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8797A -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8797A
CN109298797A CN201811249750.7A CN201811249750A CN109298797A CN 109298797 A CN109298797 A CN 109298797A CN 201811249750 A CN201811249750 A CN 201811249750A CN 109298797 A CN109298797 A CN 109298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platform body
interaction platform
suspension
adjustment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9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497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987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98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8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致动模块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用于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相互配合,适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位置的、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气质。

Description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办公教育的发展,智能交互平板广泛应用于科研以及教学领域,以实时显示教学内容。在使用智能交互平板时,为了满足不同高度人群的需要,需对智能交互平板的高度进行相应地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通过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相互配合,适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位置的、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气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
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致动模块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用于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在竖直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所述位置调整指令中的方向信息包括向上和向下。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在水平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所述位置调整指令中的方向信息包括向左或向右。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马达;
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马达;
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齿条啮合,用于带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马达;
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悬挂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
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可移动部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固定部分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马达;
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马达;
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齿条啮合,用于带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马达;
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悬挂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
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可移动部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固定部分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交互平板包括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的指令接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指令接收模块是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触控检测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交互平板包括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获取相应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号包括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
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所述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
向所述致动模块输出所述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根据检测识别作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第一触控操作而得到。
进一步的,检测识别接触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和/或接触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
进一步的,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的长度信息,得到第一位移量;
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二位移量为控制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移动的相对位移量。
进一步的,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初始位置与结束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结束位置,确定所述位移方向。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装置,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所述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致动模块输出所述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根据检测识别作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第一触控操作而得到。
进一步的,检测识别接触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和/或接触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的长度信息,得到第一位移量;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二位移量为控制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移动的相对位移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初始位置与结束位置;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结束位置,确定所述位移方向。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
本发明通过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接收位置调整指令,并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然后致动模块响应于控制信号,以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的技术手段,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相互配合,适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位置的、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气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一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二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一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三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二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三正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第一背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第二背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四正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五正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一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该智能交互平板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1所示,该智能交互平板10具体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致动模块102以及悬架103。需要说明的是,以侧视角度观察智能交互平板时,由于悬架103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背部,则可清楚地观察到悬架103的结构,而只能观察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外观框,在图1中以虚线框对无法观察到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另外三侧进行示出。
其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致动模块102响应于控制信号,用于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的相对位置。
在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为可实现交互功能的显示装置,较多的应用于教育、会议、展示产品中。示例性地,在市面上出售的有智慧黑板、教育平板、会议平板、广告牌、班牌产品等;通常情况下,这类产品的尺寸较大,不便于移动。致动模块102,作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移动所需动力的起始部件,既可以是动力产生部件直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于悬架103移动;也可以是动力的解锁部件,通过解锁致动模块102,允许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于悬架103移动。悬架103为可供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悬挂的构件,悬架103可以基于自身结构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提供支撑,也可以是作为转接构件,将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悬挂于用户期望的位置。
示例性地,致动模块102可为自锁轮、电动马达等,当接收到位置调整指令时,自动开启自锁轮,以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或者,在接收到位置调整指令时,自动开启电动马达,以使电动马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或悬架103进行移动,从而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以下以致动模块102为电动马达示例性的展示本实施例,电动马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或悬架103进行移动,以改变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电动马达,又称为马达或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并可再使用机械能产生动能,用来驱动其他装置的电气设备。电动机种类非常繁多,但可大致分为交流电动机及直流电动机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在此不展开详述。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具体来说,位移信息可以理解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或悬架103所要移动的距离,比如,所要移动的距离可为10cm、20cm等,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厘米(cm)为单位对位移信息进行说明;而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或悬架103所要移动的方向,比如,方向可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在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与致动模块102相连,可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或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串口进行连接,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与致动模块102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图1中采用虚线示出了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与致动模块102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与位置调整指令是相对应的,位置调整指令是作用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可以理解为用户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显示屏上所移动的距离大小和方向信息;而控制信号是作用于致动模块102的,可以理解为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而转换生成的控制致动模块102所要工作的参数信息,比如,当致动模块102为电动马达时,则控制信号包括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可以理解为控制信号为电动马达所要旋转的方向和圈数。示例性的,当用户通过手掌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显示屏上进行移动,所移动的方向为左上,并且距离为10cm,则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接收到该位置调整指令后,从位置调整指令中识别提取出位移信息为10cm,以及方向信息为左上,然后将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转换为控制电动马达工作的旋转方向和圈数,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或悬架103进行移动,从而调整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可移动地悬挂于悬架103上,可以理解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可在悬架103上进行相应距离和方向的移动,或者悬架103可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进行相应距离和方向的移动。示例性地,由于使用智能交互平板的用户身高不同,为了使用户身高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的高度相适应,需根据用户身高来适应性地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高度,此时需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上下移动,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竖直升降移动。又如,在一个教学教室或会议场地中,当参加人员较少时,可让所参加人员集中坐在教学教室或会议场地中的同一个方向(比如左侧或右侧),此时为了使用户更清楚地观察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触摸显示屏上的信息,需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水平方向,以使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横向移动,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水平移动。
由于悬架103需要承受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重量,为了保证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平衡,可将悬架103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背向用户一侧的正中间位置。如图1所示,在智能交互平板的悬架103中安装有致动模块102,并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安装有纵向或横向导轨,以使致动模块102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纵向或横向导轨啮合,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升降,以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也可在智能交互平板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中安装有致动模块102,从而在悬架103上安装有纵向和横向导轨,以使致动模块102与悬架103的纵向或横向导轨啮合,用于驱动悬架103进行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升降,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接收位置调整指令,并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然后致动模块响应于控制信号,以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的技术手段,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相互配合,适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位置的、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与产品气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作进一步地具体化。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二侧视示意图。参照图2,智能交互平板包括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的指令接收模块1011,和用于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获取相应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模块1012。其中,指令接收模块1011是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触控检测单元。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指令接收模块1011与信号处理模块1012位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内部,因此,在图2中采用虚线框示出了指令接收模块1011与信号处理模块1012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作进一步地具体化。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一正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于悬架103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背面,当用户从正面观察智能交互平板时,只能看到面向用户一侧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显示屏,以及悬架103的一部分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只示出了从智能交互平板的正面角度,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并未对致动模块102的结构关系进行示出说明。如图3所示,在悬架103只有一个支架,当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移动时,需在悬架103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一个中心轴1031,以便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沿导轨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升降移动。
在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在竖直方向上可相对移动;位置调整指令中的方向信息可包括向上和向下。具体来说,当只需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移动的纵向导轨与悬架103安装在同一个位置,即纵向导轨安装在背向用户一侧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正中间竖直位置,在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位置进行移动时,致动模块102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沿纵向导轨进行移动即可。
当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在水平方向上可相对移动;位置调整指令中的方向信息包括向左或向右。具体来说,当只需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机型移动的横向导轨与悬架103安装在同一个位置,即横向导轨安装在背向用户一侧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正中间竖直位置。在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位置进行移动时,致动模块102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沿纵向导轨进行移动即可。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时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只示出了用于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装置,未示出竖直升降装置。其中,由于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致动模块102安装在悬架103内部,从俯视角度无法观察到致动模块102的安装位置,则在图4中未示出致动模块102的位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平衡,将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横向导轨安装在背向用户一侧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中间位置,其中,悬架103的位置是不发生变化的。当然,也可通过调整悬架103的部分结构,以相对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的位置,具体方案在下述实施例中描述。
其中,智能交互平板的竖直升降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至少一个滑槽、至少一个导轨、至少一个电动马达,以及与电动马达驱动连接的滚动链。其中,该电动马达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的位置进行上下移动,滚动链竖直设置在悬架103上,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固定连接在滚动链上,并由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竖直的上下移动。
相应地,智能交互平板的水平移动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至少一个滑槽、至少一个导轨、至少一个电动马达,以及与电动马达1021驱动连接的滚动链。其中,该电动马达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的位置进行左右移动,滚动链水平设置在悬架103上,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固定连接在滚动链上,并由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水平的左右移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动马达可安装在悬架103中,也可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对电动马达的安装位置并不进行限定,用户可根据智能交互平板的应用场景进行限定。当电动马达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时,可将电动马达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背面,以避免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竖直方向上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进行相对移动;第二种情况,在水平方向上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进行相对移动。
在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的水平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时,存在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致动模块102直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移动,而不对悬架103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第二种方案,致动模块102带动悬架103的可移动部分进行移动,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位置和方向相对悬架103的固定部分进行调整。
为了便于对致动模块102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以致动模块102为电动马达为例对智能交互平板101和悬架103的相对位置的移动进行说明。第一种情况,在竖直方向上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进行相对移动,致动模块102可包括第一电动马达;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上下移动。在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的竖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时,也存在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致动模块102直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移动,而不对悬架103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第二种方案,致动模块102带动悬架103的可移动部分进行移动,以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位置和方向相对悬架103的固定部分进行调整。
一个实施例中,当致动模块102直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移动时,致动模块102包括第一电动马达;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齿轮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的齿条啮合,用于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上下移动。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三侧视示意图。参考图5,致动模块102为第一电动马达1022。具体来说,当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接收到位置调整指令后,根据位置调整指令确定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所要移动的方向和位置,并将方向和位置转换为第一电动马达1022所对应的转动方向和圈数,然后通过第一电动马达1022的输出轴所连接的齿轮,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的齿条进行运动,从而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进行上下移动。
一个实施例中,当致动模块102带动悬架103的可移动部分进行移动时,致动模块102包括第一电动马达;悬架103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悬挂在可移动部分上;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可移动部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固定部分上下移动。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二正面示意图。参考图6,悬架103包括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其中,采用不同的阴影框对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进行区分。具体来说,当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接收到位置调整指令后,将位置调整指令转换为第一电动马达对应所要转动方向和圈数,然后通过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所连接悬架103的可移动部分1033,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的固定部分1032进行上下移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动马达可安装在悬架103的内部,也可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背部,则当用户从智能交互平板的正面观察时,无法看到第一电动马的位置,在图6中并未示出第一电动马达的位置。
一个实施例中,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和悬架103的水平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时,致动模块102包括第二电动马达;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左右移动。
一个实施例中,当致动模块102直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移动时,致动模块102包括第二电动马达;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齿轮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的齿条啮合,用于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左右移动。该方案可以参照图5所示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侧视示意图,只是图5中的为第一电动马达,而本方案是第二电动马达。具体来说,当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接收到位置调整指令后,将位置调整指令转换为第二电动马达对应所要转动方向和圈数,然后通过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所连接的齿轮,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上的齿条进行运动,从而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进行左右移动。
一个实施例中,当致动模块102带动悬架103的可移动部分进行移动时,致动模块102包括第二电动马达;悬架103包括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可悬挂在可移动部分1033上;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可移动部分103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固定部分1032进行左右移动。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三正面示意图。参考图7,悬架103包括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其中,采用不同的阴影框对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进行区分。具体来说,当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接收到位置调整指令后,将位置调整指令转换为第二电动马达对应所要转动方向和圈数,然后通过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所连接悬架103的可移动部分1033,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相对悬架103的固定部分1032进行左右移动。同样地,在图7中并未示出第二电动马达的位置。
当然,在需要同时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时,需在智能交互平板中同时安装有第一电动马达和第二电动马达,以使第一电动马达和第二电动马达分别根据第一触控操作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竖直升降和水平移动。举例来说,当用户需将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同时向左移动10cm和向下移动10cm时,用户需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触摸显示屏上执行左下的触控操作,并将该触控操作发送至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以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电动马达所连接的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垂直下移,以及第二电动马达所连接的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向左移动,以达到通过触控操作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相应移动的目的。
具体来说,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左下方向移动为例,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导轨设置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第一背面示意图。在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横向和垂直移动时,可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背面安装有左下方向的斜向导轨1013,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左下方向移动时,第一电动马达和第二电动马达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直接沿着斜向导轨1013的方向进行移动。其中,通过斜向导轨1013可直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同时移动。当然,也可通过横向导轨和纵向导轨,分两步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左下移动。具体地,先通过如图6所示的第一电动马达所连接的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竖直下移,然后通过如图7所示的第二电动马达所连接的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向左移动;同样地,也可以先通过第二电动马达所连接的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向左移动,然后再通过第一电动马达所连接的滚动链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垂直下移。当然,左下方向的斜向导轨1013,也可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右上方向的移动,工作原理同右上方向,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第二背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了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右下移动,可直接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背面设置有右下方向的斜向导轨1014。当然,右下方向的斜向导轨1014,也可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左上方向的移动,工作原理同左下方向,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也可在悬架103上设置有两个支架,并且每个支架上均设置有悬架103的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竖直升降和水平移动。具体来说,为了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竖直升降,需在悬架1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支架,以保证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稳定和平衡,同时每个支架上均可设置有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3,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固定部分上下移动。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四正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智能交互平板中的悬架103是由两个支架组成,其中,每个支架上均安装有一个竖直升降装置,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竖直升降。每个支架上的竖直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如同将悬架103安装在中间位置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悬架103上的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可参照如图6所示的结构图,在此不再赘述。
同样地,为了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横向移动时,需在悬架10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支架,以保证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在悬架103上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稳定和平衡,同时每个支架上均设置有固定部分1032和可移动部分10322,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相对固定部分左右移动。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五正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智能交互平板中的悬架103是由两个支架组成,其中,每个支架上均安装有一个水平移动装置,以实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水平移动。每个支架上的水平移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如同将悬架103安装在中间位置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悬架103上的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可参照如图7所示的结构图,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只需要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竖直升降或水平移动进行调节时,可只在智能交互平板中单独设置一个电动马达(第一电动马达或第二电动马达)即可,以节省硬件设备的成本,当然,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具体来说,当需要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竖直升降移动时,只需在智能交互平板中设置有竖直升降装置,相应的,若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水平移动时,只需在智能交互平板中设置有水平移动装置。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交互平板来执行,该智能交互平板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获取用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
其中,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本实施例中,位置调整指令可以理解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所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上述的位置调整指令的获取首先应当基于终端用户(即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操作者)向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指令输入,该指令输入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点选的方式,选定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移动方向,选定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移动距离;也可以是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根据终端用户的操作进行识别而得到的,终端根据预设模型对该操作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需要移动的距离和移动方向;终端用户通过一通信设备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进行远程通信,如采用红外通信的遥控设备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
需要理解,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持续给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所述的位置调整指令,使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按照位置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连续、且持续的运动,直至终端用户停止输入,此时,位置调整指令相当于设定为在单位时间内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也即位置调整指令相当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移动速度。也可以理解为,终端用户仅输入一次位置调整指令,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根据该位置调整指令中包含的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位移动作,此时,位置调整指令相当于给定了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间的位移量。
同时,位置调整指令是根据检测识别作用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第一触控操作而得到。在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操作通过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触控检测单元进行检测识别。具体来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为触摸屏,该触摸屏可以包括:电容屏、电磁屏或红外屏等。该触摸屏可以接收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输入设备输入的触摸操作。其中,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触控笔、电容笔等。实施例中以通过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显示屏接收触摸操作的方式检测识别第一触控操作。具体的,用户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上执行触控操作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内部对应位置上的电子元件的参数会发生变化,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处理器根据电子元件参数变化位置确定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以电容式显示屏为例,当用户的双手手掌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上向下移动时,对应位置的电容会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依次发生变化,即生成包含电容变化情况的第一触控操作,处理器根据电容变化情况便可以得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进而得到触摸轨迹相应的位移量。
具体的,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其中,用于检测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检测单元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中的触摸屏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检测识别接触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和/或接触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触控操作为第一触控操作。其中,接触面积,可以理解为当前触控操作所对应的触摸轨迹的面积;接触时长,可以理解为形成当前触控操作所对应的触摸轨迹所使用的总时间长度,也可理解为当前触控操作所持续的时间长度。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用户通过双手手指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控操作为例,对计算当前触控操作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长进行说明。当用户通过双手手指在触摸屏上进行移动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中的触控检测单元对该触控操作进行检测识别,并计算用户双手手指与触摸屏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双手手指从接触触摸屏到离开触摸屏的总时长,当用户双手手指与触摸屏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预设面积阈值时,或者,当双手手指从接触触摸屏到离开触摸屏之间的总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时,可认为该触控操作有效,可作为第一触控操作,以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与悬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当用户双手手指与触摸屏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双手手指从接触触摸屏到离开触摸屏的总时长,均满足对应的预设面积阈值和预设时长阈值时,也认为该触控操作有效,可作为第一触控操作,以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与悬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预设面积阈值,可以理解为可将当前触控操作确认为第一触控操作的接触面积临界值;预设时长阈值,可以理解为可将当前触控操作确认为第一触控操作的时间长度临界值。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面积阈值和预设时长阈值,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定,也可由系统或由提供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软件的厂家预先设置,在此并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S220、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
其中,控制信号为致动模块的工作参数。当致动模块为电动马达时,控制信号为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当然,对控制信号并不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所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而生成的工作参数。需要理解,当终端用户通过点选的方式确定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时,可根据预先设置的位置调整指令和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型对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从而控制电动马达工作。当然,在终端用户通过一通信设备持续向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发送位置调整指令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根据位置调整指令中的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以及位置调整指令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马达转动方向的角度和转动总圈数,从而控制电动马达工作。
S230、向致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
致动模块响应于控制信号而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101,以下示例性的以致动模块为电动马达为例详述本实施例方案:控制信号对应的电动马达的工作参数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所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是直接关联的。当根据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时,根据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生成电动马达所要转动的方向和圈数等参数,以使电动马达根据所要转动的方向和圈数进行工作,并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进行相应方向和距离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用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然后向致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的技术手段,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相互配合,适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位置的、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气质。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获取用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作进一步地具体化。参考图13,本实施例的位置调整方法具体如下步骤:
S310、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
在实施例中,步骤S31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01、计算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的长度信息,得到第一位移量。
其中,第一位移量,可以理解为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在触摸屏上触摸轨迹的方向和长度。在实施例中,当终端用户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上执行触控操作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根据触控操作生成对应的触摸轨迹,然后根据触摸轨迹的总长度,计算出位置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第一位移量。
可以理解为,当触控检测单元通过对第一触控操作进行检测分析,提取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后,对触摸轨迹的特征信息进行获取,以得到触摸轨迹的长度,进而确定第一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第一位移量的方向和距离。
S3102、根据第一位移量和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位移量。
其中,第二位移量为控制智能交互平板和悬架移动的相对位移量。其中,第二位移量是基于预设规则对第一位移量进行转换而得到的。其中,第二位移量,是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进行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的数据信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规则,可以理解为第一位移量与第二位移量之间进行转换的映射表。具体地,为了让用户通过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更直观地看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位置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可将第一位移量与第二位移量之间的转换比例设置为1:1,示例性地,当在显示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向下移动2cm,以及向左移动2cm时,对应的,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的移动方向也是向左和向下移动,同时距离也均是2cm。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自行设置,可将第一位移量与第二位移量之间的转换比例设置为1:2,以便于用户在触摸屏上进行操作。举例来说,触摸轨迹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移动的距离的比例为1:2,方向是一一对应的,即第一触控操作在显示屏上向下移动的距离为1cm,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cm。
S320、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
其中,位移方向是通过第二位移量的方向而确定的。具体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进行移动的方向。
在实施例中,步骤S320具体包括:
S3201、确定第一触控操作的初始位置与结束位置。
其中,初始位置,可以理解为用户的双手手掌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上的起始点;而结束位置,可以理解为用户的双手手掌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上的终点。示例性地,可以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显示屏的中心点为原点,并将显示屏分为x轴和y轴,相当于将显示屏分为了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x轴和y轴的正半轴所组成的区域;第二象限为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所组成的区域;第三象限为x轴和y轴的负半轴所组成的区域;第四象限为x轴的正半轴和y轴的负半轴所组成的区域。假设用户的双手手掌从坐标为(10,10)移动至(20,30),则第一触控操作的初始位置为坐标为(10,10)所在的位置,而结束位置为坐标为(20,30)所在的位置。
S3202、根据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确定位移方向。
具体来说,当确定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后,可通过计算该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坐标差值来确定位移方向。示例性地,由于初始位置为坐标为(10,10)所在的位置,而结束位置为坐标为(20,30)所在的位置,则根据两个坐标的差值计算得到位移方向为左上方,可通过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对两个坐标值进行计算,以得到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的角度。
S330、根据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和第二位移量计算得到对应的控制信号。
在实施例中,第二位移量为根据第一位移量和预设规则而得到的距离信息,该第二位移量与第一位移量之间的转换比例可为1:1,也可为1:1.2等,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但第二位移量是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移动的相对位移量。第二位移量的计算过程参见步骤S3112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在致动模块为电动马达时,控制信号可以理解为电动马达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在实施例中,可通过预设模型将第二位移量和位移方向转换为电动马达对应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假设位移方向和电动马达的转动方向是对应的,比如,当位移方向为向上或向右移动时,则电动马达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旋转;而当位移方向为向下或向左移动时,则电动马达的转动方向是逆时针旋转。同样地,假设第二位移量和转动圈数的比例关系为1:1,即第二位移量为1cm,则电动马达的转动圈数为1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位移方向为竖直方向时,电动马达为第一电动马达,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悬架进行上下移动;当位移方向为水平方向时,电动马达为第二电动马达,以驱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悬架进行左右移动。比如,当第二位移量为20cm时,位移方向为竖直向上,则第一电动马达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以带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向上移动,同时,第一电动马达的转动圈数为20圈。当然,对位置调整指令所包含的位移方向和第二位移量,与控制信号所包含的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进行限定,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设定。
S340、向致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
其中,致动模块可为第一电动马达,也可为第二电动马达。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对第一触控操作的位移量和位移方向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说明,可准确地得到位置调整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可准确地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对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在悬架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硬件实现,并一般可作为演示类功能软件的插件集成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中。参考图14,该位置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10、计算模块420和输出控制模块430。
其中,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用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
计算模块420,用于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
输出控制模块430,用于向致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位置调整指令是根据检测识别作用于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第一触控操作而得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检测识别接触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和/或接触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触控操作为第一触控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的长度信息,得到第一位移量;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位移量和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位移量,第二位移量为控制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移动的相对位移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触控操作的初始位置与结束位置;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确定位移方向。
上述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设备以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计算机设备优选为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14所示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装置中的模块,包括:获取模块410、计算模块420和输出控制模块43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
存储器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5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产生与终端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终端设备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调整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
根据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
向致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悬架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2)

1.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
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致动模块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用于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在竖直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所述位置调整指令中的方向信息包括向上和向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在水平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所述位置调整指令中的方向信息包括向左或向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马达;
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马达;
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齿条啮合,用于带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马达;
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悬挂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
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可移动部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固定部分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马达;
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左右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马达;
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齿条啮合,用于带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悬架左右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马达;
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悬挂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
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可移动部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相对所述固定部分左右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包括用于接收位置调整指令的指令接收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接收模块是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的触控检测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包括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获取相应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包括马达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
14.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
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所述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
向所述致动模块输出所述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根据检测识别作用于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上的第一触控操作而得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识别接触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和/或接触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量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的长度信息,得到第一位移量;
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二位移量为控制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移动的相对位移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位移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初始位置与结束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结束位置,确定所述位移方向。
20.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装置,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智能交互平板主体、致动模块以及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调整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位置的位置调整指令,所述位置调整指令是包括位移信息和方向信息的向量指令;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调整指令计算得到与所述位置调整指令相应的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致动模块输出所述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致动模块控制移动所述智能交互平板主体和所述悬架的相对位置。
2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调整方法。
CN201811249750.7A 2018-10-25 2018-10-25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2987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9750.7A CN109298797A (zh) 2018-10-25 2018-10-25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9750.7A CN109298797A (zh) 2018-10-25 2018-10-25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8797A true CN109298797A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9750.7A Pending CN109298797A (zh) 2018-10-25 2018-10-25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9879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4551Y (zh) * 2005-12-29 2007-02-28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显示器
CN10397020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辉达公司 平板电子设备
CN10565289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厦门厦华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屏幕调节交互式平板显示器高度及倾斜角度的方法
JP2016118947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日本ユニシス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可能な仮想平面を用いた空間手書き入力システム
WO2016197847A2 (zh) * 2015-10-20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4551Y (zh) * 2005-12-29 2007-02-28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显示器
CN10397020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辉达公司 平板电子设备
JP2016118947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日本ユニシス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可能な仮想平面を用いた空間手書き入力システム
WO2016197847A2 (zh) * 2015-10-20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565289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厦门厦华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屏幕调节交互式平板显示器高度及倾斜角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9358B (zh) 光标显示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808071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488413B (zh) 触控设备及在触控设备上显示3d界面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541537B (zh) 一种具有环绕效果的菜单容器控件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207397530U (zh) 用于变电站培训的虚拟现实头盔式的沉浸式多人协同训练装置
CN103612252A (zh)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智能远程社交辅助治疗机器人
CN103500037A (zh) 一种轨迹平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40033B (zh) 一种基于徒手和单目摄像头实现人机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45057A (zh) 展示思维导图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97002B (zh) 一种在虚拟现实中对象编辑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809843A (zh) 一种在浏览器中调节显示屏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1359A (zh) 一种输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58852B (zh) 类人机器人实时模仿人体上肢动作的优化与约束方法
CN106774028B (zh) 一种基于时间轴的机器人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6846376A (zh) 一种三维自动相机轨迹的平滑处理方法
CN104331234B (zh) 一种执行绘图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73886A (zh) 一种立体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426346A (zh) 一种理论与实验一体化同步教学系统
CN106775397A (zh) Pcb板和应用pcb板的多点触控方法
CN106775416A (zh)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918012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98797A (zh) 智能交互平板、位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81254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53263A (zh) 一种可回控终端操作系统的同屏控制方法
CN104423717A (zh) 手势输入方法及数字白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