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2408U -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2408U
CN207002408U CN201720155918.2U CN201720155918U CN207002408U CN 207002408 U CN207002408 U CN 207002408U CN 201720155918 U CN201720155918 U CN 201720155918U CN 207002408 U CN207002408 U CN 207002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water body
water
air chamber
sucking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559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梅
李辰
李�诚
杨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ong Tai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ong Tai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ong Tai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ong Tai W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559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2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2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2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本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包括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气室单元、中心筒体、高效旋流单元和漂浮单元;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包括吸水口、固定圆板、固定索和锚固墩,吸水口为喇叭状,吸水口固定在固定圆板上,锚固墩通过固定索与固定圆板连接;气室单元包括外气室和内气室;中心筒体为圆筒;高效旋流单元包括螺旋器、切割段和出水口;漂浮单元包括固定索和浮筒,固定索一端与浮筒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体在垂直流方向的充分混合,能实现有效的控藻,同时提高充氧效率,改善水体厌氧或缺氧环境,消除水体黑臭、改善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特别适用于坑塘、河流以及湖泊的水质改善,包括水体消除黑臭、藻类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阻断及活化水体土著微生物等。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部分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体失去自净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恶化问题,如蓝绿藻爆发、黑苔青苔滋生、水体黑臭等。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在坑塘、河流以及湖泊中,由于有机污染严重,藻类大量繁殖,加之水体流动性差,使得中下层水体基本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和一些重金属物质会向水体释放,加剧了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国外发展了空气扬水筒技术,利用压缩空气实现水体混合分层,专利200820004314.9对空气扬水筒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公开了一种超大量水的净化装置,该装置利用空气弹实现上下水层对流循环,虽取得了很好控藻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充氧能力差、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抑制能力弱等弊端。专利200310117900.6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扬水曝气器,作者后续又对该装置展开了系列研究,该装置在实现水体上下分层的基础上增加了充氧功能,在抑制藻类生长和底泥中氮、磷、铁、锰等物质向水体扩散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该装置更适用于水深大的水体,对水深较浅的水体充氧效果不佳。专利201220715582.8公开了一种扬水造流曝气装置,其具有大气泡推动水流和叶轮驱动水流两种模式,但该装置也存在充氧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对于研发消除水体黑臭、藻类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阻断及活化水体土著微生物等新技术、新装置仍存在迫切的需求。如何实现多模式运行、提高充氧效率、降低运行能耗、高效实现水体循环,且对水深较大或较浅都适应是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该装置以空气炮的形式,实现水体在垂直流方向的充分混合,能实现有效的控藻。同时,通过增加高效旋流单元,充分利用空气炮提高充氧效率,改善水体厌氧或缺氧环境,消除水体黑臭,通过水体循环充氧,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增高,不仅有效阻止了污染物的释放,而且在富氧环境下,底泥中的部分土著微生物得到活化,可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改善整个水生态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气室单元、中心筒体、高效旋流单元和漂浮单元;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包括吸水口、固定圆板、固定索和锚固墩,吸水口为喇叭状,吸水口固定在固定圆板上,锚固墩通过固定索与固定圆板连接;气室单元包括外气室和内气室,内气室由三段不同内径的同心外挡板、水封板和内挡板围成,外气室由同心内圆管和外圆管围成,内圆管底部固连有下固定圆板,所述外圆管内壁上设置有纳米曝气管;中心筒体为圆筒;高效旋流单元从下至上包括螺旋器、切割段和出水口,所述切割段内设置有切割环,所述切割环包括圆筒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圆筒内壁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形环;漂浮单元包括固定索和浮筒,固定索一端与浮筒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
为确保气体在较深水体能一次性释放进入中心筒后形成空气炮,固定圆板104和下固定圆板201之间设置调节螺栓106,通过调节螺栓106可以调节通气孔207的大小。
为适应不同水深,在中心筒上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筒体,所述伸缩筒体是由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筒组成。
为了使整个装置处于直立状态,漂浮单元还设有站立用浮标,所述站立用浮标设立在切割段周围。
为了改善出流装置内的水流状态,增加用于混合的有效水量,有效降低该装置上升筒内间歇性活塞流对装置顶部的冲击力,出水口设置成蘑菇状。
为了对水深较低的水体进行充氧,在内圆管底部内壁上设有纳米曝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该装置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各主体单元模块化,方便拆卸检修。
2、该装置能实现多模式运行,当水体水深较大存在水体分层时,在装置底部低含氧量的位置给水体曝气充氧,充氧效率高,充氧后的余气以空气炮的形式间歇释放,利用空气炮带动水体循环,实现水体在垂直流方向的充分混合;当水体水深较小分层不明显时,在装置底部通过纳米曝气管对水体进行曝气,不仅充氧效率高,而且可利用该装置中心筒体作为导流筒,实现水体的充氧混合。
3、该装置增加了高效旋流单元,利用螺旋器和切割环,将该装置形成的空气炮进行充分利用,实现气水高效混合,增加了充氧效果,还有效降低了运行能耗。
4、该装置对出流方式进行了优化,不仅改善了出流装置内的水流状态,增加了用于混合的有效水量,而且配合高效旋流单元,有效降低了该装置上升筒内间歇性活塞流对装置顶部的冲击力。
5、该装置增设了伸缩功能,当水体水位发生变化时,该装置能自动调节自身长度,以适应水位的变化。
6、该装置在气室内增设了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可确保气室内的气体一次性释放出来,形成空气炮,从而高效的实现水体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的下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的上部结构图;
其中:1-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101-锚固墩;102-固定索;103-吸水口;104-固定圆板;105-固定螺栓;106-调节螺栓;2-气室单元;201-下固定圆板;202-纳米曝气管;203-外气室;204-上固定圆板;205-内气室;206-纳米曝气管;207-通气孔;208-固定螺栓;3-中心筒体;301-固定圆板;302-筒体;303-空气炮;4-伸缩筒体;401-伸缩装置;402-固定圆板;403-固定螺栓;5-高效旋流单元;501-固定圆板;502-螺旋器;503-切割环;504-出水口;505-站立用浮标;6-漂浮单元;601-固定索;602-浮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的,参见图1,本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包括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1、气室单元2、中心筒体3、伸缩筒体4、高效旋流单元5和漂浮单元6。
参见图1、图2和图3,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1设置有喇叭状吸水口103,吸水口103固定在固定圆板104上,固定圆板104和锚固墩101通过固定索102连接,锚固墩101沉在水体底部。气室单元2由外气室203和内气室205组成。内气室由三段不同内径的同心外挡板、水封板和内挡板围成,外气室由同心内圆管和外圆管围成。
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1和气室单元2通过固定螺栓105将固定圆板104和下固定圆板201进行固定,固定圆板104和下固定圆板201之间设置调节螺栓106,通过调节螺栓106可以调节通气孔207的大小。
气室单元2和中心筒体3通过固定螺栓208将上固定圆板204和固定圆板301进行固定。中心筒体3和伸缩筒体4之间设置伸缩装置401。伸缩筒体4和高效旋流单元5通过固定螺栓403将固定圆板402和固定圆板501进行固定。高效旋流单元5从下至上包括螺旋器502、切割段和出水口504。高效旋流单元5和漂浮单元6通过固定索601进行连接,站立用浮标505可使整个装置处于直立状态,浮筒602漂浮于水面,通过增强浮力使装置竖直悬浮在水体中。
气室单元2由外气室203和内气室205组成,内气室205内通气孔207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螺栓106进行调节,外气室203底部沿外侧安装纳米曝气管202,纳米曝气管202连接气管并向外气室进行充氧曝气,给下层水体充氧,同时释放的气体在外气室203顶部不断积聚,由于外气室203和内气室205相互连通,随着外气室203顶部气体的不断聚积增多,内气室205外侧狭缝中的水面将被迫同步下降,当水面下降至通气孔207的位置时,气体从通气孔207进入内气室205的内侧狭缝,聚积后的气体一次性释放,释放的气体瞬间聚成一团,形成空气炮303。空气炮303在浮力作用下推动水流沿筒体302迅速上升,向上直冲进入螺旋器502,空气炮破碎后与水强力混合,螺旋上升,切割环503将空气切割变成微小气泡,气水充分混合后从出水口504冲出,水流从上部向四周扩散,而装置底部周围的水不断通过吸水口103进入补充。该过程重复进行,使得水体周期性的完成循环充氧过程。
在装置运行过程中,空气炮周期形成并释放,通过控制向纳米曝气管202的供气量,可调节空气炮的形成周期。
当水体深度不同时,可通过调节螺栓106来调节通气孔207的大小,以及外气室203和内气室205间顶端空隙的大小,确保气体一次性释放进入中心筒后能形成空气炮。
当水体水深较大存在水体分层时,通过纳米曝气管202给下层水体曝气充氧,充氧效率高,充氧后的余气以空气炮的形式间歇释放,利用空气炮带动水体循环,实现水体在垂直流方向的充分混合,藻类随水流进入水体底部因缺少光照而衰亡,实现有效的控藻。同时,通过增加高效旋流单元,充分利用空气炮提高充氧效率,通过对下层水体的直接曝气充氧和水体循环充氧,可有效改善水体厌氧或缺氧环境,消除水体黑臭;同时,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增高,不仅有效阻止了内源污染物的释放,而且在富氧环境下,底泥中的部分土著微生物得到活化,可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改善整个水生态环境。
当水体水深较小分层不明显时,在装置底部通过纳米曝气管206对水体进行曝气,不仅充氧效率高,而且可利用该装置中心筒体作为导流筒,实现水体的充氧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气室单元、中心筒体、高效旋流单元和漂浮单元;所述吸水口及底部固定单元包括吸水口、固定圆板、固定索和锚固墩,吸水口为喇叭状,吸水口固定在固定圆板上,锚固墩通过固定索与固定圆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单元包括外气室和内气室,内气室由三段不同内径的同心外挡板、水封板和内挡板围成,外气室由同心内圆管和外圆管围成,内圆管底部固连有下固定圆板,所述外圆管内壁上设置有纳米曝气管;所述中心筒体为圆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旋流单元从下至上包括螺旋器、切割段和出水口,所述切割段内设置有切割环,所述切割环包括圆筒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圆筒内壁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形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单元包括固定索和浮筒,固定索一端与浮筒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板和下固定圆板之间设置调节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筒上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筒体,所述伸缩筒体是由两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筒组成,两个同心圆筒用螺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单元还设有站立用浮标,所述站立用浮标设立在切割段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置成蘑菇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管底部内壁上设有纳米曝气管。
CN201720155918.2U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Active CN207002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5918.2U CN207002408U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5918.2U CN207002408U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2408U true CN207002408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27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55918.2U Active CN207002408U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240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8006A (zh) * 2018-04-27 2018-09-21 东北石油大学 水力驱动受控循环原位生物再生装置和生态修复方法
CN108793454A (zh) * 2018-08-14 2018-11-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管道曝气输水混合装置
CN110902798A (zh) * 2019-12-04 2020-03-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河道水环境修复用的充氧式原位水质改善装置及方法
CN115108597A (zh) * 2022-07-19 2022-09-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纵向掺混设备
CN115385762A (zh) * 2022-09-23 2022-11-25 沈国富 一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生产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8006A (zh) * 2018-04-27 2018-09-21 东北石油大学 水力驱动受控循环原位生物再生装置和生态修复方法
CN108793454A (zh) * 2018-08-14 2018-11-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管道曝气输水混合装置
CN110902798A (zh) * 2019-12-04 2020-03-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河道水环境修复用的充氧式原位水质改善装置及方法
CN110902798B (zh) * 2019-12-04 2022-01-2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河道水环境修复用的充氧式原位水质改善装置及方法
CN115108597A (zh) * 2022-07-19 2022-09-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纵向掺混设备
CN115108597B (zh) * 2022-07-19 2023-05-1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纵向掺混设备
CN115385762A (zh) * 2022-09-23 2022-11-25 沈国富 一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生产方法
CN115385762B (zh) * 2022-09-23 2024-04-30 黑龙江中科国欣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02408U (zh) 一种多功能水体循环充氧装置
CN102616950B (zh) 一种分层混合充氧水质改善装置
CN205528306U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系统
CN206069532U (zh) 一体式太阳能高效复合曝气船
CN1323040C (zh) 多功能扬水曝气器
CN203079757U (zh) 一种扬水造流曝气装置
CN211283858U (zh) 一种基于柔性悬浮生物填料的循环式mbbr系统
CN211035555U (zh) 一种促进表层底层间水导流的装置
WO2014169622A1 (zh) 一种低功耗高效的水体曝气增氧装置
WO2022083800A1 (zh) 一种小型河道用悬浮式转碟曝气机及其治理方法
CN201777893U (zh) 解层式水华消除机
CN101274805B (zh) 水力增氧水质自净屏
CN110092478B (zh) 一种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及其构建方法
CN110422961A (zh) 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设备
CN106673195A (zh) 一种湖泊脱氮造流装置及湖泊水体脱氮造流方法
CN207418403U (zh) 基于水面漂浮光伏发电站的控藻系统
CN107840458B (zh)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CN103896458A (zh) 一种适用于静水湖泊的雨淋式高效生态浮床
JP2911078B2 (ja) 水流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による閉鎖水域の浄化方法
CN201376922Y (zh) 光伏水质净化装置
CN111302508A (zh) 一种高效旋环流增氧布气装置
CN201817335U (zh) 深水水体水质原位修复器
CN100408484C (zh) 微波节能净水装置
CN207175596U (zh) 一种对城市河道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6799250U (zh) 奥贝尔氧化沟与生态浮床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