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68437B - 液压衬套 - Google Patents
液压衬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68437B CN109268437B CN201811273569.XA CN201811273569A CN109268437B CN 109268437 B CN109268437 B CN 109268437B CN 201811273569 A CN201811273569 A CN 201811273569A CN 109268437 B CN109268437 B CN 1092684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hamber
- hydraulic
- liquid chamber
- hydraulic fluid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4—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 F16F13/1409—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characterised by buffering features or stop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4—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 F16F13/1463—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ssages between working cha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8/00—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e.g. variability, frequency-dependence
- F16F2228/06—Stiffness
- F16F2228/063—Negative stiff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芯轴;套设在芯轴上的套筒状的第一流道体,在芯轴和第一流道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其中在第一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一流道,在第一橡胶体上径向相对地构造有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两个主液腔,它们通过第一流道彼此连通;以及外套,其压紧式套设在第一流道体的径向外侧。在第一流道体的至少一个轴向外侧设置有密封组件,其与外套共同地限定了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辅助液腔。该辅助液腔独立于主液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轨道车辆的液压衬套。
背景技术
液压衬套是在车辆(例如汽车和轨道车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零件,主要安装在车辆的悬架或转向架上,用于缓冲振动和冲击,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中国专利文献CN108150536A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该液压衬套包括芯轴、套设在芯轴外侧的第一流道体,以及压紧套设在第一流道体外侧的外套。在芯轴和第一流道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在第一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凹槽。在第一橡胶体上径向相对地构造有用于容纳液体的两个液腔,其中凹槽与外套围成流道,两个液腔通过流道连通。通过两个液腔内的液压流体之间的流动性,可以调节液压衬套的刚度,从而实现提高车辆行驶、尤其是在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
然而在上述液压衬套中,其刚度和阻尼调节的范围仍然有限。在本领域内希望能够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其具有能够在更大范围上变化的刚度和阻尼,以便为车辆提供更高的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衬套,其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变刚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芯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套筒状的第一流道体,在所述芯轴和所述第一流道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其中,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一流道,在所述第一橡胶体上径向相对地构造有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两个主液腔,所述两个主液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彼此连通;以及外套,其压紧式套设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径向外侧。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至少一个轴向外侧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外套共同地限定了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辅助液腔,所述辅助液腔独立于所述主液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液腔构造成一个至少部分地在周向上延伸的液腔,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处于所述辅助液腔内的径向突出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辅助液腔内设置有第二流道体,在所述第二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二流道。所述径向突出部与所述第二流道体的径向内表面密封式接触,从而将所述辅助液腔分隔成轴向彼此相邻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其中,所述第二流道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突出部与所述外套的内表面密封式接触,从而将所述辅助液腔分隔成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和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突出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优选为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连通孔,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包括用于将所述辅助液腔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的第三流道,其中,所述第三流道由形成在所述支撑环的内表面上的连续的凹槽形成,所述凹槽的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腔相连,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腔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环内设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用于向所述辅助液腔注入液压流体。所述液压流体灌注通道包括通向所述支撑环的轴向外侧端部的水平分支,以及通向所述辅助液腔的第二子腔的垂直分支。其中,所述凹槽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液压流体灌注通道的垂直分支而与所述第二子腔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突出部将所述辅助液腔分成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并且所述径向突出部与所述外套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外套共同地限定了两个均仅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且在径向上彼此相对的辅助液腔,在所述辅助液腔内设置有第二流道体,在所述第二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两个辅助液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彼此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两个轴向外侧均设置有所述密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衬套包括由密封组件和外套共同限定的辅助液腔,该辅助液腔构造成使得容纳于其中的液压流体能够产生流动,从而进一步扩大液压衬套在轴向和/或径向上的刚度调节范围。由此,液压衬套所能提供的变刚度特性和阻尼效果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压衬套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了图1所示液压衬套中的辅助液腔的放大视图。
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衬套中的辅助液腔的放大视图。
图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压衬套中的辅助液腔的放大视图。
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压衬套中的辅助液腔的放大视图。
图6是显示了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未硫化有橡胶体的支撑环的剖视图,尤其显示出了支撑环内的液压流体灌注通道和第三流道。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液压衬套中的辅助液腔的放大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用语“轴向”和“径向”分别指图1中的水平和垂直的方向。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压衬套100。如图1所示,液压衬套100包括芯轴10、设置在芯轴10的径向外侧的第一流道体20,以及以压紧的方式套设在第一流道体20的径向外侧的外套30。第一流道体20通常构造成套筒件的形式。芯轴10通常是预成型件,并且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其构造成台阶轴的形式。芯轴10的两端例如可与轨道列车的转向架构架相连,而外套30与定位转臂相连。在芯轴10上还可设置可选的内套15,如图1所示。外套30的两个轴向端部朝向芯轴10径向地弯折,从而形成了翻边32,以便有利于液压衬套100的密封,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在芯轴10和第一流道体20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40。然而可以理解,在设置有内套15的情况下,第一橡胶体40可填充在内套15和第一流道体20之间。在第一橡胶体4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两个主液腔45,它们优选地构造成在径向上相对。也就是说,这两个主液腔45都只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并且在径向上相对。在第一流道体20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凹槽,其可呈螺旋状的圆周分布形式。在装配状态中,外套30压紧在第一流道体20上,使得第一流道体20上的凹槽形成了用于液压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第一流道42。第一流道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液腔45连通。另外,在外套30上构造有与第一流道42连通的用于注入液压流体的注液孔(未示出)。
当轨道列车在直线段抗蛇形运行阶段,轮对会承受到高频振动,而在低速过曲线时,轮对的轮缘会贴靠钢轨,此时振动频率明显下降。在上述两种工况下,车轮的运动会驱使芯轴10和外套30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处于前方的主液腔和处于后方的主液腔会分别地发生扩张和收缩。这样,液压流体便能够通过第一流道42而在两个主液腔45之间流动,从而相应地调节了液压衬套100的径向刚度,使得列车保持稳定运行。这种变化的刚度是液压衬套100的一项重要性能。
液压衬套的上述特征和功能是本领域中已知的,例如可以参阅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8150536A,该专利文献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根据本发明,如图1所示,第一流道体20的在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均由密封组件50封闭,以便形成密闭的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腔室,即主液腔45。密封组件50包括刚性的支撑环60,其安装在芯轴10上。在图1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芯轴10构造成阶梯轴,因此,支撑环60优选地安装在芯轴10的阶梯结构处,以便形成良好的定位且被更稳定地支撑。在支撑环60上硫化有第二橡胶体70,在第二橡胶体70内嵌入了刚性的垫片55、56(见图2)。这样,支撑环60和垫片55、56通过第二橡胶体70形成一体。
如图2更清楚地示出,硫化的第二橡胶体70包括两个轴向上分隔开的部分,即靠近第一流道体20的轴向端部的内侧部分72和靠近外套30的轴向端部的外侧部分74。通过这种设置,第二橡胶体70的内侧部分72与第一流道体20的轴向端部的外表面形成密封,而第二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与形成于外套30的轴向端部处的翻边32的内表面形成密封。这样,在第二橡胶体70的内侧部分72、第二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支撑环60和外套30之间形成了密闭的辅助液腔80,其中可以容纳液压流体。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同主液腔45一样,在每个密封组件50内均形成了两个辅助液腔80,它们均在只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并且优选地构造成在径向上相对。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辅助液腔80均构造成与主液腔45并不连通。
根据本发明,在辅助液腔80内还设置有第二流道体90。该第二流道体90构造成环形构件,并且通过常规的方式(例如过盈配合)而安装在外套30内。这样,第二流道体90的外表面和外套30的内表面形成密封式接触。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环60还包括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62。突出部62在轴向上位于第二橡胶体70的内侧部分72和外侧部分74之间。在装配状态下,支撑环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62处于辅助液腔80内。如图2所示,突出部62的外周端面终止于辅助液腔80内。即,在径向方向上,突出部62并未接触到第二流道体90的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第二流道体90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凹槽,从而形成了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二流道92。和第一流道42一样,第二流道92也可呈螺旋状的圆周分布形式。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由第二流道体90的外周面上的凹槽所形成的第二流道9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辅助液腔80相连,其方式可与第一流道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液腔45相连的方式相同。这样,液压流体可以通过第二流道92而在两个辅助液腔80之间来回流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100的径向上的变刚度特性。
通过增设辅助液腔80和第二流道体90,使得液压流体除了能够在两个主液腔45之间流动之外,还能够在另外两个辅助液腔80之间流动。通过液压流体在两个辅助液腔80之间流动,使得液压衬套100在径向上的刚度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调节和变化,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100在径向上的变刚度和阻尼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流道42和第二流道92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等几何参数取决于对液压衬套100的径向变刚度的要求。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第一流道42和第二流道92的几何参数可以选择成彼此相同,也可以选择成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支撑环60的突出部62上同样设置有第二橡胶体70的第三部分76。这样,支撑环60通过第二橡胶体70的第三部分76与第二流道体90相接触,从而能够为第二流道体90提供更具柔性的支撑。
另外,在如图2所示,构造成环形件的第二流道体90在其内周面上具有下凹的平坦的中间区域94。第二橡胶体70的第三部分76与第二流道体90的中间区域94形成接触。这样,能够为第二流道体90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在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和内侧部分72内分别嵌入了刚性的垫片55和56,从而为液压衬套100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轴向刚度。除了提供轴向刚度的作用之外,垫片56还能够挤压相邻的第二橡胶体70,从而充分保障主液腔45和辅助液腔80内的液压流体的密封效果。垫片55则能够与金属外套30的翻边32以及位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二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共同形成针对辅助液腔80的密封。由此,辅助液腔80的密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液压衬套10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第二流道体90、支撑环60以及垫片55和56一起预埋在模腔内,然后通过硫化第二橡胶体70而形成密封组件50。最后,将密封组件50压配到外套3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流道体20的轴向两端处均需要设置密封件,以形成密闭的主液腔45。然而,这两个密封件可以均为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50,也可以仅其中一个采用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50,而另一个采用普通的密封件。这种普通的密封件仅需要提供密封效果以形成密闭的主液腔即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设计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图1和2中显示出支撑环60通过第二橡胶体70的第三部分76与第二流道体90相接触,从而将各个辅助液腔80分成了两个轴向相邻的子腔,然而这两个子腔实际上是彼此连通的。
图3显示了类似于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衬套200中的辅助液腔区域的放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衬套200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衬套100的结构类似,因此在下文中仅介绍两者的不同之处,而相同之处在此略去以节约篇幅。另外,为方便理解,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图2中的对应附图标记(如果有的话)加上100。
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衬套200中,在第二橡胶体的内侧部分172、第二橡胶体的外侧部分174、支撑环160和外套130之间形成了密闭的辅助液腔180,其中可以容纳液压流体。然而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在这里仅形成了一个辅助液腔180,其例如可以构造成在周向上完全地延伸,即辅助液腔180在周向上延伸过360度,也可以构造成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即辅助液腔180在周向上延伸过小于360度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同样设置有第二流道体190。支撑环1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162,具体地说是硫化在支撑环160的突出部162上的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176与第二流道体190的内周面形成密封式接触,从而将辅助液腔180分成两个轴向上相邻的子腔,即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181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18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流道体190的第二流道192的两端分别与辅助液腔180的第一子腔181和第二子腔182相连,从而将第一子腔181和第二子腔182彼此连通。这样,当液压衬套200承受轴向正弦激励时,支撑环160的突出部162会产生轴向上的来回运动,从而挤压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子腔181和第二子腔182。这样,其中在一个子腔(例如第一子腔181)中会产生内部高压,而另一个子腔(例如第二子腔182)相应地产生内部低压,使得液压流体会从具有内部高压的子腔(例如第一子腔181)流入具有内部低压的子腔(例如第二子腔182)。由于两个子腔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差,导致液压衬套200产生了轴向上的变刚度。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100的轴向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同时,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176与第二流道体190的内周面形成柔性的接触,提供了径向上的变化位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径向上的变刚度的效果。
图4显示了类似于图3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压衬套300中的辅助液腔区域的放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压衬套300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衬套200的结构类似,因此在下文中仅介绍两者的不同之处,而相同之处略去以节约篇幅。另外,为促进理解,图4中的附图标记为图3中的对应附图标记(如果有的话)加上100。
如图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压衬套300中,在第二橡胶体的内侧部分272、第二橡胶体的外侧部分274、支撑环260和外套230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辅助液腔280,其中可以容纳液压流体。如同第二实施例中的一样,在这里仅形成了一个辅助液腔280,辅助液腔280构造成在周向上完全地延伸,即辅助液腔280在周向上延伸过360度,也可以构造成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即辅助液腔280在周向上延伸过小于360度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环2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262,具体地说是硫化在支撑环260的突出部262上的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276构造成与外套230的内周面形成密封式接触,从而将辅助液腔280分成两个轴向上相邻的子腔,即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281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282。
根据本发明,在支撑环2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262中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连通孔290,其将辅助液腔280的轴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子腔281和第二子腔282相互连通。这样,液压流体便能够在辅助液腔280的第一子腔281和第二子腔282之间流动。随着液压流体的流动,使得液压衬套300在轴向上的刚度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变化,增强了液压衬套300的轴向上的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另外,当液压衬套300承受轴向正弦激励时,支撑环2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262会产生轴向上的来回运动,从而挤压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子腔281和第二子腔282。这样,其中在一个子腔(例如第一子腔281)中会产生内部高压,而另一个子腔(例如第二子腔282)相应地产生内部低压,使得液压流体会从具有内部高压的子腔(例如第一子腔281)流入具有内部低压的子腔(例如第二子腔282)。由于两个子腔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差,导致液压衬套300产生了轴向上的变刚度。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300的轴向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另外,由于支撑环260通过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276与外套230的内表面形成密封式接触,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276还可以提供径向上的变化位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液压衬套300的径向上的刚度变化。
此外,通过开设在径向突出部262内的连通孔290来使液压流体能够在辅助液腔280的第一子腔281和第二子腔282之间流动,使得不需要在辅助液腔280内增设额外的辅助流道体,从而能充分地利用辅助液腔280内的空间。这样,所形成的液压衬套300具有更紧凑的结构。尤其是,当产品承受轴向载荷时,液压流体通过连通孔在辅助液腔280的第一子腔281和第二子腔282之间来回流动,使得液压流体在通过连通孔290的入口、出口和孔内通道的时候产生阻尼效果。这体现在液压流体流经上述区域所产生的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300的轴向上的变刚度的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支撑环260上沿周向上均匀设置了六个彼此间隔开的连通孔290。通过这种方式,液压流体在辅助液腔280的第一子腔281和第二子腔282之间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因而进一步改善了液压衬套300对轴向变刚度的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在支撑环260上还设置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295。如图4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295包括通向支撑环260的轴向端部的水平分支296,以及一端与水平分支296连通而另一端通向辅助液腔280的垂直分支294。这样,在液压衬套300组装好之后,可以利用液压流体灌注通道295向辅助液腔280注入液压流体。注入完成之后,例如可以使用塞子(未示出)将液压流体灌注通道295的水平分支296堵住。备选地,也可以通过将钢珠打入水平分支296的入口来密封液压流体灌注通道295。
如图4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295的垂直分支294设置成通向辅助液腔280的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282。由此,可以简化结构,并且降低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容易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个未示出的变型中,也可以形成两个径向上彼此相对布置的辅助液腔,其中每个辅助液腔均具有如上所述的辅助液腔280的结构。
图5显示了类似于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压衬套400中的辅助液腔区域的放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压衬套400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压衬套300的结构类似,因此在下文中仅介绍两者的不同之处,以便节约篇幅。另外,为促进理解,图5中的附图标记为图4中的对应附图标记(如果有的话)加上100。
如图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压衬套400中,在第二橡胶体的内侧部分372、第二橡胶体的外侧部分374、支撑环360和外套330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辅助液腔380,其中可以容纳液压流体。如同第二实施例中的一样,在这里仅形成了一个辅助液腔380,辅助液腔380构造成在周向上完全地延伸,即辅助液腔380在周向上延伸过360度,也可以构造成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即辅助液腔380在周向上延伸过小于360度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环3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362,具体地说是硫化在支撑环360的突出部362上的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376与外套330的内周面形成密封式接触,从而将辅助液腔380分成两个轴向上相邻的子腔,即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381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382。
根据本实施例,在支撑环360的内表面(即与芯轴310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第三流道396,其例如由螺旋式圆周分布的凹槽所形成。该第三流道396构造成一端(图5中的轴向内端)与辅助液腔380的第一子腔381相连,而另一端(图5中的轴向外端)与辅助液腔380的第二子腔382相连。通过这种方式,辅助液腔380的轴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子腔381和第二子腔382通过第三流道396而相互连通。这样,液压流体便能够在辅助液腔380的第一子腔381和第二子腔382之间流动。随着液压流体的流动,使得液压衬套400在轴向上的刚度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变化,增强了液压衬套400的轴向上的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另外,当液压衬套400承受轴向正弦激励时,支撑环360的径向突出部362会产生轴向上的来回运动,从而挤压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子腔381和第二子腔382。这样,其中在一个子腔(例如第一子腔381)中会产生内部高压,而另一个子腔(例如第二子腔382)相应地产生内部低压,使得液压流体会从具有内部高压的子腔(例如第一子腔381)流入具有内部低压的子腔(例如第二子腔382)。由于两个子腔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差,导致液压衬套400产生了轴向上的变刚度。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400的轴向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上的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另外,由于支撑环360通过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376与外套330的内表面形成密封式接触,第二橡胶体的第三部分376还可以提供径向上的变化位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液压衬套400的径向上的刚度变化。
此外,通过开设在支撑环360的内表面上的第三流道396来使液压流体能够在辅助液腔380的第一子腔381和第二子腔382之间流动,使得不需要在辅助液腔380内增设额外的辅助流道体,从而能充分地利用辅助液腔380内的空间。这样,所形成的液压衬套400具有更紧凑的结构。尤其是,当产品承受轴向载荷时,液压流体通过第三流道396而在辅助液腔380的第一子腔381和第二子腔382之间来回流动,使得液压流体在通过第三流道396的入口、出口和流道内的流路时产生阻尼效果。这体现在液压流体流经上述区域所产生的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400的轴向上的变刚度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支撑环360上还设置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如图5和6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包括通向支撑环360的轴向端部的水平分支392,以及一端与水平分支392连通而另一端通向辅助液腔380的垂直分支394。这样,在液压衬套400组装好之后,可以利用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向辅助液腔380注入液压流体。注入完成之后,例如可以使用塞子(未示出)将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的水平分支392堵住。备选地,也可以通过将钢珠打入水平分支392的入口来密封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
如图5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的垂直分支394设置成通向辅助液腔380的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382。由此,可以简化结构,并且降低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另外,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三流道396的与辅助液腔380的第二子腔382相连的那一端通过液压流体灌注通道390的垂直分支394而与辅助液腔380的第二子腔382相连。这样便进一步简化了结构,降低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图7显示了类似于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液压衬套500中的辅助液腔区域的放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液压衬套500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压衬套300的结构类似,因此在下文中仅介绍两者的不同之处,而相同之处略去以节约篇幅。另外,为促进理解,图7中的附图标记为图4中的对应附图标记(如果有的话)加上200。
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液压衬套500中,在第二橡胶体的内侧部分472、第二橡胶体的外侧部分474、支撑环460和外套430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辅助液腔480,其中可以容纳液压流体。如同第二实施例中的一样,在这里仅形成了一个辅助液腔480,辅助液腔480构造成在周向上完全地延伸,即辅助液腔480在周向上延伸过360度,也可以构造成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即辅助液腔480在周向上延伸过小于360度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环4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462上硫化有第二橡胶体的中间部分476。在装配状态下,支撑环4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462处于辅助液腔480内,并且突出部462的外周端面终止于辅助液腔480内,即,在径向方向上,突出部462(包括硫化在其上的第二橡胶体的中间部分476)并未接触到外套430的内表面。由此,支撑环4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462和外套43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了一个连通通道491。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通过支撑环460的突出部462(以及硫化在其上的第二橡胶体的中间部分476)将辅助液腔480分成了两个轴向上相邻的子腔,即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481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482。这两个子腔481和子腔482通过连通通道491彼此连通。因此,当液压衬套500承受轴向正弦激励时,支撑环460的突出部462会产生轴向上的来回运动,从而挤压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子腔481和第二子腔482。这样,其中在一个子腔(例如第一子腔481)中会产生内部高压,而另一个子腔(例如第二子腔482)相应地产生内部低压,使得液压流体会从具有内部高压的子腔(例如第一子腔481)流入具有内部低压的子腔(例如第二子腔482)。由于两个子腔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差,导致液压衬套500产生了轴向上的变刚度。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500的轴向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上的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根据本实施例,在支撑环460上还设置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495。如图7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495包括通向支撑环460的轴向端部的水平分支496,以及一端与水平分支496连通而另一端通向辅助液腔480的垂直分支494。这样,在液压衬套500组装好之后,可以利用液压流体灌注通道495向辅助液腔480注入液压流体。注入完成之后,例如可以使用塞子(未示出)将液压流体灌注通道495的水平分支496堵住。
如图7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495的垂直分支494设置成通向辅助液腔480的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482。由此,可以简化结构,并且降低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容易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个未示出的变型中,也可以形成两个径向上彼此相对布置的辅助液腔,其中每个辅助液腔均具有如上所述的辅助液腔480的结构。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液压衬套,包括:
芯轴;
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套筒状的第一流道体,在所述芯轴和所述第一流道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其中,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一流道,在所述第一橡胶体上径向相对地构造有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两个主液腔,所述两个主液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彼此连通;以及
外套,其压紧式套设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径向外侧;
其中,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至少一个轴向外侧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外套共同地限定了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辅助液腔,所述辅助液腔独立于所述主液腔,
所述辅助液腔构造成一个至少部分地在周向上延伸的液腔,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处于所述辅助液腔内的径向突出部,
在所述辅助液腔内设置有第二流道体,在所述第二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二流道,
所述径向突出部与所述第二流道体的径向内表面密封式接触,从而将所述辅助液腔分隔成轴向彼此相邻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突出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连通孔,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包括用于将所述辅助液腔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的第三流道,其中,所述第三流道由形成在所述支撑环的内表面上的连续的凹槽形成,所述凹槽的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腔相连,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环内设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用于向所述辅助液腔注入液压流体,
所述液压流体灌注通道包括通向所述支撑环的轴向外侧端部的水平分支,以及通向所述辅助液腔的第二子腔的垂直分支,其中,所述凹槽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液压流体灌注通道的垂直分支而与所述第二子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突出部将所述辅助液腔分成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并且所述径向突出部与所述外套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外套共同地限定了两个均仅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且在径向上彼此相对的辅助液腔,其中所述两个辅助液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彼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两个轴向外侧均设置有所述密封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73569.XA CN109268437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液压衬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73569.XA CN109268437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液压衬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68437A CN109268437A (zh) | 2019-01-25 |
CN109268437B true CN109268437B (zh) | 2024-04-05 |
Family
ID=6519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73569.XA Active CN109268437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液压衬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684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85735B (zh) * | 2019-05-17 | 2024-07-23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体复合衬套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6907A1 (fr) * | 1990-01-09 | 1991-07-12 | Hutchinson |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ux manchons antivibratoires hydrauliques. |
FR2727179A1 (fr) * | 1994-11-17 | 1996-05-24 | Hutchinson | Perfectionnements aux supports antivibratoires hydrauliques |
DE19503445A1 (de) * | 1995-02-03 | 1996-08-08 | Daimler Benz Ag | Hydraulisch dämpfendes Lager |
JP2001271865A (ja) * | 2000-03-27 | 2001-10-05 | Tokai Rubber Ind Ltd |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WO2010006597A1 (de) * | 2008-07-18 | 2010-01-2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Hydraulisch dämpfendes buchsenlager |
CN106104072A (zh) * | 2014-03-19 | 2016-11-09 | 康蒂泰克空气弹簧系统有限公司 | 液压套管 |
CN108343700A (zh) * | 2017-01-23 | 2018-07-31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衬套 |
CN108700156A (zh) * | 2016-01-26 | 2018-10-23 | 伯杰橡胶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弹性体轴承 |
CN209671513U (zh) * | 2018-10-30 | 2019-11-2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衬套 |
-
2018
- 2018-10-30 CN CN201811273569.XA patent/CN1092684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6907A1 (fr) * | 1990-01-09 | 1991-07-12 | Hutchinson |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ux manchons antivibratoires hydrauliques. |
FR2727179A1 (fr) * | 1994-11-17 | 1996-05-24 | Hutchinson | Perfectionnements aux supports antivibratoires hydrauliques |
DE19503445A1 (de) * | 1995-02-03 | 1996-08-08 | Daimler Benz Ag | Hydraulisch dämpfendes Lager |
JP2001271865A (ja) * | 2000-03-27 | 2001-10-05 | Tokai Rubber Ind Ltd |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WO2010006597A1 (de) * | 2008-07-18 | 2010-01-2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Hydraulisch dämpfendes buchsenlager |
CN106104072A (zh) * | 2014-03-19 | 2016-11-09 | 康蒂泰克空气弹簧系统有限公司 | 液压套管 |
CN108700156A (zh) * | 2016-01-26 | 2018-10-23 | 伯杰橡胶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弹性体轴承 |
CN108343700A (zh) * | 2017-01-23 | 2018-07-31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衬套 |
CN209671513U (zh) * | 2018-10-30 | 2019-11-2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衬套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多通道式液压衬套动态特性的测试与计算分析;杨超峰;殷智宏;吕兆平;段小成;上官文斌;;振动.测试与诊断;20161215(第06期);28-35+20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68437A (zh) | 2019-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50597B (zh) | 液压衬套和轨道列车 | |
CN109268439B (zh) | 液压衬套 | |
CN109268436B (zh) | 液压衬套 | |
JPH055305Y2 (zh) | ||
CN110168248B (zh) |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 |
CN109236939A (zh) | 液压衬套 | |
BR102017008765B1 (pt) | Bucha hidráulica e veículo ferroviário | |
CN109268437B (zh) | 液压衬套 | |
CN109268441B (zh) | 液压衬套 | |
CN209839052U (zh) | 液压衬套 | |
CN109268438B (zh) | 液压衬套 | |
CN109268440B (zh) | 用于液压衬套的辅助弹簧装置 | |
CN105102852A (zh) | 液封式防振装置 | |
CN209781554U (zh) | 液压衬套 | |
CN209839050U (zh) | 液压衬套 | |
CN210510107U (zh) | 一种用于液压衬套的内套 | |
CN209671513U (zh) | 液压衬套 | |
CN110185735B (zh) | 一种液体复合衬套 | |
CN209839051U (zh) | 液压衬套 | |
CN209671514U (zh) | 用于液压衬套的辅助弹簧装置 | |
CN111706639B (zh) | 一种液压复合衬套、用于其的流道及流道的形成方法 | |
CN210484496U (zh) | 一种液体复合衬套 | |
CN111706638B (zh) | 一种液压复合衬套及其密封方法 | |
CN209309206U (zh) | 液压衬套 | |
JPS58170610A (ja) | サスペンシヨンブツシユ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