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5472A - 基站、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472A
CN102025472A CN2010102532391A CN201010253239A CN102025472A CN 102025472 A CN102025472 A CN 102025472A CN 2010102532391 A CN2010102532391 A CN 2010102532391A CN 201010253239 A CN201010253239 A CN 201010253239A CN 102025472 A CN102025472 A CN 102025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information
nak
channel
down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32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472B (zh
Inventor
竹内敬亮
片山伦太郎
山本知史
上野幸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5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4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站、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削减重发所需要的频率/时间资源量。当通过彼此不同的多个HARQ进程进行发送(801、802)(子帧T1、T2),并且需要重发的数据包(B、D)在每个进程中只存在一个时,以往是在每个进程中逐个地进行它们的重发,所以频率/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该问题,当在不同的多个HARQ进程中(801、802)存在需要重发的下行数据包(B、D)时,对这些包进行空间复用,并同时向同一终端重发(805)(子帧T3)。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构成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装置及无线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以无线通信的高速化、大容量化为目的,正在推进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无线通信方式的研发。OFDM是利用频率不同的正交的多个子载波(subcarrier)传输信息的方式,在发送侧,在频域(frequency domain)生成待传输的数据,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被变换为时域(time domain)的信号,并作为无线信号进行发送。在接收侧,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域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提取原来的信息。
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 Access)是将各个子载波分配给多个终端,并进行基于OFDM的复用,由此实现多元连接的方式。
作为采用OFDMA的蜂窝无线通信方式的标准的代表,可以列举LTE。在LTE中,基站分别按照上行、下行对被称为子帧的预先确定的每个时间区间,分配以预先确定的数量的子载波为单位的频率资源。
并且,在LTE中采用自适应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自适应调制是定义多种进行数据包发送时的调制方式及纠错编码的编码率(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根据信道状态从中选择最佳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的方式,这些最佳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的确定由基站进行。
在发送下行数据包时,在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频率资源、以及包括适用于该数据包的MCS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与该数据包相同的子帧被发送。
终端对每个子帧监视有无发给本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
结果,在具有发给本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时,终端参照该子帧的利用下行控制信息指定的频率资源,并适用利用下行控制信息指定的MCS,进行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
在不具有发给本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时,终端不在该子帧中进行下行接收处理。
在解码处理的结果为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终端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4个子帧之后向基站发送ACK,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4个子帧之后向基站发送NAK。
在从终端向基站通知了NAK的情况下,基站进行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的数据包的重发(即,重传)。
HARQ是将包分割为子包并依次发送,通过将截止到前一次的接收功率和重发时的接收功率合成、及追加纠错编码的冗余比特,在重发次数增加的同时改善解码成功的概率的重传方式。
在LTE中,存在被称为HARQ进程的概念,以便管理各个数据包的重发,基站对于一个终端能够管理最多8个HARQ进程。
由此,在发送某个数据包后,不需等待针对该包的ACK,即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在LTE中采用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对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并在同一频率/时间资源中发送,由此增大传输容量。
在MIMO中,将对多个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的MIMO称为多码字MIMO(MCW-MIMO:Multi Codeword MIMO),在LTE中最多能够对两个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
在MCW-MIMO中,两个数据包的量的MCS通过一个下行控制信息被通知给终端。
并且,MCW-MIMO的HARQ将两个数据包的量的重发作为一个HARQ进程进行管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公报日本特开2008-211411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11 Version8.6.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2 Version8.6.0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3 Version8.6.0
【非专利文献4】A.Jalali,R.Padovani,and R.Pankaj,“Data Throughput of CDMA-HDR High Efficiency-High Data Rat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reless System,”in Proceedings of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VTC),vol.3,pp.1854-1858.
在MCW-MIMO中,被空间复用的两个数据包中有可能只有一个解码成功,而另一个解码失败。
当在不同的两个以上的HARQ进程中产生上述情况时,需要重发两个以上的数据包。
并且,当存在两个以上的单入单出(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及单码字MIMO(SCW-MIMO:Single Codeword MIMO)的HARQ进程时,同样有可能需要进行两个以上的数据包的重发。但是,上述两个以上的数据包是通过不同的HARQ进程发送的,所以必须分别逐个地进行重发。
因此,即使处于能够进行两个数据包的空间复用的传输状况下,由于只能发送一个数据包,所以频率/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与此相对,作为提高系统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可以考虑对于重发包将新发送包进行空间复用并传输的方法。
但是,在这种方法中,特定的终端有可能持续占用资源而不释放,有损终端之间的发送机会的公平性。
图1是示意说明重发包和新发送包的空间复用的问题的图。
下面,使用图1具体说明上述的技术问题。
假设在某个子帧T1中,基站通过MCW-MIMO来传输数据包A和B,终端只接收完成A,而B需要重发。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在子帧T1+8中,按照MCW-MIMO传输B的重发包和新发送包C。
结果,假设终端只接收完成B,C需要重发,在子帧T1+16中,按照MCW-MIMO传输C的重发包和新发送包D。
如果持续这种状况,将导致基站每隔8个子帧就反复重发包和新发送包的MCW-MIMO发送,结果,处于对方终端持续占用资源的状态。
尤其当在多个HARQ进程中产生上述状况的情况下,由于特定的终端持续占用多个资源,所以导致向其他终端的发送机会大大减少。另外,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重传进程,则通信方式不局限于MCW-MIMO、SISO、SCW-MIMO,重传方式不局限于HARQ,能够适用各种通信方式及/或重传方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代表性的目的,可以列举削减下行信号的重发所需要的频率/时间资源量。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代表性的目的,可以列举确保终端之间的发送机会的公平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将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数据包复用,并向同一终端(同时)重发。
在本发明中,能够同时向所述同一终端发送用于分别对所述重发的多个下行信号进行解码的多个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共通地指定矩阵,该矩阵在进行分配给所述同一终端的无线资源以及所述多个下行信号的复用所需的矩阵运算时使用。并且,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具有表示针对多个数据中的各个数据的新发送还是重发的判别信息,对重发数据指定与新发送相同的数据序号,将针对该数据序号的数据的所述判别信息设定为表示重发的值,将针对其他数据序号的数据的所述判别信息设定为表示新发送的值。另外,也可以存在用于传输所述多个下行信号的多个载波,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具有用于识别所述多个下行信号中的各个下行信号的重发处理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在所述多个载波之间是被唯一赋予的。
在本发明中,能够同时向所述同一终端发送用于分别对所述重发的多个下行信号进行解码的单一的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单一的控制信号具有用于识别所述多个下行信号中的各个下行信号的重发处理的识别符。并且,也可以存在用于传输所述多个下行信号的多个载波,所述识别符在所述多个载波之间是被唯一赋予的。
另外,也可以对所述多个下行信号赋予优先度,从优先度较高者开始依次进行选择。
并且,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接收复用了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数据包、并从同一基站重发的重发信号。所述终端装置能够从所述同一基站(同时)接收用于分别对所述多个下行信号进行解码的多个控制信号。并且,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具有表示针对所述多个下行信号中的各个下行信号的新发送(initial transmission)还是重发(re-transmission)的判别信息,能够只对所述判别信息表示重发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并且,所述多个控制信号通过具有下行控制信道序号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传输,能够将参照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序号为最小的下行控制信道而传输的控制信号、进行了接收处理的重发数据的接收确认信息,承载在与利用该控制信号指定的数据序号对应的比特中,并发送给所述基站。另外,所述终端装置能够从所述同一基站同时接收用于分别对所述多个下行信号进行解码的单一的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复用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信号,并同时向同一终端重发,由此在能够进行两个数据包的空间复用的传输状况下,也能够避免只能重发一个数据包的情况,并削减重发所需要的频率/时间资源量。
并且,根据本发明,被削减的重发用资源能够分配给其他终端,所以能够确保终端之间的发送机会的公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说明重发包和新发送包的空间复用的问题的图。
图2是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LTE的无线帧的结构图。
图4是LTE的资源块的结构图。
图5是LTE的下行信道的结构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一个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新发送用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一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新发送用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重发用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11是依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步骤的终端装置中的ACK动作的示意图。
图12是不依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步骤的终端装置中的ACK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调度器的整体动作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调度器的发送对象包选择处理的具体动作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调度器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具体动作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的动作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的动作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ACK/NAK判定处理部的动作流程图。
图21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22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重发用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2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调度器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具体动作流程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的动作流程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的动作流程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ACK/NAK判定处理部的动作流程图。
图27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28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新发送用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29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重发用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3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调度器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具体动作流程图。
图31是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305发送的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3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区间的物理信道的结构图。
图33是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34是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301和3302发送的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标号说明
201a、201b基站装置
202a、202b终端装置
203网络
701基站将两个下行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并新发送给终端的步骤
702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新发送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703a基站将两个下行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并重发给终端的步骤
703b基站向终端重发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步骤
704a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重发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704b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重发的一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801基站将属于第1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并新发送给终端的步骤
802基站将属于第2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并新发送给终端的步骤
803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新发送的属于第1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804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新发送的属于第2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805基站向终端重发属于第1及第2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步骤
806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重发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1300基站的天线
1310基站的RF信号处理部
1320基站的物理层处理部
1321基站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
1322基站的下行共用信道发送处理部
1323基站的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
1330基站的L2处理部
1331基站的调度器
1332基站的发送缓冲器
1333基站的ACK/NAK判定处理部
1340基站的上位层处理部
1350基站的网络接口
1401基站的调度器选择调度对象终端的步骤
1402基站的调度器确定适用于下行数据包传输的MCS的步骤
1403基站的调度器确定在进行下行数据包传输时是否适用MIMO的步骤
1404基站的调度器确定适用于下行数据包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步骤
1405基站的调度器确定适用于下行数据包传输的频率资源的步骤
1406基站的调度器选择作为下行数据包传输的对象的数据包的步骤
1407基站的调度器生成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1408基站的调度器将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物理层处理部的步骤
1501基站的调度器搜索重发包的步骤
1502基站的调度器选择新发送包的步骤
1503基站的调度器确定重发包数量是否大于1的步骤
1504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只存在一个的重发包的步骤
1505基站的调度器进行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发包的赋予优先度的步骤
1506基站的调度器判定是否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的步骤
1507基站的调度器选择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以及在该重发包中被MIMO复用的重发包的步骤
1508基站的调度器判定是否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2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的步骤
1509基站的调度器选择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的步骤
1510基站的调度器选择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和优先度为第2位的重发包的步骤
1601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在传输属于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包时使用的层的步骤
1602基站的调度器将与属于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的步骤
1603基站的调度器将与属于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包不同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将前一次发送时的值进行比特反转后的值的步骤
1604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0的步骤
1605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1的步骤
1606基站的调度器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1607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在传输属于第2重发进程的重发包时使用的层的步骤
1608基站的调度器将与属于第2重发进程的重发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的步骤
1609基站的调度器将与属于第2重发进程的重发包不同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将前一次发送时的值进行比特反转后的值的步骤
1610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0的步骤
1611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1的步骤
1612基站的调度器生成第2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1700终端的天线
1710终端的RF信号处理部
1720终端的物理层处理部
1721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
1722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
1723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
1730终端的L2处理部
1731终端的数据再构成处理部
1732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
1740终端的上位层处理部
1801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设定为0的步骤
1802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解码的步骤
1803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通知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及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1804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保存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的值加1的步骤
1805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通知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及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1901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控制信息参照次数设定为0的步骤
1902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参照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1903a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用信息的步骤
1903b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用信息的步骤
1904a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对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进行解码的步骤
1904b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对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进行解码的步骤
1905a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1905b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1906a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用信息的步骤
1906b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用信息的步骤
1907a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对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进行解码的步骤
1907b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对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进行解码的步骤
1908a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1908b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1909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保存的下行控制信息参照次数的值加1的步骤
2001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的步骤
2002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1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2003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004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005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2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2006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007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008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1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2009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010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011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2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2012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013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014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及第2包对应的比特双方设定NAK值的步骤
2015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016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017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018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019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将ACK/NAK信息通知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的步骤
2101基站向终端重发属于第1及第2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步骤
2102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重发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2301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在传输属于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包时使用的层的步骤
2302基站的调度器将与属于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的步骤
2303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在传输属于第2重发进程的重发包时使用的层的步骤
2304基站的调度器将与属于第2重发进程的重发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的步骤
2305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0的步骤
2306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1的步骤
2307基站的调度器生成一个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2308基站的调度器生成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2401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解码的步骤
2402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通知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及ACK/NAK判定处理部的步骤
2501终端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参照下行控制信息信道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601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602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603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2604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2605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将ACK/NAK信息通知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的步骤
2701基站对属于第1HARQ进程的一个下行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并新发送给终端的步骤
2702基站对属于第2HARQ进程的一个下行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并新发送给终端的步骤
2703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新发送的属于第1HARQ进程的一个下行数据包的NAK的步骤
2704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新发送的属于第2HARQ进程的一个下行数据包的NAK的步骤
2705基站向终端重发属于第1及第2HARQ进程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步骤
2706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被重发的两个下行数据包的ACK/NAK的步骤
3001基站的调度器将第1包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的步骤
3002基站的调度器将第2包的NDI设定为1的步骤
3003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在传输属于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包时使用的层的步骤
3004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0的步骤
3005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1的步骤
3006基站的调度器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3007基站的调度器将第1包的NDI设定为1的步骤
3008基站的调度器将第2包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的步骤
3009基站的调度器选择在传输属于第2重发进程的重发包时使用的层的步骤
3010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0的步骤
3011基站的调度器将Swap设定为1的步骤
3012基站的调度器生成第2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3101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的步骤
3102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1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3103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3104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3105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2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3106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3107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3108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1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3109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3110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3111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判定第2包是否是重发包的步骤
3112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3113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3114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及第2包对应的比特双方设定NAK值的步骤
3115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1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3116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1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3117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参照第2包的解码结果的步骤
3118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对ACK/NAK信息的与第2包对应的比特设定值的步骤
3119终端的ACK/NAK判定处理部将ACK/NAK信息通知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1.帧结构
使用图2~图20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图2表示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蜂窝通信系统一般如图2所示由多个基站装置和多个终端装置构成。基站装置201a、201b分别通过有线线路与网络203连接。终端装置202a、202b分别通过无线线路与基站装置201a、201b连接,并构成能够与网络203通信的结构。
另外,基站装置201a和201b的结构及动作是相同的,所以下面统称为基站装置201。同样,将终端装置202a和202b统称为终端装置202。
下面,说明无线线路依据于LTE标准的情况,但不限于LTE。另外,关于LTE的无线线路的规格的具体内容,例如已在非专利文献1中进行了规定。
图3表示LTE的无线帧结构。
LTE的无线帧为10ms,按照将无线帧划分为十个部分后的每个子帧(1ms)来发送数据包。一个子帧又被划分为长度0.5ms、由6或7个OFDM码元构成的两个时隙,能够以时隙单位进行跳频。
图4表示LTE的资源块的结构图。
这里,将图4所示的一个时隙中由连续12个子载波构成的无线资源称为资源块(RB)。并且,将由一个OFDM码元及一个子载波构成的无线资源的最小单位称为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
图5表示LTE的物理信道的配置。
在子帧的开头由1~4个OFDM码元构成的区域(以后称为下行控制区域(downlink control region))中,配置有:通知下行控制区域占用的OFDM码元数量的物理信道、用于传输针对上行数据包发送的来自基站的ACK/NAK的物理信道、以及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息(接收下行数据包所需要的信息、发送上行数据包所需要的信息、上行发送功率指示中任一方)的物理信道。
以后,将其中用于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称为下行控制信道(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下行控制信道将由36个RE构成的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作为单位。
终端尝试进行下行控制区域中配置有下行控制信道的部分中、按照由基站赋予的终端识别序号确定的范围的解码。
结果,如果存在解码成功的CCE,就参照该CCE中包含的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以后考虑到下行数据包传输,“下行控制信息”指接收下行数据包所需要的信息。
与下行控制区域连续的直到子帧末尾的区域,能够由各个终端共通地使用,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包的物理信道被配置在该区域中。
以后,将上述物理信道称为下行共用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
基站的调度器(scheduler)将以连续的12个子载波、即RB的频率资源量作为最小单位的频率资源,分配给各个下行共用信道。
并且,例如进行1个子帧(2个时隙)为单位的时间资源的分配。因此,下行共用信道占用的资源量时常利用RB数量表示。
2.下行控制信息及通信序列
图6表示在进行数据包的MCW-MIMO传输时,从基站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下行控制信息具有资源分配信息(RB index,RB索引)、进程ID(Process ID)、Swap、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符)、MCS、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PMI(Precoder Matrix Index,预编码矩阵索引)的各个字段。
资源分配信息表示分配给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RB的数量及频率方向的位置。
进程ID是相应的数据包所属的HARQ进程的识别序号,取0~7的值(在该示例中表示为P1)。
Swap表示数据包(Packet 1、Packet 2)与MCW-MIMO的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值是0,则第1数据包与第1层、第2数据包与第2层分别对应。
并且,如果Swap的值是1,则第1数据包与第2层、第2数据包与第1层分别对应。
NDI是表示相应的数据包的发送是新发送还是重发的1比特的识别信息,在是新发送时,使相同HARQ进程中前一次发送时的NDI的比特反转,在是重发时不进行比特反转。
MCS表示适用于数据包的MCS序号。MCS序号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的表7.1.7.1-1中进行了定义。
RV表示发送在相应的数据包中进行了纠错编码的数据的哪个部分,取0~3的值。
PMI表示在将数据包空间复用时的矩阵运算(预编码)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序号。预编码矩阵序号例如在非专利文献2的表5.3.3.1.5-4及5.3.3.1.5-5中进行了定义。
在MCW-MIMO的情况下,对两个数据包分别指定了MCS、NDI及RV。
其他字段在两个数据包中是相同的。
图7表示在单一的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首先,在某个子帧T中,基站201按照MCW-MIMO向终端202发送数据包A和B,同时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A和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701)。接收到这些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ACK/NAK indication)(步骤702)。
当在步骤702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和B都是ACK的情况下,A和B的发送完成。
如图7(a)所示,在数据包A和B都是NAK的情况下,基站201在T+4之后的某个子帧T’中,与步骤701相同,按照MCW-MIMO向终端202重发数据包A和B,同时向终端20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步骤703a)。接收到这些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704a)。
如图7(b)所示,在数据包A或B任一方是NAK的情况下,基站201在T+4之后的某个子帧T”中,向终端202重发NAK的数据包。此时,也可以按照MCW-MIMO,将与重发的数据包不同的新的数据包,和重发的数据包一起发送。并且,在发送这些数据包的同时,向终端202发送进行该数据包的解码所需要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703b)。接收到这些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704b)。
图8表示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首先,在HARQ进程P1中,在某个子帧T1中,基站201按照MCW-MIMO向终端202发送数据包A和B,同时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A和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步骤801)。
另外,这里在步骤801,将数据包A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进行传输,将数据包B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进行传输。
在步骤801,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1+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803)。
另一方面,在HARQ进程P2中,在与子帧T1不同的子帧T2中,基站201按照MCW-MIMO向终端发送数据包C和D,同时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C和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步骤802)。
另外,这里在步骤802,将数据包C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进行传输,将数据包D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进行传输。
在步骤802,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2+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804)。
图9表示在步骤801和802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9(a)表示在步骤801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并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进程ID为P1,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1,第1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MCS序号及RV,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
图9(b)表示在步骤802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并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进程ID为P2,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1,第1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MCS序号及RV,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MCS序号及RV。
另外,在图9(a)和(b)中,资源分配及PMI是相同的值,但它们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当在步骤802或804的任一步骤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两个数据包都是ACK的情况下,在相应的HARQ进程中的数据包发送完成。此时,在对应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至少有一个数据包是NAK的情况下,另一个HARQ进程的动作按照步骤703a或703b进行。
下面,说明在步骤803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和B中任一个是ACK、另一个是NAK,而且在步骤804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C和D中任一个是ACK、另一个是NAK的情况。
这里,假设数据包A和C是ACK,B和D是NAK。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01在步骤803和804完成后的某个子帧T3中,按照MCW-MIMO向终端重发数据包B和D。
同时,基站201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数据包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包括进行数据包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805)。即,在步骤805发送数据包和两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这里在步骤805,以第1层传输数据包B,以第2层传输数据包D。
图10表示在步骤805发送的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在图10(a)中,分别进行如下设定:进程ID为P1,Swap为1,第1数据包的NDI为0,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对第1数据包的MCS及RV设定虚拟(dummy)的值。
在图10(b)中,分别进行如下设定:进程ID为P2,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0,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MCS序号。对第1数据包的MCS及RV设定虚拟的值。
另外,在图10(a)中,将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设定为第2数据包的字段,这是因为在LTE中,MCW-MIMO中的数据包序号在新发送时和重发时必须相同。
并且,在图10(a)中,以第1层发送第2数据包即数据包B,所以将Swap设定为1。在图10(b)中,按照相同的规则,确定数据包序号及Swap的值。
关于图10(a)和(b)的资源分配及PMI,设定相同的值。
在步骤805,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3+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806)。
在步骤806,只发送一个表示两个数据包的解码结果的2比特的ACK/NAK信息。
这里,2比特的ACK/NAK信息的生成规则如下所述。
参照在步骤805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序号较小的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而进行解码的重发包的ACK或NAK,被设定为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与相应包的数据包序号对应的比特。
在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的剩余比特,设定参照通过另一个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而进行解码的重发包的ACK或NAK。
图11示意表示在步骤805接收到图10所示的下行控制信息及数据包时的ACK/NAK信息的生成方法。
假设传输图10(a)为的下行控制信道序号比较小,对与参照图10(a)而进行解码的数据包B相符的第2数据包所对应的比特,设定数据包B的ACK或NAK,对剩余的第1数据包所对应的比特,设定数据包D的ACK或NAK。
另外,根据终端装置,有可能在一个子帧中只能接收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下面,说明这种终端装置中对步骤805的数据包及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
终端装置在子帧T3,按照下行控制信道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尝试进行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如果存在解码成功的下行控制信道,则在该时间点结束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处理。
然后,参照被解码后的一个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通过下行共用信道传输的两个数据包的解码处理。
此时,在被参照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对于一个数据包设定了正确的MCS及RV,所以能够进行该包的解码处理。
但是,对于另一个数据包设定了虚拟的MCS及RV,所以不能正确进行解码处理。
结果,关于被设定了正确的MCS及RV的包,对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与该包序号对应的比特,根据解码结果设定ACK或NAK。
并且,关于被设定了虚拟的MCS及RV的包,对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与该包序号对应的比特,始终设定NAK。
图12示意表示在步骤805接收到图10(a)所示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及数据包时的ACK/NAK信息的生成方法。
假设传输图10(a)的下行控制信道序号比较小,终端装置202只参照图10(a),只进行数据包B的解码处理。
结果,对与数据包B相符的第2数据包所对应的比特,设定数据包B的ACK或NAK,对剩余的第1数据包所对应的比特设定NAK。
这里,将图11和图12进行比较,2比特的ACK/NAK信息都是将有关数据包D的ACK或NAK设定为与第1数据包对应的比特,将有关数据包B的ACK或NAK设定为与第2数据包对应的比特。
因此,接收到2比特的ACK/NAK信息的基站装置201,对于数据包B和D能够进行下一个重发动作,而与终端装置是否在一个子帧中接收两个下行控制信息无关。
3.装置结构及动作流程
下面,使用图13~图20,说明用于实现在图8~图11中叙述的动作的基站装置201及终端装置202的结构和动作流程。
3-1.基站
图13是表示基站装置201的结构的框图。
基站装置201具有天线1300、RF处理部(RF processing unit)1310、物理层处理部(physical layer processing unit)1320、L2处理部(L2 processing unit)1330、上位层处理部(upper layer processing unit)1340、网络接口1350。
RF处理部1310是进行载波频带的信号的调制解调的处理部,例如能够采用与专利文献1的图8中的RF处理部502相同的结构。
物理层处理部1320是在物理层中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处理部,至少具有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unit)1321、下行共用信道发送处理部(downlink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 unit)1322、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323。
L2处理部1330是进行OSI参照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部,至少具有调度器1331、发送缓冲器1332和ACK/NAK判定处理部(ACK/NAK judgment unit)1333。
上位层处理部1340是进行OSI参照模型的第3层(网络层)以上层次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部。
网络接口1350是基站装置201与和网络203连接的其他装置进行通信用的接口。
图14表示调度器1331的动作流程。
调度器1331按每个子帧,从与本站连接的终端中选择成为调度对象的终端(步骤1401)。
关于终端的选择方法,例如可以考虑采用非专利文献4记述的比例公平法(proportional fairness method)。
在步骤1401完成后,对于在步骤1401选择的全部终端反复进行以下动作。
首先,确定在向该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时适用的MCS(步骤1402)、是否适用MIMO(步骤1403)、预编码矩阵(步骤1404)、以及分配给该终端的RB的频率位置和RB数量(步骤1405)。即,在1405,时间资源分配该子帧,频率资源分配该频率位置。
在进行上述确定时,参照由终端通知的信道质量和表示MIMO的空间复用程度的级别(rank)信息。
然后,调度器1331从发送缓冲器保存的发给该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包中,选择通过该子帧发送的数据包(步骤1406)。
关于步骤1406的处理的具体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在步骤1406完成后,调度器1331生成用于通知通过步骤1402、1403、1404和1405确定的MCS、是否适用MIMO、预编码矩阵和RB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1407),并通知物理层处理部1320(步骤1408)。
图15表示在步骤1406中调度器1331的数据包选择处理的动作流程。
另外,这里假设在步骤1403确定为在向该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时适用MIMO。
首先,调度器1331从发给该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包中搜索需要重发的数据包(步骤1501)。
在步骤1501的结果为不存在需要重发的待发送数据包(以后称为重发包)的情况下,选择发给该终端的新发送的数据包(步骤1502),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1501的结果为存在重发包的情况下,判定其数量是否是两个以上(步骤1503),结果,在重发包是一个的情况下,选择该重发包(步骤1504),并结束处理。另外,在步骤1504,也可以还选择一个新发送包。
在步骤1503的结果为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发包的情况下,在这些重发包之间进行优先度赋予(prioritization)(步骤1505)。这里,优先度赋予可以设定为自进行新发送的时间点起的经过时间越长,其优先度越高,也可以根据包的数据量设定优先度,还可以根据包的类型进行设定。
然后,判定是否存在在前一次发送通过步骤1505被赋予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步骤1506),在存在的情况下,选择两个该重发包(步骤1507),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1506的结果为不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存在在前一次发送通过步骤1505被赋予优先度为第2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步骤1508)。
在步骤1508的结果为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2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的情况下,由于不能一次重传优先度为第1位和为第2位的重发包,所以只选择一个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步骤1509),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1508的结果为不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2位的重发包时被实施MIMO复用的其他重发包的情况下,选择优先度为第1位和为第2位的重发包各一个(步骤1510),并结束处理。
这样,通过在重发包之间进行优先度赋予,例如能够优先重送终端应该接收的数据。
图16表示在步骤1407中调度器1331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动作流程。
调度器1331首先选择在第1重发进程中重发数据包时使用的层(步骤1601),将与该数据包对应的包序号(层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重发)(步骤1602),将另一个包序号(层序号)的NDI设定为将前一次发送时进行比特反转后的值(新发送)(步骤1603)。
当在步骤1331选择的层与在新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层相同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0(步骤1604),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1(步骤1605)。
使用按照上面所述设定的Swap、以及通过步骤1402、1403、1404、1405确定的值(RB index、Process ID、MCS、RV、PMI),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息(步骤1606)。
然后,调度器1331将在步骤1601没有被选择为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用的层,设为在第2重发进程中重发数据包时使用的层(步骤1607),将与该数据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重发)(步骤1608),将另一个包序号的NDI设定为将前一次发送时进行比特反转后的值(新发送)(步骤1609)。
当在步骤1607选择的层与在新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层相同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0(步骤1610),在不相同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1(步骤1611)。
使用按照上面所述设定的Swap、以及通过步骤1402、1403、1404、1405确定的值(RB index、Process ID、MCS、RV、PMI),生成第2下行控制信息(步骤1612)。
3-2.终端
图17是表示终端装置202的结构的框图。
终端装置202具有天线1700、RF处理部1710、物理层处理部1720、L2处理部1730、上位层处理部1740。
RF处理部1710是进行载波频带的信号的调制解调的处理部,例如能够采用与专利文献1的图9中的RF处理部602相同的结构。
物理层处理部1720是在物理层中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处理部,至少具有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unit)1721、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ception unit)1722、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unit)1723。
L2处理部1730是进行OSI参照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部,至少具有数据再构成处理部(data reassemble unit)1731和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
上位层处理部1740是进行第3层(网络层)以上层次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部。
图18表示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的每个子帧的动作流程。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在开始新的子帧的处理时,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复位为0(步骤1801),并尝试进行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步骤1802)。
结果,在存在解码成功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判定为解码得到的信息是发给自己的下行控制信息,将其内容通知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及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步骤1803),并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加1(步骤1804)。
然后,判定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是否为2,如果是1,则反复进行步骤1802。
在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是2的情况下,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通知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及ACK/NAK判定处理部(步骤1805),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1802的结果为不存在解码成功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判定为除了在此之前得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之外,不存在发给自己的下行控制信息,并进入步骤1805。
图19表示在步骤1803由下行控制信道接收部通知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时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的动作流程。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在开始新的子帧的处理时,将下行控制信息参照次数复位为0(步骤1901),并参照在步骤1803通知的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步骤1902)。
这里,在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Swap的值为0的情况下,参照上述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1数据包的MCS、NDI和RV(步骤1903a),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进行解码(步骤1904a),将其结果作为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步骤1905a)。然后,参照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2数据包的MCS、NDI和RV(步骤1906a),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进行解码(步骤1907a),将其结果作为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步骤1908a)。
另一方面,在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Swap的值为1的情况下,参照上述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2数据包的MCS、NDI和RV(步骤1903b),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进行解码(步骤1904b),将其结果作为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步骤1905b)。然后,参照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1数据包的MCS、NDI和RV(步骤1906b),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进行解码(步骤1907b),将其结果作为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步骤1908b)。
在步骤1908a或1908b完成后,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将下行控制信息参照次数加1(步骤1909)。
然后,在下行控制信息参照次数与在步骤1805由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通知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相同时,结束处理,否则返回步骤1902。
图20表示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的动作流程。
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参照在步骤1805由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通知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步骤2001),如果其值是2,则参照在步骤1803由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通知的第1下行控制信息的第1数据包的NDI,判定第1数据包是否是重发包(步骤2002)。
在步骤2002的结果为第1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003),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004)。
在步骤2002的结果为第1数据包不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参照上述第1下行控制信息的第2数据包的NDI,判定第2数据包是否是重发包(步骤2005)。
在步骤2005的结果为第2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006),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007)。
在步骤2004或2007完成后,然后参照在步骤1803由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通知的第2下行控制信息的第1数据包的NDI,判定第1数据包是否是重发包(步骤2008)。
在步骤2008的结果为第1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009),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010)。
在步骤2008的结果为第1数据包不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参照上述第2下行控制信息的第2数据包的NDI,判定第2数据包是否是重发包(步骤2011)。
在步骤2011的结果为第2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012),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013)。
在步骤2005或2011,在第2数据包不是重发包的情况下,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和表示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都设定0(步骤2014)。
在步骤2001的结果为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量为1的情况下,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015),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016)。
然后,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017),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018)。
在步骤2010、2013、2014、2018中任一步骤完成后,将通过这些步骤生成的ACK/NAK信息通知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1723(步骤2019),并结束处理。
另外,在步骤2001,判定执行针对同一无线资源的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是一个还是两个,但在包#1和#2双方都是新的包的情况下,下行控制信道为一个,并进入步骤2015~2018。因此,在下行控制信道为两个、而且包#1和#2都是新的包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情况,在步骤2014,#1和#2都是NAK。
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处理部1723针对由ACK/NAK判定处理部通知的ACK/NAK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和调制处理。
被实施这些处理后的ACK/NAK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经由RF处理部1711发送给基站装置201。
从终端装置202接收到上行控制信道的基站装置201,在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323中对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解码,将其结果得到的ACK/NAK信息通知ACK/NAK判定处理部1333。
ACK/NAK判定处理部1333参照被通知的ACK/NAK信息,将被通知了ACK的数据包从待发送队列中删除。
本实施方式在各个HARQ进程中发送两个数据包,在需要只重发其中一个数据包的情况下,能够将这些数据包的重发集约成为一个MCW-MIMO传输。因此,能够将按照MCW-MIMO传输的包的重发所需要的时间方向的资源量削减大约一半,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并且,针对不支持本发明的发送接收方式的终端,也能够对按照MCW-MIMO传输的两个数据包中的一个数据包进行解码,而且持续进行上述两个数据包的重发处理。另外,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发进程,则本实施方式对于通信方式不局限于MCW-MIMO、SISO、SCW-MIMO,对于重传方式不局限于HARQ。
B.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21~图26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201、终端装置202和网络203所构成的整体结构、以及这些设备的内部结构相同,但基站装置201和终端装置202的动作、以及在基站装置201和终端装置202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不同。
1.下行控制信息及发送序列
图21表示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21与图8相比,在下述情况时的序列不同,即:在步骤803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按照MCW-MIMO传输的两个数据包中的任一个为ACK、另一个为NAK,而且在步骤804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按照MCW-MIMO传输的两个数据包中的任一个为ACK、另一个为NAK的情况。
这里,假设将图21中的下行控制信息与数据包A和B、及C和D一起分别在不同的HARQ进程中按照MCW-MIMO传输,并且数据包A和D是ACK,B和C是NAK。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01在步骤803和804完成后的某个子帧T3,按照MCW-MIMO向终端202重发数据包B和C。
同时,基站201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B和C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步骤2101)。即,在步骤2101,发送数据包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在步骤2101,假设在第2层传输数据包B,以第1层传输数据包C。
图22表示在步骤2101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在图22中,分别进行如下设定: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1,第1数据包的进程ID为P2,第1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MCS序号及RV,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进程ID为P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
图22与图10相比,不同之处是对两个数据包分别指定进程ID。
在步骤2101,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3+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2102)。
在步骤2102,只发送一个表示两个数据包的解码结果的2比特的ACK/NAK信息。
这里,关于2比特的ACK/NAK信息,对与终端装置201在步骤2101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包序号对应的比特,设定相应数据包的ACK或NAK。
2.装置结构及动作流程
下面,使用图23~图26说明用于实现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上述动作的基站装置201及终端装置202的动作流程。
基站装置201的结构与图13相同,其中的调度器1331的动作流程与图14相同,但步骤1407中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动作与图16不同。
图23表示步骤1407中的调度器1331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动作流程。
调度器1331选择在第1重发进程中重发数据包时使用的层(步骤2301),将与该数据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步骤2302)。
并且,将在步骤2301没有被选择为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用的层,设为在第2重发进程中重发数据包时使用的层(步骤2303),将与该数据包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步骤2304)。
并且,当在步骤2301和2303确定的层都与在新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层相同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0(步骤2305)。
并且,当在步骤2301和2303确定的层都与在新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层不同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1(步骤2306)。
在步骤2305、2306中任一步骤完成后,使用通过这些步骤设定的Swap、以及通过步骤1402、1403、1404、1405(RB index、Process ID、MCS、RV、PMI)确定的值,生成一个下行控制信息(步骤2307)。
另外,在步骤2301及2303中确定的层为,只是在第1及第2重发进程中重发的数据包中的任一个数据包与在新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层不同,而另一个数据包与在新发送该数据包时使用的层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不能应对,所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生成两个控制信息(步骤2308)。
另一方面,关于终端装置202,其结构与图17相同,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及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24表示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的每个子帧的动作流程。
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处理部1721在开始新的子帧时,尝试进行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步骤2401)。
结果,在存在解码成功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将解码得到的信息判定为发给自己的下行控制信息,将其内容通知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和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步骤2402),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2401的结果为不存在解码成功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存在发给自己的下行控制信息,并结束处理。
图25表示在步骤1803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部通知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时的、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的动作流程。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在开始新的子帧时,参照在步骤1803通知的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步骤2501)。
以后,一直到完成步骤1908a或1908b为止的动作,与图19相同。
在步骤1908a或1908b完成后,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结束处理。
图26表示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的动作流程。
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601),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602)。
然后,参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1722通知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步骤2603),如果解码成功,则对ACK/NAK信息中表示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设定1,如果解码失败,则设定0(步骤2604),并结束处理。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集约多个HARQ进程的重发来进行MCW-MIMO传输时,从基站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是一个也可以,所以能够降低因控制信息的传输而产生的开销(overhead)。另外,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发进程,则本实施方式对于通信方式不局限于MCW-MIMO、SISO、SCW-MIMO,对于重传方式不局限于HARQ。
C.第3实施方式
使用图27~图31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201、终端装置202和网络203构成的整体结构、以及这些设备的内部结构相同,但基站装置201的动作、以及在基站装置201和终端装置202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不同。
1.下行控制信息及发送序列
图27表示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首先,在HARQ进程P1中,在某个子帧T1,基站201向终端202发送数据包A,同时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数据包A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步骤2701)。
在步骤2701,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1+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2703)。
另一方面,在HARQ进程P2中,在与子帧T1不同的子帧T2中,基站201向终端202发送数据包B,同时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步骤2702)。
在步骤2702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2+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2704)。
图28表示在步骤2701和步骤2702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28(a)表示在步骤2701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并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进程ID为P1,NDI为1,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MCS序号及RV。
图28(b)表示在步骤2702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并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进程ID为P2,NDI为1,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
另外,在图28(a)和(b)中,资源分配是相同的值,但它们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当在步骤2703和2704发送的ACK/NAK信息的内容都是ACK的情况下,基站201在步骤2703和2704完成后的某个子帧T3中,按照MCW-MIMO向终端202重发数据包A和B。
同时,基站201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A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包括进行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2705)。即,在步骤2705发送数据包和两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在步骤2705,假设以第1层传输数据包A,以第2层传输数据包B。
图29表示在步骤2705发送的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在图29(a)中,分别进行如下设定:进程ID为P1,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1,第1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MCS序号及RV,第2数据包的NDI为0。对第2数据包的MCS及RV设定虚拟的值。
在图29(b)中,分别进行如下设定:进程ID为P2,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0,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对第1数据包的MCS及RV设定虚拟的值。
关于图29(a)及(b)中的资源分配及PMI,设定相同的值。
在步骤2705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3+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2706)。
在步骤2706,只发送一个表示两个数据包的解码结果的2比特的ACK/NAK信息。
这里,2比特的ACK/NAK信息的生成规则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步骤806不同,将参照两个下行控制下行对第1数据包及第2数据包进行解码的结果,原样地设定为对应的比特。
2.装置结构及动作流程
用于实现在图27~图29中说明的动作的基站装置201及终端装置202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并且,关于各个构成要素的动作流程,基站装置201的调度器1331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以及终端装置202的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的动作不同,除此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30表示基站装置201的调度器1331的下行控制信息生成处理的动作流程。
调度器1331将第1重发进程中的重发包设为第1数据包,将第2重发进程中的重发包设为第2数据包。
然后,将第1数据包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将第2数据包的NDI设定为初始值(1或0)(步骤3001、3002),然后确定在重发时使用的层(步骤3003)。
当在步骤3003确定的层是第1层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0(步骤3004),否则,将Swap的值设为1(步骤3005)。
使用按照上面所述设定的NDI和Swap、以及通过步骤1402、1403、1404、1405确定的值,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息(步骤3006)。
然后,调度器1331将第1数据包的NDI设定为初始值(1或0),将第2数据包的NDI设定为与前一次发送时相同的值(步骤3007、3008),将在步骤3003没有被选择为第1数据包的重发用的层,设为在重发第2数据包时使用的层(步骤3009)。
当在步骤3009确定的层是第2层的情况下,将Swap的值设为0(步骤3010),否则,将Swap的值设为1(步骤3011)。
使用按照上面所述设定的NDI和Swap、以及通过步骤1402、1403、1404、1405确定的值,生成第2下行控制信息(步骤3012)。
终端装置202的ACK/NAK判定处理部1732的动作流程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参照图20及其说明部分)。
本实施方式当在各个HARQ进程中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情况下,能够将这些重发集约成为一个MCW-MIMO传输。因此,能够将按照SISO或SCW-MIMO传输的包的重发所需要的时间方向的资源量削减大约一半,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发进程,则本实施方式对于通信方式不局限于MCW-MIMO、SISO、SCW-MIMO,对于重传方式不局限于HARQ。
D.第4实施方式
使用图31~图34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201、终端装置202和网络203构成的整体结构、以及这些设备的内部结构相同,但基站装置201的动作、以及在基站装置201和终端装置202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不同。
图3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区间的物理信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频率不同的载波X和载波Y,例如按照与LTE相同的方式在各个载波中进行传输,由此实现与将LTE的系统频带设为2倍时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例了系统频带为2倍的情况、即载波为两个的情况,但本实施例当然也能够适用于系统频带为3倍以上的情况。
对载波X的资源块赋予识别序号101、102、…。并且,对载波Y的资源块赋予识别序号201、202、…。
另外,上述的两个载波不一定是相同的频带,例如也能够使用800MHz频带和2GHz频带的载波各一个。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201的RF处理部1310必须能够对应两种频带。
这里,说明基站装置201按照MIMO,将包A和B在图32的载波X中进行复用并发送,将包C和D在载波Y中进行复用并发送的情况。这里,设定为使在通过载波X发送包时使用的HARQ进程ID、和在通过载波Y发送包时使用的HARQ进程ID不重复。
例如,基站201对在发送包A和B时使用的HARQ进程分配P1。并且,对在发送包C和D时使用的HARQ进程分配与P1不同的P2。
图33表示在两个HARQ进程中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的序列图。
图33中的步骤3301~3304分别对应于图8中的步骤801~804。
图34表示在步骤3301和3302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34(a)表示在步骤3301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并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资源块为101,进程ID为P1,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1,第1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MCS序号及RV,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
图34(b)表示在步骤3302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并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资源块为201,进程ID为P2,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1,第1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MCS序号及RV,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MCS序号及RV。
然后,在步骤3303和步骤3304,假设数据包A和C是ACK,B和D是NAK。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01在步骤3305,按照MCW-MIMO将数据包B和D进行复用并重发给终端。同时,基站201向终端202发送包括进行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包括进行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这里在步骤3305,假设使用载波X以第1层传输数据包B,以第2层传输数据包D。
图31表示在步骤3305发送的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示例。
在图31(a)中,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资源块为101,进程ID为P1,Swap为1,第1数据包的NDI为0,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及RV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MCS序号及RV。对第1数据包的MCS及RV设定虚拟的值。
在图31(b)中,分别进行了如下设定:资源块为101,进程ID为P2,Swap为0,第1数据包的NDI为0,第2数据包的NDI为1,第2数据包的MCS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MCS序号。对第1数据包的MCS及RV设定虚拟的值。
在步骤3305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及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202,在子帧T3+4中向基站201发送ACK/NAK信息(步骤3306)。
在步骤3306发送的ACK/NAK信息,是按照与在步骤806发送的ACK/NAK信息相同的规则生成的。
用于实现以上说明的动作的基站装置201及终端装置202的动作流程,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4~图20说明的动作相同。
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使用多个载波的系统中,将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的数据彼此复用,由此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另外,如果是使用多个载波的系统,则本实施方式不限于LTE的系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限于LTE标准、MCW-MIMO、HARQ,例如,也能够适用于LTE-Advanced标准及WiMAX标准等各种通信方式及/或重传方式。

Claims (20)

1.一种基站,将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数据包复用,并向同一终端重发,并且,向所述同一终端发送用于分别对重发的所述多个下行数据包进行解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基站在进程P1中,在子帧T1中,
将数据包A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B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作为相应数据包所属的进程的识别序号的进程ID为P1,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所述子帧T1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A及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基站在进程P2中,在与子帧T1不同的子帧T2中,
将数据包C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D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进程ID为P2,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所述子帧T2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C及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及B中某一方为NAK、数据包C及D中某一方为NAK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子帧T3中,
向所述终端重发与NAK相对应的多个数据包,
选择在进程P1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对应的层序号或作为表示该包的发送是新发送还是重发的识别信息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将另一方的层序号或包序号的NDI设定为新发送,而且设定解码处理信息和虚拟值,由此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息,
将未被选择为在进程P1中的数据包的重发用的层或信道,设为在进程P2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相对应的层序号或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将另一方的层序号或包序号的NDI设定为新发送,而且将解码处理信息设定为虚拟值,由此生成第2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子帧T3中,向所述终端重发包含进行各个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息及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NAK信息的内容是数据包A及C为ACK、数据包B及D为NAK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子帧T3中,
向所述终端重发数据包B及D,
对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进程ID为P1,第1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虚拟的值,第2数据包的NDI为重发,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解码处理信息,
对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进程ID为P2,第1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虚拟的值,第2数据包的NDI为重发,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子帧T3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所述第1下行控制信息、和包含进行数据包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所述第2下行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发包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判定是否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时被复用的其他重发包,
在存在时,选择两个该重发包,
而在不存在时,判定是否存在在前一次发送优先度为第2位的重发包时被复用的其他重发包,
在存在时,只选择一个优先度为第1位的重发包,而在不存在时,选择优先度为第1位和第2位的重发包各一个。
4.一种终端,接收复用了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数据包、并从同一基站重发的重发信号,并且从所述同一基站接收用于分别对所述多个下行数据包进行解码的多个控制信号,
所述基站在进程P1中,在子帧T1中,
将数据包A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B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作为相应数据包所属的进程的识别序号的进程ID为P1,第1数据包的表示相应数据包的发送为新发送还是重发的NDI为新发送,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所述子帧T1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A及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基站在进程P2中,在与子帧T1不同的子帧T2中,
将数据包C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D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进程ID为P2,第1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所述子帧T2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C及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及B中某一方为NAK、数据包C及D中某一方为NAK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子帧T3中,
向所述终端重发与NAK相对应的多个数据包,
选择在进程P1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对应的层序号或作为表示该包的发送是新发送还是重发的识别信息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将另一方的层序号或包序号的NDI设定为新发送,由此生成第1下行控制信息,
将未被选择为在进程P1中的数据包的重发用的层或信道,设为在进程P2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相对应的层序号或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将另一方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新发送,由此生成第2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子帧T3中,在向所述终端重发了包含进行各个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所述第1下行信息及所述第2下行信息的情况下,
在子帧T3中接收到两个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终端,
将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之中、参照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序号小的下行控制信道而被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来进行解码的重发包的ACK或NAK,被设定为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与该包的数据包序号相对应的比特,对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的剩余比特,设定参照通过另一个下行控制信道而被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来进行解码的重发包的ACK或NAK,
所述终端在子帧T3’中,向所述基站发送表示两个数据包的解码结果的一个ACK/NAK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两个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对与相当于参照下行控制信道序号小的下行控制信息来进行解码的数据包B的第2数据包相对应的比特,设定数据包B的ACK或NAK,对与剩余的第1数据包相对应的比特设定数据包D的ACK或NAK。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在只接收到一个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在子帧T3中按照下行控制信道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尝试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照被解码后的一个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通过下行共用信道传输的两个数据包的解码处理,
对于被设定了正确的解码处理信息的数据包,对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与该包序号相对应的比特,根据解码结果设定ACK或NAK,对于被设定了虚拟的解码处理信息的数据包,对2比特的ACK/NAK信息中与该包序号相对应的比特总是设定NAK。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如果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数量为2,则对于第1下行控制信息及第2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每一个,
所述终端参照第1数据包的NDI判定第1数据包是否是重发包,
在第1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按照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设定为表示ACK/NAK信息中的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
所述终端参照第2数据包的NDI,在第2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按照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设定为表示ACK/NAK信息中的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
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一个ACK/NAK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如果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数量为1,则对于该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参照第1数据包的NDI判定第1数据包是否是重发包,
在第1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按照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设定为表示ACK/NAK信息中的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
所述终端参照第2数据包的NDI,在第2数据包是重发包的情况下,按照由下行共用信道接收处理部通知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设定为表示ACK/NAK信息中的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
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一个ACK/NAK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参照所通知的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
在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表示数据包序号与层序号或信道序号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参照所述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或信道进行解码,
所述终端参照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或信道进行解码,
另一方面,在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表示数据包序号与层序号或信道序号不同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参照所述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1层或信道进行解码,
所述终端参照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对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第2层或信道进行解码。
10.一种基站,将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数据包复用,并向同一终端重发,并且,向所述同一终端发送用于分别对重发的所述多个下行数据包进行解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基站在进程P1中,在子帧T1中,
将数据包A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B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作为相应数据包所属的进程的识别序号的进程ID为P1,表示第1及第2数据包与第1及第2层之间的对应关系的Swap为无,第1数据包的表示相应数据包的发送为新发送还是重发的NDI为新发送,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A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所述子帧T1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A及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基站在进程P2中,在与子帧T1不同的子帧T2中,
将数据包C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D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进程ID为P2,第1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NDI为新发送,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D的解码处理信息,
在所述子帧T2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C及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及B中某一方为NAK、数据包C及D中某一方为NAK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子帧T3中,
将与NAK相对应的多个数据包,通过分别在子帧T1及T2中进行发送的层,向所述终端重发,
选择在第1重发进程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相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
将未被选择为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用的层或信道,设为在第2重发进程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相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
由此生成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子帧T3中,向所述终端重发包含进行各个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所需要的一个下行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及D是ACK、数据包B及C是NAK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子帧T3中,
将数据包B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重发,将数据包C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重发,
对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设定:Swap为无,第1数据包的进程ID为P2,第1数据包的NDI为重发,第1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C的解码处理信息,第2数据包的进程ID为P1,第2数据包的NDI为重发,第2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为适用于数据包B的解码处理信息,
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B及C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决定的层或信道只与在第1及第2重发进程中被重发的数据包中的某一方在该数据包的新发送时使用的层或信道不同,而与另一方数据包在该数据包的新发送时使用的层或信道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基站生成两个下行控制信息。
13.一种终端,接收复用了互相独立地进行重发处理的多个下行数据包、并从同一基站重发的重发信号,并且从所述同一基站接收用于分别对所述多个下行数据包进行解码的多个控制信号,
所述基站在进程P1中,在子帧T1中,
将数据包A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B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在所述子帧T1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A及B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基站在进程P2中,在与子帧T1不同的子帧T2中,
将数据包C作为第1数据包通过第1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将数据包D作为第2数据包通过第2层或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
在所述子帧T2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进行数据包C及D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NAK信息的内容为数据包A及B中某一方为NAK、数据包C及D中某一方为NAK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子帧T3中,
将与NAK相对应的多个数据包,通过分别在子帧T1及T2中进行发送的层,向所述终端重发,
选择在第1重发进程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相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
将未被选择为第1重发进程的重发用的层或信道,设为在第2重发进程中的数据包的重发时使用的层或信道,将与该数据包相对应的包序号的NDI设定为重发,而且设定适用于要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处理信息,由此生成一个下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子帧T3中,向所述终端重发包含进行各个重发的数据包的解码所需要的一个下行信息,
在上述情况下,
所述终端对于该下行控制信息,按照第1数据包的解码结果设定为表示ACK/NAK信息中的第1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按照第2数据包的解码结果设定为表示ACK/NAK信息中的第2数据包的信息的比特,
将一个ACK/NAK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解码处理信息包括:
表示适用于数据包的MCS调制编码方案序号的MCS;和
表示发送在相应的数据包中被纠错编码后的数据的哪个部分的RV冗余版本的RV。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
资源分配信息,表示分配给相应的下行共用信道的资源块的数量及频率方向的位置;和
PMI预编码矩阵索引,表示对数据包进行空间复用时的矩阵运算或者进行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序号。
1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发送站、和与所述发送站进行数据包的发送接收的接收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站对与多个数据包相对应的每个发送进程,进行不同的时间资源的分配,
所述发送站使用所述时间资源,将与所述发送进程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站,
当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中重发至少两个以上的数据包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站对与不同的所述发送进程相对应的数据包分配单一的时间资源,
所述发送站使用所述单一的时间资源,将所述数据包重发给所述接收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站对每个所述数据包设定优先度,
所述发送站根据所述优先度,选择在所述数据包的所述重发时使用的所述时间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站按发送各个所述数据包时所分配的每个所述发送进程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在所述接收站进行从所述发送站重发的所述各个数据包的解码处理时使用,
所述发送站使用所述单一的时间资源向所述接收站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站使用多个载波进行多个所述数据包的发送,
所述发送站对使用不同的所述载波进行发送的所述数据包,赋予各自不同的发送进程识别符,
所述发送站将使用不同的所述载波进行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与各自不同的所述发送进程相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站具有收发部,该收发部按与所述数据包相对应的每个发送进程,进行从所述发送站发送的多个所述数据包的接收处理,
所述收发部在接收从所述发送站重发的、与不同的所述发送进程相对应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数据包的情况下,使用单一的时间资源,进行从所述无线基站重发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数据包的接收处理。
CN2010102532391A 2009-09-14 2010-08-12 基站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1617/2009 2009-09-14
JP2009211617A JP5271213B2 (ja) 2009-09-14 2009-09-14 基地局、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472A true CN102025472A (zh) 2011-04-20
CN102025472B CN102025472B (zh) 2013-10-30

Family

ID=4341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32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472B (zh) 2009-09-14 2010-08-12 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77682B2 (zh)
EP (1) EP2296304A3 (zh)
JP (1) JP5271213B2 (zh)
CN (1) CN1020254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2840A1 (zh) * 2011-04-22 2012-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3169782A (zh) * 2018-12-05 2021-07-23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5978A (ko) * 2007-11-22 2010-07-2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장치,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 방법
WO2011065695A2 (ko) * 2009-11-27 2011-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US9398539B2 (en) * 2010-10-21 2016-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multiple node system
CN102594522A (zh) * 2012-03-21 2012-07-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天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WO2014067090A1 (en) * 2012-10-31 2014-05-0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of data from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for a switching operation
CN104243105B (zh) * 2013-06-17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单射频多进多出mimo传输可靠性方法及装置
US9608774B2 (en) 2013-10-03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HARQ repetition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KR102214648B1 (ko) * 2014-06-25 2021-02-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및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55400B (zh) * 2015-04-03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215371B2 (ja) * 2016-02-05 2017-10-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339902B1 (ko) * 2017-05-02 2021-12-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0875804B (zh) * 2018-09-04 2021-04-0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1988112A (zh) * 2019-05-23 2020-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1102708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848787B2 (en) * 2020-01-02 2023-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for a base station and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US12016027B2 (en) 2020-02-25 2024-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olidated feedback indication and feedback transmis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8825A (en) * 1995-11-29 1998-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in a cable telephony system
US20030098992A1 (en) * 2001-10-31 2003-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515094A (zh) * 2001-04-11 2004-07-21 ����ͨѶ�ɷ����޹�˾ 用于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37273A (zh) * 2007-02-02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小区专用信道状态使用hsdpa对应的重传控制方法
CN101414901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 hsdpa系统中下行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21564A (zh) * 2008-02-25 2009-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下行重传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595A (en) * 1983-10-03 1985-04-09 At&T Bell Laboratories Modified time-division transmission technique for digital mobile radio systems
JP2001148650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無線基地局
SE524201C2 (sv) * 2002-12-17 2004-07-06 Lars-Berno Fredriksson Anordning vid distribuerat styr- och övervakningssystem
WO2006070465A1 (ja) * 2004-12-28 2006-07-06 Fujitsu Limited 再送制御装置
WO2006134666A1 (ja) * 2005-06-17 2006-12-21 Fujitsu Limited 無線アクセス方法並び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US8072929B2 (en) * 2006-01-03 2011-12-06 Amosmet Investments Llc Method, apparatus, software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TWI623209B (zh) * 2006-02-03 2018-05-01 內數位科技公司 每時間間隔支援多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程序方法及系統
ES2544751T3 (es) * 2006-10-31 2015-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en sistema MIMO de multiplexación espacial
JP4835465B2 (ja) 2007-02-26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
WO2009041034A1 (ja) * 2007-09-27 2009-04-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430470B1 (ko) * 2008-01-04 2014-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재전송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8825A (en) * 1995-11-29 1998-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in a cable telephony system
CN1515094A (zh) * 2001-04-11 2004-07-21 ����ͨѶ�ɷ����޹�˾ 用于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030098992A1 (en) * 2001-10-31 2003-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237273A (zh) * 2007-02-02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小区专用信道状态使用hsdpa对应的重传控制方法
CN101414901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 hsdpa系统中下行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21564A (zh) * 2008-02-25 2009-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下行重传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2840A1 (zh) * 2011-04-22 2012-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US9713132B2 (en) 2011-04-22 2017-07-1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3169782A (zh) * 2018-12-05 2021-07-23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472B (zh) 2013-10-30
JP2011061671A (ja) 2011-03-24
EP2296304A2 (en) 2011-03-16
US8477682B2 (en) 2013-07-02
US20110064061A1 (en) 2011-03-17
JP5271213B2 (ja) 2013-08-21
EP2296304A3 (en)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472B (zh) 基站及终端
EP3567773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347002B (zh) 一种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718484B (zh)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tdd通信系统中定义物理信道传送/接收定时和资源分配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2783053B (zh) 用于在支持交叉载波调度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定义物理信道的收发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07341B (zh)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4202133B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CN102027763B (zh) 一种为网络服务的基站
CN111181708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EP3641180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682895A (zh)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1873706A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反馈确认/未确认消息的方法
US110512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for providing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s
CN101951684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647261B (zh) 调度信令发送及应答反馈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491153A (zh) 基站和发送方法
CN105141398B (zh) 软缓存处理方法及设备
AU2013274938A1 (en) Methods of mapping retransmissions responsive to bundled nack message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multi - layer MIMO transmission
CN102742338A (zh) 用于无线回程链路上的多个传输块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24820A (zh)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7465492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
CN102017504A (zh)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1860424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2160313A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预编码方法
US20150249525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