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3076B -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3076B
CN105783076B CN201610295143.9A CN201610295143A CN105783076B CN 105783076 B CN105783076 B CN 105783076B CN 201610295143 A CN201610295143 A CN 201610295143A CN 105783076 B CN105783076 B CN 105783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eam
power plant
pipeline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51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3076A (zh
Inventor
吴荣华
刘志斌
张承虎
陈克秀
陈熙荣
曲鹏
夏明赫
黄博皓
隋熔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2951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3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3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3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3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3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00Steam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1/04Steam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perating with exhaust st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00Steam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1/08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包括:调峰蒸汽锅炉及其背压装置,电厂背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背压装置间,依次连通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常年用热系统调峰蒸汽锅炉房,蒸汽热泵装置,电热原装置,低温用热区,网外用热系统,各种余废热能汇集装置。它使区域内电厂大量背压满发,充分的利用了区域内的余废热能,产生巨大的节能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热电厂余废热整合其所在区域内多种用热功能的集中供热系统,具体是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同一区域内存在热电厂,常年和季节性化石燃料锅炉各自独立运行而热电厂的冷凝及区域内的余废热能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自2004年发明热电厂冷却循环水热泵集中供热系统方法以来,冷凝冷却热能热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单网运行回水温度较高,热泵出水温度偏低,热电厂冷凝热量利用的并不充分,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冷却循环水温度低,热泵出水温度低于热网回水,权威专家甚至给出了北方寒冷带电厂不能作热泵的结论。热电厂都有固定的冬季负荷不能为常年用热系统提供热源,夏季又因没有热负荷而不能满发或停发,使本可因有常年稳定用热负荷可大量背压满发的热电厂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在大热网输配调整,小温差换热、热泵应用技术日益成熟完善的今天,区域余废热能不能充分利用,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它是将热电厂的冷凝废热及区域内其它的余废热能整合汇集输送给其周边的常年及季节性的生产、生活热用户,替代节约化石能源。为了克服热电厂冬季峰值区期不能同时满足区域多种热需求的问题。将区域内常年用热系统和热水锅炉供热的部份或全部生产生活用热荷,通过“并撤”改建成蒸汽锅炉,整合区域内低温用热负荷,建立低温用热区,加装热泵装置等工作。使热电厂的余废热能常年成为区域内主要供给热源。在冬季用热峰值区间,逐步启动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并通过蒸汽驱动热泵,产生的热量做为调峰补充热源。热电厂常年满发从节能及经济效益上都有极大价值;调峰锅炉供热所需化石燃料产生蒸汽在经过背压发电及驱动热泵后再变成热能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化石燃料作功高温价值,在没有新增区域的燃料消耗的前提下,利用了热电厂冷凝废热及区域内余废热能全部替代了常年用热系统的燃料。能在区域内有制冷需求时为热水制冷机提供热源;为区域内热水用户提供廉价加热热源。本系统为国家的电力供给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包括,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热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常年用热系统,调峰蒸汽锅炉房,区域供热网,背压装置,热泵装置,余废热加热装置等。
所述的常年用热系统是指油田生加热及生产生活的常年热用户。
热电厂冷却循环水与区域余废热能可以源自不同企业。
热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由原热电厂供热系统改建。
区域内其它热网是指区域内常年用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调峰蒸汽锅炉房以外的区域内供热系统。
低温供热区由本网低温区及区域内其它热网的低温热用户“摘并”扩建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一种电厂双源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使热电厂在大量背压常年满负荷工况下生产,节能增效;替代了常年用热系统的化石能源;将原整个采暖季全开供热锅炉变成了调峰运行工况锅炉,节约大量必耗能源;变热水炉为蒸汽锅炉,背压发电,蒸汽驱热泵将化石能源作功高温价值充分发掘出来,相当于没有能源消耗的前提下利用了热泵装置;本发明同时充分保证热泵以高能效的工况,在供热期间近乎满负荷运行,比常规热泵装置更加高效合理的利用了热电厂及区域内的余废热能,替代区域必须消耗的一次能源,在给热电厂带来巨大节能与经济效益的前提满发多发了电力,这一点在国家电力侧供给改革政策背景下尤为重要。
附图说明
图1是区域原独立热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改进型示意图;
编号说明:
B.区域内其它供热热网
C.电厂背压装置
1. 调峰蒸汽锅炉房
1A.背压装置
2. 热网高温用换热区
3. 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
3A.区域内其它热网低温用热装置
4.一级网供热管线
5.一级网供热回水管线
6.二级网供热管线
7.二级网供热回水管线
8.常年用热系统
9.外输热能热水管线
9A.外输蒸汽管线
10.外输热能回水管线
10A.外输蒸汽凝水管线
11.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
12.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
13.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
13A.区域内其它热网低温用热装置供热管线
13B.区域余废热能供热管线
14.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
14A.区域余废热能回水管线
15.蒸汽热泵供热热水管线
16.蒸汽热泵供热回水管线
17.电热泵供热热水管线
18.电热泵供热回水管线
18A.区域内其它热网低温装置回水管线
19.蒸汽锅炉蒸汽输出管线
20.背压回用蒸汽管线
20A.背压蒸汽驱动源凝水管线
21.背压蒸汽驱动源管线
22.加热降温后热泵低温热源管线
22A.余废热能加热后管线
23.蒸汽热泵后低温热源管线
23A.区域余废热能蒸汽热泵后低温热源管线
24.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装置
24A.区域余废热能加热装置
25.电厂电热泵加热装置
26.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
26A.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
27.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
28.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
33.低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
33A.区域余废热能来水管线
34.低温冷却循环水回水管
34A.区域余废热能回水管线
35.低温冷却循环水至25来水管线
35A.电厂低温冷却循环水至26供水管线
36.低温冷却循环水至25回水管线
36A.电厂低温冷却循环水至26回水管线;
37.电厂蒸汽至26管线
37A.区域余废热能至26A供水管线
38.电厂凝水至26回水管线
38A.区域余废热能至26A回水管线
39.电厂背压后蒸汽至27管线
39A.蒸汽至26A管线
40.汽水换热器凝水管线
40A.蒸汽至26A凝水管线
41.电厂余废热能至8供热管线
42.电厂余废热能至8回水管线
42A.分流42至27回水管线
43.电厂余废热能至1供热管线
44.电厂余废热能至1回水管线
44A.分流44至27回水管线
45.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后管线
45A.区域余废热能后供水管线
46.电厂电热泵加热后管线
47.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
47A.电厂高温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
48.电厂供热管线
48A.分流13中至27电厂供热系统回水部分回水管线
49.电厂至11蒸汽管线
50.电厂至11凝水管线
区域内余废热能是指改造电厂冷凝冷却工艺而升温的冷却循环水或区域内其它的余废热能,如化工、钢铁等耗能企业的冷却循环水,油田回注水及工业外排污水。如引入的是城市中水或原生污水其不通过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和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直接引入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
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至调峰蒸汽锅炉房1的管道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未来整个区域热能增量需求,并预留充分裕度。
尚未供热但有供热需求的南方地域本发明所涉及区域供热设施为新建。
调峰蒸汽锅炉房1由原热水锅炉房并扩而成,负荷在不超过本网调峰蒸汽锅炉房1,常年用热系统8,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增加的负荷的总量范围内根据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及常年用热系统8用汽量及背压装置1A产生价值等因素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电厂背压装置C由电厂蒸汽至27管线39连通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由电厂蒸汽至26管线37连通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由电厂至11蒸汽管线50连通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由电厂供热管线48连通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由电厂余废热能至8供热管线41;电厂余废热能至8回水管线42连通常年用热系统8,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由电厂余废热能至1供热管线43 . 电厂余废热能至1回水管线44连通调峰蒸汽锅炉房1,调峰蒸汽锅炉房1由蒸汽锅炉输出管线19连通背压装置1A,背压装置1A通过背压回用蒸汽管线20连通调峰蒸汽锅炉房1,通过背压蒸汽驱动源管线21连通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通过蒸汽热泵供热热水管线15、蒸汽热泵供热回水管线16连通调峰蒸汽锅炉房1,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由加热降温后热泵低温热源管线22连通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由蒸汽热泵后低温热源管23线连通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经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连通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装置24,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装置24经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后管线45连通电厂电热泵加热装置25,电厂电热泵加热装置25经电厂电热泵加热后管线46连通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联通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蒸汽驱动源热泵装置区11经电厂至11蒸汽管线49和电厂至11凝水管线50连通电厂背压装置C。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分别经分流42至27回水管线42A、分流44至27回水管线44A、分流13中至27电厂供热系统回水部分回水管线48A通过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中的分流、旁通设备连通电厂余废热能至8回水管线42,电厂余废热能至1回水管线44,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
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通过二级网供热热水管线6,二级网供热回水管线7连通一级网供热管线4和一级网供热回水管线5,调峰蒸汽锅炉房1以外输热能热水管线9、外输热能回水管线10连通常年用热系统8。
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经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连通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
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以区域其它热网低温用热装置供热管线13A 、区域内其它热网低温装置回水管线18A连接区域内其它热网低温用热装置3A。
本发明改进型引入了区域余废热能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区域余废热能供热管线13B连通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经余废热能加热后管线22A连通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区经蒸汽热泵后低温热源管线23A连通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经区域余废热能回水管线14A连通区域余废热能加热装置24A;电厂背压装置C经蒸汽至26A管线39A与蒸汽至26A凝水管线40A连通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经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和高温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A分别连通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和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
所述的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由分流,旁通截止设备,控制装置及原电厂供热系统的相关设备组成,,其中电厂余废热能至8回水管线42通过旁通截止设备分别连通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和分流42至27回水管线42A;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通过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中的分流旁通截止设备连通分流13中至27电厂供热系统回水部分回水管线48A;电厂余废热能至1回水管线44通过旁通截止设备分别连通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和分流44至27回水管线44A,考虑到构图太过复杂没有标注单个汽水换热器及汇合后管路名称。
所述的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11由吸收式热泵主机及附属设备组成,蒸汽驱动源热泵区有汽水加热设备。
所述的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12由主机及附属设备组成。
所述的电厂背压装置C由发电设备,蒸汽分输装置组成。
所述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由换热器、分流器、控制设备及阀、泵、管线组成。
所述的分流式蒸汽加热器装置27由分流、旁通,汽水加热装置及控制设备组成,各种余废加热装置由换热器、阀、泵、管线及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中有分别针对为调峰蒸汽锅炉房1、常年用热系统8和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提供热源的单独汽水换热器,其中为常年用热系统8加热的汽水换热器的进水由电厂余废热能至8回水管线42中经分流42至27回水管线42A中分流部分,加上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中分流给常年用热系统8的部分汇合而成;为调峰蒸汽锅炉房1加热的汽水换热器的进水由电厂余废热能至1回水管线44中的分流部分加上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中分流给调峰蒸汽锅炉房1的部分汇合而成;为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加热的汽水换热器的进水由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中分流部分加上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中分流给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的部分组成,考虑到构图太过复杂没有标注单个汽水换热器及汇合后管路名称。
所述的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是指余废热泵低温热源的温度高于电厂冷却循环水的温度,同品质蒸汽驱动源的情况下,热泵出水温度高的热泵装置。
实施例1
不启动蒸汽调峰锅炉模式,结构如图2所示,由电厂背压装置C分出的蒸汽一路由电厂至11蒸汽管线49进入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为其提供热泵驱动源和加热热源;一路经电厂蒸汽至26管线37进入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为其提供驱动源; 一路经电厂背压后蒸汽至27管线39进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分三路加热,一路经电厂供热管线48进入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一路经电厂余废热能至8供热管线41将热量释放到常年用热系统8中,降温回水经电厂余废热能至8回水管线42回至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中;另一路经电厂余废热至1供热管线43进入蒸汽名炉房1释放热量,降温后回水经电厂余废热能至1回水管线44回至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两路回水与原电厂热网供热的回水汇总。汇总后回水经电厂余废热能利用后汇总回水管13至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继续释放热量,后经加热降温后热泵低温热源管线22进入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为其提供低温热源,后经蒸汽热泵后低温热源管线23进入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为其提供低温热源,降温后经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进入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装置24升温,后经电厂电热泵加热装置25升温,后经电厂电热泵加热后管线46进入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升温,后经电厂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进入电厂蒸汽加热装置27,由其分三路通过蒸汽加热升温,一路经电厂供热管线48进入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为原电厂供热网提供热源,一路经电厂余废热能至8供热管线41进入常年用热系统8提供热源,一路经电厂余废热能至1供热管线43进入调峰蒸汽锅炉房1提供热源。所述的分三路通过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中蒸汽加热升温,过程如下,其中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中的热水进入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后,经其中的分流设备分出部分,一路与分流42至27回水管线42A中的回水汇合混水后进入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中单独为常年用热系统8设计的汽水换热器中继续升温,由电厂余废热能至8供热管线41输送至常年用热系统8;一路与分流44至27回水管线44A中的回水汇合混水后进入单独为调峰蒸汽锅炉房1设计的汽水换热器继续升温后,经电厂余废热能至1供热管线43输送至调峰蒸汽锅炉房1降温利用;一路与分流13中至27电厂供热系统回水部分回水管线48A中的回水汇合混水后进入单独为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设计的汽水换热器继续升温后,经电厂供热管线48输送至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为电厂供热网提供热源继续降温利用。调整分流42至27回水管线42A、分流44至27回水管线44A和分流13中至27电厂供热系统回水部分回水管线48A中的回水量,可使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中的回水降低电厂的冷却热量利用空间增大。
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分别加热电厂余废热能至1供热管线43,电厂余废能至8供热管线41,电厂供热管线48中热水的目的,主要是考虑供热热网参数的差异,保证常年用热系统8的常年高温需求;当供热非峰值区间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的出水温度能满足供热需求时旁闭蒸汽加热装置。
常年用热系统8的回水由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经蒸汽热泵供热热水管线15,电厂余废热能至8供热管线41,电厂余废热能至1供热管线43提供的热源共同加热。
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由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及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经电热泵供热热水管线17和调峰蒸汽锅炉房1经二级网供热热水管线6提供的热源共同加热。
当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与电厂背压装置距离远时,电厂至11蒸汽管线49连结在未经背压时的电厂蒸汽输出端,以保证驱动源品质。
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的出水由装置区其中的汽水加热设备加热升温经蒸汽热泵供热热水管线15为调峰蒸汽锅炉房1提供热源,后经外输热能热水管线9为常年用热系统8提供热源。
实施例2
启动调峰蒸汽锅炉运行模式,其结构如图2所示,整体热力流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在于,所述的调峰蒸汽锅炉房1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锅炉蒸汽输出管线19经背压装置1A减压利用
后分两路,一路经背压回用蒸汽管线20至调峰蒸汽锅炉房1作为一级网供热回水和外输常年用热系统8的热源,一路经背压蒸汽驱动源管线21也为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提供驱动源。
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的温度越低,系统节能效率越高,减少经二级网供热热水管线6进入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的热量,增加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和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的开启负荷都有利用降低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的温度,使系统趋优。
通过管线42A,44A,48A分流进入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中的流量,并将其旁路至分流式蒸汽加热置27是降低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中水温的重要措施。
以高温位回水为首要分流对象,分流后的回水经其相对应旁路联络管线
(42A .44A .48A),进入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与从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中分流出的相应部分汇合,由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中的蒸汽加热至供水温度经相应管线(41.43 .48)输送至用热端。
二级网供热热水管线6中的热量作为调整调峰热源最后进入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
当常年有热系统8有蒸汽需求时由调峰蒸汽锅炉房1经外输蒸汽管线9A提供,当其需高压蒸汽时可由背压装置1A或电厂背压装置C抽取未经背压蒸汽。
实施例3
启动调峰蒸汽锅炉,引入区域内其它余废热能运行模式,其结构如图3所示,整体流程与实施例2大致相同,不同在于经区域余废热能供热管线13B为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提供加热热能,后经余废热能加热后管线22A为蒸汽驱动源热泵装置区提供低温热源,后经区域余废热能蒸汽热泵后管线23A为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提供低温热源,后经区域余废热能回水管线14A进入区域余废热能加热装置24A升温。由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出来的热水经蒸汽热泵加热后47进入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升温,后经电厂高温蒸汽源热泵加热后管线47进入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加热后供出。
所述的区域余废热能常指高于电厂冷却循环水温度的余废热能,也可是电厂冷却循环水调整工艺后升高温度的。
高温余废热能蒸汽热泵较高出水温度,利于热网平衡调整。
余废热能引入可单独解决北方电厂冷却循环水温度低,热泵出水不能进入热网的问题。
当余废热能为城市污水中时,直接引入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
当热网低温用热负荷很大时,可利用背压后蒸汽为驱动源部分或全部替代电力热泵装置。
实验证明:大热网输配调整,小温差换热,冷却循环水热泵等技术非常成熟可靠,已成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本发明一种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能使热电厂在常年大量背压满发的工况下,解决了常规热泵出水温度低而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高效的利用了区域内的余废热能。

Claims (1)

1.一种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适用于热电厂,季节性供热锅炉,常年需热用户共存的区域,其特征在于:
电厂背压装置(C)与背压装置(1A)间依次串接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和调峰蒸汽锅炉房(1),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经电厂供热管线(48)连通电厂余废热能调控中心(28)、经电厂热能至8供热管线(41)和电厂热能至8回水管线(42)连通常年用热系统(8)、经电厂热能至1供热管线(43)和电厂热能至1回水管线(44)连通调峰蒸汽锅炉房(1);调峰蒸汽锅炉房(1)经蒸汽锅炉蒸汽输出管线(19)和背压回用蒸汽管线(20)连通背压装置(1A);
电厂热能至8回水管线(42)和电厂热能至1回水管线(44)二者内的回水与原电网供热回水在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形成汇总回水,汇总回水经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流入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经加热降温后热泵低温热源管线(22)流出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并流入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汇总回水作为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的低温热源;
电厂背压装置(C)经电厂至11蒸汽管线(49)和电厂至11凝水管线(50)连通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背压装置(1A)经背压蒸汽驱动源管线(21)和背压蒸汽驱动源凝水管线(20A)连通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电厂背压装置(C)能够单独或者与背压装置(1A)共同作为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的驱动源;
蒸汽驱动源热源装置区(11)经蒸汽热泵供热热水管线(15)和蒸汽热泵供热回水管线(16)连通调峰蒸汽锅炉房(1),调峰蒸汽锅炉房(1)经外输热能热水管线(9)和外输热能回水管线(10)连通常年用热系统(8);
汇总回水经蒸汽热泵后低温热源管线(23)流出蒸汽驱动源热泵加热装置区(11)并流入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汇总回水作为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的低温热源,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经电热泵供热热水管线(17)和电热泵供热回水管线(18)对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加热;
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还经区域余废热能回水管线(14A)连通区域余废热能加热装置(24A),区域余废热能加热装置(24A)经区域余废热能供热管线(13B)连通热网低温用热调整区(3);
汇总回水经电厂深度利用后回水管线(14)流出电力驱动热泵加热装置区(12)并流入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装置(24)经由电厂冷却循环水进行升温,汇总回水经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后管线(45)流出电厂冷却循环水加热装置(24)并流入电厂电热泵加热装置(25)继续经由电厂冷却循环水进行升温,汇总回水经电厂电热泵加热后管线(46)流出电厂电热泵加热装置(25)并流入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继续经由电厂冷却循环水进行升温,电厂背压装置(C)经电厂蒸汽至26管线(37)和电厂凝水至26回水管线(38)连通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以为其提供驱动源;
汇总回水经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流出电厂蒸汽源热泵加热装置(26)并流入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区域余废热能经区域余废热能至26A供水管线(37A)流入、并经区域余废热能至26A回水管线(38A)流出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以为其提供低温热源;电厂背压装置(C)经蒸汽至26A管线(39A)和蒸汽至26A凝水管线(40A)连通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汇总回水经电厂高温蒸汽热泵加热后管线(47A)流出区域余废热能高温蒸汽热泵装置(26A)并流入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
电厂背压装置(C)经电厂背压后蒸汽至27管线(39)和汽水换热器凝水管线(40)与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连通并对其进行加热;
分流式蒸汽加热装置(27)分别经分流42至27回管线(42A)、分流44至27回管线(44A)、分流13中至27电厂供热系统回水部分回水管线(48A)通过电厂余废热能调配中心(28)中的分流、旁通设备连通电厂热能至8回水管线(42),电厂热能至1回水管线(44),电厂供热汇总后回水管线(13);
当余废热能为城市中水或原生污水等低温余废热能时,由区域余废热能加热装置(24A)经区域余废热能供热管线(13B)直接连通电力驱动热泵装置区(12)。
CN201610295143.9A 2016-05-06 2016-05-06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Active CN105783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5143.9A CN105783076B (zh) 2016-05-06 2016-05-06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5143.9A CN105783076B (zh) 2016-05-06 2016-05-06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3076A CN105783076A (zh) 2016-07-20
CN105783076B true CN105783076B (zh) 2021-08-31

Family

ID=5640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5143.9A Active CN105783076B (zh) 2016-05-06 2016-05-06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30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392A (zh) * 2018-05-11 2018-08-28 于恩英 集中供热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8177A (ja) * 2001-02-01 2002-08-14 Hitachi Ltd 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01231004A (zh) * 2008-02-28 2008-07-30 清华大学 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CN202813542U (zh) * 2012-09-19 2013-03-20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余热提取与供热阶梯加热的系统
CN103471158A (zh) * 2013-09-16 2013-12-25 高成福 一种利用蒸汽节能取暖装置
CN104848289A (zh) * 2014-10-30 2015-08-19 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蒸汽热源高效供热采暖换热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1460C (zh) * 2006-11-21 2009-01-14 清华大学 一种燃煤燃气联合供热的方法
CN202209817U (zh) * 2011-08-31 2012-05-02 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8177A (ja) * 2001-02-01 2002-08-14 Hitachi Ltd 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01231004A (zh) * 2008-02-28 2008-07-30 清华大学 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CN202813542U (zh) * 2012-09-19 2013-03-20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余热提取与供热阶梯加热的系统
CN103471158A (zh) * 2013-09-16 2013-12-25 高成福 一种利用蒸汽节能取暖装置
CN104848289A (zh) * 2014-10-30 2015-08-19 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蒸汽热源高效供热采暖换热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3076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5911B (zh)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电出力调节能力的热力系统
CN100354504C (zh) 一种火电机组多级利用回热疏水余热发电装置
CN204301176U (zh) 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及回收城市废热的节能供热系统
CN106523053B (zh) 太阳能热与热电厂耦合发电和热储能组合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611010B (zh)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CN105972681A (zh) 水源热泵-汽轮机与热网互补联合供热系统
CN204115055U (zh) 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及回收热电厂余热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8486922U (zh) 一种基于高背压与蓄热罐结合的热电解耦辅助系统
CN209877073U (zh) 一种螺杆膨胀机与热泵综合应用的供暖装置
CN108413470A (zh) 基于固体储热的热电解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5840930U (zh) 一种高背压小汽机采暖抽汽供热系统
CN105783076B (zh) 电厂双源双背压多网余废热能供热系统
CN209145663U (zh) 一种基于小*损掺混技术的供热抽汽优化系统
CN208502858U (zh) 一种利用汽轮机低压抽汽替代高压抽汽的供热系统
CN206309434U (zh) 太阳能热与热电厂耦合发电和热储能组合系统
CN207177981U (zh) 一种sss离合器联合循环机组凝结水配置系统
CN212406830U (zh) 一种背压机组改造为抽凝机组的热力系统
CN210624678U (zh) 一种储热型地热高效集中供热系统
CN212406831U (zh) 一种高效火电厂深度调峰系统
CN210663026U (zh) 一种新型供热系统
CN209763246U (zh)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供热系统
CN105508158B (zh) 一种耦合太阳能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9103105U (zh) 一种具备串联、并联切换功能的厂级供热系统
CN109631402A (zh) 溴化锂热泵供暖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装置
CN218380617U (zh) 一种基于熔盐储热的火电机组抽汽蓄热式调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