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1592A -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1592A
CN109211592A CN201811337697.6A CN201811337697A CN109211592A CN 109211592 A CN109211592 A CN 109211592A CN 201811337697 A CN201811337697 A CN 201811337697A CN 109211592 A CN109211592 A CN 109211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mmy
tested
wheel assembly
roll wheel
beh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76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1592B (zh
Inventor
杨青
贺中意
颜凌波
田红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u Moto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u Moto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u Moto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unan Fu Moto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3376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1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1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1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1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1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078Shock-testing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其中,背后滚轮组件固定在装置支架的立杆上,驱动组件带动绕过背后滚轮组件的背后拉绳拉动拉力架向后移动;拉力架带动固定在骨盆支撑上的被测假人的躯干向后弯曲;台面滚轮组件和正面滚轮组件沿工作台面的中线分别安装于装置支架和工作台面上;驱动组件带动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和台面滚轮组件的正面拉绳拉动固定在骨盆支撑上的被测假人的躯干向前弯曲;背后拉绳通过与拉力架连接的钢丝连接一个传感器连接件;正面拉绳与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相连;两个传感器连接件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拉力架上固定倾角传感器。本发明能完成不同型号的假人躯干弯曲标定实验,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新旧更替,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安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探索研制更加优质的汽车安全试验用具,为汽车安全的改进和判定提供更加科学的试验依据。目前,国内外汽车均采用假人碰撞试验来评价汽车安全性。
为了确保假人在碰撞试验中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汽车实车碰撞试验前需要对假人进行标定试验,根据假人各部位在标定实验中的生物力学响应,判断假人是否满足碰撞试验要求。
目前的假人标定试验主要采用胸部冲击标定实验。该胸部冲击标定实验通过对组装完成的整体假人的胸部进行冲击,得到胸部响应数据,反映胸部的冲击能力和恢复能力。
上述这种胸部冲击标定实验虽然可以很好地衡量肋骨的性能指标,但在汽车碰撞实验中,假人的弯曲性能对能否更好的模拟真人发生碰撞的情况来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对组装完成的整体假人上躯干的弯曲性能进行标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目前在我国《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用人形试验装置校准规范》中还没有对假人躯干弯曲特性进行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自主研制一种躯干弯曲试验装置,对假人躯干弯曲特性进行标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对假人躯干弯曲特性进行标定实验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通过本发明检测假人躯干弯曲性能是否良好,为碰撞试验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用于指导假人的生产制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包括:
装置支架、背后滚轮组件、骨盆支撑、拉力架、倾角传感器、背后拉绳、钢丝、拉力传感器、传感器连接件、正面拉绳、台面滚轮组件、工作台面、正面滚轮组件、驱动组件和被测假人;
所述背后滚轮组件固定在装置支架的立杆上,驱动组件带动绕过背后滚轮组件的背后拉绳拉动拉力架向后移动;拉力架带动固定在骨盆支撑上的被测假人的躯干向后弯曲;
所述台面滚轮组件和正面滚轮组件沿工作台面的中线分别安装于装置支架和工作台面上;驱动组件带动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和台面滚轮组件的正面拉绳拉动固定在骨盆支撑上的被测假人的躯干向前弯曲;
所述背后拉绳通过与拉力架相连的钢丝连接一个传感器连接件;正面拉绳与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相连;两个传感器连接件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拉力架上固定倾角传感器。
更优选地,所述背后滚轮组件为两个,安装在装置支架的立杆上;所述背后滚轮组件包括:滚轮、轴肩螺栓、安装座、固定架和锁紧手柄;
所述滚轮安装于安装座的端部,所述滚轮上绕过所述背后拉绳;所述轴肩螺栓安装于安装座的端部且位于滚轮的上方;所述安装座的一面垂直固定连接固定架,固定架的内侧构成容纳所述装置支架的立杆的U型腔;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锁紧手柄固定在所述装置支架的立杆上。
更优选地,所述背后滚轮组件还包括:摩擦块;摩擦块安装在所述U型腔的三个内侧面。
更优选地,所述拉力架包括:背部安装板、T型支撑、L型支撑和受力杆;所述背部安装板与所述被测假人的背部相连;所述T型支撑的下部与背部安装板相连,上部与L型支撑一侧面相连;L型支撑两端各连接一根受力杆。
更优选地,在所述背部安装板与所述T型支撑之间安装有套筒衬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其包括:
步骤S104,将被测假人的骨盆固定在骨盆支撑上;并将被测假人的所有关节调节到预定的支持力;
步骤S105,利用骨盆支撑将被测假人安装到装置支架的立杆上,并使被测假人的骨盆底部的表面在工作台面上方,且调整骨盆支撑上表面处于水平;将被测假人的小腿自然平直的放在工作台面上;将被测假人的肘关节弯曲至90°,并将被测假人的前臂横向远离假人躯干;检查并调整被测假人的腹部使其与骨盆腔贴合;
步骤S106,将拉力架安装在被测假人的脊椎背面;所述拉力架与由驱动组件带动且绕过背后滚轮组件的背后拉绳相连接;
步骤S107,将校核准确的倾角传感器安装在拉力架上;
步骤S108,根据台面滚轮组件上针对不同的假人所做出的对应位置标识,调整工作台面上的台面滚轮组件的位置并固定,在两个传感器连接件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其中一个传感器连接件与拉力架相连的钢丝连接,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与由驱动组件带动且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和台面滚轮组件的正面拉绳相连;
步骤S109,调节装置支架立杆上的背后滚轮组件,使背后拉绳绷紧;并调整背后拉绳与被测假人的躯干基准面垂直,利用锁紧手柄固定背后滚轮组件;
步骤S110,利用背后拉绳和正面拉绳对被测假人的躯干施加拉力,使躯干向前或向后弯曲,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在设定角度范围内;
步骤S111,通过背后拉绳施加拉力使被测假人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0°,持续时间T1;
步骤S112,去掉所有外加拉力,使被测假人仅在骨盆支撑的作用下自然坐立,待躯干基准面稳定后,测量躯干基准面相对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记为弯曲前角度θ1;
步骤S113,以弯曲角速度ω,通过正面拉绳对被测假人施加拉力,直到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最大弯曲角度持续时间T2,快速释放拉力使假人自然恢复,并记录弯曲过程中的弯曲角速度ω、最大弯曲角度和最大拉力Fmax;
步骤S114,释放正面拉绳对被测假人的拉力,等待被测假人恢复稳定后,测量恢复后的躯干基准面相对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记为弯曲后角度θ2;
步骤S115,根据弯曲前角度θ1和弯曲后角度θ2,计算恢复角δ=θ2-θ1;
步骤S116,将所述弯曲角速度ω、最大弯曲角度最大拉力Fmax和恢复角δ,与针对不同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技术指标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被测假人是否满足汽车碰撞试验要求。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S108,所述台面滚轮组件上针对不同的假人所做出的对应位置标识是根据如下规则确定的:
当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至45°时,能使正面拉绳与被测假人的颈部轴线垂直且该正面拉绳与工作台面之间的夹角为59°。
更优选地,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实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1,将被测假人及其组件放置在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的环境中,放置时间不少于时间T0;
步骤S102,将被测假人的腰椎与上躯干和盆骨分开,取出腰椎,用扭力扳手调节拉紧钢绳的螺母扭矩使其在设定扭矩范围内;
步骤S103,将被测假人的腰椎安装到骨盆上,重新组装被测假人。
由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两个电机单独控制两个方向的拉力,互不干扰,安装和加工难度大大降低;
2、试验过程自由选择,既有利于标定试验,也可用于假人研发试验;
3、根据不同假人的试验要求,可用于多种不同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试验;
4、实用性强,便于二次开发。
本发明所提供的标定方法可用于多种汽车假人,随着假人产品的研发,针对每种假人的躯干弯曲特性的要求不同,同样可以利用该标定装置,修改部分参数和实验步骤即可完成相应的标定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结构的轴侧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背后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骨盆支撑的结构如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拉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装置支架、2-背后滚轮组件、3-骨盆支撑、4-拉力架、5-倾角传感器、6-背后拉绳、7-钢丝、8-拉力传感器、9-传感器连接件、10-正面拉绳、11-台面滚轮组件、12-工作台面、13-正面滚轮组件、14-驱动组件、15-被测假人;
2.1-滚轮、2.2-轴肩螺栓、2.3-安装座、2.4-固定架、2.5-摩擦块、2.6-锁紧手柄;
3.1-骨盆支撑支架、3.1.1-支撑板、3.1.2-连接板、3.1.3-加强筋;3.2-骨盆支撑安装座、3.2.1-调节座、3.2.2-摩擦阻力块、3.2.3-锁紧件;
4.1-背部安装板、4.2-套筒衬垫、4.3-T型支撑、4.4-L型支撑、4.5-受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装置支架1、背后滚轮组件2、骨盆支撑3、拉力架4、倾角传感器5、背后拉绳6、钢丝7、拉力传感器8、传感器连接件9、正面拉绳10、台面滚轮组件11、工作台面12、正面滚轮组件13、驱动组件14、被测假人15。
上述背后滚轮组件2固定在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驱动组件14带动绕过背后滚轮组件2的背后拉绳6能够拉动拉力架4向后移动;拉力架4带动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的被测假人15的躯干向后弯曲;台面滚轮组件11和正面滚轮组件13沿工作台面12的中线分别安装于装置支架1和工作台面12上;驱动组件14带动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13和台面滚轮组件11的正面拉绳10拉动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的被测假人15的躯干向前弯曲;背后拉绳6通过与拉力架4连接的钢丝7连接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正面拉绳10与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相连;两个传感器连接件9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8;拉力架4上固定倾角传感器5。
上述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中的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和结构具体如下:
装置支架1:
装置支架1用于支撑固定该装置的所有零部件,其主要采用铝合金型材及相关连接件搭接而成。其包括立杆、支撑架和车轮。支撑架通过型钢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车轮设置在支撑架的下面,以方便承载和移动支撑架;立杆固定在支撑架的侧边。工作台面12放置在支撑架上面。驱动组件14安装在工作台面12的下表面。
背后滚轮组件2:
背后滚轮组件2为两个,安装在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背后滚轮组件2的位置可根据需要上下调节。该背后滚轮组件2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滚轮2.1、轴肩螺栓2.2、安装座2.3、固定架2.4、摩擦块2.5、锁紧手柄2.6。
其中滚轮2.1用于背后拉绳6的导向,安装于安装座2.3的端部;轴肩螺栓2.2也安装于安装座2.3的端部且位于滚轮2.1的上方,用于防止背后拉绳6脱离滚轮2.1的表面。
安装座2.3的一面垂直固定连接固定架2.4,固定架2.4的内侧构成容纳立杆的U型腔;为了增加U型腔的三个内侧面与立杆之间的摩擦力,该U型腔的三个内侧均安装有摩擦块2.5。
锁紧手柄2.6安装于固定架2.4一侧,通过该锁紧手柄2.6旋入固定架2.4中,可以将固定架2.4固定在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
骨盆支撑3:
骨盆支撑3固定在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用于支撑和固定被测假人15。骨盆支撑3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骨盆支撑支架3.1和骨盆支撑安装座3.2;其中骨盆支撑支架3.1主要由支撑板3.1.1、连接板3.1.2、加强筋3.1.3组成;骨盆支撑安装座3.2主要由调节座3.2.1、摩擦阻力块3.2.2、锁紧件3.2.3组成。
上述骨盆支撑3的骨盆支撑支架3.1与骨盆支撑安装座3.2是通过螺栓连接;其中骨盆支撑支架3.1的支撑板3.1.1一端与连接板3.1.2焊接在一起;连接板3.1.2可以通过四颗螺钉与被测假人15骨盆上的安装孔连接,加强筋3.1.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板3.1.1和连接板3.1.2连接,以增强支撑板的强度;骨盆支撑安装座3.2的调节座3.2.1内侧形成可容纳立杆的U型槽;为了增加紧固时的摩擦力,调节座3.2.1内侧的U型槽内安装有四个摩擦阻力块3.2.2;通过调节座3.2.1可以调节被测假人15臀部与工作台面12之间的距离,通过锁紧件3.2.3旋入调节座3.2.1可以将调节座3.2.1固定在支架1的立杆上。
拉力架4:
拉力架4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背部安装板4.1、套筒衬垫4.2、T型支撑4.3、L型支撑4.4和受力杆4.5。
上述拉力架4的背部安装板4.1通过螺钉与被测假人15的背部相连;T型支撑4.3的下部与背部安装板4.1相连,T型支撑4.3的上部与L型支撑4.4一侧面相连;L型支撑4.4两端各连接一根受力杆4.5。受力杆4.5之间的间距略大于被测假人的头部,以方便被测假人的头部能够穿入两根受力杆4.5之间。为了适用于不同被测假人,两个受力杆4.5之间的间距可调。两个受力杆4.5之间的间距可调,可以通过在两个受力杆4.5的端部安装滑块且在L型支撑4.4的一侧面上设置与滑块匹配的滑槽;也通过在L型支撑4.4两端设置丝杠结构来调节两个受力杆4.5之间的间距。
为了避免T型支撑4.3在受力过程中可能与假人15背部产生干涉,在背部安装板4.1与T型支撑4.3之间安装有套筒衬垫4.2。
倾角传感器5:
倾角传感器5用于测量假人15的躯干弯曲角度,其安装在拉力架4上。
背后拉绳6:
背后拉绳6从驱动组件14中的电机Ⅰ出来,依次绕过两个背后滚轮组件2后与拉力架4连接,用于施加拉力使躯干向后弯曲。
钢丝7:
钢丝7为两根,每根钢丝7的一端分别与拉力架4上安装的受力杆4.5连接,另一端与传感器连接件9连接。
拉力传感器8:
拉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正面拉绳10的拉力,该拉力传感器8安装在与钢丝绳7所连接的传感器连接件9以及与正面拉绳10所连接的传感器连接件9中间。
正面拉绳10:
正面拉绳10从驱动组件14中的电机Ⅱ出来,依次绕过安装于工作台面12上的正面滚轮组件13和台面滚轮组件11,与传感器连接件9相连,用于躯干向前弯曲施加拉力。
台面滚轮组件11:
台面滚轮组件11安装于工作台面12的上表面,其中根据不同假人对受力方向要求的不同,沿工作台面12的中线在该工作台面1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以便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调节台面滚轮组11固定于相适应的位置。
正面滚轮组件13:
正面滚轮组件13沿工作台面12的中线安装于装置支架1的一侧。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实验方法,其利用图1、图2所示的以假人躯干弯曲标定实验装置来实现。
在实施本方法之前,需要对被测假人15及其组件进行预处理,以防止其在弯曲标定方法发生开裂等,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S101,将被测假人15及其组件放置在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的环境中,放置时间不少于时间T0,记录环境温度T和湿度φ;
温度为20.6℃~22.2℃、湿度为10%~70%;T为4h(小时)。
步骤S102,将被测假人15的腰椎与上躯干和盆骨分开,取出腰椎,用扭力扳手调节拉紧钢绳的螺母扭矩使其在设定扭矩范围内。
拆掉被测假人15的腰椎与上躯干连接的螺钉,使腰椎与上躯干分开;拆掉腰椎与盆骨连接的螺钉,使腰椎与盆骨分开;设定扭矩范围为1.13~1.35Nm。
步骤S103,将被测假人15的腰椎安装到骨盆上,重新组装被测假人15。
完成对被测假人15及其组件的预处理过程后,进行如下的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步骤S104,将重新组装好的被测假人15的骨盆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将被测假人15的所有关节调节到1g~2g的支持力。
可以采用螺钉将被测假人15的骨盆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
1g~2g的支持力能够使被测假人15的关节在自重的作用下可以刚好维持某个状态。
步骤S105,利用骨盆支撑3将被测假人15安装到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并使被测假人15的骨盆底部的表面在工作台面12上方,且调整骨盆支撑3上表面处于水平。将被测假人15的小腿自然平直的放在工作台面12上。将被测假人15的肘关节弯曲至90°,并将被测假人15的前臂横向远离假人躯干,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假人手臂和手不能碰触到任何部件。检查并调整被测假人15的腹部使其与骨盆腔贴合。
在此步骤S105中,骨盆支撑3上表面的水平度不能大于±2°;被测假人15的骨盆底部的表面在工作台面12上方10mm-25mm之间。
步骤S106,将拉力架4安装在被测假人15的脊椎背面。所述拉力架4与由驱动组件14带动且绕过背后滚轮组件2的背后拉绳6相连接。
步骤S107,将校核准确的倾角传感器5安装在拉力架4上。
在工作台面12上校核倾角传感器5,校核准确后,再将倾角传感器5安装在拉力架4上。
步骤S108,根据台面滚轮组件11上针对不同的假人15所做出的对应位置标识,调整工作台面12上的台面滚轮组件11的位置并固定,在两个传感器连接件9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8;其中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与拉力架4相连的钢丝7连接,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与由驱动组件14带动且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13和台面滚轮组件11的正面拉绳10相连。
该步骤S108中,不同的被测假人5在台面滚轮组件11上所对应的位置不同,需要按照如上原则针对不同的假人15在台面滚轮组件11上做出对应的位置标识。上述台面滚轮组件11上针对不同的假人15所做出的对应位置标识根据如下规则确定:当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至45°时,能够使得正面拉绳10与被测假人15的颈部轴线垂直且该正面拉绳10与工作台面12之间的夹角为59°。
步骤S109,调节装置支架1立杆上的背后滚轮组件2,使背后拉绳6绷紧;并调整背后拉绳6与被测假人15的躯干基准面垂直,利用锁紧手柄2.6固定背后滚轮组件2。
步骤S110,利用背后拉绳6和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的躯干施加拉力,使躯干向前或向后弯曲,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在设定角度范围内。
步骤S110是为了在实验前对被测假人15进行预弯曲。在对被测假人15进行预弯曲过程中,利用背后拉绳6和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的躯干施加拉力,使得被测假人15的躯干向前或向后弯曲。
步骤S110中,躯干向前或向后弯曲的次数可以为3次。设定角度范围为0~30°。当拉至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0°和30°时,需快速释放,使被测假人15的躯干自然恢复。
步骤S111,通过背后拉绳6施加拉力使被测假人15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0°,持续时间T1。
持续时间T1可以设定为30分钟。
步骤S112,去掉所有外加拉力,使被测假人15仅在骨盆支撑3的作用下自然坐立,待躯干基准面稳定后,测量躯干基准面相对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记为弯曲前角度θ1。
步骤S113,以弯曲角速度ω,通过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施加拉力,直到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最大弯曲角度持续时间T2,快速释放拉力使假人自然恢复,并记录弯曲过程中的弯曲角速度ω、最大弯曲角度和最大拉力Fmax。
此步骤S113中,弯曲角速度ω为0.5°/s~1.5°/s;持续时间T2为10s;最大弯曲角度为45°±0.5°。
步骤S114,释放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的拉力,等待被测假人15恢复稳定后,测量恢复后的躯干基准面相对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记为弯曲后角度θ2。
步骤S115,根据弯曲前角度θ1和弯曲后角度θ2,计算恢复角δ:
δ=θ2-θ1。
步骤S116,将所记录的弯曲角速度ω、最大弯曲角度最大拉力Fmax和步骤S115中计算得到的恢复角δ,与针对不同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技术指标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被测假人15是否满足汽车碰撞试验要求。
如下表1为针对不同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技术指标。如果被测假人15的测试数据均满足以上技术指标,则说明被测假人15满足汽车碰撞试验要求;否则,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被测假人15不满足汽车碰撞试验要求。
表1针对不同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技术指标
利用本发明对不同的被测假人15进行标定时,只需按照相应的标定要求,更换对应的骨盆支撑3、拉力架4,调节台面滚轮组件11的固定位置即可。同时,对于研发型假人或系统中没有相应程序的假人类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分步进行试验,也可进行自主开发,添加不同类型假人的试验程序。
总而言之,本发明能够完成不同型号的多种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实验,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为我国汽车安全碰撞模型试验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随着汽车假人的发展,本发明也便于进行二次开发,能够很好的适应假人的变化。
虽然上面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发明包含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的细节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包括:
装置支架(1)、背后滚轮组件(2)、骨盆支撑(3)、拉力架(4)、倾角传感器(5)、背后拉绳(6)、钢丝(7)、拉力传感器(8)、传感器连接件(9)、正面拉绳(10)、台面滚轮组件(11)、工作台面(12)、正面滚轮组件(13)、驱动组件(14)和被测假人(15);
所述背后滚轮组件(2)固定在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驱动组件(14)带动绕过背后滚轮组件(2)的背后拉绳(6)拉动拉力架(4)向后移动;拉力架(4)带动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的被测假人(15)的躯干向后弯曲;
所述台面滚轮组件(11)和正面滚轮组件(13)沿工作台面(12)的中线分别安装于装置支架(1)和工作台面(12)上;驱动组件(14)带动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13)和台面滚轮组件(11)的正面拉绳(10)拉动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的被测假人(15)的躯干向前弯曲;
所述背后拉绳(6)通过与拉力架(4)相连的钢丝(7)连接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正面拉绳(10)与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相连;两个传感器连接件(9)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8);拉力架(4)上固定倾角传感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后滚轮组件(2)为两个,安装在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所述背后滚轮组件(2)包括:滚轮(2.1)、轴肩螺栓(2.2)、安装座(2.3)、固定架(2.4)和锁紧手柄(2.6);
所述滚轮(2.1)安装于安装座(2.3)的端部,所述滚轮(2.1)上绕过所述背后拉绳(6);所述轴肩螺栓(2.2)安装于安装座(2.3)的端部且位于滚轮(2.1)的上方;所述安装座(2.3)的一面垂直固定连接固定架(2.4),固定架(2.4)的内侧构成容纳所述装置支架(1)的立杆的U型腔;所述固定架(2.4)通过所述锁紧手柄(2.6)固定在所述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后滚轮组件(2)还包括:
摩擦块(2.5);
摩擦块(2.5)安装在所述U型腔的三个内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架(4)包括:
背部安装板(4.1)、T型支撑(4.3)、L型支撑(4.4)和受力杆(4.5);
所述背部安装板(4.1)与所述被测假人(15)的背部相连;所述T型支撑(4.3)的下部与背部安装板(4.1)相连,上部与L型支撑(4.4)一侧面相连;L型支撑(4.4)两端各连接一根受力杆(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部安装板(4.1)与所述T型支撑(4.3)之间安装有套筒衬垫(4.2)。
6.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包括:
步骤S104,将被测假人(15)的骨盆固定在骨盆支撑(3)上;并将被测假人(15)的所有关节调节到预定的支持力;
步骤S105,利用骨盆支撑(3)将被测假人(15)安装到装置支架(1)的立杆上,并使被测假人(15)的骨盆底部的表面在工作台面(12)上方,且调整骨盆支撑(3)上表面处于水平;将被测假人(15)的小腿自然平直的放在工作台面(12)上;将被测假人(15)的肘关节弯曲至90°,并将被测假人(15)的前臂横向远离假人躯干;检查并调整被测假人(15)的腹部使其与骨盆腔贴合;
步骤S106,将拉力架(4)安装在被测假人(15)的脊椎背面;所述拉力架(4)与由驱动组件(14)带动且绕过背后滚轮组件(2)的背后拉绳(6)相连接;
步骤S107,将校核准确的倾角传感器(5)安装在拉力架(4)上;
步骤S108,根据台面滚轮组件(11)上针对不同的假人(15)所做出的对应位置标识,调整工作台面(12)上的台面滚轮组件(11)的位置并固定,在两个传感器连接件(9)之间连接拉力传感器(8);其中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与拉力架(4)相连的钢丝(7)连接,另一个传感器连接件(9)与由驱动组件(14)带动且依次绕过正面滚轮组件(13)和台面滚轮组件(11)的正面拉绳(10)相连;
步骤S109,调节装置支架(1)立杆上的背后滚轮组件(2),使背后拉绳(6)绷紧;并调整背后拉绳(6)与被测假人(15)的躯干基准面垂直,利用锁紧手柄(2.6)固定背后滚轮组件(2);
步骤S110,利用背后拉绳(6)和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的躯干施加拉力,使躯干向前或向后弯曲,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在设定角度范围内;
步骤S111,通过背后拉绳(6)施加拉力使被测假人(15)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0°,持续时间T1;
步骤S112,去掉所有外加拉力,使被测假人(15)仅在骨盆支撑(3)的作用下自然坐立,待躯干基准面稳定后,测量躯干基准面相对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记为弯曲前角度θ1;
步骤S113,以弯曲角速度ω,通过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施加拉力,直到躯干基准面相对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最大弯曲角度持续时间T2,快速释放拉力使假人自然恢复,并记录弯曲过程中的弯曲角速度ω、最大弯曲角度和最大拉力Fmax;
步骤S114,释放正面拉绳(10)对被测假人(15)的拉力,等待被测假人(15)恢复稳定后,测量恢复后的躯干基准面相对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记为弯曲后角度θ2;
步骤S115,根据弯曲前角度θ1和弯曲后角度θ2,计算恢复角δ=θ2-θ1;
步骤S116,将所述弯曲角速度ω、最大弯曲角度最大拉力Fmax和恢复角δ,与针对不同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标定技术指标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被测假人(15)是否满足汽车碰撞试验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8,所述台面滚轮组件(11)上针对不同的假人(15)所做出的对应位置标识是根据如下规则确定的:
当被测假人的躯干弯曲至45°时,能使正面拉绳(10)与被测假人(15)的颈部轴线垂直且该正面拉绳(10)与工作台面(12)之间的夹角为59°。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实验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1,将被测假人(15)及其组件放置在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的环境中,放置时间不少于时间T;
步骤S102,将被测假人(15)的腰椎与上躯干和盆骨分开,取出腰椎,用扭力扳手调节拉紧钢绳的螺母扭矩使其在设定扭矩范围内;
步骤S103,将被测假人(15)的腰椎安装到骨盆上,重新组装被测假人(15)。
CN201811337697.6A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211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7697.6A CN109211592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7697.6A CN109211592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1592A true CN109211592A (zh) 2019-01-15
CN109211592B CN109211592B (zh) 2023-01-13

Family

ID=64995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7697.6A Active CN109211592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159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5291A (zh) * 2019-04-30 2019-08-0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ybrid III 50th假人腰椎标定的定位装置
CN110658002A (zh) * 2019-11-20 2020-01-07 天津瑷睿赛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假人腰椎测量工具
CN116577120A (zh) * 2023-07-12 2023-08-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假人颈部静态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7190944A (zh) * 2023-11-08 2023-12-0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假人测量的辅助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
US11996009B1 (en) * 2022-11-28 2024-05-28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act test on lower abdomen of vehicle crash test dumm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58004U (zh) * 2013-11-19 2014-06-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假人标定用的假人躯干固定装置
CN104101475A (zh) * 2014-07-29 2014-10-15 湖南大学 一种组合式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髋关节标定试验装置
CN104792544A (zh) * 2015-04-21 2015-07-22 湖南赛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正面碰撞假人腰椎标定装置
CN104833526A (zh) * 2015-05-06 2015-08-12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汽车碰撞试验假人髋关节标定设备
CN105181286A (zh) * 2015-05-29 2015-12-23 苏州东菱科技有限公司 假人髋关节标定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58004U (zh) * 2013-11-19 2014-06-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假人标定用的假人躯干固定装置
CN104101475A (zh) * 2014-07-29 2014-10-15 湖南大学 一种组合式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髋关节标定试验装置
CN104792544A (zh) * 2015-04-21 2015-07-22 湖南赛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正面碰撞假人腰椎标定装置
CN104833526A (zh) * 2015-05-06 2015-08-12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汽车碰撞试验假人髋关节标定设备
CN105181286A (zh) * 2015-05-29 2015-12-23 苏州东菱科技有限公司 假人髋关节标定试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冲: "Hybrid III 50th 假人腰椎力学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5291A (zh) * 2019-04-30 2019-08-0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ybrid III 50th假人腰椎标定的定位装置
CN110658002A (zh) * 2019-11-20 2020-01-07 天津瑷睿赛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假人腰椎测量工具
US11996009B1 (en) * 2022-11-28 2024-05-28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act test on lower abdomen of vehicle crash test dummy
CN116577120A (zh) * 2023-07-12 2023-08-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假人颈部静态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6577120B (zh) * 2023-07-12 2023-10-1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假人颈部静态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7190944A (zh) * 2023-11-08 2023-12-0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假人测量的辅助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7190944B (zh) * 2023-11-08 2024-03-2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假人测量的辅助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1592B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1592A (zh)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5043707B (zh) 可集中控制的假人标定试验系统
Van den Kroonenberg et al. Human head-neck response during low-speed rear end impacts
CN115597813B (zh)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假人下腹部冲击试验方法和设备
CN105814426A (zh) 车辆约束设备
CN208968833U (zh)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假人躯干弯曲标定试验装置
CN109855821A (zh) 一种公交车座椅强度测试用多功能测试装置
CN109900429A (zh) 一种安全带试验用假人重心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4414181A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动静态测试的模块化实验装置
CN106404420A (zh) 一种用于车辆碰撞试验的假人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109696237A (zh)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噪声试验装置
Uriot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belt-to-pelvis interaction in case of submarining
CN209198092U (zh) 一种假人脚部冲击试验装置
CN206550610U (zh) 一种对重架组装台
EP1201328B1 (en) Vehicle repair device
CN102313529B (zh) 手刹拉索性能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JP3758752B2 (ja) 自動車衝突試験用ダミーの保管装置
CN115541261B (zh) 碰撞假人胸部压缩量与安全带载荷关系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8507799B (zh) 一种用于制动检验平台的检定装置
CN212432501U (zh) 一种充电枪插拔性能及疲劳测试机构
CN110095291A (zh) 一种用于Hybrid III 50th假人腰椎标定的定位装置
CN209310780U (zh) 车架定位检测工装
Nyquist et al. Static bending response of the human lower torso
CN104457670B (zh) 一种半自动坐垫间隙检测设备
CN207180521U (zh) 一种汽车悬置软垫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