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5416B -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5416B
CN109345416B CN201811061735.XA CN201811061735A CN109345416B CN 109345416 B CN109345416 B CN 109345416B CN 201811061735 A CN201811061735 A CN 201811061735A CN 109345416 B CN109345416 B CN 109345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information
digital fingerprint
works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17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45416A (zh
Inventor
陈文涛
梁文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shang Xinc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shang Xinc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shang Xinc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shang Xinc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617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5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5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5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45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5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 G06Q50/184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94Calculation of difference between 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60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e.g. content distribution
    • H04L2209/603Digital right managament [D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60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e.g. content distribution
    • H04L2209/606Traitor tra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463/00Addi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covered by H04L63/00
    • H04L2463/101Addi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covered by H04L63/00 applying security measures for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本申请通过生成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并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来实现对作品版权的确权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进行传播或者交易。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为作品的传播提供快捷方便的渠道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版权保护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侵权举证难,在侵权判定中,需要著作权人自我举证主张其享有著作权,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件作品往往会被多次使用,很难找到侵权证据,并且,所谓的被侵权人也可能存在抄袭侵权的可能,因此,大大增加了著作权侵权判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
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
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
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
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并基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生成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通过该引用关系信息可追溯到引用其作品的引用作品,当有侵权行为发生时,可为侵权判定提供必要的证据;将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等特性确保了引用关系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了对著作权的链式追踪。而且,通过该引用关系信息可以确定作品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通过该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可以确定被引用作品的著作权收益,从而为著作权人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作品的价值,推动了作品的流通以及作品创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拓扑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中步骤S11的子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网络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二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网络设备的第一装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可被用于实施本申请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闪存(Flash Memory)。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hase-Change Memory,PCM)、可编程随机存取存储器(Programmable Random Access Memory,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本申请所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例如通过触摸板进行人机交互)的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等。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等。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可以是运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触摸终端或网络设备与触摸终端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上的程序。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设备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设备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更多,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典型场景,网络设备分别与用户设备和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进行交互,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记录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设备、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设备以及公司集成式服务器等。第一作品以及第二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或者上述混合的多媒体内容生成的作品。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可以是第一作品引用第二作品,也可以是第二作品引用第一作品。引用关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和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其中,数字指纹是将不同的标志性识别代码——指纹,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嵌入到数字媒体中,该数字媒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或者视频。数字指纹体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于向拷贝中嵌入指纹并对带指纹拷贝进行分发的拷贝分发体制;另一部分是实现对非法分发者进行跟踪并审判的跟踪体制。本申请中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根据各作品的作品内容、作者信息、发表信息或者上述混合内容生成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序列码。数字指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作者信息、发表信息以及作品内容,其中,作者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作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发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发表时间、发表渠道,基于数字指纹信息中的作者信息可以生成全网唯一的标识信息;基于数字指纹信息中的发表信息可以确定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例如,第一作品中有与第二作品重合的部分或者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存在一定的相似度,并且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晚于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则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就是第一作品引用了第二作品。
传统的版权保护是基于版权中心的,著作权人可以为自己的作品申请版权保护,当存在侵权问题时,可以基于著作权证书进行举证,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存在的侵权现象很多,著作权人往往很难发现或者认为问题比较小,觉得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而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又无法解决信息安全以及信任问题,容易出现信息造假以及随意篡改的情况,不利于著作权的确权保护。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则通过共识机制实现了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不可篡改,通过时间戳实现了对交易记录的追踪,为版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和步骤S13。在步骤S11中,网络设备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在步骤S12中,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步骤S13中,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其中,该方法通过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并基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生成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通过该引用关系信息可追溯到引用其作品的引用作品,当有侵权行为发生时,可为侵权判定提供必要的证据;将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等特性确保了引用关系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了对著作权的链式追踪。
具体而言,在步骤S11中,网络设备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例如,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一作品,用户乙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二作品,其中,该第二作品引用了该第一作品的部分内容,比如,第二作品中引用了第一作品中的两幅图以及对图的描述。网络设备接收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其中,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或者是以上混合的多媒体内容生成的,存在引用关系可以是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内容有重合的部分,也可以是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相似度超过了一定的阈值。
在步骤S12中,网络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获取用户甲和用户乙分别上传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后,分别生成该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其中,数字指纹信息包括作品内容、作者信息以及发表信息,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发表信息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以及发表渠道,比如用户甲的第一作品是在2000年3月15日在某网站上发表的,用户乙的第二作品是在2011年8月15日通过某出版社发表的。基于数字指纹中的作品内容数据信息,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之间存在引用关系,例如,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作品内容存在重合的部分,则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由于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晚于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因此,基于作品的发表信息,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是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从而生成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该引用关系信息包括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在步骤S13中,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例如,网络设备将生成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广播到区块链网络中,区块链网络采用共识机制对广播的数据信息进行共识处理,其中,所述共识机制包括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等,各个节点达成共识后,该引用关系信息被写入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区块链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分布式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网络可以称之为区块链网络,在该区块链网络中包含网络节点(也可称为区块链节点),每一个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区块链,每一个区块链上至少包含一个区块。区块链网络具备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信任等特点。将业务数据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受理阶段、共识阶段和存储阶段。其中,受理阶段可以理解为待上链的业务数据被区块链网络中的某一区块链节点接收到(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数据即为引用关系信息),并由该区块链节点受理该业务数据;共识阶段可以理解为区块链节点在受理该业务数据后,需要由区块链网络中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参与对该业务数据进行共识处理,业务数据通过共识后,可以进入存储阶段;存储阶段可以理解为区块链节点将共识通过的业务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例如,用户甲与用户乙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用户甲、用户乙均已登记了对应的用户设备。用户甲将第一作品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至网络设备,用户乙将第二作品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至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第二”仅为了区别表述,没有先后顺序上的含义。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的部分内容,比如,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的一幅图以及对该图对应的描写,网络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后,分别生成关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以及关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用户甲的姓名、用户甲的身份证号、第一作品的内容、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第一作品的发表渠道;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用户乙的姓名、用户乙的身份证号、第二作品的内容、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第二作品的发表渠道,比如,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00年3月15日,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11年8月15日,基于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作品内容,网络设备可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基于发表时间,网络设备可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为: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后,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广播到区块链网络中,继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达成共识后,网络设备可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其中,该引用关系信息中包括: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引用关系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引用关系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目前,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难以维护,著作权法中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财产权,即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随意使用他人作品进行再创作,导致原作者的权利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有鉴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下面图3所示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步骤S13及步骤S16,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6与步骤S11-S13的执行为并列关系,本申请并不限定它们之间的执行先后顺序。其中,有关步骤S11-S13的介绍,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在步骤S16中,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其中,“第一”“第三”仅为了区别表述,没有先后顺序上的含义。例如,用户甲上传了第一作品,后续的,用户乙、丙、丁分别又上传了引用了该第一作品的第三作品,在此,第三作品表示引用了第一作品的作品。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包括第三作品的收益、推广等资源向第一作品分配的相关比例,比如,该资源分配比例可以是基于用户输入、系统预设或者基于相似度确定的。其中,该方法通过引用关系信息确定作品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通过该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可以确定被引用作品的著作权收益,从而为著作权人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作品的价值,推动了作品的流通以及作品创新。
例如,用户甲预先设定了引用其作品需要向其分配1%的资源,若用户乙的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0次,则用户乙需要将其第三作品的推广次数的1%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即分配100次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再如,若用户丁的第三作品获得的收益为12万元,则用户丁需要将其第三作品获得的收益的1%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资源分配比例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对所述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对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可以是用户在上传作品时网络设备生成并写入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存储的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并将其写入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
例如,用户甲上传了第一作品,用户丙上传了第三作品,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后,分别生成了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确定两者之间存在引用关系,并生成该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并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再如,用户丁也上传了引用了第一作品的第三作品,在此,“第三作品”表示为引用了第一作品的作品,网络设备同样基于第一作品与用户丁上传的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确定两件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并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4、步骤S15、步骤S16和步骤S17。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S13。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法包括步骤S11-S13以及步骤S14-S17的情况下,步骤S11-S13与步骤S14-S17的执行为并列关系,本申请并不限定S11-S13以及步骤S14-S17的执行先后顺序。其中,有关步骤S11-13的介绍,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有关步骤S16的介绍,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在步骤S14中,接收关于所述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在步骤S15中,确定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在步骤S17中,根据所述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将所述第一作品对应的资源信息分配至所述第一作品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例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中包括第一作品的标识信息(如,具有唯一标识的数字指纹信息等),基于该标识信息,网络设备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关于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并基于该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确定直接引用该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进一步的,根据用户输入、系统预设或者作品间相似度来确定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并将确定好的资源信息分配至该第一作品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
例如,用户甲想要获取关于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其中,用户甲可以是该第一作品的作者或者是作者以外的其他用户。用户甲则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关于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网络设备基于该资源分配请求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调用存储的引用关系信息来确定直接引用该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并确定该第一作品与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将该第一作品对应的资源信息分配至第一作品及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比如,网络设备基于关于用户甲的第一作品确定出了引用该第一作品的用户乙的第三作品,其中,该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0次,基于用户甲之前设定的资源分配比(假设预先设定的分配比例为1%),用户乙的第三作品需要将100次的推广资源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所述100次的推广资源即为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和用户乙的第三作品的资源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5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每个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以及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提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例如,用户发送的资源分配请求中包括了关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基于该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查询读取出关于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引用关系信息中包括了存在引用关系的多个作品对应的多个数字指纹信息),从读取的引用关系信息中提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
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有多对存在引用关系的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每一个引用关系信息中包括存在引用关系的两个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基于用户发送的关于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其中,该资源分配请求中包括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首先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出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再基于该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存储的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提取出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6包括: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中每个第三作品,根据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根据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相似度可以是基于第三作品的作品内容与第一作品的作品内容匹配其相似部分占用第三作品的总作品内容的比例信息;进一步地,若各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根据各作品的作品内容生成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序列码,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计算其相似度,如网络设备根据每一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和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相似部分的数字指纹序列码的长度占用的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总长度,得到每一个第三作品与第一作品的相似度;随后,网络设备根据相似度的大小确定每一个第三作品应该分配给第一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根据该分配权重信息确定第一作品与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比如,某第三作品与第一作品的相似度为1%,则分配权重为1%,若该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次,该1000次的资源分配比例则为:第三作品:第一作品=990:10。
例如,用户乙的第三作品引用了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其中,该引用部分内容占用可该第三作品总内容的1%,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三作品的相似度为1%,可以确定用户乙的第三作品需要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的分配权重为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为1%,此时,若用户乙的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0次,则该第三作品需要将该推广资源的1%分配给该第一作品,即将100次的推广分配给第一作品。
为更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图5对上述步骤S11进行说明。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各个实施例的方法中步骤S11的子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步骤S11包括步骤S111和步骤S112,在步骤S111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获得第二作品,其中,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在步骤S112中,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作品与所述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例如,用户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一作品,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作品对应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是否有与该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其中,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基于用户上传或者系统储备预存储有多个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若查询到的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则确定该第二作品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从而提取出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若第二作品与第一作品的相似度低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则确定不存在引用关系。在此,也可以起到作品认证的作用,若查询不到与上传的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则说明该第一作品的原创度较高;又如,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作品的文字表述(如参考文献中的记载),确定第一作品引用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作品。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作品的发表时间等确定各引用关系中的引用对象等。
例如,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一作品,用户乙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二作品,网络设备分别生成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对应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第一作品的内容信息,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第二作品的内容信息,若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内容信息的相似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先设定的引用阈值信息,网络设备则确定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又如,用户甲想要检验一下自己手中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如何,也可以将其上传,网络设备生成该作品对应的数字指纹信息,并根据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获得第二作品,若能够匹配得出与之相似的第二作品,则说明用户甲上传的第一作品有与之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若没有匹配出与之相似的第二作品,则说明没有与之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2包括:若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早于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所述第一作品;或者,若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晚于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例如,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基于作品的发表时间可以确定作品间的引用关系。可以是第一作品引用了第二作品,也可以是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具体根据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进行判断。
例如,网络设备生成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作品的发表信息,其中,该发表信息中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01年的3月15日,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11年的8月15日,则可以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为: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包括:网络设备获取用户提交的所述第一作品;根据所述第一作品中的文字表述确定所述第一作品所引用的第二作品。其中,文字表述可以是作品中包含的对参考文献的表述,也可以是作品中注明的对其引用部分的注释,又或者是作品中提到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的出处。网络设备根据该文字表述可直接确定作品间的引用关系。具体为,用户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端发送第一作品,网络设备获取该第一作品,网络设备根据用户提交的第一作品中的文字表述确定其所引用的第二作品。
例如,网络设备获取了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作品,其中,第一作品中包括对其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文字表述或者第一作品中包括对其名词解释、段落或者图片出处的注释说明,网络设备则根据该注释说明确定该第一作品引用的第二作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文字表述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文字表述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之前还包括步骤S121(未示出)和步骤S122(未示出),在步骤S121中,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步骤S122中,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作品所对应的文字表述确定存储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在获取了第一作品并确定出了与该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后,需要获取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关于获取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例如,用户甲将第一作品上传到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用户设备通过相关算法得出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并将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发送到网络设备;又如,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直接将第一作品发送到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基于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再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已存储有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将第一作品发送到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作品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是否有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若存在,则网络设备读取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获取了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后,根据之前确定的与该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的内容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调用该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1包括: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或者,若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未存储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接收用户提交的第一作品后,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查询匹配是否存在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如果存在,则直接调取,如果不存在,则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成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写入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例如,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为存储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则生成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并将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的信息。比如记录第一作品引用了第二作品的信息,以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
例如,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引用了用户乙的第二作品,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确定了两者之间的引用关系后,引用关系信息中就会记录是该第一作品引用了该第二作品的信息。
上文主要从各种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的对应设备,下面分别结合图6和图7进行介绍。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的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网络设备,其中,该网络设备包括第一装置、第二装置以及第三装置。第一装置,用于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第二装置,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三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其中,该设备通过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并基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生成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通过该引用关系信息可追溯到引用其作品的引用作品,当有侵权行为发生时,可为侵权判定提供必要的证据;将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等特性确保了引用关系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了对著作权的链式追踪。
具体而言,第一装置用于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例如,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一作品,用户乙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二作品,其中,该第二作品引用了该第一作品的部分内容,比如,第二作品中引用了第一作品中的两幅图以及对图的描述。网络设备接收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其中,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或者是以上混合的多媒体内容生成的,存在引用关系可以是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内容有重合的部分,也可以是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相似度超过了一定的阈值。
第二装置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获取用户甲和用户乙分别上传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后,分别生成该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其中,数字指纹包括作品内容、作者信息以及发表信息,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发表信息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以及发表渠道,比如用户甲的第一作品是在2000年3月15日在某网站上发表的,用户乙的第二作品是在2011年8月15日通过某出版社发表的。基于数字指纹信息中的作品内容数据信息,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之间存在引用关系,例如,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作品内容存在重合的部分,则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由于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晚于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因此,基于作品的发表信息,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是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从而生成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该引用关系信息包括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第三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例如,网络设备将生成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广播到区块链网络中,区块链网络采用共识机制对广播的数据信息进行共识处理,其中,所述共识机制包括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等,各个节点达成共识后,该引用关系信息被写入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区块链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分布式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网络可以称之为区块链网络,在该区块链网络中包含网络节点(也可称为区块链节点),每一个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区块链,每一个区块链上至少包含一个区块。区块链网络具备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信任等特点。将业务数据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受理阶段、共识阶段和存储阶段。其中,受理阶段可以理解为待上链的业务数据被区块链网络中的某一区块链节点接收到(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数据即为引用关系信息),并由该区块链节点受理该业务数据;共识阶段可以理解为区块链节点在受理该业务数据后,需要由区块链网络中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参与对该业务数据进行共识处理,业务数据通过共识后,可以进入存储阶段;存储阶段可以理解为区块链节点将共识通过的业务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例如,用户甲与用户乙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用户甲、用户乙均已登记了对应的用户设备。用户甲将第一作品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至网络设备,用户乙将第二作品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至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第二”仅为了区别表述,没有先后顺序上的含义。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的部分内容,比如,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的一幅图以及对该图对应的描写,网络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后,分别生成关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以及关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用户甲的姓名、用户甲的身份证号、第一作品的内容、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第一作品的发表渠道;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用户乙的姓名、用户乙的身份证号、第二作品的内容、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第二作品的发表渠道,比如,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00年3月15日,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11年8月15日,基于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作品内容,网络设备可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基于发表时间,网络设备可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为: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后,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广播到区块链网络中,继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达成共识后,网络设备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其中,该引用关系信息中包括: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引用关系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引用关系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第六装置(未示出),第六装置,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6。在步骤S16中,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其中,“第一”“第三”仅为了区别表述,没有先后顺序上的含义。例如,用户甲上传了第一作品,后续的,用户乙、丙、丁分别又上传了引用了该第一作品的第三作品,在此,第三作品表示引用了第一作品的作品。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包括第三作品的收益、推广等资源向第一作品分配的相关比例,比如,该资源分配比例可以是基于用户输入、系统预设或者基于相似度确定的。其中,该设备通过引用关系信息确定作品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通过该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可以确定被引用作品的著作权收益,从而为著作权人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作品的价值,推动了作品的流通以及作品创新。
例如,用户甲预先设定了引用其作品需要向其分配1%的资源,若用户乙的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0次,则用户乙需要将其第三作品的推广次数的1%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即分配100次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再如,若用户丁的第三作品获得的收益为12万元,则用户丁需要将其第三作品获得的收益的1%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资源分配比例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对所述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对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可以是用户在上传作品时网络设备生成并写入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存储的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并将其写入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
例如,用户甲上传了第一作品,用户丙上传了第三作品,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后,分别生成了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确定两者之间存在引用关系,并生成该第一作品和第三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并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再如,用户丁也上传了引用了第一作品的第三作品,在此,“第三作品”表示为引用了第一作品的作品,网络设备同样基于第一作品与用户丁上传的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确定两件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并将该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第四装置、第五装置以及第七装置。其中,第四装置用于接收关于所述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第五装置用于确定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第七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将所述第一作品对应的资源信息分配至所述第一作品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例如,所述资源分配请求中包括第一作品的标识信息(如,具有唯一标识的数字指纹信息等),基于该标识信息,网络设备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关于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并基于该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确定直接引用该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进一步的,根据用户输入、系统预设或者作品间相似度来确定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并将确定好的资源信息分配至该第一作品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
例如,用户甲想要获取关于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其中,用户甲可以是该第一作品的作者或者是作者以外的其他用户。用户甲则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关于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网络设备基于该资源分配请求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调用存储的引用关系信息来确定直接引用该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并确定该第一作品与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将该第一作品对应的资源信息分配至第一作品及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比如,网络设备基于关于用户甲的第一作品确定出了引用该第一作品的用户乙的第三作品,其中,该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0次,基于用户甲之前设定的资源分配比(假设预先设定的分配比例为1%),用户乙的第三作品需要将100次的推广资源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所述100次的推广资源即为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和用户乙的第三作品的资源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每个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以及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提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例如,用户发送的资源分配请求中包括了关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基于该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查询读取出关于第一作品的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引用关系信息中包括了存在引用关系的多个作品对应的多个数字指纹信息),从读取的引用关系信息中提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
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有多对存在引用关系的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信息,每一个引用关系信息中包括存在引用关系的两个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基于用户发送的关于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其中,该资源分配请求中包括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首先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出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再基于该一个或者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存储的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提取出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装置用于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中每个第三作品,根据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根据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相似度可以是基于第三作品的作品内容与第一作品的作品内容匹配其相似部分占用第三作品的总作品内容的比例信息;进一步地,若各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根据各作品的作品内容生成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序列码,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计算其相似度,如网络设备根据每一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和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相似部分的数字指纹序列码的长度占用的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总长度,得到每一个第三作品与第一作品的相似度;随后,网络设备根据相似度的大小确定每一个第三作品应该分配给第一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根据该分配权重信息确定第一作品与一个或者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比如,某第三作品与第一作品的相似度为1%,则分配权重为1%,若该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次,该1000次的资源分配比例则为:第三作品:第一作品=990:10。
例如,用户乙的第三作品引用了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其中,该引用部分内容占用可该第三作品总内容的1%,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三作品的相似度为1%,可以确定用户乙的第三作品需要分配给用户甲的第一作品的分配权重为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为1%,此时,若用户乙的第三作品被推广了10000次,则该第三作品需要将该推广资源的1%分配给该第一作品,即将100次的推广分配给第一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装置包括第一一模块和第一二模块,其中,第一一模块用于备根据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获得第二作品,其中,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第一二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作品与所述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例如,用户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一作品,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作品对应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是否有与该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其中,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基于用户上传或者系统储备预存储有多个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若查询到的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则确定该第二作品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从而提取出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若第二作品与第一作品的相似度低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则确定不存在引用关系。在此,也可以起到作品认证的作用,若查询不到与上传的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则说明该第一作品的原创度较高;又如,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作品的文字表述(如参考文献中的记载),确定第一作品引用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作品。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作品的发表时间等确定各引用关系中的引用对象等。
例如,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一作品,用户乙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传了第二作品,网络设备分别生成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对应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第一作品的内容信息,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第二作品的内容信息,若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内容信息的相似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先设定的引用阈值信息,网络设备则确定该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又如,用户甲想要检验一下自己手中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如何,也可以将其上传,网络设备生成该作品对应的数字指纹信息,并根据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获得第二作品,若能够匹配得出与之相似的第二作品,则说明用户甲上传的第一作品有与之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若没有匹配出与之相似的第二作品,则说明没有与之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二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早于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所述第一作品;或者,若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晚于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例如,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基于作品的发表时间可以确定作品间的引用关系。可以是第一作品引用了第二作品,也可以是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具体根据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进行判断。
例如,网络设备生成的数字指纹信息中包括作品的发表信息,其中,该发表信息中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01年的3月15日,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为2011年的8月15日,则可以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为:第二作品引用了第一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用户提交的所述第一作品;根据所述第一作品中的文字表述确定所述第一作品所引用的第二作品。其中,文字表述可以是作品中包含的对参考文献的表述,也可以是作品中注明的对其引用部分的注释,又或者是作品中提到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的出处。网络设备根据该文字表述可直接确定作品间的引用关系。具体为,用户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端发送第一作品,网络设备获取该第一作品,网络设备根据用户提交的第一作品中的文字表述确定其所引用的第二作品。
例如,网络设备获取了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作品,其中,第一作品中包括对其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文字表述或者第一作品中包括对其名词解释、段落或者图片出处的注释说明,网络设备则根据该注释说明确定该第一作品引用的第二作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文字表述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文字表述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第八装置(未示出)和第九装置(未示出),第八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第九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作品所对应的文字表述确定存储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在获取了第一作品并确定出了与该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后,需要获取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关于获取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例如,用户甲将第一作品上传到其对应的用户设备上,用户设备通过相关算法得出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并将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发送到网络设备;又如,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直接将第一作品发送到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基于相关算法计算得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再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已存储有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用户甲通过其对应的用户设备将第一作品发送到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作品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是否有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若存在,则网络设备读取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获取了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后,根据之前确定的与该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的内容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调用该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八装置用于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或者,若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未存储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接收用户提交的第一作品后,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查询匹配是否存在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如果存在,则直接调取,如果不存在,则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第十装置,第十装置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写入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例如,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为存储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网络设备则生成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并将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的信息。比如记录第一作品引用了第二作品的信息,以确定第一作品与第二作品间存在引用关系。
例如,用户甲的第一作品引用了用户乙的第二作品,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作品和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确定了两者之间的引用关系后,引用关系信息中就会记录是该第一作品引用了该第二作品的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示例性系统。图8示出了可被用于实施本申请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800能够作为各所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800可包括具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系统存储器或NVM/存储设备820)以及与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耦合并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模块从而执行本申请中所述的动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5)。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810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接口控制器,以向(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5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系统控制模块810通信的任意适当的设备或组件提供任意适当的接口。
系统控制模块810可包括存储器控制器模块830,以向系统存储器815提供接口。存储器控制器模块830可以是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或固件模块。
系统存储器815可被用于例如为系统800加载和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存储器815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适当的DRAM。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存储器815可包括双倍数据速率类型四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4SDRAM)。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控制器,以向NVM/存储设备820及(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825提供接口。
例如,NVM/存储设备820可被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NVM/存储设备820可包括任意适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和/或可包括任意适当的(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HDD)、一个或多个光盘(CD)驱动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通用光盘(DVD)驱动器)。
NVM/存储设备820可包括在物理上作为系统800被安装在其上的设备的一部分的存储资源,或者其可被该设备访问而不必作为该设备的一部分。例如,NVM/存储设备820可通过网络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825进行访问。
(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825可为系统800提供接口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和/或与任意其他适当的设备通信。系统800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标准和/或协议中的任意标准和/或协议来与无线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无线通信。
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例如,存储器控制器模块830)的逻辑封装在一起。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以形成系统级封装(SiP)。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以形成片上系统(SoC)。
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800可以但不限于是: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设备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800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和/或不同的架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800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键盘、液晶显示器(LCD)屏幕(包括触屏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扬声器。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源文件、可执行文件、安装包文件等,相应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该计算机直接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编译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编译后程序,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安装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安装后程序。在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供计算机访问的任意可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包括藉此包含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通信信号被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系统的介质。通信介质可包括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电缆和线(例如,光纤、同轴等))和能传播能量波的无线(未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声音、电磁、RF、微波和红外。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可被体现为例如无线介质(诸如载波或诸如被体现为扩展频谱技术的一部分的类似机制)中的已调制数据信号。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的是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被更改或设定的信号。调制可以是模拟的、数字的或混合调制技术。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储器(RAM,DRAM,S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各种只读存储器(ROM,PROM,EPROM,EEPROM)、磁性和铁磁/铁电存储器(MRAM,FeRAM);以及磁性和光学存储设备(硬盘、磁带、CD、DVD);或其它现在已知的介质或今后开发的能够存储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可读信息/数据。
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
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所述数字指纹信息包括发表信息,所述发表信息包括作品的发表时间;
将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
所述获取与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的第二作品,包括:
根据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获得第二作品,确定所述第二作品与所述第一作品间的引用关系为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或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所述第一作品,其中,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引用阈值信息,若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晚于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则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间的引用关系是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所述第一作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存储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对所述第一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之前还包括:
接收关于所述第一作品的资源分配请求;
确定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将所述第一作品对应的资源信息分配至所述第一作品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在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匹配查询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每个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以及引用所述第一作品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引用关系信息中提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直接引用所述第一作品,包括:
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中每个第三作品,根据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第三作品的分配权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作品的资源分配比例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作品与所述第一作品存在引用关系,包括:
若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早于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作品引用所述第一作品;或者,
若所述第一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晚于所述第二作品的发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作品所对应的文字表述确定存储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所述第二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包括:
从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或者,
若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未存储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作品的数字指纹信息写入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品与所述第二作品的引用关系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作品引用所述第二作品的信息。
12.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13.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CN201811061735.XA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Active CN109345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735.XA CN109345416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735.XA CN109345416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5416A CN109345416A (zh) 2019-02-15
CN109345416B true CN109345416B (zh) 2021-09-21

Family

ID=6530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1735.XA Active CN109345416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5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9317B2 (en) 2019-07-26 2021-02-02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Blockchain-based text similarity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72201B (zh) * 2019-07-26 2020-07-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文本相似性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626775A (zh) * 2021-07-31 2021-11-09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可信科技情报证据链追溯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591A (zh) * 2006-11-03 2009-10-14 谷歌公司 内容管理系统
CN102422315A (zh) * 2009-04-08 2012-04-18 谷歌公司 基于策略的媒体联合和货币化
CN106373008A (zh) * 2016-08-18 2017-02-01 苏州超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按策略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30694A (zh) * 2017-07-03 2017-11-07 重庆小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交易系统以及交易方法
CN108108596A (zh) * 2017-12-13 2018-06-0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成文字作品的数字指纹的方法与设备
CN108664900A (zh) * 2018-04-20 2018-10-16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识别文字作品异同的方法与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9233A1 (en) * 2011-08-30 2013-03-0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context-aware group modeling
US10311096B2 (en) * 2012-03-08 2019-06-04 Google Llc Online image analysis
CN106126732B (zh) * 2016-07-04 2020-03-10 中南大学 基于兴趣相似模型的作者影响力传播能力预测方法
CN106250438B (zh) * 2016-07-26 2020-07-14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的零引用文章推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591A (zh) * 2006-11-03 2009-10-14 谷歌公司 内容管理系统
CN102422315A (zh) * 2009-04-08 2012-04-18 谷歌公司 基于策略的媒体联合和货币化
CN106373008A (zh) * 2016-08-18 2017-02-01 苏州超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按策略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30694A (zh) * 2017-07-03 2017-11-07 重庆小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交易系统以及交易方法
CN108108596A (zh) * 2017-12-13 2018-06-0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成文字作品的数字指纹的方法与设备
CN108664900A (zh) * 2018-04-20 2018-10-16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识别文字作品异同的方法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5416A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709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pyright rights defense detection
CN11000933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075900A1 (en) Tracing objects across different parties
CN109345416B (zh) 一种用于记录作品间的引用关系的方法与设备
KR101941786B1 (ko) 블록체인기술을 이용한 컨텐츠 유통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9024161A1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区块链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00177579A1 (en) Encrypted Blockchain Object Transfers Using Smart Contracts
US202200860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entralized digital structured data storage,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using blockchain
CN111814195B (zh) 一种基于可信硬件的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TWI552015B (zh) 用於複合文件之方法、電腦系統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MX2013009915A (es) Metodos y aparato para compartir, transferir y eliminar medios digitales anteriormente en propiedad.
CN112100460A (zh) 基于区块链的网络页面存证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563560B2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evidence stor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656344A (zh) 权利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1797430A (zh) 数据校验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410096B (zh) 一种用于提供侵权案件的诉讼策略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9412793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版权发行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631361A (zh) 一种应用程序渠道来源标识方法及装置
KR20210037274A (ko) 저작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6410932B2 (ja) 組み込み可能なクラウド分析
CN111045722B (zh) 智能合约打包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020461A (ko) 블록체인 기반 저작물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070360B (zh) 一种事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046982A (ko) 프로젝트 관리 플랫폼
CN110415131B (zh) 一种实现作者与读者间社交互动的方法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