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68012A -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68012A
CN109268012A CN201811112000.5A CN201811112000A CN109268012A CN 109268012 A CN109268012 A CN 109268012A CN 201811112000 A CN201811112000 A CN 201811112000A CN 109268012 A CN109268012 A CN 109268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coal seam
target object
thickness
s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20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磊
孟凡彬
郎玉泉
牛鹏程
罗忠琴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1120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68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68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68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6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8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brown or hard co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根据目标对象的见煤点总数和见煤点数,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根据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见煤点总数和平均煤层厚度得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根据平均煤层厚度和均方差值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根据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操作简单,可以更迅速准确的评价煤层的稳定性,更好的为煤矿开采设计服务。

Description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煤层稳定性是确定煤矿勘探类型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勘探密度和储量计算的可靠性指标。随着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综采支架选型,采煤工艺、采煤方法的选择,综采工作面采高的确定,都需要预先了解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因此,查明煤矿采区煤厚变化趋势,对煤层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也将逐渐成为煤矿采区、工作面设计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以往对煤层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多用公式计算,此方法统计工作量大,其计算较为繁琐,且运算过于缓慢,也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操作简单,可以更迅速准确的评价煤层的稳定性,更好的为煤矿开采设计服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所述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见煤点数,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根据所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根据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和所述均方差值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煤层包括薄煤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包括:
所述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所述厚煤层、所述中厚煤层和所述特厚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见煤点数,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其中,Km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n1为所述见煤点数。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所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其中,S为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i为每个见煤点,且i≤n,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Mi为所述每个任意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和所述均方差值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其中,γ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S为所述均方差值,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所述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见煤点数,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和所述均方差值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煤层包括薄煤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所述评估单元包括:
所述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所述厚煤层、所述中厚煤层和所述特厚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其中,Km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n1为所述见煤点数。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其中,S为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i为每个见煤点,且i≤n,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Mi为所述每个任意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其中,γ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S为所述均方差值,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根据目标对象的见煤点总数和见煤点数,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根据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见煤点总数和平均煤层厚度得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根据平均煤层厚度和均方差值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根据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操作简单,可以更迅速准确的评价煤层的稳定性,更好的为煤矿开采设计服务。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中步骤S105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程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计算成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示意图。
图标:
10-获取单元;20-第一计算单元;30-第二计算单元;40-第三计算单元;50-评估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流程图。
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步骤S102,根据目标对象的见煤点总数和见煤点数,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步骤S103,根据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见煤点总数和平均煤层厚度得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步骤S104,根据平均煤层厚度和均方差值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步骤S105,根据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
具体地,煤层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具体参照表1:
表1
由表1可知,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确定煤层的主要指标,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确定煤层的辅助指标,将煤层稳定性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四种类型。
进一步的,步骤S102包括:
根据公式(1)计算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其中,Km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n为见煤点总数,n1为见煤点数。
进一步的,步骤S103包括:
根据公式(2)计算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其中,S为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n为见煤点总数,i为每个见煤点,且i≤n,为平均煤层厚度,Mi为每个任意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进一步的,步骤S104包括:
根据公式(3)计算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其中,γ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S为均方差值,为平均煤层厚度。
具体地,煤层包括薄煤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参照图2,步骤S10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辅助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步骤S202,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辅助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实施例二: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祁南煤矿位于淮北矿区宿南向斜南部转折端,为设计能力180万t/a的大型矿井,82采区为矿井南翼的首个中煤组采区。现收集整理82采区已施工揭露72煤层的钻孔39个,按照煤层稳定性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对72煤层进行煤层稳定性评价计算。
打开煤层稳定性评价应用程序,如图3所示,按提示依次录入已知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每录入一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按一次空格键,录完所有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按Tab键或用鼠标点击换行;然后依次录入见煤点总数和见煤点数,录完见煤点数后,按回车键或计算键,结果输出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煤层可采性指数和平均煤厚度,并能输出按煤层稳定性评价指标自行评价的煤层稳定性结果。如图4所示,该矿82采区72煤层厚度为0~5.8m,平均2.79m,煤层可采性指数Km=0.97,变异系数γ=43.86%。对照表1煤层稳定性评价指标,该72煤层变异系数仅高出标准3.86个百分点,因此,综合评定为较稳定中厚煤层。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示意图。
参照图5,该系统包括获取单元10、第一计算单元20、第二计算单元30、第三计算单元40和评估单元50。
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第一计算单元20,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见煤点总数和见煤点数,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第二计算单元30,用于根据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见煤点总数和平均煤层厚度得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第三计算单元40,用于根据平均煤层厚度和均方差值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评估单元50,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
进一步的,煤层包括薄煤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评估单元50包括:
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辅助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辅助指标为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根据目标对象的见煤点总数和见煤点数,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根据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见煤点总数和平均煤层厚度得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根据平均煤层厚度和均方差值得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根据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操作简单,可以更迅速准确的评价煤层的稳定性,更好的为煤矿开采设计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所述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见煤点数,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根据所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根据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和所述均方差值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层包括薄煤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包括:
所述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所述厚煤层、所述中厚煤层和所述特厚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见煤点数,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其中,Km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n1为所述见煤点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其中,S为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i为每个见煤点,且i≤n,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Mi为所述每个任意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和所述均方差值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其中,γ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S为所述均方差值,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
6.一种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见煤点总数、见煤点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和平均煤层厚度,其中,所述见煤点数的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见煤点数,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所述见煤点总数和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均煤层厚度和所述均方差值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稳定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层包括薄煤层、厚煤层、中厚煤层和特厚煤层,所述评估单元包括:
所述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所述厚煤层、所述中厚煤层和所述特厚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辅助指标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
其中,Km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可采性指数,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n1为所述见煤点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
其中,S为所述目标对象的均方差值,n为所述见煤点总数,i为每个见煤点,且i≤n,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Mi为所述每个任意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
根据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其中,γ为所述目标对象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S为所述均方差值,为所述平均煤层厚度。
CN201811112000.5A 2018-09-21 2018-09-21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9268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2000.5A CN109268012A (zh) 2018-09-21 2018-09-21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2000.5A CN109268012A (zh) 2018-09-21 2018-09-21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68012A true CN109268012A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9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2000.5A Pending CN109268012A (zh) 2018-09-21 2018-09-21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6801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3505A (zh) * 2019-05-22 2019-08-2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 一种利用Excel软件进行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方法
CN110516930A (zh) * 2019-08-12 2019-11-29 山东东山新驿煤矿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1222227A (zh) * 2019-12-27 2020-06-0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矿井曲线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2343656A (zh) * 2020-07-30 2021-02-0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煤矿大数据下预测煤层底板标高应用方法与系统
CN113236310A (zh) * 2021-03-29 2021-08-10 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弱胶结强膨胀高富水软岩疏干开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09742C1 (ru) * 2009-07-23 2011-01-20 Михаил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опов Погоризонтный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шахтных пластов, тонких и средней мощности, с отработкой лав по восстанию или падению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горно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 го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CN107066749A (zh) * 2017-04-25 2017-08-18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定量评价煤层顶底板封盖性能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09742C1 (ru) * 2009-07-23 2011-01-20 Михаил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опов Погоризонтный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шахтных пластов, тонких и средней мощности, с отработкой лав по восстанию или падению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горно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 го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CN107066749A (zh) * 2017-04-25 2017-08-18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定量评价煤层顶底板封盖性能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志刚: "《最新矿井优化设计与井巷工程安全技术改造实用手册 第1卷》", 30 June 2005 *
曹代勇等: "现代化矿井的煤层稳定性评价信息系统", 《煤炭科学技术》 *
王强: "煤层稳定性评价程序", 《煤矿现代化》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3505A (zh) * 2019-05-22 2019-08-2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 一种利用Excel软件进行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方法
CN110516930A (zh) * 2019-08-12 2019-11-29 山东东山新驿煤矿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0516930B (zh) * 2019-08-12 2022-11-04 山东东山新驿煤矿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1222227A (zh) * 2019-12-27 2020-06-0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矿井曲线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1222227B (zh) * 2019-12-27 2023-06-3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矿井曲线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2343656A (zh) * 2020-07-30 2021-02-0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煤矿大数据下预测煤层底板标高应用方法与系统
CN113236310A (zh) * 2021-03-29 2021-08-10 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弱胶结强膨胀高富水软岩疏干开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8012A (zh)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WO2019042483A2 (zh) 一种tbm在掘岩体状态实时感知系统和方法
CN106837289B (zh) 一种确定井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46511B (zh) 一种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1042143A (zh) 一种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基坑工程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08228722A (zh) 破碎化区域采样点的地理空间分布均匀度检测方法
WO2024031778A1 (zh) 确定白岗岩型铀矿开采价值的方法
CN106489068B (zh) 测量值分析装置以及测量值分析方法
CN104266560A (zh) 自动采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尺寸偏差数据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4318030A (zh) 基于变形等效的拱坝坝基综合变形模量自动化计算方法
CN108921459A (zh) 指标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95008A (zh) 基于全站场内流场分析的腐蚀位置判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877969A (zh) 核功率理论模型建立及验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5302691B (zh) 一种元数据性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9344163A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27877B (zh) 油井动态储量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2853A (zh) 模拟工程量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205670019U (zh) 一种基于三维与数据库的大坝安全监测无缝集成系统
CN109815612A (zh)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955969B (zh) 一种用户行为数据排名方法及装置
CN111271054A (zh)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压裂效果的评估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4764956B (zh) 一种电缆介质绝缘水平检测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06326A (zh) 一种用于核电设备可靠性Gamma-Poisson模型分布参数的估算方法
CN106440975A (zh) 一种弹仓及其子弹计数装置与方法
Masoumi et al. Optimal monitoring instruments selection using innovativ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rame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