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8656A -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8656A
CN109348656A CN201811296999.3A CN201811296999A CN109348656A CN 109348656 A CN109348656 A CN 109348656A CN 201811296999 A CN201811296999 A CN 201811296999A CN 109348656 A CN109348656 A CN 109348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ntology
radiator
antenna
casing
noum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69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48656B (zh
Inventor
洪传宝
王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69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8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8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8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48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8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本申请技术方案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将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材料形成的本体的机壳内,使得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单独占据空间,便于电子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布局,无需在天线表面设置其他保护结构件,可以有效保护天线的辐射体,天线的辐射体的机械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避免天线的辐射体由于电子设备由于机械撞击导致的损坏问题,可以增大天线的辐射体与其他导体的距离,从而避免导体对天线的辐射体性能的影响,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具有较好的天线环境,提高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的说,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前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电子设备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主要部件是天线,现有电子设备中,一般将天线的辐射体固定在机壳的表面上,使得天线的辐射体稳定固定在机壳的表面上的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制作工艺简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为金属材料;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布局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
构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第二材料包裹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的辐射体,以使得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在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得所述天线所需净空接近于零;
其中,所述设定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层叠相对的方向。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为完整壳体;或/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为完整壳体。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包裹了所述天线的辐射体的第二材料形成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至少安装第二部件;所述辐射体未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具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安装作为第一部件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开窗匹配;所述第一开窗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开窗为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二本体。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所述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二材料的包裹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外表面且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内表面。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包括底壳以及侧壁,所述底壳和所述侧壁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侧壁包括一对短壁和一对长壁;所述辐射体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底壳内且靠近所述一对短壁中一个短壁。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包括底壳以及侧壁,所述底壳和所述侧壁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壳的过渡面为曲面,所述过渡面为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外表面的部分;所述辐射体沿着所述曲面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本体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覆盖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在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得所述天线所需净空接近于零;
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本体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未与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重叠;
所述设定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层叠相对的方向。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天线,所述辐射体为多段相互独立的辐射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固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模具内预固定导体结构件的辐射体,所述导电结构件包括所述天线的辐射体;
在所述模具内浇注液态的第二材料;
固化所述第二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固定后,包裹所述天线的辐射体的所述第二材料形成一本体的机壳,所述本体的机壳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布局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本体的机壳内;
进行脱模处理,将所述本体的机壳与所述模具分离。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导体结构件包括多个所述辐射体,多个所述辐射体为一体结构,相邻所述辐射体之间具有定位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脱模处理后,基于所述定位点,对所述本体的机壳的内表面进行切割,以切断相邻所述辐射体,切割深度小于所述本体的机壳的厚度。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辐射体包括馈点,所述模具的内表面具有对应所述馈点的凸点结构件,在所述模具内预固定所述导电结构件后,所述凸点结构件抵接所述馈点,进行脱模处理后,所述凸点结构件与所述馈点分离,露出所述馈点。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层叠设置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制备第一本体的机壳的第一材料为金属材料,第二本体的机壳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布局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由于构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第二材料包裹所述天线的辐射体,使得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包裹所述天线的辐射体的第二材料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在形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同时嵌入所述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单独工艺步骤和/或固定结构件以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固定在第二本体的机壳的表面上,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构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第二材料包裹所述天线的辐射体,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使得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单独占据空间,便于电子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布局。而且,将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直接通过第二材料保护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在天线表面设置其他保护结构件,可以有效保护天线的辐射体,天线的辐射体的机械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避免天线的辐射体由于电子设备受到机械撞击导致的损坏问题。
同时,由于将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本体的壳体内,可以增大其与第一本体的壳体的距离,从而避免导体对天线的辐射体性能的影响,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具有较好的天线环境,提高通信质量。
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天线固定方法可以用于制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的壳体,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将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材料形成的本体的机壳内,使得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单独占据空间,便于电子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布局,无需在天线表面设置其他保护结构件,可以有效保护天线的辐射体,天线的辐射体的机械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避免天线的辐射体由于电子设备由于机械撞击导致的损坏问题,可以增大天线的辐射体与其他导体的距离,从而避免导体对天线的辐射体性能的影响,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具有较好的天线环境,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的背面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切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切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切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电子设备中,一般是在天线的辐射体设置在机壳的表面,如外表面或是内表面。
将天线的辐射体设置在机壳外表面时,需要通过电镀工艺将辐射体形成在机壳外表面,保证天线的辐射体较好的固定在机壳外表面,此时还需要在天线表面设置保护层,避免天线受到损伤。电镀以及保护层的设置使得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
将天线的辐射体设置在机壳内表面时,一般是通过支架结构固定在机壳内表面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与电子设备的其他结构件同时置于该容置空间。此时,一方面,支架结构以及天线会占据额外的空间,减小其他结构件的放置空间,另一方面,支架结构制作增大了制作成本。其他结构件包括电路主板、电池及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的其他电子元件。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通过第二材料制备,第二材料包裹天线的辐射体,可以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从解决上述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的背面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切面图。其中,第二本体12的正面朝向所述第一本体11,其本面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图5为图4在P-P’方向切面图,图5中切面为图1中露出辐射体131的切面的俯视图。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以及天线13。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本体11包括述机壳111。所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为金属材料。
所述第二本体12包括机壳121。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构成容置空间20,所述容置空间20用于布局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构成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第二材料包裹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13的辐射体131,以使得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内。
所述天线13至少包括辐射体131以及主地132。辐射体131和主地123固定连接。主地132的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为不锈钢或是铝合金。辐射体131的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为铜或是合金。
辐射体131包括馈点1311。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内指第二材料仅露出馈点1311,包裹辐射体131的其他所有部分,也就是说,机壳121表面仅是在露出馈点1311,不露出辐射体131的其他部分,其他部分是在机壳121的表面的任何位置均是不可见的,与现有技术中将天线辐射体设置在机壳的内表面上或是外表面上的技术方案不同。
所述第二材料包裹所述主地132的周缘,这样,整个主地132周缘包裹在第二材料内,是不可见的,主地132相反的正面和背面是可见的。其中,主地132的正面朝向所述第一本体11设置,其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构成容置空间20,所述容置空间20用于布局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具有相反的外表面B1以及内表面B2,其内表面B2朝向所述第一本体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表面B1以及内表面B2分别构成容置空间20,具体的,外表面B1构成容置空间21,内表面B2构成容置空间22。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外表面B1以及内表面B2中的一者构成容置空间20。外表面B1可以构成一个或是多个容置空间20。内表面B2可以构成一个或是多个容置空间20。
外表面B1构成容置空间21时,需要在第二本体12对应外表面B1的一侧设置第一覆盖结构件。第一覆盖结构件用于遮挡保护容置空间21内的电子元器件。通过设置第一结构件背离第二本12一侧表面的图形结构,使得第一覆盖结构件还可以用于平坦化电子设备的背面和/或用于使得电子设备的背面具有设定图形结构。第一覆盖结构件为盖体或是填充容置空间21的塑胶材料。所述电子设备背面指电子设备背离所述第一本体的表面。
内表面B2构成容置空间22时,可以在第二本体12对应内表面B2的一侧设置第二覆盖结构件。第二覆盖结构件用于遮挡保护容置空间22内的电子元器件。第二覆盖结构件还可以使得第二本体12朝向第一本体11的一侧平坦化,以便于使得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相对抵接。
由于构成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第二材料包裹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使得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内,可以在形成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同时嵌入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塑型使得第二本体具有一定结构,使得包裹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的第二材料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0,第二材料包裹固定辐射体131,无需单独工艺步骤和/或固定结构件以使得天13的辐射体131固定在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外表面B1或内表面B2上,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另外,构成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第二材料包裹天线13的辐射体131,使得天线13的辐射体131嵌入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内,使得天线13的辐射体131无需单独占据空间,便于电子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布局。而且,将天线13的辐射体131嵌入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内,直接通过第二材料保护天线13的辐射体131,无需在天线13表面设置其他保护结构件,可以有效保护天线13的辐射体131,天线13的辐射体131的机械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避免天线13的辐射体131由于电子设备受到机械撞击导致的损坏问题。
同时,由于将天线13的辐射体131嵌入到第二本体12的壳体121内,可以增大其与第一本体11的壳体111的距离,从而避免导体(第一本体11)对天线13的辐射体131性能的影响,使得天线13的辐射体131具有较好的天线环境,提高通信质量。
如图5所示,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在设定平面S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在所述设定平面S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得所述天线13所需净空接近于零,净空接近于零包括:净空值等于零,或是净空值小于设定值,在本领域可以近似为零。投影区域均为在设定平面S上的垂直投影区域。设定平面S垂直于第一方向Z,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在第一方向Z层叠相对设置,设定平面S垂直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层叠相对的方向。
由于天线13的辐射体131位于形成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第二材料内,可以增大天线13的辐射体131与金属材质的第一本体11的距离,从而增大天线13的辐射体131的辐射角度,使得天线13的辐射体131在净空接近于零的条件下具有通信性能。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天线设置在壳体内表面上的方案,如采用金属壳体,为了保证通信性能,需要在壳体上设置开缝以增大净空,本案无需在第一本体11的壳体111上设置开缝。
如上,设置本案使得净空接近于零,故所述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为完整壳体,无需在机壳111上设置天线辐射缝隙,设置辐射体131位于第二材料内,可以增大与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的距离,以增大天线13的辐射体131的辐射角度,以保证在净空接近于零时具有一定通信能力;或/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为完整壳体,制备所述第二本体12的第二材料为绝缘材料,其壳体121位完整壳体,绝缘材料对天线辐射性能影响较小,或无影响,壳体121无需设置天线辐射缝隙。
上述电子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中,包裹了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的第二材料形成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至少安装第二部件;所述辐射体131未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为上述容置空间20。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可以为设置在内表面B2的容置空间20,或设置在外表面B1的容置空间20。第二部件可以为上述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包括不限于电路主板、电池、摄像头、扬声器、传感器、听筒、对外接口、光源装置以及芯片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可以设置第二容置空间为在第二内表面B2的容置空间20,这样,辐射体位于背离该容置空间的第二材料内,而非现有位于容置空间的表面内需要固定支架的方案,本方案无需固定支架,还可以增大与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的距离,实现净空接近于零下的通信性能。
上述电子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具有第一容置空间23,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3用于安装作为第一部件的显示屏,本申请附图中未体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一本体11的第一开窗匹配。所述第一本体111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112以及第二表面113,其第二表面113和机壳121的内表面B2相对设置,其第一表面112背离所述第二本体12。
所述第一开窗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1的第一表面112;所述第一开窗为所述第一本体111的第一表面112。第一表面112为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背离第二本体12的一侧表面,该表面构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3。这样,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覆盖整个机壳111的第一表面112,将上述电子元器件均设置在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屏。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11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12上,且所述辐射体131通过所述第二材料的包裹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内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外表面B1且远离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内表面B2,以增大辐射体131与第一本体11的距离,尽量使得辐射体131尽量远离金属材质的第一本体11,在净空接近于零的条件下,增大辐射体131的辐射角度,提高辐射性能,在净空接近于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通信能力。
上述电子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包括底壳31以及侧壁32,所述底壳31和所述侧壁32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是由机壳121的内表面B2构成的容置空间20;所述侧壁32包括一对短壁321和一对长壁322;所述辐射体131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底壳31内且靠近所述一对短壁321中一个短壁321。这样,可以使得天线13的辐射体131尽量靠近第二本体12的顶端或是底端,以增大辐射体131的辐射角度,在净空接近于零条件下,提高辐射能力。在其他方式中,还可以在底壳31内靠近一对短壁321中另一个短臂321的内部设置其他天线的辐射体,设置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本体12的顶端可以相邻设置一个或是多个天线13的辐射体131。第二本体12的底端可以相邻设置一个或是多个天线13的辐射体131。
当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包括底壳31以及侧壁32,所述底壳31和所述侧壁32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由机壳121的内表面B2构成的容置空间20时,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所述侧壁32与所述底壳31的过渡面33为曲面,所述过渡面33为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的外表面B1的部分;所述辐射体131沿着所述曲面设置。
图5中辐射体131为弯曲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曲面的弯曲方向适配,使得辐射体131沿着所述曲面设置。在制作图5所示第二本体12时,可以直接采用弯曲的片状结构作为辐射本体131固化到第二材料内部,或是,采用平整的片状结构作为辐射本体131,在通过液态第二材料注塑形成第二本体的过程中使得其弯曲。
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切面图,图6所示方式与图5不同在于辐射体131设计方案不同,该方式中,辐射体131为平整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倾斜设置,以最大面积正对所示曲面,使得辐射体131沿着所述曲面设置。
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切面图,图7所示方式与图5不同在于辐射体131设计方案不同,该方式中,辐射体131为平整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与第一本体11相对设置,平行于设定平面S。
上述电子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可以相对固定,此时,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显示屏,所述第一本体11的壳体111作为显示设备的金属中框,用于固定显示屏,所述第二本体12的壳体121作为显示设备的后壳,其朝向内表面B2具有容置空间20,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
上述电子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通过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的第一本11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本11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12上且覆盖所述第二本体12,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在设定平面S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的机壳111在所述设定平面S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得所述天线13所需净空接近于零。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本11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12上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本体12;所述天线13的辐射体131在所述设定平面S的投影区域未与所述第一本体11在所述设定平面S的投影区域重叠。所述设定平面S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层叠相对的方向。
上述第二覆盖结构件为盖体或是填充容置空间22的塑胶材料。当第二覆盖结构件为塑胶材料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朝向第一本体11一侧表面的图形结构,以在该表面形成滑动轨道,或是直接在所述第二覆盖结构件上固定具有滑动轨道的结构件,使得其与第一本体11可以相对滑动,使得二者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滑动。滑动连接结构的实现方式不局限于该方式,如还可以为滚轮或是滚珠等滑动连接结构。
当所述的第一本11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滑动时,设置所述机壳121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顶端的区域内部至少具有一个辐射体131,设置所述机壳121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底端的区域内部至少具有一个辐射体131,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电子设备通过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底端的辐射体131发射以及接受信号,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电子设备通过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顶端的辐射体131发射以及接受信号。
这是由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本体12底端相对于顶端具有较少的电子元件器,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靠近顶端的辐射体131和底端的辐射体131均处于净空接近于零的状态,靠近底端的辐射体131由于附近电子元器件数量较小,天线环境较好,通过其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好,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靠近顶端的辐射体131被露出,脱离了净空接近于零的状态,而靠近底端的辐射体131仍处于净空接近于零的状态,故此时靠近顶端的辐射体131的天线环境好,通过其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好。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具有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天线净空接近于零条件下的通信。
上述电子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天线13,所述辐射体131为多段相互独立的辐射体131。具有多个天线13时,多个天线13的主地132位一体结构,即多个天线13可以共用一个主地132。在制备第二本体12时,可以在采用包括多个辐射体131的整体的导体结构件,将其注塑在第二材料内,形成第二本体12的机壳121,从机壳121的内表面B2进行切割,使得相邻辐射体131断开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实现5G通信,具有四条天线13,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两条天线13的对应辐射体131。天线数量不局限于四条,可以根据通信需求设定。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固定方法,该方法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在模具内预固定导体结构件的辐射体,所述导电结构件包括所述天线的辐射体。
步骤S12:在所述模具内浇注液态的第二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可以为塑胶材料。
步骤S13:固化所述第二材料。
所述第二材料固定后,包裹所述天线的辐射体的所述第二材料形成一本体的机壳,所述本体的机壳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布局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本体的机壳内。
步骤S14:进行脱模处理,将所述本体的机壳与所述模具分离。
所述方法中,所述导体结构件包括多个所述辐射体,一种方式是可以如图6所示方法,分别预固定各个辐射体,另一种方式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多个所述辐射体为一体结构,相邻所述天线之间具有定位点,图7所示在图6所示方法基础上还包括:
步骤S15:脱模处理后,基于所述定位点,对所述本体的机壳的内表面进行切割,以切断相邻所述辐射体,切割深度小于所述本体的机壳的厚度。可以通过CNC工艺进行切割。
通过一个整体的导体结构切割形成多个天线的辐射体的方式,可以使得整体结构的导体结构更为容易的与固定在模具内,相对于将多个分离的辐射体与固定在模具内的方式,更为简单,且可以使得辐射体与固定的稳定性更好,避免辐射体在浇注第二材料时被冲离与固定位置,避免因此导致辐射体位置偏移的问题,以使得第二材料固化后,将辐射体准确的固定在本体的机壳内预设位置。
所述方法中,所述天线包括馈点,所述模具的内表面具有对应所述馈点的凸点结构件,在所述模具内预固定所述导电结构件后,所述凸点结构件抵接所述馈点,进行脱模处理后,所述凸点结构件与所述馈点分离,露出所述馈点。通过所述凸点结构件,一方面可以用于使得脱模处理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露出所述馈点,另一方面,在浇注第二材料时,可以通过所述凸起结构件对所述辐射体进行辅助固定,提高其预固定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上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的壳体,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将辐射体嵌入到第二材料形成的本体的机壳内,使得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单独占据空间,便于电子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布局,无需在天线表面设置其他保护结构件,可以有效保护天线的辐射体,天线的辐射体的机械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避免天线的辐射体由于电子设备由于机械撞击导致的损坏问题,可以增大天线的辐射体与其他导体的距离,从而避免导体对天线的辐射体性能的影响,使得天线的辐射体具有较好的天线环境,提高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滑盖手机,该滑盖手机的第一本体为金属机壳能够充分的保护位于第一本体内的显示屏,该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就是该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实现全面屏,而第一本体的金属机壳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屏且保护所述显示屏;且能够提升该滑盖手机的外观;由于第一本体机壳都是金属制成;在该第一本体上尽量少的放置器件,其中,本方面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子可以第一本体上有且只有显示屏一个器件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本体更轻薄同时又是金属壳体也增强了第一本体的强度;在本方面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子可以第一本体上有显示屏以及位于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器件这两个器件。另外;为了使得第一本体更加轻薄且腾出更多空间给显示屏做显示输出区域以争取最大的屏占比(即,实现全面屏)该滑盖手机的天线不设置与所述第一本体或者第二本体的机壳上;而是将天线嵌入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但是由于第一本体的机壳为金属制成,所述该天线所需要的净空接近于零,为了保证该天线能够正常工作,将该天线嵌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且接近所述第二本体机壳的外表面以增大该天线与第一本体的距离。当然在该实施例公开的滑盖手机其还具备一个天线性能的增强模式,即,通过滑动第一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由于将原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遮挡所述天线第一本体(金属壳体)移开,天线不再收到第一本体的金属机壳的影响,从而使得天线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提升。所以,当用户使用该电子设备时如果信号不好时,通过滑动该第一本体(即,滑开)就能从客观上提升所述天线的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电子设备响应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为金属材料;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布局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
构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第二材料包裹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的辐射体,以使得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
2.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在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得所述天线所需净空接近于零;
其中,所述设定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层叠相对的方向。
3.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为完整壳体;或/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为完整壳体。
4.根据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包裹了所述天线的辐射体的第二材料形成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至少安装第二部件;所述辐射体未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具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安装作为第一部件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开窗匹配;所述第一开窗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开窗为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二本体。
5.根据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所述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二材料的包裹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外表面且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内表面。
6.根据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包括底壳以及侧壁,所述底壳和所述侧壁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侧壁包括一对短壁和一对长壁;所述辐射体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底壳内且靠近所述一对短壁中一个短壁。
7.根据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包括底壳以及侧壁,所述底壳和所述侧壁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壳的过渡面为曲面,所述过渡面为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外表面的部分;所述辐射体沿着所述曲面设置。
8.根据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的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本体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覆盖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在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内,以使得所述天线所需净空接近于零;
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本体层叠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未与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设定平面的投影区域重叠;
所述设定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层叠相对的方向。
9.根据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天线,所述辐射体为多段相互独立的辐射体。
10.一种天线固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模具内预固定导体结构件的辐射体,所述导电结构件包括所述天线的辐射体;
在所述模具内浇注液态的第二材料;
固化所述第二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固定后,包裹所述天线的辐射体的所述第二材料形成一本体的机壳,所述本体的机壳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布局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天线的辐射体嵌入到所述本体的机壳内;
进行脱模处理,将所述本体的机壳与所述模具分离。
CN201811296999.3A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Active CN109348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6999.3A CN109348656B (zh)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6999.3A CN109348656B (zh)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8656A true CN109348656A (zh) 2019-02-15
CN109348656B CN109348656B (zh) 2020-08-25

Family

ID=6531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6999.3A Active CN109348656B (zh)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86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502A (zh) * 2019-05-29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壳体组件、通讯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3015368A (zh) * 2021-02-25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91072A (ko) * 2005-02-11 200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를 갖는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2195130A (zh) * 2010-03-15 2011-09-2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图案框架、电子设备的外壳及其制造模具
CN102201828A (zh) * 2010-03-25 2011-09-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轨结构上集天线功能的便携式手持设备
CN102299403A (zh) * 2010-06-28 2011-12-2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16687A (zh) * 2010-06-29 2012-01-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壳体、具有其的移动终端和用于制造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2610898A (zh) * 2011-01-25 2012-07-25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壳体壁的天线的制作方法以及内嵌天线的壳体
CN202663670U (zh) * 2012-03-02 2013-01-0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
CN103326103A (zh) * 2012-03-23 2013-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电子设备
US20170047635A1 (en) * 2015-08-14 2017-02-16 Antenna79, Inc. Radiation-redirecting external case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494913A (zh) * 2018-04-02 2018-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91072A (ko) * 2005-02-11 200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를 갖는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2195130A (zh) * 2010-03-15 2011-09-2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图案框架、电子设备的外壳及其制造模具
CN102201828A (zh) * 2010-03-25 2011-09-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轨结构上集天线功能的便携式手持设备
CN102299403A (zh) * 2010-06-28 2011-12-2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16687A (zh) * 2010-06-29 2012-01-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壳体、具有其的移动终端和用于制造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2610898A (zh) * 2011-01-25 2012-07-25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壳体壁的天线的制作方法以及内嵌天线的壳体
CN202663670U (zh) * 2012-03-02 2013-01-0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
CN103326103A (zh) * 2012-03-23 2013-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电子设备
US20170047635A1 (en) * 2015-08-14 2017-02-16 Antenna79, Inc. Radiation-redirecting external case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494913A (zh) * 2018-04-02 2018-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502A (zh) * 2019-05-29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壳体组件、通讯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2018502B (zh) * 2019-05-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壳体组件、通讯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3015368A (zh) * 2021-02-25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8656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147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having insert molding around antenna
JP6348977B2 (ja) 通信コイル及び誘導コイルを備えるコイル構成
CN104508905B (zh) 无线手持设备,辐射系统及制造方法
KR101604759B1 (k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이동 단말기
CN104009280B (zh) 用于摄像机的天线
RU2562813C2 (ru) Ант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портативный терминал, у которого оно имеется
CN107636814A (zh) 用于嵌入具有互连结构的3d组件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9348656A (zh) 电子设备及天线固定方法
CN109037918A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5309376B2 (ja)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フレーム、複数のアンテナパターン放射体が埋め込まれる電子装置のケー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装置のケース
CN205828650U (zh) 电子设备
CN207410381U (zh) 移动终端
KR20140148006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것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WO202124428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736692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41333A (zh) 同步双频电路板辐射天线
CN107946740A (zh) 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129736B (zh) 电子设备
KR101984642B1 (ko) 무선 충전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20150171508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ntenna device
CN107277339A (zh) 电子设备和摄像模组
CN107528937B (zh)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及其天线
KR101261983B1 (ko) 휴대단말
CN109273857B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202931683U (zh) 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