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066A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19066A CN109219066A CN201710532406.8A CN201710532406A CN109219066A CN 109219066 A CN109219066 A CN 109219066A CN 201710532406 A CN201710532406 A CN 201710532406A CN 109219066 A CN109219066 A CN 109219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band
- mode
- divided
- user equipment
- mod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545229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ZDS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13084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mcs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67209 Ustilago maydis (strain 521 / FGSC 9021) CHS8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0156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MIC1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22564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mcs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调制和/或编码方式;采用上述方案,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率和频谱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4G LTE(4th Generation Long Term Evolution,第四代长期演进计划)对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调度,对同一UE,同一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无论信道如何,占用带宽如何,仅能采用一种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的调制方式,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同一种MCS的调制方式对于整带宽范围内并非能达到最大的利用率。随着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的推进,大带宽场景成为主流带宽,持续现有调度方式的劣势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同一UE,同一TB,仅能采用一种MCS的调制方式,造成的对于整带宽范围内并非能达到最大利用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并发送给基站,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子带的信道质量发送给基站;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调制和/或编码方式;采用上述方案,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eNodeB(evolved Node B,基站)侧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三、七、八、九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UE侧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系统带宽为20M,每个子带带宽为4RB(ResourceBlock,资源块)时,按照每个子带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进行MCS调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系统带宽为20M,每个子带带宽为10RB时,按照每个子带的CQI进行MCS调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系统带宽为100M,每个子带带宽为30RB时,按照每个子带的CQI进行MCS调度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eNodeB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UE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eNodeB侧的无线通信方法,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NodeB侧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由UE以子带方式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计算,并反馈给eNodeB。
信道质量可以是CQI,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体现出信道质量的参数。
eNodeB可以是接收UE发送的部分子带的信道质量,也可以是接收UE发送的全部子带的信道质量,具体可以根据UE侧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可选的,在S101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该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
对全带宽RB进行子带划分;例如,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图2中,将系统总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N-1、子带N。
其中,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通信协议包括3GPP协议、5G协议等;
例如,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为25,则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带宽也划分为25个子带;
或者,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例如,系统带宽为20M,共100RB,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25个子带需要25个MCS,系统开销较大;若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划分为10个子带,则只需10个MCS,降低了系统开销。
在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之后,且在S101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还包括:
eNodeB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其中,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UE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也即UE根据约定的生效时刻进行响应。
在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之后,才进入S101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的步骤。
其中,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的方式包括:
eNodeB采用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例如,当前子带个数为25,RB粒度较小,则eNodeB重新划分为10个子带,eNodeB将子带个数变为10、以及这10个子带的生效时刻为下一帧的信息通知UE,UE在下一帧按照新的子带划分方式(10个子带)生效。
S102: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根据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接收到UE发送N个子带的信道质量,则确定出N个子带对应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可以为MCS,也可以为调制方式,也可以为编码方式。
S103:向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依据UE的子带测量结果,将UE调度带宽,以子带为单位,选择子带内的最佳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向UE侧指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时,既包括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也包括上行调度指示信息。
eNodeB向UE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可以采用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或信令指示;除了采用DCI指示、信令指示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指示方式。
当eNodeB向UE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采用DCI指示时,在DCI中用比特位向UE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调制和/或编码方式的作用是:UE根据eNodeB发来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子带上发送上行数据。
UE根据eNodeB发来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包括:UE根据约定的比特位,对eNodeB在DCI中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并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UE侧按照eNodeB的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并将所有子带组成一个TB,并检验该TB能否通过,将检验结果反馈给eNodeB,TB检验通过则反馈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回答)给eNodeB,TB检验不通过反馈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否定回答)给eNodeB。
UE侧按照eNodeB的上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具体的,假设DCI比特内容占用格式定义为:
-子带个数5bit;
-子带0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子带1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
-子带N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N为最大支持的子带个数。
举例说明:系统最大支持25个子带时,DCI二进制码流为010100100101010010110101101011 01010 01001 01001 01000 0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时,则此时指示系统被分为10个子带(01010),子带0采用的MCS为9(01001),子带1采用的MCS为10(01010),子带2采用的MCS为11(01011)…子带8采用的MCS为8(01000),子带9采用的MCS为8(01000),其他未占用子带不解析。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同一UE、同一TB采用了不同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E侧的无线通信方法,参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侧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并发送给eNodeB,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信道质量可以是CQI,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体现出信道质量的参数。
UE可以是向eNodeB发送部分子带的信道质量,也可以是向eNodeB发送全部子带的信道质量,具体可以根据UE侧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测量计算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而成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并上报给eNodeB;
eNodeB对全带宽RB进行子带划分;例如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图2中,将系统总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N-1、子带N。
其中,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通信协议包括3GPP协议、5G协议等;
例如,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为25,则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带宽也划分为25个子带;
或者,eNodeB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例如,系统带宽为20M,共100RB,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25个子带需要25个MCS,系统开销较大;若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划分为10个子带,则只需10个MCS,降低了系统开销。
在S201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并发送给eNodeB之前,还包括:
接收eNodeB发来的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
UE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也即UE根据约定的生效时刻进行响应;
在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之后,才进入S201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并发送给eNodeB的步骤。
其中,eNodeB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的方式包括:
eNodeB采用SIB、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例如,当前子带个数为25,RB粒度较小,则eNodeB重新划分为10个子带,eNodeB将子带个数变为10、以及这10个子带的生效时刻为下一帧的信息通知UE,UE在下一帧按照新的子带划分方式(10个子带)生效。
S202:接收eNodeB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根据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可以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接收到UE发送N个子带的信道质量,则确定出N个子带对应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可以为MCS,也可以为调制方式,也可以为编码方式。
在S202接收eNodeB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子带上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根据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包括:
根据约定的比特位,对eNodeB在DCI中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并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eNodeB向UE侧指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时,既包括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也包括上行调度指示信息。
UE侧按照eNodeB的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并将所有子带组成一个TB,并检验该TB能否通过,将检验结果反馈给eNodeB,TB检验通过则反馈ACK给eNodeB,TB检验不通过反馈NACK给eNodeB。
UE侧按照eNodeB的上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具体的,假设DCI比特内容占用格式定义为:
-子带个数5bit;
-子带0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子带1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
-子带N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N为最大支持的子带个数。
举例说明:系统最大支持25个子带时,DCI二进制码流为010100100101010010110101101011 01010 01001 01001 01000 0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时,则此时指示系统被分为10个子带(01010),子带0采用的MCS为9(01001),子带1采用的MCS为10(01010),子带2采用的MCS为11(01011)…子带8采用的MCS为8(01000),子带9采用的MCS为8(01000),其他未占用子带不解析。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同一UE、同一TB采用了不同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的eNodeB和实施例二中的UE;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以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为例,包括:将系统带宽全部进行划分,划分为多个子带,信道质量采用CQI,调制和/或编码方式采用MCS来实现。应当理解的是,并不局限于此种实现方式。
参见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
eNodeB对全带宽RB进行子带划分;例如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图2中,将系统总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N-1、子带N。
其中,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通信协议包括3GPP协议、5G协议等;
例如,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为25,则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带宽也划分为25个子带;
或者,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例如,系统带宽为20M,共100RB,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25个子带需要25个MCS,系统开销较大;若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划分为10个子带,则只需10个MCS,降低了系统开销。
在S301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之后,且在S302UE测量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之前,还包括:
eNodeB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其中,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UE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也即UE根据约定的生效时刻进行响应;
在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之后,才进入S302UE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的步骤。
其中,eNodeB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的方式包括:
eNodeB采用SIB、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例如,当前子带个数为25,RB粒度较小,则eNodeB重新划分为10个子带,eNodeB将子带个数变为10、以及这10个子带的生效时刻为下一帧的信息通知UE,UE在下一帧按照新的子带划分方式(10个子带)生效。
S302:UE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
由UE以子带方式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并反馈给eNodeB。
S303:eNodeB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向UE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
eNodeB依据UE的子带测量结果,将UE调度带宽,以子带为单位,选择各子带内的最佳的MCS。
向UE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时,既包括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也包括上行调度指示信息。
eNodeB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向UE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的方式包括:
DCI指示,或信令指示;除了采用DCI指示、信令指示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指示方式。
S304:UE根据eNodeB指示的每个子带采用的MCS,对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每个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UE侧按照eNodeB的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并将所有子带组成一个TB,并检验该TB能否通过,将检验结果反馈给eNodeB,TB检验通过则反馈ACK给eNodeB,TB检验不通过反馈NACK给eNodeB。
UE侧按照eNodeB的上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其中,eNodeB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向UE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UE根据eNodeB指示的每个子带采用的MCS,对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包括:
eNodeB根据UE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在DCI中用比特位向UE侧指示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UE检测出DCI中的每个子带采用的MCS后,依据约定的比特位进行解析,并对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具体的,假设DCI比特内容占用格式定义为:
-子带个数5bit;
-子带0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子带1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
-子带N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N为最大支持的子带个数。
举例说明:系统最大支持25个子带时,DCI二进制码流为010100100101010010110101101011 01010 01001 01001 01000 0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时,则此时指示系统被分为10个子带(01010),子带0采用的MCS为9(01001),子带1采用的MCS为10(01010),子带2采用的MCS为11(01011)…子带8采用的MCS为8(01000),子带9采用的MCS为8(01000),其他未占用子带不解析。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同一UE、同一TB采用了不同的MCS。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MCS,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四
参见图5,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带宽为20M,每个子带带宽为4RB时,按照每个子带的CQI进行MCS调度的示意图;
图5中,系统带宽为20M,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24、子带25;
分别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
子带1的CQI记为CQI1、子带2的CQI记为CQI2、子带3的CQI记为CQI3、子带4的CQI记为CQI4……子带24的CQI记为CQI24、子带25的CQI记为CQI25;
eNodeB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对每个子带分别进行MCS调度,同时在DCI中用比特位指示出每个子带所采用的MCS;
给子带1指示的MCS记为MCS1、给子带2指示的MCS记为MCS2、给子带3指示的MCS记为MCS3、给子带4指示的MCS记为MCS4、……给子带24指示的MCS记为MCS24、给子带25指示的MCS记为MCS25;
UE检测出DCI后,依据约定的比特位进行解析,进而进行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解调。
此调度方式较现有技术中按照所有子带进行相同MCS调度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五
考虑到干扰的连续性及减少控制信息开销,参见图6,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带宽为20M,每个子带带宽为10RB时,按照每个子带的CQI进行MCS调度的示意图;
图6中,系统带宽为20M,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一共有10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10;
分别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
子带1的CQI记为CQI1、子带2的CQI记为CQI2……子带10的CQI记为CQI10;
eNodeB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对每个子带分别进行MCS调度,同时在DCI中用比特位指示出每个子带所采用的MCS;
给子带1指示的MCS记为MCS1、给子带2指示的MCS记为MCS2……给子带10指示的MCS记为MCS10;
UE检测出DCI后,依据约定的比特位进行解析,进而进行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解调。
此调度方式较现有技术中按照所有子带进行相同MCS调度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六
考虑大带宽时,不同子带间信道选择性衰落较大时,参见图7,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带宽为100M,每个子带带宽为30RB时,按照每个子带的CQI进行MCS调度的示意图;
图7中,系统带宽为100M,每个子带按照30个RB进行划分,一共有10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10;
分别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
子带1的CQI记为CQI1、子带2的CQI记为CQI2……子带10的CQI记为CQI10;
eNodeB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对每个子带分别进行MCS调度,同时在DCI中用比特位指示出每个子带所采用的MCS;
给子带1指示的MCS记为MCS1、给子带2指示的MCS记为MCS2……给子带10指示的MCS记为MCS10;
UE检测出DCI后,依据约定的比特位进行解析,进而进行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解调。
此调度方式较现有技术中按照所有子带进行相同MCS调度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eNodeB,请参见图8,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NodeB的示意图,该eNodeB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1、确定模块402、第一发送模块403,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由UE以子带方式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计算,并反馈给eNodeB。
信道质量可以是CQI,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体现出信道质量的参数。
eNodeB可以是接收UE发送的部分子带的信道质量,也可以是接收UE发送的全部子带的信道质量,具体可以根据UE侧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可选的,该eNodeB还包括:
划分模块404,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
对全带宽RB进行子带划分;例如,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图2中,将系统总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N-1、子带N。
划分模块404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通信协议包括3GPP协议、5G协议等;
例如,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为25,则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带宽也划分为25个子带;
或者,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例如,系统带宽为20M,共100RB,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25个子带需要25个MCS,系统开销较大;若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划分为10个子带,则只需10个MCS,降低了系统开销。
可选的,该eNodeB还包括:
通知模块405,用于在划分模块404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之后,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UE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也即UE根据约定的生效时刻进行响应。
其中,通知模块405用于采用SIB、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例如,当前子带个数为25,RB粒度较小,则划分模块404重新划分为10个子带,通知模块405将子带个数变为10、以及这10个子带的生效时刻为下一帧的信息通知UE,UE在下一帧按照新的子带划分方式(10个子带)生效。
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根据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到UE发送N个子带的信道质量,则确定模块402确定出N个子带对应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可以为MCS,也可以为调制方式,也可以为编码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向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依据UE的子带测量结果,将UE调度带宽,以子带为单位,选择子带内的最佳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向UE侧指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时,既包括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也包括上行调度指示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403向UE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可以采用DCI指示,或信令指示;除了采用DCI指示、信令指示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指示方式。
当第一发送模块403向UE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采用DCI指示时,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在DCI中用比特位向UE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调制和/或编码方式的作用是:UE根据eNodeB发来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子带上发送上行数据。
UE根据eNodeB发来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包括:UE根据约定的比特位,对eNodeB在DCI中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并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UE侧按照eNodeB的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并将所有子带组成一个TB,并检验该TB能否通过,将检验结果反馈给eNodeB,TB检验通过则反馈ACK给eNodeB,TB检验不通过反馈NACK给eNodeB。
UE侧按照eNodeB的上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具体的,假设DCI比特内容占用格式定义为:
-子带个数5bit;
-子带0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子带1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
-子带N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N为最大支持的子带个数。
举例说明:系统最大支持25个子带时,DCI二进制码流为010100100101010010110101101011 01010 01001 01001 01000 0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时,则此时指示系统被分为10个子带(01010),子带0采用的MCS为9(01001),子带1采用的MCS为10(01010),子带2采用的MCS为11(01011)…子带8采用的MCS为8(01000),子带9采用的MCS为8(01000),其他未占用子带不解析。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同一UE、同一TB采用了不同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E,请参见图9,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示意图,该UE包括:
测量模块501,用于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信道质量可以是CQI,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体现出信道质量的参数。
测量计算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而成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并上报给eNodeB;
eNodeB对全带宽RB进行子带划分;例如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图2中,将系统总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N-1、子带N。
其中,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eNodeB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通信协议包括3GPP协议、5G协议等;
例如,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为25,则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带宽也划分为25个子带;
或者,eNodeB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例如,系统带宽为20M,共100RB,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25个子带需要25个MCS,系统开销较大;若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划分为10个子带,则只需10个MCS,降低了系统开销。
可选的,该UE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03还用于在测量模块501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接收基站发来的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生效模块504,用于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也即根据约定的生效时刻进行响应;
其中,eNodeB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的方式包括:
eNodeB采用SIB、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UE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例如,当前子带个数为25,RB粒度较小,则eNodeB重新划分为10个子带,eNodeB将子带个数变为10、以及这10个子带的生效时刻为下一帧的信息通知UE,UE在下一帧按照新的子带划分方式(10个子带)生效。
第二发送模块502,用于将子带的信道质量发送给eNodeB;
可以是向eNodeB发送部分子带的信道质量,也可以是向eNodeB发送全部子带的信道质量,具体可以根据UE侧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第二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eNodeB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携带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根据UE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可以确定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eNodeB接收到UE发送N个子带的信道质量,则确定出N个子带对应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可以为MCS,也可以为调制方式,也可以为编码方式。
可选的,该UE还包括:
解调模块505,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503接收eNodeB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根据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第二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503接收eNodeB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根据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在子带上发送上行数据。
解调模块505用于根据约定的比特位,对eNodeB在DCI中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并对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eNodeB向UE侧指示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时,既包括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也包括上行调度指示信息。
UE侧按照eNodeB的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并将所有子带组成一个TB,并检验该TB能否通过,将检验结果反馈给eNodeB,TB检验通过则反馈ACK给eNodeB,TB检验不通过反馈NACK给eNodeB。
UE侧按照eNodeB的上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具体的,假设DCI比特内容占用格式定义为:
-子带个数5bit;
-子带0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子带1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
-子带N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N为最大支持的子带个数。
举例说明:系统最大支持25个子带时,DCI二进制码流为010100100101010010110101101011 01010 01001 01001 01000 0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时,则此时指示系统被分为10个子带(01010),子带0采用的MCS为9(01001),子带1采用的MCS为10(01010),子带2采用的MCS为11(01011)…子带8采用的MCS为8(01000),子带9采用的MCS为8(01000),其他未占用子带不解析。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同一UE、同一TB采用了不同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当UE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实施例七的eNodeB601,和实施例八的UE602;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为例,包括:将系统带宽全部进行划分,划分为多个子带,信道质量采用CQI,调制和/或编码方式采用MCS来实现。应当理解的是,并不局限于此种实现方式。
eNodeB 601,用于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并根据UE602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向UE602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
对全带宽RB进行子带划分;例如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划分的示意图,图2中,将系统总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分别记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子带N-1、子带N。
其中,eNodeB 601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通信协议包括3GPP协议、5G协议等;
例如,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为25,则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带宽也划分为25个子带;
或者,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例如,系统带宽为20M,共100RB,每个子带按照4个RB划分,一共有25个子带,25个子带需要25个MCS,系统开销较大;若将每个子带按照10个RB划分,划分为10个子带,则只需10个MCS,降低了系统开销。
eNodeB601还用于在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之后,且在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601之前,eNodeB601通知UE602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其中,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UE602还用于根据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也即UE602根据约定的生效时刻进行响应;
在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之后,才进入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601的步骤。
其中,eNodeB601通知UE602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的方式包括:
eNodeB601采用SIB、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UE602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例如,当前子带个数为25,RB粒度较小,则eNodeB601重新划分为10个子带,eNodeB601将子带个数变为10、以及这10个子带的生效时刻为下一帧的信息通知UE602,UE602在下一帧按照新的子带划分方式(10个子带)生效。
eNodeB601依据UE602的子带测量结果,将UE602调度带宽,以子带为单位,选择各子带内的最佳的MCS。
向UE602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时,既包括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也包括上行调度指示信息。
eNodeB601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向UE602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的方式包括:
DCI指示,或信令指示;除了采用DCI指示、信令指示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指示方式。
UE602,用于测量计算每个子带的CQI,并上报给eNodeB601;并根据eNodeB601指示的每个子带采用的MSC,对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每个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由UE602以子带方式进行信道质量的测量并反馈给eNodeB601。
UE602侧按照eNodeB601的下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并将所有子带组成一个TB,并检验该TB能否通过,将检验结果反馈给eNodeB601,TB检验通过则反馈ACK给eNodeB601,TB检验不通过反馈NACK给eNodeB601。
UE602侧按照eNodeB601的上行调度指示信息,以子带为单位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其中,eNodeB601根据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向UE602侧指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UE602根据eNodeB601指示的每个子带采用的MCS,对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包括:
eNodeB601根据UE602上报的每个子带的CQI,在DCI中用比特位向UE602侧指示出每个子带采用的MCS,UE602检测出DCI中的每个子带采用的MCS后,依据约定的比特位进行解析,并对每个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具体的,假设DCI比特内容占用格式定义为:
-子带个数5bit;
-子带0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子带1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
-子带N的调制编码方式5bit;
N为最大支持的子带个数。
举例说明:系统最大支持25个子带时,DCI二进制码流为010100100101010010110101101011 01010 01001 01001 01000 0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时,则此时指示系统被分为10个子带(01010),子带0采用的MCS为9(01001),子带1采用的MCS为10(01010),子带2采用的MCS为11(01011)…子带8采用的MCS为8(01000),子带9采用的MCS为8(01000),其他未占用子带不解析。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同一UE602、同一TB采用了不同的MCS。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当UE602占用频带较宽,信道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情况时,可以结合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MCS,达到最佳的调制、解调效果,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尤其是在5G大带宽场景下,子带间信道质量相差较大,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系统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系统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系统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系统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系统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所述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确定出所述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
所述将所述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将所述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或者,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之后,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还包括:
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所述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的方式包括:
采用系统信息块、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包括:
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用比特位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并发送给基站,所述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并发送给基站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来的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所述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根据所述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所述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所述子带上发送上行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所述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包括:
根据约定的比特位,对所述基站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并对所述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10.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所述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出所述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将所述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
所述划分模块将所述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中的子带个数包括:
将所述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划分的子带的个数与通信协议中划分子带的个数相同;
或者,根据系统开销重新划分系统带宽的子带个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在所述划分模块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之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所述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模块用于采用系统信息块、半静态调度或者信令的方式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用比特位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15.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所述子带是从系统带宽中划分的部分带宽;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子带的信道质量发送给所述基站;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子带采用的调制和/或编码方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测量模块测量子带的信道质量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来的划分子带的方式以及此种划分方式的生效时刻,所述划分子带的方式包括划分的子带个数;
生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效时刻对此种划分子带的方式生效。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调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对所述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在所述子带上发送上行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模块用于根据约定的比特位,对所述基站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所述调制和/或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并对所述子带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32406.8A CN109219066A (zh) | 2017-07-03 | 2017-07-03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PCT/CN2018/093352 WO2019007255A1 (zh) | 2017-07-03 | 2018-06-28 |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US16/628,018 US11233600B2 (en) | 2017-07-03 | 2018-06-28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volved NodeB and user equipment |
EP18827640.6A EP3629656A4 (en) | 2017-07-03 | 2018-06-28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32406.8A CN109219066A (zh) | 2017-07-03 | 2017-07-03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9066A true CN109219066A (zh) | 2019-01-15 |
Family
ID=64949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32406.8A Pending CN109219066A (zh) | 2017-07-03 | 2017-07-03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33600B2 (zh) |
EP (1) | EP3629656A4 (zh) |
CN (1) | CN109219066A (zh) |
WO (1) | WO201900725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5865A (zh) * | 2019-10-23 | 2019-12-31 | 南方科技大学 | 信号的调制方法、解调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CN112087289A (zh) * | 2019-06-14 | 2020-12-1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专网系统的数据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009A (zh) * | 2008-06-27 | 2008-10-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链路自适应方法 |
US20090129284A1 (en) * | 2007-11-20 | 2009-05-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674149A (zh) * | 2008-09-08 | 2010-03-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
CN101827389A (zh) * | 2010-03-17 | 2010-09-0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下行频域完全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
CN101841386A (zh) * | 2009-03-20 | 2010-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
US20110319068A1 (en) * | 2010-06-29 | 2011-12-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468920A (zh) * | 2010-11-01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168434A (zh) * | 2011-04-25 | 2013-06-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终端 |
US20150065108A1 (en) * | 2013-09-04 | 2015-03-0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Coordinated scheduling with adaptive muting |
CN104618928A (zh) * | 2013-11-04 | 2015-05-1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空中接口信令交互方法、lte物理层、移动通讯终端 |
US20150312929A1 (en) * | 2005-08-29 | 2015-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50381328A1 (en) * | 2012-12-27 | 2015-12-31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 Point Data Transmis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5339A (zh) | 2006-01-18 | 2007-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数据多信道传送方法及装置 |
CN101064701B (zh) * | 2006-04-26 | 2011-07-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测量导频的方法及其用户终端、系统 |
US8687566B2 (en) * | 2008-09-29 | 2014-04-01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729114B (zh) * | 2008-10-30 | 2013-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111885A (zh) * | 2009-12-23 | 2011-06-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调整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447668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前向接入信道状态用户设备的高阶调制配置方法和装置 |
JP5894105B2 (ja) * | 2013-04-04 | 2016-03-2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6304343B (zh) * | 2015-05-15 | 2019-09-13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mtc设备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7030602A1 (en) * | 2015-08-18 | 2017-02-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Beamforming training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
CN107426783B (zh) * | 2016-05-23 | 2020-01-14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消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网络设备 |
WO2018009548A1 (en) * | 2016-07-05 | 2018-01-11 | Idac Holdings, Inc. | A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ed to provide mixed services |
CN107888330B (zh) * | 2016-09-30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US10097674B2 (en) * | 2016-12-28 | 2018-10-09 | Intel Corporation | Single user OFDM with bit loa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WO2018126429A1 (en) * | 2017-01-06 | 2018-07-1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20200100219A1 (en) * | 2017-03-21 | 2020-03-26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924162B2 (en) * | 2017-05-05 | 2021-02-1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on of incremental feedback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US10742472B1 (en) * | 2019-09-06 | 2020-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babilistic amplitude shaping |
-
2017
- 2017-07-03 CN CN201710532406.8A patent/CN109219066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6-28 EP EP18827640.6A patent/EP362965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6-28 WO PCT/CN2018/093352 patent/WO2019007255A1/zh unknown
- 2018-06-28 US US16/628,018 patent/US112336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12929A1 (en) * | 2005-08-29 | 2015-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90129284A1 (en) * | 2007-11-20 | 2009-05-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296009A (zh) * | 2008-06-27 | 2008-10-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链路自适应方法 |
CN101674149A (zh) * | 2008-09-08 | 2010-03-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
CN101841386A (zh) * | 2009-03-20 | 2010-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
CN101827389A (zh) * | 2010-03-17 | 2010-09-0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下行频域完全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
US20110319068A1 (en) * | 2010-06-29 | 2011-12-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468920A (zh) * | 2010-11-01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168434A (zh) * | 2011-04-25 | 2013-06-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终端 |
US20150381328A1 (en) * | 2012-12-27 | 2015-12-31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 Point Data Transmission |
US20150065108A1 (en) * | 2013-09-04 | 2015-03-0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Coordinated scheduling with adaptive muting |
CN104618928A (zh) * | 2013-11-04 | 2015-05-1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空中接口信令交互方法、lte物理层、移动通讯终端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7289A (zh) * | 2019-06-14 | 2020-12-1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专网系统的数据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
CN110635865A (zh) * | 2019-10-23 | 2019-12-31 | 南方科技大学 | 信号的调制方法、解调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233600B2 (en) | 2022-01-25 |
EP3629656A1 (en) | 2020-04-01 |
EP3629656A4 (en) | 2021-03-03 |
WO2019007255A1 (zh) | 2019-01-10 |
US20200220651A1 (en) | 2020-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4098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CN106685587B (zh) | 下行数据信道中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
JP697633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通信装置 | |
US9924507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KR20220031014A (ko) | 다수의 송수신 지점들과의 통신을 위한 제어 정보의 송신 | |
TWI338523B (zh) | ||
US8155064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02447538B (zh) |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 |
KR102284453B1 (ko) |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141146B (zh)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
CN111224763B (zh) |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设备 | |
EP2129159A1 (en) |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 |
KR2017001753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 |
TW201701624A (zh) | 動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 |
CN102595596A (zh) | 一种csi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1758222A (zh) | 用于新无线电(nr)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 |
US20210160826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transport block b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11101960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 |
CN103460632B (zh) |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US20210352527A1 (en) | Scalable sizing of transport block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 |
CN109219066A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US10652868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2475128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KR20220166778A (ko) | Harq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 |
WO2011145454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