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9636A -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9636A
CN109159636A CN201811273866.4A CN201811273866A CN109159636A CN 109159636 A CN109159636 A CN 109159636A CN 201811273866 A CN201811273866 A CN 201811273866A CN 109159636 A CN109159636 A CN 109159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damper
vehicle
mouth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38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9636B (zh
Inventor
李静
张振兆
孟令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2738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9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9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9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9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9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5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在所述悬架中,双横臂的上横臂和下横臂均铰接在副车架上;转向节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横臂和下横臂铰接;螺旋弹簧底部安装在下横臂上,弹簧固定装置安装在螺旋弹簧的顶端,弹簧固定装置固定在副车架上,弹簧固定装置通过内部驱动上下运动进而使螺旋弹簧顶端在车辆运动过程中保持高度不变,减振器底端安装在下横臂上,顶端连接在副车架上,减振器的上下油口分别与液压系统管路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车身升高模式、车身降低模式和车身稳定模式。本发明使驾驶员可根据不同车况在车身稳定时调节悬架高度,以提高车辆稳定性和通过性并保证螺旋弹簧时刻处于最佳工作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特种车辆的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特种车辆,其底盘悬架采用板簧结构,悬架平衡时的高度不可调整,在进入涵洞或者部分通过有高度限制的路段时,因特种车辆过高,导致很难通过;而且特种车辆车重很大,工作路面复杂,在越野路况下,车身振动剧烈,以致于整车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降低。
目前应用在轿车及客车上的可调高度悬架技术有很多,主要有可调高度式空气悬架,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等。
可调高度式空气悬架主要应用于客车和高档轿车上,可根据不同路面情况通过ECU控制气囊充放气实现高度调节,但因为空气悬架对工作环境要求过高,如果安装在特种车辆上,更换保养频率会大大增加,越野车况下,空气悬架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
目前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技术较为成熟,且性能稳定,但可调高度范围过小,且弹簧长度随车身高度变化而变化,不能时刻处于最佳工作位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高度调节范围大的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驾驶员可根据不同车况在车身稳定时调节悬架高度,以提高车辆稳定性和通过性,而且悬架高度调节不会影响弹簧长度变化,可以保证螺旋弹簧时刻处于最佳工作位置。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由减振器1、螺旋弹簧2、弹簧固定装置3、双横臂4、转向节5以及液压系统组成;
所述双横臂4的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均铰接在副车架9上;
所述转向节5的上下端分别与双横臂4的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铰接;
所述螺旋弹簧2底部安装在下横臂402上,弹簧固定装置3安装在螺旋弹簧2的顶端,弹簧固定装置3固定在副车架9上,弹簧固定装置3通过内部驱动上下运动进而使螺旋弹簧2顶端在车辆运动过程中保持高度不变;
所述减振器1底端安装在下横臂402上,顶端连接在副车架9上,减振器1的上下油口分别与液压系统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横臂4由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上下平行设置组成,上横臂401的两端通过螺栓和套筒与副车架9的上横梁铰接,下横臂402的两端通过螺栓和套筒与副车架9的下横梁铰接;
所述套筒内设有橡胶套。
所述下横臂402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螺旋弹簧座4021,在下横臂402上表面的另一侧焊接有减振器支座4022。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固定装置3自上至下依次由弹簧驱动电机301、连接块302、滚柱丝杆303和丝杆连接板304组成;
所述弹簧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302与滚珠丝杆303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且弹簧驱动电机301与车辆ECU信号连接;
所述连接块302外侧固定安装在副车架9上;
所述丝杆连接板304的安装孔内圆周表面加工有内螺纹,所述滚珠丝杆303的底端穿过丝杆连接板304并与丝杆连接板304螺纹配合连接形成滚珠丝杠副;
所述丝杆连接板304连接在螺旋弹簧2的顶端,滚柱丝杆303在弹簧驱动电机301的驱动下旋转,并带动丝杆连接板304上下运动,保证车身高度调节后,丝杆连接板304始终处于原有高度,进而使螺旋弹簧2顶端在车辆运动过程中保持高度不变;
所述丝杆连接板304的上表面与滚珠丝杆303的上端之间的丝杆段外表面安装有橡胶绝尘套305。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1的减振器活塞杆10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副车架9上,减振器1的缸体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1缸体内腔通过活塞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减振器活塞杆101与活塞为一体结构,且减振器活塞杆101位于减振器的上腔体内,在减振器1缸体的上腔体侧壁上开设有减振器上油口102,在减振器1缸体的下腔体侧壁上开设有减振器下油口103,所述减振器1通过减振器上油口102和减振器下油口103与液压系统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由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油泵7、三位四通阀8和油箱11组成;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与油泵7通过联轴器机械连接,所述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分别与车辆ECU信号连接;
所述三位四通阀8一侧的T口通过油管与油泵7相连,三位四通阀8一侧的P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1相连,三位四通阀8另一侧的A口通过油管与下油口103相连接,三位四通阀8另一侧的B口通过油管与上油口102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三位四通阀8共有三个工作位:
三位四通阀8的第一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TA/BP”状态,此时油泵7将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T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A口泵入减振器1的下腔体,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的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B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经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至油箱1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处于向外伸出状态;
三位四通阀8的第二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0”状态,此时三位四通阀8处于断电状态,此时液压系统与减振器1隔绝,不发生油液流动,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不受液压系统控制,处于减振工作状态;
三位四通阀8的第三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TB/AP”状态,此时油泵7将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T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B口泵入减振器1的上腔体,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的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A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经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至油箱1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处于向内收缩状态。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车身升高模式、车身降低模式和车身稳定模式;
所述车身升高模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当驾驶员发出升高车身指令时,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供电工作,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通过油泵7带动油液流动,三位四通阀8在所述ECU的控制下,处于第一工作位的“TA/BP”状态,油液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T口进入,由三位四通阀8的A口流出至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油液从三位四通阀8的B口流入三位四通阀8,并从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油箱11,在该过程中,减振器活塞杆101上移向外伸出,此时车身上升,当车辆ECU检测到车身升高状态信号后,车辆ECU控制弹簧固定装置3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固定装置3带动螺旋弹簧2顶部沿直线向下运动,使螺旋弹簧2顶端高度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底端固定在下横臂402上,故此时螺旋弹簧长度保持不变,当车身被升高到指定高度时,车身高度传感器向车辆ECU发出信号,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断电不工作。
所述车身降低模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当驾驶员发出降低车身指令时,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供电工作,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通过油泵7带动油液流动,三位四通阀8在所述ECU的控制下,处于第三工作位的“TB/AP”状态,油液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T口进入,由三位四通阀8的B口流出至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油液从三位四通阀8的A口流入三位四通阀8,并从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油箱11,在该过程中,减振器活塞杆101下移向内收缩,此时车身下降,当车辆ECU检测到车身下降状态信号后,车辆ECU控制弹簧固定装置3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固定装置3带动螺旋弹簧2顶部沿直线向上运动,使螺旋弹簧2顶端高度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底端固定在下横臂402上,故螺旋弹簧长度保持不变,当车身被降低到指定高度时,车身高度传感器向车辆ECU发出信号,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断电不工作。
所述车身稳定模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当车辆ECU未检测到驾驶员发出的车身升高或降低的指令时,即认为此时车身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车辆ECU不会向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发出控制指令信号,此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均处于断电不工作状态,三位四通阀8处于第二工作位的“0”状态,此时液压系统与减振器1隔绝,不发生油液流动,减振器1处于工作状态,此时螺旋弹簧2上端位置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处于最佳工作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不仅悬架高度可调,且悬架的高度调节范围较大,调节时间较短,反应快速。
2、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调节车身高度后,不会影响螺旋弹簧的工作,使螺旋弹簧始终处于最佳工作位置。
3、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中,下横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液压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液压系统中,三位四通阀为“TA/BP”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液压系统中,三位四通阀为“TB/AP”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减振器,2螺旋弹簧,3弹簧固定装置,4双横臂,
5转向节,6液压系统驱动电机,7油泵,8三位四通阀,
9副车架,10球铰,11油箱;
101减振器活塞杆,102减振器上油口,103减振器下油口;
301弹簧驱动电机,302连接块,303滚珠丝杆,304丝杆连接板,
305橡胶绝尘套;
401上横臂,402下横臂;
4021螺旋弹簧座,4022减振器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所述悬架由减振器1、螺旋弹簧2、弹簧固定装置3、双横臂4、转向节5以及液压系统组成。
如图2所示,所述双横臂4由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上下平行设置组成,上横臂401的两端通过螺栓和套筒与副车架9的上横梁铰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上横臂401将绕着副车架9的上横梁上下摆动;所述套筒内设有橡胶套。
如图3所示,所述下横臂402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螺旋弹簧座4021,在下横臂402上表面的另一侧焊接有减振器支座402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向节5垂直设置于双横臂4的外侧,转向节5的上连接端通过球铰10与上横臂401铰接安装,转向节5的下连接端通过球铰10与下横臂402铰接安装。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旋弹簧2竖直安装在下横臂402上,螺旋弹簧2的底端固定安装在下横臂402上表面的螺旋弹簧座4021上,弹簧固定装置3安装在螺旋弹簧2的顶端;所述弹簧固定装置3自上至下依次由弹簧驱动电机301、连接块302、滚柱丝杆303和丝杆连接板304组成,其中,所述弹簧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302与滚珠丝杆303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02外侧固定安装在副车架9上,整个弹簧固定装置3通过连接块302固定在副车架9上;所述丝杆连接板304的安装孔内圆周表面加工有内螺纹,所述滚珠丝杆303的底端穿过丝杆连接板304并与丝杆连接板304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丝杆连接板304取代原有的丝杆螺母与滚珠丝杆303形成滚珠丝杠副;所述螺旋弹簧2的顶端固连有一个固定板,丝杆连接板304的下表面与该固定板的上表面相连,使所述丝杆连接板304顶压在螺旋弹簧2的顶端,滚柱丝杆303在弹簧驱动电机301的驱动下旋转,并带动丝杆连接板304上下运动,从而保证车身高度调节后,丝杆连接板304始终处于原有高度,丝杆连接板304仅固定于螺旋弹簧2的上端,故不限定螺旋弹簧2的长度,即不影响螺旋弹簧2的工作,使螺旋弹簧始终处于最佳工作位置。此外,在丝杆连接板304的上表面与滚珠丝杆303的上端下表面之间的丝杆段外表面安装有橡胶绝尘套305。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振器1的减振器活塞杆10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副车架9上(图中副车架9局部未显示),减振器1的缸体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1为单筒式减振器,减振器1缸体内腔通过活塞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减振器活塞杆101与活塞为一体结构,且减振器活塞杆101位于减振器的上腔体内,所述减振器活塞杆101的直径略大于普通减振器活塞杆101的直径,减振器活塞杆101的最大行程与所述减振器1缸体内腔长度相关,在减振器1缸体的上腔体侧壁上开设有减振器上油口102,在减振器1缸体的下腔体侧壁上开设有减振器下油口103,减振器上油口102和减振器下油口103的接口处为螺纹连接,所述减振器1通过减振器上油口102和减振器下油口103与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在调节车身高度时,所述的减振器1与所述液压系统内部油液相通,调节结束后,所述减振器1与所述液压系统隔绝,此时无油液流动。
如图4所示,所述液压系统由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油泵7、三位四通阀8和油箱11组成。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与油泵7通过联轴器机械连接,所述油泵7为定量叶片泵,所述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为直流电机,所述三位四通阀8一侧的T口通过油管与油泵7相连,三位四通阀8一侧的P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1相连,三位四通阀8另一侧的A口通过油管与下油口103相连接,三位四通阀8另一侧的B口通过油管与上油口102相连接。
所述三位四通阀8共有三个工作位:
如图5所示,三位四通阀8的第一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TA/BP”状态,此时油泵7将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T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A口泵入减振器1的下腔体,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的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B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经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至油箱1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处于向外伸出状态;
如图4所示,三位四通阀8的第二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0”状态,此时三位四通阀8处于断电状态,此时液压系统与减振器1隔绝,不发生油液流动,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不受液压系统控制,处于减振工作状态;
如图6所示,三位四通阀8的第三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TB/AP”状态,此时油泵7将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T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B口泵入减振器1的上腔体,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的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A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经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至油箱1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处于向内收缩状态;
在上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中,所述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驱动电机301和三位四通阀8分别与车辆ECU信号连接,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驱动电机301和三位四通阀8的动作均由车辆ECU控制。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控制方法,其控制过程包括车身升高模式、车身降低模式和车身稳定模式,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车身升高模式:
当驾驶员发出升高车身指令时,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供电工作,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通过油泵7带动油液流动,三位四通阀8在所述ECU的控制下,处于第一工作位的“TA/BP”状态,油液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T口进入,由三位四通阀8的A口流出至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油液从三位四通阀8的B口流入三位四通阀8,并从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油箱11,在该过程中,减振器活塞杆101上移向外伸出,此时车身上升,当车辆ECU检测到车身升高状态信号后,车辆ECU控制弹簧驱动电机301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固定装置3中的弹簧驱动电机301正转驱动,滚珠丝杆303的旋转运动使得丝杆连接板304沿直线向下运动,保证丝杆连接板304处于原有高度,故此时与丝杆连接板304相连的螺旋弹簧2顶端高度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底端固定在下横臂402上,故此时螺旋弹簧长度保持不变,当车身被升高到指定高度时,车身高度传感器向车辆ECU发出信号,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驱动电机301和三位四通阀8断电不工作。
所述车身高度传感器可以采用霍尔集成电路式高度传感器,或具有其同样功能的其他型号的传感器。所述车身高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反馈车身高度给车辆ECU,车辆ECU再通过反馈信号来调节车身高度,构成闭环系统,以实现准确调节车身高度。
2、车身降低模式:
当驾驶员发出降低车身指令时,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供电工作,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通过油泵7带动油液流动,三位四通阀8在所述ECU的控制下,处于第三工作位的“TB/AP”状态,油液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T口进入,由三位四通阀8的B口流出至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油液从三位四通阀8的A口流入三位四通阀8,并从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油箱11,在该过程中,减振器活塞杆101下移向内收缩,此时车身下降,当车辆ECU检测到车身下降状态信号后,车辆ECU控制弹簧驱动电机301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固定装置3中的弹簧驱动电机301反转驱动,滚珠丝杆303的旋转运动使得丝杆连接板304沿直线向上运动,保证丝杆连接板304处于原有高度,故此时与丝杆连接板304相连的螺旋弹簧2顶端高度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底端固定在下横臂402上,故螺旋弹簧长度保持不变,当车身被降低到指定高度时,车身高度传感器向车辆ECU发出信号,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驱动电机301和三位四通阀8断电不工作。
所述车身高度传感器可以采用霍尔集成电路式高度传感器,或具有其同样功能的其他型号的传感器。所述车身高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反馈车身高度给车辆ECU,车辆ECU再通过反馈信号来调节车身高度,构成闭环系统,以实现准确调节车身高度。
3、车身稳定模式:
当车辆ECU未检测到驾驶员发出的车身升高或降低的指令时,即认为此时车身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车辆ECU不会向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驱动电机301和三位四通阀8发出控制指令信号,此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驱动电机301和三位四通阀8均处于断电不工作状态,三位四通阀8处于第二工作位的“0”状态,此时液压系统与减振器1隔绝,不发生油液流动,减振器1处于工作状态,此时螺旋弹簧2上端位置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处于最佳工作位置。

Claims (9)

1.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其特征在于:由减振器(1)、螺旋弹簧(2)、弹簧固定装置(3)、双横臂(4)、转向节(5)以及液压系统组成;
所述双横臂(4)的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均铰接在副车架(9)上;
所述转向节(5)的上下端分别与双横臂(4)的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铰接;
所述螺旋弹簧(2)底部安装在下横臂(402)上,弹簧固定装置(3)安装在螺旋弹簧(2)的顶端,弹簧固定装置(3)固定在副车架(9)上,弹簧固定装置(3)通过内部驱动上下运动进而使螺旋弹簧(2)顶端在车辆运动过程中保持高度不变;
所述减振器(1)底端安装在下横臂(402)上,顶端连接在副车架(9)上,减振器(1)的上下油口分别与液压系统管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横臂(4)由上横臂(401)和下横臂(402)上下平行设置组成,上横臂(401)的两端通过螺栓和套筒与副车架(9)的上横梁铰接,下横臂(402)的两端通过螺栓和套筒与副车架(9)的下横梁铰接;
所述套筒内设有橡胶套;
所述下横臂(402)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螺旋弹簧座(4021),在下横臂(402)上表面的另一侧焊接有减振器支座(40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固定装置(3)自上至下依次由弹簧驱动电机(301)、连接块(302)、滚柱丝杆(303)和丝杆连接板(304)组成;
所述弹簧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302)与滚珠丝杆(303)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且弹簧驱动电机(301)与车辆ECU信号连接;
所述连接块(302)外侧固定安装在副车架(9)上;
所述丝杆连接板(304)的安装孔内圆周表面加工有内螺纹,所述滚珠丝杆(303)的底端穿过丝杆连接板(304)并与丝杆连接板(304)螺纹配合连接形成滚珠丝杠副;
所述丝杆连接板(304)连接在螺旋弹簧(2)的顶端,滚柱丝杆(303)在弹簧驱动电机(301)的驱动下旋转,并带动丝杆连接板(304)上下运动,保证车身高度调节后,丝杆连接板(304)始终处于原有高度,进而使螺旋弹簧(2)顶端在车辆运动过程中保持高度不变;
所述丝杆连接板(304)的上表面与滚珠丝杆(303)的上端之间的丝杆段外表面安装有橡胶绝尘套(3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1)的减振器活塞杆(10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副车架(9)上,减振器(1)的缸体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1)缸体内腔通过活塞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减振器活塞杆(101)与活塞为一体结构,且减振器活塞杆(101)位于减振器的上腔体内,在减振器(1)缸体的上腔体侧壁上开设有减振器上油口(102),在减振器(1)缸体的下腔体侧壁上开设有减振器下油口(103),所述减振器(1)通过减振器上油口(102)和减振器下油口(103)与液压系统管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系统由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油泵(7)、三位四通阀(8)和油箱(11)组成;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与油泵(7)通过联轴器机械连接,所述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分别与车辆ECU信号连接;
所述三位四通阀(8)一侧的T口通过油管与油泵(7)相连,三位四通阀(8)一侧的P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1)相连,三位四通阀(8)另一侧的A口通过油管与下油口(103)相连接,三位四通阀(8)另一侧的B口通过油管与上油口(102)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位四通阀(8)共有三个工作位:
三位四通阀(8)的第一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TA/BP”状态,此时油泵(7)将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T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A口泵入减振器(1)的下腔体,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的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B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经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至油箱(1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处于向外伸出状态;
三位四通阀(8)的第二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0”状态,此时三位四通阀(8)处于断电状态,此时液压系统与减振器(1)隔绝,不发生油液流动,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不受液压系统控制,处于减振工作状态;
三位四通阀(8)的第三工作位为三位四通阀(8)为“TB/AP”状态,此时油泵(7)将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T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B口泵入减振器(1)的上腔体,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的液压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A口泵入三位四通阀(8),并经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至油箱(1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101)处于向内收缩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车身升高模式、车身降低模式和车身稳定模式;
所述车身升高模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当驾驶员发出升高车身指令时,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供电工作,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通过油泵(7)带动油液流动,三位四通阀(8)在所述ECU的控制下,处于第一工作位的“TA/BP”状态,油液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T口进入,由三位四通阀(8)的A口流出至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油液从三位四通阀(8)的B口流入三位四通阀(8),并从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油箱(11),在该过程中,减振器活塞杆(101)上移向外伸出,此时车身上升,当车辆ECU检测到车身升高状态信号后,车辆ECU控制弹簧固定装置(3)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固定装置(3)带动螺旋弹簧(2)顶部沿直线向下运动,使螺旋弹簧(2)顶端高度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底端固定在下横臂(402)上,故此时螺旋弹簧长度保持不变,当车身被升高到指定高度时,车身高度传感器向车辆ECU发出信号,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断电不工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降低模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当驾驶员发出降低车身指令时,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和三位四通阀(8)供电工作,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通过油泵(7)带动油液流动,三位四通阀(8)在所述ECU的控制下,处于第三工作位的“TB/AP”状态,油液通过三位四通阀(8)的T口进入,由三位四通阀(8)的B口流出至减振器(1)的上腔体内,减振器(1)的下腔体内油液从三位四通阀(8)的A口流入三位四通阀(8),并从三位四通阀(8)的P口流回油箱(11),在该过程中,减振器活塞杆(101)下移向内收缩,此时车身下降,当车辆ECU检测到车身下降状态信号后,车辆ECU控制弹簧固定装置(3)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固定装置(3)带动螺旋弹簧(2)顶部沿直线向上运动,使螺旋弹簧(2)顶端高度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底端固定在下横臂(402)上,故螺旋弹簧长度保持不变,当车身被降低到指定高度时,车身高度传感器向车辆ECU发出信号,车辆ECU控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断电不工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稳定模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当车辆ECU未检测到驾驶员发出的车身升高或降低的指令时,即认为此时车身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车辆ECU不会向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发出控制指令信号,此时液压系统驱动电机(6)、弹簧固定装置(3)和三位四通阀(8)均处于断电不工作状态,三位四通阀(8)处于第二工作位的“0”状态,此时液压系统与减振器(1)隔绝,不发生油液流动,减振器(1)处于工作状态,此时螺旋弹簧(2)上端位置保持不变,螺旋弹簧(2)处于最佳工作位置。
CN201811273866.4A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159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3866.4A CN109159636B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3866.4A CN109159636B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9636A true CN109159636A (zh) 2019-01-08
CN109159636B CN109159636B (zh) 2023-10-20

Family

ID=64876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3866.4A Active CN109159636B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963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134A (zh) * 2019-02-28 2019-05-31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CN110356181A (zh) * 2019-07-17 2019-10-22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超重载底盘的大行程独立悬架系统
CN112757859A (zh) * 2019-11-04 2021-05-07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记忆的数据管理/处理方法/系统、介质、终端
CN112879487A (zh) * 2021-01-22 2021-06-01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弹簧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707A (ja) * 2003-04-14 200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7253921A (ja) * 2006-02-22 2007-10-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高調整機能付きダンパ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CN102358132A (zh) * 2011-08-23 2012-02-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基于油气弹簧的车高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3182916A (zh) * 2011-12-28 2013-07-03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轴车辆油气悬架调平装置及方法
CN203293846U (zh) * 2013-05-29 2013-11-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悬架折展机构
CN104154165A (zh) * 2014-08-02 2014-11-19 吉林大学 泵式馈能交联悬架系统
CN104369639A (zh) * 2014-09-23 2015-02-25 北京理工大学 轮式两栖车辆可收放式油气悬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989771A (zh) * 2015-06-17 2015-10-21 东华大学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调节汽车减震器
CN107351612A (zh) * 2017-07-01 2017-11-17 南京珑瑞柯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可能量回收的主动电磁悬架系统
CN107399215A (zh) * 2017-06-23 2017-11-2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独立油气悬挂的高度调节装置
CN107757285A (zh) * 2016-08-22 2018-03-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控制方法
CN108081894A (zh) * 2017-11-29 2018-05-29 李天逸 汽车悬架系统、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875306U (zh) * 2017-12-12 2018-09-18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09426511U (zh) * 2018-10-30 2019-09-24 吉林大学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707A (ja) * 2003-04-14 200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7253921A (ja) * 2006-02-22 2007-10-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高調整機能付きダンパ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CN102358132A (zh) * 2011-08-23 2012-02-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基于油气弹簧的车高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3182916A (zh) * 2011-12-28 2013-07-03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轴车辆油气悬架调平装置及方法
CN203293846U (zh) * 2013-05-29 2013-11-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悬架折展机构
CN104154165A (zh) * 2014-08-02 2014-11-19 吉林大学 泵式馈能交联悬架系统
CN104369639A (zh) * 2014-09-23 2015-02-25 北京理工大学 轮式两栖车辆可收放式油气悬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989771A (zh) * 2015-06-17 2015-10-21 东华大学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调节汽车减震器
CN107757285A (zh) * 2016-08-22 2018-03-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控制方法
CN107399215A (zh) * 2017-06-23 2017-11-2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独立油气悬挂的高度调节装置
CN107351612A (zh) * 2017-07-01 2017-11-17 南京珑瑞柯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可能量回收的主动电磁悬架系统
CN108081894A (zh) * 2017-11-29 2018-05-29 李天逸 汽车悬架系统、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875306U (zh) * 2017-12-12 2018-09-18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09426511U (zh) * 2018-10-30 2019-09-24 吉林大学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134A (zh) * 2019-02-28 2019-05-31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CN109823134B (zh) * 2019-02-28 2021-03-23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CN110356181A (zh) * 2019-07-17 2019-10-22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超重载底盘的大行程独立悬架系统
CN112757859A (zh) * 2019-11-04 2021-05-07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记忆的数据管理/处理方法/系统、介质、终端
CN112879487A (zh) * 2021-01-22 2021-06-01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弹簧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9636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9636A (zh)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N2566947Y (zh) 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刮刀机构
CN103660832B (zh) 具有空气弹簧和振动阻尼器的车辆的高度调节装置
CN209426511U (zh)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
US2992014A (en)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s
CN1153695C (zh) 控制车辆油缸操作的系统
CN101378947B (zh) 轮悬挂装置
CN109353407A (zh) 一种全向行驶车辆模块化驱动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01968097B (zh) 一种磁流变液压橡胶空气弹簧
WO2020042366A1 (zh) 机械式主动悬架系统
CN208646664U (zh) 减振悬架及具有该悬架的座椅
CN101280817A (zh) 可调阻尼减振器
CN108749506A (zh) 一种互联式可变容积空气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96825B (zh) 一种汽车机械式空气悬架高度控制系统
CN205343130U (zh) 质量轻的机械手
CN201736760U (zh) 主动式螺旋弹簧悬架
CN103921646B (zh) 可调悬挂温度补偿及车姿调节系统
CN2851714Y (zh) 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
CN203293847U (zh) 一种乘用车辆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CN200948741Y (zh) 车辆悬架自动调中系统
CN107914537A (zh) 卡车车架调平辅助系统及车架调平方法
CN107697171A (zh) 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
CN113833439A (zh) 中空液压油缸井口式抽油机的液压控制系统、方法及应用
CN201884545U (zh) 一种汽车自调压减震装置
CN219681571U (zh) 一种液压式单车坐垫和屏幕方向的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