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4908B - 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4908B
CN109314908B CN201780036489.XA CN201780036489A CN109314908B CN 109314908 B CN109314908 B CN 109314908B CN 201780036489 A CN201780036489 A CN 201780036489A CN 109314908 B CN109314908 B CN 109314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radio
radio device
repeater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64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4908A (zh
Inventor
中野亮
西村卓真
森部博贵
角尾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4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4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4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4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不需要关于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的预先信息,就能够基于对无线网络进行管理的信息,计算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对无线多跳网络进行管理的网络管理装置具有:网络构成管理部,其管理各无线电设备之间、以及各无线电设备与所述网关之间的通信质量信息;中继器要否判断部,其基于通信质量信息判断各无线电设备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基于该判断结果选择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连接对象判断部,其基于通信质量信息或无线电设备和网关的位置信息,对于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判断用于确保规定的通信质量的连接对象,基于该判断结果从无线电设备或网关中选择连接对象;和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其基于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和由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表示中继器的设置范围的中继器设置场所,其中,该中继器用于中继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与由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无线网络进行管理的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背景技术
在网络利用的多样化进展中,在网关属下收容有多个无线电设备而构建无线多跳网络,具有经由无线电设备间的通信进行数据收集的形态的通信系统的导入正在推进。但是,存在即使在现场设置无线电设备也会因由障碍物引起的电波屏蔽等而不能与其他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的情况、即使能够进行通信也会因通信质量差而不能达成所期望的通信必要条件的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成通信连接的确保和通信质量的稳定化,需要进行将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追加于适当场所的工程作业。
作为确定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专利文献1),即,在规定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中,检测能够以1跳进行连接的无线电设备,基于检测结果,从候补中确定优良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在该现有技术中,从设置场所候补中选择能够以1跳与具有直至达到网关为止的通信路径的无线电设备、和处于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两者都进行连接的部位,采用该部位作为实际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通过反复进行本处理直到无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为止,能够决定所期望的全部无线电设备都得到直到达到网关为止的通信路径的中继器的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4202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需要与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有关的信息的方法中,需要进行预先选定多个设置场所候补的作业。例如,在中继器为电源驱动的情况下,考虑采用限定可供给电源的部位作为候补的方法等,但在电池驱动的情况等在设置场所上有自由度的情况下,需要一边一并要考虑现场的电波传输特性等,一边研究适当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另外,在所选定的候补中不存在适当的设置场所的情况下,要求进行设置场所候补的再选定。进而,也需要进行对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实际地设置无线电设备,并且也需要检测能够以1跳进行连接的无线电设备的作业,所以在存在多个候补点的情况下,在该检测作业上也会造成时间和劳动力的消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其不需要与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有关的事先信息,就能够基于用于管理无线网络的信息来计算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具有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电设备;与各所述无线电设备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网关;管理包括所述无线电设备和所述网关的无线多跳网络的网络管理装置,所述网络管理装置包括:网络构成管理部,其管理各所述无线电设备之间、以及各所述无线电设备与所述网关之间的通信质量信息;中继器要否判断部,其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判断各所述无线电设备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基于该判断结果选择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连接对象判断部,其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或所述无线电设备和所述网关的位置信息,对于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判断用于确保规定的通信质量的连接对象,基于该判断结果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中选择所述连接对象;和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其基于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和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表示中继器的设置范围的中继器设置场所,其中,该中继器用于中继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与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无线多跳网络中,不需要与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有关的事先信息,就能够基于用于管理无线网络的信息,计算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无线电设备的硬件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网关的硬件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网络管理装置的硬件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无线电设备和网关保持的邻近终端管理表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与中继器配置设计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基于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结果的网络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与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有关的判断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质量信息、和中继器配置判断结果的显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的与通信障碍对策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通信系统
200:无线电设备
201:存储装置
202:通信处理部
203:路径管理部
204: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
205:邻近终端管理表
206:中央控制装置
207:电源电路
208:RF周边电路
209:输入部
300:网关
301:存储装置
302:通信处理部
303:路径管理部
304: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
305:邻近终端管理表
306:中央控制装置
307:电源电路
308:RF周边电路
309:外部网络连接电路
400:网络管理装置
401:存储装置
402:通信处理部
403:路径管理部
404:收集数据管理部
405:网络构成管理部
406:中继器要否判断部
407:连接对象判断部
408:中继器配置判断部
409:中央控制装置
410:电源电路
411:外部网络连接电路
412:显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发明的原理(概要)进行说明。无线电设备和网关采用的是分别对自身能够以1跳(无中继器)进行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的信息、和与对象终端的通信质量信息进行管理的无线电设备和网关。以下,称该管理所使用的图表为邻近终端管理表。
网络管理装置从无线电设备和网关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的信息,利用网络构成管理部对无线电设备间、和无线电设备与网关间的通信质量信息进行管理。接着,基于网络构成管理部的管理信息,利用中继器要否判断部对各无线电设备判断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这里,对不能满足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的无线电设备、在通信连接中不具有一定冗余度的无线电设备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具体地说:
将(1)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不存在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
(2)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不存在的无线电设备、
(3)存在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但该终端数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N为1以上的任意值)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
接下来,对于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各无线电设备,达成通信连接的确保、通信质量的改善·稳定化,并且利用网络管理装置的连接对象(目标)判断部,判断成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无线电设备或网关。具体地说,分别基于(A)~(C)的基准,对在上述(1)~(3)的条件下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判断连接对象(目标)。
(A)距离最近的无线电设备或网关。
(B)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无线电设备或网关。
(C)在将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排除之外时,在变成上述(1)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A)基准,在变成上述(2)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B)基准。
然后,利用网络管理装置的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判断将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各无线电设备与由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连接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具体地说,针对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和上述连接对象双方,计算出所预期的通信范围,将这些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判断为要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之后,经由网络管理装置的显示部,将该判断结果作为要推荐的中继器配置部位输出。
这样,通过基于无线电设备间、和无线电设备与网关间的通信质量信息,来进行各无线电设备的中继器要否和适当的连接对象、中继器配置的判断,不需要关于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的预先信息,就能够计算出·提示要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另外,因为实际上也不需要对所有中继器设置场所候补都设置无线电设备,且检测能够以1跳进行连接的无线电设备的作业,所以能够减轻与中继器的配置设计有关的作业负荷。
下面,利用图1~图16说明与本发明的中继器配置设计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的工作支持的实施例。利用图1~图13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对利用图14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利用图15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关于与中继器配置设计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的工作支持,表示的是基本形式。首先,利用图1~图4对通信系统的结构、无线电设备和网关、网络管理装置进行说明。其次,利用图5对邻近终端管理表进行说明。之后,利用图6~图12说明用于网络管理装置中的与中继器配置设计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的处理及其动作例。进而,利用图13说明通信质量信息和与中继器配置设计的判断结果有关的显示例。
参照图1对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对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框图。在图1中,通信系统1包括多个无线电设备200(200-A~200-F)、以及网关300、网络管理装置400。例如,传感器值等的由无线电设备200所取得的收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给网关300。这时,在无线电设备200不能与网关300直接通信的情况下,通过无线多跳通信,中继其他的无线电设备200桶状继电器(bucket relay)式地将数据发送到网关。然后,网关300将从无线电设备200收集到的数据转发至网络管理装置400。另外,在图1中表示的是网关300以有线或无线与网络管理装置400连接的状况,但也可以不使网关300与网络管理装置400分离,而是将网络管理装置400的功能合并到网关300中,作为一个装置来提供。
在图1中,用虚线例示了通信质量差且不能达成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的链接,无线电设备200-F表示的是虽然能够与无线电设备200-C进行通信,但不能达成通信必要条件的情况。另外,无线电设备200-E也是在周边不存在可通信的无线电设备,且不能达成通信必要条件。对于这些无线电设备,需要在适当的场所追加中继器,确保稳定的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后述的图6所示的步骤,计算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
参照图2对无线电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实施例1的无线电设备的硬件框图。无线电设备200是具有与网关300或其他无线电设备200进行通信的功能的嵌入式设备。
在图2中,无线电设备200由存储装置201、中央控制装置206、电源电路207、RF(Radio Frequency)周边电路208、输入部209构成。存储装置201包括:通信处理部202、路径管理部203、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邻近终端管理表205。通信处理部202是实现通信中的发送接收处理的处理部。具体地说,进行在发送时的发送目的地指定等的数据包组成处理、在接收时的以判断是否为寄给自助终端的数据包等为主的数据包解析处理。路径管理部203对网络内的通信中的路径信息进行管理。
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是管理与在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范围内存在的其他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有关的信息、与各通信对方(通信对象)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的管理部,进行邻近终端管理表205的更新处理、邻近终端信息的通知处理等。存储装置201例如包括:由读取专用的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装置、由可改写的半导体存储元件等构成的存储装置,保存实现上述各种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对应于管理信息的数据等。
中央控制装置206执行存储装置201中所保存的各种计算机程序。由此,能够实现无线电设备200具有的各种功能。电源电路207向无线电设备200供给电力,由此无线电设备200进行工作。电源供给源不局限于外部电源和搭载于无线电设备200的电池等特定的电源。RF周边电路208包括发送部和接收部,上述发送部将数字信号和无线信号彼此转换,将所生成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到其他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上述接收部从其他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获取数字数据。输入部209从与无线电设备200连接的各种传感器等接受测量值等的输入。另外,无线电设备200也可以不是嵌入式设备,而是独立的装置。另外,作为中继器而追加的无线电设备不必具备图2的所有结构,例如,也可以为不具有输入部209的无线电设备。
参照图3对网关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例1的网关的硬件框图。网关300的硬件结构除具有外部网络连接电路309,而不具有输入部209这一点以外,其余结构都与无线电设备200相同。
在图3中,网关300使用RF周边电路308与无线电设备200进行通信,且使用外部网络连接电路309与网络管理装置400进行通信。外部网络连接电路309是用于利用Ethernet(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光线路、电话网等外部网络的功能。其中,在将网络管理装置400合并于网关300而作为一个装置来提供的情况等下,不必搭载外部网络连接电路309。
参照图4对网络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例1的网络管理装置的硬件框图。存储装置401、通信处理部402、路径管理部403、中央控制装置409、电源电路410、外部网络连接电路411与上述的同样。
在图4中,收集数据管理部404管理传感器值等的从无线电设备200收集到的数据。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并存储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并且管理存在于网络内的无线电设备间以及无线电设备与网关间的链接和它们的通信质量(通信质量信息)。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进行基于由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的信息(登录于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信息),对于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中继器追加要否),并基于判断结果来选择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另外,连接对象判断部407进行判断对于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是否成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处理。例如,连接对象判断部407基于通信质量信息或位置信息,对于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了确保规定的通信质量(阈值以上的通信质量)所需要的连接对象,并基于判断结果从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中选择连接对象。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判断将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判断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连接时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例如,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基于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范围和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表示中继器的设置范围的中继器设置场所,且将判断结果输出,上述中继器是用于将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和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中继的中继器。
显示部412进行将存在于网络内的无线电设备间以及无线电设备与网关间的通信质量、由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判断出的中继器的配置部位等输出的处理。另外,输出画面可以为搭载于网络管理装置400的形态,也可以为外部连接的形态。
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将网络管理装置400的功能合并到网关300中,且合并为一个装置。或者也可以采用将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一部分功能搭载于网关300的形态。
参照图5对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保持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和305进行说明。图5是实施例1的无线电设备和网关保持的邻近终端管理表的结构图。图5所示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和305由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的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和304管理,是用于管理存在于网络内的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中的关于能够与自身进行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的信息、和与各通信对方(通信对象)进行通信的通信质量的图表。
测量源501表示的是通信质量的测量源,即,表示的是成为邻近终端管理表205或305的管理源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识别码。具体地说,是记载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地址或主机名等的字段,记载在该字段的识别码遵循通信系统所采用的方式。如果用IP地址、MAC地址或独自的识别码来识别无线电设备和网关,则也可以记载这些识别码。在图5的例子中,将无线电设备200的识别码作为图1的附标部分来表示,将网关300的识别码表示为“GW”,在图5的例子中表示无线电设备200-A管理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的内容。
测量目标502表示的是能够与测量源501进行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的识别码。即,在图5的例子中,无线电设备200-A表示的是能够与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B进行直接通信的情况。
记录时刻503表示记录测量目标502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与测量目标502中记载的对象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质量的时刻。在图5的例子中,以“年月日时分秒”的形式表示记录时刻,但也可以为其他记载形式。
通信质量504表示测量目标502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与在测量目标502记载的对象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在图5的例子中,表示测量目标502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从记载在测量目标502的对方接收了数据包时的接收电波强度(以下,记述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在图5中省略了记载,但在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中也可以设置根据存储区域的容量记录任意N次份的RSSI的字段。此外,也可以利用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另外管理过去观测到的RSSI的平均值或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信息。另外,在图5中,作为表示通信质量的指标举例了RSSI,但作为其他通信质量的指标,也可以采用对数据包损失率等信息进行管理的形式,也可以利用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来管理多个通信质量指标。
参照图6说明基于网络管理装置的、与中继器配置设计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的整体流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与中继器配置设计有关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网络管理装置400按照图6的处理,基于从各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所收集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信息,对各无线电设备200进行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的判断,对于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出成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其后,判断将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上述连接对象连接时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以此作为被推荐的中继器设置场所,并经由显示部412显示判断结果。
在图6中,步骤S601是网络构成管理部405从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信息的处理。关于步骤S601的收集处理的详细内容,后面利用图7进行描述。通过收集网关300或无线电设备200保持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信息,网络管理装置400能够通过网络构成管理部405将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能够通信的对象终端和各自的通信质量作为网络构成信息进行管理。步骤S601的处理结束时,就进入步骤S602。
步骤S602是基于由网络管理装置的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的无线电设备间、和无线电设备与网关间的通信质量信息,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关于各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追加的要否进行判断的处理。在步骤S602中,提取在该时刻的网络构成中不能达成通信必要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等的、需要通过中继器追加来确保通信连接或需要使通信质量稳定化的无线电设备200。关于步骤S602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的详细内容,后文利用图9进行描述。步骤S602的处理结束时,就进入步骤S603。
在步骤S603是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基于步骤S602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在存在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604。另一方面,在不存在的情况下(否),因为全部无线电设备200是能够达成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的状态,且不需要追加中继器,所以结束图6的流程图。
步骤S604是在网络管理装置400的连接对象判断部407中,对于在步骤S602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成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处理。在步骤S604中,判断将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网关300或其他无线电设备200连接时选择哪个连接对象比较好。关于步骤S604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的详细内容,后文利用图10进行描述。步骤S604的处理结束时,就进入步骤S605。
步骤S605是在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中,判断将在步骤S602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在步骤S604所判断出的连接对象连接时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处理。通过进行步骤S605的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即使在事先不具有中继器设置场所候补的环境下,也能够计算出要推荐的中继器设置场所。关于步骤S605的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的详细内容,后面利用图11进行描述。步骤S605的处理结束时,就进入步骤S606。
步骤S606是将在步骤S605中由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得到的判断结果经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显示部412输出的处理。进行无线网络工程的操作者通过参照该输出结果,能够容易判断在哪里追加设置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比较好。步骤S606的处理结束时,就进入步骤S607。
步骤S607是操作者基于由步骤S606显示出的中继器配置的判断结果,在实际现场中设置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的作业。另外,在无线电设备为电源驱动的情况下等的设置场所受制约的情况下,在距所显示出的中继器设置场所最近的可设置场所,设置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当设置完成时,就再次返回到步骤S601,实施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通过将图6的处理反复进行直至不存在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为止(直到在步骤S603中得到否的判断为止),能够计算出在全部无线电设备200都达成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时所需要的中继器配置。
参照图7说明在图6的步骤S601中进行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处理之一例。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流程图。在网络管理装置400收集由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保持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作为网络构成信息时,例如有进行图7的处理的方法。
步骤S701是网络管理装置400向网关300发送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的处理。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是向所指定的终端请求使其通知由该终端保持的邻近终端管理表的信息的数据包。
步骤S702是网关300接收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由网关300的通信处理部302参照数据包的最终接收处,确认自身被请求了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通知的处理。这时,网关300的通信处理部302向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304通知被请求了邻近终端信息的旨意。
步骤S703是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304接收被请求了邻近终端信息的旨意的通知,通过广播来发送应答请求数据包的处理。应答请求数据包是对接收了该数据包的邻近终端请求回复应答数据包的数据包。
步骤S704是从应答请求数据包的接收终端即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接收应答数据包,由通信处理部302对该数据包进行解析,并向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304通知接收到了应答的旨意的处理。之后,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304当确认了应答数据包的接收时就将邻近终端管理表305更新,在测量目标502中记录应答数据包的发送源,在记录时刻503中记录应答数据包的接收时刻,在通信质量504中记录应答数据包接收时的RSSI等通信质量信息。另外,该应答请求数据包和应答数据包的收发的处理也可以实施多次。该次数可以任意设定,当增大次数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邻近终端。
步骤S705是网关300将保存有更新后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发送给网络管理装置的处理。
步骤S706是网络管理装置400接收基于网关300获得的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将网关300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作为网络构成信息记录于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的处理。
步骤S707是网络管理装置400向网关下属的无线电设备200发送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的处理。另外,在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通过自主性的通信路径控制等,由路径管理部203和303保持着通信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来指定最终接收处即可,但在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路径管理部403集中控制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等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没有保持通信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在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中也保存中继路径的信息,并基于所保存的中继路径的信息,由源路由(Source Routing)进行发送。
步骤S708是网关300接收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由网关300的通信处理部302参照数据包的最终接收处,向适当的转发处转发数据包的处理。在网关300通过路径管理部303来保持着直至规定的无线电设备200为止的路径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该信息进行转发。另一方面,在没有保持路径信息的情况下,按照由上述源路由所指定的信息进行转发。
步骤S709是在步骤S707中由网络管理装置400所指定的无线电设备200接收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由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处理部202参照数据包的最终接收处,确认自身是否被请求了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通知的处理。这时,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处理部202向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通知被请求了邻近终端信息的旨意。
步骤S710是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接收被请求了邻近终端信息的旨意的通知,并通过广播来发送应答请求数据包的处理。
步骤S711是从应答请求数据包的接收终端接收应答数据包,由通信处理部202对该数据包进行解析,向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通知接收到了应答的旨意的处理。之后,邻近终端信息管理部204当确认了应答数据包的接收时,与步骤S704同样,将邻近终端管理表205更新。
步骤S712是无线电设备200将保存有更新后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发送给网络管理装置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707中,由源路由发送了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将保存于该数据包的中继路径的顺序反转后的顺序作为中继路径的信息保存于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中,能够由源路由将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发送给网络管理装置。
步骤S713是网关300接收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由网关300的通信处理部302参照数据包的最终接收处,向网络管理装置400转发该数据包的处理。
步骤S714是网络管理装置400接收基于无线电设备200获得的邻近终端信息应答数据包,将该无线电设备200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作为网络构成信息记录于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的处理。之后,通过对在网关下属存在的各无线电设备200同样地进行步骤S707的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的发送处理,从各无线电设备200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并记录于网络构成管理部405中,由此能够对网络的整体结构进行管理。另外,在网络管理装置400发送了邻近终端信息请求数据包以后,即使经过一定时间也未得到应答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再发送处理。关于即使进行了一定次数的再发送处理也未得到应答的无线电设备200,能够推测为未进入网络的孤立状态。
另外,在图7中,表示的是网络管理装置400对网关300或无线电设备200进行适当命令,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例子,但网关300或无线电设备200也可以采用以一定周期向网络管理装置自主地发送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形式。例如,如果是遵循无线标准WirelessHART(注册商标)的无线电设备,则作为HealthReport,能够定期地通知相当于邻近终端管理表的信息,通过本处理,也可以实现图6的步骤S601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处理。
参照图8,表示通过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结果能够管理的网络构成例。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基于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结果的网络构成例的说明图。例如,在通过图6的步骤S601由网络管理装置400从图1的无线电设备200-A收集到了图5例示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的信息(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得知无线电设备200-A与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B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并且分别能够以-65dBm、-70dBm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这样,通过收集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网络构成管理部405来管理,由此能够掌握如图8所示的全部无线电设备之间、和网关·无线电设备间的连接性(例如,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作为无线网络的构成信息。在后面图9和图10所示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和连接对象判断处理中,基于如图8所示的构成信息来实施判断。
另外,在图8中,例示了根据通信质量是否为阈值以上而用实线(阈值以上)和虚线(小于阈值)来链接的通信质量。该通信质量的阈值作为表示通信系统中所要求的必要条件能否达成的水平来设定。在除了以RSSI为指标的阈值以外,在通信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中注重数据包缺损率等其他指标的情况下,还可以关于通信必要条件的能否达成,适当地设定考虑了这些指标的阈值。
另外,关于该阈值,除了预先静态地利用程序来定义以外,还作为可变参数来保持,在显示后述的通信质量信息、中继器配置的判断结果的画面等中,也可以为操作者适当地动态地进行定义的形式。
参照图9说明在图6的步骤S602中进行的、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进行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的流程图。通过实施图9的处理,能够基于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的信息,判断是否要对各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
步骤S901是从全部无线电设备200中选择1台作为判断其是否需要中继器的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的处理。步骤S90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902。
步骤S902是判断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是否为孤立状态的处理,该孤立状态是指周边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例如,在图8的例子中,无线电设备200-E相当于孤立状态。在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为孤立状态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905,在不是孤立状态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903。
步骤S903是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虽然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但要判断与该通信对象的通信质量是否全都小于阈值的处理。例如,在图8的例子中,无线电设备200-F仅能够与无线电设备200-C直接通信,但因为通信质量小于阈值,所以不能满足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符合上述判断条件。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在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不存在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905,在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不存在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904。
步骤S904是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是否不存在N台以上的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作为无线多跳网络的特征,优点在于:在发生了局部通信中断时,通过切换到另外的通信路径能够恢复障碍。因此,在各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连接中,路径切换需要尽可能低具有冗余度。N=1的状况是在中继器要否判断中没有考虑通信连接有无冗余度的情况,在将N设定为2以上的值的状况中,是在中继器要否判断中考虑了有无冗余度的形式。越增大N的值,冗余度越高,越能够构筑耐障碍性优异的通信系统,但因为必要的中继器台数会增加,所以成本也增加。N为1以上的任意值,也可以适当考虑这些利弊来设定。
另外,例如,对于图8的无线电设备200-D,能够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仅为无线电设备200-C,当与无线电设备200-C的通信连接中断时,就不能确保能够获得阈值以上的通信质量的路径。对于无线电设备200-D,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且能够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仅存在1台,在N=2的情况下,符合步骤S904的条件。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在不存在N台以上的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905,在存在N台以上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906。
步骤S905是将符合步骤S902~步骤S904的任一判断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即,将下列无线电设备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1)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不存在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200、(2)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不存在的无线电设备200、(3)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但该终端数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200。步骤S905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907。
步骤S906是将不符合步骤S902~步骤S904的任一者的判断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不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关于该无线电设备200,因为不追加中继器就能够达成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所以能够判断为不需要中继器。步骤S906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907。
步骤S907是判断对于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是否都已完成的处理。在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都已完成的情况下(是),结束图9的流程图,在还剩余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901,选择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作为判断对象,反复进行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
参照图10对在图6的步骤S604中进行的、网络管理装置的连接对象判断部407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的流程图。通过实施图10的处理,能够对在图9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中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基于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的管理信息,判断与哪个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连接比较好。
步骤S1001是从在图9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中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中选择1台作为连接对象判断处理的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步骤S100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002。
步骤S1002是判断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是否为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不存在的孤立状态的处理。在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为孤立状态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003,在不是孤立状态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004。
步骤S1003是对于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200,将与其距离最近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判断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处理。因为电波具有与距离一起衰减的特性,所以选择距离最近的即电波的衰减预期值最小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作为连接对象。例如,在图8的例子中,对于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200-E,选择与其距离最近的无线电设备200-B作为连接对象。另外,本判断处理所使用的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的位置信息,在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搭载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情况、预先赋予了与设置场所有关的位置信息的情况等的、赋予了实际的纬度/经度信息等的状况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信息。另一方面,在没有获得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在后文图13所示的画面上,操作者通过鼠标操作等来设定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位置,利用画面上的位置信息进行连接对象判断处理。步骤S1003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009。
步骤S1004是判断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虽然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但与该通信对象的通信质量是否全都小于阈值的处理。对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在不存在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005,在存在阈值以上的通信对方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006。
步骤S1005是对于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不存在的无线电设备200,将能够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判断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处理。这是因为即使是通信质量小于阈值的通信对象,如果能够获得通信连接,则能通过追加中继器来使通信质量得到改善·稳定化的可能性较高的缘故。例如,在图8的例子中,因为无线电设备200-F虽然通信质量小于阈值,但能够获得与无线电设备200-C的通信连接,所以选择无线电设备200-C作为适当的连接对象。步骤S1005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009。
步骤S1006是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中将能够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排除之后,判断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是否变成孤立状态的处理。通过进行上述排除,在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成为孤立状态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007,在没有变成孤立状态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008。例如,在图8的例子中,在设为N=2的情况下,无线电设备200-D在图9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中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虽然在步骤S1005中进行了该判断,但当从无线电设备200-D将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无线电设备200-C排除以外时,就剩余通信质量小于阈值的网关300作为通信对象,所以关于无线电设备200-D的判断按照步骤S1008的判断进行。
步骤S1007是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除了能够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以外,将距离最近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判断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处理。这是因为在确保通信连接的冗余度的基础上,与上述同样地选择电波的衰减预期值最小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作为连接对象的缘故。步骤S1007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009。
步骤S1008是对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除了能够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以外,将能够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判断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处理。这是因为在确保通信连接的冗余度的基础上,与上述同样地选择通过中继器的追加能够使通信质量得到改善·稳定化的可能性最高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作为连接对象的缘故。在图8的例子中,按照该判断处理,对无线电设备200-D的连接对象,能够选择网关300。步骤S1008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009。
步骤S1009是判断对于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全部无线电设备200是否已完成了连接对象的判断的处理。在对全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判断已完成的情况下(是),结束图10的流程图,在剩余还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1001,选择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作为判断对象,反复进行连接对象判断处理。
参照图11说明在图6的步骤S605中进行的、基于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的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的流程图。通过实施图11的处理,能够判断将由图9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由图10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所选择的连接对象连接时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
步骤S1101是从由图9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由图10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对中、选择1组作为判断对象的对的处理。步骤S110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02。
步骤S1102是在判断对象的对中,对于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和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两者,分别计算出预期的通信范围的处理。关于该处理中使用的通信范围,例如能够举例根据关于电波传输的理论公式,使用在理论上能够获得阈值以上的通信质量的通信范围的方法等。另外,也能够举例基于图8所示的网络构成信息,使用确保了阈值以上的通信质量的无线电设备间或者网关·无线电设备间的距离中、距离最长的范围作为通信范围的方法。像这样,关于该判断处理中适用的通信范围的设定,不局限于特定的设定方法,可以通过任意方法来设定。步骤S1102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03。
步骤S1103是判断在判断对象的对中、在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场所的处理。这里,参照图12(a),表示了关于无线电设备200-E与无线电设备200-B、无线电设备200-F与无线电设备200-C的各对都存在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例子。在图12(a)中,以无线电设备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虚线表示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例如:无线电设备200-B的通信范围1200-B、无线电设备200-C的通信范围1200-C、无线电设备200-E的通信范围1200-E、无线电设备200-F的通信范围1200-F。另外,通信范围1200-B与通信范围1200-E重叠的区域表示重叠场所1201,通信范围1200-C与通信范围1200-F重叠的区域表示重叠场所1202。如图12(a)所示,在由步骤S1102计算出的通信范围中存在重叠场所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04,在不存在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108。
步骤S1104是关于作为判断对象的对的步骤1103的重叠场所与另一对的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判断是否存在与两者重叠的重叠场所的处理。这里,参照图12(b),表示在无线电设备200-E与无线电设备200-B、无线电设备200-F与无线电设备200-C这两对之间存在通信范围重叠又重叠的重叠场所的例子。例如,通信范围1200-B与通信范围1200-E重叠的区域表示重叠场所1203,通信范围1200-C与通信范围1200-F重叠的区域表示重叠场所1204,重叠场所1203与重叠场所1204的一部分重叠又重叠的区域表示重叠场所1205。在对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等下,存在在多个对间发生重叠又重叠的重叠场所1205的状况。如图12(b)所示,在作为判断对象的对与另一对之间存在通信范围重叠又重叠的重叠场所1205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06,在不存在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105。
步骤S1105是选择由步骤S1103检测出的重叠场所作为在连接作为判断对象的对时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处理。图12(a)的重叠场所1201、1202是相应的部分,因为与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和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两者重叠,所以通过在该重叠场所1201、1202设置中继器,能够预期中继器能够获得与作为判断对象的对中的两者的终端都进行通信连接。步骤S1105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14。
步骤S1106是选择由步骤S1104所检测的与另一对的重叠场所作为在连接作为判断对象的对时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处理。图12(b)的重叠场所1205是对应的部分,在图12(a)中,需要对无线电设备200-E和无线电设备200-B、无线电设备200-F和无线电设备200-C这两个对,追加2台中继器,但在图12(b)的例子中,用1台中继器就能够连接两对。像这样,在多个对间存在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1205的情况下,通过选定该重叠场所1205作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能够消减需要的中继器台数。步骤S1106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07。
步骤S1107是对于在步骤S1104中取得了重叠的另一对,将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更新为与步骤S1106同样的重叠场所的处理。步骤S1107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14。
步骤S1108是在作为判断对象的对中不存在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在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之间追加虚拟终端的处理。参照图12(c),表示在作为判断对象的对中不存在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例子。在图12(c)中,表示了如下情况,即:在无线电设备200-E和无线电设备200-B的对中隔开距离,在无线电设备200-E的通信范围1200-E与无线电设备200-B的通信范围1200-B不存在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追加1台中继器时不能将对连接起来。因此,在步骤S1108的处理中,例如,如图12(d)所示,在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E与所选择的连接对象(200-B)之间追加虚拟的终端(虚拟终端)200-X,尝试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生成。步骤S1108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09。
步骤S1109是判断在作为判断对象的对中、在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B与虚拟终端200-X、和所选择的连接对象(200-B)与虚拟终端200-X两者中是否存在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处理。如图12(d)所示,在存在无线电设备200-B的通信范围1200-B与虚拟终端200-X的通信范围1200-X重叠的区域即重叠场所1206、无线电设备200-E的通信范围1200-E与虚拟终端200-X的通信范围1200-X重叠的区域即重叠场所1207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10。另一方面,在任意某一方都不存在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1108,进行虚拟终端的追加。在图12(d)的例子中,在追加1台虚拟终端200-X时,设置于对的中间点,但例如在追加2台虚拟终端的情况下,可以举例选择将对之间3等分的分割点的方法等。
步骤S1110是对于步骤S1109的重叠场所和另一对的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判断在两者是否存在重叠的重叠场所的处理。在存在与另一对的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12,在不存在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111。
步骤S1111是选择由步骤S1109所检测的重叠场所作为在连接作为判断对象的对时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处理。图12(d)的重叠场所1206、1207是对应的部分,因为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E与所选择的连接对象(200-B)隔开了距离,所以选择多台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另外,在作为判断对象的对的连接中,在配置有虚拟终端200-X的场所也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情况下,除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以外,该场所也可以作为被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来选择。步骤S111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14。
步骤S1112是选择由步骤S1110所检测的与另一对的重叠场所作为在连接作为判断对象的对时被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处理。这与步骤S1106同样是为了消减需要的中继器台数。步骤S1112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13。
步骤S1113是关于在步骤S1110中取得了重叠的另一对,将被推荐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更新为与步骤S1112同样的重叠场所的处理。步骤S1113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114。
步骤S1114是关于由图9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和由图10的连接对象判断处理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全部对,判断是否已完成了中继器配置判断的处理。在对全部对的已完成了判断的情况下(是),结束图11的流程图,在还剩余未判断的对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1101,选择未判断的对作为判断对象,反复进行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
在步骤S1103、S1104、S1106、S1107中,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将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和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所选择的连接对象设为一对,在存在表示该一对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第一重叠场所)1203与表示另一对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第二重叠场所)1204重叠又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中继器设置场所,并且将重叠又重叠的区域作为两对间共用的重叠场所(第三重叠场所)1205即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在步骤S1103、S1108~S1110、S1111中,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在表示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范围、与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不存在的情况下,在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与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之间,虚拟地配置1台以上的虚拟终端200-X,在表示由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200的通信范围与虚拟终端200-X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区域(第一虚拟重叠场所)1206、和表示由连接对象判断部407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与虚拟终端200-X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区域(第二虚拟重叠场所)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中继器设置场所,将重叠区域1206、1207作为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参照图13说明经由网络管理装置的显示部412显示的通信质量信息、和被推荐的中继器配置的显示例。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质量信息、和中继器配置判断结果的显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3(a)中,显示部412具有显示画面1300,在显示画面1300设定有用于显示地图信息或无线电设备200等的显示区1301。另外,在显示画面1300中显示了:表示以3个级别(强、中、弱)来区分通信质量时的显示例的通信质量信息1302、切换有无关于推荐中继器配置的显示(开启或关闭)的项目1303、切换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的项目((1)孤立状态、(2)仅有差链接、(3)无冗余度)1304。
如图13(a)所示,基于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的、从各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收集到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经由显示部412在显示画面1300显示无线电设备间、和无线电设备与网关间的通信质量,由此能够通过视觉掌握网络的整体构成和通信质量。例如,因为不能从特定的无线电设备200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且关于该无线电设备200的信息也没有记录于其他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如图13(a)的“E”(无线电设备200-E)所示,不能显示通信质量信息,所以能够容易得知是不可通信的孤立状态。另外,在图13(a)的例子中,项目1303被关闭,将通信质量分三个级别来显示。要显示的通信质量也可以任意地设定为最新的值、过去观测到的平均值或最大值、最小值等。不必一定分级别地显示,也可以为显示具体数值的形式。另外,更新显示内容的定时也可以在网络管理装置400更新了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的管理信息时、操作者指示了更新时等的任意定时进行更新。另外,画面上的无线电设备或网关的配置也可以为输入实际位置信息的形式、操作者通过鼠标操作等来设定的形式。
接下来,参照图13(b)说明关于中继器配置的判断结果的显示例。在项目1303开启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在显示区1301中,将由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的通信质量信息、和成为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的判断结果的中继器设置场所1310、1311、1312,与属于无线多跳网络的无线电设备200-A~200-F(A~F)或网关(GW)300相关联地显示。像这样,基于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的判断结果,将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D、E、F)、其判断理由(无冗余度、孤立状态、仅有差链接)显示于显示画面1300,由此,操作者能够在视觉上掌握需要对哪个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而且,通过显示由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计算出的、被推荐的中继器设置场所1310、1311、1312,能够容易掌握具体在哪里追加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比较好。这时,如图13(b)所示,通过分层地显示地图或区域平面示意图(floor map),能够更易于理解地提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另外,在图13(b)的例子中,项目1303为开启,将被推荐的中继器设置场所1310、1311、1312表示为圆形状,但也可以为保持原样地显示由图11的处理判断出的通信范围的重叠场所的形式。
这里,设想在中继器设置场所上没有限制的状况,但例如在中继器为电源驱动,且将设置限定于能够进行电源供给的场所的情况下等,操作者也能够判断出在能够设置的场所中的、距所显示的推荐设置场所最近的场所设置中继器等。或者,在已知中继器的可设置场所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明确地显示距离由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计算出的推荐的中继器设置场所最近的可设置场所的形式。另外,在图13的例子中,在存在多个无线电设备200而显示复杂化时,作为用于简化画面的对策,记载了切换关于推荐中继器配置的显示有无的项目1303、切换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的项目1304,但也可以不必搭载这些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无线多跳网络中,无需关于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候补的预先信息,就能够基于用于管理无线网络的信息,计算出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具体地说,基于从各无线电设备200和网关300收集到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判断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和适当的连接对象,之后,通过判断将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上述连接对象连接时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并且将其作为被推荐的中继器设置场所输出,无需关于中继器设置场所候补的预先信息,就能够确定中继器的配置设计。另外,因为不需要对所设想的全部中继器设置场所候补设置无线电设备来进行连接性的测定,所以能够减轻关于中继器配置设计的工程的作业负荷。而且,即使是不具有关于无线通信的专业知识的操作者,也能够通过中继器配置判断结果的输出,来掌握中继器的适当设置场所,所以能够实施工程作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说明在对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中赋予优先度来进行判断的实施例。具体地说,优先对(1)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200、(2)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的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之后,对(3)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但该终端数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
这是以消减中继器台数为目的的对策。对应于上述(1)和(2)的无线电设备200因为不追加中继器就不能达成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所以作为中继器追加的优先度高的无线电设备200来处理。这时,通过对对应于(1)和(2)的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对于周边存在的其他无线电设备200来说,也能够认为增加能够直接通信的对象终端的状况。即,在初始阶段中,即使是对应于上述(3)且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在对对应于上述(1)和(2)的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也增加,可能发生变成不对应于上述(3)的状况。在那种情况下,在实施例1的方式中,从通信连接的冗余度的观点考虑,即使是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在实施例2的状况中,因为可以不实施中继器追加,所以也能够消减中继器台数。
在实施例2中,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通过与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利用图14对实施例2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关于实施例2的各种构成和处理,除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以外,其余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这些说明。
在图14中,步骤S1401是从全部无线电设备200中选择1台作为中继器要否的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步骤S140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402。
步骤S1402是判断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是否为周边不存在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的对方的孤立状态的处理。在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为孤立状态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404,在不是孤立状态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403。
步骤S1403是对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来说,虽然存在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的对方,但要判断与该对方的通信质量是否全都小于阈值的处理。在不存在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方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404,在存在阈值以上的通信对方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405。
步骤S1404是将符合步骤S1402~步骤S1403的任意者的判断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步骤S1404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406。
步骤S1405是将步骤S1402~步骤S1404的任一判断条件均不符合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不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关于该无线电设备200,因为不追加中继器就能够达成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所以能够判断为不需要中继器。步骤S1405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406。
步骤S1406是判断对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是否已完成的处理。在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已完成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407,在还有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剩余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1401,选择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作为判断对象,反复进行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
步骤S1407是在对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都完成了之后,判断是否存在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通过直至步骤S1406为止的处理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是符合上述(1)或(2)的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在存在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情况下(是),因为优先对这些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所以不确认有无符合上述(3)的条件就结束图14的流程。另一方面,在不存在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情况下(否),因为要确认有无符合上述(3)的条件,所以进入步骤S1408。
步骤S1408是从全部无线电设备200中选择1台作为第二次中继器要否的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步骤S1408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409。
步骤S1409是对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是否不存在N台以上的能够以1跳进行直接通信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在不存在N台以上的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方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410,在存在N台以上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411。
步骤S1410是将符合步骤S1409的判断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步骤S1410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412。
步骤S1411是将不符合步骤S1409的判断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为不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例如,无线电设备200-F在步骤S1404中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之后在无线电设备200-C与无线电设备200-F之间配置中继器,由此,无线电设备200-D也能够与该中继器以阈值以上的通信质量直接以1跳进行通信。这时,因为作为第二次判断对象,在步骤S1408中选择无线电设备200-D,即使在步骤S1409中设为N=2,作为无线电设备200-D的对象终端即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对象终端,也存在无线电设备200-C和配置于无线电设备200-C与无线电设备200-F之间的中继器,所以无线电设备200-D被判断为不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这样,通过先优先地对对应于上述(1)和(2)的无线电设备200追加中继器,不需要在无线电设备200-D与网关300之间配置中继器,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期望像这样地消减中继器台数的效果。步骤S141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412。
步骤S1412是判断对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第二次中继器要否判断是否已完成的处理。在全部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都已完成的情况下(是),结束图14的流程图,在还有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剩余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1408,选择未判断的无线电设备200作为判断对象,反复进行第二次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
另外,通过图14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对上述(1)和(2)以及上述(3)的判断条件赋予了优先度,但如图13所示,也能够举例出如下方法,即,在画面上能够进行作为判断对象的无线电设备的改换的情况下,首先选择保持孤立状态和仅为差链接的无线电设备200作为判断对象,在不存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时,将没有规定的冗余度的无线电设备200作为判断对象而有效化。另外,上述(1)~(3)的优先度的赋予方法不局限于实施例2所示的顺序,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顺序。
根据本实施例,在对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中,通过赋予优先度进行判断,能够实现中继器台数的消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对网络构建时的中继器配置设计进行了说明,但在发生了网络运用中的无线电设备故障、产生了局部通信中断等通信障碍时,作为恢复障碍对策,也考虑进行中继器的追加的状况。因此,在实施例3中,对在网络运用中产生的作为通信障碍对策的中继器配置设计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3中,通过与图6所示的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方法,进行与中继器配置设计相关的无线网络工程的工作支持。利用图15对实施例3的该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实施例3的与通信障碍对策相关的无线网络工程支持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关于实施例3的各种结构和处理,除图15所示的处理以外,其余与第一、第二实施例同样,所以省略这些说明。
在图15中,步骤S1501是网络构成管理部405从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信息的处理。与第一、第二实施例同样,网络管理装置400利用网络构成管理部405将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能够进行通信的对象终端、和各自的通信质量作为网络构成信息进行管理。步骤S1501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502。
步骤S1502是检测有无发生无线电设备故障和特定链接的通信断开等通信障碍的处理。关于通信障碍发生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在通信系统中进行运转的应用程序而任意设定。例如,能够举例以在所收集到的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中通信质量低于一定值的情况、在网络管理装置400的收集数据管理部404中连续一定期间都不能收集传感器值等的收集数据的情况为基准的方法等。在检测到了通信障碍发生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503,在未检测到通信障碍发生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1501,在经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再次进行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的收集。这样,通过在网络运用中也定期地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信息,且随时利用网络构成管理部405管理结构信息,能够监视通信障碍有无发生。
步骤S1503是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部406进行与各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追加相关的要否判断的处理。通过网络构建时的中继器配置设计,即使是满足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的无线电设备200,如果因通信障碍的发生而未达到通信必要条件,则在步骤S1503的处理中,该无线电设备200也被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另外,中继器要否判断处理与实施例1的图9、或实施例2的图14同样。步骤S1503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504。
步骤S1504是基于步骤S1503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处理。在存在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505。另一方面,不存在的情况(否),是在发生了通信障碍以后,全部无线电设备200都是能够达到规定的通信必要条件的状态,因为不需要追加中继器,所以结束图15的流程图。
步骤S1505是在网络管理装置400的连接对象判断部407中,对由步骤S1503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各无线电设备200判断成为适当的连接对象的无线电设备200或网关300的处理。连接对象判断处理的内容与图10同样。步骤S1505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506。
步骤S1506是在网络管理装置400的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中,判断在将由步骤S1503被判断为需要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与由步骤S1505所判断的连接对象连接上所需要的中继器的设置场所的处理。中继器配置判断处理的内容与图11同样。步骤S1506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507。
在步骤S1507是将在步骤S1506中由中继器配置判断部408所得到的判断结果经由网络管理装置400的显示部412输出的处理。实施通信障碍对策的操作者通过参照该输出结果,在尝试进行通信障碍恢复的情况下,能够掌握在哪里追加设置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比较好。步骤S1507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1508。
步骤S1508是操作者基于由步骤S1507显示出的中继器配置的判断结果,在实际现场设置成为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的作业。设置完成时,进入步骤S1509。
步骤S1509与步骤S1501同样,是从网关300和无线电设备200收集邻近终端管理表205、305的信息的处理。步骤S1509的处理结束时,返回到步骤S1503,再次实施对各无线电设备200的中继器要否判断。反复进行本处理,直到不存在判断为需要追加中继器的无线电设备200为止,即直到通信障碍的恢复完成为止,能够计算出作为通信障碍对策所需要的中继器配置。
根据本实施例,在网络运用中,在任一个无线电设备200中发生了通信障碍的情况下,都能够计算出并提示作为通信障碍对策所需要的中继器的配置部位。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不必局限于具有上述的全部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可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例如也可以通过以集成电路来设计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等,从而用硬件来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自功能的程序,从而由软件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能够记录于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或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

Claims (13)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无线电设备;与各所述无线电设备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网关;管理包括所述无线电设备和所述网关的无线多跳网络的网络管理装置,
所述网络管理装置包括:
网络构成管理部,其管理各所述无线电设备之间、以及各所述无线电设备与所述网关之间的通信质量信息;
中继器要否判断部,其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判断各所述无线电设备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基于该判断结果选择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
连接对象判断部,其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或所述无线电设备和所述网关的位置信息,对于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判断用于确保规定的通信质量的连接对象,基于该判断结果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中选择所述连接对象;和
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其基于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和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表示中继器的设置范围的中继器设置场所,其中,该中继器用于中继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与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其中,
所述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在存在表示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与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将所述重叠场所作为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选择下列无线电设备作为所述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或者不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的无线电设备;或者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但对应的通信对象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其中N为1以上的任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选择下列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作为所述连接对象:与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距离最近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或者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或者除了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以外,与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距离最近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或者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将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和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作为一对,在存在表示该一对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一重叠场所、与表示另一对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二重叠场所重叠又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将所述重叠又重叠的区域作为两对之间共用的第三重叠场所、并且作为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器配置判断部,在不存在表示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与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在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与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之间,虚拟地配置1台以上的虚拟终端,在存在表示由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与所述虚拟终端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虚拟重叠场所、和表示由所述连接对象判断部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与所述虚拟终端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二虚拟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将所述第一虚拟重叠场所和所述第二虚拟重叠场所作为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器要否判断部优先地选择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或者不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的无线电设备作为所述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仅在不存在符合所述条件的无线电设备的情况下,选择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但对应的通信对象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作为所述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其中N为1以上的任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将由所述网络构成管理部管理的通信质量信息、和成为所述中继器配置判断部的判断结果的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与属于所述无线多跳网络的所述无线电设备和所述网关相关联地显示。
8.一种网络管理装置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所述网络管理装置管理多个无线电设备和与各所述无线电设备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网关,所述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管理各所述无线电设备之间、以及各所述无线电设备与所述网关之间的通信质量信息;
第二步骤,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判断各所述无线电设备是否需要追加中继器,基于该判断结果选择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
第三步骤,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或所述无线电设备和所述网关的位置信息,对于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判断用于确保规定的通信质量的连接对象,基于该判断结果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中选择所述连接对象;和
第四步骤,基于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和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表示中继器的设置范围的中继器设置场所,该中继器用于中继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与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其中,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存在表示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与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将所述重叠场所作为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选择下列无线电设备作为所述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或者不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的无线电设备;或者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但对应的通信对象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其中N为1以上的任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选择下列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作为所述连接对象:与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距离最近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或者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或者除了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以外,与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距离最近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或者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中的、通信质量最好的其它无线电设备或所述网关。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将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和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作为一对,在存在表示该一对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一重叠场所、与表示另一对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二重叠场所重叠又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将所述重叠又重叠的区域作为两对之间共用的第三重叠场所、并且作为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不存在表示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与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在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与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之间,虚拟地配置1台以上的虚拟终端,在存在表示由所述第二步骤所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范围与所述虚拟终端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虚拟重叠场所、和表示由所述第三步骤所选择的连接对象的通信范围与所述虚拟终端的通信范围彼此重叠的区域的第二虚拟重叠场所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将所述第一虚拟重叠场所和所述第二虚拟重叠场所作为所述中继器设置场所来输出。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优先地选择不存在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通信对象的孤立状态的无线电设备、或者不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的无线电设备作为所述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仅在不存在符合所述条件的无线电设备的情况下,选择存在所述能够以1跳直接通信的且通信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通信对象、但对应的通信对象小于N台的无线电设备作为所述中继器的追加所需要的无线电设备,其中N为1以上的任意值。
CN201780036489.XA 2016-06-13 2017-03-21 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Active CN109314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7472A JP6606469B2 (ja) 2016-06-13 2016-06-13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支援方法
JP2016-117472 2016-06-13
PCT/JP2017/011195 WO2017217058A1 (ja) 2016-06-13 2017-03-21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支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4908A CN109314908A (zh) 2019-02-05
CN109314908B true CN109314908B (zh) 2022-04-26

Family

ID=6066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6489.XA Active CN109314908B (zh) 2016-06-13 2017-03-21 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3182B2 (zh)
EP (1) EP3457759B1 (zh)
JP (1) JP6606469B2 (zh)
CN (1) CN109314908B (zh)
WO (1) WO2017217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5110B2 (en) * 2019-07-01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ommunication
EP3783932B1 (en) * 2019-08-23 2022-09-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ceiving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messages
WO2021084616A1 (ja) * 2019-10-29 2021-05-06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通信システム
CN116684315B (zh) * 2021-02-04 202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指示方法及装置
FR3120968A1 (fr) * 2021-03-22 2022-09-23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Collecte automatisee d’index de comptage de compteurs de fluide intelligents
US12120138B1 (en) * 2022-02-28 2024-10-15 Rapid7, Inc. Using a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service to provide data on neighboring devices
CN114915977B (zh) * 2022-04-14 2024-01-19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器拓扑结构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102637936B1 (ko) * 2022-06-22 2024-02-2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Voc 데이터를 이용하여 중계기를 관리하는 서버,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94A (zh) * 2004-09-13 2006-03-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中继节点安装选择方法、安装点选择装置、安装基站
CN102547707A (zh) * 2012-02-15 2012-07-04 张群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4025658A (zh) * 2012-01-25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控制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5119B2 (en) * 2003-01-22 2007-11-13 Wireless Valley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r physical location of persons or devices in a site specific representation of a physical environment
JP4156533B2 (ja) 2004-01-14 2008-09-24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WO2006043902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relay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433009B2 (en) 2006-07-20 2008-10-07 Wintek Corporation Array substrate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642017B2 (en) * 2007-03-01 2017-05-02 TraskTh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integrity and performance of an ad-hoc wireless network
WO2010045971A1 (en) * 2008-10-22 2010-04-29 Telecom Italia S.P.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deployment of nod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228912B2 (en) * 2009-04-30 2012-07-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lecting wireless mesh node locations
JP5457929B2 (ja) * 2010-04-26 2014-04-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3128613A1 (ja) * 2012-03-01 2013-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通信品質改善候補特定方法、通信品質改善候補特定プログラム、通信経路特定装置、通信経路特定方法、通信経路特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94A (zh) * 2004-09-13 2006-03-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中继节点安装选择方法、安装点选择装置、安装基站
CN104025658A (zh) * 2012-01-25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控制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547707A (zh) * 2012-02-15 2012-07-04 张群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7759A4 (en) 2019-12-25
EP3457759A1 (en) 2019-03-20
JP2017224901A (ja) 2017-12-21
CN109314908A (zh) 2019-02-05
EP3457759B1 (en) 2023-05-03
WO2017217058A1 (ja) 2017-12-21
US20190261191A1 (en) 2019-08-22
JP6606469B2 (ja) 2019-11-13
US10433182B2 (en)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4908B (zh) 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工程辅助方法
CN110024431B (zh) 通信系统、通信管理方法、以及网络管理装置
JP5756908B2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子機
JP4378192B2 (ja) 通信端末、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5412636B1 (ja) 移動体検知システム、徘徊検知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検知方法
JP2006287468A (ja)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センタ装置
WO2016046869A1 (ja) 通信品質計測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309785B2 (ja) 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4244275A (zh) 用于报告无线网络内的通信路径质量的设备和方法
JP2012054879A (ja) 基地局、ネットワーク確立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99236B2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子機、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路の選択方法
KR101988168B1 (ko) 무인비행체를 이용한 점진적 릴레이 배치 방법
JP3479709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JP2011199677A (ja) 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転送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JP5685305B2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子機、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路の選択方法
WO2018167953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635585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データ収集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設置要求方法
JP5540638B2 (ja) 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端末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63501B2 (ja) 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
JP2014090481A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子機、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路の選択方法
JP5707560B2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子機、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路の選択方法
JP2014090480A (ja) ハイブリッド子機、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07189411A (ja) 通信支援装置、通信支援システム、通信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