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7153A -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7153A
CN109257153A CN201811068582.1A CN201811068582A CN109257153A CN 109257153 A CN109257153 A CN 109257153A CN 201811068582 A CN201811068582 A CN 201811068582A CN 109257153 A CN109257153 A CN 109257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reference signal
index
base st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85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57153B (zh
Inventor
刘建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685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7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7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7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57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7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所述发送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包括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N为正整数,且N≥1;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k为正整数,且N≥k≥1;在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上发送参考信号。实现了第二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快速切换,且能够进行自适应的上行数据传输,使发送的参考信号尽快遍历整个测量带宽,从而提高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和上行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高级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中,下行多址接入方式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OFDMA)方式。系统的下行资源从时间上看被划分成了多个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OFDM)符号,从频率上看被划分成了若干个子载波。
一般地,一个正常上行或下行子帧,包含有两个时隙(slot),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正常上行或下行子帧共含有14个OFDM符号,并且,系统中还定义了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大小,一个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为半个子帧时长(一个时隙),即包含7个OFDM符号(symbol),其中,正常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为7个OFDM符号,扩展的循环前缀长度为6个OFDM符号。在某个OFDM符号内的某个子载波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因此一个RB包含84个或72个RE。在一个子帧上,两个时隙的一对RB称之为资源块对(RB pair)。在发送上行数据时,一个时隙的7个OFDM符号中的第4个OFDM符号为上行解调导频,其它符号上可用于承载数据,如图1所示。
在目前的3GPP协议中,虽然定义了上行4发天线,并支持用4个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来同时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但是在实际中,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PA的终端商用。相比LTE中的上行数据传输,在新一代传输协议中,UE支持的上行发送天线数变得更多,例如支持6发甚至8发的上行发送天线。但由于成本受限,UE实际支持的PA数通常小于等于UE的发送天线数。
此外,UE的上行发送还会支持不同的面板(panel),同一面板内的多个天线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不同面板的天线间对应的信道传输特性和被遮挡概率不同。
当UE有多个天线且这些天线位于不同的面板时,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不同的传输需求动态地进行天线端口的分组切换,进而不能在全系统带宽上进行快速,有效的信道质量测量。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中,通过UE向基站发送SRS信号来获得上行和或下行的信道质量信息,如果UE中有P(P>=1)个发送天线,但只有Q(Q<P)个PA,由于UE不支持P个天线基于Q个天线端口组的轮流切换来发送SRS,导致基站不能快速、有效的获得所有的收发天线之间的信道,因此,性能的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以使UE在所有天线上尽快遍历整个系统的带宽,从而提高上行参考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包括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N为正整数,且N≥1;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k为正整数,且N≥k≥1;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上发送参考信号。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从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k,再通过第k组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实现了第二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快速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由于切换后的参考信号端口考虑了不同天线面板结构对应的信道传输特性和遮挡概率,以及当前传输机制的发射需求,所以,能够进行有效,自适应的上行数据传输,并使发送的参考信号尽快遍历整个测量带宽,从而提高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和上行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现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组数N,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确定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包括:按照如下关系式: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且K≥1。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第二分组信息,所述第二分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面板信息、参考信号端口信息和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第二分组信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在配置参考信号的分组信息时,能够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需求,例如传输机制、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端口号等进行分组,实现了自适应的上行天线端口的分组和对应数据的传输,避免了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P个天线不支持Q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的切换发送,导致第一网络设备不能得到所有收发天线之间的信道,进而导致性能损失较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包括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N为正整数,且N≥1;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k为正整数,且N≥k≥1。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现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的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组数N,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现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包括:按照第一关系式:
接收所述确定的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且K≥1。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之前,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分组信息,所述第二分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面板信息、参考信号端口信息和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分组信息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分组信息,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基站能够根据第二网络设备UE的传输需求配置相应的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从而使得第二网络设备UE能够根据所述端口分组信息的指示对天线进行切换,实现了UE灵活自适应的上行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分组和对应的数据传输,使得UE的所有天线能够快速地遍历整个带宽,提高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真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索引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进行数据的发送。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接收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接收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现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和或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信令,所述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基站将配置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UE,使UE能够根据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由于在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矩阵索引,并且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真子集,所以不仅能够快速地指示UE采用哪种预编码矩阵发送数据,而且由于所述索引的取值限定在了UE的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中,因此降低了所需的DCI指示信令开销。
此外,UE通过向基站上报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使得基站能够根据UE推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为UE选择适合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使得与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能够自适应UE侧多种可能的天线面板结构,实现了不同天线面板图案下最优的预编码矩阵配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性能。可选的,UE可根据自适应的传输需求,例如不同的传输机制、UE的端口数和端口号等向基站推荐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真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索引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所述基站将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的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实现中,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之前,还包括:所述基站配置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实现中,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实现中,所述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和或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接收信令,所述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布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例如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实现方式的中步骤的单元。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布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中,例如基站,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前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各实现方式的中步骤的单元。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布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例如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前述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各实现方式的中步骤的单元。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布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中,例如基站,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前述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各实现方式的中步骤的单元。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例如UE。具体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实现中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以及用于实现前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各实现中的信号接收方法。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各实现中的参考信号接收方法;以及用于实现前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各实现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现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信号接收方法和发送方法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PUSCH的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指示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指示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天线面板图案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码字结构所对应的天线面板图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各实施例应用于至少一个作为发送设备的第一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作为接收设备的第二网络设备所组成的通信系统。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为以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任意一种发送端的设备和接收端的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以及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
其中,UE也可以称之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远端设备(remote terminal,RT)、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用户代理(user agent,UA)等。UE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或者可以通过自组织或免授权的方式接入分布式网络,UE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接入无线网络进行通信,UE也可以与其它UE直接进行无线通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参考信号或者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发送方法可以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对于下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基站,对应的接收设备是UE。对于上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UE,对应的接收设备是基站。对于D2D的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UE,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UE。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SRS端口组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WCDMA、4G、4.5G以及5G系统等,本申请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的天线分组及基于所述分组进行动态天线切换的方法。考虑到不同面板对应的信道传输特性和遮挡概率不同,而不同传输机制有不同的参考信号发送和测量需求,例如,对于发射分集的传输机制,要求高的可靠性,所以SRS端口分组时可以尽可能将位于不同面板的多个天线分为一组,从而可克服了上行信号传输中的随机遮挡导致的用户上行信号传输的中断。对于闭环传输方式,要求更高的信道质量测量精度,SRS端口分组时可尽可能将位于同一面板上的多个天线分为一组,从而可实现同一面板内的多个天线间的精确信道质量测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快变的信道质量信息的跟踪,如两个极化方向间的相位旋转信息的跟踪等,需要基于同一天线面板内的多个天线进行测量才能获得更快,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具体地,以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为例,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UE,所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参见图2,示出了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201:基站向UE发送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包括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N为正整数,且N≥1。即UE从该基站接收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
其中,N表示UE所包含的端口组数,当N等于1时,表示第一分组信息中包括一组参考信道端口的信息;当N大于1时,表示第一分组信息中包括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
每组参考信号端口信息中包括该端口组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和参考信号端口号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每组参考信号端口包括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大于等于1,不同端口组包括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将UE的所有参考信号端口分为三组,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其中,每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例如,第1组中包括两个参考信号端口号,第2组和第3组中各包括三个端口号,本次基站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中,第2组和第3组中的端口数相同,可选的,下一次划分的任意两组所包含的端口号可以都不相同,这里不做限定。
其中,UE接收来自基站的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具体包括:UE接收来自基站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信令,所述层一信令可以是物理层信令(如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层二信令可以是MAC CE信令等。具体基站采用上述哪种信令发送参考信号的分组信息,可以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确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202:UE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k为正整数,且N≥k≥1。
步骤203:UE在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上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当N=1时,UE根据第一分组信息确定第1组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并使用第1组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给基站。此时,k=N,UE采用基站配置的这一组参考信号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当N>1时,UE从N组参考信号的端口信息中选择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且N≥k>1,并使用第k组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给基站。
相应地,基站从UE接收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述相对应的参考信号是指UE通过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
此外,如果UE确定的第k组天线端口与当前UE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不同,则在时刻n,UE先确定并切换到第k组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再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可选的,在步骤202中,UE根据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包括:UE根据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n,参考信号端口的组数N,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
具体地,UE根据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参考信号端口的组数N和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确定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包括:
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UE发送上行信号的天线端口选择或切换功能可自适应配置“使能”或“不使能”两种状态。
当UE的天线端口选择处于使能状态时,用户可以进行上行信号发送的天线端口选择,某一时刻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可以根据是否允许参考信号的频率跳频(hopping)发送来确定。
具体地,可以按照如下关系式:
接收所述确定的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
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且K≥1,mod表示取模运算或求余运算。
以下给出两种确定UE在时刻n的参考信号发送天线端口组号k的方式。
一种确定n时刻的上行信号发送采用的端口组号k的方式包括:当UE处于频率跳频状态,且N=2,即UE通过两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时,按照如下第一关系式: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
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具体地,这里K表示在一次信道测量过程中UE遍历完整个待测量的带宽所需要的参考信号发送次数。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可以为子帧,时隙,最小时隙,OFDM符号中的任意一个,即时刻n可以为子帧n,或时隙n,或最小时隙n,或OFDM符号n。此外,所述时刻也可以为除上述定义外的其他任意一种时间单元。这里不做限定。
例如,n表示一个子帧,那么k(n)可以表示为在子帧n发送一个参考信号时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号。在一次信道测量过程中UE利用不同的参考信号发送天线端口发送K次参考信号,进而能够遍历整个待测量的带宽,进而提高信道测量的精度。
另一种确定k的方式包括:同样,当UE的天线端口选择处于使能状态时,用户进行天线端口组的选择,在某一时刻n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的索引可以表示为k(n),此外,假定UE的频率跳频状态使能,则如果将UE的所有参考信号发送天线端口划分为四组(N=4),通过这四组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时,可以按照如下第二关系式: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
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具体地,这里K表示在一次信道测量过程中UE遍历完整个待测量的带宽所需要的参考信号发送次数。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还可以利用其它关系式或预定义的方式确定UE在时刻n的参考信号发送天线端口组号k,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1,UE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第一分组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UE向基站上报第二分组信息,以使基站能够根据该第二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分组信息包括UE自身的天线面板信息、参考信号端口信息和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天线面板信息包括UE的所有天线的分布结构,面板图案(panel pattern)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这里面板图案信息进一步包括面板的个数,P(P≥1)个面板的分布图样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面板的分布图样信息可以为基站和用户侧预定义的多个面板分布图样。例如图8示出了4种天线面板图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两个极化方向上的一对参考信号天线端口,不同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在终端设备中分布的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天线端口面板图案。
所述参考信号端口信息包括UE的参考信号端口的数量,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的端口号等信息;所述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包括UE推荐的对所有参考信号天线端口进行分组后生成的分组信息,例如,将所有天线端口按照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生成分组信息。或将所有天线端口根据P个天线面板划分为P组,其中,位于一个面板内的天线端口属于一组。
可选的,所述第二分组信息中的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可以与步骤201中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相同,也可以不同。基站在接收到UE的第二分组信息之后可根据基站为UE配置的上行传输机制确定是否采用与所述第二分组信息相同的天线端口分组信息。
此外,UE向基站上报的第二分组信息中还可以包括UE的传输机制信息或UE之前测量的信道质量结果,该信道质量结果包括:CQI等上行信道质量测量信息。根据所述UE需要的不同的传输机制,例如上行发射分集、开环传输方式、闭环传输方式等,基站接收并根据所述传输机制确定下发给UE的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设备UE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基站的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从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k,再通过第k组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实现了UE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快速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由于切换后的参考信号端口考虑了不同天线面板结构对应的信道传输特性和遮挡概率,以及当前传输机制的发射需求,所以,能够进行有效,自适应的上行数据传输,使发送的参考信号尽快遍历整个测量带宽,从而提高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和上行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站接收UE上报的第二分组信息,所述第二分组信息中包括所述UE上行信号发送时采用的端口数和端口号。例如,UE一共有8个天线端口,这8个天线端口分别从0至7进行了编号。基站在接收到UE上报的第二分组信息后,根据UE的端口数和端口号,以及当前传输机制将这8个端口进行分组,并生成第一分组信息下发给UE。UE接收该第一分组信息,并按照第一分组信息的指示确定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
如图3所示,一种第一分组信息的指示方式包括:第一分组信息将UE的端口号为0,1,4和5归为一组,将端口号为2,3,6和7分为一组。UE接收到该端口分组信息之后,按照此端口分组信息的指示,确定时刻n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进一步地,根据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的指示,UE确定每次发送参考信号采用的端口组号k,每个端口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例如,在一次信道测量过程中,进行了4次参考信号的传输,这4次参考信号的发送分别采用下面的4个参考信号端口分组,每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端口号为:{0,1,4,5}、{2,3,6,7}、{2,3,6,7}和{0,1,2,3}。
如图4所示,示出了另一种第一分组信息的指示的实现方式,具体包括:UE根据接收的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分6次发送参考信号,每次在由两个端口组成的端口组上发送参考信号,进一步地,UE确定6次中的每次发送参考信号时所采用的端口号分别是{0,1}、{1,2}、{2,3}、{3,4}、{4,5}和{5,6},然后按照所述分组的天线端口号依次切换和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其中,基站下发给UE的天线端口分组信息可以通过信令发送,进一步地,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RLC信令,或者物理层信令,例如DCI,或者MAC CE等。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UE侧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为一次信道测量过程中UE遍历完整个待测量的带宽所需要的参考信号发送次数。假定参考信号的跳频功能被使能,而UE测量并遍历完整个待测量带宽所需要的参考信号发送次数可以根据用户小区特定和/或用户特定的参考信号带宽配置参数来确定。具体地,一种参考信号的带宽配置参数参见下面的表1至表4。例如,所述参考信号可以是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等。
表1:上行带宽mSRS,b和Nb的值(b=0,1,2,3)
表1
表2:上行带宽mSRS,b和Nb的值(b=0,1,2,3)
表2
表3:上行带宽mSRS,b和Nb的值(b=0,1,2,3)
表3
表4:上行带宽mSRS,b和Nb的值(b=0,1,2,3)
表4
上述表1至表4示出了在不同上行带宽的情况,不同的SRS带宽配置下,mSRS,b和Nb的值,其中,mSRS,b表示的是一次SRS发送的频域带宽。每次当UE发送SRS的带宽小于待测量的带宽时,需要进行SRS的跳频(hopping)。一般规定SRS的跳频可以由高层参数SRS跳频带宽(SRS hopping Bandwidth)来配置的,参数取值通常为bhop∈{0,1,2,3}。当bhop<BSRS时,UE需要进行SRS的跳频,即只有在UE的SRS发送带宽是小于跳频带宽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跳频。相当于UE的特定(specific)SRS带宽所表示的树形结构节点在树上存在一个带宽为跳频带宽的父节点,并且这个父节点包含多个子节点时,UE才进行SRS的跳频。
例如,参见图5,在表1中,假设CSRS=0,假设bhop=0,则需要测量的带宽为36个PRB,如果BSRS=2,即每次SRS发送的带宽是4个PRB,一共需要9次发送,可以遍历整个待测量的带宽。在表1至表3中,Nb表示的是一级节点的个数。以表1中CSRS=0为例,N0=1表示在这一级有一个节点,N1=3表示这一级有3个节点,N2,N3依次类推。图1中给出了N0=1,N1=3,N2=3的树状结构图。当bhop=0,BSRS=2时,需要9次发送SRS才可以遍历bhop=0对应的测量带宽。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天线端口分组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基站能够根据第二网络设备UE的传输需求配置相应的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从而使得第二网络设备UE能够根据所述端口分组信息的指示对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进行切换,实现了UE灵活自适应的上行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分组和对应的数据传输,使得UE的所有天线能够快速地遍历整个带宽,提高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所述装置布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参考信号发送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01,处理单元602和发送单元603。此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等其它功能单元或模块。
接收单元601,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包括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N为正整数,且N≥1。
处理单元602,用于从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k为正整数,且N≥k≥1。
发送单元603,用于在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上发送参考信号。
可选的,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根据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组数N,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
可选的,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按照如下关系式: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
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且K≥1。
当N=2时,根据如下第一关系式: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
可选的,当N=4时,根据如下第二关系式: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
可选的,发送单元6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第二分组信息,所述第二分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面板信息、参考信号端口信息和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接收单元601,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接收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接收方法,所述装置布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中,例如基站。如图7所示,该参考信号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01、处理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此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等其它功能单元或模块。
发送单元701,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所述第一分组信息包括N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息,N为正整数,且N≥1;
接收单元703,用于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k为正整数,且N≥k≥1。
可选的,接收单元70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参考信号端口的组数N,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K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接收单元703,还用于按照如下关系式:
接收所述确定的所述第k组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
其中,
n表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刻,k(n)表示在时刻n确定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号k,K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且K≥1。
可选的,接收单元7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分组信息,所述第二分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面板信息、参考信号端口信息和参考信号端口分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组信息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端口的第一分组信息。
可选的,发送单元703,还用于通过信令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分组信息,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端口的分组信息,从N组参考信号端口中确定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k,再通过第k组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实现了第二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快速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由于切换后的参考信号端口考虑了不同天线面板结构对应的信道传输特性和遮挡概率,以及当前传输机制的发射需求,所以,能够进行有效,自适应的上行数据传输,并使发送的参考信号尽快遍历整个测量带宽,从而提高了信道测量的准确性和上行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用于减少指示信息的信令开销。具体的,当UE具有多个不同的天线面板结构时,由于不同天线端口位于天线面板的位置不同,因此,在相同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数和端口号情况下,由于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可能位于不同的面板图案(panel pattern),从而其可能对应不同的码本配置。
如图8所示,UE侧的天线端口面板图案2(pattern2)中的端口号1和端口号2之间的距离为大天线间距(适用于大天线间距的码本配置),而面板图案3(pattern3)中的端口号1和端口号2之间的距离为小天线间距(适用于小天线间距的码本配置),所以天线端口的面板图案2和面板图案3所对应的码本配置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于为每种面板图案下的天线端口发送上行信号时配置较优的码本,以能够提高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为实现UE侧面板图案的码本优化配置,具体地,在基站和UE侧预先定义一个大预编码矩阵集合,即码本,该预编码矩阵集合或码本中包括UE的同一天线端口数下的所有不同面板图案下的码字。基站根据UE的发送天线端口的相关信息从预定义的大码本或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适合的码本子集或预编码矩阵子集,并将该码本子集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给UE,使得UE根据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发送天线端口上的加权系数,并进行相应数据的发送,从而避免UE由于某些天线端口被遮挡导致基站不能接收到对应的发送信号或发送信号性能较差。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UE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真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索引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
步骤902:基站将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给所述UE,同时,UE接收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索引。
可选的,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中携带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RLC信令),层一信令(例如物理层信令,DC I)或层二信令(例如MAC CE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一种实现方式是,所述基站将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通过DC I指示信令发送给UE。
步骤903:UE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进行数据的发送。例如,发送上行业务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参考信号,如SRS等。
其中,UE根据基站发送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具体包括:
UE从基站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然后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确定码字索引。可选的,基站可以根据之前与UE之间测量的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
具体地,如下表5所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包括预编码矩阵索引从0到23共24个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或码本。假设该预编码矩阵集合可划分为3个子集(即有3个候选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对应3个索引集合,假定对应的索引集合分别是0-7、8-15和16-23。每个索引集合中的一个索引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例如,预编码矩阵索引“0”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假设第一索引集合由预编码矩阵索引0-7组成。
而UE和基站都预先定义了由上述24个预编码矩阵组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所以,基站向UE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中仅需包含候选索引集合的集合号即可,并通过DCI指示信令下发给UE,从而节约了DCI指示信令的开销。
可选的,UE通过信令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RLC信令),层一信令(例如物理层信令)或层二信令(例如MACCE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一种实现方式是,所述基站将配置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通过RRC信令或RLC信令发送给UE。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是,在步骤901之前,UE向基站上报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向基站推荐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哪个子集。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为UE在某个天线端口数配置下的所有预编码矩阵的全集。如,其可以为某个天线端口数配置下,由所有天线面板结构下的预编码矩阵组成的一个集合,或由所有天线间距下的预编码矩阵组成的一个集合。
基站接收该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后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以及将该预编码矩阵索引下发给UE,以使UE根据该预编码矩阵索引能够采用较优的预编码矩阵发送上行数据。此外,由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为限定在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重新编号后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因此,避免基站将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通过DCI发送给UE,即相比指示一个在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对应索引的方法,可节约DCI指示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将配置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给UE,使UE能够根据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由于在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矩阵索引,并且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真子集,所以能够快速地指示UE采用哪种预编码矩阵索引,此外,由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为限定在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重新编号后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因此,相比于指示一个在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对应索引的方法,降低了DCI信令开销。
此外,UE通过向基站上报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使得基站能够根据UE推荐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为UE选择适合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使得与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能够自适应UE侧多种可能的天线面板结构,实现了不同天线面板图案下最优的预编码矩阵配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站在配置预编码矩阵索引时,系统预定义M(M>1)种预编码矩阵集合,每种预编码矩阵集合对应于一种天线端口的面板图案,并且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所指示的码字对应一种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即,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为在一种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重新编号后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如图10所示,系统预定义的M种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码字结构与UE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分布及多个天线端口间的天线间距有关。面板图案1(pattern1)和面板图案4(pattern4)中同极化方向的4个天线端口间的天线间距比较大,因此,基站在配置预编码矩阵集合时,将面板图案1(pattern1)和面板图案4(pattern4)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码字设置为适用于大天线间距的一些码字。可选的,所述适用于大天线间距的码字可以为LTE-A系统中,4天线端口的双码本配置中适用于大天线间距的那些码字。
如图10所示,面板图案2(pattern2)和面板图案3(pattern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码字为适用于小天线间距的一些码字。例如,可选的,所述适用于小天线间距的码字可以为LTE-A系统中,4天线端口的双码本配置中适用于小天线间距的那些码字。进一步地,由于面板图案1(pattern1)和面板图案4(pattern4)中同极化方向的4个天线端口间的天线间距又有不同,因此面板图案1和面板图案4也可以分别配置不同的预编码矩阵集合,此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由于UE侧不同的面板图案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结构,而不同的天线端口结构所对应的端口被遮挡的概率不同,因此,为了避免UE的发送天线端口被遮挡而导致的基站接收UE的信号质量变差,基站在配置预编码矩阵集合时,为不同的天线面板结构配置不同的预编码矩阵集合。
可选的,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由列选择向量加相位旋转构成。例如,参见下表5所示,表示一种上行4天线秩为1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由列选择向量加相位旋转构成的码字索引包括表5中的索引16-23。根据UE侧不同的天线面板结构,基站配置的预编码矩阵构成中具有不同的非零项。
表5
假定上行数据发送的4个天线端口为{40,41,42,43}。
其中,索引为16-23的预编码矩阵为基站确定的用于天线遮挡场景的预编码矩阵,即此场景时,基站为UE配置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为上表中索引16-2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UE接收的基站配置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为16-23,UE根据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发送数据时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例如,UE包含两组天线端口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其中一组天线端口被遮挡,会导致基站从这一组天线端口接收的信号质量下降。
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布置在终端设备中,如图11所示,具体地,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101、处理单元1102和发送单元1103。
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真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索引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
发送单元1103,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进行数据的发送。例如,发送上行业务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参考信号,如SRS等。
可选的,接收单元1101,还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
可选的,发送单元1103,还用于将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
可选的,接收单元110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和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通过RRC信令或RLC信令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通过DCI指示信令发送。
对应于上述信号发送装置,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布置在基站中,进一步地,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201、处理单元1202和发送单元1203。
处理单元1202,用于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真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索引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
发送单元1203,用于将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接收单元1201,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一个子集。
发送单元1203,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
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子集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
可选的,发送单元1203,具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令,所述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或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发送单元1203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通过RCC信令或RLC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发送单元1203,具体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令,所述信令中携带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索引,所述信令包括高层信令,层一信令或层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发送单元1203将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通过DCI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具体硬件实现层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例如UE,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参见图13,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由收发器1301、处理器1302及存储器1303等组成。
处理器1302为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网络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网络侧设备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
处理器1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3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收发器1301可以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述收发器可以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向视频网络系统中的各个节点或其他设备发送数据,以及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各个节点或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1301可以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的端口分组信息,以及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等。前述装置实施例图6中的接收单元601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由所述终端设备的收发器1301实现,或者由处理器1302控制收发器1301实现。图6中的处理单元602所要实现的功能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1302实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前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基站。
其中,所述基站可以由收发器1401、处理器1402和存储器1403等组成。
处理器1402为网络设备(基站)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网络侧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网络侧设备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4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所述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程序或代码,网元中的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程序或代码可以实现所述网元的功能。
收发器1401可以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述收发器可以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向终端设备或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数据;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终端设备或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1401可以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图2中用于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步骤,以及装置实施例图7所具有的功能。其中,图7所述的接收单元701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由所述基站的收发器1401实现,或者由处理器1402控制的收发器1401实现;所述发送单元703所要实现的功能也可以由所述基站的收发器1401实现,或者也可以由处理器1402控制的收发器1401实现;所述处理单元702所要实现的功能则可以由所述处理器1402实现。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1300和基站1400还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如图9所示的全部方法流程。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300用于实现前述装置实施例如图11所示的信号发送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基站1400用于实现前述装置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信号接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具体的,各个单元的功能可由对应的收发器和处理器来实现。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上述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3)

1.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索引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以降低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信令开销;
所述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所述第二预编码集合的真子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编码集合为全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携带在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的发送天线端口的相关信息确定的。
7.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从第一索引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索引集合的每个索引对应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第二预编码矩阵集合的子集,所述第一索引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索引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以降低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信令开销;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发送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所述第二预编码集合的真子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编码集合为全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编码集合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信息携带在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集合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的发送天线端口的相关信息确定的。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当所述程序被装置执行时,可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068582.1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257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8582.1A CN109257153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8582.1A CN109257153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710186498.9A CN10863200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6498.9A Division CN10863200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7153A true CN109257153A (zh) 2019-01-22
CN109257153B CN109257153B (zh) 2020-03-20

Family

ID=6358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8582.1A Active CN109257153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811071510.2A Active CN108964866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710186498.9A Pending CN10863200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880018945.2A Active CN110603771B (zh) 2017-03-24 2018-03-21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1510.2A Active CN108964866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710186498.9A Pending CN10863200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880018945.2A Active CN110603771B (zh) 2017-03-24 2018-03-21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3161B2 (zh)
EP (2) EP3905578A1 (zh)
JP (1) JP6967604B2 (zh)
KR (1) KR102287733B1 (zh)
CN (4) CN109257153B (zh)
BR (1) BR112019019885A2 (zh)
CA (1) CA3055797C (zh)
WO (1) WO2018171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0010B2 (en) * 2017-01-09 2022-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ybrid-SRS combination signaling
CN110505695A (zh) * 2018-05-18 2019-1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EP3836620A4 (en) * 2018-09-19 2021-09-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A
KR20220002569A (ko) 2019-04-29 2022-01-06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단말 디바이스로부터의 기준 신호들의 송신
US11251919B2 (en) * 2019-05-17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nel sele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panels
WO2021035389A1 (en) * 2019-08-23 2021-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sounding procedure configuration
US11570809B2 (en) * 2020-03-06 202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a two-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CN114513289A (zh) * 2020-11-16 2022-05-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364A (zh) * 2008-05-05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CN101547066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方式的下行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
CN101789848A (zh) * 2010-01-11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a系统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矩阵的信令指示方法
CN102255643A (zh) * 2011-06-30 2011-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及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096346A (zh) * 2011-11-03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srs发送和信道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563319A (zh) * 2011-04-01 2014-02-05 英特尔公司 Lte-a系统中传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增强型节点b和方法
WO2017031672A1 (zh) * 2015-08-24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信息发送、反馈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6011514D1 (de) 2006-06-20 2010-02-11 Huawei Tech Co Ltd Verfahren zum reduzieren des rückmeldeinformations-overhead in vorcodiertren mimo-ofdm-systemen
CN101340228B (zh) * 2008-08-07 2014-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CN101686110B (zh) * 2008-09-26 2012-10-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及其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77945B (zh) * 2009-01-12 2013-05-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2612808B (zh) * 2009-08-14 2015-06-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基准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35615B (zh) * 2009-09-27 2013-06-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mimo的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56220B (zh) 2009-10-28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US9253784B2 (en) * 2010-01-11 201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resource block bundling in LTE-A systems
CN102237951B (zh) * 2010-04-30 2014-03-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小区八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46241B (zh) * 2010-05-04 2017-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预编码矩阵索引及进行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24606B (zh) * 2010-08-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US9252930B2 (en) 2011-01-07 2016-02-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CN102595514B (zh) 2011-01-12 2015-03-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
WO2013015606A2 (en) * 2011-07-25 2013-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38687B (zh) 2011-08-15 2015-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预编码信息发送方法、预编码方法、基站及终端
KR20130032707A (ko) 2011-09-23 2013-04-02 주식회사 팬택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967069B2 (en) 2012-03-24 2018-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97834B (zh) * 2012-06-04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信号接收功率的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BR112015024196B1 (pt) * 2013-04-03 2022-09-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para relatar e receber informação de estado de canal,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stação base
WO2015047333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Intel Corporation Csi-rs antenna ports extension and 3d codebook design
CN103746779B (zh) 2013-12-31 2017-06-1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7020201A1 (en) 2015-07-31 2017-02-09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mrs indication
US10631159B2 (en) * 2016-09-01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dual-polariz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038566B2 (en) * 2017-01-06 2021-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cod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 multi-panel antenna arra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066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方式的下行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
CN101272364A (zh) * 2008-05-05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CN101789848A (zh) * 2010-01-11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a系统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矩阵的信令指示方法
CN103563319A (zh) * 2011-04-01 2014-02-05 英特尔公司 Lte-a系统中传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增强型节点b和方法
CN102255643A (zh) * 2011-06-30 2011-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及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096346A (zh) * 2011-11-03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srs发送和信道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7031672A1 (zh) * 2015-08-24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信息发送、反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4866B (zh) 2020-03-20
JP2020516124A (ja) 2020-05-28
CA3055797C (en) 2023-03-28
EP3588830A4 (en) 2020-03-04
EP3588830A1 (en) 2020-01-01
CN108632001A (zh) 2018-10-09
EP3905578A1 (en) 2021-11-03
CA3055797A1 (en) 2018-09-27
JP6967604B2 (ja) 2021-11-17
EP3588830B1 (en) 2021-03-03
US11323161B2 (en) 2022-05-03
WO2018171614A1 (zh) 2018-09-27
CN109257153B (zh) 2020-03-20
US20200007201A1 (en) 2020-01-02
KR20190117750A (ko) 2019-10-16
CN110603771A (zh) 2019-12-20
CN108964866A (zh) 2018-12-07
BR112019019885A2 (pt) 2020-04-22
CN110603771B (zh) 2021-04-20
KR102287733B1 (ko)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7680B2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257153A (zh)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US11239880B2 (en) DMR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KR102653804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물리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신뢰성과 성능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62589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56203B1 (ko) 자원 지시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CN108293251A (zh) 利用群组参考信号进行控制和数据信道的传输和接收的系统和方法
KR102612338B1 (ko) 무선 시스템들에서 준-코-로케이션 정보의 시그널링
EP3627881B1 (en) Sending an index of a precoder cycling parameter group to a terminal device
AU201739405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3183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8705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10384B1 (ko) Csi-rs 전송 방법, 장치, 프로세서, 기지국 및 저장 매체
US20240147466A1 (en) Indications of precoder and transmission layer for subscriber data management based simulation uplink transmission
KR20220134525A (ko) 기준 신호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KR20230150519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multi-cell 스케줄링 및 harq-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15359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