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9211A -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9211A
CN109189211A CN201810903115.XA CN201810903115A CN109189211A CN 109189211 A CN109189211 A CN 109189211A CN 201810903115 A CN201810903115 A CN 201810903115A CN 109189211 A CN109189211 A CN 109189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default
coverage area
wake
monitoring co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3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泉
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31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9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9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该智能唤醒方法包括: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本申请解决了机器人唤醒技术中存在的唤醒手段单一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现了通过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唤醒睡眠状态机器人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当前用户对机器人进行控制时,可对机器人预先设置唤醒词,当机器人听到一个特定的唤醒词(例如机器人的名字)时,就知道是用户在呼唤自己。例如用户可以为机器人设置唤醒词Alexa或者Mike,当用户呼唤Alexa或者Mike时,机器人就会知道用户是在呼唤自己。
在现有技术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用户某一时刻想不起来机器人的名字,或者用户拥有多个机器人,他无法记住每一个机器人的名字,或者因为某些机器人长得比较相像,用户不能正确区分机器人。在上述这些场合,用户将无法唤醒机器人或者将唤醒错误的机器人,进而无法完成用户的实际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唤醒技术中存在的唤醒手段单一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机器人唤醒技术中存在的唤醒手段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包括: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
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
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
进一步地,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包括:
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
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在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以及
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
进一步地,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以及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进一步地,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以及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进一步地,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以及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存在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调整机器人的身位转身面向所述目标人脸相应的识别对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包括:监测模块,用于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
唤醒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
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
监测单元,用于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在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以及
预设触发对象单元,用于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
进一步的,所述唤醒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以及
第一唤醒单元,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进一步的,所述唤醒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以及
第二唤醒单元,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唤醒模块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以及
第三唤醒单元,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存在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调整机器人的身位转身面向所述目标人脸相应的识别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出发对象的方式,通过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达到了唤醒机器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通过图像采集触发唤醒机器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机器人唤醒技术中存在的唤醒手段单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4:步骤S102,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步骤S104,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出发对象的方式,通过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达到了唤醒机器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通过图像采集触发唤醒机器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机器人唤醒技术中存在的唤醒手段单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如下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4:
步骤S102,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
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根据机器人主控装置的状态进行判断,机器人在不使用状态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进入休眠状态,人无法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处在深度休眠状态,进而显示出待机界面。
机器人的图像采集装置监测在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
监测覆盖范围可以是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例如,一般的红外摄像机镜头3.6—6㎜的摄像机一般就是在40米以内,属于室内机器和门口专用属于广角镜头。6㎜以上的属于窄角镜头,一般有效距离也就在100米左右。
目标识别对象可以是需要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的用户,目标识别对象的图像应预先存储在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当摄像头进行检测时,与已存储的用户图像比对后确认是否为目标识别对象。
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可以是根据摄像头扫描检测得到的图像信息经比对后确认是目标识别图像,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激光摄像头的感应区域为扇形感应区域。
步骤S104,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可以是该用户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如图2所示,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包括如下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8:
步骤S202,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
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根据机器人主控装置的状态进行判断,机器人在不使用状态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进入休眠状态,人无法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处在深度休眠状态,进而显示出待机界面。
步骤S204,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在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机器人的图像采集装置监测在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
监测覆盖范围可以是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例如,一般的红外摄像机镜头3.6—6㎜的摄像机一般就是在40米以内,属于室内机器和门口专用属于广角镜头。6㎜以上的属于窄角镜头,一般有效距离也就在100米左右。
目标识别对象可以是需要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的用户,目标识别对象的图像应预先存储在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当摄像头进行检测时,与已存储的用户图像比对后确认是否为目标识别对象。
步骤S206,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以及
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可以是根据摄像头扫描检测得到的图像信息经比对后确认是目标识别图像,则进一步判断其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
预设唤醒条件可以是是否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
步骤S208,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
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可以是该用户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
如图3所示,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如下的步骤S302至步骤S304:
步骤S302,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以及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步骤S304,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可以是该用户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如图4所示,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4:
步骤S402,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以及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判断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
其中,目标人脸可以是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的用户的人脸图像。
步骤S404,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机器人主控装置发出睡眠状态的指令,同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其中,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可以是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模块,进而实现与用户的语音交互功能。
如图5所示,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如下的步骤S502至步骤S504:
步骤S502,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以及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判断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
其中,目标人脸可以是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的用户的人脸图像。
步骤504,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存在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调整机器人的身位转身面向所述目标人脸相应的识别对象。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机器人主控装置发出睡眠状态的指令,同时控制机器人调整机器人方位,使得机器人与目标人脸实现对视。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实时采集监测范围内的目标人脸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为目标人脸,当发现目标人脸时,机器人退出睡眠状态,实现机器人的唤醒,同时开启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模块,使得机器人进入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基于摄像头识别技术唤醒机器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机器人唤醒技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单纯的语音唤醒的唤醒手段单一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的智能唤醒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10,用于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
在本实施例的监测模块10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根据机器人主控装置的状态进行判断,机器人在不使用状态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进入休眠状态,人无法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处在深度休眠状态,进而显示出待机界面。
机器人的图像采集装置监测在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
监测覆盖范围可以是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例如,一般的红外摄像机镜头3.6—6㎜的摄像机一般就是在40米以内,属于室内机器和门口专用属于广角镜头。6㎜以上的属于窄角镜头,一般有效距离也就在100米左右。
目标识别对象可以是需要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的用户,目标识别对象的图像应预先存储在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当摄像头进行检测时,与已存储的用户图像比对后确认是否为目标识别对象。
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可以是根据摄像头扫描检测得到的图像信息经比对后确认是目标识别图像,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唤醒模块20,用于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
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
在本实施例的唤醒模块20中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可以是该用户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如图7所示,所述监测模块10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101,用于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判断单元101中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根据机器人主控装置的状态进行判断,机器人在不使用状态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进入休眠状态,人无法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处在深度休眠状态,进而显示出待机界面。
监测单元102,用于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在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在本实施例的监测单元102中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机器人的图像采集装置监测在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
监测覆盖范围可以是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例如,一般的红外摄像机镜头3.6—6㎜的摄像机一般就是在40米以内,属于室内机器和门口专用属于广角镜头。6㎜以上的属于窄角镜头,一般有效距离也就在100米左右。
目标识别对象可以是需要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的用户,目标识别对象的图像应预先存储在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当摄像头进行检测时,与已存储的用户图像比对后确认是否为目标识别对象。
第二判断单元103,用于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以及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判断单元103中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可以是根据摄像头扫描检测得到的图像信息经比对后确认是目标识别图像,则进一步判断其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
预设唤醒条件可以是是否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
预设触发对象单元104,用于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
在本实施例的预设触发对象单元104中,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可以是该用户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
如图8所示,所述唤醒模块20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2011,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以及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单元2011中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第一唤醒单元2012,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唤醒单元2012中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为机器人存储装置中已存储的用户信息,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可以是该用户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如图9所示,所述唤醒模块20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2021,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以及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检测单元2021中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判断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
其中,目标人脸可以是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的用户的人脸图像。
第二唤醒单元2022,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唤醒单元2022中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机器人主控装置发出睡眠状态的指令,同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其中,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可以是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模块,进而实现与用户的语音交互功能。
如图10所示,所述唤醒模块20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2031,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以及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检测单元2031中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可以是安装于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在摄像头的可监测范围内进行实时扫描监测。
判断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
其中,目标人脸可以是具有唤醒机器人的权限的用户的人脸图像。
第三唤醒单元2032,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存在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调整机器人的身位转身面向所述目标人脸相应的识别对象。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唤醒单元2032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机器人主控装置发出睡眠状态的指令,同时控制机器人调整机器人方位,使得机器人与目标人脸实现对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
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
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包括:
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
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在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以及
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以及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以及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包括:
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以及
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存在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调整机器人的身位转身面向所述目标人脸相应的识别对象。
6.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在机器人进入休眠状态后开始在所述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预设触发对象;以及
唤醒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则唤醒机器人,
其中,所述触发对象至少包括:通过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触发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机器人是否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
监测单元,用于如果判断机器人已进入休眠状态且显示待机界面,则在机器人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监测是否有目标识别对象;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唤醒条件;以及
预设触发对象单元,用于如果判断所述目标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满足预设唤醒条件,则监测到有预设触发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待识别对象;以及
第一唤醒单元,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待识别对象,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有目标人脸;以及
第二唤醒单元,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有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唤醒机器人的声音采集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模块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人脸;以及
第三唤醒单元,用于如果检测预设监测覆盖范围内存在目标人脸,则退出睡眠状态并调整机器人的身位转身面向所述目标人脸相应的识别对象。
CN201810903115.XA 2018-08-09 2018-08-09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9189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3115.XA CN109189211A (zh) 2018-08-09 2018-08-09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3115.XA CN109189211A (zh) 2018-08-09 2018-08-09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9211A true CN109189211A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3115.XA Pending CN109189211A (zh) 2018-08-09 2018-08-09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921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7750A (zh) * 2017-01-13 2017-05-31 合肥优智领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交互式智能机器人
CN106863319A (zh) * 2017-01-17 2017-06-20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6956274A (zh) * 2017-03-28 2017-07-18 旗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唤醒方法
CN107799120A (zh) * 2017-11-10 2018-03-13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机器人识别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8733420A (zh) * 2018-03-21 2018-11-02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7750A (zh) * 2017-01-13 2017-05-31 合肥优智领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交互式智能机器人
CN106863319A (zh) * 2017-01-17 2017-06-20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6956274A (zh) * 2017-03-28 2017-07-18 旗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唤醒方法
CN107799120A (zh) * 2017-11-10 2018-03-13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机器人识别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8733420A (zh) * 2018-03-21 2018-11-02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2315B (zh) 一种智能门锁警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56833A (zh) 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监控系统
CN103760849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家居监测控制系统
CN107221115B (zh) 一种智能电子设备
CN204833558U (zh) 一种监控报警系统
CN107664841A (zh) 智能眼镜及控制智能眼镜休眠唤醒的方法
CN103236249B (zh) 显示设备自动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09139A (zh) 眼球信息的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984103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系统
WO2023280273A1 (zh) 一种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786148A (zh) 终端功耗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8972592A (zh)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3839358A (zh) 智能空调及其防盗监控方法和装置
CN210536811U (zh) 一种远程智能监控门铃
CN103577302A (zh) 电子设备及其监控方法
CN204791233U (zh) 一种集成WiFi模块的门禁系统
CN110290348A (zh) 一种智能电子猫眼及其唤醒方法、装置
CN208273142U (zh) 养老公寓安全配置系统
CN108597175A (zh)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CN112148105B (zh) 一种门禁系统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9189211A (zh) 用于机器人的智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9343897A (zh) 用于机器人的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7371214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864269A (zh) 自动激活及待机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68647B (zh) 一种智能点亮移动设备屏幕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