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4748B -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4748B
CN109274748B CN201811162269.4A CN201811162269A CN109274748B CN 109274748 B CN109274748 B CN 109274748B CN 201811162269 A CN201811162269 A CN 201811162269A CN 109274748 B CN109274748 B CN 109274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transmission
cloud server
transmission terminal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22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4748A (zh
Inventor
刘青
马龙雄
查红丽
周宁馨
乔珺
郭山
王茜
刘全龙
毛诚
畅冲冲
孟庆品
党政
刘纪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Peng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1622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4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4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4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4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4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包括步骤:一、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二、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时对数据进行本地存储;三、间隔时间i后,数据传输终端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未接收到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对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四、重复步骤三,且每隔时间t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开启且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远程监测领域,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往往采用UDP协议进行实时高效的通信。这可以通过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利用NB-IoT内置SIM卡经UDP协议实现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其中,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作为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和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UDP虽以其简单、传输快的优势,在越来越多场景下取代了TCP,如实时监测系统。但因其简单致使的无连接的通信协议,在数据传递时,如果网络质量不好,就会很容易出现丢包现象,从而影响监测系统与实际监测系统存在误差,进而影响监测系统的准确性,降低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另外,遇到供电故障(断电)、自然灾害、基站环境(基站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基站蓄电池故障、建站发生故障)等影响都会引起通信基站受影响,当通信基站受到影响时,通信会发生故障,导致监测数据将无法准确的传输到云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急需提出一种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并实现电力设备监测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能够实现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据可靠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为实时采集数据,发送的数据中的前N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
步骤二、云端服务器接收数据传输终端发送的数据,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给数据传输终端;当任一时刻n时刻,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数据传输终端将n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记录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1,记录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1;
步骤三、间隔时间i后,数据传输终端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数据传输终端将该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加1,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加1;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且当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每隔时间t,数据传输终端就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时,继续将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本地堆栈存储,最先存储的数据在栈的最底层、后入栈的数据在栈口;当目的IP和端口开启且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以出栈方式进行取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一中所述N的取值为6。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时是采用telnet测试端口命令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处于监听状态,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开启;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未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一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是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形式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所述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四中所述t的取值为60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应用上述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模块将其采集到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
步骤二、微处理器模块将其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易于处理和传输的数字信号并传输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
步骤三、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就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一次数据,发送的数据为实时采集数据,发送的数据中的前N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
步骤四、云端服务器接收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发送的数据,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当任一时刻n时刻,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n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记录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1,记录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1;
步骤五、间隔时间i后,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该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加1,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加1;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且当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每隔时间t,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就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时,继续将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本地堆栈存储,最先存储的数据在栈的最底层、后入栈的数据在栈口;当目的IP和端口开启且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以出栈方式进行取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三中所述N的取值为6;步骤六中所述t的取值为60s。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时是采用telnet测试端口命令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处于监听状态,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开启;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未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
上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步骤三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是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形式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所述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通过自定义通信检测位,将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的情况判断为通信故障情况,通信故障后,通过检测目的IP及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及端口开启后,采用变包长的通信方式通信,且保持通信速率不变,能够实现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
2、本发明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应用范围广,能够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中,应用于各种远程监控系统,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本发明的应用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先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再传输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给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时,通过自定义通信检测位,将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的情况判断为通信故障情况,通信故障后,通过检测目的IP及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及端口开启后,采用变包长的通信方式通信,且保持通信速率不变,能够实现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图3为本发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模式图。
图4为本发明同时发送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模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数据采集模块; 2—微处理器模块;
3—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 4—云端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为实时采集数据,发送的数据中的前N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所述N的取值为6。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结合UDP协议的报文结构特点,自定义数据中的前6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并赋值为“111111(二进制)”,即“110(十进制)”,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即“110(十进制)”给数据传输终端;以此来保证数据传输终端发送给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被成功接收。
步骤二、云端服务器接收数据传输终端发送的数据,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给数据传输终端;当任一时刻n时刻,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数据传输终端将n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记录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1,记录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1;
步骤三、间隔时间i后,数据传输终端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即n+1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数据传输终端将该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加1,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加1;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且当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每隔时间t,数据传输终端就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时,继续将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本地堆栈存储,最先存储的数据在栈的最底层、后入栈的数据在栈口;当目的IP和端口开启且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以出栈方式进行取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具体实施时,t的取值大于i。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是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形式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所述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时是采用telnet测试端口命令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处于监听状态,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开启;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未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具体实施时,当基站未受故障时,数据传输终端只需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如图3所示,传输的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和实时采集数据,实际的数据包长L1为:
L1=lUDP+lO+l (F1)
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Figure GDA0003069742370000071
公式(F1)中,lUDP为UDP表头长度(单位为bit),lO为通信检测位长度(单位为bit),l为实时采集数据的长度(单位为bit);公式(F2)中,t1为数据传输终端传输实时采集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时长。
当基站故障解除后,数据传输终端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如图4所示,传输的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实际的数据包长L2为:
L2=lUDP+lO+l+lD (F3)
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Figure GDA0003069742370000081
公式(F3)中,lD为数据传输终端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存储的本地存储数据的长度(单位为bit);公式(F4)中,t2为数据传输终端同时传输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时长。
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始终为v,即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是相等的,数据传输时长不同。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所述t的取值为60s。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应用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模块将其采集到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
步骤二、微处理器模块将其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易于处理和传输的数字信号并传输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
步骤三、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就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一次数据,发送的数据为实时采集数据,发送的数据中的前N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所述N的取值为6。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结合UDP协议的报文结构特点,自定义数据中的前6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并赋值为“111111(二进制)”,即“110(十进制)”,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即“110(十进制)”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以此来保证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发送给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被成功接收。
步骤四、云端服务器接收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发送的数据,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当任一时刻n时刻,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将n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记录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1,记录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1;
步骤五、间隔时间i后,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即n+1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将该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加1,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加1;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且当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每隔时间t,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就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时,继续将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本地堆栈存储,最先存储的数据在栈的最底层、后入栈的数据在栈口;当目的IP和端口开启且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以出栈方式进行取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所述t的取值为60s。
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时是采用telnet测试端口命令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处于监听状态,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开启;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未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是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形式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所述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具体实施时,当基站未受故障时,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只需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如图3所示,传输的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和实时采集数据,实际的数据包长L1为:
L1=lUDP+lO+l (F1)
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Figure GDA0003069742370000101
公式(F1)中,lUDP为UDP表头长度(单位为bit),lO为通信检测位长度(单位为bit),l为实时采集数据的长度(单位为bit);公式(F2)中,t1为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传输实时采集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时长。
当基站故障解除后,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如图4所示,传输的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实际的数据包长L2为:
L2=lUDP+lO+l+lD (F3)
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Figure GDA0003069742370000111
公式(F3)中,lD为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存储的本地存储数据的长度(单位为bit);公式(F4)中,t2为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DTU)同时传输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时长。
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始终为v,即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是相等的,数据传输时长不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为实时采集数据,发送的数据中的前N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
步骤一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周期性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是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
步骤二、云端服务器接收数据传输终端发送的数据,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给数据传输终端;当任一时刻n时刻,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数据传输终端将n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记录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1,记录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1;
步骤三、间隔时间i后,数据传输终端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数据传输终端将该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加1,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加1;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且当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每隔时间t,数据传输终端就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时,继续将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本地堆栈存储,最先存储的数据在栈的最底层、后入栈的数据在栈口;当目的IP和端口开启且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以出栈方式进行取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时是采用telnet测试端口命令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处于监听状态,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开启;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未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
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形式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所述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N的取值为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t的取值为60s。
5.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可靠传输方法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模块将其采集到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
步骤二、微处理器模块将其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易于处理和传输的数字信号并传输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
步骤三、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就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一次数据,发送的数据为实时采集数据,发送的数据中的前N位为自定义通信检测位;
步骤四、云端服务器接收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发送的数据,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返回相同的通信检测值给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当任一时刻n时刻,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n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记录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1,记录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1;
步骤五、间隔时间i后,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查询n时刻的下一时刻云端服务器是否返回通信检测值,当该时刻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说明数据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该时刻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并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存储累计值m加1,将上次记录的本地数据累计的次数p加1;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且当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未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每隔时间t,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就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当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时,继续将没有成功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本地堆栈存储,最先存储的数据在栈的最底层、后入栈的数据在栈口;当目的IP和端口开启且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到来自云端服务器返回的通信检测值时,以出栈方式进行取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N的取值为6;步骤六中所述t的取值为60s。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开启时是采用telnet测试端口命令检测目的IP和端口是否处于监听状态,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开启;当检测到目的IP和端口未处于监听状态时,判断为目的IP和端口未开启。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是将实时采集数据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以一个数据包的形式并采用UDP协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所述数据包包括UDP表头、通信检测位、实时采集数据和本地存储数据;步骤六中所述串口NB-IOT数据传输终端将本地存储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同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与只发送实时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CN201811162269.4A 2018-09-30 2018-09-30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09274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2269.4A CN109274748B (zh) 2018-09-30 2018-09-30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2269.4A CN109274748B (zh) 2018-09-30 2018-09-30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4748A CN109274748A (zh) 2019-01-25
CN109274748B true CN109274748B (zh) 2021-06-25

Family

ID=6519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2269.4A Active CN109274748B (zh) 2018-09-30 2018-09-30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4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7200B (zh) * 2019-02-28 2021-06-04 商洛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自助借还方法
CN112669591A (zh) * 2020-12-23 2021-04-16 深圳市骏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抄表数据传输方法、从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689A (zh) * 2010-12-10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88162A (zh) * 2013-07-04 2014-01-01 文杰 一种基于心跳模型的大型整流装置通信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7612776A (zh) * 2017-09-22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8168262A1 (ja) * 2017-03-13 2018-09-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監視制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520A (zh) * 2007-10-29 2008-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CN101163073A (zh) * 2007-11-14 2008-04-16 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的组网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7360177B (zh) * 2017-07-31 2019-09-1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dp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689A (zh) * 2010-12-10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88162A (zh) * 2013-07-04 2014-01-01 文杰 一种基于心跳模型的大型整流装置通信状态的检测方法
WO2018168262A1 (ja) * 2017-03-13 2018-09-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監視制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CN107612776A (zh) * 2017-09-22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异构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钱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30315(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4748A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69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daptive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APPM) for improve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performance
US9472093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for utility meters
CN109274748B (zh) 数据可靠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KR20180129768A (ko) 이동 통신 신호의 왜곡 또는 손상의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US8943166B2 (en) Data transfer device,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
MXPA01012868A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proporcionar acceso a una red conmutada de paquetes en un sistema satelital bidireccional.
JP6603816B2 (ja) 近端装置と遠端装置との間でフレームデータ伝送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US11956128B2 (en) Test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ating customer series deployment environment
CN113872909B (zh) 一种低轨卫星物联网短时突发载波捕获方法及系统
CN107566088A (zh) 一种波特率的调整方法及充电适配器
MXPA01012866A (es) Interfase de usuario para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satelital bidireccional.
CN106233667A (zh) 用于在低网络媒体层测试射频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和系统
EP285435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network data storage
CN114827296B (zh) 一种基于多种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通讯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1711508A (zh) 基于卫星通信对抗的用户干扰系统、方法及装置
Zeinal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highly accurate test-bed for practical evaluation of wired and wireless internet based smart grid communications
CN113472482B (zh) 应用于5g网络数据通信的保护采样值数据帧方法及系统
CN11479190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53640B (zh) 一种基于网络传输链路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10417435B (zh) 一种频段确定方法以及设备
EP2755343A1 (en)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data fragmentation
KR102176104B1 (ko) 적응형 확산인자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CN204065259U (zh) 一种避雷器在线监测设备的以太网传输装置
CN113757932B (zh) 空调通讯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252481A (zh) 一种网络环境自动监测的数据采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Room 12902, Building 1, Digital Life, No. 8, Keji 5th Road, High-tech Zone, Xi'an, Shaanxi 710065

Patentee after: Xi'an peng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54 No. 58, middle section, Yanta Road, Shaanxi, Xi'an

Patentee befor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