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2141B -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2141B
CN109282141B CN201710602245.5A CN201710602245A CN109282141B CN 109282141 B CN109282141 B CN 109282141B CN 201710602245 A CN201710602245 A CN 201710602245A CN 109282141 B CN109282141 B CN 109282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interable
explosion
combustion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22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2141A (zh
Inventor
张佳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022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2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2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2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2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2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efied, solidified, or compressed gases from pressure vessel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器及供气系统,解决了常见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后易爆炸,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体,主体包括:供燃烧用气体通入的气体入口、供燃烧用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以及,位于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之间的、供燃烧用气体流通的腔体,燃烧用气体从气体出口排出后供点燃加工用;以及,设于主体内的、将腔体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可烧结结构,进气腔位于气体入口一侧,出气腔位于气体出口一侧,可烧结结构设有用于连通出气腔及进气腔的迂回管路,当可烧结结构中实际温度达到烧结温度时,可烧结结构的构成迂回管路的可烧结部分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达到减小该供气系统安全隐患的目的。

Description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利用火焰对加工件进行加工时,人们通常会使用到供气系统,这些供气系统可将分别储存于不同储存容器内的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分别导出,并使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混合喷出后点燃,形成火焰,通过火焰对加工件进行加热、焊接或者切割等加工。当上述混合气体的喷出速度小于可燃气体的燃烧速度时,会产生回火现象,回火的火焰一旦回流至储存容器中,很可能会发生爆炸,从而具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防爆器,解决了常见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后易爆炸,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爆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供燃烧用气体通入的气体入口、供所述燃烧用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的、供所述燃烧用气体流通的腔体,所述燃烧用气体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后供点燃加工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内的、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可烧结结构,所述进气腔位于所述气体入口一侧,所述出气腔位于所述气体出口一侧,所述可烧结结构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腔及所述进气腔的迂回管路,当所述可烧结结构中实际温度达到烧结温度时,所述可烧结结构的构成所述迂回管路的可烧结部分烧结以封闭所述迂回管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该防爆器时,可燃气体或助燃气体等燃烧用气体从气体入口进入主体的进气腔内,再顺着可烧结结构的迂回管路流向出气腔,最后通过气体出口排出,以实现燃烧用气体的正常流通,为供气系统持续提供燃烧用气体;在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时,回火的火焰会被具有迂回管路的可烧结结构捕捉,回火的火焰持续加热,当可烧结结构中实际温度达到烧结温度时,可烧结结构的可烧结部分将会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通过可烧结结构的烧结作用,从而对火焰进行隔挡,进而火焰难以从出气腔回流至进气腔内,从而有效阻止了回火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回火而导致的爆炸现象,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器还包括:与所述可烧结结构活动式装配的第一活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可烧结结构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一活动件提供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弹性回复力的第一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可烧结结构之间的热熔件,当所述出气腔的温度未接近或达到所述热熔件的熔点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可烧结结构之间通过所述热熔件相结合而不封闭所述气体出口,当所述出气腔的温度接近或达到所述热熔件的熔点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受力而趋向封闭所述气体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该防爆器时,出气腔的温度未接近或达到热熔件的熔点,热熔件将第一活动件固定于可烧结结构上,以确保气体出口供燃烧用气体顺利流通;当回火现象发生后,出气腔的温度接近或达到热熔件的熔点时,热熔件会被热熔,从而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一活动件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以封闭气体出口以阻止回火的火焰继续对可烧结结构进一步加热,既具有阻止火焰继续蔓延的效果,又对可烧结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可烧结结构设有供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热熔件及所述第一活动件容置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有导向杆,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气体出口附近设有与所述导向杆滑动式装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外设置有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通的气体导通通道,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导向槽均对所述第一活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一活动件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时,容置腔对第一活动件具有一定的限制导向作用,同时导向槽对导向杆也具有一定的限制导向作用,从而以确保第一活动件可以顺利封闭气体出口,进一步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器还包括:与所述可烧结结构活动式装配的第二活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可烧结结构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二活动件提供从所述气体出口向所述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弹性回复力的第二弹性件,当所述第二活动件所承受的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气压大于所述第二活动件所承受的从所述气体出口方向向所述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气压与所述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受力而不封闭所述气体入口,当所述第一气压小于所述第二气压与所述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受力而趋向封闭所述气体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该防爆器时,气体入口外会有大量燃烧用气体,当第二活动件所承受的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气压大于第二活动件所承受的从气体出口方向向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气压与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第二活动件受力而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实现不封闭气体入口,以确保燃烧用气体顺利流通;当回火现象发生后,回火的火焰会将部分处于出气腔内的燃烧用气体顺着迂回管路压缩进进气腔内,进而当第一气压小于第二气压与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第二活动件受力而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实现封闭气体入口,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近所述气体入口的一内侧设置有抵接凸部,所述第二活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接凸部相对应的、用于与所述抵接凸部相抵接以封闭所述气体入口的密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该防爆器时,抵接凸部与密封部分离,以确保燃烧用气体顺利流通;当密封部与抵接凸部密封抵接时,以阻止燃烧用气体继续进入,进一步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可烧结部分的烧结温度低于所述热熔件的熔点,以使:当从所述气体出口向所述气体入口方向发生燃烧所形成火焰的回火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对所述气体入口的封闭动作先于所述可烧结部分烧结封闭的动作,所述可烧结部分烧结封闭的动作先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对所述气体出口的封闭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回火现象发生时,首先处于出气腔内的部分燃烧用气体被压缩进进气腔内,并且第二活动件对气体入口的封闭动作,以切断燃烧用气体的来源,有利于减小安全隐患;然后回火的火焰蔓延到可烧结结构时,可烧结结构的可烧结部分就会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最后当回火的火焰继续对出气腔内的热熔件进行加热时,直至热熔件被热熔后,第一活动件在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封闭出气腔,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器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气体入口中的、用于对所述燃烧用气体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对进入进气腔的燃烧用气体进行过滤,以提升燃烧用气体的纯度,进而减小了因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混合比例不正确而导致的回火现象,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器为绕一旋转轴呈旋转对称结构,所述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出口、所述过滤件、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位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可烧结部分呈环体设于所述旋转轴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的防爆器结构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制作成本也相对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供气系统,解决了常见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后易爆炸,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供气系统,包括:内部储存有燃烧用气体的容器;具有连通所述容器的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的管道;与所述输出端相装配的、以将所述燃烧用气体输出并点燃产生火焰的熔接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如以上所述的防爆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器内的燃烧用气体通过管道以及管道上的防爆器流通至熔接器以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别点燃后,用于对加工件进行火焰加工处理,在该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时,防爆器既可以及时切断燃烧用气体的供应,又可以通过可烧结结构和第一活动件阻止回火的火焰继续蔓延,从而减小了该供气系统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系统中设置有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管道包括:由聚酰胺材料制成的内层;由石墨铸铁材料制成的中层;以及,由丁腈橡胶材料制成的外层,所述防爆器和/或所述熔接器采用不锈钢材质作为基材,所述防爆器设置于所述管道的位于所述输入端一侧的第一支管上,或者,所述防爆器设置于所述管道的位于所述输出端一侧的第二支管上,所述燃烧用气体为助燃气体或可燃气体,所述助燃气体为氧气,所述可燃气体为氢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的管道更加耐磨,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结构牢固不易被损坏,还具有可弯曲、易于使用和收纳的优点;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防爆器和熔接器与常见的铜材质相比,大幅度减小了熔接器喷出火焰中的铜离子,有利于提升被该供气系统加工后的工件的质量(尤其适用于石英半导体加工件);将防爆器设于管道的位于输入端一侧,从而使得回火的火焰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和空间才可以蔓延到该防爆器内,既保护了防爆器,延长了防爆器的使用寿命,又减小了该供气系统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回火现象发生时,
其一,首先处于出气腔内的部分燃烧用气体被压缩进进气腔内,并且第二活动件对气体入口的封闭动作,以切断燃烧用气体的来源,有利于减小安全隐患;
其二,然后回火的火焰蔓延到可烧结结构时,可烧结结构的可烧结部分就会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
其三,最后当回火的火焰继续对出气腔内的热熔件进行加热时,直至热熔件被热熔后,第一活动件在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封闭出气腔,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熔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爆器正常工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爆器的第二活动件封闭气体入口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爆器的可烧结结构的可烧结部分烧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爆器的第一活动件封闭气体出口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容器;2、管道;21、内层;22、中层;23、外层;24、第一支管;25、第二支管;3、熔接器;31、第一管体;32、第二管体;321、通孔;33、第一螺套;34、第二螺套;4、防爆器;41、主体;411、抵接凸部;42、可烧结结构;43、第一活动件;431、导向杆;44、第一弹性件;45、热熔件;46、导向槽;47、第二活动件;471、密封部;48、第二弹性件;49、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供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内部储存有燃烧用气体的容器1;具有连通容器1的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的管道2;与输出端相装配的、以将燃烧用气体输出并点燃产生火焰的熔接器3;以及,设置于管道2上的防爆器4。
一防爆器4设置于管道2的位于输入端一侧的第一支管24上,另一防爆器4设置于管道2的位于输出端一侧的第二支管25上。将防爆器4设于管道2的位于输入端一侧,从而使得回火的火焰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和空间才可以蔓延到该防爆器4内,既保护了防爆器4,延长了防爆器4的使用寿命,又减小了该供气系统的安全隐患。
防爆器4和熔接器3采用不锈钢材质作为基材,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防爆器4和熔接器3与常见的铜材质相比,大幅度减小了熔接器3喷出火焰中的铜离子,有利于提升被该供气系统加工后的加工件的质量(尤其适用于石英半导体加工件)。
容器1具体为两个不锈钢材质的储气瓶,容器1用于储存燃烧用气体,燃烧用气体为助燃气体或可燃气体,助燃气体为氧气,可燃气体为氢气,氧气和氢气分别储存于两个储气瓶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燃气体还可以替换为乙炔、甲烷等。
如图2所示,熔接器3包括:第一管体31以及与第一管体31密封装配的第二管体32,第二管体32具有一供燃烧用气体流通的通道,通道从远离第一管体31的一端朝向临近第一管体31的一端呈渐扩结构,通道远离第一管体31的一端直接与可燃气体连通,第二管体32上开有一圈与通道连通并供助燃气体进入通道以和可燃气体混合成燃烧用气体的通孔321。这种结构将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分开通入通道以进行混合的方式,分别用来储存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容器内压强不一致的情况下,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通道内的流速也不一致,从而较快的可燃气体或助燃气体会使通道进口具有一定负压,该负压有利于较慢的助燃气体或者可燃气体快速进入通道,混合更加快速且均匀,同时又有利于控制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进入通道内的量,有效避免了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因为量不稳定而产生爆炸。
第一管体31远离第二管体32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熔接器3还包括与第一外螺纹相装配的第一螺套33,第二管体32临近通孔3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熔接器3还包括与第二外螺纹相装配的第二螺套34。
如图3所示,管道2包括:由聚酰胺材料制成的内层21;由石墨铸铁材料制成的中层22;以及,由丁腈橡胶材料制成的外层23。由上述材料制得的管道2:更加耐磨,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结构牢固不易被损坏,还具有可弯曲、易于使用和收纳的优点。
如图4-7所示,防爆器4包括:主体41,主体41包括:供燃烧用气体通入的气体入口、供燃烧用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以及,位于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之间的、供燃烧用气体流通的腔体,燃烧用气体从气体出口排出后供点燃加工用;以及,设于主体41内的、将腔体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可烧结结构42,进气腔位于气体入口一侧,出气腔位于气体出口一侧,可烧结结构42设有用于连通出气腔及进气腔的迂回管路,当可烧结结构42中实际温度达到烧结温度时,可烧结结构42的构成迂回管路的可烧结部分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
可烧结结构42以不锈钢粉末真空压铸烧结而成,从而形成的多晶材料,可烧结结构42的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
防爆器4还包括:与可烧结结构42活动式装配的第一活动件43;设置于第一活动件43与可烧结结构42之间、用于为第一活动件43提供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弹性回复力的第一弹性件44;以及,设置于第一活动件43与可烧结结构42之间的热熔件45,当出气腔的温度未接近或达到热熔件45的熔点时,第一活动件43与可烧结结构42之间通过热熔件45相结合而不封闭气体出口,当出气腔的温度接近或达到热熔件45的熔点时,第一活动件43受力而趋向封闭气体出口。正常使用该防爆器4时,出气腔的温度未接近或达到热熔件45的熔点,热熔件45将第一活动件43固定于可烧结结构42上,以确保气体出口供燃烧用气体顺利流通;当回火现象发生后,出气腔的温度接近或达到热熔件45的熔点时,热熔件45会被热熔,从而第一弹性件44在第一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一活动件43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以封闭气体出口以阻止回火的火焰继续对可烧结结构42进一步加热,既具有阻止火焰继续蔓延的效果,又对可烧结结构42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安全隐患。
可烧结结构42设有供第一弹性件44、热熔件45及第一活动件43容置的容置腔;第一活动件43的相对于第一弹性件44的一端设有导向杆431,主体41位于气体出口附近设有与导向杆431滑动式装配的导向槽46,导向槽46外设置有与气体出口相连通的气体导通通道,容置腔与导向槽46均对第一活动件43的运动进行导向。在第一弹性件44在第一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一活动件43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时,容置腔对第一活动件43具有一定的限制导向作用,同时导向槽46对导向杆431也具有一定的限制导向作用,从而以确保第一活动件43可以顺利封闭气体出口,进一步减小了安全隐患。
防爆器4还包括:与可烧结结构42活动式装配的第二活动件47;以及,设置于第二活动件47与可烧结结构42之间、用于为第二活动件47提供从气体出口向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弹性回复力的第二弹性件48,当第二活动件47所承受的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气压大于第二活动件47所承受的从气体出口方向向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气压与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第二活动件47受力而不封闭气体入口,当第一气压小于第二气压与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第二活动件47受力而趋向封闭气体入口。正常使用该防爆器4时,气体入口外会有大量燃烧用气体,当第二活动件47所承受的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气压大于第二活动件47所承受的从气体出口方向向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气压与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第二活动件47受力而从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实现不封闭气体入口,以确保燃烧用气体顺利流通;当回火现象发生后,回火的火焰会将部分处于出气腔内的燃烧用气体顺着迂回管路压缩进进气腔内,进而当第一气压小于第二气压与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第二活动件47受力而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向运动,实现封闭气体入口,减小了安全隐患。
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8具体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还可以替换呈弹性片或者弹性伸缩块。
主体41上近气体入口的一内侧设置有抵接凸部411,第二活动件47上设置有与抵接凸部411相对应的、用于与抵接凸部411相抵接以封闭气体入口的密封部471。正常使用该防爆器4时,抵接凸部411与密封部471分离,以确保燃烧用气体顺利流通;当密封部471与抵接凸部411密封抵接时,以阻止燃烧用气体继续进入,进一步减小了安全隐患。
可烧结部分的烧结温度低于热熔件45的熔点,以使:当从气体出口向气体入口方向发生燃烧所形成火焰的回火时,第二活动件47对气体入口的封闭动作先于可烧结部分烧结封闭的动作,可烧结部分烧结封闭的动作先于第一活动件43对气体出口的封闭动作。当回火现象发生时,首先处于出气腔内的部分燃烧用气体被压缩进进气腔内,并且第二活动件47对气体入口的封闭动作,以切断燃烧用气体的来源,有利于减小安全隐患;然后回火的火焰蔓延到可烧结结构42时,可烧结结构42的可烧结部分就会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最后当回火的火焰继续对出气腔内的热熔件45进行加热时,直至热熔件45被热熔后,第一活动件43在第一弹性件44的驱动下封闭出气腔,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
防爆器4还包括:装配于气体入口中的、用于对燃烧用气体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件49,过滤件49具体为不锈钢材质的网状结构,过滤件49对进入进气腔的燃烧用气体进行过滤,以提升燃烧用气体的纯度,进而减小了因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混合比例不正确而导致的回火现象,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
防爆器4为绕一旋转轴呈旋转对称结构,气体入口、气体出口、过滤件49、第一活动件43、第二活动件47、第一弹性件44及第二弹性件48均位于旋转轴上,可烧结部分呈环体设于旋转轴外,制得的防爆器4结构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制作成本也相对较低。
工作原理:正常使用该防爆器4时,可燃气体或助燃气体等燃烧用气体从气体入口进入主体41的进气腔内,再顺着可烧结结构42的迂回管路流向出气腔,最后通过气体出口排出,以实现燃烧用气体的正常流通,为供气系统持续提供燃烧用气体;在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时,回火的火焰会被具有迂回管路的可烧结结构42捕捉,回火的火焰持续加热,当可烧结结构42中实际温度达到烧结温度时,可烧结结构42的可烧结部分将会烧结以封闭迂回管路,通过可烧结结构42的烧结作用,从而对火焰进行隔挡,进而火焰难以从出气腔回流至进气腔内,从而有效阻止了回火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回火而导致的爆炸现象,减小了安全隐患。容器1内的燃烧用气体通过管道2以及管道2上的防爆器4流通至熔接器3以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别点燃后,用于对加工件进行火焰加工处理,在该供气系统发生回火现象时,防爆器4既可以及时切断燃烧用气体的供应,又可以通过可烧结结构42和第一活动件43阻止回火的火焰继续蔓延,从而减小了该供气系统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防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41),所述主体(41)包括:供燃烧用气体通入的气体入口、供所述燃烧用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的、供所述燃烧用气体流通的腔体,所述燃烧用气体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后供点燃加工用;以及,
设于所述主体(41)内的、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可烧结结构(42),所述进气腔位于所述气体入口一侧,所述出气腔位于所述气体出口一侧,所述可烧结结构(42)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腔及所述进气腔的迂回管路,当所述可烧结结构(42)中实际温度达到烧结温度时,所述可烧结结构(42)的构成所述迂回管路的可烧结部分烧结以封闭所述迂回管路;
所述防爆器还包括:与所述可烧结结构(42)活动式装配的第一活动件(43);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件(43)与所述可烧结结构(42)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一活动件(43)提供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弹性回复力的第一弹性件(4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件(43)与所述可烧结结构(42)之间的热熔件(45),当所述出气腔的温度未接近或达到所述热熔件(45)的熔点时,所述第一活动件(43)与所述可烧结结构(42)之间通过所述热熔件(45)相结合而不封闭所述气体出口,当所述出气腔的温度接近或达到所述热熔件(45)的熔点时,所述第一活动件(43)受力而趋向封闭所述气体出口;
所述防爆器还包括:与所述可烧结结构(42)活动式装配的第二活动件(4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件(47)与所述可烧结结构(42)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二活动件(47)提供从所述气体出口向所述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弹性回复力的第二弹性件(48),当所述第二活动件(47)所承受的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出口方向的第一气压大于所述第二活动件(47)所承受的从所述气体出口方向向所述气体入口方向的第二气压与所述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所述第二活动件(47)受力而不封闭所述气体入口,当所述第一气压小于所述第二气压与所述第二弹性回复力之和时,所述第二活动件(47)受力而趋向封闭所述气体入口;
所述可烧结部分的烧结温度低于所述热熔件(45)的熔点,以使:当从所述气体出口向所述气体入口方向发生燃烧所形成火焰的回火时,所述第二活动件(47)对所述气体入口的封闭动作先于所述可烧结部分烧结封闭的动作,所述可烧结部分烧结封闭的动作先于所述第一活动件(43)对所述气体出口的封闭动作,可烧结结构(42)以不锈钢粉末真空压铸烧结而成,从而形成的多晶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烧结结构(42)设有供所述第一弹性件(44)、所述热熔件(45)及所述第一活动件(43)容置的容置腔;
所述第一活动件(43)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4)的一端设有导向杆(431),所述主体(41)位于所述气体出口附近设有与所述导向杆(431)滑动式装配的导向槽(46),所述导向槽(46)外设置有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通的气体导通通道,
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导向槽(46)均对所述第一活动件(43)的运动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上近所述气体入口的一内侧设置有抵接凸部(411),所述第二活动件(47)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接凸部(411)相对应的、用于与所述抵接凸部(411)相抵接以封闭所述气体入口的密封部(4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器还包括:
装配于所述气体入口中的、用于对所述燃烧用气体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件(4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器为绕一旋转轴呈旋转对称结构,所述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出口、所述过滤件(49)、所述第一活动件(43)、所述第二活动件(47)、所述第一弹性件(44)及所述第二弹性件(48)均位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可烧结部分呈环体设于所述旋转轴外。
6.一种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储存有燃烧用气体的容器(1);
具有连通所述容器(1)的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的管道(2);
与所述输出端相装配的、以将所述燃烧用气体输出并点燃产生火焰的熔接器(3);以及,
设置于所述管道(2)上的、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爆器(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中设置有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管道(2)包括:由聚酰胺材料制成的内层(21);由石墨铸铁材料制成的中层(22);以及,由丁腈橡胶材料制成的外层(23),
所述防爆器(4)和/或所述熔接器(3)采用不锈钢材质作为基材,
所述防爆器(4)设置于所述管道(2)的位于所述输入端一侧的第一支管(24)上,或者,所述防爆器(4)设置于所述管道(2)的位于所述输出端一侧的第二支管(25)上,
所述燃烧用气体为助燃气体或可燃气体,所述助燃气体为氧气,所述可燃气体为氢气。
CN201710602245.5A 2017-07-21 2017-07-21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Active CN109282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2245.5A CN109282141B (zh) 2017-07-21 2017-07-21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2245.5A CN109282141B (zh) 2017-07-21 2017-07-21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2141A CN109282141A (zh) 2019-01-29
CN109282141B true CN109282141B (zh) 2021-06-01

Family

ID=6518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2245.5A Active CN109282141B (zh) 2017-07-21 2017-07-21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214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49601U (zh) * 2017-07-21 2018-02-27 张佳豪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2917Y (zh) * 1999-12-21 2000-10-25 张乾明 双单向阀式干式回火防止器
JP2001254105A (ja) * 2000-03-10 2001-09-18 Takayasu Sangyo:Kk ガス供給停止装置用の消炎素子の製造方法
CN2516833Y (zh) * 2002-01-25 2002-10-16 于佳平 阻火器
DE102008001678A1 (de) * 2007-10-17 2009-04-23 Evonik Degussa Gmbh Verwendung einer Polyamidformmasse zur Auskleidung von Rohrleitungen
CN102462908A (zh) * 2010-11-11 2012-05-23 江苏亚洲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易燃气体集气包支管燃气阻火器
CN204867733U (zh) * 2015-06-10 2015-12-16 沈耀宾 一种新型防爆抗回火割炬
CN205745708U (zh) * 2016-05-10 2016-11-30 广东一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衬塑复合钢管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49601U (zh) * 2017-07-21 2018-02-27 张佳豪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2141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4362B (zh) 一种低羽焰特征发动机
FR3060222B1 (fr) Bougie d'allumage a electrode-navette
CN106461336B (zh) 清洗容器和设备的内部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US8696977B2 (en) Device for the thermal deburring of workpieces
CN109282141B (zh)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WO2014031293A1 (en) Flashback arrestor for use in gas cutting or welding equipment; oxy-fuel cutting or welding torch with such flashback arrestor
US2618540A (en) Gas mixer
JPS59142331A (ja) 火炎抑制装置
CN207049601U (zh) 防爆器及供气系统
TWI557230B (zh) From the blast furnace nozzle blowing oxygen equipment, and blast furnace operating methods
US3604632A (en) Flame cutting tip
CN101049649B (zh) 以戊烷液体做为燃料进行火焰割焊的方法及其装置
JPS62501487A (ja) 可燃混合ガスを混合する混合装置
JP2004150794A (ja) 一体型乾式安全器を有するトーチ
CN201030465Y (zh) 以戊烷液体做为燃料进行火焰割焊的装置
CN204026830U (zh) 一种便携式燃气取暖器
CN207673910U (zh) 一种限流高温保护阀及其输气装置
CN203009954U (zh) 燃气接头片式安全阀结构
CN208960554U (zh) 移动清库装置
KR200476732Y1 (ko) 가스토치
CN211600684U (zh) 一种提升火焰温度的火焰枪
CN218068279U (zh) 一种激光雷达防爆结构
RU2056586C1 (ru) Сварочная горелка-резак
CN207831352U (zh) 一种用于水晶加工的天然气回火阻火结构
RU13902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азопламен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материалов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