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68991A -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68991A
CN109268991A CN201811384562.5A CN201811384562A CN109268991A CN 109268991 A CN109268991 A CN 109268991A CN 201811384562 A CN201811384562 A CN 201811384562A CN 109268991 A CN109268991 A CN 109268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divider
conditioning system
water
air conditioning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45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璧靛嘲
赵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tian Zi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tian Z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tian Zi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tian Z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845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68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68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68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该单元分流器包括具有介质流道的分流器本体,所述分流器本体设置有与所述介质流道连通的一个汇流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所述汇流口具有第一通流截面,所述分流口具有第二通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通流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流截面的面积。应用本方案,能够规避前段热后段冷的情形,有效兼顾供线较小的热损及供暖区域较高的热效率,同时可方便现场施工操作。

Description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地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相比于散热片供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以其符合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特点,得以广泛应用。具体地,通过地板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达到取暖的目的。
受其自身设计机理的限制,现有利用热水的地暖系统存在无效热损失较大,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通过优化单元分流器的结构,能够有效兼顾供线较小的热损及供暖区域较高的热效率,同时可方便现场施工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单元分流器,包括具有介质流道的分流器本体,所述分流器本体设置有与所述介质流道连通的一个汇流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所述汇流口具有第一通流截面,所述分流口具有第二通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通流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流截面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汇流口的通流中心线和至少两个分流口的通流中心线,配置为:位于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平面内,且分别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汇流口位于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第一平面内,且置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一侧;所述分流口位于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第二平面内,且置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另一侧。
优选地,沿所述分流器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汇流口位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中部,且至少两个分流口相对于所述汇流口对称设置;且所述汇流口和所述分流口均配置有快插接头,以与系统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本体具有至少三个沿所述平面延伸的安装附座,分别位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本体具有第一支承表面,所述第一支承表面与所述安装附座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本体具有第二支承表面,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的相对侧,且两者平行;所述汇流口、至少两个所述分流口及与其连接的快插接头的本体,均位于所述第二支承表面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分别由自所述分流器本体伸出的凸块或凸条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分集水器及控制单元;所述分集水器用于控制主干供水总线和主干回水总线分别与户内各供水支线和回水支线的导通状态;对应于每个终端用户,还包括:
置于各供暖区域地板下方的热管;
至少一个供水分流器,所述供水分流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汇流口与所述主干供水总线连通,其分流口与各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入口连通;
至少一个回水分流器,所述回水分流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汇流口与所述主干回水总线连通,其分流口与各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出口连通。
优选地,以预设单元散热能力设置每个所述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布置数量,其中,每个所述供水分流器的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入口连通,或者与相邻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入口连通;每个所述回水分流器的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出口连通,或者与相邻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出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置于各供暖区域的风机盘管,每个所述风机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风盘供水支线和风盘回水支线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管与支架和保温模块构成空调地板组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板本体,所述支架板本体的外周设置有拼装接口部,以根据铺设空间依次拼装所述支架;所述支架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保温模块上开设有用于与支架的定位柱适配的安装孔,所述保温模块上开设有管插槽,并配置为:根据铺设空间依次拼装所述保温模块后,相邻所述保温模块上的所述管插槽可连通形成所述地热地板组件的热管安装通路;所述热管嵌装于所述保温模块的管插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温度;和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外温度;
其中,所述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热源为空气源热泵,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外温度信号获得当前季节模式的判断结果,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空气源热泵,以便所述空气源热泵可输出冷水或热水至所述主干供水总线。
优选地,所述主干供水总线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游侧的所述主干供水总线上设置有可与所述主干回水总线连通的混水阀组,以调节所述主干供水总线输出的介质温度。
优选地,所述混水阀组为三通浮点阀,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三通浮点阀和所述循环泵的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循环泵下游侧的所述主干供水总线与所述主干回水总线之间设置有常闭式旁通阀,所述旁通阀配置为:
压力开启安全阀,所述主干供水总线的压力大于安全阈值时,所述安全阀导通;或者,
电控安全阀,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循环泵下游侧的所述主干供水总线的压力输出开启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控安全阀的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风盘供水支线和/或所述风盘回水支线上设置有二通阀,以调节相应支线的导通状态或通流量。
优选地,所述二通阀为电控二通阀,所述控制单元还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信号获得开启或关停所述风机盘管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控二通阀的控制端。
优选地,还包括置于各供暖区域的温控器,以便输入用户控制指令;所述温控器可输出用户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风机盘管的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用于接收通过终端APP下发的用户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终端用户权限下的系统运行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APP。
优选地,所述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热源为燃气炉、地源热泵或者集中供暖系统。
基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针对单元分流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其分流器本体设置有与内部介质流道连通的一个汇流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该汇流口与分流口具有不同的通流截面,其中,汇流口的第一通流截面的面积大于分流口的第二通流截面的面积。如此设置,通流截面较大的汇流口使得进户支线可选择相对较较粗的管路,比表面积小,满足较小热损的功能需求;同时,通流截面较小的分流口使得热管支线可选择相对较细的管路,比表面积较大,满足较好散热效果的功能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基于本方案提供的单元分流器,能够有效规避前段热后段冷的情形,进而可实现各供暖区域的均匀散热。
其次,基于上述结构优化,应用单元分流器的系统进户后供水支线可放置于室内动线(用户行走路线)上,相应地,热管支线布置于供暖区域(房间)内,这样,单元分流器可放置于供暖区域入口处,由此可减小供水支线管路长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此外,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单元分流器,可方便施工作业。
第三,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该分流器本体增设有至少三个沿平面延伸的安装附座,分别位于分流器本体的两侧,以便于安装固定,进一步提高施工便利性;进一步地,该分流器本体具有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一方面,可提高该分流器的安装稳定性,并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姿态变化影响相应管路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分流器结构均位于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之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安装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整体安装高度。
第四,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以预设单元散热能力设置每个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布置数量,其中,每个供水分流器的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的热管的入口连通,或者与相邻供暖区域的热管的入口连通;每个回水分流器的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的热管的出口连通,或者与相邻供暖区域的热管的出口连通。也就是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组分流器可用于一个供暖区域的一个热管或多个热管连接,也可用于多个供暖区域的热管连接,从而最大限度地兼顾系统供暖能力及散热均匀性要求,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元分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单元分流器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单元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D-D剖视图;
图6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7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所示空调地板组件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的主视图;
图9为图3的左视图;
图10为该保温模块的主视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温模块的典型拼装关系示意图。
图中:
热源1、分集水器2、控制单元3、单元分流器4、分流器本体41、汇流口42、分流口43、介质流道44、安装附座45、第一支承表面46、第二支承表面47、供水分流器401、回水分流器.402、供水分流器403、供水分流器404、风机盘管5、循环泵6、混水阀组7、温控器8、旁通阀9、二通阀10、终端11、热管12、支架13、支架板本体131、拼装接口部132、外凸插装结构1321、内凹容纳结构1322、定位柱133、中空腔1331、导向部1332、保温模块14、安装孔141、管插槽142、凸部143、第一凸部1431、第二凸部1432、水平扩展段144、地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1中所示地板辐射空调系统作为描述基础,详细说明本申请提出的单元分配器等系统构成改进方案,该系统针对三个供暖区提供制冷或制热介质,以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应当理解,图中所示的供暖区域的具体数量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未构成实质性的限制。
如图1所示,该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分集水器2及控制单元3;其中,分集水器2用于控制主干供水总线G和主干回水总线H分别与户内各供水支线和回水支线的导通状态;对应于每个终端用户,包括置于各供暖区域(图中点划线框所示)地板下方的热管12,房间I和房间Ⅱ的面积较小,均盘设一根热管12,房间Ⅲ的面积较大,盘设两根热管12。其中,房间I的热管12和房间Ⅱ的热管12共用一组供水分流器401和回水分流器402,房间Ⅲ的两根热管12采用一组供水分流器403和回水分流器404。
具体地,供水分流器401、403的分流口与各供暖区域的热管12入口连通,其汇流口通过相应的供水支线与主干供水总线G连通;回水分流器.402、404的分流口与各供暖区域的热管12出口连通,其汇流口通过相应的回水支线与主干回水总线H连通。应当理解,图中所示的供水分流器和回水分流器分别设置为两个,当然,根据具体用户实际供暖需求,也可以分别设置为一个或者其他复数个。如此设置,对于大面积供暖来说,能够有效规避前段热后段冷的情形,进而可实现每个供暖区域的均匀散热。另外,应用单元分流器(供水分流器和回水分流器)的系统进户后供水支线可放置于室内动线(用户行走路线)上,相应地,热管12支线布置于供暖区域(房间)内,这样,单元分流器可放置于供暖区域入口处,由此可减小供水支线管路长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且便于施工。
本方案中,供水分流器和回水分流器的具体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的单元分流器4。请一并参见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单元分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该单元分流器4包括具有介质流道的分流器本体41,且分流器本体41设置有与介质流道连通的一个汇流口42和两个分流口43;汇流口42具有第一通流截面,分流口43具有第二通流截面,其中,第一通流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通流截面的面积。本方案所述单元分流器4的结构优化和通流截面的规制,能够确保系统运行中供线较小的热损及供暖区域较高的热效率。这里,大截面汇流口42的设置,使得供暖支线得以选择大尺寸管径,例如但不限于16mm;而小截面分流口43的设置,使得热管12得以设置为小尺寸管径,例如但不限于12mm。基于相同基础参数,通流截面较大的汇流口使得进户支线可选择相对较较粗的管路,比表面积小,满足较小热损的功能需求;同时,通流截面较小的分流口使得热管可选择相对较细的管路,比表面积较大,满足较好散热效果的支线功能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发明设计构思,该单元分流器4的分流口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两个,也可以设计为满足多根热管支线的其他复数个。当然,在相同热管支线管径的基础上,基于两个分流口43的总负载最佳热效率可适配管径适当的供水支线管路,为较优方案。也就是说,供水支线管路直径不会过大,而影响空间布局。
如图2所示,该单元分流器4的汇流口42的通流中心线和两个分流口43的通流中心线,配置为:位于与介质流道44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平面内,且分别与介质流道44的通流中心线垂直,易于加工成形,同时方便施工作业。结合图5和图6所示,其中,图5为图3的D-D剖视图,图6为图3的C-C剖视图。汇流口42位于与介质流道44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第一平面A内,且置于分流器本体41的一侧;分流口43位于与介质流道44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第二平面B内,且置于分流器本体41的另一侧;如此设置,以便安装状态下的汇流口42和分流口43的顶部可保持大致齐平状态,以便于完成上层地板等部分具有多个承载点,确保均衡承载。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元分流器内介质流动的稳定性及各支线阻力的一致性,作为优选,沿分流器本体41的长度方向,该汇流口42位于分流器本体41的中部,且两个分流口43相对于汇流口42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汇流口42和分流口43均配置有快插接头,以与系统管路快速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快插接头可以执行标准结构,满足产品标准化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相应技术手段,故本文不再赘述。
针对单元分流器的安装稳定性,分流器本体41上设置有三个沿平面延伸的安装附座45,分别位于分流器本体41的两侧,组装完成后,利用螺纹紧固件穿装于安装附座45的安装孔内,即可将单元分流器4可靠固定于地面。同理,安装附座45的设置数量也可根据具体长度尺寸进行设定,而非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三个。
另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单元分流器的安装稳定性,并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姿态变化影响相应管路连接的可靠性,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分流器本体41可设置第一支承表面46,该第一支承表面46与安装附座45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以增加底部的配合支撑面积;此外,该分流器本体41还可以设置第二支承表面47,具体地,第二支承表面47位于第一支承表面46的相对侧,且两者平行。相应的,汇流口42、两个分流口43及与其连接的快插接头的本体,均位于第二支承表面47内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安装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整体安装高度。优选外缘齐平,由此增加顶部的配合支撑面积。这里,方位词“内侧”是指以分流器本体41为定义基准,趋向于本体内即为内侧。
此外,分流器本体41可以采用铸造工艺制造,基于该工艺特点,前述位于本体两侧的第一支承表面46和第二支承表面47,可以一体铸造成型。例如但不限于图中所示的自分流器本体41伸出的凸条,也可根据工艺条件选择多个凸块的形式。应当理解,只要在分流器本体41的两侧端面设置支承表面,满足增加底部和顶部配合支撑面积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如前所述,图1中所示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三个待供暖房间中,房间I和房间Ⅱ共用一组供水分流器和回水分流器,房间Ⅲ独立采用一组供水分流器和回水分流器。这里,是以预设单元散热能力设置每个供暖区域的热管布置数量,也就是说,假定预设单元散热能力为20m2,房间面积为个40m2,则在该供暖区域内应当布置两根热管;同时,单元分流器的一个分流口也同样适配20m2的预设单元散热能力。其中,供水分流器403的两个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房间Ⅲ)的两个热管12的入口连通,回水分流器404的两个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房间Ⅲ)的两个热管12的出口连通,如图1所示的房间Ⅲ的示例性说明;基于该预设单元散热能力还可以这样设置,供水分流器401的两个分流口可以与相邻供暖区域(房间I和房间Ⅱ)的热管12的入口连通,回水分流器402的两个分流口可与相邻供暖区域(房间I和房间Ⅱ)的热管12的出口连通。当然,对于仅需满足一个预设单元散热能力的情形,一组供水分流器和回水分流器仅有一个分流口连通、另一分流口封堵即可。
为了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各供暖区域(也可择一)可配置的风机盘管5,每个风机盘管5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风盘供水支线和风盘回水支线连通,进而与主干供水总线G和主干回水总线H建立风机盘管工作回路。需要制冷或制热时,首先同时启动风机盘管5与地面热管12,可快速达到舒适室内温度;再关停风机盘管5,室内温度由地面热管5保持,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该地板辐射空调系统还可设置用于采集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采集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作为精确控温的基础。此外,系统热源1优选为为空气源热泵,控制单元3可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外温度信号获得当前季节模式的判断结果,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空气源热泵,以便空气源热泵输出冷水或热水至主干供水总线G。也就是说,当室外温度为30摄氏度时,则系统判定为制冷季节,空气源热泵基于控制信号输出冷水至主干供水总线G;当室外温度为5摄氏度时,则系统判定为制热季节,空气源热泵基于控制信号输出热水至主干供水总线G。
可以理解的是,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热源也可以为燃气炉、地源热泵或者集中供暖系统。
其中,主干供水总线G上设置有循环泵6,该循环泵6上游侧的主干供水总线G上设置有可与主干回水总线H连通的混水阀组7,以调节主干供水总线G输出的介质温度。制冷状态下,若主干供水总线G内的介质温度过低,则开启混水阀组7,主干回水总线H内的高温介质即可混入升温;制热状态下,若主干供水总线G内的介质温度过高,则开启混水阀组7,主干回水总线H内的低温介质即可混入升温,满足温升或温降的系统控制需求。该混水阀组7优选为三通浮点阀,控制单元3可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三通浮点阀7和循环泵6的控制端,以及风机盘管5的控制端,实现制冷或制热。过程中,可根据供暖区域内的温控器8的指令调节相应的分集水器2的控制端,例如,假定房间Ⅲ长时间无人,则无需开启相应的热管支线。这里,该温控器8可输出用户控制指令至控制单元3,以便控制单元3集中管理控制,当然,也可将风机控制指令输入至风机盘管5的控制端,直接依据用户控制指令控制风机盘管5的启停。
系统关停后,存在下游侧分集水器2已关闭而循环泵6延时停机的情形,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作为进一步优选,循环泵6下游侧的主干供水总线G与主干回水总线H之间设置有常闭式旁通阀9,该旁通阀9可以配置为压力开启安全阀(图中未示出),当主干供水总线G的压力大于安全阈值时,该安全阀导通;或者也可以采用图中所示的电控安全阀,控制单元3可根据循环泵6下游侧的主干供水总线G的压力输出开启控制信号,至电控安全阀的控制端,实现导通卸压,避免高压下系统元件受损。
此外,可在风盘回水支线上设置有二通阀10,以调节相应支线的导通状态或通流量。当然,该二通阀10也可设置在风盘供水支线上,或者两个支线上均设置二通阀10。优选地,该二通阀10为电控二通阀,控制单元3还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信号获得开启或关停风机盘管5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控二通阀10的控制端。
为了便于提高系统控制的便利性,该控制单元3可以进一步包括WIFI模块,WIFI模块的设置可用于接收通过终端11APP下发的用户控制指令,并将终端用户权限下的系统运行信息传输至终端11APP,方便用户及时查看,这里的“系统运行信息”可以为不同类别反馈信息,例如但不限于,系统运行数据、异常状态提醒等。当然,控制单元3也可以通过蓝牙模块接收终端11APP下发的用户控制指令,并下发该终端用户权限下的系统运行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系统,采用热管与支架和保温模块构成的模块化空调地板组件。请参见图7,该图为地热地板组件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整体上,该地板组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支架承载层、保温层、嵌装于保温层中的热管管路,以及表层地板15。其中,针对承载及保温等功能的实现方式采用了模块化组装设计,根据铺设空间的实际情况,支架13依次排布拼接形成承载支架层,再将适配的保温模块14与相应支架13进行接插,依次排布拼接形成保温层以此进行热管12的安装。
其中,该支架13的支架板本体131的外周设置有拼装接口部132,由此可根据铺设空间实现相邻支架13的依次拼装。这里,拼装接口部132包括外凸插装结构1321和内凹容纳结构1322,两者形状尺寸一致,以便拼装。请一并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为支架的主视图,图9为支架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支架13一侧边的外凸插装结构1321与相对侧边的内凹容纳结构1322相应匹配设置,具体地,分别与相邻的支架13的拼装接口部132的内凹容纳结构1322和外凸插装结构1321拼装适配,由此可横向成行、纵向成列的进行排布。图中所示,每侧边的外凸插装结构1321和内凹容纳结构1322依次间隔设置,该支架13的整个侧边均直接参与拼接和承载,可有效增加单边连接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外凸插装结构1321和内凹容纳结构1322的设置数量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具体可根据实际产品承载能力需求进行设定。此外,外凸插装结构1321和内凹容纳结构1322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燕尾槽状,实际上,基于快速拼接功能需要也可以采用相适配的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T字型等。
另外,在支架板本体13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133,用于与保温模块14的安装孔141相适配,该定位住133作为该保温模块14的拼装定位结构。保温模块14上的安装孔141分别与相应支架13的定位柱133进行插装,以形成地热地板组件的保温层,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介质热量的无效散失。
实际使用时,作为地热地板组件,用户行走及介质流动均会产生声响,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可以在定位柱133内部设置中空腔1331,该中空腔1331可吸收声波构建声波传递过程的阻碍,具有较好的隔音功能;如图5所示,该中空腔1331的开口位于支架板本体131的下表面。此外,定位柱133的顶端具有内收导向部1332。组装过程中,保温模块14的安装孔141可快速实现与定位柱133的基本对正,大大提高了保温模块14的组装效率。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支架方案,优选无卤阻燃PC-ABS合金高分子材料,可防水且阻燃效果极佳。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具有产品精度及良率均较高的特点。另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施工拼装效率,可以在支架13的非对称位置设置标记Z,例如但不限于产品LOGO,这样,操作者识别该标记并依据拼装规律即可快速完成拼装,可完全规避拼接方向不对应而导致外凸插装结构1321与内凹容纳结构1322无法实现拼装,反复调整影响施工效率的情形。
其中,与支架13适配的保温模块14上开设有用于与支架13定位柱133适配的安装孔141,请一并参见图10和图11,其中,图10为该保温模块的主视图,图11为该保温模块的后视图。保温模块14上的安装孔141的间距,与相应支架13上的定位柱133的间距完全一致。
如图所示,保温模块14上开设有管插槽142,并配置为:根据铺设空间依次拼装保温模块14后,相邻保温模块14上的管插槽142可连通形成地热地板组件的热管安装通路,请一并参见图1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保温模块的典型拼装关系示意图。例如但不限于,图中虚线示例性安装通路示意。由此,根据布管设计,热管12在每个保温模块14进行相应排布,并且基于该连通关系可机动灵活地完成相应空间的整体布管。当然,也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盘管方向。
本方案中,热管12下方的保温模块14本体部分形成向下传递的阻隔,因此热量可最大限度的向上传递。进一步地,为了获得良好的保温(保热、保冷)性能,优选采用导热系数在0.04w/m.k以下,密度为30kg/m3~30kg/m3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阻燃石墨eps发泡高分子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热量向下无效散失,从而为快速提高室内温度提供了有效保障。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保温模块14的顶部具有间隔排布的凸部143,相邻凸部143间形成相互交错的管插槽142,交错的管插槽142使得系统布管设计更加灵活。可以理解的是,管插槽142的设置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均布横纵交错,具体根据产品材料选择及工艺实现方式的选择进行调整,只要满足灵活布管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相应地,安装孔141位于凸部143所在位置处的保温模块14上,与热管12的布置间不会产生任何干涉。该凸部143为保温模块14相对较厚的部位,相对较长的安装孔141长度能够确保其与支架13定位柱133之间的配合定位面积,获得较好的插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凸部143具有孤形外周表面,便于适配折弯部的热管,除夹持作用外兼具良好的导向作用。
作为优选,相邻凸部143之间的最小尺寸W与待安装热管12的外径尺寸适配,请参见图11所示。应当理解的是,这里的“尺寸适配”是指基于保温模块14的材料特性夹持并定位热管12的尺寸关系,而非理论上的相同尺寸。
具体地,每个凸部143上的多个安装孔141形成一组,图中所示一组为四个。作为模块化设计,为了使得相邻保温模块14间避开布管,以避免热管滑出,本方案对凸部143的布置作了进一步优化,位于保温模块14外缘处的凸部143为第一凸部1431,位于保温模块14中部的凸部143为第二凸部1432;并配置为:相邻保温模块.2拼接后,外缘处的相邻第一凸部1431上的多个安装孔141可形成所述一组,也就是说,相邻外缘处同样可形成四个一组的安装孔141,确保铺设空间连接方式的一致性。显然,具有此类外缘处的保温模块14为标准模块。
当然,实际铺装空间存在无法全部由标准模块完成铺设的情形,因此,还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保温模块14的至少一侧外缘具有延伸形成的水平扩展段144,具体如图11所示双点划线外区域。图中所示,保温模块14'仅单侧具有水平扩展段144,适用于空间临边位置处;保温模块14〃的相垂直的两侧具有水平扩展段144,适用于空间拐角位置处。如此设计,能够确保边缘位置和拐角位置的纵向平整度,并可在铺设空间形成热量向下散发可能性的绝对阻隔,以确保获得较佳的系统热效率。
这里,该水平扩展段144的设置不局限于图中所示两种情形,对于较为特殊的铺装位置,可以三侧外缘具有该水平扩展段144,也可以两个相对侧外缘设置该水平扩展段。但需要明确的是,保温模块14'和保温模块14〃为辅助配套使用,上述标准模块的使用量最大。
此外,第二凸部的横截面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孤形外周表面,例如但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具有倒圆的矩形(图中未示出)等,只要具有热管安装导向贴合使用均可。本方案提供的地热地板组件采用了模块单元化的设计构思,地板、热管、保温及支架的单元化分层设计,辅以支架层与保温层的模块拼装方式,以及热管与保温模块的嵌装实现方式,在满足系统稳定运行获得良好热效率的基础上,可实现快速铺装作业,便于检修,大大提高了铺装效率及检修维护成本。
应当理解,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板,其热压成型工艺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介质流道的分流器本体,所述分流器本体设置有与所述介质流道连通的一个汇流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所述汇流口具有第一通流截面,所述分流口具有第二通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通流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流截面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口的通流中心线和至少两个分流口的通流中心线,配置为:位于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平面内,且分别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口位于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第一平面内,且置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一侧;所述分流口位于与所述介质流道的通流中心线平行的第二平面内,且置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流器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汇流口位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中部,且至少两个分流口相对于所述汇流口对称设置;且所述汇流口和所述分流口均配置有快插接头,以与系统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本体具有至少三个沿所述平面延伸的安装附座,分别位于所述分流器本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本体具有第一支承表面,所述第一支承表面与所述安装附座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本体具有第二支承表面,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的相对侧,且两者平行;所述汇流口、至少两个所述分流口及与其连接的快插接头的本体,均位于所述第二支承表面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分别由自所述分流器本体伸出的凸块或凸条形成。
9.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分集水器及控制单元;所述分集水器用于控制主干供水总线和主干回水总线分别与户内各供水支线和回水支线的导通状态;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个终端用户,还包括:
置于各供暖区域地板下方的热管;
至少一个供水分流器,所述供水分流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汇流口与所述主干供水总线连通,其分流口与各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入口连通;
至少一个回水分流器,所述回水分流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分流器,其汇流口与所述主干回水总线连通,其分流口与各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出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以预设单元散热能力设置每个所述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布置数量,其中,每个所述供水分流器的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入口连通,或者与相邻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入口连通;每个所述回水分流器的分流口可与一个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出口连通,或者与相邻供暖区域的所述热管的出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各供暖区域的风机盘管,每个所述风机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风盘供水支线和风盘回水支线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与支架和保温模块构成空调地板组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板本体,所述支架板本体的外周设置有拼装接口部,以根据铺设空间依次拼装所述支架;所述支架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保温模块上开设有用于与支架的定位柱适配的安装孔,所述保温模块上开设有管插槽,并配置为:根据铺设空间依次拼装所述保温模块后,相邻所述保温模块上的所述管插槽可连通形成所述地热地板组件的热管安装通路;所述热管嵌装于所述保温模块的管插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温度;和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外温度;
其中,所述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热源为空气源热泵,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外温度信号获得当前季节模式的判断结果,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空气源热泵,以便所述空气源热泵可输出冷水或热水至所述主干供水总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供水总线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游侧的所述主干供水总线上设置有可与所述主干回水总线连通的混水阀组,以调节所述主干供水总线输出的介质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组为三通浮点阀,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三通浮点阀和所述循环泵的控制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下游侧的所述主干供水总线与所述主干回水总线之间设置有常闭式旁通阀,所述旁通阀配置为:
压力开启安全阀,所述主干供水总线的压力大于安全阈值时,所述安全阀导通;或者,
电控安全阀,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循环泵下游侧的所述主干供水总线的压力输出开启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控安全阀的控制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盘供水支线和/或所述风盘回水支线上设置有二通阀,以调节相应支线的导通状态或通流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通阀为电控二通阀,所述控制单元还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信号获得开启或关停所述风机盘管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控二通阀的控制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各供暖区域的温控器,以便输入用户控制指令;所述温控器可输出用户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风机盘管的控制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用于接收通过终端APP下发的用户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终端用户权限下的系统运行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APP。
21.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热源为燃气炉、地源热泵或者集中供暖系统。
CN201811384562.5A 2018-11-20 2018-11-20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Pending CN109268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4562.5A CN109268991A (zh) 2018-11-20 2018-11-20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4562.5A CN109268991A (zh) 2018-11-20 2018-11-20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68991A true CN109268991A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9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4562.5A Pending CN109268991A (zh) 2018-11-20 2018-11-20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6899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9854A (zh) * 2019-03-28 2019-06-11 北京博天子睿科技有限公司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空调地板组件、保温模块、铺装方法
CN110285072A (zh) * 2019-07-31 2019-09-27 秦建锋 一种双向流水泵及应用该双向流水泵的暖通系统
CN115127134A (zh) * 2022-07-13 2022-09-30 毛志斌 一种水体能量回收的建筑体调温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02388A1 (en) * 1993-11-03 1995-05-04 Michael Joseph Doknjas Hose cross over device
US6089263A (en) * 1997-09-18 2000-07-18 Dumser Metallbau Gmbh & Co., Kg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liquid medium-operated circuit of a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
CN201016497Y (zh) * 2007-02-08 2008-02-06 湖南王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暖二级分水器
CN201016496Y (zh) * 2007-02-08 2008-02-06 湖南王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暖分水器
CN101545660A (zh) * 2009-05-15 2009-09-30 何森 室内温度湿度的独立控制系统
CN202470304U (zh) * 2012-01-18 2012-10-03 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 辐射与空调冷暖一体化系统
CN204629651U (zh) * 2015-04-22 2015-09-09 倍适莱茵(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分集水器
CN207277754U (zh) * 2017-09-19 2018-04-27 优友(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卡扣拼接一体式地暖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02388A1 (en) * 1993-11-03 1995-05-04 Michael Joseph Doknjas Hose cross over device
US6089263A (en) * 1997-09-18 2000-07-18 Dumser Metallbau Gmbh & Co., Kg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liquid medium-operated circuit of a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
CN201016497Y (zh) * 2007-02-08 2008-02-06 湖南王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暖二级分水器
CN201016496Y (zh) * 2007-02-08 2008-02-06 湖南王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暖分水器
CN101545660A (zh) * 2009-05-15 2009-09-30 何森 室内温度湿度的独立控制系统
CN202470304U (zh) * 2012-01-18 2012-10-03 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 辐射与空调冷暖一体化系统
CN204629651U (zh) * 2015-04-22 2015-09-09 倍适莱茵(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分集水器
CN207277754U (zh) * 2017-09-19 2018-04-27 优友(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卡扣拼接一体式地暖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9854A (zh) * 2019-03-28 2019-06-11 北京博天子睿科技有限公司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空调地板组件、保温模块、铺装方法
CN110285072A (zh) * 2019-07-31 2019-09-27 秦建锋 一种双向流水泵及应用该双向流水泵的暖通系统
CN115127134A (zh) * 2022-07-13 2022-09-30 毛志斌 一种水体能量回收的建筑体调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8991A (zh)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CN109642737A (zh) 组合的加热和冷却系统
CN109869854A (zh)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空调地板组件、保温模块、铺装方法
CN108758776A (zh) 一种基于水暖炕的供暖系统
CA2728585C (en) Pipe arrangement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buildings
JP3856324B2 (ja) 隠蔽温水暖房システム
US20110083384A1 (en)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thermal load
KR100701756B1 (ko) 난방온수 분배 시스템 및 난방온수 분배 방법
CN201007520Y (zh) 混合式采暖装置
ITMI20060773A1 (it) Circuito idraulico per il riscaldamento e la produzione di acqua calda sanitaria ottenuti da una sorgente si acqua calda centralizzata
CN201173520Y (zh) 地板采暖空调自动控温混水设备
CN215167593U (zh) 一种装配式控温地板末端及地板系统
CN112585324B (zh) 用于运行循环系统的方法及循环系统
JP7199833B2 (ja) 躯体蓄熱空調システム
CN203907728U (zh) 二级管网散热器和地暖混合供暖的三管供暖混水系统
JP7073056B2 (ja) 給気予熱装置および暖房システム
CN205718559U (zh) 散热装置
PL215336B1 (pl) Wielosegmentowy grzejnik, zwlaszcza plytowy oraz sposób jego wytwarzania
KR101894936B1 (ko) 공조 장치
CN100374783C (zh) 暖气阀单元
JP2016145668A (ja) 家屋の冷暖房構造
CN201555304U (zh) 分路恒流温控分集水器
CN110553335A (zh) 一种侧墙辐射空调系统
IT201600093943A1 (it) Pannello radiante per la climatizzazione di ambienti
JP5829202B2 (ja) 流量調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