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4831B -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4831B
CN109184831B CN201811209814.0A CN201811209814A CN109184831B CN 109184831 B CN109184831 B CN 109184831B CN 201811209814 A CN201811209814 A CN 201811209814A CN 109184831 B CN109184831 B CN 109184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heat
input end
heater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98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84831A (zh
Inventor
于剑锋
顾阳
刘晓宇
苗强
王景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8112098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4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4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4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84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4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 F01K3/18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having heaters

Abstract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涉及热电供应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电站的电源系统故障时功能系统无法运行可靠性低、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电站无法供热及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问题;包括冷储罐、热储罐、冷介质泵、热介质泵、电加热器、燃气加热器、蒸汽发生器、电伴热棒Ⅰ、电伴热棒Ⅱ、汽轮机高压缸、再热器、汽轮机中低压缸、发电机、凝汽器、凝水泵、加热器Ⅰ、除氧器、给水泵、加热器Ⅱ、热用户组、供热侧储能装置和冷却塔,保证热储能电站多能联供过程中除供电外多能联供热源的稳定性,系统可靠性提高1倍,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供应与按需切换,本发明用途为储能供热。

Description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供应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技术。
背景技术
多能联供,是指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能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能,并利用部分或全部的热能作为热源驱动可产生其它类型资源的设备(如溴化锂制冷机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等),从而产生多种类型资源(电、热、冷、水(淡化海水)等)同时或按需切换供应的效果。多能联供可以大大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因为,一般的凝汽式机组,汽轮机的排汽损失是很大的。而多能联供机组,通过一些方法。把一部分或者全部蒸气通过汽轮机做功后,再对热用户输出。充分利用了汽轮机排汽的余热作为热源,可用于供热也可驱动能够产生其它类型资源的设备(如溴化锂制冷机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等),使排汽损失减小。大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应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度,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能源生成产品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如城市集中供热、大型商业区的区域型冷热电三联供、海岛供电和海水淡化,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已有公开的文献,如“独立熔盐蓄热电站技术及其评价”。此文献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及电网“低谷电”问题,通过将过剩电能转为热能加热熔盐并储热的优势,把低品质电力转化为高品质电力,实现对过剩电能的消纳,该熔盐蓄热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热盐罐、冷盐罐、发电岛和城市供热系统。
但仍存在如下缺陷:1.若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可靠性无法保障;2.若在电网“低谷”时段储热,“高峰”时段放热进行热电联供,文献中的系统配置只能维持电网用电高峰时段8小时的供热,在电网“低谷”和“平”时段的16小时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无法供热,无法满足供暖季节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供热需求或其它形式热用户的持续性用热需求;3.系统供热形式单一,仅用于向城市供热系统供热,未考虑到其它形式的用热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电站的电源系统故障时功能系统无法运行可靠性低、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电站无法供热及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
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
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6的能量输入端与燃气供应装置6-1连接;所述的冷储罐1的输出端与冷介质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冷介质泵3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5的输入端连接,电加热器5的输出端和燃气加热器6的输出端同时与热储罐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储罐2的输出端与热介质泵4的输入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另一个输入端和再热器11的输入端同时与热介质泵4的输出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和再热器11的输出端同时与冷储罐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均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设置有调节阀Ⅰ23-1;
调节阀Ⅰ23-1的安装可使得热用户组20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流量调节以满足需求,即需求各个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进行选择切换调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出端设置有调节阀Ⅱ23-2;
调节阀Ⅱ23-2的安装可使得热用户组20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流量调节以满足需求,即需求各个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进行选择切换调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通过相应的阀门实现这种热用户组20的按需切换,通过从汽轮机抽取不同温度压力(品位)的蒸汽调节热用户组20(海水淡化装置、制冷机组等以热能驱动产生淡水、冷等多类产品的设备)的温度至额定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电伴热棒Ⅰ8为低温电伴热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电伴热棒Ⅱ9为高温电伴热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加热器Ⅰ16为低压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加热器Ⅱ19为高压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阀24-1;
隔离阀24-1的安装可使得冷却塔22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1的阀门开启,不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1的阀门进行关闭,隔离阀24-1的安装使得系统的能耗降低,根据需求而定,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出端设置有隔离阀24-2。
隔离阀24-2的安装可使得冷却塔22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2的阀门开启,不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2的阀门进行关闭,隔离阀24-2的安装使得系统的能耗降低,根据需求而定,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现有技术存在若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可靠性无法保障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配置与电加热器5并联的燃气加热器6当电源5-1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切换使用燃气加热器6,从而实现能量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一个能量的来源,可靠性提高了100%,保障发电和供热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的系统配置只能在电网用电“高峰”时段8小时期间供热,在电网“低谷”和“能量持平”时段的16小时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无法供热,无法满足供暖季节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供热需求或其它形式热用户的持续性用热需求。为解决在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电站无法供热的问题,需将“热电解耦”,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仍可保证供热。本发明通过在系统供热端配置供热侧储能装置10,在储能电站放热过程中,供热侧储能装置10可吸收过剩的供热能量,在电网负荷处于“低谷”和“能量持平”时段的16小时期间,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没有热量供热时,供热侧储能装置10释放热量,确保满足用户持续的用热需求。
现有技术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仅用于向城市供热系统供热,未考虑到其它形式的用热需求。为解决热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的问题,通过在供热端设置不同种类的热用户(如制冷机组、供暖换热器、海水淡化装置)使其并联形成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需求对各个热用户进行选择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储罐;2.热储罐;3.冷介质泵;4.热介质泵;5.电加热器;5-1.电源;6.燃气加热器;6-1.燃气供应装置;7.蒸汽发生器;8.电伴热棒Ⅰ;9.电伴热棒Ⅱ;10.汽轮机高压缸;11.再热器;12.汽轮机中低压缸;13.发电机;14.凝汽器;15.凝水泵;16.加热器Ⅰ;17.除氧器;18.给水泵;19.加热器Ⅱ;20.热用户组;21.供热侧储能装置;22.冷却塔;23-1.调节阀Ⅰ;23-2.调节阀Ⅱ;23-3.调节阀Ⅲ;23-4.调节阀Ⅳ;24-1.隔离阀Ⅰ;24-2.隔离阀Ⅱ。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旨在解决电站的电源系统故障时功能系统无法运行可靠性低、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电站无法供热及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
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6的能量输入端与燃气供应装置6-1连接;所述的冷储罐1的输出端与冷介质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冷介质泵3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5的输入端连接,电加热器5的输出端和燃气加热器6的输出端同时与热储罐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储罐2的输出端与热介质泵4的输入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另一个输入端和再热器11的输入端同时与热介质泵4的输出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和再热器11的输出端同时与冷储罐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均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上述部分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当电源5-1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燃气加热器6进行补燃保障发电和供热的稳定性;当电网热供时,供热侧储能装置11吸收部分的供热热量,在电网不运行或供热能力不足时,供热侧储能装置11放热,增加了一个能量的来源,可靠性提高了100%,保障供热的稳定性。
本发明工作原理为:
居民用电存在用电高峰、能量持平和用电低谷的交替,在用电高峰时,电网及供电系统必然存在不问定因素,当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发电和供热的可靠性无法保障;若在电网“低谷”时段储热,“高峰”时段放热进行热电联供,文献中的系统配置只能维持电网用电高峰时段8小时的供热,在电网“低谷”和“平”时段的16小时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无法供热,无法满足供暖季节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供热需求或其它形式热用户的持续性用热需求;现有系统供热形式单一,仅用于向城市供热系统供热,未考虑到其它形式的用热需求;现有热储能电站系统的效率较低。因此本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储能过程:当电源5-1侧电力过剩时如风电、光伏存在电网难以消纳的弃电以及电网“低谷”时段,本系统储能部分开始储能,冷介质泵3从冷储罐1抽取低温储热介质流经电加热器5,通过电加热器5将来自电源5-1侧的过剩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来自冷储罐1的低温储热介质至高温,然后将高温储热介质储存在热储罐2中,此过程实现了电能向热能的转化。
发电过程:当电力用户电网或直供电用户有电力需求时如电网用电“高峰”时段,电网开始放能,本系统开始运行,热介质泵4抽取热储罐2中的高温储热介质流经蒸汽发生器7加热来自给水泵18的给水从而产生蒸汽,蒸汽发生器7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10做功,汽轮机高压缸10排汽进入再热器11,被来自热储罐2的高温储热介质加热后,蒸汽进入汽轮机中低压缸12作功驱动发电机13发电;
供热过程:汽轮机中低压缸12排汽进入凝汽器14凝结为水,再依次经过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后进入蒸汽发生器7从而完成循环。与此同时,通过凝汽器14将汽轮机排汽余热向热用户组20供热。各个供热侧储能装置21与热用户组20中各匹配热用户依次并联,当储能电站放能时,供热侧储能装置21可吸收过剩的供热能量,当储能电站储能供热能力不足时,供热侧储能装置21释放热量,确保满足热用户组20的用热需求。根据热用户组20中不同热用户对热源温度需求的不同,通过从汽轮机抽取不同品位不同流量的蒸汽调节热用户组20中不同热用户及与之并联配套的供热侧储能装置21入口温度至额定值。上述过程实现了热能向电能和其它能量形式的转化。
当热用户组20无需热量时,汽轮机排汽余热可由与热用户组20并联的冷却塔22带走。
当热储能电站在电源丧失或电加热器出现故障时,可手动切换使用与电加热器并联的燃气加热器6补燃,从而提高热储能电站的供电可靠性。
为避免冷储罐1、热储罐2的散热温度降低,分别配置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电伴热棒的电加热部分浸没入储罐储热介质中,当储热介质温度下降时启动进行加热至额定温度。
现有技术若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发电和供热的可靠性无法保障。本发明通过配置与电加热器5并联的燃气加热器6当电源5-1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切换使用燃气加热器6,从而实现能量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一个能量的来源,可靠性提高了100%,保障发电和供热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的系统配置只能在电网用电“高峰”时段8小时期间供热,在电网“低谷”和“能量持平”时段的16小时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无法供热,无法满足供暖季节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供热需求或其它形式热用户的持续性用热需求。为解决在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电站无法供热的问题,需将“热电解耦”,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仍可保证供热。本发明通过在系统供热端配置供热侧储能装置10,在储能电站放热过程中,供热侧储能装置10可吸收过剩的供热能量,在电网负荷处于“低谷”和“能量持平”时段的16小时期间,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没有热量供热时,供热侧储能装置10释放热量,确保满足用户持续的用热需求。
现有技术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仅用于向城市供热系统供热,未考虑到其它形式的用热需求。为解决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的问题,通过在供热端设置不同种类的热用户(如制冷机组、供暖换热器、海水淡化装置)使其并联形成热用户组20,增加了一个能量的来源,可靠性提高了100%。
现有技术对汽机岛与储热部分相互配合提升效率并无相关描述,为提升热储能电站系统效率,通过配置储热介质-蒸汽再热器,用储热介质加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后进入低压缸,从而提升汽轮机朗肯循环效率,总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85%以上;
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数量保持一致,能够保证在不浪费能源的情况下用户得到能量的充足供应。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根据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设置有调节阀Ⅰ23-1,调节阀Ⅰ23-1的安装可使得热用户组20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流量调节以满足需求,即需求各个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进行选择切换调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在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基础上在热用户组20的输出端设置有调节阀Ⅱ23-2,调节阀Ⅱ23-2的安装可使得热用户组20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流量调节以满足需求,即需求各个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进行选择切换调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通过相应的阀门实现这种热用户组20的按需切换,通过从汽轮机抽取不同温度压力(品位)的蒸汽调节热用户组20(海水淡化装置、制冷机组等以热能驱动产生淡水、冷等多类产品的设备)的温度至额定值。
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电伴热棒Ⅰ8为低温电伴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电伴热棒Ⅱ9为高温电伴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加热器Ⅰ16为低压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七、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加热器Ⅱ19为高压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八、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阀24-1,隔离阀24-1的安装可使得冷却塔22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1的阀门开启,不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1的阀门进行关闭,隔离阀24-1的安装使得系统的能耗降低,根据需求而定,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九、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在具体实施方式五的基础上在冷却塔22的输出端设置有隔离阀24-2,隔离阀24-2的安装可使得冷却塔22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2的阀门开启,不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2的阀门进行关闭,隔离阀24-2的安装使得系统的能耗降低,根据需求而定,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
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
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6)的能量输入端与燃气供应装置(6-1)连接;所述的冷储罐(1)的输出端与冷介质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冷介质泵(3)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5)的输入端连接,电加热器(5)的输出端和燃气加热器(6)的输出端同时与热储罐(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储罐(2)的输出端与热介质泵(4)的输入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另一个输入端和再热器(11)的输入端同时与热介质泵(4)的输出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和再热器(11)的输出端同时与冷储罐(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均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设置有调节阀Ⅰ(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出端设置有调节阀Ⅱ(2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伴热棒Ⅰ(8)为低温电伴热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伴热棒Ⅱ(9)为高温电伴热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Ⅰ(16)为低压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Ⅱ(19)为高压加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出端设置有隔离阀。
CN201811209814.0A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Active CN109184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9814.0A CN109184831B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9814.0A CN109184831B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4831A CN109184831A (zh) 2019-01-11
CN109184831B true CN109184831B (zh) 2023-10-20

Family

ID=6494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9814.0A Active CN109184831B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483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9004A (en) * 1976-03-09 1978-12-12 Deutsche Babcock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torage of energy in power plants
US4410028A (en) * 1980-06-13 1983-10-18 Georg Alefeld Process and installation for storing heat and for upgrading its temperature
DE10035289A1 (de) * 1999-09-27 2001-03-29 Matthias Bauer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mechanischer Energie mit einer mit äußerer Verbrennung arbeitenden Wärmekraftmaschine
JP2010116847A (ja) * 2008-11-13 2010-05-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船舶用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WO2011077248A2 (en) * 2009-12-23 2011-06-30 Goebel, Olaf Combined cycl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CN105201573A (zh) * 2015-09-21 2015-12-30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背压机供热、储能系统及其供热储能方法
CN105673101A (zh) * 2016-01-07 2016-06-15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具有深度调峰功能的汽轮机及热力系统
CN205448369U (zh) * 2015-12-30 2016-08-10 中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回路太阳能热发电电站的热交换系统
CN106089338A (zh) * 2016-06-03 2016-11-09 东南大学 一种调节供热与发电的背压机联合系统及方法
CN208858421U (zh) * 2018-10-17 2019-05-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6307B2 (en) * 2012-05-02 2015-06-02 Brightsource Industries (Israel) Ltd. Integrated solar energy thermal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s
TN2016000008A1 (en) * 2015-02-04 2017-07-05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nd discharge system
CN106322485A (zh) * 2016-09-30 2017-01-1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储能分布式供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9004A (en) * 1976-03-09 1978-12-12 Deutsche Babcock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torage of energy in power plants
US4410028A (en) * 1980-06-13 1983-10-18 Georg Alefeld Process and installation for storing heat and for upgrading its temperature
DE10035289A1 (de) * 1999-09-27 2001-03-29 Matthias Bauer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mechanischer Energie mit einer mit äußerer Verbrennung arbeitenden Wärmekraftmaschine
JP2010116847A (ja) * 2008-11-13 2010-05-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船舶用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WO2011077248A2 (en) * 2009-12-23 2011-06-30 Goebel, Olaf Combined cycl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CN105201573A (zh) * 2015-09-21 2015-12-30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背压机供热、储能系统及其供热储能方法
CN205448369U (zh) * 2015-12-30 2016-08-10 中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回路太阳能热发电电站的热交换系统
CN105673101A (zh) * 2016-01-07 2016-06-15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具有深度调峰功能的汽轮机及热力系统
CN106089338A (zh) * 2016-06-03 2016-11-09 东南大学 一种调节供热与发电的背压机联合系统及方法
CN208858421U (zh) * 2018-10-17 2019-05-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技术对比;居文平;吕凯;马汀山;杨荣祖;谷伟伟;;热力发电(第09期);第119-125页 *
基于弃风弃光或低谷电加热的熔盐蓄热供热技术及其评价;吴玉庭;张晓明;王慧富;孙姣琦;;中外能源(第02期);第93-99页 *
高参数锅炉给水预热器的改造;谭泓;林林;王景富;;热能动力工程(第05期);第557-55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4831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6219U (zh) 一种风光气储互补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12855293B (zh) 集成储热的工业供汽热电联产调峰调频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958593B (zh) 一种太阳能燃煤耦合灵活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748465B (zh) 一种氢储能太阳能燃煤耦合灵活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2733956B (zh) 一种化石燃料与太阳能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及方法
CN102926955A (zh) 一种独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14233417A (zh) 一种储热型深度灵活调峰热力发电系统及储释热方法
CN112611010B (zh)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CN108167076B (zh) 一种蒸汽优化利用的综合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05135735U (zh) 一种带有熔盐储能供电供热的火力发电系统
CN102235332A (zh) 太阳能光热汽液两相流热膨胀发电系统
CN113756893A (zh) 一种多电厂间多机组联合运行灵活性调节系统
CN103321861A (zh)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熔盐的碟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
CN205260236U (zh) 一种微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热电联产系统
CN201246193Y (zh) 利用太阳能及空气热能提取技术蓄热发电的装置
CN109184831B (zh)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CN108930996B (zh) 一种能量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CN215595787U (zh) 一种消纳弃风弃光辅助燃煤机组快速调峰系统
CN115839517A (zh) 一种耦合光伏光热、地热的发电及供能系统
CN215174935U (zh) 一种火电厂高低温储热调峰系统
CN208858421U (zh)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CN212108324U (zh) 一种光热储热嵌入式火电减排系统
CN204615717U (zh) 可再生能源集群式电源发电系统
CN113833541A (zh) 一种消纳弃风弃光辅助燃煤机组快速调峰系统
CN105783076B (zh)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