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7554B -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7554B
CN109367554B CN201811173985.2A CN201811173985A CN109367554B CN 109367554 B CN109367554 B CN 109367554B CN 201811173985 A CN201811173985 A CN 201811173985A CN 109367554 B CN109367554 B CN 109367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ipeline
shell
inlet cylind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39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7554A (zh
Inventor
王彬
葛文光
陈玉林
王俊
蒋洲
朱振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uzho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uzho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uzho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uzhou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739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7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7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7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7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7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36Means for heating only
    • B61D27/0045Electric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壳体;第一进风筒,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其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口,其外侧设置有挡板,挡板密封第二进风口,挡板通过电动伸缩装置与第一进风筒外壁活动连接;电加热管,固定竖直设置在第一进风筒内部中心位置;吸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顶端内部;第二进风筒,竖直设置在壳体与第一进风筒之间;温度感应器,设置在第一进风筒的内壁上;处理器,设置在壳体底部的设备盒内与温度传感器和电动伸缩装置相连接;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盒内。本发明可防止司机室温度过高,提高司机室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地铁、轻轨、动车越来越多,当冬天来临时,司机长时间坐在车内开车,驾驶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为保证司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能够处在以一个环境舒适的环境中,在司机室安装电热器是必不可少的。
为防止司机室温度过高,提高司机室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控制好司机室内的环境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用以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司机室内温度,防止司机室温度过高,提高司机室的安全性的电加热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柱式结构,表面设置有若干贯穿所述壳体的散热孔;
第一进风筒,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中心位置,为柱式结构,上下两端一一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其侧壁纵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密封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挡板通过电动伸缩装置与所述第一进风筒外壁活动连接;
电加热管,通过固定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进风筒内壁固定连接;吸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顶端内部;
第二进风筒,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进风筒之间其与第一进风筒同轴设置,并且围绕第一进风筒设置,其下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筒下端之间通过第一端盖密封连接,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筒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壳体上端之间通过第二端盖密封连接;
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内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的内壁上;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的设备盒内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动伸缩装置相连接,所述设备盒密封所述壳体底部;
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盒内,与所述电加热管、所述吸风机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若干支撑脚,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进风口两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内滑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端或者下端的所述第一进风筒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伸缩装置,与所述挡板相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所述第一进风筒内壁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均通过卡扣可拆卸设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设备盒内设置有温控器,所述电加热管通过所述温控器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也与所述温控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设备盒上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蓄水槽,所述第一进风筒内部空间和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蓄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筒下边缘外侧水平套设有挡环,所述挡环为片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筒下端设置有水浮装置,所述水浮装置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围合成与所述第一进风筒内壁轮廓相贴合的形状,所述隔板下边缘设置有浮块,所述隔板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隔板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滑块,所述第一进风筒内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竖直设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槽内还设置有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和L形的第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所述L形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管道的内部在位于螺纹的端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管道的内部在位于空腔的一侧设置一限位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内部在位于限位通孔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凹槽,所述第一管道在位于挡板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空间,所述第一管道在位于移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管道在位于第一中空结构的中段设置有阀芯板凹槽,所述L形的第二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中空结构连通,所述移动空间的内部安装一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一放置在挡板凹槽内部的挡板的端面固定,所述第一管道在位于阀芯板凹槽的正下方设置有控制壳体,所述阀芯板凹槽的内部放置一阀芯板,所述阀芯板的底部固定一顶杆,且所述顶杆贯穿所述控制壳体,所述顶杆的杆体和控制壳体内部的通孔之间安装一密封圈,所述顶杆上竖直且均匀间隔排布有若干垂直贯穿所述顶杆的调节孔,所述顶杆与所述隔板外侧壁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隔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叉臂,所述连接插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叉臂通过销轴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顶杆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表面套接在一轴套,所述轴套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设备盒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二进风筒朝向所述壳体的侧壁均设置有隔热材料,所述壳体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倾斜向下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导流片,且半径逐渐减小,所述环形导流片的上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消音环,所述消音环采用消音棉材质,所述第一进风筒下端设置有风道开闭装置,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筒下端内侧设置有消音结构,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三进风口,且外壳体内部下端端设置有第三出风口,所述外壳体内部填充有超细玻璃棉,所述外壳体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消音腔,且第一消音腔右侧连接有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右端设置有第三消音腔,且第三消音腔右端安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板,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板右端设置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消音腔内部安装有麻丝网,且麻丝网左端连接有海绵乳胶条,所述麻丝网右端连接有阻尼管道,且阻尼管道外侧连接有第二消音腔,所述阻尼管道右端连接有第三消音腔,且第三消音腔内部设置有吸音泡棉球,所述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直径相等,且二者轴线均与外壳体重合,外壳体内壁为凹凸状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司机室内温度,利用第二风道筒利用气压从第二进风口辅助进风,达到防止司机室温度过高,提高司机室的安全性的电加热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挡块与第一进风筒连接接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图4的C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补水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消音结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为柱式结构,表面设置有若干贯穿所述壳体1的散热孔;
第一进风筒2,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中心位置,为柱式结构,上下两端一一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其侧壁纵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口2-3,所述第二进风口2-3外侧设置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密封所述第二进风口2-3,所述挡板2-4通过电动伸缩装置2-5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外壁活动连接;
电加热管3,通过固定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固定连接;
吸风机4,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2顶端内部;
第二进风筒5,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之间其与第一进风筒同轴设置,并且围绕第一进风筒设置,其下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之间通过第一端盖6密封连接,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进风口2-8,与所述壳体1上端之间通过第二端盖7密封连接;
温度感应器8,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2-2内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的内壁上;
处理器9,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的设备盒10内与所述温度传感器8和所述电动伸缩装置2-5相连接,所述设备盒10密封所述壳体1底部;
供电装置11,设置在所述设备盒10内,与所述电加热管3、所述吸风机4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和所述处理器9电连接;
若干支撑脚12,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吸风机4将第一进风筒2上方的空气吸入第一进风筒2内,再打开电加热管3,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设置在第一进风筒2底部内壁的温度传感器8实时检测出风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处理器9,当处理器9接收到的温度数据高于一个阀值时,控制电动伸缩装置2-5收缩打开挡板2-4,利用第一进风筒2内向下的气流吹过第二进风口2-3使其内侧形成低压,在第二进风筒5内正常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进风口2-3吹入第一进风筒2内,对第一进风筒2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当处理器9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小于阀值时,控制电动伸缩装置2-5伸出推动挡板2-4关闭第二进风口2-3。本实施例中经过电加热管3加热之后的热空气从第一进风筒2进入壳体1与第二进风筒5之间的空间,由下向上吹出,通过壳体1侧壁上的散热孔吹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温度感应器8实时监控出风温度,再通过处理器9控制电动伸缩装置控制挡板2-4的开闭,利用大气压力从第二进风孔辅助进风,对第一进风筒2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避免司机室温度过高,提高安全性,同时热风进入壳体1与第二进风筒5之间后,从下往上吹出,符合热空气对流的方向,从底部开始加热,提高了室内的温升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4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第一滑块2-6,所述第二进风口2-3两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滑块2-6设置有第一滑轨2-7,所述第一滑块2-6在所述第一滑轨2-7内滑动,所述第二进风口2-3的上端或者下端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伸缩装置2-5,与所述挡板2-4相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2-3处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8。所述第一进风口2-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8处均通过卡扣可拆卸设有过滤网13。所述设备盒10内设置有温控器14,所述电加热管3通过所述温控器14与所述供电装置11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也与所述温控器14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吸风机4将第一进风筒2上方的空气吸入第一进风筒2内,再打开电加热管3,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设置在每个第二进风口2-3处的温度感应器8实时检测第一进风筒2内的温度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9,当温度数据高于一个阀值时,控制相对应位置上的电动伸缩装置2-5收缩打开挡板2-4,利用第一进风筒2内向下的气流吹过第二进风口2-3使其内侧形成低压,在第二进风筒5内正常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进风口2-3吹入第一进风筒2内,对第一进风筒2内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当处理器9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小于阀值时,控制对应位置上的电动伸缩装置2-5伸出推动挡板2-4关闭第二进风口2-3。本实施例中挡板2-4利用其内侧对称竖直设置的第一滑块2-6在第二进风口2-3两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侧壁上的第一滑轨2-7内滑动与第一进风筒2活动连接。本实施例可通过温控器14设定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8传回的数据,只要有一个温度数据超出设定值,便控制电加热管3降低发热量,控制温度。本实施例过滤网13的设置,使得杂物不能进入第一进风筒2和第二进风筒5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根据每个第二进风口2-3处的温度感应器8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对应的电动伸缩装置工作打开挡板2-4,引入外部空气进行降温,控制精度更高,使出风温度波动量减小,更加稳定,同时本实施例利用温控器14对电加热管3进行控制,进一步保证了加热器的温度不会过高,提高安全性。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设备盒10上表面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蓄水槽15,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部空间和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所述蓄水槽15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筒5下边缘外侧水平套设有挡环16,所述挡环16为片体结构。
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设置有水浮装置17,所述水浮装置17包括隔板17-1,所述隔板17-1围合成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轮廓相贴合的形状,所述隔板17-1下边缘设置有浮块17-2,所述隔板17-1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17-3,所述隔板17-1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滑块17-4,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竖直设置的第二滑槽17-5,所述第二滑块17-4在所述第二滑槽17-5内滑动。
所述壳体1内壁和所述第二进风筒5朝向所述壳体1的侧壁均设置有隔热材料,所述壳体1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倾斜向下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导流片18,且半径逐渐减小,所述环形导流片18的上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消音环19,所述消音环19采用消音棉材质,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设置有风道开闭装置20,与所述处理器9和所述供电装置11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经过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第一进风筒2吹向蓄水槽15内的水面,利用水的沸点恒定的特性,吸收热空气过高的热量,使得加热器内部的温度最高不超过水的沸点温度,强制冷却,确保在温度感应器8失灵的情况下,加热器内的温度也不会过高,提高了安全性。
挡环16的设置,使得气流在挡环16的引导下水平流动,此设置增大了气流与水的接触时间,提升热交换的效果
本实施例水浮装置17的设置,使得气流始终从开口17-3进入,而开口17-3的开口面积保持不变,而其利用浮块进行上下浮动,也使得,开口17-3始终贴近水面,保证了热交换的效果,也使得从第一进风筒2进入壳体1与第二进风筒5之间的空气量保持恒定,维持一个稳定出风量。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蓄水槽15内还设置有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第一管道21和L形的第二管道22,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所述L形的第二管道22,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接头23,所述连接接头2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24,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在位于螺纹24的端部设置有空腔25,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在位于空腔25的一侧设置一限位通孔26,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在位于限位通孔26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凹槽27,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挡板凹槽27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空间28,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移动空间2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中空结构31,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第一中空结构31的中段设置有阀芯板39凹槽38,所述L形的第二管道2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中空结构22,且所述第二中空结构22与所述第一中空结构31连通,所述移动空间28的内部安装一螺旋弹簧20,所述螺旋弹簧20的一端与一放置在挡板凹槽27内部的挡板29的端面固定,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阀芯板凹槽38的正下方设置有控制壳体37,所述阀芯板凹槽38的内部放置一阀芯板39,所述阀芯板39的底部固定一顶杆41,且所述顶杆41贯穿所述控制壳体37,所述顶杆41的杆体和控制壳体37内部的通孔之间安装一密封圈40,所述顶杆41上竖直且均匀间隔排布有若干垂直贯穿所述顶杆41的调节孔,所述顶杆41与所述隔板17-1外侧壁通过连接杆4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42的一端与所述隔板17-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叉臂43,所述连接叉臂4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叉臂43通过销轴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连接孔44与所述顶杆41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1的表面套接在一轴套13,所述轴套13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设备盒10上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使用时,将固定基板35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盒10上表面,然后向蓄水槽15内加水,再将连接叉臂43与顶杆41上所需要高度的连接孔相连接,此时顶杆处于最上端,将用于排水的管道穿过壳体1和该装置中的连接接头23内部的螺纹24进行对接,当蓄水槽15内部的液面下降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浮装置17带动顶杆41下降继而带动阀芯板39下移,在水压的作用下,挡板29打开,水流经过第一中空结构31和第二中空结构32排放,当液面上升时,在浮力的作用下,水浮装置17带动顶杆41上移继而带动阀芯板39上移,当阀芯板39的顶部插入到位于顶部的阀芯板凹槽38的内部时,起到阻隔水流的作用,此时,在螺旋弹簧29的弹力作用下,当螺旋弹簧29的弹力和阀芯板39所受水压的和等于排水管道内部的水压时,挡板29关闭,进行阻断,所以阀芯板39所承受的压力能够降低,降低阀芯板39和阀芯板凹槽38之间的摩擦力,由此可见,能够对蓄水池进行自动补水作用,从而使得蓄水槽15内部的液态水能够控制在已经设定的液面此外,该装置不需要其他能够作为动力源,有效利用了水的浮力,实用性强。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内侧还设置有消音结构,包括外壳体47,所述外壳体47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三进风口48,且外壳体47内部下端端设置有第三进风口49,所述外壳体47内部填充有超细玻璃棉50,所述外壳体47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消音腔51,且第一消音腔51右侧连接有第二消音腔52,所述第二消音腔52右端设置有第三消音腔53,且第三消音腔53右端安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板54,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板54右端设置有第三进风口49,所述第一消音腔51内部安装有麻丝网55,且麻丝网55左端连接有海绵乳胶条58,所述麻丝网55右端连接有阻尼管道56,且阻尼管道56外侧连接有第二消音腔52,所述阻尼管道56右端连接有第三消音腔53,且第三消音腔53内部设置有吸音泡棉球57,所述第三进风口48和第三出风口49直径相等,且二者轴线均与外壳体47重合,外壳体47内壁为凹凸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使得吸风机吸进的空气与噪音一同从第三进风口48进入第一消音腔51中,空气流撞击凹凸不平的外壳体47内壁消耗一部分声能,且超细玻璃棉50因其自身的隔热性能隔绝了外界温度对外壳体47的影响,空气流吹动海绵乳胶条58在麻丝网55上晃动,海绵乳胶条58来回撞击空气流将空气流中的声能转化成热能进行初步消音,初步消音后的冷风进入第二消音腔52中的阻尼管道56中,阻尼管道56将空气流分隔,增大了与空气流的摩擦面积,进一步的消耗了大量的空气流中的声能,空气流进入第三消音腔53吹动吸音泡棉球57,使得吸音泡棉球57在第三消音腔53中来回游走碰撞,将空气流中的风能转化为热能,空气流通过聚氨酯泡沫塑料板54,噪音被聚氨酯泡沫塑料板54吸收隔绝,最后被消音的空气流从第三出风口49吹出,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实施例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温度,保证空气温度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为柱式结构,表面设置有若干贯穿所述壳体(1)的散热孔;
第一进风筒(2),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中心位置,为柱式结构,上下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其侧壁纵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口(2-3),所述第二进风口(2-3)外侧设置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密封所述第二进风口(2-3),所述挡板(2-4)通过电动伸缩装置(2-5)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外壁活动连接;
电加热管(3),通过固定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固定连接;
吸风机(4),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筒(2)顶端内部;
第二进风筒(5),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之间其与第一进风筒同轴设置,并且围绕第一进风筒设置,其下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之间通过第一端盖(6)密封连接,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进风口(2-8),与所述壳体(1)上端之间通过第二端盖(7)密封连接;
温度感应器(8),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2-2)内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的内壁上;
处理器(9),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的设备盒(10)内与所述温度传感器(8)和所述电动伸缩装置(2-5)相连接,所述设备盒(10)密封所述壳体(1)底部;
供电装置(11),设置在所述设备盒(10)内,与所述电加热管(3)、所述吸风机(4)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和所述处理器(9)电连接;
若干支撑脚(12),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4)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第一滑块(2-6),所述第二进风口(2-3)两侧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滑块(2-6)设置有第一滑轨(2-7),所述第一滑块(2-6)在所述第一滑轨(2-7)内滑动,所述第二进风口(2-3)的上端或者下端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伸缩装置(2-5),与所述挡板(2-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2-3)处的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3)处均通过卡扣可拆卸设有过滤网(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盒(10)内设置有温控器(14),所述电加热管(3)通过所述温控器(14)与所述供电装置(11)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也与所述温控器(1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盒(10)上表面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蓄水槽(15),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部空间和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所述蓄水槽(15)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筒(5)下边缘外侧水平套设有挡环(16),所述挡环(16)为片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设置有水浮装置(17),所述水浮装置(17)包括隔板(17-1),所述隔板(17-1)围合成与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轮廓相贴合的形状,所述隔板(17-1)下边缘设置有浮块(17-2),所述隔板(17-1)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17-3),所述隔板(17-1)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滑块(17-4),所述第一进风筒(2)内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竖直设置的第二滑槽(17-5),所述第二滑块(17-4)在所述第二滑槽(17-5)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15)内还设置有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第一管道(21)和L形的第二管道(22),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所述第二管道(22),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接头(23),所述连接接头(2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24),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在位于螺纹(24)的端部设置有空腔(25),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在位于空腔(25)的一侧设置一限位通孔(26),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在位于限位通孔(26)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凹槽(27),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挡板凹槽(27)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空间(28),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移动空间(2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中空结构(31),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第一中空结构(31)的中段设置有阀芯板凹槽(38),所述第二管道(2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中空结构(22),且所述第二中空结构(22)与所述第一中空结构(31)连通,所述移动空间(28)的内部安装一螺旋弹簧(20),所述螺旋弹簧(20)的一端与一放置在挡板凹槽(27)内部的挡板(29)的端面固定,所述第一管道(21)在位于阀芯板凹槽(38)的正下方设置有控制壳体(37),所述阀芯板凹槽(38)的内部放置一阀芯板(39),所述阀芯板(39)的底部固定一顶杆(41),且所述顶杆(41)贯穿所述控制壳体(37),所述顶杆(41)的杆体和控制壳体(37)内部的通孔之间安装一密封圈(40),所述顶杆(41)上竖直且均匀间隔排布有若干垂直贯穿所述顶杆(41)的调节孔,所述顶杆(41)与所述隔板(17-1)外侧壁通过连接杆(4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42)的一端与所述隔板(17-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叉臂(43),所述连接叉臂(4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叉臂(43)通过销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连接孔(44)与所述顶杆(41)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1)的表面套接在一轴套(13),所述轴套(13)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设备盒(10)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和所述第二进风筒(5)朝向所述壳体(1)的侧壁均设置有隔热材料,所述壳体(1)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倾斜向下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导流片(18),且半径逐渐减小,所述环形导流片(18)的上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消音环(19),所述消音环(19)采用消音棉材质,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设置有风道开闭装置(20),与所述处理器(9)和所述供电装置(1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筒(2)下端内侧还设置有消音结构,包括外壳体(47),所述外壳体(47)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三进风口(48),且外壳体(47)内部下端端设置有第三出风口(49),所述外壳体(47)内部填充有超细玻璃棉(50),所述外壳体(47)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消音腔(51),且第一消音腔(51)右侧连接有第二消音腔(52),所述第二消音腔(52)右端设置有第三消音腔(53),且第三消音腔(53)右端安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板(54),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板(54)右端设置有第三出风口(49),所述第一消音腔(51)内部安装有麻丝网(55),且麻丝网(55)左端连接有海绵乳胶条(58),所述麻丝网(55)右端连接有阻尼管道(56),且阻尼管道(56)外侧连接有第二消音腔(52),所述阻尼管道(56)右端连接有第三消音腔(53),且第三消音腔(53)内部设置有吸音泡棉球(57),所述第三进风口(48)和第三出风口(49)直径相等,且二者轴线均与外壳体(47)重合,外壳体(47)内壁为凹凸状结构。
CN201811173985.2A 2018-10-09 2018-10-09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Active CN109367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3985.2A CN109367554B (zh) 2018-10-09 2018-10-09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3985.2A CN109367554B (zh) 2018-10-09 2018-10-09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7554A CN109367554A (zh) 2019-02-22
CN109367554B true CN109367554B (zh) 2020-06-19

Family

ID=6540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3985.2A Active CN109367554B (zh) 2018-10-09 2018-10-09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7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8563B (zh) * 2020-10-12 2022-02-01 江苏九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避免加热温度过高的列车车厢加热器
CN113669827B (zh) * 2021-08-17 2022-10-04 浙江浙柯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道内的风机安装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63012B4 (de) * 2001-12-20 2006-01-26 Siemens Ag Heiz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2594100Y (zh) * 2002-12-31 2003-12-24 广州冷冻机有限公司 带有空气-空气换热器的高原铁路车辆空调机组
CN201021291Y (zh) * 2007-02-25 2008-02-13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
CN202279120U (zh) * 2011-08-26 2012-06-20 宝鸡南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轨道车地板结构
CN107444420A (zh) * 2017-08-07 2017-12-08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恒温除湿方法
CN206871079U (zh) * 2017-08-18 2018-01-12 江苏九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列车电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7554A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8376B (zh) 帕尔贴效应环保空调
CN206162355U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温度控制装置
CN109367554B (zh)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CN105546628B (zh) 速热采暖系统
CN208820321U (zh) 一种有效散热的滤波补偿装置
CN204206690U (zh) 一种满布式热管排热机柜
CN206755461U (zh) 一种冷风扇
CN215353483U (zh) 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箱
CN104080297B (zh) 一种装有散热装置的户外通信机柜
CN103717043B (zh) 一种满布式热管排热机柜
CN207459494U (zh) 一种用于开关柜的底进共箱导向式强制风冷系统
CN202902469U (zh) 通讯机房分布式热管理装置
CN112489947B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变压器
CN210179899U (zh) 一种对流式ptc暖气机
CN208108357U (zh) 一种贯流式水冷风扇
CN216048127U (zh) 一种卫生间凉霸
CN112423558A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一体式水风冷却装置
CN203327463U (zh) 一种密闭排热机柜
CN211599952U (zh) 一种静音发电装置
CN202835613U (zh) 远距离送风智能水空调
CN209972240U (zh) 一种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的座椅
CN219531527U (zh) 一种基布生产用烘干设备
CN211400178U (zh) 带有雾化装置的屋顶机
CN214481582U (zh) 一种利用空气对流散热的plc控制柜结构
RU9507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точ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