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6843B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6843B
CN109386843B CN201710657774.5A CN201710657774A CN109386843B CN 109386843 B CN109386843 B CN 109386843B CN 201710657774 A CN201710657774 A CN 201710657774A CN 109386843 B CN109386843 B CN 109386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windproof ring
windproof
supporting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77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6843A (zh
Inventor
周世玉
张金阳
王维亮
邓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77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6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6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6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0Tops, e.g. hot plates;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8Draught sh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包括燃烧器、支架和防风圈,所述的防风圈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的防风圈上设置有支锅结构,用于支撑放置锅具。本发明中通过将支锅结构设置在燃烧系统的防风圈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支锅架,缩短了支锅架向燃烧器中心延伸的长度,从而避免了支锅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造成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烟气,不利于环保和健康,本发明中,该支架与防风圈可拆卸连接,在支架安装上防风圈后有利于支撑圆底锅具,在拆卸下防风圈后,支架可直接支撑平底锅,从而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炉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目前集成灶具有高效双环纯铜制燃烧器及防干烧系统,通过双环燃烧器实现火力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又结合防干烧系统,使集成灶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然而,即使是使用高效双环燃烧器仍会有大量的能量流失,使燃气灶的实际使用效率下降,同时也对厨房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燃烧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缺陷:
1、现有技术中燃烧系统的防风圈与支锅架之间的拆卸结构复杂,不利于拆卸;
2、现有技术中燃烧系统的防风圈安装在支锅架上,防风圈只有防风聚能的作用,锅具还是需要支锅架支撑,支锅架需要向燃烧器上方延伸,且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从而使得火焰接触到支锅架,造成火焰容易产生烟气的问题,污染了环境,且不利于健康。
3、现有技术中,有的燃烧器只适合圆底锅,有的燃烧器只适合平底锅,当然也有的燃烧器结构可以同时适应平底锅和圆底锅,但是当一种结构同时适应于平底锅和圆底锅则难以同时对两种锅具均具有较好的支撑,也难以对两种锅均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4、现有技术中,防风圈的结构和角度没有根据实际燃烧器的结构原理设计,只是空有简单的防风结构,实际上并不能起到聚能提高热效率的作用。
申请号为201620448849.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风聚能锅支架,用于燃气灶中,包括支架圈和支架脚片,支架脚片固定在支架圈的顶部;还包括防风聚能环;所述的支架脚片上开有安装面;安装面倾斜设置,且其底部比顶部更靠近支架圈的中心;防风聚能环为上下开口的倒圆锥环形,其上口大,下口小;防风聚能环的顶面固定在安装面上;防风聚能环的底部位于支架圈的顶部上方,其顶部位于支架脚片的顶部下方;防风聚能环的下口位于支架圈中间的上方,上口位于支架脚片顶部的下方。该专利中,防风聚能环与支架脚片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容易拆卸,其支架脚片同时用于固定防风聚能环和用于支撑锅具,且其结构同时适用于支撑平底锅或圆底锅,其为了尺寸考虑,其内部放置圆底锅的结构较小,只能将圆底锅较小的底面位于燃烧器的上方,从而不利于提高燃烧效率,而当放置平底锅时,其防风聚能环限制了平底锅接触燃烧器燃烧传热的面积,也不利于提高燃烧效率,且其支架脚片为了实现支撑圆底锅,需要向靠近轴心的位置延伸,从而使得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从而容易产生烟气,污染环境,且不利于健康。
综上所述,只有在集成灶燃烧系统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开发,对包含支锅架在内的集成灶燃烧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布置,才能既满足对集成灶安全性能的需求,又能满足对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提高集成灶燃烧效率的目的。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灶,通过将支锅结构设置在燃烧系统的防风圈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支锅架,缩短了支锅架向燃烧器中心延伸的长度,从而避免了支锅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造成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烟气,不利于环保和健康,本发明中,该支架与防风圈可拆卸连接,在支架安装上防风圈后有利于支撑圆底锅具,在拆卸下防风圈后,支架可直接支撑平底锅,从而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集成灶,包括燃烧器、支架和防风圈,所述的防风圈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的防风圈上设置有支锅结构,用于支撑放置锅具。
在上述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支锅架(类似于本发明的支架)直接支撑锅具的,从而使得支锅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从而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烟气,不利于环保和健康,而本发明中,创造性的在支架上设置有支锅结构,从而缩短了支架向燃烧器中心延伸的长度,从而避免了支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为上下开口的圆锥形结构,其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所述的支锅结构设置在防风圈的上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上开口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凸出部,各凸出部向防风圈的轴心延伸形成所述的支锅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支锅结构设置在防风圈的上开口处,从而与燃烧器在垂直高度方向上的间距增大,有利于避免凸出部的端部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的凸出部的顶端不低于防风圈的上开口,优选的,所述的凸出部的顶端与防风圈的上开口平齐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因为凸出部用于支撑放置锅具,所以其顶端不宜低于防风圈的上开口,若低于防风圈的上开口,则锅具的底面容易封堵防风圈的上开口,容易产生烟气降低了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各凸出部顶部靠近防风圈轴心的一端向下倾斜,与锅具底面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各凸出部顶部靠近防风圈轴心的一端向下倾斜,在其朝向锅具的顶面上形成有呈圆弧状的支撑面,该支撑面至少包括与锅具配合的第一弧度面和由该第一弧度面平滑过渡至防风圈的第二弧度面,所述的第一弧度面的倾斜弧度小于第二弧度面,第一弧度面有利于支撑锅具,第二弧度面有利于限制锅具在水平面上的活动。
优选的,所述防风圈的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75°。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防风圈的环面倾斜角度大明显提高了集成灶的热效率,且有利于增加支锅结构与燃烧器的垂直距离,避免了支锅结构影响到集成灶的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由支架主体向防风圈轴心延伸设置的用于支撑固定所述防风圈的支撑结构,所述的防风圈卡接限位在所述的支撑结构上;
在上述方案中,支架并非直接用于支撑锅具的,而是用于固定限位上开口直径大于圆底锅具的底面直径的防风圈,从而将其本来用于支撑放置锅具的支撑结构变短,从而防止了支撑结构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烟气的产生,且提高了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由上至下的卡接限位在所述的支撑结构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架和防风圈可拆卸连接,在支架拆卸防风圈后,支架也可以直接支撑平底锅具,而支架上安装防风圈后,通过防风圈可支撑圆底锅具。如此设置则需要支架和防风圈之间的连接结构拆卸方便,因此本发明中,防风圈由上至下卡接限位在所述的支撑结构上,则在拆卸防风圈时可简单的由下至上取出防风圈即可,该防风圈和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拆卸极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由支架主体向防风圈轴心延伸的凸柱,所述的防风圈的下开口对应开设有卡接豁口,用于卡接固定在所述的凸柱上,所述的凸柱限制防风圈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防风圈的下开口设置有卡接豁口,则可由上至下安装限位在支架上,由下至上脱离支架,该结构设计简单,拆卸方便,有利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选择需要的装配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凸柱向燃烧器所在台面上的投影与燃烧器之间的间隙为燃烧器直径的1/15~1/5;
通过上述尺寸结构设计,保证了凸柱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防风圈的卡接豁口和凸出部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卡接豁口与所述的凸出部一一间隔设置或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卡接豁口与所述的凸出部一一对应设置:防风圈上每一凸出部对应的防风圈的下开口开设有所述的卡接豁口。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的卡接豁口与所述的凸出部一一对应设置,则凸出部上的受力与对应的卡接豁口处的受力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支架和防风圈对锅具的支撑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的卡接豁口由防风圈的下开口端部向对应的凸出部一侧延伸,且在延伸方向上,豁口宽度逐渐收窄,并在末端形成与凸柱的宽度相匹配的收窄段,所述的收窄段与凸柱卡接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防风圈下开口的卡接豁口由宽逐渐变窄,从而有利于引导防风圈与支架的卡接,同时该卡接豁口的端部宽度大于对应的凸柱的宽度,有利于由防风圈底壁四周进风,提高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底部与支架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接豁口位于防风圈的下开口处的宽度与凸柱的宽度之比为(3~1):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有利于由防风圈底壁处向燃烧器内进风,提高了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顶部形成可支撑平底锅的水平支撑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设置,使得集成灶的燃烧系统对圆底锅和平底锅均适用,且防风圈被设计为适用支撑圆底锅的结构,而支架被设计为适用支撑平底锅的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方便支撑圆底锅而使得平底锅的支撑效果不好,且使得平底锅的燃烧效果低,或为了实现方便支撑平底锅,而使得圆底锅的支撑结构不稳定。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顶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各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平面内,环绕防风圈设置,形成所述的水平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包括由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支撑杆,相邻两个支撑杆垂直设置,且各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有利于对平底锅支撑;
在上述方案中,支撑杆可以为圆柱体结构、多棱柱结构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平底锅的支撑稳定效果,各支撑杆被设计为至少顶面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结构,各支撑杆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在拆卸了防风圈后,各支撑杆具有良好的平面支撑效果,适用于平底锅的支撑。
优选的,每一支撑杆中部固定连接一所述凸柱,所述的凸柱与各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内共同支撑平底锅具;
在上述方案中,各凸柱与各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内,可进一步提高对平底锅的支撑效果,有利于平底锅的稳定。优选的,所述的凸柱顶面也设置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与对应的凸柱垂直设置;各凸柱向各支撑杆围成的水平空间内延伸。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将支锅结构设置在燃烧系统的防风圈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支锅架,缩短了支锅架向燃烧器中心延伸的长度,从而避免了支锅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造成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烟气,不利于环保和健康,本发明中,该支架与防风圈可拆卸连接,在支架安装上防风圈后有利于支撑圆底锅具,在拆卸下防风圈后,支架可直接支撑平底锅,从而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2、本发明中,防风圈被设计为适于支撑搁置圆底锅,而支架的顶部被设计为适于支撑搁置平底锅,而防风圈与支架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了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配合结构,而现有技术中,有的燃烧器只适合圆底锅,有的燃烧器只适合平底锅,当然也有的燃烧器结构可以同时适应平底锅和圆底锅,但是当一种结构同时适应于平底锅和圆底锅则难以同时对两种锅具均具有较好的支撑,也难以保证同一支撑结构可同时使得平底炊具和圆底炊具均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3、本发明中,支架与防风圈的可拆卸结构简单方便,防风圈由上至下卡接在支架上,而当需要拆卸防风圈的时候,只需要向上提起防风圈即可将防风圈与支架分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中支架与防风圈安装配合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支架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去掉防风圈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防风圈;3、凸出部;4、支架主体;5、凸柱;6、卡接豁口;7、支撑杆。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燃烧器(图中未体现)、支架1和防风圈2,所述的防风圈2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的防风圈2上设置有支锅结构,用于支撑放置锅具。
在上述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支锅架(类似于本发明的支架1)直接支撑锅具的,从而使得支锅架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从而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烟气,不利于环保和健康,而本发明中,创造性的在支架1上设置有支锅结构,从而缩短了支架1向燃烧器中心延伸的长度,从而避免了支架1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造成集成灶的燃烧系统容易产生烟气。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2为上下开口的圆锥形结构,其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所述的支锅结构设置在防风圈2的上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2上开口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凸出部3,各凸出部3向防风圈2的轴心延伸形成所述的支锅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支锅结构设置在防风圈2的上开口处,从而与燃烧器在垂直高度方向上的间距增大,有利于避免支锅结构的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即避免凸出部3的端部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的凸出部3的顶端不低于防风圈2的上开口,优选的,所述的凸出部3的顶端与防风圈2的上开口平齐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因为凸出部3用于支撑放置锅具,所以其顶端不宜低于防风圈2的上开口,若低于防风圈2的上开口,则锅具的底面容易封堵防风圈2的上开口,容易产生烟气降低了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各凸出部3顶部靠近防风圈2轴心的一端向下倾斜,与锅具底面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各凸出部3顶部靠近防风圈2轴心的一端向下倾斜,在其朝向锅具的顶面上形成有呈圆弧状的支撑面,该支撑面至少包括与锅具配合的第一弧度面和由该第一弧度面平滑过渡至防风圈2的第二弧度面,所述的第一弧度面的倾斜弧度小于第二弧度面,第一弧度面有利于支撑锅具,第二弧度面有利于限制锅具在水平面上的活动。
当然得,所述的凸出部3的顶部也可以设置为高于防风圈2的上开口,从而既可以搁置平底锅具,也可以搁置圆底锅具。
优选的,所述防风圈2的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75°。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防风圈2的环面倾斜角度大,明显提高了集成灶的热效率,且有利于增加支锅结构与燃烧器的垂直距离,避免了支锅结构影响到集成灶的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1包括支架主体4和由支架主体4向防风圈2轴心延伸设置的用于支撑固定所述防风圈2的支撑结构,所述的防风圈2卡接限位在所述的支撑结构上;
在上述方案中,支架1并非直接用于支撑锅具的,而是用于固定限位上开口直径大于圆底锅具的底面直径的防风圈2,从而将其本来用于支撑放置锅具的支撑结构变短,从而防止了支撑结构部分结构位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烟气的产生,且提高了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2由上至下的卡接限位在所述的支撑结构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架1和防风圈2可拆卸连接,在支架1拆卸防风圈2后,支架1也可以直接支撑平底锅具,而支架1上安装防风圈2后,通过防风圈2可支撑圆底锅具。如此设置则需要支架1和防风圈2之间的连接结构拆卸方便,因此本发明中,防风圈2由上至下卡接限位在所述的支撑结构上,则在拆卸防风圈2时可简单的由下至上取出防风圈2即可,该防风圈2和支架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拆卸极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由支架主体4向防风圈2轴心延伸的凸柱5,所述的防风圈2的下开口对应开设有卡接豁口6,用于卡接固定在所述的凸柱5上,所述的凸柱5限制防风圈2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防风圈2的下开口设置有卡接豁口6,则可由上至下安装限位在支架1上,由下至上脱离支架1,该结构设计简单,拆卸方便,有利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选择需要的装配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凸柱5向燃烧器所在台面上的投影与燃烧器之间的间隙为燃烧器直径的1/15~1/5;
通过上述尺寸结构设计,保证了凸柱5与燃烧器的燃烧范围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防风圈2的卡接豁口6和凸出部3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卡接豁口6与所述的凸出部3一一间隔设置或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卡接豁口6与所述的凸出部3一一对应设置:防风圈2上每一凸出部3对应的防风圈2的下开口开设有所述的卡接豁口6。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的卡接豁口6与所述的凸出部3一一对应设置,则凸出部3上的受力与对应的卡接豁口6处的受力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支架1和防风圈2对锅具的支撑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的卡接豁口6由防风圈2的下开口端部向对应的凸出部3一侧延伸,且在延伸方向上,豁口宽度逐渐收窄,并在末端形成与凸柱5的宽度相匹配的收窄段,所述的收窄段与凸柱5卡接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防风圈2下开口的卡接豁口6由宽逐渐变窄,从而有利于引导防风圈2与支架1的卡接,同时该卡接豁口6的端部宽度大于对应的凸柱5的宽度,有利于由防风圈2底壁四周进风,提高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防风圈2底部与支架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接豁口6位于防风圈2的下开口处的宽度与凸柱5的宽度之比为(3~1):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有利于由防风圈2底壁处向燃烧器内进风,提高了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1顶部形成可支撑平底锅的水平支撑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设置,使得集成灶的燃烧系统对圆底锅和平底锅均适用,且防风圈2被设计为适用支撑圆底锅的结构,而支架1被设计为适用支撑平底锅的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方便支撑圆底锅而使得平底锅的支撑效果不好,且使得平底锅的燃烧效果低,或为了实现方便支撑平底锅,而使得圆底锅的支撑结构不稳定。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1顶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杆7,各支撑杆7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平面内,环绕防风圈2设置,形成所述的水平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1包括由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支撑杆7,相邻两个支撑杆7垂直设置,且各支撑杆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有利于对平底锅支撑;
在上述方案中,支撑杆7可以为圆柱体结构、多棱柱结构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平底锅的支撑稳定效果,各支撑杆7被设计为至少顶面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结构,各支撑杆7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在拆卸了防风圈2后,各支撑杆7具有良好的平面支撑效果,适用于平底锅的支撑。
优选的,每一支撑杆7中部固定连接一所述凸柱5,所述的凸柱5与各支撑杆7位于同一平面内共同支撑平底锅具;
在上述方案中,各凸柱5与各支撑杆7位于同一平面内,可进一步提高对平底锅的支撑效果,有利于平底锅的稳定。优选的,所述的凸柱5顶面也设置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7与对应的凸柱5垂直设置;各凸柱5向各支撑杆7围成的水平空间内延伸,以卡接限位防风圈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集成灶,包括燃烧器、支架和防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顶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各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平面内,环绕防风圈设置,形成水平支撑结构,每一支撑杆中部固定连接有向防风圈轴心延伸的凸柱,各凸柱与各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防风圈的下开口开设有卡接豁口,用于卡接固定在所述的凸柱上,所述的凸柱限制防风圈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的防风圈上设置有支锅结构,用于支撑放置圆底锅具,防风圈脱离支架后,支架上的支撑杆和凸柱用于支撑平底锅具;所述的防风圈为上下开口的圆锥形结构,其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所述的支锅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防风圈上开口处的凸出部,所述的各凸出部顶部靠近防风圈轴心的一端向下倾斜,与锅具底面配合,各凸出部顶部靠近防风圈轴心的一端向下倾斜,在其朝向锅具的顶面上形成有呈圆弧状的支撑面,该支撑面至少包括与锅具配合的第一弧度面和由该第一弧度面平滑过渡至防风圈的第二弧度面,所述的第一弧度面的倾斜弧度小于第二弧度面,凸出部的顶部高于防风圈,所述的防风圈的下开口上对应每一凸出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卡接豁口,所述的卡接豁口由防风圈的下开口端部向对应的凸出部一侧延伸,且在延伸方向上,豁口宽度逐渐收窄,并在末端形成与凸柱的宽度相匹配的收窄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风圈上开口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凸出部,各凸出部向防风圈的轴心延伸形成所述的支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圈的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7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向燃烧器所在台面上的投影与燃烧器之间的间隙为燃烧器直径的1/15~1/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与对应的凸柱垂直设置。
CN201710657774.5A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109386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7774.5A CN109386843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7774.5A CN109386843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843A CN109386843A (zh) 2019-02-26
CN109386843B true CN109386843B (zh) 2020-08-07

Family

ID=6541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7774.5A Active CN109386843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684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0980U (zh) * 1992-01-11 1992-11-04 曾建祥 煤气灶具增效节能器
CN201145327Y (zh) * 2007-12-21 2008-11-05 柯朝銮 燃气灶节能环保构造
CN104296179A (zh) * 2014-10-08 2015-01-21 昆山富凌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灶
KR20150029910A (ko) * 2013-09-11 2015-03-19 최춘해 가스레인지의 조리기구재치대
CN105783050A (zh) * 2016-03-11 2016-07-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燃气灶支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0980U (zh) * 1992-01-11 1992-11-04 曾建祥 煤气灶具增效节能器
CN201145327Y (zh) * 2007-12-21 2008-11-05 柯朝銮 燃气灶节能环保构造
KR20150029910A (ko) * 2013-09-11 2015-03-19 최춘해 가스레인지의 조리기구재치대
CN104296179A (zh) * 2014-10-08 2015-01-21 昆山富凌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灶
CN105783050A (zh) * 2016-03-11 2016-07-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燃气灶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843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1272U (zh) 一种提高燃气灶炉腔温度的聚能锅架及燃气灶具
CN111998417B (zh) 灶用聚能罩及燃气灶
CN108006619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09386843B (zh) 一种集成灶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5717398U (zh) 一种分体式节能炉架
CN110566954B (zh) 灶具燃烧器
CN208871674U (zh) 一种燃气灶
CN109869768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09386854B (zh) 一种支锅架
CN211450918U (zh) 一种外环火燃烧组式灶具燃烧器
CN10670515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CN210118795U (zh) 一种聚能炉架
CN210772353U (zh) 一种防止玻璃面板碎裂的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11739173U (zh) 新型猛火聚能炉盘
CN209991493U (zh) 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113587093A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16693652U (zh)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CN218410022U (zh) 一种带集水盘的炉架结构
CN108253460B (zh) 一种带高效聚能环的支锅架及集成防干烧功能的燃气灶
CN109724116B (zh) 一种燃气灶
CN211502898U (zh) 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环和燃气灶
CN211822550U (zh) 一种灶具隔热罩
CN111853783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6716319U (zh) 一种燃气灶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1

Address after: 266000, Haier Industrial Park, 236 Qingdao Bay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Haier Industrial Park, 236 Qingdao Bay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