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及其针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鞋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及其针织工艺。
背景技术
全针织鞋面面已成为鞋面的一个新系列产品,其具有轻薄透气、花色多变等优点,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目前的针织鞋面面,一般是织成平面面料,平面面料上排布有若干展开的鞋型鞋面,在鞋型鞋面上相应部位设计有提花、镂空等,然后用激光机裁出鞋面。但是激光机裁剪费时,设备花费高,有些鞋面进行锈花或与其它面料贴合后还要进行二次激光裁剪,生产工艺繁琐,而且会浪费大量的边角余料,平面鞋面与鞋底连接时需要精准的车工,否则会影响鞋子的尺寸和版型,鞋码尺寸不够标准统一,影响舒适性和外观,这些都使得鞋子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普通针织鞋面面,面料较软,鞋面的挺括度不够,鞋面易塌陷,影响鞋面的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及其针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针织工艺,具备前后各一块针床的纬编针织电脑横机,所述纬编针织电脑横机的针床至少有一个针床能够左右移动,且针床具有翻针转移线圈的功能,纬编针织电脑横机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带有8把或8把以上纱嘴;采用元仝工艺,其特征在于:针织工艺如下:
S0:针织外层的鞋头及鞋底部分,起针的针织宽度为N1,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a~a’,机头在针织过程中左边使用修针减针的方法,减少针织宽度,右侧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左侧针织至b位置时,改变针织方法向左侧扩针针织,形成内凹的针织轨迹,右侧针织至e位置时,完成鞋头及鞋底部分的针织;
S1:针织外层的前帮与帮面及鞋底部分,起针的宽度为N2,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机头右侧部分直上至f点处,机头左侧部分采用向左扩针的方法,针织至C点时扩针频率减缓,鞋针织至f点时,右侧g~f点的针织暂停;
S2:针织外层的中帮及鞋底部分,起针宽度为N3,针织采用左侧逐步扩针,右侧使用停针减针的方法减少针织宽度,左侧针织至d点时,右侧则针织至h点时,完成中帮及鞋底部分;c~d点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针织,是为之后鞋口部分S4能够做到足够宽的鞋口做好准备,鞋口的宽度视c~d点的加针数量而定,加针越多,鞋口的宽度越大;
S3: 针织外层的后帮部分,左侧针织宽度从d点保持直上,右侧针织从h点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针织至r点,后帮及鞋底部分完成针织;
S4: 针织外层的鞋口部分,左侧延着d点保持直上,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针织宽度为N4+N5,右侧延着O点保持直上,完成鞋口及鞋底针织;
S4’: 针织内层的鞋口部分,S4’针织方法与S4对称相同,针织宽度为N4+N5,左侧延d点的位置继续直上针织,右侧延o点继续直上针织到o’点,完成S4’的针织;
S3’: 针织内层的后帮部分,S3’针织方法与S3上下对称,起针宽度为N4,针织采用前后床交替针织,左侧保持针织位置不变直上至d’,右侧由r’逐步减少针织宽度至h’,完成S3’针织;
S2’: 针织内层的中帮部分,S2’针织方法与S2上下对称,针织采用前后床交替针织,左侧由d’点逐步收针减针,右侧由h’点采用逐步放针扩针到g’位置时,完成S2’针织;
S1’: 针织内层的前帮与帮面部分,S1’针织方法与S1上下对称,针织宽度为N3+g’~f’,左侧延着d’点的收针方向继续收针,右侧由f’点直上至右侧e’位置,完成S1’针织;
S0’: 针织内层的鞋头及鞋底部分,左侧延着d’点的收针方向继续收针至p位置,右侧由e’位置逐步收针至P’位置,完成0’ 针织;
最后机头由右到左锁口,锁口采用电脑横机双面及无合平收锁口技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4中鞋口部分使用橡筋针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4工艺中还包含, S5针织外层的鞋舌,针织宽度为N5,为使鞋舌部分有一定的弧度,鞋舌的左右两侧的针织使用停针减针的方法逐步减少针织宽度,使整个针织形状圆弧状成型;
S5’: 针织内层的鞋口部分,使用与S5上下对称相同的方式进行针织,针织宽度为N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3工艺中,还可以左侧针织宽度从d点保持直上,到达i点时向右侧开始收针到j点,右侧针织从h点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针织至r点,后帮及鞋底部分完成针织;
所述S4工艺中,还可以,左侧延着j点保持直上,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针织宽度为N4,右侧延着O点保持直上,完成鞋口及鞋底针织;
所述S4’与S4工艺对称相同,左侧继续直上到达j’点,右侧继续直上,到达o’点;
所述S3’ 与S3工艺对称相同:左侧从j’点开始向左扩针,扩针到过i’时开始直上至d’,右侧由r’逐步减少针织宽度至h’,完成S3’针织。
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采用上述针织工艺,所述宽口针织鞋面成型后,起针位置a~a’位于鞋底前端。
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针织工艺,采用上述针织工艺:但不包含S3与S3‘针织,形成一体成型针织拖鞋。
有益的效果:
1、减少大部分制鞋工艺步骤;
2、减少制鞋人工、设备;
3、针织鞋面舒适透气;
4、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针织工艺图。
图2: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立体图。
图3: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鞋头起针在鞋底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3,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针织工艺,具备前后各一块针床的纬编针织电脑横机,所述纬编针织电脑横机的针床至少有一个针床能够左右移动,且针床具有翻针转移线圈的功能,纬编针织电脑横机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带有8把或8把以上纱嘴;采用元仝工艺,其特征在于:针织工艺如下:
S0:针织外层的鞋头及鞋底部分,起针的针织宽度为N1,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a~a’,机头在针织过程中左边使用修针减针的方法,减少针织宽度,右侧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左侧针织至b位置时,改变针织方法向左侧扩针针织,形成内凹的针织轨迹,右侧针织至e位置时,完成鞋头及鞋底部分的针织;
S1:针织外层的前帮与帮面及鞋底部分,起针的宽度为N2,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机头右侧部分直上至f点处,机头左侧部分采用向左扩针的方法,针织至C点时扩针频率减缓,鞋针织至f点时,右侧g~f点的针织暂停;
S2:针织外层的中帮及鞋底部分,起针宽度为N3,针织采用左侧逐步扩针,右侧使用停针减针的方法减少针织宽度,左侧针织至d点时,右侧则针织至h点时,完成中帮及鞋底部分;c~d点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针织,是为之后鞋口部分S4能够做到足够宽的鞋口做好准备,鞋口的宽度视c~d点的加针数量而定,加针越多,鞋口的宽度越大;
S3: 针织外层的后帮部分,左侧针织宽度从d点保持直上,右侧针织从h点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针织至r点,后帮及鞋底部分完成针织;
S4: 针织外层的鞋口部分,左侧延着d点保持直上,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针织宽度为N4+N5,右侧延着O点保持直上,完成鞋口及鞋底针织;
S4’: 针织内层的鞋口部分,S4’针织方法与S4对称相同,针织宽度为N4+N5,左侧延d点的位置继续直上针织,右侧延o点继续直上针织到o’点,完成S4’的针织;
S3’: 针织内层的后帮部分,S3’针织方法与S3上下对称,起针宽度为N4,针织采用前后床交替针织,左侧保持针织位置不变直上至d’,右侧由r’逐步减少针织宽度至h’,完成S3’针织;
S2’: 针织内层的中帮部分,S2’针织方法与S2上下对称,针织采用前后床交替针织,左侧由d’点逐步收针减针,右侧由h’点采用逐步放针扩针到g’位置时,完成S2’针织;
S1’: 针织内层的前帮与帮面部分,S1’针织方法与S1上下对称,针织宽度为N3+g’~f’,左侧延着d’点的收针方向继续收针,右侧由f’点直上至右侧e’位置,完成S1’针织;
S0’: 针织内层的鞋头及鞋底部分,左侧延着d’点的收针方向继续收针至p位置,右侧由e’位置逐步收针至P’位置,完成0’ 针织;
最后机头由右到左锁口,锁口采用电脑横机双面及无合平收锁口技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4中鞋口部分使用橡筋针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4工艺中还包含, S5针织外层的鞋舌,针织宽度为N5,为使鞋舌部分有一定的弧度,鞋舌的左右两侧的针织使用停针减针的方法逐步减少针织宽度,使整个针织形状圆弧状成型;
S5’: 针织内层的鞋口部分,使用与S5上下对称相同的方式进行针织,针织宽度为N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3工艺中,还可以左侧针织宽度从d点保持直上,到达i点时向右侧开始收针到j点,右侧针织从h点采用向外扩针的方法针织至r点,后帮及鞋底部分完成针织;
所述S4工艺中,还可以,左侧延着j点保持直上,采用前后针床交替针织,针织宽度为N4,右侧延着O点保持直上,完成鞋口及鞋底针织;
所述S4’与S4工艺对称相同,左侧继续直上到达j’点,右侧继续直上,到达o’点;
所述S3’ 与S3工艺对称相同:左侧从j’点开始向左扩针,扩针到过i’时开始直上至d’,右侧由r’逐步减少针织宽度至h’,完成S3’针织;。
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采用上述针织工艺,所述宽口针织鞋面成型后,起针位置a~a’位于鞋底前端。
一体成型宽口针织鞋面的针织工艺,采用上述针织工艺:但不包含S3与S3‘针织,形成一体成型针织拖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