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9546A -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9546A
CN109309546A CN201710623342.2A CN201710623342A CN109309546A CN 109309546 A CN109309546 A CN 109309546A CN 201710623342 A CN201710623342 A CN 201710623342A CN 109309546 A CN109309546 A CN 109309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down control
demodulation mode
modulation system
pres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33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吉庆
周伟
韩双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233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95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9536 priority patent/WO20190198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9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基于盲检测的汇聚等级(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终端、基站、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物理层控制信道采用一种固定的调制方式,即控制信道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调制。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物理时频资源会有多个汇聚等级(AL,AggregationLevel),且新空口支持各种功能灵活配置,因此相对于LTE系统,5G系统某些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会需要更多的比特。
当DCI格式的比特数较多时,如果采用QPSK调制,则会导致误码率较高。此时一般可以采用更高的AL,但该方法会占用较多的控制信道资源。
因此,在5G系统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调制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
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配置的AL以及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包括:
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为QPSK;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为16QA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包括: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解调方式为QPSK;所述第二解调方式为16QAM。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调制单元,用于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后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解调单元,用于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及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收发器,用于将调制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具体用于: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二收发器,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第二处理器,用于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以及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收发器,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收发器,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基站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终端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并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及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终端,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并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以及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站侧任一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终端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而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综合考虑了AL和DCI格式的比特数来对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处理,也就是说,综合考虑了信道的质量和DCI格式的比特数对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处理,如此,信道质量较好的时候能够节省控制信道的资源,在信道质量较差的时候能够保证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在基站的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在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5G新空口一个PDCCH的物理时频资源会有多个AL,具体地,AL=1,2,4,8。其中,一个PDCCH占用AL个控制信道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实际应用时,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可以配置AL=1或2,信道条件比较差的用户可以配置AL=4或8。
其中,假设如果为用户配置AL=1,可以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数目为x,如果采用QPSK调制,编码后的比特数目为2x。然而,新空口支持各种功能灵活配置,因此相对于LTE,5G某些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会需要更多的比特,假设为y。如果y值较大,此时采用QPSK调制,可能会导致码率较高。举个例子来说,假设x=48,y=80,码率为y/(2x)=83.3%,性能会严重下降。为解决该问题,一种方法是采用更高的AL,例如AL=2,但该方法会使用较多的控制信道资源。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而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站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采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下行控制信道;而终端侧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并利用确定的解调方式解调下行控制信道,综合考虑了AL和DCI格式的比特数来对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处理,也就是说,综合考虑了信道的质量和DCI格式的比特数对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处理,如此,信道质量较好的时候能够节省控制信道的资源,在信道质量较差的时候能够保证Qo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1所示,该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基站可以根据很多指标来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的条件,举个例子来说,所述基站可以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来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条件;比如,如果CQI大于16,可以认为信道质量较好,可以为所述终端配置AL=1或2;如果CQI小于16,可以认为信道质量较差,可以为所述终端配置AL=4或8。
再举个例子,所述基站还可以基于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来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基站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条件的具体实现方式。
步骤102: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这里,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
其中,比较常用的调制方式为QPSK和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中的16QAM,因此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可以为QPSK,第二调制方式为16QAM。
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这里,所述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具体地,步骤102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值可以根据定义的AL的等级来确定。举个例子来说,目前5G定义了AL的取值可以为1,2,4,8,所以所述第一值可以为1,也就是说,当AL为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质量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步骤103: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具体地,当确定的调制方式为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时,所述基站利用所述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当确定的调制方式为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时,所述基站利用所述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也就是说,实际应用时,所述基站只会选择一种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更具体地,当确定的调制方式为QPSK时,所述基站利用QPSK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当确定的调制方式为16QAM时,所述基站利用16QAM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实际应用时,所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来指示所述终端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以便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
步骤202: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
这里,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其中,比较常用的调制方式为QPSK和16QAM,因此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可以为QPSK,第二解调方式为16QAM。
这里,所述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终端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所述终端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具体地,步骤202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值可以根据定义的AL的等级来确定。举个例子来说,目前5G定义了AL的取值可以为1,2,4,8,所以所述第一值可以为1。也就是说,当AL为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质量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终端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实际应用时,所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来指示所述终端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以便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步骤203: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也就是说,所述终端利用确定的解调方式盲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即利用确定的解调方式不一定正确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更具体地,当确定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比如QPSK)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当确定的解调方式为第二解调方式(比如16QAM)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当确定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时,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分别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基于上述基站侧和终端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基站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这里,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步骤302:所述基站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步骤303: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并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
这里,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步骤304: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和基站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第一调制方式可以称为基础调制方式,相应地,第一解调方式可以称为基础解调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站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采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下行控制信道;而终端侧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并利用确定的解调方式解调下行控制信道,综合考虑了AL和DCI格式的比特数来对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处理,也就是说,综合考虑了信道的质量和DCI格式的比特数对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处理,如此,信道质量较好的时候能够节省控制信道的资源,在信道质量较差的时候能够保证QoS。
另外,当AL为第一值时,即下行控制信道质量较好,且DCI格式的比特数较多时可以第二调制方式,与编码效率低的第一调制方式相比,能够提供更好的块差错率(BLER)性能,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省控制信息资源。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应用实施例以QPSK和16QAM为例来说。在应用实施例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站侧根据终端的信道条件,为终端配置相应的AL;且当AL=1时,可以为用户配置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QPSK和16QAM;当AL为更高值时,配置下行控制信道的调试方式为QPSK。
步骤2:当终端检测到AL=1,且达到某一检测条件时,可以同时利用QPSK和16QAM两种解调方式解调下行控制信道;当检测到AL=2或更高汇聚等级时,利用QPSK解调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某一检测条件包括:检测某一DCI格式中的比特数目是否大于或等于X;
这里,某一检测条件,可选包括:终端反馈的MCS超过Y。
其中,X、Y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配置的。
在应用实施例中,基站为4个终端配置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道对应DCI格式的比特数目分别为x1,x2和x3,且仅考虑了DCI格式的比特数。
1、在基站侧:决策控制信道相关配置
具体地,终端1信道条件较好,且x1数目为40bits(小于X),配置AL=1,调制方式为QPSK;
终端2信道条件较好,且x2数目为75bits(大于或等于X),配置AL=1,调制方式为16QAM;
终端3信道条件较好,且x3数目为75bits(大于或等于X),配置AL=2,调制方式为QPSK;
终端4信道条件较差,且x4数目为75bits(大于或等于X),MCS值较低(未超过Y),配置AL=4,调制方式为QPSK。
2、在终端侧: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测
对于终端1,检测的DCI格式比特数目较少(小于X),只采用QPSK解调控制信道;
对于终端2,检测的DCI格式比特数目较多(大于或等于X),且检测到AL=1,同时采用QPSK和16QAM两种解调方式解调控制信道;
对于终端3,检测的DCI格式比特数目较多(大于或等于X),且检测到AL=2,只采用QPSK解调控制信道;
对于终端4,检测的DCI格式比特数目较多(大于或等于X),检测到AL=4,且由于反馈的MCS值较低(未超过Y),只采用QPSK解调控制信道。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当AL=1,且DCI格式的比特数较多时,采用16QAM调制控制信道,16QAM相对QPSK可以提供能好的BLER性能,且可以节省更多控制信息资源。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设置在基站,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41,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
第一确定单元42,用于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调制单元43,用于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发送单元44,用于将调制后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具体用于:
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这里,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用于: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44,还用于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对应地,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设置在终端,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第二确定单元52,用于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解调单元53,用于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2,具体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这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相应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2,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解析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51,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解析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2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在进行控制信道处理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与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6所示,该基站60包括:
第一收发器61,能够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62,与所述第一收发器连接,以实现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
具体来说,第一处理器62,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及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收发器61,用于将调制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1,具体用于: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61,用于: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器61,还用于:
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所述第一处理器62可以通过集成电路总线等系统总线,与所述第一收发器61连接。
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基站60包括:第一处理器62、第一存储器63及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63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
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6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2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可以为QPSK;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可以为16QAM。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7所示,该基站6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接口64。基站6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6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5。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2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
网络接口64用于基站60与其它设备(比如终端等)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网络接口64(相当于图6中第一收发机61的功能)与终端进行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6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基站60的操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处理器62中,或者由第一处理器62实现。第一处理器6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6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6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第一处理器6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63,第一处理器62读取第一存储器6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站6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8所示,该终端80包括:
第二收发器81,能够与基站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82,与所述第二收发器连接,以实现与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
具体来说,第二收发器91,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第二处理器82,用于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以及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82,具体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82,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器81,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82,还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器81,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82,还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所述第二处理器82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所述第二处理器82可以通过集成电路总线等系统总线,与所述第二收发器81连接。
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终端80包括:第二处理器82、第二存储器83及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3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8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8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8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8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82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82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可以为QPSK;所述第二解调方式可以为16QAM。
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终端8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4和用户接口85。该终端8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6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6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6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6。
其中,用户接口85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所述第二处理器82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
网络接口84用于终端80与其他设备(比如基站等)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网络接口84(相当于图8中第二收发机81的功能)与终端进行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8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终端80的操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处理器82中,或者由第二处理器82实现。第二处理器8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二处理器8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二处理器8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第二处理器8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83,第二处理器82读取第二存储器8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8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比如第一存储器63及第二存储器8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6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基站60的第一处理器62执行,以完成前述基站侧方法所述步骤;或者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83,这些计算机程序可由终端80的第二处理器82执行,以完成前述终端侧方法所述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系统,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
基站101,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并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及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终端102,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并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以及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101和终端102的功能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汇聚等级AL;
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配置的AL以及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包括:
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为16QAM。
6.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包括: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调方式为QPSK;所述第二解调方式为16QAM。
12.一种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调制单元,用于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后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
13.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
解调单元,用于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及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收发器,用于将调制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具体用于:当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
当AL为第一值,所述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
或者,当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或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将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配置给所述终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预设值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解调方式。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收发器,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第二处理器,用于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以及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或者,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还包括:所述终端反馈的MCS索引值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
当检测到AL为第一值,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MCS索引值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相应地,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当检测到AL不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或者,当满足一下条件之一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
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MCS索引值未超过第二预设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器,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器,还用于接收RRC信令或系统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解析所述RRC信令或系统信息,得到当AL为所述第一值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包括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
相应地,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调制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为第一解调方式、或第二解调方式,或同时是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
2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5.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根据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条件,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AL;并利用配置的AL并结合第一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为第一调制方式或第二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编码效率;所述第一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及利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终端,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并基于盲检测的AL并结合第二检测条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所述第二检测条件至少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的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确定的解调方式包括第一解调方式和第二解调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低于所述第二解调方式的编码效率;以及利用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式,解调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623342.2A 2017-07-27 2017-07-27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309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3342.2A CN109309546A (zh) 2017-07-27 2017-07-27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089536 WO2019019803A1 (zh) 2017-07-27 2018-06-01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3342.2A CN109309546A (zh) 2017-07-27 2017-07-27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9546A true CN109309546A (zh) 2019-02-05

Family

ID=65040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3342.2A Pending CN109309546A (zh) 2017-07-27 2017-07-27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9546A (zh)
WO (1) WO201901980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920A (zh) * 2010-11-01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188577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CN10331243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的调制或传输层数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4065446A (zh) * 2013-03-21 2014-09-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令发送和接收mcs的方法
WO2017123337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er modulation support in l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2086B2 (ja) * 2010-03-04 2012-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199974B (zh) * 2012-01-09 2018-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030792B (zh) * 2012-03-19 2022-04-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设备
CN103929266B (zh) * 2013-01-15 2019-08-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920A (zh) * 2010-11-01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188577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CN10331243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的调制或传输层数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4065446A (zh) * 2013-03-21 2014-09-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令发送和接收mcs的方法
WO2017123337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er modulation support in l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19803A1 (zh)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3752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1202269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in a resource-constrained network
JP6839276B2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6471765A (zh) 用于省电和范围改善的增强的lte ul harq反馈指示
CN10295750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EP298729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by using multipl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81543B (zh) 一种激活频域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24898B (z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及其时域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CN102195742A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4301067A (zh) Dm-rs图样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2511142B (zh) 改进无线系统的链路预算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44503A (zh) 动态提高pdcch容量上限的方法、系统与移动终端
CN10499594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220124683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083153A1 (zh) Uci复用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57711B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30054A1 (zh) 一种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和接收、发送设备
CN102710405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基站与用户设备
EP4033836A1 (en) Methods for scrambling and descrambling,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271672B (zh) Dl sps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309546A (zh) 控制信道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28166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04580034A (zh) 一种上行信道估计的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KR202300064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1036732A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