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3492B -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3492B
CN109353492B CN201811142607.8A CN201811142607A CN109353492B CN 109353492 B CN109353492 B CN 109353492B CN 201811142607 A CN201811142607 A CN 201811142607A CN 109353492 B CN109353492 B CN 109353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landing
shuttle
speed control
directional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26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3492A (zh
Inventor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Moping
Original Assignee
Li Mop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Moping filed Critical Li Moping
Priority to CN2018111426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3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3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3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3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3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2Skis or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hu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飞行器降落或起飞时在跑道上的滑行距距离在飞行器跑道上铺满等角等高相连的多个V形滑槽;步骤二、在飞行器底部安装至少一个起落梭,所述飞行器底部的起落梭可在跑道上的V形滑槽内定向滑动,且所述飞行器跑道上的V形滑槽数量大于飞行器实际使用的数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滑槽定向起落方法,通过在跑道上铺设滑槽,在飞行器底部设置与滑槽配合使用的起落梭,使得本申请不需要在飞行器底部设置起落架即可实现飞行器的降落或升起,解决现有的飞行器降落时起落架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飞行器在降落时,通常要用到起落架,但是起落架承受的载荷大、尺寸大、构造复杂,因而质量大,容易发生损坏,一旦发生故障,则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带来重大威胁,且现有的飞行器在降落时一般后轮先着地,前轮无法控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飞行器降落时起落架容易发生故障、且降落时前轮无法第一时间控制方向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包括以步骤:
步骤一、根据飞行器起飞或降落需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在跑道上铺设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槽的长度要大于飞行器实际所需长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槽的数量要大于飞行器实际所需数量,
步骤二、在飞行器底部安装一个或至少一个飞行器起落梭,所述飞行器底部的飞行器起落梭可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滑动,
步骤三、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所以飞行器在起飞滑行前,不同的因素需要不同的启动方法及装置,分别是飞行器启动滑块、飞行器启动滑板、飞行器启动滑梭和飞行器启动滑槽,
步骤四、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所以飞行器在降落时,不同的因素需要不同的减震方法及装置,分别是飞行器降落减震梭、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和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根据飞行器起飞或降落需要,在跑道上铺满,等角、等高相连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在相连顶角处倒R角,作用是方便飞行器起落梭插入V形滑槽内,从安全角度考虑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槽的长度要大于飞行器起飞或降落实际需要长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槽的数量要大于飞行器实际需要数量,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长度与跑道长度相等,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夹角的角度越大,飞行器的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滑行阻力越小,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V形夹角设计的大小与所用材料摩擦系数密切相关,
配合飞行器启动滑梭、飞行器启动滑槽、飞行器降落减震梭,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需要相应改动。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起落梭一个或至少一个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前后重心相对点上,飞行器起落梭底部的角度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夹角角度一致,梭底部顶角处均倒R角,方便起落梭插入V形滑槽内,飞行器起落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隔离飞行器机身及外挂件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亲密接触,飞行器在起飞和降落有不同角度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接触,为了使飞行器平稳起飞和降落,所以飞行器起落梭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圆弧圆滑过渡,飞行器起落梭安装在飞行器底部,优选左右对称安装,并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相应相向一同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启动滑块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静止状态的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着力点,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飞行器起落梭相邻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处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块,在飞行器启动滑块开R槽与V形滑槽顶角R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当飞行器启动滑块R槽作用在飞行器起落梭相邻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面上,使飞行器起落梭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摩擦,飞行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飞行器启动滑块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处顺利滑行,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块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同样有定向功能,飞行器启动滑块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块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启动滑板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静止状态的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着力点,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V形滑槽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板,一块飞行器启动滑板可以作用一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面上,也可以作用在几条V形滑槽顶角R面上,在飞行器启动滑板开R槽与V形滑槽顶角R契合,目的是减小R面的压强,当飞行器启动滑块作用在V形滑槽顶角R面上,飞行器起落梭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摩擦,飞行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飞行器启动滑板R槽与V形滑槽顶角R面上顺利滑行,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内移动和起飞,启动滑板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同样有定向功能,飞行器启动滑板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或等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板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启动滑梭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静摩擦,V形滑槽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静止状态飞行器起落梭与V形滑槽着力点,设横线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梭,当飞行器启动滑梭作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使飞行器起落梭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摩擦,飞行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顺利在飞行器启动滑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处内滑动,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梭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同样能够定向滑行,飞行器启动滑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
飞行器启动滑梭底部夹角要小于V形滑槽夹角,且底部顶角处均倒R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R槽要契合飞行器启动滑梭底部R面,目的是减少R契合面的压强,这样飞行器启动滑梭能定向顺利滑动,飞行器启动滑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梭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启动滑槽安装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V形滑槽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设置R槽飞行器启动滑槽装置,当飞行器启动滑槽作用在飞行器起落梭底R角,飞行器起落梭两边斜面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摩擦,飞行器起落梭底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顺利与飞行器启动滑块槽处滑动,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槽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同样能够定向,当飞行器启动滑槽下落,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之间摩擦力恢复到原有状态,飞行器启动滑槽动作可由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进行推动或操控,
飞行器启动滑槽R槽要与飞行器起落梭底R面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对称需要V形滑槽底部相对点,安装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降落减震梭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减震技术如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降落减震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等系统动进行动作操控,
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要设计成R形滑槽,且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底部顶角均倒R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要设计成R形滑槽与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底部R面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底部夹角小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夹角,因为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只考虑减震,没考虑减速。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对称需要V形滑槽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降落减震板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减震技术如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降落减震板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等系统进行动作操控,
一块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可以对一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面起作用,也可对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面起作用,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夹角大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夹角,这是因为飞行器降落减震板考虑的是减震而不是减速,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V形夹角顶点处均倒R角,方便飞行器降落减震板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飞行器降落减震板V形夹角底部设计成R槽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契合,目的是来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对称需要V形滑槽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减震技术如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等系统进行动作操控,
一块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可以对一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起作用,也可对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起作用,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夹角等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夹角,这是因为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不仅考虑减震而且考虑减速,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V形夹角顶点处均倒R角,方便飞行器降落减震板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滑槽定向起落方法,通过在跑道上铺设滑槽,在飞行器底部设置与滑槽配合使用的起落梭,使得本申请不需要在飞行器底部设置起落架即可实现飞行器的降落或升起,解决现有的飞行器降落时起落架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滑槽定向起落方法,通过将起落梭的长度方向与飞行器机体的长度方向一致,便于飞行器落地时起落梭与飞行器跑道上的滑槽相对应,从而解决飞行器降落时无法控制方向的问题,可有效避免飞行器落地后后轮存在的危险;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槽式飞行器跑道,在有限距离的跑道中可实现飞行器的有效降落,其中,对于舰载机等在起飞时要求跑道短、冲击力大的飞行器还可通过V形槽夹角的设计有效化解冲击力;此外,通过夹角的设计还可使飞行器平稳滑行,使乘客感觉到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起落梭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启动滑块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启动滑板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启动滑梭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启动滑槽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工作状态、准备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工作状态、准备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工作状态、准备状态及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跑道;2-V形滑槽;3-起落梭;4-启动滑块;5-启动滑板;6-启动滑梭;7-启动滑槽;8-降落减震梭;9-降落减震板;10-高强度降落减震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V形滑槽着力点”、“前后中心相对点”、“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为便于了解本方案,有必要对以下原理性内容进行理解。
1、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原理:根据飞行器起飞或降落需要,在跑道1上铺满等角、等高相连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在相连顶角处倒R角,作用是方便飞行器起落梭3插入V形滑槽2内。从安全角度考虑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槽的长度要大于飞行器起飞或降落实际需要长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槽的数量要大于飞行器实际需要数量,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长度与跑道1长度相等。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夹角的角度越大,飞行器的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滑行阻力越小,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的V形夹角设计的大小与所用材料摩擦系数密切相关。
配合飞行器启动滑梭6、飞行器启动滑槽7、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2底部需要相应改动。
2、飞行器起落梭原理:飞行器起落梭3一个或至少一个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前后重心相对点上。飞行器起落梭3梭底部的角度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夹角角度一致,梭底部顶角处均倒R角,方便起落梭3插入V形滑槽2内。飞行器起落梭3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隔离飞行器机身及外挂件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的亲密接触,飞行器在起飞和降落有不同角度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接触,为了使飞行器平稳起飞和降落,所以飞行器起落梭3梭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圆弧圆滑过度(特别是后端)。飞行器起落梭3安装在飞行器底部,优选左右对称安装,并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相应相向一同作用。
3、飞行器启动滑块原理:飞行器启动滑块4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静止状态的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着力点(飞行器底部前后重心相对点),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飞行器起落梭相邻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处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块4。在飞行器启动滑块4开R槽与V形滑槽2顶角R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当飞行器启动滑块4R槽作用在飞行器起落梭3相邻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R面上,使飞行器起落梭3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的摩擦,飞行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飞行器启动滑块4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处顺利滑行,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块4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3同样有定向功能。飞行器启动滑滑块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块动作。
4、飞行器启动滑板原理:飞行器启动滑板5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静止状态的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着力点(飞行器底部前后重心相对点),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飞行器V形滑槽2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板5。一块飞行器启动滑板5可以作用一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R面上,也可以作用在几条V形滑槽2顶角R面上(包括飞行梭相邻的V形滑槽顶角)。在飞行器启动滑板5开R槽与V形滑槽2顶角R契合,目的是减小R面的压强。当飞行器启动滑块4作用在V形滑槽2顶角R面上,飞行器起落梭3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摩擦,飞行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飞行器启动滑板5R槽与V形滑槽2顶角R面上顺利滑行,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内移动和起飞。启动滑板5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3同样有定向功能。飞行器启动滑板5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或等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板5动作。
5、飞行器启动滑梭原理:飞行器启动滑梭6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6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静摩擦,V形滑槽2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静止状态飞行器起落梭3与V形滑槽2着力点(飞行器底部前后重心相对点),设横线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底部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梭6,当飞行器启动滑梭6作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内,使飞行器起落梭3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摩擦,飞行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顺利在飞行器启动滑梭6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处内滑动,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梭6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3同样能够定向滑行。飞行器启动滑梭6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
飞行器启动滑梭6底部夹角要小于V形滑槽2夹角,且底部顶角处均倒R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底部R槽要契合飞行器启动滑梭6底部R面,目的是减少R契合面的压强。这样飞行器启动滑梭能定向顺利滑动,飞行器启动滑梭6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梭的动作。(注:飞行器起落梭底部R面不能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R滑槽触碰)
6、飞行器启动滑槽原理:飞行器启动滑槽7安装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的V形滑槽2底部。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底部设置R槽飞行器启动滑槽装置,当飞行器启动滑槽7作用在飞行器起落梭3梭底R角,飞行器起落梭3两边斜面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摩擦,飞行器起落梭3底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顺利与飞行器启动滑块4槽处滑动,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槽7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3同样能够定向。当飞行器启动滑槽7下落,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之间摩擦力恢复到原有状态。飞行器启动滑槽7动作可由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进行推动或操控。
飞行器启动滑槽7R槽要与飞行器起落梭3底R面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
7、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原理: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对称需要V形滑槽2底部相对点(并以飞行器起落梭为基准),安装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减震技术如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降落减震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等系统动进行动作操控。
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底部要设计成R形滑槽,且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底部顶角均倒R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2底部要设计成R形滑槽与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底部R面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底部夹角小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夹角,因为飞行器降落减震梭8只考虑减震,没考虑减速。(注:飞行器起落梭底部R面不能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R滑槽触碰)
8、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原理: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对称需要V形滑槽2顶角相对点(并以飞行器起落梭为基准),安装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减震技术如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等系统进行动作操控。
一块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可以对一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R面起作用,也可对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R面起作用。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底部夹角大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底部夹角,这是因为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考虑的是减震而不是减速。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底部V形夹角顶点处均倒R角,方便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飞行器降落减震板9V形夹角底部设计成R槽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顶角R契合,目的是来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
9、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原理: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3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优选对称需要V形滑槽2顶角相对点(并以飞行器起落梭为基准),安装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减震技术如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可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等系统进行动作操控。
一块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可以对一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起作用,也可对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起作用。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底部夹角等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底部夹角,这是因为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不仅考虑减震而且考虑减速。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底部V形夹角顶点处均倒R角,方便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10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2。
实施例一
太空梭:
1、太空梭底部安装两条小夹角飞行器起落梭。
2、配套太空梭底部两条小夹角飞行器起落梭,在飞机跑道上铺设两条专门起飞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
3、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槽。
4、在飞行器启动滑槽附近设一个燃料供应点。
5、在海上建一个0漂浮力降落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平台。
6、太空梭起飞前准备起飞需要燃料由燃料供应点供应。
7,启动太空梭,开足马力。
8、断开燃料供应接口,同时操控顶起飞行器启动滑槽。
9、太空梭一飞冲天进入外太空。
10、太空梭准备降落到0漂浮力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
11、第一时间冲击力由0漂浮力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平台下沉消化。
12、太空梭向前冲击力部分由0漂浮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平台跟随太空梭前移消化。
实施例二
喷气式舰载机:
1、喷气式舰载机底部安装二条小夹角飞行器起落梭。
2、在航母跑道铺设小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
3、在喷气式舰载机前后重心底部安装飞行器启动滑块。
4、在喷气式舰载机降落时,机身第一落地点,安装高强度飞行器降落减震板。
5、喷气式舰载机起飞时,飞行员先开足马力,再开启飞行器启动滑块。
6、喷气式舰载机能在较短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安全升空。
7、喷气式舰载机准备降落,开启高强度飞行器降落减震板。
8、喷气式舰载机能自由安全降落在较短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
实施例三
大型客机:
1、大型客机底部安装三条大夹角飞行器起落梭。
2、在现有跑道上铺满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
3、在大型客机前后重心底部,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板。
4、在大型客机降落时,在飞行器起落梭第一落地点机身横座标上优选合适位置,安装高强度飞行器降落减震板。
5、大型客机起飞前,先开启飞行器启动滑板,滑行更加平稳舒适,顺利升空。
6、大型客机降落第一时间开启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因为是大夹角和惯性,所以同样平稳舒适,安全降落在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上。
实施例四
小型客机:
1、在现有跑道铺满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V形滑槽底部设有R槽)。
2、在小型客机底部安装两条大夹角飞行器起落梭(注:飞行器起落梭底部R不会与V形滑槽底部R槽触碰)。
3、在小型客机前后重心底部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梭。
4、在小型客机降落时,在飞行器起落梭第一落地点机身横座标上优选合适位置,安装飞行器减震梭。
5、小型客机起飞前,先开启飞行器启动滑梭。
6、小型客机在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上逐步加速直至起飞。
7、小型客机准备降落,开启飞飞行器减震梭。
8、飞行器减震梭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并瞬间减震。
9、飞行器起落梭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滑行逐步减慢到静止。
实施例五
运输机:
1、利用现有的大型客机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
2、在运输机底部安装二条与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相应的飞行器起落梭。
3、在运输机降落时,在飞行器起落梭第一落地点机身横座标上优选合适位置,安装飞行器高强度减震板。
4、运输机不考虑舒适性,飞行器起落梭直接在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上滑行起飞。
5、运输机准备降落,开启飞行器高强度减震板。
6、运输机高强度减震板插入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并瞬间减震。
7、运输机起落梭插入大夹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滑行逐步减慢到静止。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步骤:
步骤一、根据飞行器起飞或降落需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在跑道上铺设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槽的长度要大于飞行器实际所需长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槽的数量要大于飞行器实际所需数量,
步骤二、在飞行器底部安装至少一个飞行器起落梭,所述飞行器底部的飞行器起落梭可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滑动,
步骤三、飞行器在静止状态下,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静摩擦,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是V形状态,这更加大了摩擦力,所以飞行器在起飞滑行前,不同的因素需要不同的启动方法及装置,分别是飞行器启动滑块、飞行器启动滑板、飞行器启动滑梭和飞行器启动滑槽,
步骤四、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所以飞行器在降落时,不同的因素需要不同的减震方法及装置,分别是飞行器降落减震梭、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和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
其中,飞行器起落梭至少一个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前后重心相对点上,飞行器起落梭底部的角度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夹角角度一致,梭底部顶角处均倒R角,飞行器起落梭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圆弧圆滑过渡,飞行器起落梭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左右对称安装,并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相应相向一同作用,
其中,飞行器启动滑块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静止状态的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着力点,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飞行器起落梭相邻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处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块,在飞行器启动滑块开R槽与V形滑槽顶角R契合,飞行器启动滑块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启动滑块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应用液压、气压或机械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块动作,
其中,飞行器启动滑板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静止状态的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着力点,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V形滑槽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板,一块飞行器启动滑板可以作用在一条或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面上,在飞行器启动滑板开R槽与V形滑槽顶角R契合,启动滑板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启动滑板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应用液压、气压或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板动作,
其中,飞行器启动滑梭是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静止状态飞行器起落梭与V形滑槽着力点,设横线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相对点,安装飞行器启动滑梭,飞行器启动滑梭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启动滑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
飞行器启动滑梭底部夹角要小于V形滑槽夹角,且底部顶角处均倒R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R槽要契合飞行器启动滑梭底部R面,飞行器启动滑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应用液压、气压或机械系统来推动操控飞行器启动滑梭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飞行器起飞或降落需要,在跑道上铺满,等角、等高相连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在相连顶角处倒R角,作用是方便飞行器起落梭插入V形滑槽内,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长度与跑道长度相等,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夹角的角度越大,飞行器的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滑行阻力越小,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V形夹角设计的大小与所用材料摩擦系数密切相关,
配合飞行器启动滑梭、飞行器启动滑槽、飞行器降落减震梭,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需要相应改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其特征在于:飞行器启动滑槽安装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V形滑槽底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设置R槽飞行器启动滑槽装置,当飞行器启动滑槽作用在飞行器起落梭底R角,飞行器起落梭两边斜面脱离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摩擦,飞行器起落梭底部像穿了一双滑冰鞋似的顺利与飞行器启动滑块槽处滑动,方便飞行器在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内移动和起飞,飞行器启动滑槽只顶出有限的空间,飞行器起落梭同样能够定向,当飞行器启动滑槽下落,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之间摩擦力恢复到原有状态,飞行器启动滑槽动作可由液压、气压或机械等系统进行推动或操控,
飞行器启动滑槽R槽要与飞行器起落梭底R面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其特征在于: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对称需要V形滑槽底部相对点,安装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降落减震梭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弹簧、液压、气压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降落减震梭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系统动进行动作操控,
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要设计成R形滑槽,且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底部顶角均倒R角,飞行器定向控速V滑槽底部要设计成R形滑槽与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底部R面契合,目的是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底部夹角小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夹角,因为飞行器降落减震梭只考虑减震,没考虑减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其特征在于: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对称需要V形滑槽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降落减震板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弹簧、液压、气压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降落减震板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系统进行动作操控,
一块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可以对一条或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面起作用,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夹角大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夹角,这是因为飞行器降落减震板考虑的是减震而不是减速,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V形夹角顶点处均倒R角,方便飞行器降落减震板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飞行器降落减震板V形夹角底部设计成R槽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顶角R契合,目的是来减小R契合面的压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其特征在于: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安装在飞行器底部,在飞行器降落地面第一时间都有大的冲击力,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起落梭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第一时间理想触点上,设横线为x轴,原点为飞行器左右中心点,在x轴上对称需要V形滑槽顶角相对点,安装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当飞行器降落时,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与地面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会有冲击力,通过应用现有的弹簧、液压、气压等系统,能卸去部分冲击力,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要在飞行器上对称安装,应用液压、气压、机械系统进行动作操控,
一块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可以对一条或多条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起作用,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夹角等于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底部夹角,这是因为飞行器高强度降落减震板不仅考虑减震而且考虑减速,飞行器降落减震板底部V形夹角顶点处均倒R角,方便飞行器降落减震板插入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
CN201811142607.8A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Active CN109353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607.8A CN109353492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607.8A CN109353492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3492A CN109353492A (zh) 2019-02-19
CN109353492B true CN109353492B (zh) 2022-02-08

Family

ID=6534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2607.8A Active CN109353492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34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906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刘子骥 飞机、飞机跑道及载机车
WO2014014136A1 (ko) * 2012-07-17 2014-01-23 양후영 동체 이착륙이 가능한 항공기 및 이 항공기의 이착륙 시스템
CN106314814A (zh) * 2016-09-28 2017-01-11 天津大学 一种野外科研用固定翼无人机轻便式起飞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6364691A (zh) * 2016-08-23 2017-02-01 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航母舰载机弹射滑梭跑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36297A (ko) * 2015-09-24 2017-04-03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무인 항공기, 베이스 스테이션, 무인 항공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906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刘子骥 飞机、飞机跑道及载机车
WO2014014136A1 (ko) * 2012-07-17 2014-01-23 양후영 동체 이착륙이 가능한 항공기 및 이 항공기의 이착륙 시스템
CN106364691A (zh) * 2016-08-23 2017-02-01 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航母舰载机弹射滑梭跑道
CN106314814A (zh) * 2016-09-28 2017-01-11 天津大学 一种野外科研用固定翼无人机轻便式起飞装置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3492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5452B (zh) 用于飞机起飞、着陆和滑跑过程的基于地面的设备
US20120187243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recovery system
RU2446078C2 (ru) Конвертоплан (варианты)
CN203246587U (zh) 可收放式滑撬机构
US2961204A (en) Deceleration device
CN110615114B (zh) 飞机辅助起落方法及装置
CN109353492B (zh) 一种飞行器定向控速v形滑槽的起落方法
CN106005363A (zh) 一种具有空难救生功能的飞机
US20210171189A1 (en) High-speed take-off and landing anti-falling airplane
CN103112591B (zh) 一种多用途气动式弹射空降飞行训练器
US5056737A (en) Vtol aircraft with movable undercarriage
CN102259701B (zh) 用于起落架的能量吸收系统及设有能量吸收系统的飞行器
CN202670102U (zh) 一种飞机迫降用的地面辅助托架装置
CN105292512A (zh) 飞机着陆器及其着陆系统
CN109808873A (zh) 一种直线自锁式尾部收放缓冲装置
CN202541839U (zh) 有故障急降装置的飞机
CN103350754A (zh) 一种气动式外挂载荷的投放装置
Sell et al. Powered flight design and reconstructed performance summary for the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mission
CN108945464A (zh) 一种货运无人机物资空投作业承载舱
CN113514220B (zh) 一种挂载物投放风洞试验的悬挂解锁机构及方法
US2696957A (en) Landing and launching system for aircraft
CN102774506A (zh) 飞机迫降车
US3089667A (en) Jet aircraft for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distances
CN101544279A (zh) 飞机故障迫降车
KR102544618B1 (ko) 함재기 기체 제동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