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5434A -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5434A
CN109165434A CN201810917169.1A CN201810917169A CN109165434A CN 109165434 A CN109165434 A CN 109165434A CN 201810917169 A CN201810917169 A CN 201810917169A CN 109165434 A CN109165434 A CN 109165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rock
unit
rock
stress
mp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71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5434B (zh
Inventor
崔岚
潘雨
盛谦
沈强
崔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9171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5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5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2)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3)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4)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得到理论结果、过程较为简单、可在工程中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可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Description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建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地下空间深部开挖软岩时,岩体容易发生大变形现象,从而造成岩体坍塌、支护破坏与人员伤亡。一般地,高应力与流变特性这两种因素都能致使软岩发生大变形现象,软岩所处的高应力条件致使其塑性范围增大,且很多软岩自身所具备的流变特性也使得其变形随着时间增大。在实际工程中,当处在高应力深埋条件下开挖流变性软岩时,从设计角度上来讲,应准确预测软岩随时间变化的岩体流变变形以及岩体塑性区域范围,明确软岩稳定性情况。这可为支护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既有的方法主要是数值模拟方法,即利用数值软件对高应力软岩隧道掘进进行建模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支护安全性与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然而,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准确模拟开挖工序,但是操作过程复杂,工程人员较难使用。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高应力软岩流变变形数值或解析计算方法,但是有的将岩土材料视为弹性材料,然而实际情况下高应力软岩塑性区域较大,弹性假定可能会大大低估围岩变形;还有一些研究给出的岩体弹黏性本构关系本身即存在问题,无法反应软岩真实流变特性,且未与数值模拟或者现场实测获取的结果进行验证,准确性并不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得到理论结果、过程较为简单、可在工程中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可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
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软岩强度参量以及初始地应力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3)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隧道半径、软岩强度参量、支护压力以及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
4)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体积模量、步骤2)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以及步骤3)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域半径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
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步骤3)以及步骤4)分别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1)中的软岩强度参量的具体获取方式是:
其中: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为无量纲;
c是软岩粘聚力,单位是MPa;
是软岩摩擦角,单位是°;
所述软岩流变参量的具体获取方式是:
其中:
Gk是软岩Kelvin体剪切模量,单位是MPa;
ηK是软岩Kelvin体黏滞系数,单位是MPa/d;
GM是软岩Maxwell体剪切模量,单位是MPa;
ηM是软岩Maxwell体黏滞系数,单位是MPa/d;
G(t)是软岩流变参量,单位是MPa;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其中: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σ0是软岩所处位置的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其中:
Rp是围岩塑性区域半径,单位是m;
R0是隧道半径,单位m;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pi是洞壁处软岩受到的支护压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所述计算参量A、B、C的具体表达式是:
其中:
u0是洞壁处围岩位移;
R0是隧道半径,单位m;
Kψ为软岩的剪胀系数,单位是无量纲;
ψ是软岩的剪胀角,单位是°;
Rp是围岩塑性区域半径;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pi是洞壁处软岩受到的支护压力,单位是MPa;
G(t)是软岩流变参量,单位是MPa;
t是时间,单位是天;
K是软岩体积模量,单位MPa;
σ0是软岩所处位置的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软岩强度参量以及初始地应力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3)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隧道半径、软岩强度参量、支护压力以及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4)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体积模量、步骤2)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以及步骤3)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域半径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步骤3)以及步骤4)分别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本发明所涉及的步骤均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计算软岩流变变形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工程中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也可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此外,与既有的较为繁琐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解析方法只须输入相关参数即可实现求解,能够快速得到理论结果,过程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高应力条件下软岩受力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不同流变时刻下洞壁围岩位移随支护压力变化曲线;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洞壁围岩位移随支护压力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
软岩强度参量的具体获取方式是:
其中: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c是软岩粘聚力,单位是MPa;
是软岩摩擦角,单位是°;
软岩流变参量的具体获取方式是:
其中:
Gk是软岩Kelvin体剪切模量,单位是MPa;
ηK是软岩Kelvin体黏滞系数,单位是MPa/d;
GM是软岩Maxwell体剪切模量,单位是MPa;
ηM是软岩Maxwell体黏滞系数,单位是MPa/d;
G(t)是软岩流变参量,单位是MPa。
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软岩强度参量以及初始地应力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具体实现方式是:
其中: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σ0是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σ0是软岩所处位置的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为无量纲;
3)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隧道半径、软岩强度参量、支护压力以及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具体实现方式是:
其中:
Rp是围岩塑性区域半径
R0是隧道半径,单位是m;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为无量纲;
pi是洞壁处软岩受到的支护压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4)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体积模量、步骤2)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以及步骤3)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域半径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具体实现方式是:
A、B、C的具体表达式是:
其中:
u0是洞壁处围岩位移;
R0是隧道半径,单位m;
Kψ为软岩的剪胀系数;
ψ是软岩的剪胀角,单位是°;
Rp是围岩塑性区域半径;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为无量纲,相应计算方法见步骤2);
pi是洞壁处软岩受到的支护压力,单位是MPa;
G(t)是软岩流变参量,单位是MPa;
t是时间,单位是天;
K是软岩体积模量,单位MPa;
σ0是软岩所处位置的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步骤3)以及步骤4)分别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所处位置的应力状态、变形、几何、时间参数,软岩强度参量、软岩流变参量;其中,部分软岩流变参量、变形与几何参数、强度参量列于表1中;软岩所处位置受力示意图如图1所示。
表1软岩基本力学参数
支护压力与时间参数列于表2中;
表2支护压力与时间参数
p<sub>i</sub>/MPa 0 1 2 3 4 5 6 7 8
t/天 0 60 180 240
另外的强度参量Y、α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将表1中参数如c、Gk、ηK、GM、ηM代入上式中得到:Y=0.69,α=3,通过设置不同时间t=0,60,180,240天,代入上式,得到G(t)分别取值为:3000MPa,976.4MPa,697.68MPa,612.24MPa。
步骤2)根据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σr,cri表达式:
将步骤1)中的Y=0.69,α=3,σ0=20MPa代入上式中可得σr,cri=9.83MPa。
步骤3)塑性区域半径Rp表达式如下:
将R0=6m,σr,cri=9.83MPa,Y=0.69,α=3,pi=0,1,2,3,4,5,6,7,8MPa,代入上式中可得到不同Rp取值分别为:
步骤4)洞壁处围岩位移u0表达式如下:
式中,Kψ为剪胀系数,A、B、C为计算参量,分别由以下算式计算:
将σ0=20MPa,σr,cri=9.83MPa,pi=0.5MPa,R0=6m,Rp=20.6m,Y=0.69,α=3,K=5000MPa,Kψ=2.04,G(t)=3000,976.4,697.68,612.24MPa,pi=0,1,2,3,4,5,6,7,8MPa代入上式中,得到不同支护压力pi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t条件下的软岩洞壁位移u0
步骤5)通过总结步骤3)与步骤4)计算所得结果,可得到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条件下的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如图3、图4所示),例如,当t为240天时,支护压力为1MPa,2MPa,3MPa时,对应软岩变形分别为29.7cm,13.6cm,8.9cm(见图3),塑性半径分别为16.5m,12.5m,10.5m(见图4),从而可通过某一支护压力预测不同流变阶段的软岩稳定性,实施相应支护类型的选取,有效进行相应地下工程支护设计。

Claims (5)

1.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
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软岩强度参量以及初始地应力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3)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隧道半径、软岩强度参量、支护压力以及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
4)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体积模量、步骤2)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以及步骤3)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域半径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
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步骤3)以及步骤4)分别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岩强度参量的具体获取方式是:
其中: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c是软岩粘聚力,单位是MPa;
是软岩摩擦角,单位是°;
所述软岩流变参量的具体获取方式是:
其中:
Gk是软岩Kelvin体剪切模量,单位是MPa;
ηK是软岩Kelvin体黏滞系数,单位是MPa/d;
GM是软岩Maxwell体剪切模量,单位是MPa;
ηM是软岩Maxwell体黏滞系数,单位是MPa/d;
G(t)是软岩流变参量,单位是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其中: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σ0是软岩所处位置的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其中:
Rp是围岩塑性区域半径R0是隧道半径,单位是m;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pi是洞壁处软岩受到的支护压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所述计算变量A、B、C的具体表达式是:
其中:
u0是洞壁处围岩位移;
R0是隧道半径,单位m;
Kψ为软岩的剪胀系数,单位是无量纲
ψ是软岩的剪胀角,单位是°;
Rp是围岩塑性区域半径;
Y与α分别是两种软岩强度参量,单位是无量纲;
pi是洞壁处软岩受到的支护压力,单位是MPa;
G(t)是软岩流变参量,单位是MPa;
t是时间,单位是天;
K是软岩体积模量,单位MPa;
σ0是软岩所处位置的初始地应力,单位是MPa;
σr,cri为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
CN201810917169.1A 2018-08-13 2018-08-13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Active CN109165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7169.1A CN109165434B (zh) 2018-08-13 2018-08-13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7169.1A CN109165434B (zh) 2018-08-13 2018-08-13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5434A true CN109165434A (zh) 2019-01-08
CN109165434B CN109165434B (zh) 2020-07-28

Family

ID=64895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7169.1A Active CN109165434B (zh) 2018-08-13 2018-08-13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543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6687A (zh) * 2020-06-08 2020-09-15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围岩卸荷对大跨度洞室支护结构受力影响的方法
CN112257230A (zh) * 2020-09-21 2021-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套管交变压力作用下的套管力学分析计算方法
CN112632669A (zh) * 2020-12-19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考虑围岩峰后行为的隧道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确定方法
CN114961776A (zh) * 2022-03-04 2022-08-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8362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Designing a drillstring
CN103513016A (zh) * 2013-10-21 2014-01-15 武汉大学 采用传感柱的软岩多测点地应力测试方法
CN104596837A (zh) * 2014-12-31 2015-05-06 张斌伟 一种考虑围岩非线性软化和剪胀特性的地下洞室分析方法
WO2016162513A1 (fr) * 2015-04-10 2016-10-13 Calyf Procédé de forage,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un essai pressiométrique, ensemble correspondant
CN106481343A (zh) * 2016-11-14 2017-03-0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软岩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方法
CN106499398A (zh) * 2016-11-14 2017-03-15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锚杆受力分析的软岩隧道开挖方法
CN106499397A (zh) * 2016-11-14 2017-03-1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锚杆受力分析的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方法
CN108062439A (zh) * 2017-12-08 2018-05-22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围岩塑性区大小的巷道支护定量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8362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Designing a drillstring
CN103513016A (zh) * 2013-10-21 2014-01-15 武汉大学 采用传感柱的软岩多测点地应力测试方法
CN104596837A (zh) * 2014-12-31 2015-05-06 张斌伟 一种考虑围岩非线性软化和剪胀特性的地下洞室分析方法
WO2016162513A1 (fr) * 2015-04-10 2016-10-13 Calyf Procédé de forage,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un essai pressiométrique, ensemble correspondant
CN106481343A (zh) * 2016-11-14 2017-03-0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软岩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方法
CN106499398A (zh) * 2016-11-14 2017-03-15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锚杆受力分析的软岩隧道开挖方法
CN106499397A (zh) * 2016-11-14 2017-03-1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锚杆受力分析的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方法
CN108062439A (zh) * 2017-12-08 2018-05-22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围岩塑性区大小的巷道支护定量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冲: "软岩巷道让压壳-网壳耦合支护机理与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杨峰: "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让压支护机理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6687A (zh) * 2020-06-08 2020-09-15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围岩卸荷对大跨度洞室支护结构受力影响的方法
CN112257230A (zh) * 2020-09-21 2021-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套管交变压力作用下的套管力学分析计算方法
CN112632669A (zh) * 2020-12-19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考虑围岩峰后行为的隧道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确定方法
CN112632669B (zh) * 2020-12-19 2021-10-1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考虑围岩峰后行为的隧道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确定方法
CN114961776A (zh) * 2022-03-04 2022-08-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5434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5434A (zh) 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CN105787206A (zh) 一种公路隧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CN103901180B (zh) 一种间接得到地下巷道围岩受力和变形状态的方法
CN110529127A (zh) 一种模拟地层隆起的盾构掘进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657358A (zh) 考虑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圆形隧道力学计算方法
CN108222950A (zh) 一种软弱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方法
CN109975119A (zh) 一种岩石双轴压缩爆破设计方法
CN107024183A (zh) 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floor fault activation influenced by mining
CN111090951A (zh) 一种考虑剪切带单元强度软化的动态强度折减法
CN111101999B (zh) 一种确定松软煤层抽采钻孔最佳塑性区范围的方法
CN204165873U (zh) 用于测试采动过程卸荷煤岩体渗透率的系统
CN106441758B (zh)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振动试验台的多尺度模型设计方法
CN117195363A (zh) 基于节理剪切破坏区范围的复杂围岩时效稳定性分析方法
Pan et al. Mechanism and catastrophe theory analysis of circular tunnel rockburst
Zhang et al. Numerical algorithm of reinforced concrete lining cracking process for pressure tunnels
CN116611262A (zh) 一种隧道围岩分级的修正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5005667A (zh) 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
CN206290248U (zh) 一种实用模拟采动影响下油气井变化的装置
CN201712063U (zh) 加筋土模型试验加筋模具
Yazdi et al. Effect of nail layout variability on soil nailed wall analysis
CN116738724B (zh) 一种围岩力学性质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
Bukaçi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unnel supports system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CN117521232B (zh) 一种真三维非对称应力下的大直径盾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
Chen et al. Non-linear dynamic suppor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non-uniform pressure circular tunn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dam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