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9015B -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9015B
CN109169015B CN201811109949.XA CN201811109949A CN109169015B CN 109169015 B CN109169015 B CN 109169015B CN 201811109949 A CN201811109949 A CN 201811109949A CN 109169015 B CN109169015 B CN 109169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ne tea
parts
days
soil
seedl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99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9015A (zh
Inventor
杨能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jie Changshou Teng Health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jiang Liancheng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jiang Liancheng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jiang Liancheng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99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9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9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9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9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9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5Dry fruit hulls or husks, e.g. chaff or coi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具体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b.制备发酵土;c.移栽藤茶苗;d.引蔓攀爬;e.整形修剪;f.施肥;g.采摘;h.保温过冬。本发明种植的藤茶黄酮、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高,鲜茶叶色泽黄绿,茶汤金黄透亮、醇厚甘甜、苦味淡、回甘绵长。本发明的盆栽种植方法灵活性高、管理方便、易于推广,植株病虫害患病率低、茶叶品质高。

Description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加工而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草药资源、类茶植物和药食两用良品,相传为瑶族同胞最先利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抗菌消炎、平肝解毒、降压减脂、消积通便等功效,针对亚健康,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长期饮用藤茶无毒副反应,且不含咖啡因,对于睡眠质量不高且喜欢饮茶者,也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
野生藤茶不方便管理,故产量较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供应缺口逐渐显现。为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已出现了藤茶的人工种植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82290A,名为一种藤茶栽培方法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将藤茶苗木和扦插枝定植在耕地上的方法,通过定时搭架、催苗、摘心、引蔓、修剪、浇水和施肥,收获藤茶和果实,但由于植株的个体差异,当出现生长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时,该定植方法的固定性,使得不利于进行集中增肥管理,且个体出现疾病虫害时,容易导致大面积的传染,也不利于采取隔离措施来防控和遏制。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来解决藤茶种植灵活性差、管理不便、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藤茶种植灵活性差、管理不便、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本发明种植的藤茶黄酮、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高,鲜茶叶色泽黄绿,茶汤金黄透亮、醇厚甘甜、苦味淡、回甘绵长。本发明的盆栽种植方法灵活性高、管理方便、易于推广,植株病虫害患病率低、茶叶品质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12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0-40份、土豆皮25-35份、山药皮22-34份、苹果皮18-30份、西瓜皮15-25份和香蕉皮12-20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0-20份和桑白皮10-2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50-70份,接着在70-80℃下回流提取60-9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0-14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2-8厘米,接着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2.5-6.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2-8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30-90天后,得到发酵土;
c.移栽藤茶苗:在1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5-3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25℃、湿度为65%-75%,接下来每隔3-5天浇透水1次;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5-1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3-8小时,待30-6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5-6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或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6-1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5-9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2-5次;
f.施肥:在3-9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0-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2-20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0-30天,按40-60ml/株进行喷洒,每隔5-10天喷洒1次;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1-17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0-15℃、湿度为50%-60%,待室外温度高于15℃后,再移出温室。
优化的,步骤f中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00-150份、芥菜15-25份、花生根12-22份、豆渣8-18份、苦楝素0.5-1.5份和食用油0.2-0.5份。
进一步优化的,步骤f中所述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5-10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5-15℃冷库中冷藏50-7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2-38℃下放置80-9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0-110℃下炼制3-8分钟。
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a中所述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2-5.4。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b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0-40℃、湿度为55%-65%、光照时间为2-6小时/天。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c中所述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4-10条蚯蚓。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c中所述藤茶苗在11-12月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在1-2月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盆栽方法种植藤茶,以发酵土为种植基质,以单株为一个单独整体,形成圆柱形藤蔓,便于将相同发育水平的个体进行集中分类管理,也便于病虫害的隔离防治,更是节省了紧张的耕地资源;再者,在室外温度过低时,利用温室控温控湿,避免藤茶植株生成紫红色幼芽叶,减少茶汤苦味;同时,对植株喷洒营养液,促进侧枝的形成和生长,增加茶叶品质。本发明种植的藤茶黄酮含量在43.2%以上,多酚含量在20.8%以上,可溶性糖含量在15.5%以上,氨基酸含量在2.6%以上,各种物质含量均在较高水平,鲜茶叶色泽黄绿或嫩绿,茶汤金黄透亮、醇厚甘甜、苦味淡、回甘绵长。本发明的盆栽种植方法灵活性高、管理方便、易于推广,植株病虫害患病率低、茶叶品质高。
2.本发明采用盆栽种植法,使种植的藤茶易于移动,能够将不同生长进度的藤蔓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根据藤茶藤蔓间的不同生长状况,实行差异化栽培管理;并且每一盆为一个单独个体,可避免病虫害经土壤传播和经个体间的接触传播,也便于对患病植株进行隔离治疗,利于病虫害的防控;同时,盆栽方法由于重力作用,可引水向下,在多雨季节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本发明还在盆栽中加入蚯蚓,有助于发酵土肥力和透气性的保持,但蚯蚓为土中穴居动物,在土中能随意爬行和迁移,以盆栽为容器放养,可减少蚯蚓逃逸。
3.本发明的种植基质是发酵土,是以常见的厨余废物作为主要原料,以苦参和桑白皮作为消毒剂,混合发酵而成,既节约了种植成本,又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其中,厨余废物为菜叶、土豆皮、山药皮、苹果皮、西瓜皮份和香蕉皮,富含纤维、淀粉、氨基酸和多种有益元素,在发酵过程中极易降解成碳水化合物和离子型元素,快速被植物体吸收;苦参和桑白皮中含有抗菌抑菌成分苦参黄酮、苦参碱、桑皮酮,经溶剂回流提取而富集到溶剂中,对基质起到强有力的消毒效果,优选磷酸酸化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更有利于提取出苦参碱,也利于促进基质发酵和使基质酸化,营造藤茶生长的土质环境,且苦参和桑白皮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经发酵后,其中的营养成分可降解为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本发明的营养液是芥菜、豆渣和淘米水,先经低温预发酵,再经高温加速发酵而成,发酵周期短、营养含量高。芥菜和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成分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经发酵降解可得到利于植物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离子型元素,而淘米水呈酸性,可避免发酵土盐碱化。采用将芥菜、豆渣和淘米水煮沸的方法,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也使纤维糊化和蛋白质适度变性,为接下来的发酵提供环境和物质基础;先采用低温冷藏,可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受限,再利用淘米水的酸性,促进发酵微生物逐渐积聚并形成良好的生长势头,然后加入食用油并提高温度,加快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使芥菜、豆渣的腐化发酵加速,但这同时也助长了有害细菌的生成,故最后加入苦楝素,对营养液和藤茶藤蔓起到杀菌、抑菌、除虫的效果。
本发明在不同时间段对藤茶藤蔓喷洒不同量的营养液,满足藤茶阶段性生长需求。藤茶生长旺盛期的3-9月,少量多次喷洒,根据藤茶叶采摘周期,控制营养液喷洒的间隔天数,避免间隔时间短,芽叶生长过快过老,也避免间隔时间过长,芽叶长势过弱、叶片饱满度差而影响质量;在入冬前多量短时喷洒,确保过冬前藤蔓获得充足的营养,除维持自身过冬的能量代谢外,也为下一年的出芽生长积蓄能量。
5.本发明在藤茶苗移栽后,考虑到其在养分缺乏、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会加速生成花青素,使新生芽叶变成紫红色,导致茶叶苦味明显增加,故根据藤茶喜光照潮湿的特性,将其转移至室外,给予充足的光照和空气,并适时浇水,使其能产生足够的生长养分,既节省了温室种植中控温、控湿、控风的能源消耗,也能减少紫红色芽叶的产生。本发明也考虑到在11-2月时,室外温度较低,将藤茶藤蔓转移至温室中,可避免其遭受长期低温侵扰而合成过多花青素。花青素味苦,具有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藤茶叶片中本身花青素的含量较高,故苦味是藤茶的特有味道,但若含量太高,特别是使芽叶呈紫红色后,则会加重苦味,使茶汤难以入口,故需控制其含量,以达到最佳的饮用口感。
6.本发明的藤茶种植方法可形成圆柱形采摘面,是以单株藤茶环绕竹竿攀爬形成的圆柱形藤蔓,为侧枝的攀爬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增大单株藤蔓茶叶的采摘数量和面积,且圆柱形面兼顾了空间占用率和阳光照射度的平衡,在占用空间小的情况下满足充足的光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0份、土豆皮25份、山药皮22份、苹果皮18份、西瓜皮15份和香蕉皮12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0份和桑白皮1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50份,接着在70℃下回流提取6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2。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2厘米,接着加入一层2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2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40-5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20℃、湿度为55%%、光照时间为2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湿度为65%,接下来每隔3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4条蚯蚓。
藤茶苗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3小时,待3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月,藤蔓的新梢长至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5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2次;
f.施肥:在3-5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2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0天,按40ml/株进行喷洒,每隔5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00份、芥菜15份、花生根12份、豆渣8份、苦楝素0.5份和食用油0.2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5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5℃冷库中冷藏5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2℃下放置8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0℃下炼制3分钟。
g.采摘:在4-6月采摘茶叶,间隔11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0℃、湿度为50%,待室外温度高于15℃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2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12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40份、土豆皮35份、山药皮34份、苹果皮30份、西瓜皮25份和香蕉皮20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20份和桑白皮2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70份,接着在80℃下回流提取9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4。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4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8厘米,接着加入一层5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5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6.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8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30-4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40℃、湿度为65%、光照时间为6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3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25℃、湿度为75%,接下来每隔5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10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1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8小时,待6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6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1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9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5次;
f.施肥:在3-6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20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30天,按6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0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50份、芥菜25份、花生根22份、豆渣18份、苦楝素1.5份和食用油0.5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10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15℃冷库中冷藏7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8℃下放置9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10℃下炼制8分钟。
g.采摘:在4-7月采摘茶叶,间隔17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湿度为60%,待室外温度高于16℃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3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10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2份、土豆皮28份、山药皮25份、苹果皮21份、西瓜皮17份和香蕉皮14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3份和桑白皮12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65份,接着在72℃下回流提取67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5。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5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3厘米,接着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3.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4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80-9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25℃、湿度为58%、光照时间为3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7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7℃、湿度为68%,接下来每隔4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5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7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4小时,待37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7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8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6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3次;
f.施肥:在3-7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5ml/株进行喷洒,每隔14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2天,按45ml/株进行喷洒,每隔6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10份、芥菜18份、花生根14份、豆渣10份、苦楝素0.8份和食用油0.3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6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8℃冷库中冷藏55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3℃下放置82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2℃下炼制4分钟。
g.采摘:在4-8月采摘茶叶,间隔12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2℃、湿度为52%,待室外温度高于17℃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4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8份、土豆皮32份、山药皮31份、苹果皮27份、西瓜皮22份和香蕉皮18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8份和桑白皮17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65份,接着在77℃下回流提取83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1。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35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6.5厘米,接着加入一层4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4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5.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7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50-6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5℃、湿度为63%、光照时间为5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32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22℃、湿度为73%,接下来每隔4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9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12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7小时,待52天后,藤茶苗生长至63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13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8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4次;
f.施肥:在3-8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45ml/株进行喷洒,每隔18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8天,按55ml/株进行喷洒,每隔8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37份、芥菜22份、花生根19份、豆渣16份、苦楝素1.3份和食用油0.4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8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13℃冷库中冷藏65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7℃下放置87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7℃下炼制6分钟。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5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4℃、湿度为52%,待室外温度高于18℃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5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10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5份、土豆皮30份、山药皮28份、苹果皮24份、西瓜皮20份和香蕉皮16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5份和桑白皮15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60份,接着在75℃下回流提取75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其中,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8。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3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5厘米,接着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3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4.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5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60-70天后,得到发酵土;
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0℃、湿度为60%、光照时间为4小时/天。
c.移栽藤茶苗:在12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30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20℃、湿度为70%,接下来每隔4天浇透水1次;
其中,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7条蚯蚓。
藤茶苗在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10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5.5小时,待45天后,藤茶苗生长至60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11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7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3次;
f.施肥:在3-9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4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6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5天,按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7天喷洒1次;
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25份、芥菜20份、花生根17份、豆渣13份、苦楝素1份和食用油0.3份。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7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10℃冷库中冷藏6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5℃下放置85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5℃下炼制5分钟。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4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3℃、湿度为55%,待室外温度高于19℃后,再移出温室。
实施例6
除步骤a中的溶剂为水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7
除步骤a中的溶剂为pH值为4.8的磷酸水溶液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8
除步骤f中营养液不经过冷藏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9
除步骤f中营养液制备时,以水代替淘米水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0
除步骤f中的3-9月,每隔10天喷洒1次营养液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1
除步骤f中的3-9月,每隔22天喷洒1次营养液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2
除不进行步骤h的保温过冬操作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3
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82290A,名为一种藤茶栽培方法的专利文献中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种植藤茶,得到茶叶。
实施例14实施效果对比
1.实验样品的制备:选择同一批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随机分成13组,按实施例1-13的方法制备得到实验样品1-13。
2.评价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实验样品1-13中茶叶的黄酮、多酚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实验样品1-13中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详细结果见表2;并邀请30名中国茶叶协会会员和20名10年以上茶叶经营经验的企业代表人,组成茶叶评价专家组,按表1的茶叶感官品质评价评分标准对实验样品1-13的鲜茶叶外观、茶汤色泽、茶汤滋味进行评价,以每项指标中所有专家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详细结果见表3。
表1茶叶感官品质评价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1808829720000131
3.评价结果
表2茶叶成分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1808829720000132
Figure BDA0001808829720000141
表3茶叶感官品质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808829720000142
Figure BDA0001808829720000151
4.实验结果
从表2和表3看出,实验样品1-5的质量优于实验样品6-13。
实验样品6中以水作为料液混合物的提取液,使发酵土的发酵效果下降,也未能有效提取苦参和桑白皮中的抑菌成分,对发酵土的pH值也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故藤茶不是在最佳的土质环境中生长,且发酵土的营养不够,消毒也不到位,使植株营养不足,而有害菌又干扰了其生长,致使茶叶中各成分含量和茶叶品质均低于实验样品1-5。
实验样品7中以pH值为4.8的磷酸水溶液作为料液混合物的提取液,缺少乙醇的参与,使发酵土的发酵效果下降,也未能有效提取苦参和桑白皮中的抑菌成分,故发酵土的营养不够,消毒也不到位,使藤茶生长所需营养得不到满足,而有害菌又干扰了其生长,致使茶叶中各成分含量和茶叶品质均低于实验样品1-5。
实验样品8中的营养液不经过冷藏,直接加入食用油后,在35℃下放置8小时,使得大量有害微生物爆发性繁殖,抑制了发酵菌类的生长,导致发酵效果差,营养液中有害细菌增多、营养成分含量低,用于喷洒藤茶藤蔓后,导致藤茶营养不足,易受到营养液中有害细菌侵袭,最终影响了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
实验样品9中营养液制备时,以水代替淘米水,降低了营养液的发酵程度,使营养液中的营养成分不足,影响了藤茶藤蔓的生长,导致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低于实验样品1-5。
实验样品10和实验样品11中喷洒营养液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0天和22天,时间间隔太短,使得藤茶芽叶生长过快而木质化,茶叶中各成分含量低,茶汤醇厚感不足;时间间隔太长,藤茶芽叶生长过慢而叶片饱满度不够、色泽偏红,茶叶各成分含量低,茶汤醇厚感不足,苦味也较重。
实验样品12未进行保温过冬,使藤茶遭受到低温侵害,导致芽叶呈紫红色,各成分含量较低,茶汤黯淡、苦味重、难以入口。
实验样品13按现有技术,采用耕地种植,植株不易移动,不能灵活管理,使株间生长发育缺乏同步性,在使用一般腐熟肥和有机肥后,导致部分藤茶植株营养过剩,而另一部分则营养不足,使得茶叶各成分含量较低,感官品质较差,质量低于实验样品1-5。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5)

1.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厨余混合物和料液混合物:在9-12月,按重量份比,取菜叶30-40份、土豆皮25-35份、山药皮22-34份、苹果皮18-30份、西瓜皮15-25份和香蕉皮12-20份,切碎成小块,混合均匀,得到厨余混合物;然后取苦参10-20份和桑白皮10-20份,粉碎成粉末后,加入溶剂50-70份,接着在70-80℃下回流提取60-90分钟,得到料液混合物;
b.制备发酵土:按重量份比,取园土120-140份,分批加入到容器中,先加入一层园土,压实,使园土厚度为2-8厘米,接着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厨余混合物,再加入一层2-5厘米厚的料液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层2.5-6.5厘米厚的园土,压实;继续按上述加入厨余混合物、料液混合物、园土、压实的步骤循环操作,最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2-8厘米厚的园土,再覆膜,密封发酵30-90天后,得到发酵土;
c.移栽藤茶苗:在11-1月,取出容器中的发酵土,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花盆中,再取无枯枝、无病虫害的藤茶苗,修剪至25-35厘米高,移栽入有发酵土的花盆中,接着压实发酵土,然后浇透水,再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5-25℃、湿度为65%-75%,接下来每隔3-5天浇透水1次;
d.引蔓攀爬:藤茶苗移栽5-15天后,转移至室外,保持每天光照3-8小时,待30-60天后,藤茶苗生长至55-65厘米时,在花盆中插入3根竹竿排列成三角形,或插入4根竹竿排列成方形,使藤茶苗环绕竹竿外围进行攀爬,形成圆柱形藤蔓;
e.整形修剪:在3-4月,藤蔓的新梢长至6-16厘米时,进行打顶采摘,然后每隔5-9天打顶1次,打顶次数为2-5次;
f.施肥:在3-9月,对藤蔓喷洒营养液,按30-50ml/株进行喷洒,每隔12-20天喷洒1次,之后在立冬前的20-30天,按40-60ml/株进行喷洒,每隔5-10天喷洒1次;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淘米水100-150份、芥菜15-25份、花生根12-22份、豆渣8-18份、苦楝素0.5-1.5份和食用油0.2-0.5份;所述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取芥菜和豆渣,然后加入淘米水,加热煮沸5-10分钟后,加盖冷却到室温,接着置于5-15℃冷库中冷藏50-70小时,然后取出,加入食用油,继续加盖,在32-38℃下放置80-90小时,最后取上清液,加入苦楝素,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所述食用油在100-110℃下炼制3-8 分钟;
g.采摘:在4-9月采摘茶叶,间隔11-17天采摘1次;
h.保温过冬:在11-2月,将藤蔓转移至温室中,保持温室的温度为10-15℃、湿度为50%-60%,待室外温度高于15℃后,再移出温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乙醇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2-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0-40℃、湿度为55%-65%、光照时间为2-6小时/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花盆中加入发酵土后,再加入4-10条蚯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藤茶苗在11-12月移栽时,修剪掉全部叶片;在1-2月移栽时,修剪至剩下3-4张叶片。
CN201811109949.XA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Active CN109169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9949.XA CN109169015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9949.XA CN109169015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9015A CN109169015A (zh) 2019-01-11
CN109169015B true CN109169015B (zh) 2021-08-31

Family

ID=6490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9949.XA Active CN109169015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90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408B (zh) * 2010-06-25 2012-08-22 厦门三和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叶面肥料
CN104705050A (zh) * 2015-01-23 2015-06-17 宁夏农林科学院 利用苦参粉生产育苗或栽培基质的方法
CN104860774A (zh) * 2015-06-05 2015-08-26 袁国防 一种盆栽植物花卉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6398A (zh) * 2016-04-13 2016-08-31 齐鲁工业大学 有机溶剂处理农林废弃物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
CN107129415A (zh) * 2017-06-15 2017-09-05 广州扬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76942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富硒藤茶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9015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5141A (zh) 一种樱桃番茄基质栽培方法
KR101466474B1 (ko) 약초의 재배방법
CN109819834A (zh) 一种地石榴种植方法
CN103329770A (zh) 一项亚热带区域蓝莓种植技术新规程
CN104206137A (zh) 茭白的高产早熟移栽种植管理方法
CN105075608A (zh) 一种皇菊种植方法
CN110972864A (zh) 一种咸丰白术的富硒栽培方法
CN1806525A (zh) 一种山区珍稀野生刺梨的引种驯化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11557198A (zh) 一种用于桑抹茶制作的桑树育培技术
KR20200022070A (ko) 인삼 담수경 재배용 양액의 제조 방법
CN113115652A (zh) 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
CN107360934A (zh) 一种种植无花果果树的方法
Jailaw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regarding the behavior of some varieties of basil cultivated in NFT system (nutrient film technology).
CN107347433A (zh) 一种百香果的扦插育苗方法
CN104370612B (zh) 龙眼树苗培养基
CN110972798A (zh) 一种采用茉莉酸提高油用牡丹抗旱性的方法
CN110612868A (zh) 一种有机草莓的种植方法
CN109169015B (zh) 一种藤茶的盆栽种植方法
CN109275479A (zh) 一种血橙的种植方法
CN109220475B (zh) 金桔保鲜方法
CN109845571B (zh) 一种利用北方茶叶棚间作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CN112136630A (zh) 一种红芯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6034962A (zh) 一种百香果家庭天台的栽培方法
CN105993551A (zh) 一种何首乌和鸭立体养殖的方法
Kabir et al.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Punica granatum by Stem Cuttings Using Non-Mist Propag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545500 No.5, nongtuantun village, Linxi Town, Sanjiang County,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Sanjiang Lianx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45500 nongtuan Tun, nongtuan village, Linxi Town, Sanjiang County,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SANJIANG LIANCHENG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427000, No. 89 Jiaochang Middle Road, Jiaochang Neighborhood Committee, Yongding Office, Yongding District, Zhangjiaji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jiajie Changshou Teng Health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545500 No.5, nongtuantun village, Linxi Town, Sanjiang County,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Sanjiang Lianx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