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4660A -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4660A
CN109164660A CN201811159883.5A CN201811159883A CN109164660A CN 109164660 A CN109164660 A CN 109164660A CN 201811159883 A CN201811159883 A CN 201811159883A CN 109164660 A CN109164660 A CN 109164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chromic
substr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ndu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98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98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4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4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46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1051 priority patent/WO202006293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具有走线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等优点,满足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部件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其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目前,电致变色技术主要用于汽车、建筑、航空行业,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包括两层导电基材,中间夹着变色材料,通过施加电压实现颜色变化。
然而,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发明人发现,目前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限制了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发展。具体的,目前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是直接在导电基材上接铜片,通过铜片将导电基材与外界的控制电路接通,实现控制电路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控制,进而实现变色。发明人发现,上述走线方式需要的空间较大、可靠性较差,无法使用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并且上述走线方式较单一,只能实现单一区域的变色,外观单调,难以满足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具有走线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等优点,满足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走线区域的面积较小,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该壳体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满足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图;以及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电极层;200:电致变色层;300:第二电极层;400:导线;500:柔性电路板;600:导电胶;700:第一基板;800:第二基板;900:框胶;10:铜片;20:导电银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100、电致变色层200、第二电极层300、导线400以及柔性电路板500。其中,电致变色层20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之间,导线400连接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图1中未示出导线连接第二电极层的情况),导线400分别位于该电致变色器件相对的两侧(如图4所示),用于向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电致变色层200发生变色的电场。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具有走线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等优点,满足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简单说明:
如前所述,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多是直接在导电基材上接铜片,利用铜片进行走线,实现导电基材与外界控制电路的连接。具体的,参考图2,现有技术中需要首先在第一电极层100的边缘处涂抹一层导电银浆20,随后将铜片10粘附在导电银浆20上,实现铜片10与第一电极层100的电连接。上述走线方式中,铜片10占用的空间较大,导致电致变色器件走线区域的面积较大。由于电致变色器件是需要通过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而实现其器件功能的,因此,电致变色器件靠外侧的基板以及电极层均为透明结构,以便下方的电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透过上方的电极层和基板,被用户观测到。然而前述的用于实现电连接的铜片为不透明结构,因此,造成与铜片相连区域在外观上可见,一方面不透明的铜片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另一方面若通过印刷油墨来遮挡铜片,印刷油墨区域的面积会较大,导致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宽的边框,影响其外观。
目前的电子设备,不论是外观壳体,还是显示屏幕,均追求窄边框化、外观一体化。显然,上述具有铜片连接区域的存在,令该电致变色器件应用于电子设备壳体中时,需要至少在壳体的边框处对铜片等结构进行遮挡。由此,造成该壳体不能够具有均一的电致变色外观,从而影响电子设备壳体的外观,不适用于电子设备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两个电极层的边缘处分别设置导线,并将导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导线以及柔性电路板实现两个电极层与外界控制电路的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铜片从电极层上走线出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导线从电极层上走线出来,一方面走线占用的空间较小,且走线方式简单,可靠性较高,导线与柔性电路板配合,可以进一步减小走线区的面积,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导线400的具体构成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透明度,导线40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此,导线在外观上不可见,从而不影响电致变色器件走线区域的外观。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导线400可以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导电银浆,可通过控制导电银浆中含有的银粒子的浓度以及银粒子的粒径,控制导电银浆的透过率,形成透明或是半透明的导线40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导线400可以是由银纳米线形成的。具体的,可以是将银纳米线分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喷涂、印刷等工艺形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导线400可以是由氧化铟锡(ITO)形成的。由此,利用上述材料形成导线,可以使该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不影响电致变色器件走线区域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可以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此,电致变色层产生的颜色可以从该电致变色器件的任一侧呈现出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可以均由氧化铟锡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致变色层200可以是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以及有机聚合物的至少之一构成的。由此,可以由上述多种材料形成电致变色层,使得电致变色层具有较广的材料来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等,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紫罗精类,有机聚合物可以为聚苯胺、聚噻吩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导线400与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关于导线与柔性电路电连接的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性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参考图3,导线400可以是通过导电胶600与柔性电路板500相连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该电致变色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其中,第一基板70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00远离电致变色层200的一侧,第二基板800设置在第二电极层300远离电致变色层200的一侧,且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分别独立地由玻璃或塑胶形成。由此,电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透过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呈现出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成上述基板的塑胶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碳酸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该电致变色器件还可以包括框胶900,框胶900包裹在电致变色层200的四周。由此,可以利用框胶实现对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封装,防止外界环境影响电致变色层的变色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导线40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00的边缘处并延伸至第一基板700上,导线400设置在第二电极层300的边缘处并延伸至第二基板800上(图中未示出导线在第二电极层上的情况)。由此,导线与基板以及电极层具有合适的接触面积,防止导线发生断裂,使导线具有良好的导通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导线400,导线400与柔性电路板500相连,且与第一电极层100相连的导线400,和与第二电极层300相连的导线400分别设置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侧,通过导线400从电极层走线出来,实现电极层与外界控制电路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的边缘处还可以分别设置多根导线400,多根导线400均与柔性电路板500相连,多根导线400被配置为向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的多个区域(例如,图5中所示出的区域A、B、C、D、E、F)施加电压,形成多个可令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可以使该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大区域变色或者局部区域变色或者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多彩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导线400的数量可以根据该电致变色器件变色区域的分区数量进行配置,以实现对电致变色层多个变色区域的独立控制,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柔性电路板500具有可弯折的特性,由此,利用导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的方式从电极层上接线出来,可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的边框更窄,只保留柔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触点即可。一方面,柔性电路板500的透明度要大于铜片,因此,在柔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触点处更为透明,即从电致变色器件的上表面观察到的边框部分可以更为透明。另一方面,柔性电路板500具有柔性,与铜片相比,柔性电路板500除去其与导线400的触点处以外的部分,可以弯折到电致变色器件的背部,因此,电致变色器件的边框可以更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包括多根导线400,多根导线400可以与同一个柔性电路板500相连,由此,可以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也即是说,每个电极层仅需要设置一个柔性电路板即可,柔性电路板上可以设置多个独立的连接点,上述连接点分别与电极层上各个区域的导线连接,便可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分别控制,节省空间,且可以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而目前通过铜片连接电极层的方式,若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需要设置多个铜片,分别从电极层上引出,如前所述,一个铜片占用的空间已经很大,若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势必将占用更多的空间,其也将不利于多个区域独立变色的实现,导致电致变色器件只能呈现单一的颜色。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与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相比,其走线方式更为简单、占用空间较小、边框较窄,且可以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满足了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柔性电路板500通过导电胶600与多根导线400电连接,且柔性电路板500同时与外界控制电路连接,不同的控制电路控制不同的导线400,以实现对多个区域的独立控制,进而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变色。上述多根导线400以及多个控制电路均可连接到同一个柔性电路板上,占用空间较小,且能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分别控制,使其能够适用于电子设备中,且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满足了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美化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该电致变色器件还可以包括油墨层(图中未示出),油墨层设置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分别远离电致变色层200的一侧,且油墨层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柔性电路板500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上的正投影。由此,可以防止柔性电路板可见,美化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柔性电路板500与导线400电连接,除去触点其余部分被弯折到电致变色器件的背部,也即是说,油墨层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柔性电路板500与导线400电连接的触点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上的正投影。由此,可以使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更窄的边框。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走线区域的面积较小,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该壳体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描述的壳体,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描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满足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膝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入耳式耳机、吊坠、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等)。由此,上述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满足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并不能够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或是重要性的区别。具体而言: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仅用于区分两个电极层,并不能够理解为对其设置位置、重要性或是材料、结构的限制。类似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也仅仅用于区分两个基板,为方便描述,令设置在第一电极层远离电致变色层一侧的基板为第一基板,设置在第二电极层远离电致变色层一侧的基板为第二基板。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
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是由导电银浆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通过导电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根所述导线,多根所述导线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导线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多个区域施加电压,形成多个可令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以及有机聚合物的至少之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以及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独立地由玻璃或塑胶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边缘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且所述油墨层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
1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
CN201811159883.5A 2018-09-30 2018-09-30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164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9883.5A CN109164660A (zh) 2018-09-30 2018-09-30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PCT/CN2019/091051 WO2020062935A1 (zh) 2018-09-30 2019-06-13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9883.5A CN109164660A (zh) 2018-09-30 2018-09-30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4660A true CN109164660A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7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9883.5A Pending CN109164660A (zh) 2018-09-30 2018-09-30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4660A (zh)
WO (1) WO202006293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7971A (zh) * 2019-04-15 2019-06-21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结构及终端
WO2020062935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13498280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95770A1 (zh) * 2020-11-03 2022-05-12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基材及电致变色器件
WO2022127239A1 (zh) * 2020-12-15 2022-06-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206640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2055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Ritdisplay Corporation Top-emitting OLED display having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CN10557300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边框变色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边框变色方法
CN107066051A (zh) * 2017-05-27 2017-08-1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
CN108549185A (zh) * 2018-06-01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8594557A (zh) * 2018-06-01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660A (zh) * 2018-09-30 2019-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9188818A (zh) * 2018-10-16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2055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Ritdisplay Corporation Top-emitting OLED display having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CN10557300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边框变色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边框变色方法
CN107066051A (zh) * 2017-05-27 2017-08-1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
CN108549185A (zh) * 2018-06-01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8594557A (zh) * 2018-06-01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2935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9917971A (zh) * 2019-04-15 2019-06-21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结构及终端
CN113498280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498280B (zh) * 2020-03-18 2023-0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95770A1 (zh) * 2020-11-03 2022-05-12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基材及电致变色器件
WO2022127239A1 (zh) * 2020-12-15 2022-06-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206640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2935A1 (zh)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4660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4503617B (zh) 触摸屏的边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546764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172458U (zh) 显示装置及柔性电路板
CN110740592B (zh) 壳体、电子设备
TWI526905B (zh) 觸控面板模組與具有觸控面板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CN112217965B (zh) 摄像头盖板、壳体组件、电子设备以及电致变色方法
CN111610870A (zh) 触控面板
TWM496165U (zh) 觸控面板模組
TWM405012U (en) Resistance-type touch panel
JP2014160558A (ja) 静電容量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94613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581778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US10509522B2 (en) Capacitive touch switch
CN10808975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04270269U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6843611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13631002B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8491114A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装置
TWI682532B (zh) 可扭曲發光二極體顯示模組
CN1096862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479097U (zh) 一种超窄边框的电容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08027331U (zh) 电容式触摸屏、显示组件及显示设备
CN21236498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096965U (zh) 一种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