配线架
CN107643575A (zh) 一种兼容mpo式光纤配线架
CN2758795Y (zh) 一种适用于波分复用环境下的光纤分配架
CN203025393U (zh) 一种光纤总配线架
CN102313954A (zh) 光缆交接箱
CN204855897U (zh) 一种光纤配线整机机架
CN202956513U (zh) 单面光纤总配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Ma Jialong 17, 1701, Daxi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17

Patentee after: SUNSEA A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107, Tsinghua information port complex,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4

Address after: 518000 Plant 1201, No. 3 Guansheng 4th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Ma Jialong 17, 1701, Daxi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17

Patentee before: SUNSEA A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104, 1f, complex building, No. 7, Keji 6th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R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Zhu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Plant 1201, No. 3 Guansheng 4th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