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0220A - 一种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0220A
CN109350220A CN201811216757.9A CN201811216757A CN109350220A CN 109350220 A CN109350220 A CN 109350220A CN 201811216757 A CN201811216757 A CN 201811216757A CN 109350220 A CN109350220 A CN 109350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apacity
rewarming
heat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exchan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67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家华
苏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edmont (Zhu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 Qian (zhu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 Qian (zhu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 Qian (zhu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50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0220A/zh
Priority to EP198417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827772A4/en
Priority to JP2021527269A priority patent/JP7085255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9/096380 priority patent/WO2020020035A1/zh
Priority to US17/250,431 priority patent/US2021028283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05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 A61B2018/00011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 A61B2018/00023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closed, i.e. without wound contact by the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using an instrument inserted into a body lumen, e.g. cath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31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 A61B2018/0262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F25B9/14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pulse-tube cyc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介质存储罐、介质供应管路、介质回收管路、冷量发生装置、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能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具有复温过程控制精准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设备
本申请要求2018年7月23日递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申请号为201810812246.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例如空调、冰箱、冷链物流、医疗设备等,一般包含有压缩机一类的冷量发生装置,配合一套载冷介质循环系统将冷量传导至受冷客体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领域对于制冷设备的冷量利用率、静音、体积等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医疗器械领域内存在一种冷冻消融装置,冷冻消融设备一般包括主机和冷冻球囊两部分,主机冷冻球囊提供载冷介质,使用时将冷冻球囊安装在导管前端伸入到人体内部,主机将载冷介质从导管内通入到冷冻球囊内对其进行降温,进而对靶向组织进行冷冻消融。
由于冷冻消融术对冷头温度的要求一般在-60℃左右,而考虑到流程中的冷量损失,载冷的温度至少需达到-100℃才能顺利的进行冷冻消融术,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很难使载冷介质达到这个温度。如果采用提高制冷机功率的方式,则会受制于手术室内有限的空间,并且很难满足手术室内静音环境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由于对冷量的利用率低导致其难以满足诸如冷冻球囊等冷量使用元件的要求,难以达到此类冷量使用元件所需的低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对于冷量的利用率低而无法达到冷量使用元件所需低温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对冷量的利用率更高的制冷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介质存储罐,其中存储有载冷介质;
介质供应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
介质回收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
冷量发生装置,用于提供冷量;
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
还包括:
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
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预冷回路;
且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进行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蓄冷装置,安装在介质回收管路上,利用旁通管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相连通,适于存储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中流出的冷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隔热装置,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第二冷量交换装置、蓄冷装置和冷量发生装置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装置为箱体,所述隔热装置上安装有与隔热腔连通的抽真空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装置为箱体,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绝热物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介质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路包括:
复温管;
所述复温管的介质进入端利用第二三通阀与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上未进入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一侧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加热之后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路包括:
复温管,其上串联有升温装置;
所述复温管的进液端利用第二三通阀与进入所述热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的上游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路还包括:
复温回流管路,用于将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与介质存储罐的回液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流管路包括:
复温回流管,两端与介质回收管路连通,并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相并联;
所述复温回流管的进液端利用第三三通阀与介质供应管路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隔热装置,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第二冷量交换装置、蓄冷装置和冷量发生装置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内;
所述复温回流管处于隔热装置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供应管路或所述介质回收管路上串联有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适于为载冷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包括介质存储罐、介质供应管路、介质回收管路、冷量发生装置、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介质存储罐中存储有载冷介质;介质供应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介质回收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冷量发生装置用于提供冷量;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之间。
在使用该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时,利用介质供应管路、介质回收管路和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口以及使载冷介质进行循环流动,流动过程中,冷量发生装置处生成的冷量通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输送至介质供应管路上,进而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上,冷量释放后从流回到介质回收管路中,此时的载冷介质仍然残存有部分冷量,随后载冷介质在流经介质回收管路时,由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的存在,载冷介质中残存的冷量会通过第二冷量交换装置传导至介质供应管路内的载冷介质上,使该处的载冷介质预先降温。
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在介质供应管路上相对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处于上游的位置,该处介质供应管路内的载冷介质温度高于介质回收管路内的温度,因而能够保证冷量自介质回收管路向介质供应管路传导。通过上述过程,介质回收管路内的载冷介质的残存冷量可以对载冷介质进行预降温,降低载冷介质进入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时的初始温度,进而在同样的冷量交换量的情况下,这种经过预降温的载冷介质可以达到更低的温度,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满足冷量使用元件的低温需求。
2、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预冷回路;且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进行连通。利用旁通管,可以使载冷剂通入到冷量使用元件之前先进行预冷,在预冷阶段载冷介质从介质存储罐中出来以后依次流经介质供应管路、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旁通管和介质回收管路,并最终回到介质存储罐内。经过预冷后的载冷介质温度得到降低,在冷量使用元件中时具有更低的初始温度,再经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降温之后就更加容易达到冷量使用装置所需的低温。因此,此举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该制冷设备对冷量的利用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蓄冷装置,安装在介质回收管路上,利用旁通管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相连通,适于存储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中流出的冷量。在预冷阶段,蓄冷装置能够存储一部分由载冷介质带来的冷量,这些存储的冷量能够对从冷量使用元件中流出的载冷介质进行预降温,使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处冷流体通道和热流体通道处的温差增大,提高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处的冷量交换速率,进而使介质供应管路中的载冷介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些经过预先降温的载冷介质经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进行最终降温之后便可以达到更低的温度。因此,此举可以进一步降低本制冷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温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冷量的利用效率,减少冷量浪费。
4、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第二冷量交换装置、蓄冷装置和冷量发生装置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内。利用隔热装置,能够避免在冷量交换过程中发生冷量的流失,同时蓄冷装置的保温效果也更好,避免蓄冷装置在存储冷量的过程中发生冷量的流失。
5、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所述隔热装置为箱体,所述隔热装置上安装有与隔热腔连通的抽真空装置。贴近真空状态的隔热腔能够进一步降低冷量的流失速率,使制冷设备进一步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
6、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加热之后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在某些场合下,冷量使用元件需要进行升温,例如在冷冻消融术中,经过冷冻后的靶向组织要进行复温。本发明中提供的复温回路能够对载冷介质进行加热,并通过导管输送至靶向组织处,这种单独设置的复温回路不但能够满足冷量使用元件进行复温的需要,并且非常有利于对复温的温度、进程和时间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进而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7、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所述复温回路包括复温管,所述复温管上串联有升温装置;所述复温管的进液端利用第二三通阀与进入所述热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的上游相连。通过将复温管与介质供应管路上第二冷量交换装置的上游相连之后,复温管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以及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形成并联,此时的载冷剂加热所用的管路与降温所用的管路之间各自独立。因此能够避免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的残留冷量在复温阶段对载冷剂的升温过程造成干扰,减少复温过程的干扰因素,使复温过程的控制更加便于控制。
8、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所述复温回路还包括复温回流管路,复温回流管路用于将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的回液口连通。单独设置的复温回流管路能够使复温过程形成由介质存储罐、复温管、冷量使用元件、复温回流管路组成的单独复温回路,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复温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使复温的进程控制更加精准。
9、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第二冷量交换装置、蓄冷装置和冷量发生装置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内;所述复温回流管处于隔热装置外部。将复温回流管设置在隔热装置的外部之后,能够避免复温回流管在输送复温后的载冷介质的时候带走蓄冷装置或者第二冷量交换装置中的冷量,提高冷量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能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具有复温过程控制精准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制冷设备在预冷阶段的载冷介质流向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制冷设备在制冷阶段的载冷介质流向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制冷设备在复温阶段的载冷介质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介质存储罐,2-介质供应管路,3-介质回收管路,4-冷量发生装置,5-第一冷量交换装置,6-第二冷量交换装置,7-导管,8-冷头,9-旁通管,10-第一三通阀,11-蓄冷装置,12-隔热装置,13-隔热腔,14-抽真空装置,15-复温管,16-升温装置,17-第二三通阀,18-复温回流管,19-第三三通阀,20-泵送装置,21-流量计,22-温度计,23-单向阀,24-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可用于冷冻消融装置中对冷头8进行制冷,但不仅限应用于冷冻消融术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还可以用于其他带有冷量使用元件的设备中对其进行预冷、制冷和复温,例如冰箱、空调、冷链物流车等。但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中,仅以冷量使用元件为冷冻消融装置的冷头8时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包括介质存储罐1、介质供应管路2、介质回收管路3、冷量发生装置4、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介质存储罐1中存储有载冷介质;介质供应管路2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介质回收管路3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冷量发生装置4用于提供冷量;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4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2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3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1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之间。
在使用该制冷设备进行冷冻消融时,利用介质供应管路2、介质回收管路3、冷冻消融系统的导管7和冷头8使载冷介质进行循环流动,流动过程中,冷量发生装置4处生成的冷量通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输送至介质供应管路2上,进而通过导管7输送到人体中对靶向组织进行冷冻消融,与靶向组织进行过冷量交换的载冷介质随后从导管7流动到介质回收管路3中,此时的载冷介质仍然残存有部分冷量,随后载冷介质在流经介质回收管路3时,由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的存在,载冷介质中残存的冷量会通过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传导至介质供应管路2内的载冷介质上,使该处的载冷介质预先降温。
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相对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处于上游的位置,该处介质供应管路2内的载冷介质温度高于介质回收管路3内的温度,因而能够保证冷量自介质回收管路3向介质供应管路2传导。通过上述过程,介质回收管路3内的载冷介质的残存冷量可以对载冷介质进行预降温,降低载冷介质进入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时的初始温度,进而在同样的冷量交换量的情况下,这种经过预降温的载冷介质可以达到更低的温度,进而使这种对常压液体进行直接制冷的冷冻消融方式更有可能达到冷冻消融所需的温度,同时还能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冷量发生装置4具体为能够提供-120℃以下冷源的微型超低温制冷机,可以是脉冲管、斯特林、混合工质节流、热声等形式,数量可以为一台或多台,多台联合工作时,联合方式可以为串联或者并联。本实施例中的载冷介质为凝固点低于-90℃的液体,例如医用乙醇。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载冷介质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还包括旁通管9,所述旁通管9与介质供应管路2和介质回收管路3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2和介质回收管路3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1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的预冷回路;且所述旁通管9与介质供应管路2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10进行连通。
利用旁通管9,可以使载冷剂通入到人体内进行冷冻消融之前先进行预冷,在预冷阶段载冷介质从介质存储罐1中出来以后依次流经介质供应管路2、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旁通管9和介质回收管路3,并最终回到介质存储罐1内。经过预冷后的载冷介质温度得到降低,在进入冷冻消融阶段时具有更低的初始温度,再经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的降温之后就更加容易达到冷冻消融所需的低温。因此,此举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该制冷设备是载冷介质达到冷冻消融所需温度的可能性。
作为制冷设备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还包括蓄冷装置11,安装在介质回收管路3上,利用旁通管9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相连通,适于存储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中流出的冷量。本实施例中,蓄冷装置11具体为填充有比热容较高的蓄冷介质的箱体,介质回收管路3穿过蓄冷装置11,利用管路的侧壁与蓄冷装置11内的蓄冷介质发生冷量交换。
在预冷阶段,蓄冷装置11能够存储一部分由载冷介质带来的冷量,这些存储的冷量在冷冻消融阶段开始后,能够对从人体中留出的载冷介质进行预降温,使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处冷流体通道和热流体通道处的温差增大,提高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处的冷量交换速率,进而使介质供应管路2中的载冷介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些经过预先降温的载冷介质经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进行最终降温之后便可以达到更低的温度。因此,此举可以进一步保证本制冷设备能够达到冷冻消融所需的低温,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冷量的利用效率,减少冷量浪费。
为了降低冷量流失,还包括隔热装置12,所述隔热装置12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13,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蓄冷装置11和冷量发生装置4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13内。利用隔热装置12,能够避免在冷量交换过程中发生冷量的流失,同时蓄冷装置11的保温效果也更好,避免蓄冷装置11在存储冷量的过程中发生冷量的流失。
具体的,所述隔热装置12为箱体,所述隔热装置12上安装有与隔热腔13连通的抽真空装置14。贴近真空状态的隔热腔13能够进一步降低冷量的流失速率,使制冷设备进一步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抽真空装置14具体为小型真空泵。
作为隔热装置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所述隔热装置12为箱体,所述隔热腔13内填充有绝热物质。此处绝热物质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气凝胶等绝热材料。
为了满足冷冻消融术中靶向组织对于冷冻后需要复温的需要,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加热之后输送至冷冻消融装置中导管7的进液端。在冷冻消融术中,经过冷冻后的靶向组织要进行复温,理想的复温的过程能够提高冷冻消融术的手术效果,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概率。本发明中提供的复温回路能够对载冷介质进行加热,并通过导管7输送至靶向组织处,这种单独设置的复温回路不但能够满足冷冻消融术进行复温的需要,并且非常有利于对复温的温度、进程和时间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进而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具体的,所述复温回路包括复温管15,所述复温管15上串联有升温装置16;所述复温管15的进液端利用第二三通阀17与进入所述热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的上游相连。通过将复温管15与介质供应管路2上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的上游相连之后,复温管15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以及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形成并联,此时的载冷剂加热所用的管路与降温所用的管路之间各自独立。因此能够避免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的残留冷量在复温阶段对载冷剂的升温过程造成干扰,减少复温过程的干扰因素,使复温过程的控制更加便于控制。
作为上述复温回路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所述复温回路包括:复温管15;所述复温管15的介质进入端利用第二三通阀17与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未进入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的一侧相连。在该替代实施方式中,复温回路上没有串联升温装置,而是仅将没有经过冷却的载冷介质通入到导管中参与复温过程,利用人体的自身热量进行复温。此举使靶向组织的升温更加温和,降低冷冻消融术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作为复温回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温回路还包括复温回流管路,复温回流管路用于将所述冷冻消融装置中导管7的出液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的回液口连通。单独设置的复温回流管路能够使复温过程形成由介质存储罐1、复温管15、冷冻消融装置、复温回流管路组成的单独复温回路,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复温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使复温的进程控制更加精准。
具体的,复温回流管路包括复温回流管18,其两端与介质回收管路3连通,并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相并联;所述复温回流管18的进液端利用第三三通阀19与介质供应管路2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复温回流管18处于隔热装置12外部。将复温回流管18设置在隔热装置12的外部之后,能够避免复温回流管18在输送复温后的载冷介质的时候带走蓄冷装置11或者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中的冷量,提高冷量的利用率。
为了保证载冷介质的顺利循环,所述介质供应管路2或所述介质回收管路3上串联有泵送装置20,所述泵送装置20适于为载冷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向冷量使用元件提供冷量,包括:
介质存储罐(1),其用于存储载冷介质;
介质供应管路(2),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
介质回收管路(3),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
冷量发生装置(4),用于提供冷量;
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4)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2)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3)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
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1)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旁通管(9),所述旁通管(9)与介质供应管路(2)和介质回收管路(3)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2)和介质回收管路(3)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1)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的预冷回路;
且所述旁通管(9)与介质供应管路(2)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10)进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冷装置(11),安装在介质回收管路(3)上,利用旁通管(9)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相连通,适于存储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中流出的冷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装置(12),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13),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蓄冷装置(11)和冷量发生装置(4)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12)为箱体,所述隔热装置(12)上安装有与隔热腔(13)连通的抽真空装置(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12)为箱体,所述隔热腔(13)内填充有绝热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介质存储罐(1)中的载冷介质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回路包括:
复温管(15);
所述复温管(15)的介质进入端利用第二三通阀(17)与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未进入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的一侧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加热之后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回路包括:
复温管(15),其上串联有升温装置(16);
所述复温管(15)的进液端利用第二三通阀(17)与进入所述热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的上游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回路还包括:
复温回流管路,用于将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与介质存储罐(1)的回液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回流管路包括:
复温回流管(18),两端与介质回收管路(3)连通,并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相并联;
所述复温回流管(18)的进液端利用第三三通阀(19)与介质供应管路(2)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装置(12),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13),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蓄冷装置(11)和冷量发生装置(4)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13)内;
所述复温回流管(18)处于隔热装置(12)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管路(2)或所述介质回收管路(3)上串联有泵送装置(20),所述泵送装置(20)适于为载冷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
CN201811216757.9A 2018-07-23 2018-10-18 一种制冷设备 Pending CN109350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841708.1A EP3827772A4 (en) 2018-07-23 2019-07-17 FREEZING DEVICE
JP2021527269A JP7085255B2 (ja) 2018-07-23 2019-07-17 冷凍装置
PCT/CN2019/096380 WO2020020035A1 (zh) 2018-07-23 2019-07-17 一种制冷设备
US17/250,431 US20210282830A1 (en) 2018-07-23 2019-07-17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2467 2018-07-23
CN201810812246 2018-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0220A true CN109350220A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4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6757.9A Pending CN109350220A (zh) 2018-07-23 2018-10-18 一种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82830A1 (zh)
EP (1) EP3827772A4 (zh)
JP (1) JP7085255B2 (zh)
CN (1) CN109350220A (zh)
WO (1) WO20200200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0035A1 (zh) * 2018-07-23 2020-01-30 山前(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WO2024022496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存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82459A4 (en) * 2019-12-27 2024-01-17 Lifetech Scient Shenzhen Co LEFT ATRIAL APPENDIX OCCLUSION DEVICE AND OCCLUSION SYSTEM
US11538522B1 (en) 2021-06-30 2022-12-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self-referenced reads of memory devic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0648A2 (en) * 1999-09-06 2001-03-07 Fisher & Paykel Limited Personal cooling system
US20090124972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Afreeze Gmbh Cooling System for a Catheter
CN103417288A (zh) * 2012-08-03 2013-12-04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冷冻消融治疗系统
US20140046312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Galil Medical Inc. Closed-loop system for cryosurgery
CN106572877A (zh) * 2014-08-14 2017-04-19 克莱米迪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全液体冷冻消融导管
CN210138184U (zh) * 2018-07-23 2020-03-13 山前(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4450Y2 (zh) * 1974-04-10 1979-06-14
JPS62294882A (ja) * 1986-05-22 1987-1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潜熱蓄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5275595A (en) * 1992-07-06 1994-01-04 Dobak Iii John D Cryosurgical instrument
US6442949B1 (en) * 2001-07-12 2002-09-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ryongenic cool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open-loop short term cooling for a superconducting machine
CN102387755A (zh) * 2009-04-06 2012-03-21 克莱米迪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管远端部分的单相液体致冷剂冷冻消融系统及相关方法
CN104873265A (zh) * 2015-06-02 2015-09-02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消融系统
US9993280B2 (en) * 2015-07-02 2018-06-12 Medtronic Cryocath Lp N2O thermal pressurization system by cooling
CN109009406B (zh) * 2018-07-23 2020-02-21 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消融装置及冷冻消融方法
CN109350220A (zh) * 2018-07-23 2019-02-19 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0648A2 (en) * 1999-09-06 2001-03-07 Fisher & Paykel Limited Personal cooling system
US20090124972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Afreeze Gmbh Cooling System for a Catheter
CN103417288A (zh) * 2012-08-03 2013-12-04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冷冻消融治疗系统
US20140046312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Galil Medical Inc. Closed-loop system for cryosurgery
CN106572877A (zh) * 2014-08-14 2017-04-19 克莱米迪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全液体冷冻消融导管
CN210138184U (zh) * 2018-07-23 2020-03-13 山前(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0035A1 (zh) * 2018-07-23 2020-01-30 山前(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
WO2024022496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存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82830A1 (en) 2021-09-16
EP3827772A1 (en) 2021-06-02
JP7085255B2 (ja) 2022-06-16
WO2020020035A1 (zh) 2020-01-30
JP2021531943A (ja) 2021-11-25
EP3827772A4 (en)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0220A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109009406A (zh) 一种冷冻消融装置及冷冻消融方法
CN102014777B (zh) 用于冷冻消融治疗的系统
CN102596119A (zh) 使用超临界气体的低温治疗装置
CA2638302C (en)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ompartment and method for a refrigerator
EP2390588B1 (en) Hot water supply device with heat pump
KR20170102823A (ko) 수소 급유 시스템 내의 공급 배관의 냉각
CN106595115A (zh) 用于热处理的热力学系统以及包含该系统的用于制作流体和半流体产品的机器
JP5003645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システム
CN104114964A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其的热水生成装置
CN109480999B (zh)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JP2009109110A (ja) 冷凍装置
CN209301296U (zh) 一种冷冻消融装置
JP2010091128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システム
KR200472311Y1 (ko) 음료의 보냉을 위한 이송 시스템
CN210138184U (zh) 一种制冷设备
US10126044B2 (e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with a fluid reservoir
KR20190026288A (ko) 냉동기 토출 가스에 의한 응축 폐열 회수를 이용한 냉동 시스템
CN209499884U (zh)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JP2010019508A (ja) 温水システム
CN215951881U (zh) 低温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5951880U (zh) 制冷设备
CN117404862A (zh) 深冷冰箱
JP2001012843A (ja) ブライン冷却システムの除霜方法
JPS6030702Y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4

Address after: 519031 Room 110-115, 18 Creative Valley, 1889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Piedmont (Zhuha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31 Room 110-125, 18 Creative Valley, 1889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an Qian (Zhu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