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0901A -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0901A
CN109220901A CN201811100866.4A CN201811100866A CN109220901A CN 109220901 A CN109220901 A CN 109220901A CN 201811100866 A CN201811100866 A CN 201811100866A CN 109220901 A CN109220901 A CN 109220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iangular bream
fish
feed
ecologic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08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希
戴杨鑫
林启存
冯晓宇
谢楠
马恒甲
黄辉
许宝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11008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0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0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对养殖池中放养的鱼类投喂饲料后向所述养殖池内外加碳源以提升水体内的C/N;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0%~40%,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1%~10%,所述碳源投喂量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40wt%;所述鱼类包括三角鲂,放养密度为170~230尾/亩;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增氧装置及水体搅动装置。该方法能有效地保持水体洁净,稳定总氨氮、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和磷酸盐等指标,提高三角鲂饲养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隶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鲂鳊亚科、鲂属,俗称“三角鳊”、“钱塘江塔鳊”等;是钱塘江、长江等流域重要的野生土著经济鱼类。因其具有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体大肉厚、骨刺较少、肉质嫩滑、蛋白质含量丰富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随着三角鲂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及商品鱼养殖技术的突破,已经形成规模化养殖,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密度和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养殖病害逐步严重,瓶颈制约因素逐步显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养殖水源污染、养殖池塘内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微生态失衡等,导致三角鲂池塘养殖水体水质劣化。
养殖池塘良好水质环境是保证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三角鲂池塘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大灌大排”,即通过引入新水源同时排出老化水体的方式,更换养殖池塘中的水,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解决养殖水体水质劣化的问题。但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排出的老化水将污染外部水环境,另一方面,大量引入新水源极有可能带来新的污染、病原体等病害风险。此外,采用“大灌大排”的方式,需耗费大量养殖用水,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
以生物絮团技术为核心的水体调控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问题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此项技术正在世界许多水产养殖发达国家的生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国外已有大量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借鉴。而国内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在三角鲂池塘养殖实践中并未有实用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新型水体调控方式的报道及使用实例。据国外同行的研究报道在淡水鱼养殖、虾蟹养殖及中华鳖养殖中使用生物絮团技术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及饵料利用效率;饵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将对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极高的促进作用,微生物对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利用对养殖水体的改良将为养殖环境的改善做出极大贡献,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目前尚无在三角鲂池塘养殖中进行生物絮团技术进行水体调控的公开报道和使用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目前所使用的三角鲂池塘养殖中水体调控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主要基于生物絮团原理的三角鲂养殖池塘水体调控技术。
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包括:
在对养殖池中放养的鱼类投喂饲料后向所述养殖池内外加碳源以提升水体内的C/N;
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0%~40%,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1%~10%,所述碳源投喂量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40wt%;
所述鱼类包括三角鲂,放养密度为170~230尾/亩;
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增氧装置及水体搅动装置。
该方法能有效地保持水体洁净,稳定总氨氮、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和磷酸盐等指标,提高三角鲂饲养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养殖池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养殖池;102-增氧装置;103-水体搅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包括:
在对养殖池中放养的鱼类投喂饲料后向所述养殖池内外加碳源以提升水体内的C/N;
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0%~40%,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1%~10%,所述碳源投喂量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40wt%;
所述鱼类包括三角鲂,放养密度为170~230尾/亩;
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增氧装置及水体搅动装置。
本发明以生物絮团为核心的水质调控技术,通过在养殖系统添加有机碳,平衡养殖水体中的碳氮比例,结合充足的增氧曝气,促进养殖系统内异养菌群的形成;异养细菌则利用养殖生物排出的无机氮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转化水体中的无机氮,可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以及亚硝氮高达98%~100%。
可选的,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还可以选择30%、35%或40%。
可选的,所述饲料的投喂量还可以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2%、3%、4%、5%、6%、7%、8%、9%。
可选的,所述碳源投喂量还可以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1wt%、22wt%、23wt%、24wt%、25wt%、26wt%、27wt%、28wt%或29wt%。
可选的,三角鲂放养密度还可以为180、190、200、210、220或230尾/亩。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碳源为蔗糖;
所述碳源还可以选择糖浆、小麦粉、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饲料分早晚两次投喂。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鱼类还包括滤食性和/或杂食性鱼类。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滤食性鱼类选自鲢鱼,放养密度为40~60尾/亩;
放养密度还可以选择45、50或55尾/亩;
所述滤食性鱼类还可以选择鲢鱼和/或鳙鱼。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杂食性鱼类选自罗非鱼,放养密度为80~120尾/亩;
放养密度还可以选择90、100或110尾/亩;
所述杂食性鱼类还可以选择草鱼、鲫鱼、罗非鱼、鲤鱼、鲻鱼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调控方法的个水质调控周期为每年6月初到11月底。
6月初指6月1日到6月10日;
11月底指11月20日至11月30日。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除饲料投喂间隙停止增氧1小时外,其余时间不间断曝气增氧。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水体搅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中央,所述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水体搅动装置周围。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水体搅动装置为耕水机;
可选的,所述增氧装置为纳米底增氧盘管。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养殖池面积为2~2.6亩。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养殖池长为50m~60m,宽为24m~32m;
可选的,所述养殖池长还可以为53m~57m,宽为26m~30m;
所述耕水机的功率为50W~70W,数量为1个;所述纳米底增氧盘管的直径为0.7m~0.9m,数量为16~20个。
所述耕水机的功率为60W,数量为1个;所述纳米底增氧盘管的直径为0.8m,数量为18个。
可选的,所述纳米底增氧盘管均匀分布于所述耕水机的两侧,每侧8~10个。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增氧装置与0.8KW~1.3KW功率的鼓风机相连,还可以选择0.9KW、1.0KW、1.1KW、1.2KW等;鼓风机的型号可以选择罗茨鼓风机。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所述养殖池为水泥池。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将养殖池塘加以改造,使其适于生物絮团的形成及持续发挥作用。具体方法为在1个2亩(长50米、宽26.6米)的池塘中间配备耕水机1台(70W),两侧各增加直径为0.8米的纳米底增氧盘管8个,使用1台罗茨鼓风机(1.3KW)曝气增氧。
2、在养殖系统中添加蔗糖作为外源有机碳源培育生物絮团,通过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生物絮凝过程将威胁水产健康养殖的氨氮和亚硝酸氮等祛除,同时通过底增氧及耕水机的作用使形成的生物絮团在养殖水体中充分悬浮,持续发挥作用;同时,使其成为配养鱼的饵料获得二次利用,形成鱼体蛋白,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
3、合理搭配养殖鱼类,使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及形成的菌体蛋白能充分利用。通过在亩放养量170尾/亩为的三角鲂保种池塘中混养鲢鱼40尾/亩和罗非鱼120尾/亩滤食性杂食性鱼类,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及生物絮团形成的转化去处。
4、养殖中每天早、晚各投喂蛋白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一次,每次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0.5%~5%。在饲料投喂结束后,将蔗糖溶于水后均匀泼洒于养殖水体,蔗糖使用量与每日饲料使用量的40wt%,使水体中C/N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5、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只在高温季节适时补充由于水体蒸发损失的水分,除饲料投喂间隙停止增氧1小时,其余时间不间断曝气增氧。
6、整个水质调控周期为每年6月初到11底,11月底停止饲料投喂,12月初开始气温下降,罗非鱼在杭州地区由于不能自然过冬会在天气晴好时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将其捕获;鲢鱼在来年5月三角鲂人工繁殖干塘选鱼时捕捞。
实施例2
1、将养殖池塘加以改造,使其适于生物絮团的形成及持续发挥作用。具体方法为在1个2.6亩(长60米、宽28.86米)的池塘中间配备耕水机1台(50W),两侧各增加直径为0.8米的纳米底增氧盘管10个,使用1台罗茨鼓风机(0.8KW)曝气增氧。
2、在养殖系统中添加蔗糖作为外源有机碳源培育生物絮团,通过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生物絮凝过程将威胁水产健康养殖的氨氮和亚硝酸氮等祛除,同时通过底增氧及耕水机的作用使形成的生物絮团在养殖水体中充分悬浮,持续发挥作用;同时,使其成为配养鱼的饵料获得二次利用,形成鱼体蛋白,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
3、合理搭配养殖鱼类,使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及形成的菌体蛋白能充分利用。通过在亩放养量230尾/亩为的三角鲂保种池塘中混养鲢鱼60尾/亩和罗非鱼80尾/亩滤食性杂食性鱼类,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及生物絮团形成的转化去处。
4、养殖中每天早、晚各投喂蛋白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一次,每次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0.5%~5%。在饲料投喂结束后,将蔗糖溶于水后均匀泼洒于养殖水体,蔗糖使用量与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使水体中C/N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5、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只在高温季节适时补充由于水体蒸发损失的水分,除饲料投喂间隙停止增氧1小时,其余时间不间断曝气增氧。
6、整个水质调控周期为每年6月初到11底,11月底停止饲料投喂,12月初开始气温下降,罗非鱼在杭州地区由于不能自然过冬会在天气晴好时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将其捕获;鲢鱼在来年5月三角鲂人工繁殖干塘选鱼时捕捞。
实施例3
1、将养殖池塘加以改造,使其适于生物絮团的形成及持续发挥作用。具体方法为在1个2.3亩(长55米、宽28米)的池塘中间配备耕水机1台(60W),两侧各增加直径为0.8米的纳米底增氧盘管9个,使用1台罗茨鼓风机(1.1Kw)曝气增氧。养殖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在养殖系统中添加蔗糖作为外源有机碳源培育生物絮团,通过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生物絮凝过程将威胁水产健康养殖的氨氮和亚硝酸氮等祛除,同时通过底增氧及耕水机的作用使形成的生物絮团在养殖水体中充分悬浮,持续发挥作用;同时,使其成为配养鱼的饵料获得二次利用,形成鱼体蛋白,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
3、合理搭配养殖鱼类,使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及形成的菌体蛋白能充分利用。通过在亩放养量200尾/亩为的三角鲂保种池塘中混养鲢鱼50尾/亩和罗非鱼100尾/亩滤食性杂食性鱼类,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及生物絮团形成的转化去处。
4、养殖中每天早、晚各投喂蛋白含量为35%的配合饲料一次,每次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0.5%~5%。在饲料投喂结束后,将蔗糖溶于水后均匀泼洒于养殖水体,蔗糖使用量与每日饲料使用量的30%,使水体中C/N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5、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只在高温季节适时补充由于水体蒸发损失的水分,除饲料投喂间隙停止增氧1小时,其余时间不间断曝气增氧。
6、整个水质调控周期为每年6月初到11底,11月底停止饲料投喂,12月初开始气温下降,罗非鱼在杭州地区由于不能自然过冬会在天气晴好时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将其捕获;鲢鱼在来年5月三角鲂人工繁殖干塘选鱼时捕捞。
实验例1
利用本发明在2016年6月8日至2017年5月4日在三角鲂保种塘中使用基于生物絮凝原理的水质调控技术进行水质调控,共为期330天。实验期间,保种塘放养三角鲂460尾,鲢115尾,套养罗非鱼230尾,三种鱼类的放养密度分别为:三角鲂200尾/亩、鲢50尾/亩、罗非鱼100尾/亩。
养殖用水取自钱塘江,原种场泵房将钱塘江水打进大型蓄水池沉淀后再通过二级水泵打进保种塘,养殖期间各塘保持池塘水深2米。本实验为跨年度实验,由2016年6月8日各组养殖鱼类入池养殖到2017年5月4日干塘捕捞进行鱼体测量,实验共进行330天。实验期间阴雨天及12月至次年3月停止投喂,其余时间每日早晚各投喂淡水鱼膨化配合饲料(浙江中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每日投喂量约为实验中所放养吃食性鱼类初始体重的0.5%~5%。投喂期间关闭实验组罗茨鼓风机1小时,同时,以蔗糖作为外源有机碳源进行添加,每次饲料投喂后将蔗糖溶于水后均匀泼洒于池塘水面,蔗糖的使用量与饲料投入量的30%。整个实验期间实验塘不进行换水操作,只适当补充因蒸发散失的水分。
实验结果表明:
1.整个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保持稳定,与对照塘相比实验塘减少尾水排放5544立方米,减少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为9.50千克和1.96千克。
2.提高养殖产量186.50千克,其中实验组三角鲂平均收获规格比对照组高7.06%,实验组鲢平均收获规格比对照组高50.24%,实验组罗非鱼平均收获规格比对照组高28.96%。
3.实验中实验组的平均饲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29.73%。
4.实验组水体中总氨氮、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和磷酸盐等指标平均浓度均低于对照塘水体,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平均浓度尤其明显,分别低于对照塘22.18%和40.26%。
5.实验组比对照组多投入蔗糖830.70kg折合成人民币为2325.96元;实验组耗电量折合为人民币需3583.12元比对照组的2273.68元高57.59%;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多产出的鱼类折合人民币为2346.16元;因此,在不考虑到水资源费及废水处理费的基础上,实际实验组总投入仅比对照组多1289.24元。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浙江省对工商业自备取水征收0.2元/立方米的收费标准对照塘换水使用的水资源费就需要1088.80元。若需收取污水处理费,则传统养殖模式的经济投入将进一步增加。
因此,这种基于生物絮团原理的水质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虽有一定超前性,但在需要收取水资源费,尤其是污水处理费的地区具有运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养殖池中放养的鱼类投喂饲料后向所述养殖池内外加碳源以提升水体内的C/N;
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0%~40%,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1%~10%,所述碳源投喂量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40wt%;
所述鱼类包括三角鲂,放养密度为170~230尾/亩;
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增氧装置及水体搅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蔗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分早晚两次投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还包括滤食性和/或杂食性鱼类;
可选的,所述滤食性鱼类选自鲢鱼,放养密度为40~60尾/亩;
可选的,所述杂食性鱼类选自罗非鱼,放养密度为80~120尾/亩。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方法的个水质调控周期为每年6月初到11月底。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除饲料投喂间隙停止增氧1小时外,其余时间不间断曝气增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搅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中央,所述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水体搅动装置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搅动装置为耕水机;
可选的,所述增氧装置为纳米底增氧盘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面积为2~2.6亩;
所述耕水机的功率为50W~70W,数量为1个;所述纳米底增氧盘管的直径为0.7m~0.9m,数量为16~20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为水泥池。
CN201811100866.4A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Pending CN109220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866.4A CN109220901A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866.4A CN109220901A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0901A true CN109220901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5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0866.4A Pending CN109220901A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09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2170A (zh) * 2020-08-07 2020-11-06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大型人工输水渠道的着生藻类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2315A (zh) * 2012-12-03 2013-03-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松浦镜鲤鱼种池塘高效培育方法
CN105684962A (zh) * 2015-11-17 2016-06-22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翘嘴鲌与三角鲂杂种制备方法
CN106912409A (zh) * 2017-03-10 2017-07-04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及池塘养殖模式
CN107279022A (zh) * 2017-07-12 2017-10-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7295997A (zh) * 2017-08-17 2017-10-27 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 一种生物饵料高密度混合养殖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CN107306861A (zh) * 2017-08-17 2017-11-03 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 一种生物饵料饲喂鱼类幼苗的养殖方法
KR20170135112A (ko) * 2016-05-30 2017-12-08 영어조합법인 천지연 장어 양식장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2315A (zh) * 2012-12-03 2013-03-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松浦镜鲤鱼种池塘高效培育方法
CN105684962A (zh) * 2015-11-17 2016-06-22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翘嘴鲌与三角鲂杂种制备方法
KR20170135112A (ko) * 2016-05-30 2017-12-08 영어조합법인 천지연 장어 양식장
CN106912409A (zh) * 2017-03-10 2017-07-04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及池塘养殖模式
CN107279022A (zh) * 2017-07-12 2017-10-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7295997A (zh) * 2017-08-17 2017-10-27 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 一种生物饵料高密度混合养殖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CN107306861A (zh) * 2017-08-17 2017-11-03 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 一种生物饵料饲喂鱼类幼苗的养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启存: "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池塘微生物调控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科技成果, vol. 1, pages 38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2170A (zh) * 2020-08-07 2020-11-06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大型人工输水渠道的着生藻类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4610B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4642230B (zh) 一种淡水草鱼的组合式养殖方法
CN104969886A (zh) 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
CN106489801B (zh) 一种半刺厚唇鱼全人工育苗方法
CN102440209B (zh) 一种泥鳅的孵化培育方法
CN105941315B (zh) 一种肉牛小龙虾的立体循环养殖方法
CN101204144A (zh) 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方法
CN102783439A (zh) 暗纹东方鲀三段式养殖工艺
CN104054611A (zh) 一种长鳍吻鮈苗种养殖方法
CN106035145A (zh) 药用泥鳅养殖技术
CN109601434A (zh) 一种适于小水体养殖大口黑鲈食性转化的方法
CN107494340A (zh) 一种生态养鱼方法
CN105325365A (zh) 一种中华鳖池塘养殖管理的方法
CN104285851B (zh) 利用人工生态基在池塘生态养殖日本沼虾、沙塘鳢的方法
CN105918168B (zh) 脊尾白虾盐碱水人工养殖方法
CN104885982A (zh) 一种种植莲藕套养泥鳅的方法
CN109287526A (zh) 一种金乌贼亲体驯养及提前出苗方法
CN103004662B (zh)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CN105340801A (zh) 一种蚌、鱼、虾、蟹池塘混合养殖方法
CN104488768A (zh) 一种罗氏沼虾的养殖方法
CN104705233B (zh) 一种四鼻须鲤养殖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CN102144585B (zh)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CN105360033A (zh) 一种生态高效的虾蟹混合养殖方法
CN105309355A (zh) 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
CN105360032A (zh) 一种鳜鱼、龙虾池塘高效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