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9702A -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9702A
CN109279702A CN201710588978.8A CN201710588978A CN109279702A CN 109279702 A CN109279702 A CN 109279702A CN 201710588978 A CN201710588978 A CN 201710588978A CN 109279702 A CN109279702 A CN 109279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ters
water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89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旺气
文元镐
郑成龙
金注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 Can One Co
Original Assignee
One Can On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 Can One Co filed Critical One Can One Co
Priority to CN2017105889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97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9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9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or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0Prevention of biofou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湖泊、池塘等不流动水域的藻类生长区域利用其自身的能量溶存氧气,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而不受到场地限制,还能够通过其结构等使藻类抑制效率成倍增加的藻类抑制装置。

Description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湖泊、池塘等不流动水域的藻类生长区域利用其自身的能量溶存氧气,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而不受到场地限制,还能够通过其结构等使藻类抑制效率成倍增加的藻类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湖泊、堤坝以及水库等“不流动水域”中的水质恶化现象是很难有效改善的环境问题,而且因为堤坝的大量建设,在河流的堤坝区域也会形成不流动水域,这些不流动水域很难有效地实现与外部的水交换,很容易造成如氮、磷等常见污染源物质的蓄积,从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大韩民国专利注册第1235053号
专利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通过太阳热蓄积的能量为位于不流动水域底部的水供应氧气,从而使氧气在不流动水域内部流动,同时还能够通过改善水域底部的贫氧化现象并向因为温度跃层而出现分层现象的水域底部直接供应含氧水,方便地为不流动水域供应氧气的藻类抑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适用本发明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包括:外壳,通过在内部形成隔板而被划分成流入空间和流出空间;多个腿,从上述外壳以放射状突出且在末端形成浮游口;流入管,配备于上述流入空间的下侧并延长到水域底部;流出管,配备于上述流出空间的下侧并延长到水域底部;
一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配备于上述主体部上;
水域诱导部,包括:流入管,在上述外壳内部的上述隔板上配备一个以上且位于上述流入空间的流入管,从而使水域底部的水流入;流出管,与上述流入管连通且位于上述流出空间,上端部突出到水域的水面外部而下端部位于水域的水面下方;
送风机,配备于上述外壳上,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蓄积的能量吸入外部空气后排出;
空气移送管,与上述送风机连接并被插入到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的侧面;
氧气机构,配备于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并连接到上述空气移送管的端部,在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喷射出被上述送风机诱导的空气,从而使空气溶存在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并利用所溶存空气的悬浮力使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的水流动到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出管。
适用本发明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能够在湖泊、堤坝等不流动水域以浮游状态流动并使氧气溶存在水域底部的水中,从而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而不受到场地限制。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能够利用太阳能实现氧气的溶存,从而无需独立的动力源供应而自行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适用本发明之基本例的侧向截面图。
图3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侧向截面图。
图4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侧向截面图。
图5是适用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的概要图。
图6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侧向截面图。
图7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概要图。
图8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概要图。
[符号说明]
100 藻类抑制装置
1 水域诱导部 11 流入管
12 流出管
2 送风机 21 空气注入管
3 空气移送管
4 氧气机构
5 腿 51 浮游口
52 叶轮 521 吐出喷嘴
522 连接管
6 外壳 61 隔板
62 流入空间 63 流出空间
64 流入口 65 流出口
66 旋转轴 67 诱导盘
671 诱导端 672 诱导孔
7 流入管
8 流出管
9 太阳能电池模块
10 二氧化碳储藏槽
111 二氧化碳注入管
20 脱磷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以及作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单词应在考虑到发明人能够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而以适当的概念定义其术语的立场,以符合本发明之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得到解释。
适用本发明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以下简称为“藻类抑制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
主体部,包括:外壳6,通过在内部形成隔板61而被划分成流入空间62和流出空间63;多个腿5,从上述外壳6以放射状突出且在末端形成浮游口51;流入管7,配备于上述流入空间62的下侧并延长到水域底部;流出管8,配备于上述流出空间63的下侧并延长到水域底部;
一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9,配备于上述主体部上;
水域诱导部1,包括:流入管11,在上述外壳6内部的上述隔板61上配备一个以上且位于上述流入空间62的流入管11,从而使水域底部的水流入;流出管12,与上述流入管11连通且位于上述流出空间63,上端部突出到水域的水面外部而下端部位于水域的水面下方;
送风机2,配备于上述外壳6上,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吸入外部空气后排出;
空气移送管3,与上述送风机2连接并被插入到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的侧面;
氧气机构4,配备于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并连接到上述空气移送管3的端部,在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喷射出被上述送风机2诱导的空气,从而使空气溶存在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并利用所溶存空气的悬浮力使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的水流动到上述水域诱导部11的流出管12。
其中,上述“不流动水域”并不限定其对象,能够是如湖泊、池塘等封闭性较高的水域。
上述主体部包括外壳6、腿5、流入管7和流出管8,上述水域诱导部1被安装在上述外壳6的内部,而上述送风机2、空气移送管3以及氧气机构4与上述水域诱导部1连动,
首先,在本发明中起到核心工作机制作用的水域诱导部1中,使水域底部的水流入的流入管11的上端部与使水流出到水域中的流出管12的侧面连通安装,上述流出管12的上端部突出到水域的水面上方而上述流出管12的下端部位于水域的水面下方,且如后所述,上述水域诱导部1位于水面下方的水面附近,从而使流入管11内部的水能够顺利地流动到流出管12为宜。
上述送风机2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使外部空气流入并移送到上述空气移送管3中,上述空气移送管3的一侧端部与上述送风机2的出口一侧连接,而另一侧端部被插入到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的侧面。
其中,关于利用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蓄积能量并供应至上述送风机2中的机制已有很多公知的技术,所以在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氧气机构4配置于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并连接到上述空气移送管3的端部,通过在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喷射出被上述送风机2诱导的空气,从而使空气溶存在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同时使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的水流动到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出管12。即,在通过上述氧气机构4喷射出的空气中的氧气被溶存在水中的同时将产生上浮力,而在空气上浮力的作用下,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的水将流动到流出管12一侧,从而使水域底部的水在流入管11中上升。
同时,因为需要使上述水域诱导部1等位于接近水域水面的位置,所以在本发明中将上述水域诱导部1安装在上述外壳6中,并在上述外壳6上配置以放射状突出且在末端形成浮游口51的多个腿5。
即,通过在利用上述浮游口51漂浮在水面上的外壳6内部安装隔板61,形成流入空间62和流出空间63。借此,通过在位于上述外壳6的流入空间62下侧的流入口64中连接流入管7,能够使上述流入管7的下端部位于水域的底部,且通过在位于上述外壳6的流出空间63下侧的流出口65中连接流出管8,能够使上述流出管8的下端部位于与上述流入管7的下端部不同位置的水域中。
此外,在上述外壳6的隔板61中安装一个以上的水域诱导部1并使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位于上述外壳6的流入空间62,同时使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出管12位于上述外壳6的流出空间63,借此,能够通过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使水域底部的水流入并流动到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出管12。其中,在上述外壳6中配置除上述水域诱导部1之外的构成要素即送风机2为宜,上述空气移送管3和氧气机构4的构成如上所述,且能够利用一个送风机2在多个氧气机构4喷射出空气,或根据上述送风机2的容量利用多个送风机在多个氧气机构喷射出空气。
特别地,为了使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的装置本身更加紧凑,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在配备于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一个流出管12中连接多个流入管11的实例。
此外虽未图示,但本发明还应形成控制部,从而将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供应到上述送风机2中,且在必要时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驱动上述送风机2工作,从而使氧气溶存在水域中。此外,上述控制部通过与传感器连动工作而能够根据水域的状态调节送风量等,从而对氧气溶存量进行调节为宜。
如上所述结构的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在送风机2开始工作时通过送风机2流出的空气将通过空气移送管3在氧气机构4中喷射,而在上述氧气机构4所喷射出的空气的作用下,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内部的水将流动到流出管12,且伴随上述流入管11内部的水流动到流出管12,水域底部的水将顺利地上升到上述流入管11的内部。此外,在上述氧气机构4喷射出的空气将被溶存到流入管11内部的水中并流动到流出管12。
换言之,如图5所示,在通过氧气机构4曝气后的水从水域诱导部1的流入管11向流出管12流动的同时,在上述水域诱导部1的流出管部12上部将形成非常薄的气泡,从而显著提升与空气的接触。此时,膜的厚度约为100μm~200μm,能够在使水中所溶解的硫化氢、氨气等不必要的气体被析出的同时通过相平衡原理使大气中的氧气瞬间溶解。
通过上述原理,只需非常小的送风动力即可向如养殖场、湖泊、堤坝等不流动水域有效供应氧气,且能够在上述水域诱导部1中利用氧气机构4所喷射出的空气作为驱动源驱动流体移动,同时还能够通过使液体形成薄膜而充分溶解气体,然后将溶解有氧气的水重新注入到水域底部或供应到其他位置的水域中,从而能够在不破坏水域底部的密度分层的状态下供应氧气。
例如,当假定由一个上述水域诱导部1和氧气机构4等构成的单设备平均处理流量为25.8L/min(空气的供应流量为17.1L/min)且氧气的供应速度为9.12g-O2/m3/day时,水域底部中溶存氧气浓度(DO)为0mg/L的贫氧水(水温为10℃)通过上述水域诱导部1仅1次,即可使DO上升到4.5mg/L。此时,只需要功率为100W的1台小型送风机即可向20台上述水域诱导部1和氧气机构4进行送风,因此其实际功耗仅为5W。即,利用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就能够充分满足如上所述的功耗需求。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的曝气水深约为15cm,能够在氧气机构4位于极浅水深的情况下进行曝气,从而能够以极少的能量吸入水域底部的水并供应大量的氧气。此外,因为能够将水域诱导部1等安装在通过浮游口51漂浮的外壳6内部,所以无论其水深,都能够在无功耗变化的情况下得到相同的氧气供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深达到40m的条件下,水的流动以及氧气供应性能没有发生变化,且能够通过如深层曝气等方式在不破坏湖水或堤坝分成的情况下有效供应氧气。
此外,通过将流入管7和流出管8全部安装在水温跃层下方,能够在不扰乱水域的水温密度层的情况下向水域底部供应氧气,而在如水深较浅的湖泊或堤坝等需要对水进行搅拌的情况下,通过将流出管8安装在水面上,能够自然地与底部的水混合,从而在充分供应氧气的同时使水在整个水域发生循环。
此外,当通过堤坝形成湖泊时能够根据堤坝的规模或拟使用的循环方法在不同的位置安装氧气供应装置,例如,能够通过将堤坝附近深层部分的贫氧水移送到堤坝的上部湖泊而充分供应氧气,而上述已充分供应氧气的水将借助于温度差异沿着堤坝的下部底面移动到堤坝中。
同时,本发明为了减少或抑制水域内的磷,如图3所示,还公开一种将已填充脱磷剂的脱磷部件20安装到位于上述水域诱导部1流出管12下侧的上述外壳6的流出空间63内的结构。
特别地,为了提升磷吸附效率,本发明公开了填充到脱磷部件20中的脱磷剂的实例,上述脱磷剂的特征在于:在100重量份的已涂覆碳酸钙覆膜的烧成石灰石中,包括10至20重量份的单乙醇胺、5至10重量份的碳化硅。
上述石灰石使用在1000至1300℃条件下烧成的石灰石,当已烧成的石灰石与水发生反应时,氧化钙将发生水化而形成氢氧化钙并发生膨胀。众所周知,如上所述的膨胀是一种保留空隙状态的外观上的容积膨胀且上述膨胀过程分为2个步骤,在最初形成细微胶质状氢氧化钙时发生第一次膨胀,在上述膨胀完全结束之后继续生长为各方异性的六角板状结晶。借此,磷将被吸附到在石灰石膨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缝隙中。
但是,因为已烧成的石灰石的水化活性较高,所以如果在保管过程即被填充到脱磷部件20之前已经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并发生膨胀,则空气中的有机物等异物将被吸附到通过早期膨胀而形成的缝隙中,从而导致脱磷部件20的磷吸附效率下降的问题。如上所述的因为在保管过程中有机物等异物吸附到空隙中而导致的磷吸附效率下降的问题,在其他多孔性物质中也同样存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一种使用已烧成的石灰石,且在烧成石灰石之后使其与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反应,从而在粒子表面涂覆形成碳酸钙覆膜后使用的实例。其中,使得已烧成的石灰石与在烧成过程中产生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反应,从而在粒子表面涂覆形成碳酸钙覆膜为宜。
之所以要在如上所述的已烧成的石灰石中涂覆形成碳酸钙覆膜,是为了延缓可能发生的已烧成的石灰石的水化活性,从而使其能够在脱磷部件20中通过与水的反应而呈现出膨胀效能,通过涂覆碳酸钙覆膜,能够抑制保管过程等中的水分、异物等的吸收,从而使其在脱磷部件20中呈现出的磷吸附效能成倍增加。
为此,使得已烧成的石灰石与在烧成过程中产生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反应,从而在已烧成的石灰石粒子表面涂覆形成碳酸钙覆膜。
即,在150至400℃的温度条件下,向已烧成的石灰石供应含10至50重量百分比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从而通过扩散在其表面形成碳酸钙覆膜。
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覆膜,在已烧成的石灰石的内部将保留活性极高的CaO,而在表面则形成碳酸钙(CaCO3),从而延缓与水分的反应。即,通过使包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扩散而使其传递到已烧成的石灰石的细微空隙中,从而使二氧化碳在已烧成的石灰石的所有表面发生反应并持续形成细微的CaCO3覆膜。
其中,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于整体占10至50重量百分比为宜,这是因为当浓度过大时会造成覆膜厚度的增加,从而导致膨胀及吸附功能被阻隔的问题发生。
上述单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在上述组成物质中起到改性剂作用,使CO3 2-粒子附着在单乙醇胺的周围,而在与其他组成物质混合的接触过程中所附着的亲水基即CO3 2-的-O-被附着在其他组成物质的粒子周围的(+)官能团中,从而使其他组成物质的粒子周围亲水化。如上所述的亲水化的目的在于,防止在吸附过程中污物被附着在脱磷剂中并发生固化。
上述碳化硅的强度较高且耐磨性等优异,能够保持已烧成的石灰石中所形成的空隙不会发生收缩或变形并借此保持其膨胀力,从而防止因为空隙的收缩而导致的磷吸附效率下降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如上所述,通过在水域诱导部1的流出管12上部形成非常薄的气泡而显著提升与空气的接触,而伴随着这种作用的持续会造成膜厚度的增加并降低其溶存率,尤其是水中所溶解的硫化氢、氨气等不必要的气体的析出受阻会导致重新溶解的问题发生,而图6公开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实施例。
在图6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包括:旋转轴66,形成于上述流出管12的上部且能够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蓄积的能量进行旋转连动;诱导盘67,包括形成于上述旋转轴66的末端并与上述旋转轴66进行旋转连动,并从下侧面突出形成并采用向下形成曲率的圆盘形状且形成相同坡度的多个诱导端671,以及在各个诱导端671的形成位置形成的诱导孔672;的实例。
上述旋转轴66是在未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源的作用下进行旋转连动,上述驱动源使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通过驱动上述驱动源而使上述旋转轴66发生旋转的过程是由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控制,控制部能够以时间为标准进行控制,也能够通过传感器进行控制。
上述诱导盘67如图6所示,位于上述流出管12的上部且能够与上述旋转轴66一体进行旋转连动,从下侧面突出形成并采用向下形成曲率的圆盘形状且形成相同坡度的多个诱导端671,且在与上述诱导端671相向的位置形成诱导孔672,在诱导盘67进行旋转时,在上述流出管12的上部形成并蓄积的气泡将被上述诱导端671撞击或被上述诱导端671所形成的气流吸收,从而通过各个诱导孔672流入到诱导盘67的上侧面。被向下形成曲率的诱导盘67的形状诱导的气泡将被蓄积在诱导盘67的上部,而上述所蓄积的气泡等将通过未图示的单独的采集手段流出到外部。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防止上述流出管12上端中的气泡膜厚度的增加,以便于硫化氢等气体的析出并防止所析出的硫化氢等的重新溶解,还能够防止因为气泡膜的蓄积而造成垃圾的沉积并进而导致与空气的接触被隔绝的问题发生。
此外,本发明在图7中公开了能够在水域漂浮并在所需要的位置对藻类的生长进行抑制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通过在上述浮游口51的上述外壳6方向配置能够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的叶轮52,使其能够通过叶轮52的驱动而流动到水域中目标位置的实例。如图7所示,叶轮52与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9所蓄积的能量的未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源连接,并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驱动。
上述叶轮52如图7所示,形成于上述浮游口51的后面方向(形成外壳6的方向),这不仅是为了使其能够向所需的方向移动,更是为了使流体向外壳6方向流动。即,在水域等中向形成藻类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将混合有藻类的水引导到外壳6中并在外壳6中实现如上所述的溶存效果,再使溶存之后的水能够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最终提升其藻类抑制效率。为此,上述叶轮52从上述浮游口51的后面方向向下方形成坡度为宜,这是为了能够在水域底部的更深方向形成搅拌。
即,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100在附图中公开了形成有3个腿5的实例,通过对3个腿5中位于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100拟移动的方向上的腿5中的叶轮52进行驱动,使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100在水域的水面上流动,通过使其位于适用本发明的藻类抑制装置100的内部,能够使混合有藻类的水引导到外壳6中并实现溶存效果,而溶存之后的水能够被扩散到更广阔且更深层的区域,从而提升藻类抑制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8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多方向的溶存,或利用溶存方式能够解决在特定水域中尤其是因为绿藻变形而被碱性化即pH值较高的情况下绿藻遏制效率下降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在后续工程中对被杀灭绿藻的收集处理等困难的问题的实例。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外壳6配备有二氧化碳储藏槽10,且上述二氧化碳储藏槽10与二氧化碳注入管111连接,上述送风机2与空气注入管21连接,上述二氧化碳注入管111和上述空气注入管21通过形成于上述叶轮52中心轴中的吐出喷嘴521以及阀门连接。
上述二氧化碳注入管111和上述空气注入管21通过阀门连接到连接管522中,上述连接管522连接到形成于叶轮52中心轴的吐出喷嘴521中,空气或二氧化碳能够通过上述吐出喷嘴521选择性地或合并吐出。此外,利用吐出喷嘴521喷出空气或二氧化碳的操作能够与叶轮52的驱动独立实施,也能够在叶轮52驱动的同时利用吐出喷嘴521吐出空气或二氧化碳。尤其是在与叶轮52一起驱动时,能够向更广阔且更深层的区域吐出空气或二氧化碳。
本实施例的作用机制在于,在实现如上所述的在外壳6内部的空气溶存的同时,还能够在外壳6的外侧利用形成于叶轮52中的吐出喷嘴521的空气吐出而实现溶存效果。即,能够通过多方向上的溶存进一步加强水域内的藻类抑制效率。
而且当相应水域中发生如上所述的因为绿藻变性而导致的碱性化时,本发明能够利用在叶轮52中形成的吐出喷嘴521吐出二氧化碳或同时吐出二氧化碳和空气。即,通过对相应水域的碱性化进行控制,能够提升利用溶存方式的藻类抑制效率,且便于在后续工程中对被杀灭的绿藻进行收集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相应水域的碱性化程度能够通过未图示的pH传感器等自动进行监测,且当因为超过其临界值而判定为碱性化时,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在相应水浴中利用在叶轮52中形成的吐出喷嘴521吐出二氧化碳或同时吐出二氧化碳和空气。

Claims (5)

1.一种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包括:外壳,通过在内部形成隔板而被划分成流入空间和流出空间;多个腿,从上述外壳以放射状突出且在末端形成浮游口;流入管,配备于上述流入空间的下侧并延长到水域底部;流出管,配备于上述流出空间的下侧并延长到水域底部;
一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配备于上述主体部上;
水域诱导部,包括:流入管,在上述外壳内部的上述隔板上配备一个以上且位于上述流入空间的流入管,从而使水域底部的水流入;流出管,与上述流入管连通且位于上述流出空间,上端部突出到水域的水面外部而下端部位于水域的水面下方;
送风机,配备于上述外壳上,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蓄积的能量吸入外部空气后排出;
空气移送管,与上述送风机连接并被插入到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的侧面;
氧气机构,配备于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并连接到上述空气移送管的端部,在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喷射出被上述送风机诱导的空气,从而使空气溶存在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并利用所溶存空气的悬浮力使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入管内部的水流动到上述水域诱导部的流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流出部下侧的上述留出空间中配备填充有脱磷剂的脱磷部件,上述脱磷剂在100重量份的已涂覆碳酸钙覆膜的烧成石灰石中,包括10至20重量份的单乙醇胺、5至10重量份的碳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形成于上述流出管的上部且能够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蓄积的能量进行旋转连动;诱导盘,包括形成于上述旋转轴的末端并与上述旋转轴进行旋转连动,并从下侧面突出形成并采用向下形成曲率的圆盘形状且形成相同坡度的多个诱导端,以及在各个诱导端的形成位置形成的诱导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浮游口的上述外壳方向配置能够利用由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蓄积的能量的叶轮,使其能够通过叶轮的驱动而流动到水域中目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配备有二氧化碳储藏槽,且上述二氧化碳储藏槽与二氧化碳注入管连接,上述送风机与空气注入管连接,上述二氧化碳注入管和上述空气注入管通过形成于上述叶轮中心轴中的吐出喷嘴以及阀门连接。
CN201710588978.8A 2017-07-19 2017-07-19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Pending CN1092797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8978.8A CN109279702A (zh) 2017-07-19 2017-07-19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8978.8A CN109279702A (zh) 2017-07-19 2017-07-19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9702A true CN109279702A (zh) 2019-01-29

Family

ID=6518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8978.8A Pending CN109279702A (zh) 2017-07-19 2017-07-19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970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7045B2 (ja) * 2004-07-22 2011-11-30 長崎県 水浄化材、および水浄化材の製造方法
KR101731265B1 (ko) * 2016-04-25 2017-04-28 주식회사 이케이 산소용해장치를 이용한 정체성수역 조류억제장치
CN106824049A (zh) * 2017-01-22 2017-06-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除磷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7045B2 (ja) * 2004-07-22 2011-11-30 長崎県 水浄化材、および水浄化材の製造方法
KR101731265B1 (ko) * 2016-04-25 2017-04-28 주식회사 이케이 산소용해장치를 이용한 정체성수역 조류억제장치
CN106824049A (zh) * 2017-01-22 2017-06-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除磷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兆欣等: "碳化缓释除磷填料的制备与吸附特性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7687A (zh) 反冲洗、曝气型潜流湿地水体净化设备及水体净化方法
CN110301345B (zh) 室内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装置
CN207002408U (zh)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KR20150067659A (ko) 호수의 녹조방지 및 녹조제거용 수질정화장치
CN204874037U (zh) 一种耦合曝气的生态浮岛装置
JP4990259B2 (ja) 空気揚水装置
CN105417743A (zh) 间歇式机械混合-表层充氧一体化中试装置
CN104944604B (zh) 一种深水型湖泊水库复合式造流曝气充氧装置
CN214457101U (zh) 一种适用于盐碱水养殖池塘的组合型生物浮床
CN2793050Y (zh) 微波节能净水装置
CN109279702A (zh) 利用氧气溶解装置的不流动水域藻类抑制装置
CN108033565A (zh) 基于植物技术的全自动水生态改良装置
CN100408484C (zh) 微波节能净水装置
CN105621643B (zh) 一种水体超饱和溶解氧增氧方法及超饱和溶解氧增氧系统
CN218146049U (zh) 一种用于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流化系统
CN102249360A (zh) 养殖水二氧化碳去除装置
CN115231706A (zh) 一种用于开放水体原位脱除氮磷的微曝气生物净化装置
CN113912190A (zh) 一种生态浮岛及其淤泥抽取设备
CN201343454Y (zh) 利用太阳能进行水体修复的装置
CN210825569U (zh) 一种利用曝气和过碳酸钠的除藻装置
CN110999849B (zh) 无扰动贝类暂养净化系统
CN208857014U (zh) 一种管道复式曝气装置
KR101731265B1 (ko) 산소용해장치를 이용한 정체성수역 조류억제장치
CN107739100B (zh) 一种混合充氧‐人工浮岛集成水质修复装置
CN112591880A (zh) 生物膜组合循环流脱氮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