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5002A - 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5002A
CN109315002A CN201780035415.4A CN201780035415A CN109315002A CN 109315002 A CN109315002 A CN 109315002A CN 201780035415 A CN201780035415 A CN 201780035415A CN 109315002 A CN109315002 A CN 109315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handse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4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添孝德
坂部启
有田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Denko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5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50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无线通信的连接的建立所需的成本低的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在主机与子机(A、B)之间建立通信的通信建立处理,主机一边以第1周期切换多个频率一边向子机(A、B)以无线方式发送分组信号,子机(A、B)执行以比第1周期短的第2周期切换用作自身的接收频率的多个频率的切换处理直至能够接收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为止,在从主机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之后的来自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向主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响应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主机与多个子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使用将主机和多个子机经由布线一对一地连接的有线的通信系统。在这样的有线的通信系统中,布线等设备成本高,并且,在布线的连接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劳力。因此,代替有线的通信系统,提出了在主机与多个子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车辆与便携机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中,车辆从便携机周期性地接收2个信道1、2,例如,在判定为在信道1中有噪声的情况下,优先地使用信道2。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无线通信装置与无线基站之间开始通信时,在取得定时同步的同时用预定的跳频图案从无线基站接收信号,将产生干扰的频率置换为备用的频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77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4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车辆与便携机之间已经建立通信的状态下使通信质量提高的技术,但未记载用于建立无线通信的连接(即进行初始连接)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无线基站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取得定时同步的同时,运算通信中的干扰的频度等。这样的话,将用于取得定时同步的电路等安装到主机以及各子机,所以导致成本的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所需的成本低的无线通信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主机;以及多个子机,能够在与所述主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对所述主机以及多个所述子机分别设定用于在所述主机与所述子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频率,作为在所述主机与各个所述子机之间建立通信的通信建立处理,所述主机一边以第1周期切换多个所述频率,一边向各个所述子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分组信号,各个所述子机执行以比所述第1周期短的第2周期切换用作自身的接收频率的多个所述频率的切换处理直至能够接收来自所述主机的所述分组信号为止,在从所述主机接收到所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之后的来自所述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向所述主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响应信号,所述主机在从各个所述子机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在与各个所述子机之间建立了通信。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无线通信的连接的建立所需的成本低的无线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上位系统控制器、主机以及子机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上位系统控制器、主机以及子机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4是主机以及子机A、B中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示出子机A接收分组信号,子机B尚未接收分组信号的情况。
图5是主机以及子机A、B中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示出子机A以及子机B这两方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主机以及子机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7是主机以及子机中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示出在各子机中使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错开的情形。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主机以及子机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
图9是比较例所涉及的有线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00:无线通信系统;1A、…、1X:单元控制器(子机);2:蓄电池控制器(主机);3:上位系统控制器(控制装置);11:测量器;c: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结构图。
无线通信系统100是在作为主机的蓄电池控制器2与作为子机的多个单元控制器1A、…、1X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系统。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具备单元控制器1A、…、1X、蓄电池控制器2、以及上位系统控制器3(控制装置)。
在作为子机的单元控制器1A、…、1X中,单元控制器1A、…、1X具有将包括串联连接电池单元c而成的电池单元群(或者各个电池单元c)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测量值的信息发送到蓄电池控制器2的功能。此外,收容于电池组件PA、…、PX的电池单元群例如被用于使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输出均衡化,但不限定于此。
如图1所示,单元控制器1A具备至少一个测量器11、处理电路12、无线电路13以及天线14。
测量器11是检测电池单元群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传感器,设置于电池组件PA。处理电路12是根据测量器11的测量结果进行预定的处理的电路,具备电源电路12a、检测部12b、处理部12c以及存储部12d。
电源电路12a是将电池单元群作为电源,生成各电路的工作电压(即针对负侧的电压Vdd的电源电压VCC)的电路。检测部12b是根据测量器11的测量值取得电池单元c的检测信息的A/D变换器。处理部12c是根据从检测部12b输入的检测信息诊断电池单元c的状态(充电状态、电池单元c的劣化状态、有无过电流/过电压等)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在存储部12d中,除了所述检测信息、诊断结果以外,还保存单元控制器1A的识别信息等。
无线电路13是将通过处理部12c从存储部12d读出的预定的信息作为无线信号输出到天线14的电路。另外,无线电路13还具有对利用天线14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处理部12c的功能。天线14发送接收无线信号,与无线电路13连接。
此外,其他单元控制器1X等也具备与单元控制器1A同样的结构。
作为主机的蓄电池控制器2具有如下功能,即,在与作为子机的单元控制器1A、…、1X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从单元控制器1A、…、1X取得所述信息(电池单元c的检测信息、诊断结果、单元控制器1A、…、1X的识别信息等)。如图1所示,蓄电池控制器2具备电源电路21、电池22、存储部23、处理部24、无线电路25以及天线26。
电源电路21是生成各电路的工作电压的电路。电池22是电源电路21的电源,与该电源电路21连接。此外,也可以从外部电源(未图示)对电源电路21供给电力。
在存储部23中,保存有处理部24执行的预定的程序、单元控制器1A、…、1X的识别信息等。即,在蓄电池控制器2(主机)侧,掌握单元控制器1A、…、1X(各子机)的个数、识别信息。
处理部24具有根据来自后述上位系统控制器3的指令,在与单元控制器1A、…、1X之间进行“通信建立处理”的功能。上述“通信建立处理”是指,在蓄电池控制器2与各个单元控制器1A、…、1X之间建立无线通信(即进行初始连接)的处理。
另外,处理部24还具有如下功能,即,在进行上述“通信建立处理”之后,在与单元控制器1A、…、1X之间周期性地进行无线通信,由此取得与电池单元c有关的信息。
无线电路25是将通过处理部24从存储部23读出的预定的信息作为无线信号输出到天线26的电路。另外,无线电路25还具有对利用天线26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处理部24的功能。天线26发送接收无线信号,与无线电路25连接。
虽然未图示,上位系统控制器3构成为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各种接口等电子电路(未图示)。另外,将存储在ROM中的程序读出并在RAM中展开,CPU执行各种处理。上位系统控制器3经由布线K与蓄电池控制器2以有线方式连接,将上述“通信建立处理”的开始指令(初始连接的开始指令)发送到蓄电池控制器2。
以下,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为无线通信系统100具备2台单元控制器1A、1B。另外,将蓄电池控制器2记载为“主机”,将2台单元控制器1A、1B记载为“子机A、B”(参照图2)。
图2、图3是示出上位系统控制器、主机以及子机A、B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此外,在图2、图3中,一并记载子机A、B的处理,但实际上,在子机A、B中单独地进行处理。
在图2的步骤S101中,上位系统控制器3将初始连接的开始指令发送到主机。即,上位系统控制器3将上述“通信建立处理”的开始指令发送到主机。例如,在作为主机的蓄电池控制器2的启动时、使蓄电池控制器2临时停止而复位时,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另外,在从上位系统控制器3接收到初始连接的开始指令时,在步骤S201中,主机将频率f1的分组信号发送(广播)到子机A、B。
此外,在主机以及子机A、B中,分别设定用于在主机与子机A、B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N个频率f1、f2、…、fN。主机一边以第1周期Δtα(参照图4)依次切换这些频率f1、f2、…、fN,一边向各个子机A、B以无线方式发送分组信号。在图2的步骤S201中,主机首先连续地广播频率f1的分组信号,由此尝试与子机A、B的初始连接。
另一方面,子机A、B直至能够接收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为止,进行以比上述第1周期Δtα(参照图4)短的第2周期Δtβ(参照图4)依次切换用作自身的接收频率的多个频率f1、f2、…、fN的“切换处理”。关于该“切换处理”,在接下来的步骤S301~S306中说明。
在步骤S301中,子机A、B分别将分组信号的接收频率设定为频率f1。此外,虽然在图2中省略,在子机A、B中接收频率成为频率f1的状态持续上述第2周期Δtβ的时间(参照图4)。
以下,在子机A、B中,主要说明子机A的处理,但子机B也是同样的。
在步骤S302中,子机A判定是否在频率f1下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在频率f1下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S302:“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07。另一方面,在频率f1下未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S302:“否”),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子机A将分组信号的接收频率设定为频率f2。
在步骤S304中,子机A判定是否在频率f2下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在频率f2下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S304:“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07。另一方面,在频率f2下未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S304:“否”),虽然在图2中省略,子机A将接收频率切换为频率f3。这样,子机A一边比主机高速地切换自身的接收频率,一边尝试分组信号的接收。
在步骤S305中,子机A将接收频率设定为频率fN。
在步骤S306中,子机A判定是否从主机在频率fN下接收到分组信号。在频率fN下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S306:“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07。另一方面,在频率fN下未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S306:“否”),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图3的步骤S312。
图4是主机以及子机A、B中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示出子机A接收分组信号,子机B尚未接收分组信号的情况。
如图4所示,主机以第1周期Δtα缓慢地切换分组信号的频率,子机A、B以第2周期Δtβ高速地切换分组信号的接收频率。在主机与子机A、B之间,另外,在子机A、B彼此之间,也非同步地进行这样的频率的切换。
此外,上述第1周期Δtα以及第2周期Δtβ被设定为在从主机连续地发送频率fk(k是任意的自然数)的分组信号的期间,子机A、B切换频率f1、f2、…、fN的全部。即,成为第1周期Δtα>N×第2周期Δtβ的大小关系。
顺便说一下,在子机A、B(即单元控制器1A、1B)中,既可以设为从工厂出厂时起进行接收频率的切换,另外,也可以设为通过由作业员实施的开关操作开始接收频率的切换。
在图2的步骤S307中,子机A使用接收到分组信号时的接收频率,继续从主机接收。即,子机A在从主机在预定的频率下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直至至少从主机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为止,作为自身的接收频率,继续地使用所述预定的频率。由此,在从主机发送了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在子机A侧能够接收该响应请求信号。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子机A在频率f(N-2)下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之后,直至从主机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为止,继续地使用频率f(N-2)作为接收频率(参照时刻t1~t2)。
另一方面,在子机B中,未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反复进行切换接收频率f1、f2、…、fN的切换处理。例如,在无线信号相互抵消的无效点设置子机B、或者子机B接受到从其他无线系统(未图示)泄漏的无线信号的影响时,有时在子机B中无法接收分组信号。此外,根据情况,有时由于之后的环境的变化,子机B也能够接收分组信号。
再次,返回到图2继续说明。
在图2的步骤S201中发送频率f1的分组信号之后,在步骤S202中,主机向各个子机A、B在频率f1下发送(广播)响应请求信号。
在步骤S307中继续接收的子机A在步骤S308中,判定是否从主机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在从主机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S308:“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09。
在步骤S309中,子机A向主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响应信号。
在步骤S310中,子机A休眠。所述“休眠”是指,临时地停止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处理。此外,虽然在图2中省略,步骤S310的休眠持续图4所示的第1预定时间ΔtG。该第1预定时间ΔtG是从向主机发送响应信号的时间点起持续休眠的时间,被设定为能够从主机接收后述待机请求信号(或者数据请求信号)。这样在发送响应信号之后暂时休眠,从而能够实现子机A的省电化。
在图2的步骤S202中发送响应请求信号之后,在图3的步骤S203中,主机判定是否从各个子机A、B接收到响应信号。在子机A、B中存在不发送响应信号的子机的情况下(S203:“否”),主机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主机向发送了响应信号的子机A发送(广播)待机请求信号。所述“待机请求信号”是指,针对发送了响应信号的子机A请求为了之后的分组信号的接收而再次进行切换处理的信号。通过发送该待机请求信号,能够使已经发送了响应信号的子机A再次执行频率的切换处理。
在步骤S205中,主机发送频率f2的分组信号。此外,虽然在图3中省略,之后,在频率f2下无线通信未建立的情况下,在主机侧,分组信号的频率如频率f3、f4、…、fN、f1、f2、…fN、…这样地依次被切换。
另外,在图2的步骤S310中休眠的子机A如上所述,在持续休眠第1预定时间ΔtG之后,在图3的步骤S311中判定是否从主机接收到待机请求信号。此外,此时的接收频率与在步骤S309中在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频率相同。
在步骤S311中从主机接收到待机请求信号的情况下(S311:“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图3的步骤S312。在步骤S312~S315中,子机A再次执行将接收频率切换为频率f1、f2、…、fN的切换处理。
此外,虽然在图3中省略,也可以在子机A接收到待机请求信号之后,在休眠预定时间ΔtH(参照图4)之后,再次开始频率的切换处理。顺便说一下,在该阶段中,在主机1与子机A、B之间,通信尚未建立。其原因为,在子机B侧未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即未朝向主机发送响应信号)。
另外,在图3的步骤S203中从子机A、B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203:“是”),在步骤S206中,主机判定为与子机A、B的初始连接完成。换言之,在从各个子机A、B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主机判定为在与子机A、B之间建立了通信。
此外,在主机与各个子机A、B之间建立通信的“通信建立处理”中,包括图2、图3所示的步骤S201~206、以及步骤S301~315的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207中,主机向上位系统控制器3发送初始连接的完成通知。由此,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管理者能够掌握在主机与子机A、B之间完成初始连接。
图5是主机以及子机A、B中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示出子机A以及子机B这两方接收到分组信号的情况。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针对来自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子机A、B这两方在频率f(N-2)下向主机发送响应信号。其结果,在主机侧,判定为在自身与子机A、B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图3的S203:“是”、S206)。
在图3的步骤S208中,主机执行与子机A、B的数据通信。此外,在进行数据通信时,虽然在图3中省略,主机向各个子机A、B发送(广播)数据请求信号。
另一方面,在子机侧,在步骤S311中未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待机请求的情况下(S311:“否”),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16。
在步骤S316中,子机A判定是否从主机接收到数据请求信号。在从主机接收到数据请求信号的情况下(S316:“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17。
在步骤S317中,子机A在与主机之间执行数据通信。
如图5所示,在初始连接完成之后,在主机与子机A、B之间,周期性地进行数据通信。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子机A、B在频率f(N-2)下发送响应信号之后(S309),休眠(S310)。然后,在休眠所述第1预定时间ΔtG之后,子机A、B将接收频率设定为频率f(N-2),等待来自主机的数据请求信号(或者待机请求信号)(S311、S316)。
在图3的步骤S316中从主机接收到数据请求信号的情况下(S316:“是”),子机A、B与其对应地将电池单元c(参照图1)的电压/电流/温度/充电状态/劣化状态等数据发送到主机(S317)。此外,在电池单元c中有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意思从主机通知到上位系统控制器3。
顺便说一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使用初始连接成功时的频率f(N-2),进行之后的数据通信,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在初始连接完成之后,为了使通信质量提高,适当地变更在数据通信中使用的频率。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信建立处理中,主机一边以第1周期Δtα切换频率一边向子机A、B发送分组信号,子机A、B以比所述第1周期Δtα短的第2周期Δtβ切换接收频率。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同步地进行通信建立处理,所以能够根据主机以及子机A、B的设置环境,适当地设定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频率。另外,还能够容易并且灵活地应对收容多个电池单元c(参照图1)的电池组件的追加、更换。
另外,如上所述非同步地进行通信建立处理,所以无需在主机、子机A、B中设置用于取得同步的电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比以往降低主机以及子机A、B的制造成本。另外,根据来自上位系统控制器3的指令进行通信建立处理,所以相比于作业员手动地设定频率的情况,能够降低通信的建立所需的成本,并且,能够大幅降低通信的建立所需的作业员的劳力。
进而,主机和子机A、B进行无线通信的本实施方式相比于以有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以往技术,也可以减少布线等所需的成本。
图9是比较例所涉及的有线的通信系统200的结构图。
在图9所示的通信系统200中,经由布线以有线方式连接蓄电池控制器(主机)和单元控制器(子机),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在大规模的自然能源发电系统中,为了实现输出的均衡化而设置大量的电池单元,与其相伴地设置大量(例如几千个、几万个)单元控制器。在图9所示的有线的通信系统中,连接蓄电池控制器和单元控制器的布线所需的成本高,并且,在布线的连接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劳力。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是如上所述主机和各子机进行无线通信的系统,所以布线所需的成本低,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主机和各子机的初始连接。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至发送响应信号为止的时间针对每个子机A、B、…、X(参照图6)不同的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但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关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6是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主机以及子机A、B、…、X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
此外,图6的步骤S202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S202(参照图2)对应。另外,图6的步骤S309a、S310a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的步骤S309、310(参照图2)对应。此外,关于步骤S309b、S310b、S309x、S310x也是同样的。
在图6的步骤S202中,主机向子机A、B、…、X发送(广播)响应请求信号。
在步骤S331a中,子机A判定是否从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起经过了预定时间Δt1。在从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起未经过预定时间Δt1的情况下(S331a:“否”),子机A反复进行步骤S331a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从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起经过了预定时间Δt1的情况下(S331a:“是”),子机A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309a。
在步骤S309a中,子机A向主机发送响应信号。然后,在步骤S310a中,子机A休眠。
另外,子机B在从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起经过了预定时间Δt2的情况下(S331b:“是”),向主机发送响应信号(S309b)。
另外,子机X在从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起经过了预定时间Δtx的情况下(S331x:“是”),向主机发送响应信号(S309x)。
在此,作为从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至发送响应信号为止的时间的预定时间Δt1、Δt2、…、Δtx在各个子机A、B、…、X中不同。由此,能够防止从子机A、B、…、X发送到主机的响应信号的冲突(干扰)。
图7是主机以及子机A、B、…、X中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示出在子机A、B、…、X中使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错开的情形。如图7所示,主机朝向子机A、B、…、X,针对预定的每个通信时隙发送响应请求信号。
此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存在未从主机接收到分组信号的子机(例如未图示的子机C),所以初始连接尚未完成,从主机向子机A、B、…、X反复发送响应请求信号。另外,虽然在图7中省略,在本次的响应请求信号与下次的响应请求信号之间,从主机发送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待机请求信号(图3的步骤S204)。
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上述预定时间Δt1是零,预定时间Δt1、Δt2、…、Δtx的大小关系为Δt1<Δt2<、…、<Δtx。这样预定时间Δt1、Δt2、…、Δtx的长度不同,所以能够防止从子机A、B、…、X发送到主机的响应信号的冲突。其结果,能够在主机侧可靠地从子机A、B、…、X接收响应信号。
与这样在子机A、B、…、X中使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错开的情况同样地,也可以在通信建立处理完成之后,在子机A、B、…、X中使向主机发送预定的数据时的定时错开。即,也可以在各个子机A、B、…、X中以不同的时间设定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建立处理完成之后从接收到来自主机的预定的数据请求信号至发送与该数据请求信号对应的数据(电池单元c的充电状态等)为止的时间。由此,能够防止从子机A、B、…、X发送到主机的数据的冲突(干扰)。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子机A、B、…、X向主机以不同的定时发送响应信号、预定的数据。因此,能够防止从子机A、B、…、X发送到主机的信号(响应信号、数据)的冲突。
《变形例》
以上,通过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图8是示出在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主机以及子机A、B的无线通信的时序图。
此外,在图8中,示出主机尚未开始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建立处理(即主机未启动),从主机未发送分组信号的状态。另一方面,子机A、B例如被设定为从工厂出厂时起反复进行接收频率的切换处理。
如图8所示,子机A、B交替地反复进行将接收频率切换为频率f1、f2、…、fN的切换处理和第2预定时间ΔtR的休眠。顺便说一下,即使在与主机之间进行通信建立处理的期间,在子机A、B侧也交替地反复进行切换处理和休眠。通过进行这样的间歇接收,能够降低子机A、B的功耗。因此,在主机尚未启动时、主机故障而未发送分组信号时,也能够抑制对子机A、B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c(参照图1)的充电量减少。
此外,也可以在子机A、B中的接收频率的切换处理中,如图8所示进行多次频率f1、f2、…、fN的切换。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从主机未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图2的步骤S308:“否”)在子机A、B侧立即执行切换处理(步骤S312~S315)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即使从接收到来自主机的分组信号起经过“第3预定时间”也未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子机A、B交替地反复进行接收频率的切换处理和休眠。由此,能够降低子机A、B的功耗。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从所有子机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图3的步骤S203:“是”)主机判定为初始连接完成(步骤S206)的处理,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各子机中存在在频率f1、f2、…、fN这全部频率下未发送响应信号的子机的情况下,主机确定发送了响应信号的子机的个数最多的频率,在该频率下建立通信,判定为未发送响应信号的子机“故障”。由此,即使在存在故障的子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主机与正常的子机之间建立通信。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结构中,从主机向上位系统控制器3发送故障的子机的识别信息。由此,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管理者侧掌握故障的子机,进行该子机的修理等。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位系统控制器3和主机经由布线K(参照图1)以有线方式连接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以无线方式连接上位系统控制器3和主机。
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多个蓄电池控制器2的结构中,也可以将上位系统控制器3作为主机,将多个蓄电池控制器2作为子机来进行通信建立处理。即,也可以在多个阶段中层次性地构成无线通信系统。此外,各设备之间的通信建立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也可以从第1实施方式省略上位系统控制器3,例如,通过预定的开关操作,使主机开始通信建立处理。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机向各子机发送分组信号,各子机切换接收频率的处理,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多个子机一边以第1周期Δtα切换频率一边向主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分组信号,主机以第2周期Δtβ(<Δtα)切换接收频率,由此建立通信。在该结构中,各个子机具备实时时钟,设定为从子机向主机发送分组信号的时刻在各个子机中不同。由此,能够防止从各子机发送的分组信号冲突。
另外,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组合。例如,也可以组合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在各子机交替地进行接收频率的切换处理和休眠的结构中(参照图8),以不同的长度设定从接收到响应请求信号至发送响应信号为止的时间(参照图7)。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管理多个电池单元群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参照图1),但不限于此。即,在车载用的电池系统、铁路或者工业用的高电压电池系统、电池物流管理系统、物品管理系统、传感器网络系统等中,也能够应用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00。
另外,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记载的实施方式,未必限定于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能够针对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另外,所述机构、结构示出了认为在说明上必要的机构、结构,产品上未必示出所有机构、结构。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机;以及
多个子机,能够在与所述主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对所述主机以及多个所述子机,分别设定用于在所述主机与所述子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频率,
作为在所述主机与各个所述子机之间建立通信的通信建立处理,
所述主机一边以第1周期切换多个所述频率,一边向各个所述子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分组信号,
各个所述子机执行以比所述第1周期短的第2周期切换用作自身的接收频率的多个所述频率的切换处理直至能够接收来自所述主机的所述分组信号为止,在从所述主机接收到所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之后的来自所述主机的响应请求信号,向所述主机以无线方式发送响应信号,
所述主机在从各个所述子机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在与各个所述子机之间建立了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机在从所述主机在预定的频率下接收到所述分组信号的情况下,继续将所述预定的频率用作自身的接收频率直至至少从所述主机接收到所述响应请求信号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建立处理中,在多个所述子机中存在未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子机的情况下,所述主机针对发送了所述响应信号的子机,发送请求为了所述分组信号的接收而再次进行所述切换处理的待机请求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建立处理中,多个所述子机中的发送了所述响应信号的子机在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起进行了第1预定时间的休眠之后,在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频率下接收所述待机请求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子机中,以不同的时间设定从接收到所述响应请求信号至发送所述响应信号为止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子机中,以不同的时间设定在所述通信建立处理完成之后从接收到来自所述主机的预定的数据请求信号至发送与所述数据请求信号对应的数据为止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机交替地反复进行所述切换处理和第2预定时间的休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机在即使从接收到来自所述主机的所述分组信号起经过第3预定时间也未接收到所述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交替地反复进行所述切换处理和休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子机中存在在多个所述频率的全部频率下不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子机的情况下,所述主机确定发送了所述响应信号的子机的个数最多的频率,在该频率下建立通信,判定为不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所述子机有故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主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的控制装置,
所述主机根据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执行所述通信建立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子机是从设置于电池单元的测量器取得预定的测量值的单元控制器,
所述主机是通过在与所述单元控制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来取得包括所述测量值的数据的蓄电池控制器。
CN201780035415.4A 2016-06-08 2017-06-06 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93150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4192 2016-06-08
JP2016114192 2016-06-08
PCT/JP2017/020956 WO2017213128A1 (ja) 2016-06-08 2017-06-0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5002A true CN109315002A (zh) 2019-02-05

Family

ID=6057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415.4A Pending CN109315002A (zh) 2016-06-08 2017-06-06 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71501B1 (zh)
JP (1) JP6519710B2 (zh)
KR (1) KR102132315B1 (zh)
CN (1) CN109315002A (zh)
WO (1) WO2017213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5333A1 (de) * 2019-06-17 2020-12-17 Silicon Works Co., Ltd. Drahtloses Batterie-Verwaltungssystem, Knoten für drahtlose Kommunikation und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0940A (ja) * 2002-12-17 2004-07-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274520A (ja) * 2003-03-11 2004-09-30 Casio Comput Co Ltd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820535A (zh) * 2003-07-10 2006-08-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1860941A (zh) * 2009-04-08 2010-10-1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3493577A (zh) * 2011-02-22 2014-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子机和无线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9254B2 (ja) 2003-07-10 2005-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方式無線通信装置
GB2408896B (en) * 2003-12-06 2007-12-12 Zarlink Semiconductor Ab Method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wireless characteristics for geographic location
US8619658B2 (en) * 2005-09-21 2013-12-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177767A (ja) 2007-12-27 2009-08-06 Tokai Rika Co Ltd チャネル選択式通信システム
KR101029499B1 (ko) * 2011-03-09 2011-04-18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패킷 기반 주파수 도약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동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879294B2 (ja) * 2013-03-29 2016-03-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
JP2015005870A (ja) * 2013-06-20 2015-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親機、無線子機、および、無線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US10149139B2 (en) * 2013-12-26 2018-12-04 Nec Corpor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by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16032143A (ja) * 2014-07-28 2016-03-07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および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0940A (ja) * 2002-12-17 2004-07-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274520A (ja) * 2003-03-11 2004-09-30 Casio Comput Co Ltd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820535A (zh) * 2003-07-10 2006-08-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1860941A (zh) * 2009-04-08 2010-10-1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3493577A (zh) * 2011-02-22 2014-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子机和无线母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ING LAW ET AL.: "Performance of a New Bluetooth Scatternet Formation Protocol", 《MOBIHOC 20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1501A4 (en) 2020-03-25
JPWO2017213128A1 (ja) 2018-10-04
KR20190004342A (ko) 2019-01-11
EP3471501A1 (en) 2019-04-17
JP6519710B2 (ja) 2019-05-29
KR102132315B1 (ko) 2020-07-09
WO2017213128A1 (ja) 2017-12-14
EP3471501B1 (en)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2784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200008150A1 (en) Sleeping and Wake-Up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Master-Slave Network, and Power Saving System of Master-Slave Network
JP2020504421A (ja) バッテリー管理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9674780B2 (en)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US9699726B2 (en) Data-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for effectively suppressing power consumption
CN103907332A (zh) 利用短距离通信的网络共享提供系统和方法
CN106170951A (zh) 用于利用共享测试器测试多个数据包信号收发器以最大化测试器使用并且最小化测试时间的方法
JP5010745B1 (ja) 無線ユニット及びこの無線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JP2017535106A (ja) 無線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この無線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を含むシステム
CN109315002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09804655A (zh) 射频网络中信号传输的方法、射频系统和检测设备
EP3082376B1 (en) Network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discovery system
CN106803776B (zh) 射频前端测试装置以及射频前端测试方法
CN1759537B (zh) 控制结合umts/gsm/edge无线站功率消耗的装置及方法
CN102197692A (zh) 中继系统、中继装置以及同步方法
KR20150062442A (ko)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053218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装置和无线协调器
JP2019075742A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4770436B2 (ja) 電子タグ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子タグ情報収集方法
CN106712461A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源控制装置
JP2012124683A (ja) 通信装置、そ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56318B (zh) 基站测试方法及系统
EP363711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battery pack
JP7403982B2 (ja) 監視制御装置、監視制御システム、監視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187945A1 (en) Provis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ttery state diagnosis and id assig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