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4149A -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4149A
CN101674149A CN200810212312A CN200810212312A CN101674149A CN 101674149 A CN101674149 A CN 101674149A CN 200810212312 A CN200810212312 A CN 200810212312A CN 200810212312 A CN200810212312 A CN 200810212312A CN 101674149 A CN101674149 A CN 101674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grade
base station
actual
travelling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2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4149B (zh
Inventor
许进
徐俊
王锦山
胡留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2123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41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00842 priority patent/WO20100256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4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4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包括:基站和移动台在本地预存虚拟MCS表,每次传输前从所述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基站从所述实际的MCS表中为所述移动台选择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并发送携带有本次传输MCS信息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给所述移动台;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所述实际的MCS表中的位置信息;移动台接收所述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后,根据其中的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本发明既能减少控制信令的开销,又能提高MCS选择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里,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无线信道变化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集(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基站侧根据用户瞬时信道质量状况和目前资源选择最合适的下行链路调制和编码方式。
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s,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以及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等系统使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方案来代替功率控制(PC),充分地利用了基站的发射功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处于有利位置的用户和信道条件好时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传输速率,而在信道条件差时又不提高功率,不会增加对其他用户和小区的干扰。
AMC利用衰落信道在相关衰落之间信道特性不变,通过对当前信道质量的测量,实时改变系统的编码调制方式使系统的吞吐量达到最大。一个完整的AMC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首先基站A向移动台B发射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信号,移动台B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测算出当前时刻的信道质量;接着移动台B依据一定的方式将当前时刻的信道质量上报给基站A;最后,基站A根据此信道质量报告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方式向移动台B发送数据。其中,频谱效率,即调制阶数码率积(Modulation order Product code Rate,简称为MPR)是由信道质量决定的,信道质量越好,MPR值越高,信道质量越差,MPR值越低。
移动台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e,SNR)信息,也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等。CQI是一种量化的信噪比,移动台根据在特定的参考时隙的时间间隔内反馈的CQI,需要保证传输块差错概率要小于某一特定值(例如在3GPP中差错概率要小于10%),每一个CQI值都有唯一的一个编码调制方式MCS和一定范围的SNR区间与之对应,当CQI值从小到大变化时,对应的MCS等级也会从小到大发生变化。在3GPP系统中,移动台向基站上报的CQI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带宽的CQI,用于反映整个带宽上的信道质量;另外一种是子带CQI(sub-band CQI),用于反映在某些特定频带上的信道质量,例如best-M CQI反馈的就是最好的M个子频带上的信道质量;全带宽CQI的反馈周期通常比子带CQI的要长,子带CQI通常采用差分CQI的形式上报给基站。
下行传输控制信息是指基站用以告知移动台下行传输数据格式的信令,一般来说下行传输控制信息包括了MCS信息,物理资源指示信息或传输块大小信息,功控信息等等。
MCS表的颗粒度越细,可供选择的编码调制方式越多,AMC的方式越灵活。但是,增加MCS的颗粒度会增加信令的开销,例如16级的MCS需要4比特的信令来表示,而64级的MCS则需要6比特来表示,对于控制信道来说,由于其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因此要尽量压缩信令开销。例如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表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系统采用的是32级的MCS表,用5比特表示;而Wimax系统采用的是11级的MCS,用4比特表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既能减少控制信令的开销,又能提高MCS选择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包括:
基站和移动台在本地预存虚拟调制和编码集MCS表,每次传输前从所述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信道质量信息CQI对应的MCS等级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基站从所述实际的MCS表中为所述移动台选择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并发送携带有本次传输MCS信息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给所述移动台;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所述实际的MCS表中的位置信息;
移动台接收所述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后,根据其中的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
进一步的,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将虚拟MCS表分成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子表,基站和移动台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与所述当前CQI相对应的MCS等级,将该MCS等级所在的子表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进一步的,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在虚拟MCS表中找到所述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进一步的,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当前全带宽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该全带宽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第一部分MCS等级;根据当前子带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该子带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第二部分MCS等级;所选取的第一部分MCS等级和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进一步的,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在虚拟MCS表中找到所述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第一部分MCS等级;然后在虚拟MCS表的其余部分选取若干组第二部分MCS等级,所选取的第一部分MCS等级和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进一步的,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的索引值。
进一步的,移动台根据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具体包括: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的索引值,该索引值所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进一步的,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相对于基准MCS等级的偏移值;所述偏移值为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之差,或为基准MCS等级与实际MCS等级之差;
所述基准MCS等级为虚拟MCS表中与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
进一步的,移动台根据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具体包括: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使用的MCS表中相对于基准MCS等级的偏移值;
当偏移值为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之差时,移动台用该偏移值与基准MCS等级相加得到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当偏移值为基准MCS等级与实际MCS等级之差时,移动台用基准MCS等级减去该偏移值,得到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进一步的,每次传输前还包括:
基站向移动台发射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信号,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当前时刻的CQI,并发送给基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使用虚拟MCS表,通过在颗粒度较细的虚拟MCS表中选择实际使用的MCS表,达到提高MCS选择的精度的同时,不增加控制信令开销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同等颗粒度的MCS表时,本发明中控制信令开销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一中实际使用的MCS表产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二中实际使用的MCS表产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三中实际使用的MCS表产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示例四中实际使用的MCS表产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在收发两端预存一张颗粒度较细的虚拟MCS表,在每次数据传输前,收发双方按照相同的预先定义好的规则从虚拟MCS表中选择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减少控制信令的开销,又提高MCS选择的精度。所谓虚拟MCS表,是指基站和移动台预先设置的一张颗粒度较细,包含较多等级(例如32级或64级)的MCS表,并不直接使用于产生下行传输格式;实际传输时使用的MCS表是从虚拟MCS表中挑选出来的,是虚拟MCS表的一个子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包括:
基站和移动台在本地预存虚拟MCS表,每次传输前从所述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其中,移动台和基站获知当前CQI的方法可以同现有技术,即:基站向移动台发射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信号,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当前时刻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发送给基站。
基站从所述实际的MCS表中为所述移动台(也就是上报所述当前CQI的移动台)选择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并发送携带有本次传输MCS信息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给所述的移动台,还可以一并发送本次传输的数据;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所述实际的MCS表中的位置信息,如在所述实际使用的MCS表中的位置索引,或是对于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的位置偏移量等;
移动台接收所述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后,根据其中的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用MCS;如果基站一并发送了数据,移动台可以在获知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用MCS后,使用该MCS和其它下行传输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其中,移动台向基站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e,SNR)信息,也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等。
需要指出的是,移动台和基站虽然是分别选择MCS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但选择方法相同,因此所得到的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是完全相同的。
其中,移动台和基站在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信道质量信息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方法,具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是以下四种中的任一种:
方法一:移动台和基站将虚拟MCS表分成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子表;基站和移动台根据所述当前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与所述当前CQI相对应的MCS等级,将该MCS等级所在的子表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方法二:移动台和基站在虚拟MCS表中找到所述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需要说明的是,所选MCS等级可以是连续分布的,也可以是非连续分布的,但收发双方必须依据相同的准则进行选取,以保证使用的是同一张本次传输中实际使用的MCS表;
方法三:移动台和基站根据当前全带宽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该全带宽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作为第一部分MCS等级;根据当前子带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该子带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作为第二部分MCS等级;所选取的第一部分MCS等级和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所选MCS等级可以是连续分布的,也可以是非连续分布的,但收发双方必须依据相同的准则进行选取;
方法四:收发双方在虚拟MCS表中找到所述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作为第一部分MCS等级;然后收发双方等间隔或近似等间隔地(实际应用时,不等间隔的选择也是可以的,只要按收发双方约定好的选择规则来选择即可)从虚拟MCS表的其余位置中选取若干组第二部分MCS等级,所选取的第一部分MCS等级和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方法三、四中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仅为区分不同方式选择出的MCS等级,不起限定作用。
通常,选取出来的MCS等级如果为连续的,则按照原先的位置排列,如果为不连续的,则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当然实际应用时也不排除按别的方式排列,只要保证收发双方所得到的实际MCS表相同即可。
(在后文中为叙述简便,将虚拟MCS表中与当前信道质量信息对应的MCS等级称为基准MCS。)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选择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信道质量信息和ACK/NACK信息综合考虑来选择合适的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或者,也可以将信道质量信息和调度方式(如持续调度,半持续调度或动态调度)信息综合考虑来选择合适的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或者也可以将信道质量信息和小区用户(如边缘小区用户或非边缘小区用户)信息综合考虑来选择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其中,基站确定本次传输所用MCS,并发送携带有MCS信息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给移动台具体可以包括: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MCS确定准则(即特定的调度算法)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为叙述简便,后文将该MCS等级称为实际MCS等级),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方式确定;
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的索引值,或计算实际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相对于基准MCS等级的偏移值,并将所述索引值或偏移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MCS信息部分的内容,通知给移动台。所述偏移值可以为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之差,也可以为基准MCS等级与实际MCS等级之差。
其中,移动台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用MCS具体可以包括: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的索引值,该索引值所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或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相对于基准MCS等级的偏移值,用该偏移值与基准MCS等级相加(当偏移值为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之差时)或用基准MCS等级减去偏移值(当偏移值为基准MCS等级与实际MCS等级之差时)得到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对应的实际MCS,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采用哪种差值作为偏移值,由移动台和基站约定好。
下面用本发明的四个应用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应用示例一中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本地的下行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基站,移动台向基站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噪比(SNR)信息,也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等。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上述信道质量信息,在虚拟MCS表中选择部分合适的MCS组成数据本次传输过程中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为叙述简便,后文将该实际的MCS表称为实际MCS表),具体包括:
将虚拟MCS表分成若干个等长度的子表;基站和移动台根据信道质量信息,在虚拟MCS表上找到相对应的MCS等级,并使用该MCS等级所在的子表作为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并将此索引值(或偏移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该索引值(或偏移值)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一中的实际MCS表通过图2所示方法从虚拟MCS表中选取:
例如,虚拟MCS表如表1所示,其中当频谱效率mpr1≤MPR<mpr2,调制阶数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mpr2≤MPR<mpr3的时候采用16阶正交幅度调制16QAM,mpr3≤MPR<mpr4的时候采用64阶正交幅度调制64QAM,mpr1、mpr2、mpr3、mpr4都是正实数,且mpr1≤mpr2≤mpr3≤mpr4。在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中,mpr1、mpr2、mpr3、mpr4分别对应的取值为0.2,1.4,2.6,5.6;CQI表如表2所示,CQI表通过频谱效率同虚拟MCS表建立起对应关系,即一个CQI值对应虚拟MCS表中一个MCS等级。
表1、虚拟MCS表
  MCS等级IMCS  调制阶数Modulation Order Qm   码率Code Rate CR
  0   2   0.1
  1   2   0.1273
  2   2   0.1545
  3   2   0.1818
  4   2   0.2091
  5   2   0.2364
  6   2   0.2636
  7   2   0.2909
  8   2   0.3182
  9   2   0.3454
  10   2   0.3737
  11   2   0.4
  12   2   0.4273
  13   2   0.4545
  14   2   0.4818
  15   2   0.5091
  16   2   0.5364
  17   2   0.5636
  18   2   0.5909
  19   2   0.6182
  20   2   0.6454
  21   2   0.6737
  22   4   0.35
  23   4   0.3687
  24   4   0.3875
  25   4   0.4062
  26   4   0.425
  27   4   0.4437
  28   4   0.4625
  29   4   0.4812
  30   4   0.5
  31   4   0.5187
  32   4   0.5375
  33   4   0.5562
  34   4   0.575
  35   4   0.5937
  36   4   0.6125
  37   4   0.6312
  38   6   0.4333
  39   6   0.4525
  40   6   0.4718
  41   6   0.4910
  42   6   0.5103
  43   6   0.5295
  44   6   0.5487
  45   6   0.5679
  46   6   0.5871
  47   6   0.6064
  48   6   0.6256
  49   6   0.6449
  50   6   0.6641
  51   6   0.6833
  52   6   0.7026
  53   6   0.7218
  54   6   0.7410
  55   6   0.7602
  56   6   0.7795
  57   6   0.7987
  58   6   0.8179
  59   6   0.8372
  60   6   0.8564
  61   6   0.8756
  62   6   0.8949
  63   6   0.9141
表2、CQI表
 CQI等级   频谱效率
  0   超出范围
  1   0.2013
  2   0.2844
  3   0.3770
  4   0.6016
  5   0.8770
  6   1.1758
  7   1.4766
  8   1.9141
  9   2.4063
  10   2.7305
  11   3.3223
  12   3.9023
  13   4.5234
  14   5.1152
  15   5.5547
本应用示例中,将虚拟MCS表分成若干个等长度的子表,如图2所示分为4个子表,每个子表有16个条目(MCS等级)。基站和移动台根据信道质量信息CQI,在虚拟MCS表上找到相对应的MCS等级,并使用该MCS等级所在子表作为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如图2所示,CQI等级为7,其MPR为1.4766,其对应的MCS等级为23,选中的MCS子表为子表2。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调度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为21,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Index为5,用二进制表示为0101,基站将此索引值Index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索引值Index为0101,在实际MCS表中获取该索引值对应的MCS,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二中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本地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基站,移动台向基站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噪比(SNR)信息,也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等。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上述信道质量信息,在虚拟MCS表中选择部分合适的MCS组成数据传输过程中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具体包括:
收发双方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信道质量信息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组成实际MCS表。所选MCS等级可以是连续分布的,也可以非连续分布,但收发双方必须依据相同的准则进行选取,以保证使用的是同一张实际MCS表;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并将此索引值(或偏移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该索引值(或偏移值)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二中实际MCS表通过图3所示方法从虚拟MCS表中选取:
例如,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其中当频谱效率mpr1≤MPR<mpr2调制阶数采用QPSK,mpr2≤MPR<mpr3的时候采用16QAM,mpr3≤MPR<mpr4的时候采用64QAM,mpr1、mpr2、mpr3、mpr4都是正实数,且mpr1≤mpr2≤mpr3≤mpr4。在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中,mpr1、mpr2、mpr3、mpr4分别对应的取值为0.2,1.4,2.6,5.6;CQI表如表2所示,CQI表通过频谱效率同虚拟MCS表建立起对应关系,即一个CQI值对应虚拟MCS表中一个MCS等级。
收发双方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信道质量信息CQI对应的MCS等级,如图3所示,CQI等级为7,其MPR为1.4766,其对应的MCS等级为23。以第23MCS等级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如图3所示,向前选取16个MCS等级,组成实际MCS表。所选MCS等级可以是连续分布的,也可以是非连续分布的,但收发双方必须依据相同的准则进行选取,以保证使用的是同一张实际MCS表;该表所对应的偏移值索引由大到小分别为-15,-14...,-1,0,可用0000到1111长度为4比特的16个二进制数由大到小表示。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为21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相对于基准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偏移值为-2,其对应的偏移值索引用二进制表示为1101,基站将此偏移值索引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之间的偏移值索引1101;移动台将该索引对应的偏移值-2与基准MCS等级23相加得到在实际MCS表中对应的实际MCS等级21,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三中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本地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基站,移动台向基站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噪比(SNR)信息,也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等。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上述信道质量信息,在虚拟MCS表中选择部分合适的MCS组成数据传输过程中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具体包括: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全带宽CQI,在虚拟MCS表上找到相对应的MCS子表;然后根据子带CQI在MCS子表中找到子带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组成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全带宽CQI、子带CQI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并将此索引值(或偏移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该索引值(或偏移值)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三中,实际MCS表通过图4所示方法从虚拟MCS表中选取:
例如,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其中当频谱效率mpr1≤MPR<mpr2调制阶数采用QPSK,mpr2≤MPR<mpr3的时候采用16QAM,mpr3≤MPR<mpr4的时候采用64QAM,mpr1、mpr2、mpr3、mpr4都是正实数,且mpr1≤mpr2≤mpr3≤mpr4。在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中,mpr1、mpr2、mpr3、mpr4分别对应的取值为0.2,1.4,2.6,5.6,;CQI表如表2所示,CQI表通过频谱效率同虚拟MCS表建立起对应关系,即一个CQI值对应虚拟MCS表中一个MCS等级。
收发双方在虚拟MCS表上找到全带宽CQI相对应的MCS等级;如图4所示,全带宽CQI等级为6,其MPR为1.1758,其对应的MCS等级为18。以第18级MCS等级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如图4所示,向前选取6个MCS等级;然后,收发双方在虚拟MCS表上找到子带CQI相对应的MCS等级;如图4所示,子带CQI等级为10,其MPR为2.7305,其对应的MCS等级为39。以第39级MCS等级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如图4所示,向前选取10个MCS等级;共同组成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全带宽CQI、子带CQI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并将此索引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在实际MCS表中相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四中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本地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反馈给基站,移动台向基站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噪比(SNR)信息,也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等。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上述信道质量信息,在虚拟MCS表中选择部分合适的MCS组成数据传输过程中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具体包括:
收发双发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信道质量信息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第一部分MCS等级;然后收发双方等间隔或近似等间隔地在虚拟MCS表的其余位置中选取若干组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收发双方所用的实际的MCS表。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并将此索引值(或偏移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或偏移值),该索引值(或偏移值)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四中,实际MCS表通过图5所示方法从虚拟MCS表中选取:
例如,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其中当频谱效率mpr1≤MPR<mpr2调制阶数采用QPSK,mpr2≤MPR<mpr3的时候采用16QAM,mpr3≤MPR<mpr4的时候采用64QAM,mpr1、mpr2、mpr3、mpr4都是正实数,且mpr1≤mpr2≤mpr3≤mpr4。在表1所示的虚拟MCS表中,mpr1、mpr2、mpr3、mpr4分别对应的取值为0.2,1.4,2.6,5.6;CQI表如表2所示,CQI表通过频谱效率同虚拟MCS表建立起对应关系,即一个CQI值对应虚拟MCS表中一个MCS等级。
收发双方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信道质量信息CQI对应的MCS等级,如图5所示,CQI等级为7,其MPR为1.4766,其对应的MCS等级为23。以第23MCS等级为基准,前后(或仅向前,或仅向后)各选取一定数目的MCS等级,如图5所示,向前选取8个MCS等级;然后在虚拟MCS表上其余部分均匀取4组共8个MCS等级(实际应用时,每组所包含的MCS等级的数量不一定相等,只要收发双方约定好一样的规则即可),例如取虚拟MCS等级为0,1,40,41,51,52,62,63的MCS,按虚拟MCS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共同组成收发双发所用的实际的MCS表。
基站根据移动台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MCS确定准则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传输使用的实际MCS等级。基站计算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并将此索引值作为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内容,通知给移动台。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实际MCS等级在实际MCS表中的索引值,在实际MCS表中相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移动台使用所述的MCS和其它控制信息解调下行数据。
需要指出,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实例而已,其中虚拟MCS表格并不限定于64级,CQI表也不局限于16级等某一特定情况,从虚拟MCS表中获得实际MCS表的具体方式也不局限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四种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具体数值也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精神实质而已,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及实质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产生其它实施例,但这些基于本发明精神及实质的实施例也应该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包括:
基站和移动台在本地预存虚拟调制和编码集MCS表,每次传输前从所述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信道质量信息CQI对应的MCS等级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基站从所述实际的MCS表中为所述移动台选择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并发送携带有本次传输MCS信息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给所述移动台;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所述实际的MCS表中的位置信息;
移动台接收所述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后,根据其中的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将虚拟MCS表分成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子表,基站和移动台在虚拟MCS表中找到与所述当前CQI相对应的MCS等级,将该MCS等级所在的子表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在虚拟MCS表中找到所述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根据当前全带宽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该全带宽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第一部分MCS等级;根据当前子带CQI在虚拟MCS表中找到该子带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第二部分MCS等级;所选取的第一部分MCS等级和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和移动台从虚拟MCS表中选择包含当前CQI对应的MCS在内的若干MCS等级作为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的具体方法为:
基站和移动台在虚拟MCS表中找到所述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并以此为基准,向前和/或向后选取若干MCS等级作为第一部分MCS等级;然后在虚拟MCS表的其余部分选取若干组第二部分MCS等级,所选取的第一部分MCS等级和第二部分MCS等级共同组成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
6、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的索引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台根据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具体包括: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的索引值,该索引值所对应的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8、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次传输MCS信息为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相对于基准MCS等级的偏移值;所述偏移值为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之差,或为基准MCS等级与实际MCS等级之差;
所述基准MCS等级为虚拟MCS表中与当前CQI对应的MCS等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台根据MCS信息和所述实际的MCS表获知基站所用MCS具体包括:
移动台从基站下发的下行传输控制信息中获取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在本次传输中实际使用的MCS表中相对于基准MCS等级的偏移值;
当偏移值为实际MCS等级与基准MCS等级之差时,移动台用该偏移值与基准MCS等级相加得到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当偏移值为基准MCS等级与实际MCS等级之差时,移动台用基准MCS等级减去该偏移值,得到在本次传输中实际的MCS表中本次传输所用MCS等级,该MCS即为基站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所使用的MCS。
10、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传输前还包括:
基站向移动台发射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信号,移动台通过信道测量,获得当前时刻的CQI,并发送给基站。
CN2008102123123A 2008-09-08 2008-09-08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Active CN101674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23123A CN101674149B (zh) 2008-09-08 2008-09-08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PCT/CN2009/000842 WO2010025613A1 (zh) 2008-09-08 2009-07-28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23123A CN101674149B (zh) 2008-09-08 2008-09-08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149A true CN101674149A (zh) 2010-03-17
CN101674149B CN101674149B (zh) 2012-11-14

Family

ID=41796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23123A Active CN101674149B (zh) 2008-09-08 2008-09-08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4149B (zh)
WO (1) WO2010025613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938A (zh) * 2010-03-31 201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2264099A (zh) * 2010-05-2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装置及方法
WO2012130051A1 (zh) * 2011-03-31 2012-10-04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354623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s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580788A (zh) * 2012-07-2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mcs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029108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5100690A1 (zh) * 2013-12-31 2015-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06652A1 (zh) * 2014-01-15 2015-07-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231680A (zh) * 2016-07-21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设计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US9736831B2 (en) 2013-02-06 2017-08-15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N108028721A (zh) * 2015-09-23 2018-05-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电会话的建立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9219066A (zh) * 2017-07-03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787711A (zh) * 2017-11-15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cs索引表格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0708112B2 (en) 2018-01-12 2020-07-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indic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5099173A1 (ja) * 2013-12-27 2017-03-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10291378B1 (en) * 2018-04-05 201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alternative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s
CN113574889B (zh) 2019-03-14 2024-01-1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环路整形信息的信令和语法
CN113632469B (zh) * 2019-03-23 2022-12-1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默认的环内整形参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0556B2 (ja) * 2003-04-04 2006-12-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WO2006059565A1 (ja) * 2004-11-30 2008-06-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における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671771B2 (ja) * 2005-06-10 2011-04-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751368B2 (en) * 2006-05-01 2010-07-06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CQI feedback to a transmitter station in a closed-loop MIMO system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0399A1 (zh) * 2010-03-31 2011-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1826938B (zh) * 2010-03-31 2013-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1826938A (zh) * 2010-03-31 201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终端及系统
US8917794B2 (en) 2010-03-31 2014-12-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ervice information
CN102264099B (zh) * 2010-05-28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装置及方法
CN102264099A (zh) * 2010-05-2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装置及方法
WO2012130051A1 (zh) * 2011-03-31 2012-10-04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3444116A (zh) * 2011-03-31 2013-12-11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US9509463B2 (en) 2011-03-31 2016-11-29 Beijing Nufront Mobil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link self-adapt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54623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s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546234B (zh) * 2012-07-13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s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580788A (zh) * 2012-07-2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mcs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596052B2 (en) 2012-07-27 2017-03-14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MCS indication information
US10182432B2 (en) 2012-08-24 2019-01-15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WO2014029108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609704B2 (en) 2012-08-24 2020-03-31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US9648601B2 (en) 2012-08-24 2017-05-09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US11864201B2 (en) 2012-08-24 2024-01-02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CN110061811A (zh) * 2012-08-24 2019-07-26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967872B2 (en) 2012-08-24 2018-05-08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US10939426B2 (en) 2012-08-24 2021-03-02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US11503584B2 (en) 2012-08-24 2022-11-15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set of legacy or aggressive CQI table and legacy or aggressive MCS table
US9736831B2 (en) 2013-02-06 2017-08-15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WO2015100690A1 (zh) * 2013-12-31 2015-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06652A1 (zh) * 2014-01-15 2015-07-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028721A (zh) * 2015-09-23 2018-05-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电会话的建立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8028721B (zh) * 2015-09-23 2020-12-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电会话的建立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WO2018014656A1 (zh) * 2016-07-21 2018-01-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设计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CN106231680A (zh) * 2016-07-21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设计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US11233600B2 (en) 2017-07-03 2022-01-25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volved NodeB and user equipment
CN109219066A (zh) * 2017-07-03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787711A (zh) * 2017-11-15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cs索引表格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787711B (zh) * 2017-11-15 202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cs索引表格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0708112B2 (en) 2018-01-12 2020-07-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indic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US11184211B2 (en) 2018-01-12 2021-11-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indic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US11641302B2 (en) 2018-01-12 2023-05-0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indic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149B (zh) 2012-11-14
WO2010025613A1 (zh) 201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4149B (zh)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US108871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user downlink cellular system
US11291016B2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CN101388744B (zh)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
CN102037697B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7294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调度方法、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048963B (zh) 用于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确定信道质量和执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2467B (zh) 无线网络中的自适应调制
CN103152754B (zh) 一种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02271389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223720B (zh) 一种在pusch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69902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07028169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a base station, a user terminal and a network therefor
CN101009675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01953215A (zh) 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00767A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0761A (zh) Lte调度中确定mcs的方法
CN101247163A (zh) 获取cqi的方法和装置及sinr映射到cqi的方法
CN101651516B (zh) 编码调制方法和系统
CN101111083B (zh) 信道质量指数反馈方法
CN102340383A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中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1630991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终端及其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方法
CN100449959C (zh)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2625374B (zh)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
CN103023617A (zh)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