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5670B -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5670B
CN109225670B CN201811049783.7A CN201811049783A CN109225670B CN 109225670 B CN109225670 B CN 109225670B CN 201811049783 A CN201811049783 A CN 201811049783A CN 109225670 B CN109225670 B CN 109225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electromagnetic coil
active electromagnetic
hybrid
magnetic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97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25670A (zh
Inventor
沈潇
常龙
王宇
丁鸿昌
肖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0497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56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0288 priority patent/WO20200521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5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5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25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5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04Radial chamb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redominantly liquid mixtures, e.g. butyrometers
    • B04B5/0407Radial chambe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redominantly liquid mixtures, e.g. butyrometers for liquids contained in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13/00Contro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centrifuges; Programme control of centrifu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医用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电机、离心筒和驱动轴;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顶部,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安装在驱动轴的上部和下部,离心筒通过驱动轴与电机相连接。本发明利用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可有效减少机械轴承的摩擦损耗,而且通过有效的磁悬浮轴承机构及控制策略对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产生的共振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工作过程更加平稳,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功耗,且结构简单,可控性强,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离心机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场对不同沉淀物系数物质进行分离、浓缩及纯化的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化工等领域。可分为低速、高速和超速三种类型,其中离心机转速在12000-25000r/min。国内企业现有产品多为实验室离心机,而高速制备离心机产品极少,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技术,我国并不具备自主的知识产权,同时还会带来振动、使用寿命以及功耗等问题,随着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开始出现磁悬浮离心机,该产品采用磁悬浮支撑技术代替常规的机械轴承支撑,能有效解决轴承高速旋转时引发的机械摩擦、效率损耗和振动等问题,进而提高离心机的使用寿命、性能指标和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包括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电机、离心筒和驱动轴;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顶部,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安装在驱动轴的上部和下部,离心筒通过驱动轴与电机相连接;
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包括第一定子、吸力盘、永磁环、第一主动电磁线圈、出线孔、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其中,第一定子与永磁环通过螺栓固接,第一定子与第一位移传感器通过螺栓固接,吸力盘与驱动轴的下盘轴通过螺栓固接,转速传感器与驱动轴同轴安装,与第一定子通过螺栓固接,第一主动电磁线圈通过出线孔走线;永磁环,被配置为用于抵消离心机上的由驱动轴传递来的且与驱动轴固接的零部件的重力;第一位移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与离心机上的驱动轴的位移轴向偏差;第一电流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第一主动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
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均包括第二定子、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在同一水平面并成90°角放置;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混合式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离心机的径向位移偏差;第二定子与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分别通过螺栓固接;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由漆包铜线沿第二定子环绕而成;
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的第二主动电磁线圈都设置有八个,八个相同的第二主动电磁线圈沿径向轴对称平均分布;
每相邻两个第二主动电磁线圈串联成为一个主动电磁线圈对,即沿径向轴对称平均分布有四个结构相同的主动电磁线圈对;第二电流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第二主动电磁线圈对的电流大小,相应的,第二电流传感器也设置有四个;
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与其沿轴线成180°角的主动电磁线圈对构成一个主动电磁线圈组,即沿径向轴对称平均分布有两个结构相同的主动电磁线圈组,即每个主动电磁线圈组内部有两个主动电磁线圈对;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由磁轴承控制系统控制。
优选地,第二定子有8个磁极,8个磁极平均分布,每极相隔45°角。
优选地,电机采用永磁同步电机。
优选地,磁轴承控制系统,包括:1个控制器、2个信号处理单元、5个光耦隔离电路以及9个功率放大电路;
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光耦隔离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通过线路依次连接;
2个信号处理单元:其中一个被配置为用于处理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中的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另一个被配置为用于处理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中的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5个光耦隔离电路:其中,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配置有1个,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配置有2个,用于实现控制器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的隔离;
9个功率放大电路:其中,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配置有1个,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配置有4个,对应其主动电磁线圈对。
优选地,信号处理单元采用TL084运算放大器对信号进行运算;控制器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光耦隔离电路采用HCPL2530光耦隔离器,实现控制器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的隔离;功率放大电路的驱动芯片采用IR2101S,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开关器件采用IRF540。
此外,本发明还提到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上所述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检测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与离心机上的驱动轴的轴向位移偏差,或者通过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检测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离心机上的驱动轴的径向位移偏差,第一位移传感器或者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将位移偏差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将电压信号输出到其中一个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对电压信号进行加减、放大以及滤波处理,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运用位移PID控制算法,确定该位移方向的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的电流偏差大小;
步骤2: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每个主动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然后输出到另一个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对电流信号进行加减、放大以及滤波处理,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运用电流PID算法,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并结合光耦隔离电路将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电路,最终实现调节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的电流大小,完成离心筒各位移传感器方向的稳定悬浮;
步骤3:控制器通过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离心机转速即将进入共振区转速区间时,运用位移PID控制算法,通过增大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的静态电流,增大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的磁阻尼,使得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的振动明显得到控制,进而使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顺利通过共振区;
步骤4:控制器通过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离心机转速已经脱离共振区转速区间时,运用位移PID控制算法,恢复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的静态电流。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利用磁悬浮轴承离心机对高速旋转过程的产生的共振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工作过程更加平稳,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功耗,且结构简单,可控性强,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动电磁线圈绕法示意图。
图5为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的极性示意图。
图6为第一径向磁轴承垂直方向控制原理图。
图7为第一径向磁轴承水平方向控制原理图。
图8为轴向磁轴承控制原理图。
图9为总体磁轴承控制系统原理图。
其中,1-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11-第一定子;13-吸力盘;111-永磁环;112-第一主动电磁线圈;113-出线孔;114-第一位移传感器;115-转速传感器;101-第二位移传感器;102-第三位移传感器;2-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3-电机;4-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5-离心筒;6-驱动轴;7-第二定子;8-第二主动电磁线圈;81-第三主动电磁线圈;82-第四主动电磁线圈;83-第五主动电磁线圈;84-第六主动电磁线圈;9-磁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包括电机3、离心筒5、驱动轴6;离心筒5通过驱动轴6与电机3相连接,驱动轴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2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4,驱动轴6的顶部安装有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1。
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1、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2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4由磁轴承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采用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3通过驱动轴6带动离心筒5高速旋转,对不同的密度的物料实施分离,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转动,磁轴承控制系统控制着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1、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2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4,在工作过程中,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1、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2、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4的实时控制,可以使得高速转子顺利通过多阶共振区,降低振动,增强旋转的平稳性。
如图2所示,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1,包括第一定子11、吸力盘13、永磁环111、第一主动电磁线圈112、出线孔113、第一位移传感器114、第一电流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115;其中,第一定子11与永磁环111通过螺栓固接,第一定子11与第一位移传感器114通过螺栓固接,吸力盘13与驱动轴6的下盘轴61固接通过螺栓固接,第一主动电磁线圈112通过出线孔113走线,第一位移传感器114实时监测下盘轴61的共振情况,当有电流通过第一主动电磁线圈112时,其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吸力盘13,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改变该作用力的大小,实现对驱动轴6的共振进行有效的控制。
如图3所示,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2与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4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其结构包括:第二定子7和八个相同的第二主动电磁线圈8;第二定子7包括磁极9,第二主动电磁线圈8由漆包铜线沿第二定子7按照一定匝数环绕而成,八个相同的第二主动电磁线圈8沿径向在同一平面内对称分布;每相邻两个主动电磁线圈组成一个主动电磁线圈对,例如第三主动电磁线圈81与第四主动电磁线圈82为一个主动电磁线圈对,第五主动电磁线圈83与第六主动电磁线圈84为另一个主动电磁线圈对,每一个主动电磁线圈对分别独立接受同一电信号控制,因此沿径向对称分布有四对结构相同的主动电磁线圈对;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与其轴对称主动电磁线圈对成一个主动电磁线圈组,例如81、82、83、84就为一个主动电磁线圈组,同一个主动电磁线圈组内的两个主动电磁线圈对从控制角度来看是相互制衡的,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驱动轴6与径向磁轴承之前存在一定的气隙,主动电磁线圈架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优化后,不仅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而且尽可能获得更大的磁通。
主动电磁线圈绕法如图4所示;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的极性如图5所示;第一径向磁轴承垂直方向控制原理如图6所示;第一径向磁轴承水平方向控制原理如图7所示;轴向磁轴承控制原理如图8所示;总体磁轴承控制系统原理如图9所示。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电机、离心筒和驱动轴;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顶部,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安装在驱动轴的上部和下部,离心筒通过驱动轴与电机相连接;
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包括第一定子、吸力盘、永磁环、第一主动电磁线圈、出线孔、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其中,第一定子与永磁环通过螺栓固接,第一定子与第一位移传感器通过螺栓固接,吸力盘与驱动轴的下盘轴通过螺栓固接,转速传感器与驱动轴同轴安装,与第一定子通过螺栓固接,第一主动电磁线圈通过出线孔走线;永磁环,被配置为用于抵消离心机上的由驱动轴传递来的且与驱动轴固接的零部件的重力;第一位移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与离心机上的驱动轴的位移轴向偏差;第一电流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第一主动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
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均包括第二定子、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在同一水平面并成90°角放置;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混合式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离心机的径向位移偏差;第二定子与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分别通过螺栓固接;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由漆包铜线沿第二定子环绕而成;
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的第二主动电磁线圈都设置有八个,八个相同的第二主动电磁线圈沿径向轴对称平均分布;
每相邻两个第二主动电磁线圈串联成为一个主动电磁线圈对,即沿径向轴对称平均分布有四个结构相同的主动电磁线圈对;第二电流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检测第二主动电磁线圈对的电流大小,相应的,第二电流传感器也设置有四个;
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与其沿轴线成180°角的主动电磁线圈对构成一个主动电磁线圈组,即沿径向轴对称平均分布有两个结构相同的主动电磁线圈组,即每个主动电磁线圈组内部有两个主动电磁线圈对;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由磁轴承控制系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定子有8个磁极,8个磁极平均分布,每极相隔45°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其特征在于:电机采用永磁同步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其特征在于:磁轴承控制系统,包括:1个控制器、2个信号处理单元、5个光耦隔离电路以及9个功率放大电路;
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光耦隔离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通过线路依次连接;
2个信号处理单元:其中一个被配置为用于处理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中的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另一个被配置为用于处理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中的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5个光耦隔离电路:其中,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配置有1个,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配置有2个,用于实现控制器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的隔离;
9个功率放大电路:其中,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配置有1个,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分别配置有4个,对应其主动电磁线圈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单元采用TL084运算放大器对信号进行运算;控制器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光耦隔离电路采用HCPL2530光耦隔离器,实现控制器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的隔离;功率放大电路的驱动芯片采用IR2101S,功率放大电路的功率开关器件采用IRF540。
6.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检测混合式轴向磁悬浮支撑轴承与离心机上的驱动轴的轴向位移偏差,或者通过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检测第一径向磁悬浮轴承和第二径向磁悬浮轴承与离心机上的驱动轴的径向位移偏差,第一位移传感器或者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将位移偏差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将电压信号输出到其中一个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对电压信号进行加减、放大以及滤波处理,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运用位移PID控制算法,确定该位移方向的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的电流偏差大小;
步骤2: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每个主动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然后输出到另一个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对电流信号进行加减、放大以及滤波处理,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运用电流PID算法,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并结合光耦隔离电路将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电路,最终实现调节每个主动电磁线圈对的电流大小,完成离心筒各位移传感器方向的稳定悬浮;
步骤3:控制器通过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离心机转速即将进入共振区转速区间时,运用位移PID控制算法,通过增大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的静态电流,增大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的磁阻尼,使得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的振动明显得到控制,进而使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顺利通过共振区;
步骤4:控制器通过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离心机转速已经脱离共振区转速区间时,运用位移PID控制算法,恢复第二主动电磁线圈的静态电流。
CN201811049783.7A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225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9783.7A CN109225670B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18/120288 WO2020052124A1 (zh) 2018-09-10 2018-12-11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9783.7A CN109225670B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5670A CN109225670A (zh) 2019-01-18
CN109225670B true CN109225670B (zh) 2019-07-19

Family

ID=6506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9783.7A Active CN109225670B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5670B (zh)
WO (1) WO20200521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5670B (zh) * 2018-09-10 2019-07-1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82951B (zh) * 2019-02-20 2023-09-1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磁悬浮离心机
CN110657159B (zh) * 2019-09-24 2021-02-19 东北大学 一种磁悬浮轴承稳定控制方法
CN111817482B (zh) * 2020-06-24 2021-12-24 库卡机器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高转速驱动装置
CN111967453B (zh) * 2020-10-22 2021-01-05 天津飞旋科技有限公司 轴承功放通道与传感器通道的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13417884B (zh) * 2021-05-28 2022-04-12 海拓宾未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平轴磁悬浮的纯无油空气悬浮压缩机
CN114136616A (zh) * 2021-11-26 2022-03-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磁悬浮压缩机及其轴承检测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CN114618692A (zh) * 2022-03-11 2022-06-14 海门海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磁悬浮离心机
CN115382671B (zh) * 2022-08-25 2024-04-02 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核酸扩增的快速预处理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1122A1 (en) * 1987-10-07 1989-04-12 Ebara Research Co., Ltd.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JPH08326750A (ja) * 1995-06-02 1996-12-10 Yaskawa Electric Corp 磁気軸受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1679492A1 (en) * 2005-01-11 2006-07-12 Mecos Traxler AG Eddy-current sensor and magnetic bearing device
CN106907393A (zh) * 2017-03-02 2017-06-30 常州市翰琪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磁悬浮电主轴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387563A (zh) * 2017-09-09 2017-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轴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97613A (zh) * 2017-09-05 2017-12-22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卧螺机两端轴承座内孔同轴度保证方法
CN207719933U (zh) * 2017-12-28 2018-08-10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电机转子中的推力盘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1582B2 (ja) * 2000-10-06 2007-08-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遠心分離機
JP4348144B2 (ja) * 2003-08-26 2009-10-21 株式会社久保田製作所 遠心分離機
CN103746609B (zh) * 2013-08-22 2016-06-29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离心机和磁悬浮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224377A (zh) * 2016-08-29 2016-12-14 解璟昊 一种磁悬浮轴承
CN107051758A (zh) * 2017-04-28 2017-08-18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磁悬浮式血液离心机
CN109225670B (zh) * 2018-09-10 2019-07-1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1122A1 (en) * 1987-10-07 1989-04-12 Ebara Research Co., Ltd.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JPH08326750A (ja) * 1995-06-02 1996-12-10 Yaskawa Electric Corp 磁気軸受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1679492A1 (en) * 2005-01-11 2006-07-12 Mecos Traxler AG Eddy-current sensor and magnetic bearing device
CN106907393A (zh) * 2017-03-02 2017-06-30 常州市翰琪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磁悬浮电主轴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97613A (zh) * 2017-09-05 2017-12-22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卧螺机两端轴承座内孔同轴度保证方法
CN107387563A (zh) * 2017-09-09 2017-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轴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7719933U (zh) * 2017-12-28 2018-08-10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电机转子中的推力盘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2124A1 (zh) 2020-03-19
CN109225670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25670B (zh)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22131B (zh) 一种转子重力卸载型磁轴承复合电机
CN104533945B (zh) 一种由轴向混合磁轴承实现转子五自由度悬浮结构
CN104265761B (zh) 一种轴-径向三自由度混合磁轴承
CN104410204A (zh) 一种新型飞轮储能装置
CN105673688B (zh) 一种自调整型五自由度磁轴承
CN107104622B (zh) 一种双绕组复合结构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方法
CN204371939U (zh) 一种由轴向混合磁轴承实现转子五自由度悬浮结构
CN209034570U (zh) 一种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医用离心机
CN103216528A (zh) 一种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
CN111075839A (zh) 新结构径向两自由度六极交流/直流混合磁轴承
CN101526107B (zh) 永磁体位于转子上的混合型轴向磁轴承
CN103939465A (zh) 一种单自由度磁轴承
CN103925293B (zh) 一种薄片转子径向混合磁轴承
CN106438693A (zh) 一种二自由度永磁偏置径向混合磁轴承
CN105864291B (zh) 磁悬浮轴承、支撑装置以及电机组件
CN101832335B (zh) 永磁偏置轴向径向磁轴承
CN106936338A (zh) 一种四自由度复合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及控制方法
CN202520777U (zh) 永磁偏置轴向磁轴承
CN206221508U (zh) 一种二自由度永磁偏置径向混合磁轴承
CN109194021A (zh) 一种五自由度交流六极主动磁轴承支承的电主轴
CN108808916A (zh) 一种新型的三自由度永磁型无轴承电机
CN206533262U (zh) 一种单绕组无轴承无刷直流电机
CN114499280A (zh) 磁悬浮电机
CN104533947B (zh) 一种环状磁极结构以及具有环状磁极结构的轴向磁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